湘教版地理初中七年级下册教案-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3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下册)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学案(七年级湘教版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94f986dc33d4b14e8524687a.png)
二、友情提醒北极地区不仅仅是指北冰洋,南极地区不仅仅是指南极大陆。
南极洲地表被冰雪覆盖,平均冰厚近200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
由于海陆及海拔的差异,以及一年内日照时间的差异等,使得南极地区比北极地区要冷得多。
三、中考必会—夯实基础1. 在南极和北极地区,从救援的角度来看,最不利于营救的服装颜色是()A.红色B.白色C.黑色D.橘红色2.小明给南极洲总结了几个特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A.纬度最高的大洲B.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最寒冷的大洲D.地势低平的大洲3.导致两极地区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A.热岛效应B.温室效应C.臭氧层空洞D.填海造陆4.关于南北极的描述,错误的是A.北极地区的降水比南极地区多B.北极地区比南极地区寒冷C.北极地区的风速比南极地区小D.北极地区的冰层没有南极地区厚5.在南极考察的最好季节是北半球的A.夏季B.冬季C.秋季D.春季6.资料理解:资料一:中国第21次南极内陆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2005年1月18日3时15分确定了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南纬80°22′00″,东经77°21′11″,海拔4093米。
至此,完成了人类历史上首次冲击南极冰盖之巅的神圣使命,鲜艳的五星红旗飘扬在南极冰穹A的最高点。
资料二:同时,中国第21次南极内陆冰盖昆仑考察队在冰穹A顶点区域距最高点300米处,进行了冰芯钻探,获取了近100米的浅冰芯,为研究冰穹A地区千年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和历史提供了关键性的研究样品。
(1)为什么选择1月份进行科学考察?(2)南极冰盖最高点在南极点的方。
(3)提取冰芯的目的是。
(4)请在图中大致标出南极冰盖最高点的位置:7. 关于在南北两极俯视地球的两幅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A.甲图中心为南极、乙为北极B.甲图中心为北极、乙为南极C.甲乙两幅均为南极D.甲乙两幅均为北极8. 关于南极洲气候特征的成因,说法错误的是A.南极洲处于高纬度,一年中接收太阳光热少B.巨厚的冰层将太阳光热大量反射回空中C.处于强大的低压中心,使得降水少,风力小D.是海拔最高的一洲,地势高、气温低9.10月1日那天,南极洲是A.有极昼现象B.有极夜现象C.昼长夜短D.是“寒季”四、中考名题—小试身手1.中考题:图中甲地是我国在北极地区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78°55′N,11°56′E),甲地在北极点的:A. 正北B. 正南C. 西南D.西北图解析:北极点是地球上的最北点,地球上其他任何一个地点都在它的正北方。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 湘教版(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 湘教版(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31b3fa1908a1284ac9504347.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 (新版)湘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 (新版)湘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 (新版)湘教版的全部内容。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基本信息课题7.5.2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年级七年级下册教学目标在本课学习结束时,学生能够: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2.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历史过程,理解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4.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位置等.教学重难点1 .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
2.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明确目标1.了解极地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2。
掌握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与代表性动物;3.了解人类进行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历史过程,理解在极地地区进行科学考察的意义;培养学生了解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的自然资源,石油、天然气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藏的储量相当可观.北冰洋战略地位突出,有不少重要国际航线经过北极上空。
材料2:南极洲面积约1405万千米2,98%的陆地为冰雪覆盖,冰层厚度达2000余米。
如果不扣除冰层,南极洲平均海拔2 350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一个洲。
在南极大陆上约有800种植物,主要是地衣、苔藓和淡水藻类。
南极洲已发现220多种矿物,煤炭资源储量丰富,面向印度洋的查尔斯王子山脉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铁矿床,大陆架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目前,南极洲没有定居人口。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0ac4cfa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90d8eff.png)
首先,我意识到在教学过程中,我成功地运用了讲授法和讨论法,使学生能够清晰地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知识点。通过小组讨论,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观点和问题,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沟通能力。
其次,我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软件,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通过展示图片、视频和动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 (新版)湘教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第7.5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和概况,包括极点、极圈、极地酷寒、多狂风等自然环境特点。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学方法:
1. 讲授法:在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内容时,采用讲授法,清晰、系统地传授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认识和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知识讲解:
