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有效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的有效策略
作者:曹艾君
来源:《科学与财富》2011年第06期
[摘要] 本文选取“音乐课堂教学目标”作为论述对象,针对目前音乐教学中教师对于“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存在误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剖析,切合时弊地提出了:音乐教学目标应体现主体性;很强的操作性;要遵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灵活性和个性化。并有针对性地为教师进行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的确定提供了基本策略,试图为音乐教师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帮助。
[关键词]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确定策略
音乐课堂教学目标是每一堂音乐课的导向,是课堂教学的起点和归宿,同时对教学活动起着激励、评价和调控的作用。但是,在教学实践中,许多教师对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没有足够的重视。有的照搬照抄教学参考书中的教学目标,有的只是大致写几条,经不起推敲。以致于课堂目标操作性不强或不适合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甚至和实际教学脱离,失去了评价和调控课堂教学活动的意义。归纳起来,共有以下几点值得我们反思:
一、教学目的与教学目标混淆,不重视体现主体性
“教学目的就是教学目标”,这种错误的认识在很多教师的头脑中根深蒂固。我们说教学目的是写给教师的,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的,是指令性的、抽象的。它所设计的是“教什么?”、“教会什么?”、“通過教达到什么目的?”。而教学目标是体现教学过程的主体要求,是具体的,从学生角度写的,它所制定的是通过本堂课“学生应学到什么?”我们应该从“教学目的”的制定到“教学目标”的制定,真正体现学生主体,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来灵活设计目标。
例如:小学一年级第四单元《蹦蹦跳跳》第一课时所设计的教学目的:
1、用教唱法教唱歌曲《跳跳跳》、《大家一起跳起来》;
2、运用两首歌曲不同的节奏感知,渗透2/4拍与3/4拍的节奏特点与规律;
3、通过为歌曲伴奏,让学生初次接触、认识、了解、使用双响筒、三角铁这两种课堂打击乐器。
教学目标:
1、能够用欢快活泼的情绪和轻巧的声音准确地演唱歌曲《跳跳跳》。
2、能够用自然而富有弹性的声音跟唱歌曲《大家一起跳起来》。
3、体验2/4拍与3/4拍的节拍特点、强弱规律。
4、认识双响筒、三角铁两种常见课堂打击乐器,能用它们为歌曲《跳跳跳》、《大家一起跳起来》伴奏。
二、空洞的教学目标,失去客观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遵循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联系学生的客观实际。但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教学目标比较空洞:凡是爱国题材的教学内容,它的教学目标都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凡是有点创作练习,思维训练的内容,它的教学目标都是——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想;凡是描绘大自然的题材,它的教学目标就是——通过学习,使学生热爱美好的大自然……通过短短的一堂课,怎么能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呢?这不是一堂课的目标,它应该是整个音乐教育的课程目标,这样的目标出就失去了对一堂课的评价意义,我们无法从这样的目标出发来评价一堂课的好坏。我们要避免教学目标中的这种倾向,应该客观地、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例如:在小学阶段分多次进行了《国歌》的教学,有些教师在设计不同年级的教学情感目标都是: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这样的目标比较空洞,没有考虑到较现实可行的情感教学目标。比如在一年级的《国歌》欣赏教学中,制定这样的情感目标:让孩子们初步了解《国歌》,知道国歌是一个国家的象征,在唱国歌时应神情严肃、精神饱满,在升国旗唱国歌时要立正敬礼。四年级的教学目标:让学生熟悉国歌,学唱国歌,体验歌曲雄壮、豪迈的情绪,表达对祖国的赞美,产生自豪的情感,并学习爱国之士为国争光、为祖国效力的精神。这样对于目标的确定就区分出学段的层次性,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而不是泛泛的、空洞的目标的确定。
三、抽象的教学目标,操作性不强
教学目标应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如果过于笼统,不利于具体实施,不利于进行课堂教学的检测调控。但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教学目标: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基本的音乐感受能力;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多元性的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器乐演奏和即兴表演的能力等等。这样的教学目标不能够具体化,没有针对性,它既适合幼儿又适合高中生,适合每个学段每个班级的学生。对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完成情况也很难检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容易失去中心,重难点把握不好。
例如:在一堂小学六年级的音乐创作课中,教师通过欣赏各有特色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分析音乐中各个基本要素在作品风格形成中的作用,再运用这些要素的变化进行创作练习。这位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1、结合作品的欣赏,回顾音乐的基本要素,了解其在作品风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进行简单的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作能力。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很多,在一堂课中我们不可能全部涉及,所以说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教师应具体指出:回顾音乐的基本要素音色、节奏(或者是力度、速度),了解其在作品风格形成中的作用。由于教师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就出现了教师一会儿讲音色、一会儿讲节奏、又讲速度、力度、和弦等等,教学无重点,学生不易接受,教学效果不佳。其次在教学目标中也应该明确指出让学生进行怎样的创作实践,不能笼统地说一句——简单的创作实践。应指出是进行选择创作练习,还是即兴性的节奏创作、旋律创作练习等等,同时也要指出在本堂课中你侧重培养学生怎样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如破除创作的神秘感,建立创作的信心,激发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节奏创作的能力还是即兴选择伴奏型的能力等。
修改后的目标明显比之前的确立更加具体。例如:
1、结合作品的欣赏,回顾音乐的基本要素:音色及节奏,了解并体会其在作品风格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2、通过进行即兴性的节奏创作练习,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建立创作的信心,即而培养学生根据音乐情绪的不同变化进行节奏再创作的能力。
只有具体化的教学目标,才能易操作,好检测,作为备课、评课,检查学生学习效果的依据,也作为调控教学的准绳。
四、教学目标缺乏个性,失去灵活性
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考虑到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也应注重教师自身的特点,因此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每个教师的教学目标制定应该是在符合教学要求的基础上追求灵活性和个性化。但我们看到许多教师对某一个教学内容所设计的教学目标,基本上是相同的,很难发现有个性的地方。教学目标既有共性又有个性,也就是说对某一教学内容而言,应该有相同的基本目标,但绝不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所制定的目标都应该一样。相反,我们更应该注重教学目标的个性。但我们许多的教师习惯于照抄教参中的教学目标,很少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从教师身身的特点出发去设计。以致于有的教学目标脱离学生实际,有的在实际教学中不遵循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教学目标相脱离。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具有鲜明的个性——既要发挥教师的个性,又要从学生的个性出发。只有注重了这一点,才真正做到了主体性教学——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多姿多彩,富有生气。
例如在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教学中,对于具有舞蹈表演特长的教师,她所制定的教学目标中可以安排:通过学习集体舞《八月桂花遍地开》,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和热烈的情绪,巩固秧歌舞的基本舞步和甩手动作。对于爱好器乐的教师,他所制定的教学目标可以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