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学计算机学院网络协议分析---考试重点总结
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
![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898c1587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c6.png)
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如同无处不在的神经网络,将世界各地的设备和用户紧密相连。
而在这一庞大且复杂的网络世界中,网络协议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们如同交通规则一样,规范着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与交流。
网络协议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它是计算机网络中进行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的集合。
这些协议确保了不同设备、不同系统之间能够有效地通信,使得信息能够准确、快速且安全地从源端传输到目的端。
首先,我们来谈谈TCP/IP 协议簇。
这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协议簇,它包含了多个层次的协议。
在网络接口层,有以太网协议等。
以太网协议规定了如何在局域网中传输数据帧,包括帧的格式、MAC 地址的使用等。
想象一下,MAC 地址就像是每台设备的“身份证号码”,通过它,数据能够准确地找到目标设备。
IP 协议处于网络层,负责为数据包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
它就像一个智能的邮差,根据目的地的地址,决定数据包应该走哪条“路线”。
同时,IP 协议还进行了地址的分配和管理,我们熟悉的 IPv4 和不断发展的 IPv6 就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传输层的 TCP 协议和 UDP 协议也不可或缺。
TCP 协议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面向连接的数据传输服务。
在发送数据之前,它会先建立连接,然后按照顺序发送数据,并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这就好比我们寄重要的信件,需要先确认收件人的地址和接收准备,然后小心翼翼地保证信件的内容完整无误地送达。
而 UDP 协议则是一种无连接的、不可靠的协议,但它具有传输速度快、效率高的特点,适用于一些对实时性要求较高,但对数据准确性要求相对较低的应用,比如在线视频、音频通话等。
HTTP 协议则是应用层中最为常见的协议之一。
我们每天浏览网页时,就是通过 HTTP 协议来获取网页的内容。
它规定了客户端(如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如何进行请求和响应。
当我们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浏览器就会向服务器发送一个 HTTP 请求,服务器收到请求后,会返回相应的 HTTP 响应,其中包含了我们所需要的网页内容。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完整版)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478e4a7f1922791688e8f5.png)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
内部:协议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
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
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
局域网。
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
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
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
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
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
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
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
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
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
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ISO七层结构的OSI/RM: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Tcp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4.服务,功能,协议:“服务”是对相邻上层而言的,属于本层的外观表现,下层给上层提供服务。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ab56523f5901020207409cb7.png)
1.面向连接服务是按顺序,保证传输质量的,可恢复错误和流量控制的可靠连接,基于TCP/IP协议。
无连接连接服务是不按顺序,不保证传输质量的,不可恢复错误不进行流量控制的不可靠连接,基于UDP/IP协议。
2.虚电路服务适用于交互作用,不仅及时、传输较为可靠,而且网络的开销小。
数据包服务适用于传输单个分组构成的、不具交互作用的信息以及对传输要求不高的场合。
TCP:面向连接,数据传输的单位是报文段,提供可靠交付;UDP:无连接,数据传输单位是用户数据报,只提供“尽最大努力交付”3.资源子网功能:提供访问网络和处理数据的能力。
通信子网功能:负责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与通信控制。
4.字节填充:在接收端的数据链路层在将数据送往网络层之前删除这个转义字符。
自制系统:AS。
路由选择协议:内部网关协议IGP如RIP和OSPF.外部EGP:BGP.5.通信系统模型:即源系统、传输系统和目的系统。