清晰、准确地讲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特点、自然资源和人类活动等内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突出重点,强调难点,通过对比、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加深记忆。
互动探究: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学案(湘教版七年级下册) (1)](https://img.taocdn.com/s3/m/f14e5f1ca21614791711287b.png)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目标】1、了解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会在北极地图上辨别方向2、了解北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3、了解北极地区气候特征并分析其成因,4、了解北极地区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海洋生物资源5、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
6、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7、让学生理解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意义,在图上能指出我国建立的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及位置。
【重点】北极地区的位置、气候、资源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任务】一、读图7-40,找出北极地区的位置及重要的地理单元,从地图上辨别北极方向及东西经范围1、北极地区指的区域,包括、和北部及一些岛屿,北冰洋被三大洲包围,它属于北极地区2.北冰洋是四大洋中面积、水深、气候最寒冷的大洋。
3.北极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以及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的储量相当可观。
4.北极地区的原住居民主要是和。
二、南极地区的位置、范围读图7-42,找出南极地区的位置及重要的地理单元,从地图上辨别南北极方向及东西经范围1.南极地区包括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还包括、、的一部分三、两极地区的气候读课本P63,小组讨论完成下列各题1、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是、,降水。
2、南极地区是世界上最大和最多的地方,也是地球上降水的大陆,而且降水几乎全部是雪。
3、两极地区有大量,给船只带来巨大威胁,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引起冰盖融化,造成上升,给人口稠密海波较低地区带来巨大灾难四、两极地区的资源读课本P65图片,回答下列问题1、动物:南极地区有、,北极地区有、,两极地区都有的动物是、。
2、矿产:南极洲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还有丰富的和资源4、淡水:被称为“固体水库”,地球上68%的淡水资源以形式储存在两极地区五、两极地区的居民1、北极地区:人口接近300万,主要是人和人2、南极地区:没有国家与定居人口六、极地科学考察读图7-40、7-41,找出长城站,中山站,黄河站,昆仑站,了解保护两极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诊断】一、读上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大洲分别是:C,H ,D 。
湘教初中地理七下《7第5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word教案 (4)
![湘教初中地理七下《7第5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word教案 (4)](https://img.taocdn.com/s3/m/0e777f71e518964bcf847cd4.png)
第五届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2.在北冰洋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北冰洋周边的大陆和岛屿;3. 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4.掌握北极和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了解极地地区的气候,认识两极的差异。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保护两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极地地区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环境意识。
教学重难点(一)教学重点1.两极地区位置特点和范围。
2.两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教学难点1.两极自然环境的特殊性及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
教学结构与过程导入新课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外出旅游考察吗?如果我们一直往南或一直往北走最终分别会到达什么地方?学生回答。
展示课题:冰雪世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讲授新课假设提问:同学们,假如我们要随科考团到两极地区进行科学考察,那么,我们需要了解哪些有关问题呢?探讨小结:1.需要知道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2.需要了解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3.需要确定去两极地区考察的时间4.需要了解考察原因所在5.需要考虑最终考察目的6.需要了解考察中应注意的事项教师:那么,下面就开始我们的两极考察准备投影展示:两极地区地图认识“北极、南极、北极点、南极点、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继续展示:北极地区地图、南极地区地图读图分析:把学生分成女生组和男生组,女生组观察“北极地区”图,男生组观察“南极地区”图,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回答的时候把相应的地图放大)(1)从图中确定北极地区、南极地区的范围,包括的海洋和陆地。
(2)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跨了多大的经度范围?(3)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位于东半球还是西半球?(4)你能够在这两幅图中画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吗?投影展示:南极地图读图回答:(1)本图的中心点表示什么?(2)图中的射线代表什么?(3)图中的同心圆代表什么?(4)如何判别本图的方向?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归纳小结板书:一、位置与范围南极地区—南极圈以内的区域—中心南极大陆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内的区域—中心北冰洋承转过渡:从以上对两极地区位置和范围的分析中可知,两极地区分别位于地球的最南端和最北端,其纬度最高,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特点,必然对两极地区的气候、生物等自然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2(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3809327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ea.png)
目标: 引起学生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吗?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这两个地区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4. 地理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综合分析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情况,形成全面的认知。
