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思维导图复习课

合集下载

九年级第7单元思维导图

九年级第7单元思维导图
铜片上的红磷与氧气接触,但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 火点;热水的温度达到了白磷的着火点,但热水中的 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故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都不能 燃烧
结论
可燃物 与空气(氧气)接触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三者同时具备
化石燃料

石油 天然气
黑色固体混合物,常通过干馏(化学变化)的方式得到其他产物,如焦炭、煤焦油。煤气等
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 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 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导致爆炸的空气中可燃性气体的体积分数范围。由于可燃性气体 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时将发生爆炸,因此,可燃性气体性质 实验之前,务必检验气体纯度
其他新能源
太阳能、核能、潮汐能、地热能、风能等
燃烧与爆炸的关系
方法
灭火时喷射出大量的CO2和泡沫黏附在可燃物上,达 到隔绝空气的目的。此类灭火器主要用于扑灭木材、 棉布等燃烧引起的火灾
用压缩CO2吹出干粉(主要含碳酸氢钠)来灭火。除扑 灭一般可燃物外,还可扑灭油、气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钢瓶内装着的被压缩的液态二氧化碳喷射出来变为 气态二氧化碳灭火。该灭火器主要用来扑灭图书档 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火灾。(使用液态二 氧化碳灭火器的时候,一定要握住灭火器的木柄, 以免冻伤。)
三者具备其一即可

清除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隔绝氧气(空气)
使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原理
液化气着火,及时关闭阀门 森林着火,设置隔离带使树木与燃烧区隔离
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
油锅起火盖上锅盖 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将燃着的可燃物与空气(氧气)隔离

备战云南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件

备战云南中考化学一轮复习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课件

【微点拨】煤的隔绝空气加强热与石油的炼制在变化类型上不同,前者产生的 是化学变化,后者产生的是物理变化。
(2)天然气(俗称沼气) ①天然气的产生:由植物的残体在隔绝空气的情况下分解而生成的。 ②天然气(或沼气)的主要成分是_甲__烷__。 ③存在场所:煤矿的矿坑里、沼池的底部、地下天然气。 ④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_小__,极难溶于水。 ⑤化学性质:可燃性,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明亮的蓝色火焰,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为_C__H_4_+__2_O__2=点_=_燃=_=_C__O_2_+__2_H_2_O_。 ⑥用途:作燃料。
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 蜡烛熄灭,外面的蜡烛
不熄灭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 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乒乓球片燃烧,滤纸 片不燃烧
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 一是温度到达可燃物
的着火点
棉球上的酒精燃烧, 水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物 质必须是可燃物
(2)教材实验装置的改进
改进 装置
改进 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在设计上最大的缺点是白磷的燃烧产物会污染环 理由 境,因此该实验的改进装置基本都是针对该点设计的
【方法点拨】(1)常见的灭火原理和方法。 ①将可燃物撤离燃烧区,与火源隔离。例如,液化气起火,应关闭阀门;森林、 草原着火应设置隔离带。 ②隔绝空气。例如,油锅着火,应盖上锅盖;酒精洒在实验台上着火,用湿抹 布盖灭;档案室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 ③用大量的冷却剂(如水等)冷却燃烧物,使温度降低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例如,建筑物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 (2)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可燃物与空气(氧气)的接触面积有关,接触面积越 大,燃烧越剧烈。
4.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1)氢能源。 ①氢气本身无毒,燃烧热值高,燃烧时发出_淡__蓝__色火焰,产物是_水__,不污染空 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_H_2_+__O__2=点_=_燃=_=_2_H_2_O_。 ②实验室制取:常用药品是_锌__和_稀__硫__酸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Z_n__+__H_2_S_O_4_=_=_=__Z_n_S_O__4+__H__2_↑。 ③收集:用_排__水__集__气__法或_向__下__排__空__气__法。 ④不能广泛使用的原因:a.制取成本高;b.贮存困难。 (2)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等。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和灭火》思维导图课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燃烧和灭火》思维导图课件