模拟通信系统是指利用模拟信号传递数据的通信系统。
数字通信系统是指利用数字信号传递信息的通信系统。
6.URL:作用:因特网上标准的资源的地址,和访问这些资源的方法。
格式:<协议>://<主机>:<端口>/<路径>含义:<协议> 指出使用什么协议来获取该万维网文档。
“://”固定格式不能省略。
<主机> 指出这个万维网文档是在哪个主机上,即该主机在因特网上的域名。
<端口>和<口径> 有时可省略。
7.网卡:整理计算机上发往网线上的数据,并将数据分解为适当大小的数据包之后向网络上发送出去。
集线器:实质是多端口中继器。
可信号再生、重新定时、碰撞检测。
透明网桥:“透明”是指局域网上的站点并不知道所发送的帧将经过哪几个网桥,因为网桥对各站来说是看不见的。
是一种即插即用的设备。
交换机:能同时连通许多对的接口,使每一对相互通信的主机都能像独占通信媒体那样,进行无碰撞的传输数据。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内容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内容](https://img.taocdn.com/s3/m/e2164a2e87c24028915fc3ad.png)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内容点对点与端对端的关系端到端与点到点是针对网络中传输的两端设备间的关系而言的。
端到端传输指的是在数据传输前,经过各种各样的交换设备,在两端设备问建立一条链路,就僚它们是直接相连的一样,链路建立后,发送端就可以发送数据,直至数据发送完毕,接收端确认接收成功。
(优点延迟小、缺点发送端始终参与,接收端故障)点到点系统指的是发送端把数据传给与它直接相连的设备,这台设备在合适的时候又把数据传给与之直接相连的下一台设备,通过一台一台直接相连的设备,把数据传到接收端。
(优点节省发送端资源,接收端故障时可以缓冲,缺点是不可靠)IP地址(P42)、缺陷(P45)、特征互联网的每台主机都分配一个32比特通用标识符作为它的互联网地址地址分网络号(netid)、主机号(hostid)0作为网络本身1作为定向广播、有限广播缺陷:1、一台主机转移网络时,必须改变IP地址2、C类网络主机的数目超过255时,必须换成B类3、与互联网多条连接的主机必须有多个IP地址4、必须知道目的站的一个IP地址是不够的ARP的原理(P54)、问题(P56)、高速缓存管理(P55-56)低层动态绑定地址,称为地址转换协议ARP发送端通过发送广播包,询问某IP地址的物理地址,目的端通过回复广播包,告诉发送端自己的物理地址缺陷在于计时器的时限,导致故障被检测到的时间降低。
高速缓存管理: 在计算机本地维护的缓存,存放最近获得的IP到物理地址的绑定。
发送ARP请求前先寻找绑定。
软状态指某个主机在没有警告的情况下失效,解决软状态的方式是设置计时器是,定期删除缓存记录。
RARP(P62)反向地址转换协议机器A广播一个把自己指定为目标的RARP请求,授权提供RARP的机器填写协议地址,并把报文类型从“请求”改为“应答”,然后发回机器A,A可能受到多个应答,但只接受第一个。
IPMTU P70最大传输单元分段分片数据报大于网络中最大MTU时,需分段,在最终目的站重组数据报片校验和首部校验和(HEADER CHECKSUM)保证首部数据的完整性,IP校验和的计算是把首部看成一个16比特证书序列,对每个整数分别计算其二进制反码,然后相加,再对结果计算一次二进制反码。
网络协议分析 总结
![网络协议分析 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21d9e602ba1aa8114431d91e.png)
1,Tcp/ip 分层模型中的两个边界page7操作系统边界套接字调用下一层协议地址边界arp ip到物理地址映射rarp反解析物理地址2,点到点和端到端page8点到点是指对等实体间的通信由一段一段直接连接的机器间通信组成;端到端则指对等实体间的通信像拥有一条直接线路,而不管中间要经过多少通信节点3,pap和chap的工作过程和优缺点page 19pap是基于口令的认证方法,被认证方向像认证方发送authenticate-request报文,其中包含了身份(通常是帐号)和口令信息;若通过认证,认证方回复authenticate-ack,否则返回authenticate-nak;Page10图熟记优缺点:(1)chap的安全性更高(2)pap认证通过两次握手,chap通过三次握手(3)pap传输明文,chap不传输明文,传输密钥(4)pap认证是被认证方提出请求,chap是被认证方响应,认证方请求(5)pap只在建立连接阶段发送,chap是建立连接时和连接后的任何时间4,arp的工作步骤思想:广播请求,单播回应1)发送方主机发送一个arp请求报文,该报文以广播方式发送,其中包含接收方的ip地址。
2)网络上所有的主机都会接收到这个请求,它们把请求中包含的接收方ip地址和自身的ip地址相比较,若相同。
则向发送方回应,回应中包含了自己的物理地址,否则不作回应。
5,分析跨越2个或3个路由器转发ip数据报时arp的使用步骤,以及经过每个步骤后通信双方及中间路由器arp缓存的变化情况。
首先发送方主机发送一个ARP请求报文,以广播的方式发送,其中包括接收方的IP ,同一网络上,所有主机都会收到,它们会将接收请求包中的IP与自身的IP进行比较,相同,则发生请求,不同则不回应,当接收方不是该网段的,则会报递给R路由器的接口,此时IP数据报的目的IP地址为IPR,目的物理地址为路由器的接口物理地址。
之后利用ARP捕获下一个网段的IP R2的接口地址和物理地址,以同样的捕获方式捕获取IP R3的接口地址和物理地址,直到R3把数据送到目的方,此时,B以A发送方式回应A,三个路由器当中则会存放接收方和发送方的主机,IP MAC以及路由器的各接口的IP及MAC .6,ip数据报的分片和重组1)分别在哪里进行分片:ip数据报投递前重组:当一个数据报的各分片到达目的主机后,在信宿机进行重组2)为什么要进行分片和重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由于物理网络最大帧长度的硬件特性所限制,当数据报长度超过网络的MTU时,就必须进行分片。
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
![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3ab126b0b1c59eef8c7b48a.png)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
内部:协议2.网络分类:1)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网等。
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
4)网络的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
局域网。
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网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