5. 地理实践能力:通过学习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及国际合作,培养学生对地理实践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 教学重点:
(1)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这是本节课的基础知识,重点让学生理解这两个地区的独特性以及它们在地球上的重要地位。
- 未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两个地区的科考活动将更加重要,需要更多国际合作。
④ 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及国际合作:
- 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参与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等领域。
- 近年来,我国在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也日益增多,建设了多个科考站,开展了多项国际合作。
(4)我国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考活动及国际合作:涉及到的国家较多,学生难以记忆,需要通过地图、时间线等形式进行讲解,并强调我国在这两个领域的重要地位。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 讲授:用于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特点等基础知识。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84d53afc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34.png)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doc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和环境。
2. 使学生掌握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人类活动。
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特点、环境、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人类活动。
2. 难点:两极地区的环境问题及其影响。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片、视频等资料,生动形象地展示两极地区的风貌。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两极地区的具体实例。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如北极熊保护、南极科研站建设等。
3. 准备小组讨论题目,如两极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两极地区的特点、环境、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人类活动。
3. 案例分析:分析两极地区的具体案例,如北极熊保护、南极科研站建设等。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就两极地区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平衡展开讨论。
5. 总结: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两极地区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基本概念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问题解决能力。
3. 作业反馈:分析学生作业中展现的知识掌握和思考深度。
七、扩展活动1. 组织学生观看关于两极地区的纪录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2. 安排学生参观地理展览或相关科普活动,拓宽视野。
3. 开展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模拟两极地区的环境保护谈判。
八、课程反思1. 思考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实现,学生反馈如何。
2. 评估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使用效果,考虑改进措施。
3. 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亮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504ecc66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85.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湘教版一. 教材分析《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的一章内容。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北极和南极的特点,提高学生对极地地区的认识,培养学生爱护极地环境的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的相关知识,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极地地区的了解相对较少,对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和资源认识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极地地区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片、阅读资料、讨论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爱护极地环境的意识,提高学生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关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环境和资源的理解和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极地地区的知识。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极地地区的图片、视频、资料等教学资源。
2.教学工具:多媒体投影仪、白板、粉笔等。
3.学生活动:提前让学生分组,准备讨论交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北极和南极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呈现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以及人类活动等方面的知识。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df1c0a9e6529647d27285229.png)
§2.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地理位置的特点;在南极洲地图上能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能力目标:在南极洲地图上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
让学生了解南极气候的特点,理解气候的成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育目标:让学生理解保护南极环境的意义,认识到保护南极洲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环境意识。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南极洲位置特点和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
南极洲的气候特点及丰富的自然资源。