典例精析
【例6】在空气中发生的燃烧、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的共同点是 ①都需要达到着火点 ②都发光 ③都很剧烈 ④都属于氧化反应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 D.只有④
( D)
思维导图解读——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等概念的理解能 力,同时考查这些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
分类标准(1)
,包括事例(2)
(填序号)。
典例精析
【答案】 (1)隔绝氧气(或空气) (2)②③④ [或(1)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2)⑤;或(1)隔离可燃物,(2)①⑥]
【解析】灭火的原理有三点,即:①隔绝氧气(或空气);②隔离 可燃物;③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从三点中任选其一,再 从灭火方法中选择对应的事例。
典例精析
【例4】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D )
【解析】A表示爆炸品易发生爆炸,使用时要小心;B表示禁止燃放鞭炮;C 表示腐蚀品,使用时要注意安全;D表示禁止吸烟。
思维导图解读——燃烧、缓慢氧化、自燃 和爆炸的关系
(1)缓慢氧化:是进行很慢、不易察觉的不发光的氧化反应。 (2)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叫自燃。
物质
白磷
着火点/℃ 40
红磷 240
木材 250~330
木炭 320~370
乙醇(酒精) 无烟煤
558
700~750
思维导图解读——燃 烧
(4)影响燃烧的因素 ①内部因素:可燃物本身的性质,不同种物质燃烧的现象不同。例 如,硫在空气中能燃烧,细铁丝在空气中却不能燃烧。 ②外部因素: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越剧烈。 同种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燃烧现象也不同。例如,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蓝紫色火焰,而在空气中发出淡蓝色火焰。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第七单元

九年级化学总复习第七单元

切断电源
_隔__离__可__燃__物__
档案室着火 二氧化碳灭火器
隔绝空气
酒精洒在实 验桌上燃烧
_用__湿__抹__布__盖__灭__
隔绝空气,使温度降到着 火点以下
【微点拨】 用水灭火时降低的是可燃物的温度而不是可燃物的着 火点。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情况下不能改 变。
4.常用灭火器及其使用范围: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思维导图】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 (1)燃烧的概念:可燃物与_氧__气__发生的一种_发__光__、 _放__热__的剧烈的_氧__化__反__应__。
(2)燃烧的条件。
氧气(或空气)
着火点
可燃物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原理: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2)方法。
不污染空气,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燃烧 的化学方程式为_2_H_2_+_O_2 _=点_=燃_=_=_2_H_2_O_。 ②实验室制取:常用药品是_锌__和_稀__硫__酸__,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_Z_n_+_H_2S_O_4_=_=_=_=_Z_n_S_O_4_+_H_2↑__。
3.日常生活中的安全常识: (1)家用天然气、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等泄漏,切不可 _点__火__检__查__,应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2)启用闲置的沼气池前,切不可用燃着的蜡烛进行 灯火试验。 (3)加油站、面粉加工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应该都标 有“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4)室内着火,不能_立__即__打__开__门__窗__,因为会提供充足 的氧气。
b.综合利用:
焦炭 煤焦油
②石油。 a.组成: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含有_碳__、__ _氢__两种元素。 b.炼制原理:利用石油中各成分的_沸__点__不同,将它 们分离,可得到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燃烧与燃料》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专题三,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化石燃料的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那么二氧化碳在自然界中是怎样循环的?二氧化碳在大气中含量的 增加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实验室怎样制取二氧化碳?二氧化碳 又有哪些主要性质?教材就此设计了一系列探究活动,引导学生站在 比生活经验更高的层次上,更系统地学习二氧化碳。
本单元教材特别重视根据学习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发展水 平,设计和精选相关图片,这些图片形象直观、内涵丰富,不仅激发 了学生阅读教材的欲望,而且增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发展了学生 的情感和智能。通过运用教材中的图片,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并对信息 进行分析加工处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学 习方法。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主题单元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燃烧、爆炸、缓慢氧化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及防火、急救 措施; (2)了解化石燃料,加深化石燃料的燃烧对空气、环境造成的污染 及控制的知识,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 (3)会制取二氧化碳,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及用途,并会运用解决 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 课时)
专题二:化石燃料的利用
(2 课时)
专题三: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2 课
时)
其中,专题一中“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原
理”、专题三中的“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性质“将通
过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专题一
第一节 燃烧与灭火
所需课时
课内共用 2 课时,课外共用 1 课时
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燃烧的条件义 (2)知道促进可燃物燃烧的方法,知道发生爆炸的原因及预防爆炸 的措施 (3)知道可燃性气体的使用规则
对应课标
新课标规定了学习本单元所要达到的最基本的学习要求: 1.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 液化石油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 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 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 的措施。 3.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 了解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4.知道石油是由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通过炼制可以得 到液化石油气、汽油、煤油等产品。 5.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的重要意义。 6.了解自然界中的碳循环。 7.能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8.初步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方法。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复习课件 (共16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 复习课件 (共16张PPT)
件?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实验B中,中间试管的实验目的是什么? •
• (3)请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并写出防止 铁制品锈蚀的一种方法。

