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月是故乡明》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说课稿-3《月是故乡明》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乡”,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文以作者远离故乡,思念家乡的情感为主线,通过对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富有诗意。
通过阅读课文,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可以欣赏到作者独特的写作风格。
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也值得学生学习和模仿。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他们对家乡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对远离故乡的情感体验不是很深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去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学会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景教学法和情感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去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音频等,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增强他们的感官体验。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对家乡的了解和感受,引出课题。
2.自读课文:让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3.讲解课文:讲解课文内容,解释生字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品味课文:引导学生品味课文语言,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共情能力。
5.拓展练习: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的一篇文章。
这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热爱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本篇文章安排在五年级下册,旨在让学生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在认知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能够理解并欣赏散文的美。
但在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情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理解并欣赏散文的语言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音频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故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家乡,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合作学习:分组讨论,交流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教师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5.情感体验:让学生想象自己离开家乡,思念家乡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情感。
6.朗读练习: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散文的语言美。
7.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思念——热爱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是否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共三篇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在功成名就之后仍怀念自己的家乡,以月作为抒情线索,通过对故乡和自己童年生活的回忆,特别是对故乡月色的动人描写,抒发了作者对故乡永远的思念与牵挂。
作者巧妙设题,用唐代诗人杜甫的诗句“月是故乡明”作为文章的题目,统领全文,揭示主旨,奠定文章的情感基调;增强文章的文化内涵。
由于杜甫这句诗是千古名句,特别能引发读者的共鸣,被广为传诵。
用它来做题目,更能表达作者的思乡之情。
作者巧妙安排文章结构。
开篇点题,总结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接着由月过渡到山,到水,进而过渡到家乡的水,过渡到作者的童年生活,并通过他乡月亮与故乡月亮的对比,表达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结尾处短短几句话,把全文的情感推向了高潮。
二、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1.教学目标:(1)学会文中的“徘、徊”等16个会认字,读准多音字“燕”等;会读“烟波浩渺、篝火、萌动、澄澈、风光旖旎、瑞士、莱蒙湖、平沙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耄耋、燕园圣地、点缀”等词语,通过查字典和结合课文理解不懂的词语。
(2)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
(3)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4)通过对本文的学习,学生学会独立阅读与思考,通过交流,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
(5)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6)搜集一些思乡的诗文,和同学交流。
(7)学习作者留心观察生活,用心感受生活, 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2.教学重点: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通过学习和交流,认识故乡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教学难点:默读课文,说说作者由月亮想到了哪些往事和经历,产生了哪些内心感受;在反复阅读、体会情感的基础上,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内容《月是故乡明》是五年级下册第三课,是一篇略读课文。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介绍了季羡林通过月亮来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2、本节课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学习作者的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
由于学生对散文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完全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是本文的难点。
3、学情分析散文是与小说、戏剧、诗歌并存的文体之一。
对于散文,学生能够初步了解文本的内涵,能够分析较为简单的语句,但对于某些较难的句子并不能很好的解读。
4、本节课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实际,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会认本课16个生字,掌握本课重点词语。
(2)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目标的确认与理解,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3)情感目标:通过能力目标的学习,感受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初步感知散文的特点。
二、说程序1)导入同学们,你们对月亮并不陌生吧!几乎每天都可以看见,对于我们来说它稀松平常。
然而,有一位长者却赋予了他深情。
今天,我们将通过《月是故乡明》这篇文章来解读季羡林先生的“明月”情结。
接着我会板书文章题目。
2)课文分析:重点讲解第二、三部分问题设计:(1)作者的家乡没有山,为什么还写山呢?(2)作者明明是写家乡的月亮,为什么写那些童年趣事呢,是不是多余?(3)为什么除了写故乡的月亮,作者还写了那么多地方的月亮?既然这些地方的月色都很美,岂不让故乡的小月亮相形见绌?(4)那在作者眼中,思乡到底是什么滋味?三、说教法古语云:教学相长。
学生的学需要老师的教,这就需要老师选用恰当的方法。
我在授本文时主要用以下方法:(1)提问法:由于本文是自读课文,所以提问法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
问题设计: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什么,主要人物是谁?发生了什么?之所以提这两个问题是为了检查学生在读课文时是否认真。