教学难点:南极洲气候的成因。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挂图、板图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请同学说说你了解的欧洲西部。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二、导入新课:高大的浮冰,刺骨的海水,凶悍的北极熊,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区吗?讲述,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自由发言。
冰天雪地,企鹅成群、冰川深厚,这又是什么地方呢?今天我们就走进这两个神秘的地区。
板书: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三、讲述新课:㈠范围、位置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
指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北极地区: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3)北冰洋跨多少个经度?(跨360度,跨经度最多的大洋)(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不准确。
应该是北极圈以内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2.南极地区:南极大陆及附近岛屿和陆缘冰。
(1)南极洲的纬度位置特点(2)环绕三大洋(方位、顺时针由东往西各是哪几个大洋?)(3)与哪几个大洲隔海相望?答案:(1)(纬度最高的大洲)(2)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3)南美洲、大洋洲教材62页《南极洲》和64页《海上浮冰》、《南极冰盖》。
提出问题:想一想,为什么浮冰对海上航运会构成较大的威胁?浮冰陆在海面上的部分体积小,不易被发现,但在水下部分的体积巨大,所以船只很容易被巨大的浮冰撞毁而沉没。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0d65d51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20.png)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北极熊和企鹅吗?它们分别生活在哪个地区?”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奥秘。
- 针对学生的课堂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 对于在讨论和活动中表现不佳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参与度和表现。
- 对于学生掌握不好的知识点,通过复习、练习和讲解等方式,帮助他们巩固和提高。
- 引入更多的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 参观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自然科学馆或极地研究机构,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知识。
- 跨学科学习:结合地理、生物、环保等学科,开展跨学科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深入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特点和问题。
- 创意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绘画、摄影、写作等形式,表达自己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理解和感受,以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和创新能力。
(2)南;南极圈;企鹅;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了解地区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_7
![新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了解地区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_7](https://img.taocdn.com/s3/m/8f9aa32525c52cc58ad6be36.png)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案教学内容:湖南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学期第七章第五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图,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
2.学会在极地投影图中判别方向,认识极地在空中交通上的重要意义。
3.知道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环境特征,并能分析其形成原因。
过程与方法:读图分析法、问题探究法、演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了解两极地区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现状,认识到保护两极地区生态和资源的重要性。
2.了解人类对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的现状,感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1.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2.开展极地科学考察和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在北半球图上认识北冰洋周围的大洲,能够根据地球运动的方向判断大洲的位置;在南半球图上认识南极洲周围的海洋,根据地球运动的方向判断大洋名称;能够准确判断两个不同位置的方向。
教学过程:一、时事链接,引入课题(2分钟)据新华社电,记者日前从国家海洋局获悉,2016年将推进“雪龙探极”、“蛟龙探海”重大工程。
确保“科技兴海”战略深入实施。
为推进“雪龙探极”科考工程,国家海洋局计划于2016年组建航空队,初步构成极地区域的海-陆-空观测平台。
建立适用于极地环境的空间、遥感、冰雪和海洋探测技术及装备支撑体系,建立长期、系统和网络化的极地综合观测与应用服务系统。
此外,国家海洋局还将组织完成第7次北极科考,力争首次中俄联合北冰洋考察。
问:我国为什么对极地进行科学考察?今天就让我们进入两极地区。
设计意图:通过新华社记者采访的时事资料导入,如同戏曲的序幕,抓住听众。
用短短数语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巧妙交待,这样可以达到在学习之初就从情感上感染学生的目的。
二、课前预习,探求新知(10分钟)学习提示:1.参照学习目标,自学教材60—67页,把握本节基础知识,注意做到读、写、指、划,并记录自己的疑问。
2.小组内互相检查、提问,将答案进行展示。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新版)湘教版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新版)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bebec9f14791711cd791787.png)
教材60页,阅读材料,概括南极地区的气候特点。学生一条一条的阅读,讨论、总结。
1、南极洲的气候特点是:酷寒、烈风、干燥。
2、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降水稀少。
3、两极地区的气候形成原因
㈢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
1、淡水资源
地球上68%的淡水一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
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
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62页“两极地区的动物”。63页,活动题。
四、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指导学生阅读64页,《南极探险》。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小结:总结本节课内容。