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
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
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
2)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
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报文。
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
分层结构使各个层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
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
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七层,TCP/IP五层,四层:ISO七层结构的OSI/RM: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Tcp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Tcp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4.服务,功能,协议:“服务”是对相邻上层而言的,属于本层的外观表现,下层给上层提供服务。
大学计算机网络协议知识点归纳总结
![大学计算机网络协议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6e430c7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83.png)
大学计算机网络协议知识点归纳总结
1. 概述
计算机网络协议是指计算机网络通信过程中所遵循的规则和约定。
它定义了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格式、顺序、错误检测与纠正等
细节,保证了网络通信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2. 常见网络协议
2.1 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互联网中最常用的一套协议。
它包括TCP传输
控制协议和IP互联网协议两部分。
TCP协议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而IP协议负责在网络中进行寻址和路由。
2.3 DNS协议
DNS协议(域名系统)用于将域名转换为IP地址。
在进行网
络通信时,我们通常使用域名来访问网站,而DNS协议负责将域
名解析为对应的IP地址。
2.4 FTP协议
2.5 SMTP协议
SMTP协议(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网络上传输电子邮件的协议。
SMTP协议规定了电子邮件的传输方式和格式,确保邮件能够从发送者传递到接收者。
3. 协议相关概念
3.1 数据包
数据包是网络通信中的基本单位。
它是在网络上传输的数据的一个封装单位,包括了源地址、目的地址、数据内容和一些控制信息。
3.2 IP地址
IP地址是互联网上设备的唯一标识符。
它由32位二进制数表示,分为4个8位的字段,用点分十进制表示。
IP地址可以用来标识计算机在网络中的位置。
3.3 端口号
3.4 路由器
路由器是网络中的一种设备,负责将数据包从源地址传输到目的地址。
它通过查找路由表来确定数据包的传输路径,并在不同网络之间进行数据转发。
4. 总结
参考资料:。
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
![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fe8b2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30.png)
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计算机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它规定了计算机之间数据交换的标准和规范。
在计算机网络中,不同的协议负责不同的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了复杂的网络体系结构。
本文将对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进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协议。
首先,我们来谈谈最基础的网络协议——TCP/IP协议。
TCP/IP协议是互联网所使用的协议,它包括了TCP(传输控制协议)和IP(互联网协议)两部分。
TCP负责数据的可靠传输,它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并采用滑动窗口和拥塞控制等机制来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而IP则负责数据包的路由和转发,它通过IP 地址来标识网络中的主机和路由器,实现数据包的传输。
其次,我们需要了解的是HTTP协议。
HTTP协议是超文本传输协议,它是用于传输超文本文档的应用层协议。
在万维网中,客户端通过HTTP协议向服务器请求资源,服务器则通过HTTP协议将资源传输给客户端。
HTTP协议采用了无状态的请求/响应模式,每个请求都是独立的,服务器不会保存客户端的状态信息。
此外,HTTP协议还支持加密传输,即HTTPS协议,以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另外,我们还需要了解SMTP和POP3协议。
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发送电子邮件的协议,它规定了邮件的发送流程和格式;而POP3(邮局协议3)则是用于接收电子邮件的协议,它规定了邮件的接收流程和格式。
这两个协议共同构成了电子邮件的基本通信方式。
此外,还有FTP协议和TELNET协议。
FTP(文件传输协议)是用于在网络上进行文件传输的协议,它支持文件的上传、下载和删除等操作;而TELNET协议则是用于远程登录到计算机上的协议,它允许用户在本地计算机上通过网络远程登录到远程计算机上,并在远程计算机上执行命令。
总的来说,计算机网络协议是计算机网络通信的基础,它们规定了数据交换的标准和规范,是网络通信能够正常进行的基础。
通过本文的总结,希望读者能对计算机网络协议有一个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协议。
网络协议分析总结.