(2)讨论法:学习本文目的之一就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能力解决。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诗歌阅读基础,他们能够理解和感受诗歌的基本情感。
但同时,他们对故乡的理解可能还不够深刻,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拓宽视野。
此外,学生对诗歌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可能还不够熟悉,需要在课堂上进行引导和讲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掌握诗歌的基本阅读技巧,如停顿、重音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培养自己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美。
2.教学难点:学生对诗歌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中,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故乡的美景,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故乡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故乡的记忆,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初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诗歌的意境。
3.精讲细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表达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朗读展示: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6.小结回顾: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表达手法和意境美。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月是故乡明八. 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第3课。
本课是一篇散文,作者以“月是故乡明”为主题,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述,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文章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诗意,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以及积累词汇和句子。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培养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想象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课文内容。
同时,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能够体会作者的情感。
但是,对于散文的欣赏和理解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此外,学生可能对故乡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的情感可能还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来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对散文的欣赏能力,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对家乡的情感认同。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教学难点: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培养对散文的欣赏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是以阅读理解为基础,结合讨论和写作等多种教学手段。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通过讨论,学生可以培养对散文的欣赏能力;通过写作,学生可以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故乡的了解和感受,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自读: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和体会作者的情感。
4.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对散文的欣赏能力。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月是故乡明》。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抒情散文。
作者以“月”为线索,回忆了自己在故乡的童年生活,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写,抒发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充满了浓浓的乡愁。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感受散文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认识“渺、篝”等 15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味语言,感受散文的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
2.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四、教学方法1.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
2.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 合作探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讨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维能力。
4.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播放一首与月亮有关的歌曲,如《明月几时有》,营造出一种思乡的氛围。
2. 谈话导入:同学们,月亮常常被人们赋予了很多情感,它是思念的象征。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课文——《月是故乡明》。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圈出生字词,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故乡的记忆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故乡,无论我们现在生活在哪个地方,故乡总是深深地烙印在我们的脑海中。
而月亮,作为一个日常生活中的自然现象,也常常伴随我们的成长和回忆。
今天,我们将以月是故乡明作为主题,一起来探讨故乡的记忆和月亮的意义。
二、故乡的特色众所周知,每个地方的故乡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文化和历史。
华北的故乡是平原和沧桑历史的见证,而江南的故乡则是水乡和文化的繁荣。
不同的故乡,也有着不同的月亮文化。
比如,浙江绍兴的故乡,以庆元月饼闻名,每逢中秋,人们都会一起品尝这道传统美食,感受月亮的温暖和家的味道。
而黄山的故乡,则是以“夜游黄山”为特色,游客可以欣赏到壮观的月色,沉醉在神奇的山峦中。
三、月亮的意义月亮作为一个自然现象,早在古代就被人们赋予了丰富的意义。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是代表着阴柔、柔情和心灵的象征。
诗人李白曾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妙句,表达了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和对月亮的仰慕之情。
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月亮也经常被用作托物表情的手段,比如《红楼梦》中宝钗为黛玉画船时所说的“船舷轻拍浪,长夜共摇曳” 就用月亮来配合人物情感的表达,强化了作品的意境。
四、月亮的体现和发展月亮是一个流行的文化元素,它早已渗透到了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音乐、电影、文学作品等等,都有着与月亮有关的名字或内容。
例如,乐坛天后邓丽君就有着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借着对月亮的唤起,表现了对亲情、友情、爱情的感慨和祝福;影片《半个月亮爬上来》则以月亮为线索,深刻地描绘了中国新文化的兴起和发展。
可以说,月亮在人们的心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与我们的思念情感息息相关。
五、故乡与月亮的关联月亮作为一个自然现象,与故乡的记忆和情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人们总是将月亮和故乡联系在一起,将月亮作为思念和家的代表,这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故乡的向往和眷恋。