和 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
• (2)汽车燃料燃烧产生的主要污染物有 、
、______和 等。
• (3)使用乙醇汽油作车用燃料的优点:
• ①节约
;②
污染;③促进农业生产,
带动农业发展。
• (4)乙醇
• 化学式
,俗称
等发酵、蒸馏得到,属于
,可由高粱、玉米和薯类 能源。
• 1、所有高尚教育的课程表里都不能没有各种形式的跳舞:用脚跳舞,用思想跳舞,用言语跳舞,不用说,还需用笔跳舞。 • 2、一切真理要由学生自己获得,或由他们重新发现,至少由他们重建。 • 3、教育始于母亲膝下,孩童耳听一言一语,均影响其性格的形成。 • 4、好的教师是让学生发现真理,而不只是传授知识。 • 5、数学教学要“淡化形式,注重实质.
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某同学给纸厂提供如下温馨提示,
你认为错误的是( )

A.芦苇着火时,只能用沙子灭火

B.芦苇仓库外要有明显的防火警示标志

C.芦苇仓库与周围建筑物之间有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

D.芦苇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齐备的消防器材
• 7. 材料:现实生活中,氨气(NH3)多用作制冷剂及农 用化肥,其实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纯氧中可以完全燃 烧,只生成水和氮气。最近,科学家用一种含钼的化合物 作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完成氨的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 生产成本,使得液氨有望取代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45:0415 November 2021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燃烧与灭火》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专题二
3、学习水平 评价方法:纸笔测试 问卷调查。 评价指标:学习目标达成度。
化石燃料的使用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及其重要性;燃烧 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化石燃料的用途及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 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碳的循环,二氧化碳的物理化学性质。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调查报告、 制作消防专题宣传学习小报、举办预防家庭火灾宣传活动等。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
实验室、电子白板
学习活动设计(说明:为达到本专题的学习目标,从学生的角度设计 学生应参与的学习活动。如本专题由几个课时组成,则应分课时描述 每个课时的学习活动设计。请以活动 1、活动 2、活动 3 等的形式, 提纲挈领地描述每个课时包含哪些学习活动以及每个活动的主要步 骤。注意,在这些学习活动中应通过对所设计的本专题的问题的探究 完成学习任务)
第一课时: 活动一:探究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1.小实验:“水火相容”实验 2.小组讨论:揭秘“水火相容”实验原理,就物质的燃烧条件做出猜 想与假设。 3.实验设计:根据教师给定的实验用品设计探究方案。 4.完成实验。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规范操作并及时填写探究报告。 5.介绍着火点。 6.汇报交流实验成果(实验现象及燃烧的条件) 7.归纳小结:燃烧的条件。
适用年级
九年级
燃烧与灭火
所需时间
课内共用 5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外共用 2 课时
主题单元学习概述
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是“化学与社会发展”中主要内容之一。本 主题单元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 等社会问题,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 用价值;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人类的关系,增强 化学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 题的挑战时,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课本第七单元。该主题 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 专题一:燃烧与灭火;从燃烧现象和实验探究入手,通过动手实验、 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 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二: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知道化石燃料的用途,认识化石能 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认识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合理利用和开发 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专题三: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知道自然界中碳的循环,了解温室效 应的原因及危害,树立环保意识。以及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复习 (共41张PPT)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件: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复习 (共41张PPT)

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种 类
图象
使用方法
灭火原理 灭火类型
泡沫
头朝下倒转 二氧化碳和 木材、棉布
灭火
过来,使桶 泡沫使可燃 等燃烧引起

内两种药液 物与氧气隔 的火灾
混合

干粉
用压缩的 使可燃物 一般火灾及油、
灭火
CO2吹出干 与空气隔 气等燃料引起



的火灾
(NaHCO3)
二氧
手握在钢筒 使可燃物 图书、档案、
点燃 CH4+2O2=====CO2+2H2O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氧化反应,金属和酸
吸热反应:
一般条件为“加热” 和“高温”的反应
高温
C+CO2====2CO
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思考1:煤中主要含哪 种元素,可能还含哪些
元素?
思考2:这 此元素燃烧 后生成哪些
物质?