三、讲述新课:
㈠范围、位置
学生读图、读书,回答问题。指图,指导学生从地图上找到答案。
教师最后对学生的答案,进行总结。
1、北极地区: 北极圈以北(学生思考,回答。)
(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特点(纬度最高的大洋)
(2)几乎被哪几个大洲包围?(注意方位)北美洲、亚洲、欧洲。
(3)北冰洋跨多少个经度?(跨360度,跨经度最多的大洋) (4)我们要讲的地区是否就是北冰洋?不准确。应该是北极圈以内的地区,面积要大于北冰洋。
作业布置:基础训练,回家通过课外阅读,查找关于南北极地区的有关知识。
教学小结、反馈: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科目
地理
年级
七
班级
周次
授课时间
月日
课题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课时
课型
新授课
主备人
辅备人
湘教版七下地理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湘教版七下地理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fe817b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d6.png)
湘教版七下地理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湘教版七下地理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主要介绍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本节内容是对极地地区的深入探讨,旨在让学生了解极地地区的特点,增强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地图的阅读和使用方法,对地理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极地地区的特殊性,可能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途径,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极地环境的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保护等内容。
2.难点: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料,营造极地环境的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极地保护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极地保护的重要性。
六. 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PPT课件。
3.相关资料卡片。
4.小组讨论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引导学生关注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课件,详细介绍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保护等内容。
在呈现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极地地区的特殊性,以及与环境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极地保护案例,进行分析。
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和保护等方面,讨论极地保护的重要性。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极地地区的特点,以及极地保护的原因。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湘教版(1)(2021年整理)
![七年级地理下册 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湘教版(1)(2021年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6ab26cd890c69ec3d5bb75e8.png)
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湘教版(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湘教版(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七年级地理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湘教版(1)的全部内容。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极地地区的概况,本课时的主要介绍极地地区地理位置的特点和自然环境特征。
本课在地理学科课程中的难度水平属于一般。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在地图上找出极地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读图说出该地区自然环境的成因。
据此,本课教学目标可以包含:指图说出极地地区位置特殊性,并说出两极地区的特点。
本课教学可以采取媒体辅助教学法、引导启发教学法、合作探究法、等方法开展教学。
学生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14岁左右的学生,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掌握了已经了解了世界气候类型及其特点,为本节的学习打下基础。
七年级的学生通过之前的学习和生活实践,已经掌握学习分区地理的方式方法,能够通过阅读图文资料,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特点.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获得通过分析自然环境来探讨自然环境对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影响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的提升.学生采用观察法、小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等方法学习本课。
学生采用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等方法学习本课。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阅读地图说出南、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指出极地地区位置的特殊性.2.说出南、北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过程与方法运用图文资料认识极地地区自然环境的特殊性,说出极地地区的特有动物.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正确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念。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
![七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第五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优秀教案 (新版)湘教版-(新版)湘教版初中七年级](https://img.taocdn.com/s3/m/1dd9158131b765ce040814c5.png)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在教材第58-64页,冰雪世界南极洲和北冰洋的位置、X围、特点、动物等,以及因纽特人。
还介绍了极地科学考察的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两极地区的位置、X围、气候特点等。
2.能通过分析地理景观图片和地图了解一个两极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3.能利用所学地理知识理解和解释相关问题,并能从相关学科内容中挖掘地理知识。
过程与方法借助语文课本《伟大的悲剧》中南极探险内容的描述,讲述地理课本中南极洲部分知识,让学生从自然与人文两个角度去感悟人类对自然界的探索过程。