如果说故乡是人们的家,在月亮的轻抚下,人们就像唤起了家的记忆和情感,虽然离故乡很远,但那份深沉的情感始终存在,在月亮的照耀下也永远发光。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新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3课《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人教版部编本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
本节课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全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真挚,给人以启迪和感悟。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以及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散文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可能存在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和帮助。
此外,学生对故乡的概念可能理解不深,需要教师通过课文和相关的背景知识进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学会欣赏散文的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驱动法和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述的环境。
通过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同时,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故乡的月亮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与故乡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教师进行指导。
3.理解课文: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
4.品析语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语句,体会作者的语言美。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 月是故乡明》是人教版部编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首抒情诗,通过描绘月光下的故乡景象,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于抒情的诗歌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是,对于这篇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的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培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和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相关的图片和音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课文。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故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对故乡的记忆,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2.自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感受课文中的情感。
3.讲解课文: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解析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4.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深入感悟课文中的情感,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表达能力。
5.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故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描绘故乡景象•表达思念之情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情感表达来进行。
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和良好的情感表达,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3月是故乡明》是人教版(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叙事散文,通过讲述作者在异乡生活的经历,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以及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课文学习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情感体验,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他人的情感。
然而,对于一些较抽象的语言表达,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解释。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学会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情感,培养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2.难点:学习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技巧,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朗读、讨论和写作。
通过朗读,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讨论,学生能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的思乡之情;通过写作,学生能够练习表达自己的情感。
此外,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音频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对家乡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课文作者和课文背景,引导学生进入课文学习。
3.课文朗读:学生朗读课文,教师指导发音和语调。
4.课文解析:学生讨论课文内容,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5.情感体验:学生分享自己对家乡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是一篇写景抒情散文,通过描绘故乡的月亮,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思念和热爱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共鸣。
在教材中,这篇课文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学生之前学习散文的巩固和提高,也是为之后学习更高级的文学作品打下基础。
同时,这篇课文也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既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素养,也提升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对于抒情散文也有了一定的接触和了解。
但是,由于年龄和经历的限制,学生对于故乡的思念和热爱可能还没有深刻的体会,对于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处于青春期前期,情感丰富,容易受到情感的触动,对于课文中的情感表达可能会有更深的共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情促学,引导学生理解和感悟课文中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基本结构。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爱国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了解课文的基本结构。