碳元素
CO 有毒气体
①加强安全管理,杜绝明火源
②降低瓦斯气体的着火点
③提高通风能力
④将矿井中的氧气制去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5.有道是:水火无情。一旦你被困在火灾区时,要冷静地根据 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求生措施,下列方法错误的是( )
A.拨打火警电活并到窗口呼救 鼻
B.用湿毛巾或口罩等捂住口
C.直立身子朝有火光的方向逃生 D.蹲下或匍匐前行逃生
• (1)改进发动机的燃烧方式,以使汽油能充 分燃烧。
• (2)使用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 无害物质。
• (3)使用无铅汽油,禁止含铅物质排放。 • (4)使用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第七单元 燃烧及其利用-2023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人教版)

知识清单·主干回顾
一、燃烧和灭火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的条件
(三者缺一不可)
破坏燃烧的条件
1. 可 燃 物
灭火的方法
1. 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2. 氧气(或空气)
2. 隔绝氧气或空气
3. 温度达到着火点
3.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知 识 清 单 · 主 干 回 顾 常用灭火器
灭火器
灭火原理
使用范围

1、(2022.山西)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
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D )
A.纸杯着火点变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杯不是可燃物
考点1 燃烧与灭火
2、(2020安徽)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右下图装置进行 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 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70%。
可再 生能 源
清洁 能源
乙醇
俗称 酒精 ,化学式为 C2H5OH ,可用作酒精灯、内燃机的燃料, 其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2H5OH+3O2 点==燃= 2CO2+3H2O;
新能源 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
知识清单·主干回顾
三、燃料的使用
1、化石燃料
煤的干馏
利用 原理
把煤隔绝空气加强热 使它分解的过程
(1)化学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
爆 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炸 (2)物理爆炸:由于气体物质在有限的空间内,因受热使气体的体积
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1)煤气泄漏需立即 关闭阀门 ,打开门窗通风;
安 全 常 识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化学《燃烧和灭火》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的生活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那么火
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就来研究这
个问题———《燃烧和灭火》。
学习过程
1. 思考、猜想、回
1. 提问:物质的燃烧需要条件吗? 答
2. 实验探究一:播放《燃烧的条件》 2. 观看视 频并 讨
视频
论回答图像下面的问

3. 实验探究二:播放《燃烧条件的 3. 观看视 频并 讨
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 用。 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采用引导探究法和多媒体辅 助教学法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 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同时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 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 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做科学” 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评价要 点
资源,联系生活实际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学习理解物质燃烧 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等有关知识,并且通过活动与探究实 验,让学生亲自动手,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同时学生还
要对获得的事实进行讨论分析,然后得出结论,提高学生
对获取信息进行处理和加工的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
力。
探究》视频
论回答图像下面的问

4. 学以致用:投影习题
4. 交流、讨论、回
5. 交流讨论:什么是燃烧的概念并 答
投影
5. 交流、讨论、回
6. 讲述: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 答
火也不例外,请看大屏幕《火灾危害》 6.思考、感悟
7. 过度导入:可见火灾危害之大,
我们必须想法消灭它们。根据燃烧的条 7. 分组实验并讨论、
16.课后完成

燃烧和灭火思维导图案例分析讲解学习

燃烧和灭火思维导图案例分析讲解学习

《燃烧和灭火》思维导图教案及案例分析《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燃料及利用》的第一课,本节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同时又颠覆学生的生活经验,十分典型,所以加以简要案例分析。

【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现象和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习重点)【课前预习】给学生下发如下思维导图,引导学生进行预习通过对学习目标的分解得到上图,图中一级节点有4个,分别为燃烧的现象、燃烧的定义、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根据教学要求标注学习内容重点。