![网络协议分析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5ae657e783e0912a2162aa4.png)
网络协议分析总结一、填空题、选择、判断BGP有open、keepalive、update、notification报文。
OSFP有hello报文、DDP、LSRP、LSUP、LSAP报文。
协议的特点:HTTP请求方式:post、get、head;特点:无状态、双向传输、协商能力、高速缓存、支持中介。
ICMP有差错报告类、单向通知的控制类、请求/应答类的报文。
DNS记录类型:A(IP与域名映射关系)、CNAME(别名)、MX(邮件交换机域名)、PTR(反向解析)。
RIP协议基于UDP,OSPF基于IP,BGP基于TCP。
三、简答题1.ARP的工作过程答:发送方先发送一个ARP请求报文,以广播方式发送。
网络上所有主机都会收到这个请求,它们把请求中的Ip地址与自身的相比较,若相同则向发送方回应,否则不回应。
2.UDP的特点答:提供了应用程序之间传输数据的基本机制;UDP提供不可靠、无连接的数据交付服务;3.BGP的特点答:BGP基于TCP,使用179号端口,它可以可靠传输,并且是协议的实现简单化。
4.在浏览器输入一个地址返回响应的过程答:1. 首先在浏览器里输入要输的网址2. 浏览器查找域名的IP地址3. 浏览器给web服务器发送一个HTTP请求4. 请求的服务的永久重定向响应5. 浏览器跟踪重定向地址6. 服务器“处理”请求7. 服务器发回一个HTML响应8. 浏览器开始显示HTML9. 浏览器发送获取嵌入在HTML中的对象10. 浏览器发送异步(AJAX)请求四、综合题1、IP地址划分答:2、TCP计算,报文起始、终止3、路由表的修改判断题(20小题,共20分,对打√,错打×)1.没有完成两个数据包握手称为双向“握手”,是一种不安全的进程。
(√)2.查阅网上对象所有域名和地址的术语称为统一资源定位符URL。
(×)3.动态端口也叫临时端口。
(√)4.用于描述DNS数据库段的数据是一种ASCII文本数据。
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知识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e96a3c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74.png)
计算机网络协议基础知识点整理在当今数字化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如同无处不在的神经网络,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和设备紧密连接在一起,使得信息能够快速、准确地传输。
而在这背后,计算机网络协议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就像是网络世界的交通规则,规范着数据的传输和交流。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一些基础知识点。
一、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协议简单来说,计算机网络协议是计算机在网络中进行通信时遵循的规则和标准的集合。
这些规则涵盖了数据的格式、传输顺序、错误控制、流量控制等多个方面。
想象一下,在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如果没有交通规则,车辆会混乱无序地行驶,很容易导致事故和堵塞。
同样,在计算机网络中,如果没有协议,数据将无法有效地传输,网络也会陷入混乱。
例如,当您在浏览器中输入一个网址并按下回车键时,您的计算机需要与远程服务器进行通信以获取网页内容。
在这个过程中,使用了多种协议,如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来规定数据的请求和响应格式。
二、常见的计算机网络协议1、 TCP/IP 协议TCP/IP 协议是互联网的基础协议,它由两个主要协议组成:TCP(传输控制协议)和 IP(网际协议)。
TCP 负责在两台计算机之间建立可靠的连接,并确保数据的准确传输。
它通过序列号、确认号、重传机制等手段来处理数据丢失和错误。
IP 则负责在网络中为数据包选择最佳的传输路径,将数据包从源地址发送到目标地址。
2、 HTTP 协议HTTP 是用于在 Web 上传输超文本的协议。
当您浏览网页时,浏览器通过 HTTP 向服务器发送请求,服务器则以 HTTP 响应返回网页内容。
HTTP 是基于请求响应模式工作的。
客户端发送一个请求,服务器根据请求返回相应的数据。
3、 FTP 协议FTP(文件传输协议)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文件。
它支持上传和下载文件,并提供了一些控制功能,如目录列表、权限设置等。
4、 SMTP 协议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于发送电子邮件。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https://img.taocdn.com/s3/m/2c77c8e9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8d.png)
计算机网络重点知识点总结——必考一、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1.OSI模型和TCP/IP模型:了解各层的功能,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等。
2.网络协议的概念和分类:如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协议,可靠性传输和不可靠性传输等。
3.数据传输方式:如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
二、物理层1.通信信道的种类和特点: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光纤等。
2.调制解调和编码:了解不同的调制解调技术和编码方式。
3.数字传输系统:了解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的特点以及数字传输系统的工作原理。
三、数据链路层1.帧的概念和组成:了解帧的结构和各字段的含义。
2.随机访问协议:了解载波侦听多点接入(CSMA)、CSMA/CD和CSMA/CA等协议。
3.点对点协议:了解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和点对点协议(PPP)等协议。