2.教学难点:感悟课文中的情感,理解作者对故乡的思念和热爱之情。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包括朗读、讨论、写作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对故乡的回忆和感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标记生字词,感知课文情感。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2)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2)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这篇课文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家乡”,通过这一主题,让学生了解和感受自己的家乡,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这篇课文是一首抒情诗,诗人以月为载体,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课文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寓意深刻,符合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阅读和写作能力也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对于一些深刻的情感和寓意,可能还不能完全理解和体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受诗人的情感。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生词,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的情感和寓意,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四. 说教学重难点1.生词:课文中有一些生词,如“凝视”、“悠远”等,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读和理解。
2.情感和寓意:课文中的情感和寓意比较深刻,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受诗人的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感氛围,感受诗人的情感。
2.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理解课文的寓意。
3.情感教学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素养。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如播放故乡的风景视频,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的情感氛围。
2.生词学习:引导学生认读和理解生词,可以通过词语接龙等游戏方式增加学习趣味性。
3.课文朗读: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把握,可以通过分组朗读、角色扮演等方式增加学习互动性。
4.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的大意和寓意,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小组竞赛等方式增加学习积极性。
5.情感感悟:引导学生感悟诗人的情感,可以通过分组讨论、写感悟等方式增加学习思考性。
(说课稿)3 月是故乡明
3*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说教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略读课文,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是著名的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他以其特有的清新、自然的笔调向我们展现了故乡那温馨的夜晚,那恬淡的明月,那童话般美妙的童年,给人一种亲切的感受,使我们感受到了身在异乡的游子对故乡浓浓的爱和思念。
本文内容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
二、说学情五年级学生经过之前的学习,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阅读理解的能力,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
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课内外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三、说教学目标1.认识“徘、徊、渺”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把握行文线索。
3.学会品味语言,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体会作者对故乡永恒的思念与牵挂之情,感受作者的家国情怀。
四、说教学重难点1.把握“月”作为抒情线索在文中的作用;感受作者的童年乐趣和对故乡浓烈的思念之情。
(重点)2.品析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质朴平淡、感情真挚醇厚的特点和借景抒情的写法。
(难点)五、说教法学法教学时,我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六、说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看人看眼睛,读文读题目。
看到这个题目,你能想到什么?(1)有可能想到主旨是“思念家乡”。
(2)有可能想到出处: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3《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月是故乡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三课,本课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通过对故乡月亮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本课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同时也是一篇很好的写作范文。
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思乡之情,理解课文内容,掌握散文的表达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但对于散文的表达手法和深层情感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同时,学生对于故乡的概念可能有一定的模糊认识,需要通过课文的学习,加深对故乡的理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思考,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学习散文的表达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生字词。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学习散文的表达手法。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采用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六.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故乡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教师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3.精讲课文:分析课文结构,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思乡之情。
4.学习表达:学习散文的表达手法,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5.巩固练习:通过讨论、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作业。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说教学评价本节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后反馈来进行。
重点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对散文表达手法的掌握。
九.说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于学生的疑问及时解答,对于学生的错误及时纠正。
2023年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
2023年小学语文月是故乡明说课稿范文(通用6篇)小学语文月是家乡明说课稿1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月是家乡明》是一篇美丽的散文,作者是闻名闻名东方学大师、语言学家、文学家季羡林。
课文用高雅的语言,借月亮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往事的怀念之情。
本课在描写景物时,引用典故恰到好处,美丽的语言对学生的习作表达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相识“徘、徊”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3.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美丽的语句。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家乡深深的思念之情。