又通过第二级的提示性分支让学生回顾铁丝、蜡烛燃烧时的现象,为给出燃烧准确定义做铺垫。

燃烧和灭火的条件均画出3个分支留白,作为课文阅读的一种提示。

其中灭火的原理给出关键词“概括性”提示学生总结灭火原理的概括性说法。

这样的预习思维导图,兼具引导性和概括性,让学生的自主预习阶段有明确的学习思路,改变了枯燥读书,难以寻找重点的低效学习状态。

同时通过铁丝和蜡烛不同种类物质的燃烧,提示同学们关注发光放热现象,注意到燃烧不一定有火焰这一事实。

燃烧和灭火条件的末端分支均为三个而且标出1,2,3项目序号,激发出学生把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相对应的思维方法。

同时灭火原理中的特别提示,便于同学们联系书本把灭火原理进行整合概括得出灭火原理本质上就是破坏燃烧条件的一般性结论。

【课堂教学】导入新课后布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现象和燃烧的定义。

布置以下三道习题,请同学们自主完成:1.人类很早就开始利用燃烧,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些实例。

2.我们学过的化学反应涉及燃烧的有哪些?这些反应的共同特征是什么?3.根据上面的分析燃烧现象的定义可以概括为什么?目标1看似三个问题,实际上可以总结成一个关键词,就是燃烧。

学生从“燃烧”这一关键词出发绘制思维导图在完成1,2习题之后,对思维导图进行整合就可以初步得到燃烧的定义。

再加之课前进行过预习,完成目标1水到渠成。

下面是我按照某学生手绘整理出来的思维导图的例子:经过课后与该同学探讨,我们可以简单了解到该同学思维导图绘制的过程,以及思维发散的过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件 (共20张PPT)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复习课件 (共20张PPT)
②减少汽车尾气污染 。
3.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⑴乙醇:俗称 酒精 ,化学式 C2H5OH ,燃烧 产物是 二氧化碳 、 水 ,使用乙醇的优点
是 可节约石油资源 、 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⑵氢气:燃烧产物是 水
,被认为是最
清洁的能源。目前没有被广泛使用的原因 是 制取成本高 、 储存困难 。
⑶开发新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你知道的新能源 有哪些?从保护环境来说,最理想的燃料是什么?
⑵.化学方程式:CH4+2O2=点=燃=2H2O+CO2
4.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变化
放热反应
吸热反应
1.所有的燃烧 2.氧化钙与水反应
1.二氧化碳和碳反应。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考点梳理 1.煤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思考1:煤中主要 含哪种元素?还含 哪些元素?
思考2:这些元素燃 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思考: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造成对空气 的污染,主要有哪些原因?
1、燃料中的一些杂质如硫等燃烧时, 产生空气污染物如二氧化硫;
2、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一氧化碳; 3、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及碳粒、尘粒
等排放到空气中。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 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碳元素

的 硫元素 燃

氮元素
CO 有毒气体
CO2 温室效应
SO2 NO2
酸雨
讨论:据上述实验,试说明酸雨可能对环境造成什么
样的破坏?
水体污染、土壤酸化
损害人体健康
森林受到破坏
桥梁等建筑物受到腐蚀
文物雕像腐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课一、本单元知识网络:
三大化石燃料:、、天然气。

其中,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乙醇,俗称,化学式:,
燃烧化学方程式:。

绿色
能源
新能源:、、、地热能、潮汐能等。

定义:
燃料
与能源
氢气:化学式:,燃烧产物是水,无污染,是最理想的能源。

燃烧
和灭火
燃烧
化学反应中
的能量变化
(主要体现为热量)
易燃、易爆
安全知识
放热反应
爆炸
有限空间
灭火
原理
三者同时具备
缺一不可
条件
常见易爆物
可燃性气体:、、等
破坏任一燃烧条件
急剧燃烧
可燃性粉尘:、等
吸热反应
粉尘
大气污染
有害气体:、、等。

污染
环境污染水污染
污染
污染
土壤污染
温室效应:大量燃烧,大气中的含量过高引起的。

【巩固练习】
1、下列物质属于最清洁的能源是( )
A.煤
B.氢气
C.可燃冰
D.石油
2、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A.天然气
B.酒精
C.石油
D.煤
3、用灯帽盖灭酒精灯的原理是()
A.清除可燃物
B.降低酒精的着火点
C.隔绝空气
D.降低温度至酒精的着火点以下
4、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隔绝空气B.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C.清除可燃物D.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5、恰当的安全措施能减少生命财产损失。