四、网络层1.IP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网络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如IPv4和IPv6),以及IP地址的表示和分配。
2.路由的概念和算法:了解路由选择的基本原则和常用的路由算法,如最短路径算法和距离向量算法。
3.网络地址转换(NAT):了解NAT的作用和实现原理。
五、传输层1.传输协议的特点和分类:了解传输层的功能和主要协议,如传输控制协议(TCP)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
2.TCP协议的工作原理:了解TCP的连接建立和断开过程,以及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算法。
3.UDP协议的特点和应用:了解UDP的无连接特性和可靠性较差的特点,以及适用于实时传输的应用场景。
六、应用层1.常见应用层协议:了解常见的应用层协议,如域名系统(DNS)、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和文件传输协议(FTP)等。
2.客户端-服务器模型:了解应用层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的概念及其交互流程。
3.网络编程:了解使用套接字进行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七、网络安全1.常见的网络攻击和防范:了解常见的网络攻击类型,如拒绝服务攻击(DDoS)和中间人攻击等,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推荐文档)
![计算机网络考试知识点超强总结(推荐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b9be7140910ef12d2af9e7ff.png)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总结(完整必看)1•计算机网络:利用通信手段,把地理上分散的、能够以相互共享资源(硬件、软件和数据等)的方式有机地连接起来的、而各自又具备独立功能的自主计算机系统的集合外部特征:自主计算机系统、互连和共享资源。
内部:协议2■网络分类:1 )根据网络中的交换技术分类: 电路交换网;报文交换网;分组交换网;帧中继网;ATM 网等。
2)网络拓朴结构进行:星型网;树形网;总线型网;环形网;网状网;混合网等。
作用地理范围:广域网。
局域网。
城域网(范围在广域网和局域网之间)个域 ______________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时序或同步。
语义:协议元素的定义。
语法:协议元素的结构与格式。
规则(时序):协议事件执行顺序。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网络层次结构模型和各层协议的集合。
3.TCP/IP 的四层功能:1)应用层:应用层协议提供远程访问和资源共享及各种应用服务。
2)传输层: 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送服务;为应用层隐藏底层网络的细节。
求;处理入境数据报;处理ICMP 报文。
4)网络接口层:包括用于物理连接、传输的所有功能。
为何分层:目的是把各种特定的功能分离开来,使其实现对其他层次来说是可见的。
分层结构使各个层 次的设计和测试相对独立。
各层分别实现不同的功能,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各层不必理会其他的服务是 如何实现的,因此,层1实现方式的改变将不会影响层 2。
协议分层的原则:保证通信双方收到的内容和发出的内容完全一致。
每层都建立在它的下层之上,下 层向上层提供透明服务,上层调用下层服务,并屏蔽下层工作过程。
OSI 七戻;TCP/IP 五戻;四戻:4)网络的3)网络层:处理来自传输层的报文发送请ISO 七层结构的OSI/RM :物理层一一链路层一一网络层一一传输层一一会话层一一表示层一一应用 层 Tcp 四层:网络接口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Tcp 五层: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4.服务,功能,协议: 服务”是对相邻上层而言的,属于本层的外观表现,下层给上层提供服务。
网络协议分析复习要点
![网络协议分析复习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df8f6a47866fb84ae55c8d4e.png)
《网络协议分析》复习要点1、以太网的帧长有什么限制?最小64b,最大1500bMTU值是什么意思?MTU指定了网络中可传输数据包的最大尺寸,在我们常用的以太网中,MTU值最大1500字节。
超过此大小的数据包就会将多余的部分拆分再单独传输。
以太网的MTU值是多少?MTU值最大1500字节以太网中最短帧是多少?64成因?标准(10Mbps)以太网采用中继器时,连接的最大长度是2500米,最多经过4个中继器,因此规定对10Mbps以太网的最小发送时间是51.2微秒,这段时间能传输的数据是512位,512位=64字节。
以太网如何实现高效率?硬件:先听后说,随机数解决冲突软件:无超时机制,只校验不确认,帧头的简单性什么是透明传输?透明传输是指不管所传数据是什么样的比特组合,都应当能够在链路上传送。
HDLC采用什么透明传输方法?零比特填充法2、ARP的功能?将IP地址解析为物理地址ARP工作的过程?(1)主机A首先查看自己的ARP表,找到了对应的MAC地址,则主机A直接利用ARP表中的MAC地址,对IP数据包进行帧封装,并将数据包发送给主机B。
(2)如果主机A在ARP表中找不到对应的MAC地址,则将缓存该数据报文,然后以广播方式发送一个ARP请求报文。
ARP请求报文中的发送端IP地址和发送端MAC地址为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目标IP地址和目标MAC地址为主机B的IP地址和全0的MAC地址。
由于ARP 请求报文以广播方式发送,该网段上的所有主机都可以接收到该请求,但只有被请求的主机(即主机B)会对该请求进行处理。
(3)主机B比较自己的IP地址和ARP请求报文中的目标IP地址,当两者相同时进行如下处理:将ARP请求报文中的发送端(即主机A)的IP地址和MAC地址存入自己的ARP表中。
之后以单播方式发送ARP响应报文给主机A,其中包含了自己的MAC地址。