难点:学习借景抒情的写法,积累课文中美丽的语句。
二、说教法。
依据设定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采纳的教学方法有:1.朗读与默读结合法本课语言美丽,教学时要让学生多读课文,品读课文中美丽的句子,在朗读中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课有默读要求,因此要结合课文内容接着培育学生的默读实力。
2.发觉点拔教学法本课是散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主线,让学生了解作者围绕月亮写了哪些事情,以及在这些事情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中引用了不少诗句,教学时要讲解这些诗句引用的好处。
3.多媒体协助教学法本课的教学同时打算了多媒体课件,内容涵盖作者简介和课文生字等内容,协助教学。
三、说学法。
本课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包括预习生字,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季羡林。
课内主要是了解课文内容,正确理解课文的主旨。
四、说教学流程。
本课的教学课时是一课时,课前要支配预习,教学流程如下:(一)布置预习1.利用工具书,把不相识的字词注上音并识记字形、字义。
2.圈画出自己喜爱的语句和不懂的地方,并思索为什么。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大家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中的名句吗?(齐背)举头望明月,低头思家乡。
月,与思家乡,经常联系在一起。
杜甫的诗《月夜忆舍弟》中就用“露从今夜白,月是家乡明”委婉表达了思乡之情。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等奖
部编版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等奖第 1 篇本组教材弥漫着“款款思乡情,浓浓的恋乡意”。
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首先努力做到了以下几点:一、通过让学生通过读书来体会作者对家乡的思恋、热爱的思想感情。
二、通过对比阅读,使学生领悟到,思乡的情是一样的,思乡的方式、寄托的对象却是因人而异的,引发乡思的事物也是各不相同的,从而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具体的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
三、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品味语言,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
其次,在教学本组课文时,我还重点进行了略读课文的教学研究。
我认为略读课文的教学注重让学生自读自悟,老师要大胆放手,确实给出足够的时间,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从容地读上几遍课文,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方法,自己把课文读懂。
在集体交流汇报展示环节,应营造宽松愉悦的交流氛围,激励学生乐于畅谈自己的读书所得,老师则要认真倾听,及时捕捉"鲜活信息",或点拨指导、或引发讨论、或归纳学法,使“生成”效果更佳。
真正做到以读为本,自读自悟。
部编版月是故乡明说课稿一等奖第 2 篇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两个方面:一、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主动参与是创新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能力。
开课伊始,播放表达思乡之情的新学堂歌《静夜思》,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受,诗句所表达出的浓浓的思乡之情使学生很快受到感染,把学生带进了课文描述的思乡情景。
教学中善于抓住学生的阅读需求和兴趣爱好,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第二课时开课,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望月时想到的诗句和有关的人、景、事等,通过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诱发良好的思维情感,激起学生更丰富的想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学生的天地。
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和课堂交流的全过程中,既提高了组织语言和表达想法的表达能力,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真正把“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这一课堂教学的主题策略落实到实处。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月》说课稿
【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3课《月是故乡明》,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学习本文我们要揣摩精彩的段落和关键语言,学习语言运用的技巧。
本文内容比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情美。
本文主要在于对学生审美阅读的启蒙训练,让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寻找文章美点,品味文章语朴情醇的特点,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之美、对情感意境之美的感受力。
同时,因为月亮是一种特殊的意象,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我希望能充分调动学生自己的阅读积累,共同完成对月这个意象的理解和归纳,再进一步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更广阔的空间,理解乡土情结也就是最淳朴的家国观念,激发学生的爱故乡、爱亲人、爱祖国的深沉情感。
【说学情】
五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阅读能力,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
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拓展延伸,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思乡情。
【说教法与学法】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
《月是故乡明》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月是故乡明》。
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以及说板书设计这八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月是故乡明》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分别是《古诗三首》《祖父的园子》《月是故乡明》《梅花魂》。
这些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童年生活的多姿多彩,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月是故乡明》是季羡林先生的一篇散文。
作者以“月”为线索,通过对故乡和他乡月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故乡深深的眷恋之情。
文章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在看似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浓浓的思乡之情,是一篇培养学生语感、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的佳作。
二、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对于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以及散文这种文体的特点,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理解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反复朗读、品味语言,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同时,要帮助学生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优美的段落。
(2)学会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恍然大悟、旖旎、徘徊”等词语的意思。
(3)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故乡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2)让学生体会到月是故乡明,人是故乡亲,培养学生珍惜亲情、友情的美好品质。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月是故乡明
------群文阅读
