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是故乡明
------群文阅读
永城市第一小学聂喜梅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从单篇精读课型设计向群文阅读课型设计转变,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尝试教学三首古诗。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这三首古诗词是《泊船瓜洲》《望月怀远》和《月夜忆舍弟》都属于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该诗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在异乡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方法】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知识内化→拓展深化
让学生达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个性展示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学习古诗《泊船瓜洲》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读诗:
1、借助资料了解诗人以及题意。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先独立学习后组内交流8分钟后分组汇报)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简介王安石。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资料搜集很全面,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读诗文,明诗意
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
1、读正确。
首先,我让学生初读整首诗,重点认读诗中的多音字。
2、读出节奏。
初读后,我告诉学生诗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读出内涵。
在学生读出节奏的基础上,我这样引导: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首歌,是一幅画。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出示课件作补充,你们看,瓜州在这儿,京口在它的对岸(江南),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京口和瓜州,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体味“绿”字。绿:吹绿、染绿。据传,诗人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时,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他觉得“到”字不好,就改为“过”,接着又改为“入”“满”等字。经过十多次的修改,都不大满意。最后他从“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这句诗受到启发,才决定改用“绿”字。
这个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从而解决教学重点。如此,学生从单个词语入手,经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诗中的景、人、物变得鲜明生动起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连词成句,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现了学习的梯级,为下面的古诗理解降低了难度。
(四)入诗境,悟诗情
1、看图片,比一比,说说用那个字好?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正是这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带来的变化鲜活地表现了出来。
只有入境,才能悟情。”本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运用画面与音乐再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美的画面,美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2、读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这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这样引导: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