引进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来体现地理科学的价值,并促进对语文课本知识的理解。
将语文课本中鲜活的情感内容充实到地理教学中,以地理知识的学习加深对语文课文的进一步理解。
促进学科知识之间的相互支持和学生对知识的内在把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伟大的悲剧》的感悟,培养科学精神和积极的人生观。
认识到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及人类在探索自然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优秀品质。
2.引进语文课本中的内容,来体现地理科学的价值,并促进对语文课本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重点两极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科学考察四个方面。
难点南极洲气候严寒的原因。
教学突破1.通过学生阅读《伟大的悲剧》一文,感受随着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南极地区气候的变化。
2.通过利用地球仪和课件演示明确独特的地理位置。
3.通过设置企鹅母子的情景对话理解南极大陆气候的演变和大陆漂移的关系。
4.学生讨论,归纳总结南极气候寒冷的原因。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预习:要求学生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伟大的悲剧》一课,并提出相关阅读要求。
探求课本中所体现出来的地理知识和科学精神。
2.设计教学软件。
学生准备预习地理课本北极和南极地区一节,认真阅读语文课本中《伟大的悲剧》一课,要求学生能将南极洲的自然地理特点与语文课本中的相关描述相对应理解。
教学步骤教学流程设计教师指导学生活动1.组织学生汇报预习情况1.学生汇报预习情况2.位置、地形、面积授课2.根据教师提供资料和地球仪明确所学内容3.组织学生探究南极洲气候特点3.根据语文课本内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分析得出结论。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案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7.5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529458b0242a8956bece472.png)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知道南极洲是冰雪覆盖的大陆;酷寒、干燥、烈风的冰原气候;丰富的淡水、铁、煤、鲸、企鹅、磷虾等自然资源。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从地图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以及从课外书籍上获取地理知识的能力。
教育目标:让学生了解南极洲是科研的宝地,理解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了解我国在南极洲建立的长城站、中山站和科学考察的近况,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不畏艰险、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人类对南极洲的科学考察。
【教学难点】在南极为中心的地图上辨认方向。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创设情境法、自学指导法【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复习提问上节课内容。
学生回忆,并回答问题。
请你说说南极和北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和气候特点。
二、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走进了冰天雪地的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在那么冷的环境中,有没有动物呢?(学生回答有,并且举例说明。
)那么,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特点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南极地区和北极地区的动物资源。
2001年我国在挪威的斯瓦尔巴群岛上,中国建立了第一个北极科学考察站。
人类对两极地区的探索还远远不够,今后就要依靠大家去探索啦。
所以,我们现在一定要努力学好各课的知识。
大家回家后找到了许多的有关两极地区的小材料,各种趣闻,小故事。
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
三、讲述新课:指导学生以阅读形式,找出有关的答案。
(一)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自然资源1.淡水资源地球上68%的淡水以冰雪形式存储于两极地区。
淡水资源十分丰富。
2.矿产资源南极地区,已发现220种矿物,煤储量丰富,查尔斯王子山脉上有是节上最大的铁矿床,另外还有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3.生物资源请同学们看一下图片,“两极地区的动物”。
活动题。
(二)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指导学生阅读《南极探险》。
了解人类征服南极的过程。
1.人类对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2.我国在南极建立的两个科学考察站长城站、中山站3.我国对北极地区的科学考察。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https://img.taocdn.com/s3/m/fbb2bd35e87101f69f31952c.png)
7.5《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湘教版七年级下)[教学目的]1、了解两极地区的范围,纬度位置特点并能在地图上指出2、读两极地区图,培养学生辨别方向的能力,了解两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并能分析其成因3、了解两极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及丰富的淡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知道世界上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南极洲、北冰洋4、通过两极地区的科学考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爱国主义热情[教学重难点]两极地区的位置特点、南极的气候特征和成因[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北极地区图、南极地区图、地球仪[教学方法]观察法、读图法、自学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对照地球仪提问:地球的最北端和最南端的海陆分布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名称各是什么?一、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1、学生看书思考: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各包括哪些范围?2、教师对照地球仪指出起范围3、两极地区的位置讲述按如下思路进行:(1)北冰洋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北冰洋周围被哪些大洲所包围?北冰洋跨经度多少度?(2)南极洲的纬度位置有什么特点?南极洲被哪三大洋环绕?(按自西向东的顺序)南极洲跨多少经度?(3)设问:如果一架飞机从南美洲南端出发,飞往澳大利亚西海岸,你认为沿什么路线飞行最近?(越过南极上空的路线最近,由此得出:未来的南极洲有可能成为南半球空中交通的中间基地,是南美洲、非洲和大洋州的空中交通捷径)(4)一个建筑师想设计一个房子,不论哪个窗户都向北开,他应把房子建在哪里?二、两极地区的气候1、设问:从两极地区的纬度位置来分析,两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共同点?(过渡)两极地区的寒冷程度是否相同呢?为什么?