永城市第一小学聂喜梅尊敬的各位评委,你们好!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从单篇精读课型设计向群文阅读课型设计转变,用群文阅读的方法尝试教学三首古诗。
下面我将从教材、教学目标、教学教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说教材】
这三首古诗词是《泊船瓜洲》《望月怀远》和《月夜忆舍弟》都属于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思念亲人、思念家乡的深切感情。
《泊船瓜洲》是北宋诗人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其中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传颂。
诗中"绿"字将无形的春风化为鲜明的形象,极其传神。
该诗流露着对故乡的怀念之情,大有急欲飞舟渡江回家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望月怀远》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作品。
此诗是望月怀思的名篇。
诗语言自然浑成而不露痕迹,情意缠绵而不见感伤,意境幽静秀丽,构思巧妙,情景交融,细腻入微,感人至深。
结尾两句进一步抒写了对远方亲人的一片深情。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
这首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
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
在异乡观赏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忆弟之情。
全诗语句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说目标】
新课程标准主张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知识和能力目标
1、掌握古诗的主要内容,理解诗意。
2、深入体会古诗词的韵律,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目标
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2、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体会到诗中画面的优美意境,并从中感悟到诗人的思乡之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挖掘诗歌文化内涵,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说教学方法】
埃德加·富尔曾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叶老也说:"凡为教者必期于达到不教。
"
我力求做到:创设情境→知识内化→拓展深化
让学生达到:初步感知→自主探究→个性展示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古往今来远离故土的游子总会思念魂牵梦萦的家乡。
他们往往把这种浓浓的思乡之情融入一首首短小精悍的古诗中,需要我们细细去品味。
今天我们来学习北宋诗人王安石的一首诗《泊船瓜洲》。
二、学习古诗《泊船瓜洲》
(一)出示自学指导一
自由读诗:
1、借助资料了解诗人以及题意。
2、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先独立学习后组内交流8分钟后分组汇报)
(二)知诗人,解诗题
课前老师让同学们查阅与这首诗有关的资料,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资料跟大家交流交流。
简介王安石。
根据学生的交流适时点拨使学生了解写作这首诗的时代背景。
从刚才的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同学资料搜集很全面,值得大家学习,我们一定要养成主动积累的习惯。
因为学习语文重在积累。
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收集资料、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读诗文,明诗意
诗词的美妙在于诵读。
在指导学生诵读的过程中,我分这样三个层次进行:
1、读正确。
首先,我让学生初读整首诗,重点认读诗中的多音字。
2、读出节奏。
初读后,我告诉学生诗句本身就含有很强的音乐感,这就要求我们读的时候要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
3、读出内涵。
在学生读出节奏的基础上,我这样引导:诗词言情,诗词言志,诗词很多时候是一首歌,是一幅画。
我想知道,你从这首诗中读出了什么?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出示课件作补充,你们看,瓜州在这儿,京口在它的对岸(江南),就是现在的江苏省无锡市。
京口和瓜州,一个在江南,一个在江北,就一条(横向的)河的距离之内。
体味“绿”字。
绿:吹绿、染绿。
据传,诗人王安石在作《泊船瓜洲》时,先写的是“春风又到江南岸”,后来,他觉得“到”字不好,就改为“过”,接着又改为“入”“满”等字。
经过十多次的修改,都不大满意。
最后他从“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这句诗受到启发,才决定改用“绿”字。
这个环节我力图将学生置于阅读的主体地位,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出发点,让学生边读边思考,锻炼学生的听、说、读和概括能力,从而解决教学重点。
如此,学生从单个词语入手,经过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使诗中的景、人、物变得鲜明生动起来。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连词成句,说出整首诗的意思,体现了学习的梯级,为下面的古诗理解降低了难度。
(四)入诗境,悟诗情
1、看图片,比一比,说说用那个字好?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
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
正是这个“绿”字,把春风给江南带来的变化鲜活地表现了出来。
只有入境,才能悟情。
”本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运用画面与音乐再现情境,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
美的画面,美的音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进行体验,使他们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都得到了发展。
2、读诗,不仅要读出诗中画,还要读出诗中人。
这对学生而言是学习古诗的一个很好的导向,是从一个层次到另一个层次的深入。
为了很好地解决这一教学难点,我这样引导: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3、读中领悟诗情
老师小结:“一水间,数重山”足以感受出诗人归心似箭,“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不能马上回到家乡的惆怅之情自然流露。
由此可以看出整首诗表达了诗人恋乡、思乡之情。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成了思乡之情的千古名句。
这样,抓住重点字词品读品味,避免了古诗教学逐字逐句的串讲串问,突出了语文学科的特点,通过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妙,从而真正学有所获。
四、出示自学指导二
(一)合作交流:
1、借助注释自学古诗《望月怀远》和《月夜忆舍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小组内交流这三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
(小组合作学习6分钟后派代表汇报)
(二)朗读古诗
(三)说说古诗里都描写哪种景物?(明月)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月:蕴涵着团圆之意。
借明月来抒发自己浓浓的思乡之情。
(四)小结:古人常用诗词的形式来表达自己对故乡、对远方亲友的思念,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思乡的诗词吗?至此,我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我努力寻找人文精神与语言训练的契合点,通过各种形式的阅读训练,将学生带到情境中去感悟、去体验、去探究。
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语文课堂中进行学习,体现了我创建“和谐课堂”的教学思想。
五、总结学诗的方法
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六、作业
1、背诵古诗。
2、搜集表达思乡情感的诗词或歌曲,读一读或者唱一唱。
五、说板书设计
最后,说一下我的板书。
这节课我设计的板书是总结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读诗文,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育,其实也是一样的道理。
一个好的称职的教师,不但要给学生以知识,还要教会学生自学的方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曾谈到:今后的文盲将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自学和学了知识不会应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