(4)主机A收到ARP响应报文后,将主机B的MAC地址加入到自己的ARP表中以用于后续报文的转发,同时将IP数据包进行封装后发送出去。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整理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6b68eb31126edb6e1a1039.png)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整理(总14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第1章1.1计算机网络的两个功能连通性——计算机网络使上网用户之间都可以交换信息,好像这些用户的计算机都可以彼此直接连通一样。
共享——即资源共享。
可以是信息共享、软件共享,也可以是硬件共享。
1.2 因特网的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单个网络 ARPANET 向互联网发展的过程。
第二阶段的特点是建成了三级结构的因特网。
第三阶段的特点是逐渐形成了多层次 ISP 结构的因特网。
1.3因特网分为边缘部分和核心部分,两种通信模式客服和对象(C/S 方式),对等方式(P2P 方式)三种交换的比较(1-03)1-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答:(1)电路交换电路交换就是计算机终端之间通信时,一方发起呼叫,独占一条物理线路。
当交换机完成接续,对方收到发起端的信号,双方即可进行通信。
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双方一直占用该电路。
它的特点是实时性强,时延小,交换设备成本较低。
但同时也带来线路利用率低,电路接续时间长,通信效率低,不同类型终端用户之间不能通信等缺点。
电路交换比较适用于信息量大、长报文,经常使用的固定用户之间的通信。
(2)报文交换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存储器中。
当所需要的输出电路空闲时,再将该报文发向接收交换机或终端,它以“存储——转发”方式在网内传输数据。
报文交换的优点是中继电路利用率高,可以多个用户同时在一条线路上传送,可实现不同速率、不同规程的终端间互通。
但它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
以报文为单位进行存储转发,网络传输时延大,且占用大量的交换机内存和外存,不能满足对实时性要求高的用户。
报文交换适用于传输的报文较短、实时性要求较低的网络用户之间的通信,如公用电报网。
(3)分组交换分组交换实质上是在“存储——转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兼有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的优点。
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
![计算机网络协议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344c971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c7.png)
02
传输层协议
TCP协议
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
TCP协议在传输数据之前需要建立 连接,并在数据传输完成后进行关 闭连接。
可靠的数据传输
TCP协议具有确认机制,能够保证 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流量控制
TCP协议使用滑动窗口机制进行流 量控制,以避免发送方与接收方之 间的数据拥塞。
数据分段
TCP协议将传输的数据分段,以便 于在网络中进行传输。
FTP客户端和服务器之间需要建立连 接,通过用户名和密码进行身份验证 。
SMTP和POP协议
SMTP协议用于发送电子邮件,而POP 协议用于接收电子邮件。
SMTP协议使用端口25进行通信,主要实 现的功能是发送电子邮件。
POP协议使用端口110进行通信, 主要实现的功能是从邮件服务器上 下载电子邮件。
协议的重要性
在计算机网络中,协议是实现数据交换和通信的基础,它保 证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使得不同系统之间能够相 互通信和协作。同时,协议也促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应 用普及。
协议的层次和架构
OSI模型
OSI(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模型是一种著名的网络协议分层模型,它将网络协议分成七个层次 ,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每个层次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下层为上层提供服务,上层使用下层的服务。
为了实现不同厂商和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互操作性,一些国际组织和标准化机构制定了各种网络协议 标准。其中,ISO、ITU-T、IETF等是最为著名的标准化组织。
协议分类
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将协议分为多种类型。例如,根据传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将协议分为面向 连接的协议和无连接的协议;根据数据传输速率的不同,可以将协议分为高速协议和低速协议;根据 使用范围的不同,可以将协议分为广域网协议和局域网协议等。
网络协议分析期末总结
![网络协议分析期末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44aaaed3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39.png)