(南极地区海拔高,且是陆地)那么,南极地区的气候有什么特征呢?2、学生阅读P60活动中的材料,根据材料概括南极的气候特征:酷寒、多狂风、干燥3、学生讨论:南极地区酷寒的原因是什么?南极洲降水少,为什么会形成巨厚的冰层?(过渡)虽然两极地区是一片无人的白色荒漠,但是却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三、两极地区丰富的资源1、学生阅读P61-62阅读材料,思考:两极地区有哪些丰富的自然资源?(淡水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教师结合材料讲述)2、学生回答P63活动1、2、33、结合教材和有关资料,了解北极地区的居民(过渡)由于两极地区有着未经人类雕刻的原始环境,为科学家提供了广阔的天然实验室,因此有着重要的科研价值四、极地科学考察1、学自读P64材料,思考:南极探险给了你怎样的启示?2、你了解哪些有关南极考察的事情?3、学生讨论完成P64活动1、2、3[小结]学生小结,作业布置[板书设计]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一、位置和范围1、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2、南极地区的位置和范围二、两极地区的气候1、特征:寒冷、干燥、2、南极地区的气候特征及成因酷寒——纬度高,海拔高干燥、多狂风——终受高气压控制三、两极地区的自然资源1、淡水资源2、矿产资源3、生物资源四、科学考察[教学后记]。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
![湘教版七年级下地理课程第七章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511779e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3c.png)
教案: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对应教材P60-P67。
主要包含“冰雪世界”、“独特的野生动物”、“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等内容。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运用地图,认识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的范围和地理位置特点。
1.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差异。
1.3.学会在极地投影图中判别方向,认识极地在空中交通上的重要意义。
1.4.知道我国极地科学考察站的名称和位置。
2.过程与方法2.1.在地图上正确指出南极洲濒临的三个大洋、长城站和中山站的位置及名称。
2.2.通过自主探究,了解极地地区的恶劣自然环境以及科学家在两极进行科学考察的情况。
3.情感态度价值观3.1.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极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2.培养学生关注全球环境变化,理解人类活动对极地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冰雪世界⏹北极地区:北冰洋及其周边的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及一些岛屿。
⏹南极地区:南纬60°以南的区域范围,包括南极大陆及其沿海岛屿和陆缘冰;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的部分海域。
⏹极地气候特征:南极被称为“世界寒极”、“冰雪高原”,大部分地方覆盖着厚厚的冰层,年平均降水量极少,风速很高。
北极地区气候相对温和,降水量较多,风速较低。
●独特的野生动物⏹南极:企鹅、海豹等物种具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南极冰山与成群的企鹅是南极特有的景观。
⏹北极:北极熊拥有流线型的躯体和游泳鳍状肢,皮肤下有厚厚的脂肪保护层,使其能够抵御严寒。
●极地探险和科学考察⏹极地探险历史:人类最初去南极是为了探索未知,现在主要是为了科学研究。
⏹科学考察的意义:极地是科学研究的宝地,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淡水资源。
我国在南极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等科学考察站。
⏹极地保护:《南极条约》规定了各国在南极活动的法律框架,强调了保护极地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1.1.相关地图、图片和资料。
1.2.PPT课件,展示极地地区的自然环境和野生动物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教学设计
两极地区是地球上两个非常特殊的区域,也是目前人类最少涉足的地区,但却有着很高的科学研究和考察价值。
对学生来讲,这两个地区的许多自然地理特征是难以想象和理解的。
本课设计根据学生的心理和认知发展规律,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对地理的兴趣和探究激情,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使学生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和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教师从高效课堂的理念出发,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与编排,采用分组竞赛教学法,在课堂上实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鼓励积极探究,增强团队意识;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的意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获得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
(一)知识目标
1、能够运用地球仪和地图辨别两极地区的位置、范围和地球自转方向。
2、了解两极地区自然环境(气候、资源、居民等)的特点及差异。
3、知道两极地区的科考站及进行科学考察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二)能力目标
1、在两极地区图上指出南北极圈,北冰洋所邻的大洲;南极洲周围所临的大洋。
2、利用地球仪,说出在南北极上空观察到地球自转方向。
3、通过两极地区自然环境的特点和差异及人类对其的科考和保护等,使学生能够解释一
些现象和问题。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目标
1、通过图片展示,游戏竞赛,质疑、释疑等活动,力求创设一个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
以增进学生探索极地奥秘的兴趣,并培养小组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极地科考和保护意义的学习,增强学生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使学生认识到
两极地区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激发学生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两极地区的自然环境
南极地区气候寒冷的原因
创设情境法、对比分析法、小组讨论法、游戏竞赛法等
1、多媒体课件
2、自制南北极对比挂图(表)
3、分组竞赛的标记、卡片、明信片等
4、地球仪
5、磁吸
课时
第5节 北极地区和南极地区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
难忘的一天
今天,太阳照着大地,就像闪闪发光的金子一样,到处都是暖洋洋的,我的心里也是暖洋洋的。
我早早就起了床,不是因为天气热,也不是因为我想出去玩,而是我们得回学校了。
我来到学校的时候已经是7时35分了。
进入校门的时候,有一位老师摸了摸我的头,微笑着说:“跳跳,你真厉害,考了个全班第一!”我腼腆的笑了笑。
“老师,同学们,早上好!”一个声音从广播里传出来,“现作文在公布全级期末考试成绩排名前二十名同学的名单……”顿时,大家都安静了下来,心里既紧张又充满了期待。
“第四名,202,王跳跳。
第五名……”这时全班同学都尖叫了起来,纷纷看着我,眼里充满了羡慕。
我也开心得差点就跳起来了。
这次期末,我得了好多好多奖:年级第四名、文明生、三好学生……
放学后,我跟着思颐去她家。
她家很好看,很精致。
我们一起当老师,很好玩,很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