下列事故处理措施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B.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扑灭
C.高层住房内着火,立即打开所有门窗D.煤气泄露,立即打开排气扇的电源开关
6、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电器着火,迅速切断电源B.室内起火,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C.厨房煤气管道漏气,迅速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D.洒在实验桌上的少量酒精着火,迅速用湿布盖灭
7、江门日报:“一民居因厨房窗户紧闭,一家四口深夜煤气中毒,幸好被及时抢救,均脱离危险”。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引起煤气中毒的主要成分是CO2
B.为了便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煤气厂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微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
C.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为了防止冷空气进入,应关闭门窗
D.在煤炉旁放一盆冷水,可以防止煤气中毒
8、阻燃剂氢氧化铝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关于该阻燃剂防火原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浓度
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9、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拔得松散些,可使火焰更旺。

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0、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书、档案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B.家用电器着火,用水扑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D.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轻轻开窗通风
11、当危险发生时,以下应急措施正确的是()
A.室内发生火灾时,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B.煤气泄漏时,打开电灯检查漏气管道
C.发现有人触电时,立即用手把触电者拉开
D.地震发生时,在底楼的同学快速跑到空旷的地方
12、家庭用煤经过从“煤球”到“蜂窝煤”的变化,其目的是()
A.增大可燃物的热值
B. 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 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3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在废纸篓里D.红磷燃烧属于置换反应
1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保持不变
B.关于易燃物和易爆物存放时要露天放置,紧密堆积
C.棉花和涤纶,前者是天然纤维,后者是合成纤维
D.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15、可燃物燃烧除需要氧气外,还需要满足的条件是;煤块经粉碎处理后,在空
18、我国南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可燃冰”,“可燃冰”主要为甲烷的水合物,是未来重要的能源甲烷燃烧时,发出明亮的色火焰,并放出大量的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19、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可认为是碳与水的反应,其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该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

(3)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

经研究发现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将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3
NH
3
NH
3
NH
322
4NH3O6H O
++
点燃
20、随着工业的迅速发展和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大大增加.其中,一种气体(与二氧化碳性质相似,能与水和碱反应)是酸雨的主要成分,该气体是,酸雨形成的原因是,工业上常用石灰乳吸收这种气体,原理
为.(用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表示)
21、现实生活中,氨气多用作致冷剂及农用化肥,其实它还是一种清洁能源,在纯氧中可以完全燃烧,只生成水和氮气.最近,科学家用一种含钼的化合物作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完成氨的合成,从而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液氨有望取代液氢成为新一代绿色能源.
(1)N2+3H22NH3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2)请你根据下表信息分析用NH
①由于NH3比H2沸点高,所以更易,便于储存和运输.
②NH3泄漏时易发现是因为,同时它易溶于水,便于处理.
22、香烟烟气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毒副作用大的有、尼古丁和焦油,不吸烟的人能闻到烟味的原因是;随手丢弃的烟头还容易引发火灾,原因是
(选填字母)(A.提供可燃物 B.提供氧气 C..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一旦发生火灾,消防队员通常用水来灭火,该方法的化学原理是。

23、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社会实践活动小组的同学们给敬老院送去鲜花,花香满屋。

请用分子的观点解释闻到香味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普通汽油中加入适量的燃料乙醇可制得乙醇汽油,用乙醇汽油作为汽车燃料越来越受到重视。

请你答出使用乙醇汽油的优点(一条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化学教师在课堂上做了一个小魔术:吹气生火。

只见老师用嘴通过一根细长的玻璃管对着蒸发皿中的一团棉花吹气,不一会,棉花就燃烧起来。

同学们觉得很好奇:通常情况下,嘴中呼出的气体是不会使棉花燃烧的。

为什么老师对着棉花吹气就能使其燃烧?
同学们已经知道:可燃物的燃烧需要两个条件①②;
小娟同学课下询问老师知道了其中的道理:口中吹出的气体中含有一定量的CO2,棉花(实为脱脂棉)中包裹着黄色过氧化钠(Na2O2),CO2与Na2O2反应生成白色的Na2CO3和氧气,同时放出大量的热,最终使棉花燃烧起来。

请帮助小娟同学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Na2O2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设计检验固体产物是否为Na2CO3的实验:①用与固体产物反应,制得气体;②将气体通入中,如有生成,则证明固体物质是碳酸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