网络协议分析期末总结第一篇:网络协议分析期末总结TCP/IP网络协议分析期末总结第一章1、TCP四层模型与OSI七层模型之间的对应关系?各层完成的功能?2、一个路由器最基本的功能(书后P12第七题)第二章1、PPP帧格式2、PPP帧类型3、PPP认证协议有哪两种类型?哪种安全?哪种不安全?第三章1、ARP协议的工作流程?2、ARP欺骗的原理是什么?最终效果如何?如何防范3、书上P34第二题第四章1、为何要进行分片?分片的依据是什么?2、IP包头的校验和针对什么进行校验?3、书上P41图4-7分片示例?5、查看本机路由表的两条命令?6、以太网IP包的最大长度?包头长度?第五章1、ICMP包封装在哪个协议中?2、ICMP协议有几种类型?3、ICMP协议经常用的两个命令?第六章1、UDP包头校验和的特点?UDP包头的固定长度?2、书P72习题第七、八题?3、知名端口范围?自定义端口范围?第七章1、TCP三次握手建立连接过程?2、TCP四次握手断开连接过程?3、关闭TCP连接有几种方法?4、TCP的确认重传机制?何时重传某序号的数据包?5、TCP的流量控制机制?6、TCP的拥塞控制?7、TCP包各字段的含义?PSH?URG?8、书P93第十四题、第十六题?第八章1、定长子网掩码的划分2、超网第二篇:网络协议分析实验总结实验一 IP协议练习一利用仿真编辑器发送IP数据包描述:收发IPv4报文,不填上层协议.问题:①查看捕获到得报文长度是60,和你编辑的报文长度不同,为什么?最小帧长度为60,当不足60时,在源数据尾部添加0补足。
②讨论,为什么会捕获到ICMP目的端口不可达差错报文?差错报文的类型为协议不可达,因为上层协议为0,未定义。
练习二编辑发送IPV6数据包描述:收发IPv6报文.问题:①比较IPV4头,IPV6有了那些变化?IPV4的TTL字段在IPV6里对应那个字段?比较IPv4 和IPv6 的报头,可以看到以下几个特点:● 字段的数量从IPv4 中的13(包括选项)个,降到了IPv6 中的8 个;● 中间路由器必须处理的字段从6 个降到了4 个,这就可以更有效地转发普通的IPv6 数据包;● 很少使用的字段,如支持拆分的字段,以及IPv4 报头中的选项,被移到了IPv6 报头的扩展报头中;● ● IPv6 报头的长度是IPv4 最小报头长度(20 字节)的两倍,达到40 字节。
网络协议复习提纲
![网络协议复习提纲](https://img.taocdn.com/s3/m/0fc781020b4e767f5acfce9a.png)
名词解释(15分)WSN:无线传感器网络是大量静止或移动的传感器节点以自组织和多跳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能采集,处理和传输网络覆盖地域内感知对象的监测信息并报告。
智能节点intelligent node:有传感器节点和汇聚节点组成,能自动监测周围环境,并向周围节点发送数据信息的,具有体积小,能量效率高,可扩展新强的特点COSEN:一种基于分层的无线路由协议,采用贪婪算法,相较于一条单链的PEGASIS,该协议采用多链同时传输,缩短了PEGASIS算法时延GSEN :Group-based Sensor Network,基于簇的传感器路由协议,分为成簇阶段和数据传输阶段隐终端:是接收节点的覆盖范围内发送节点覆盖范围外的节点,隐终端的存在会降低信道利用率无线传感器网络与传统网络的区别: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设计是以能量的高效利用为前提,而传统网络是以提供高质量服务个高效率带宽为目的的传感器网络节点模型:感知模块,电源模块,通信模块,处理模块。
基于微处理器和基于现代信号处理的两种节点模型无线通信技术(调幅,调频,调相等)simple radio mediation:是利用电磁波信号可以在自由空间中传播的特性进行信息交换的一种通信方式。
主要有Bluetooth,CDMA200,WIFI,Zigbee 等多跳DMTS:multi-hop DMTS(Delay Measurement Time Synchronization),延迟测量时间同步技术分簇LEACH (hierarchical clustering):基于簇的低功耗自适应分层路由协议,有创建阶段和稳定阶段传感器的组成包括几个部分:敏感元件,转换元件,转换电路Z-mac协议:一种混合型MAC协议,它结合TDMA和CSMA的优点,同时弥补它们的缺点,对网络中传输竞争程度的适应能力强BCDCP:Base-Station Controlled Dynamic Clustering Protocol ,基站控制动态聚类协议论文翻译(30分)(1)PEGASIS第10页The simulation(仿真)results show that:The chain-based binary scheme is approximately eight times better than LEACH and 130 times better than direct for a 50m 50m network in terms of energy delay for sensor networks with CDMA nodes.在50米*50米网络范围,按照energy*delay指标评价,带有CDMA功能的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链的二进制方案约优于leach 方案8倍、direct方案的130倍The chain-based binary scheme is approximately five to 13 times better than LEACH and 80 or more times better thanthe direct scheme for a 100m 100m network in terms of energy delay for sensor networks with CDMA nodes.在50米*50米网络范围,按照energy*delay指标评价,带有CDMA功能的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链的二进制方案约优于leach 方案5-13倍、direct方案的80倍或更多The chain-based three level scheme is approximately four times better than PEGASIS and 60 times better than direct for a 50m 50m network in terms of energy delay for sensor networks with non-CDMA nodes.The chain-based three level scheme is approximately four times better than PEGASIS and 60 times better than direct for a 50m 50m network in terms of energy delay for sensor networkswith non-CDMA nodes在50米*50米网络范围,按照energy*delay指标评价,不带有CDMA功能的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链的3级方案约优于PEGASIS方案4倍、direct方案的60倍The chain-based 3-level scheme is approximately three to five times better than PEGASIS and up to 140 times better than direct for a 100m 100m network in terms of energy delay for sensor networks with non-CDMA nodes.划词翻译实时翻译The chain-based 3-level scheme is approximately three to five times better than PEGASIS and up to 140 times better than direct for a 100m 100m network in terms of energy delay for sensor networks with non-CDMA nodes在100米*100米网络范围,按照energy*delay指标评价,不带有CDMA功能的传感器网络中基于链的3级方案约优于PEGASIS方案5倍、direct方案的高达140倍The chain-based schemes show a more balanced energy dissipation among the sensor nodes to have full use of the complete sensor network.The chain-based schemes show a more balanced energy dissipation among the sensor nodes to have full use of the complete sensor network基于链的算法显示了一个在传感器节点间更平衡的能量消耗,以充分利用完整的传感器网络(2)Network sensor platformsBerkeley motes and TinyOS are widely used for exploring systems issues and deploying pilot applications. The microcontroller provides a modest amount of RAM and program storage and contains an internal ADC. A simple frequency-agile radio with roughly the bandwidth of a modem provides the connectivity that developerscan use to construct a network. Off-chip flash memory provides storage to hold both the program while it transfers through the network and the data buffering beyond the on-chip RAM. Several sensor boards have been designed for this platform. 伯克利微尘和TinyOS广泛用于探索系统的问题和部署试点应用。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
![计算机网络考试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1f3979628e9951e79b89275b.png)
1.网络体系结构:是网络各层次及其协议的集合。
网络协议三要素:语义、语法、规则。
2.主要网络设备:物理层:集线器:主要功能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再生整形放大,以扩大网络的传输距离,同时把所有节点集中在以它为中心的节点上。
数据链路层:交换器:主要功能包括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以及流控。
网络层:路由器:主要功能是连接异构网络、连接远程网络、隔离广播域、路由选择。
集线器与交换器的主要区别:(1)集线器工作在物理层,而交换机工作在数据链路层;(2)集线器的数据传输方式是广播方式,即所有端口处在一个冲突域中;而交换器的数据传输一般只发生在源端口和目的端口之间,即交换器的每个端口处在不同的冲突域;(3)集线器所有端口共享集线器的总宽带,而交换器的每个端口都具有自己独立的宽带;(4)集线器采用半双工方式进行数据传输;交互器采用全双工方式来传输数据。
交换器和路由器的区别:(1)路由器与交换器都转发数据包,但是,路由器使用第三层地址如IP地址来转发数据包,而交换器使用第二层地址来转发数据包;(2)交换器通常用来连接运行同种网络协议的局域网网段,而路由器可以连接广域网中运行不同网络协议的网络。
3.介质(媒体):有限:铜缆:双绞线、网线;光纤: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
无线:微波、红外。
4.网络分类: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5.什么是协议: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
三要素:语法、语义、同步。
6.为什么要对网络分层:易于开发设计,易于标准化,避免一个协议层的技术或功能变化影响到其它层,提供描述网络功能和能力的通用语言。
7. OSI TCP/IP8. DNS是域名系统,它作为可以将域名和IP地址相互映射的一个分布式数据库,能够使人更方便的访问互联网;DNS服务器间进行域传输的时候用TCP,客户端查询DNS服务器时用UDP,DNS查询超过512字节 TC标志出现使用TCP发送。
WWW服务器使用的主要协议是HTTP协议,即超文体传输协议。
网络协议核心考点总结
![网络协议核心考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dc3c04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ac.png)
⽹络协议核⼼考点总结⽹络协议核⼼考点总结第四章主机的标志⽅式数据链路层:物理地址(MAC)⽹络层:逻辑地址(IP)地址解析: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之间的映射地址解析协议ARP:从IP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从物理地址到IP地址的映射ARP功能发送数据包请求获得⽬的主机的物理地址向请求物理地址的主机发送解析结果使⽤ARP获取⽬标物理地址的4种情况源主机与⽬的主机在同⼀个⼦⽹当中⽬标IP地址在IP数据报中获取直接获取⽬的主机的物理地址源主机与⽬的主机在不同⼦⽹,主机先要交给⼀个默认路由器⽬标IP是默认路由器IP获取的是默认路由器的物理地址源主机与⽬的主机在不同⼦⽹,交给适当的路由器⽬标IP是路由表中路由IP获取路由的物理地址路由器发给⽬的主机⽬的IP是在IP数据报中获取获取⽬的主机的物理地址ARP命令arp -a [inet_addr] 显⽰地址映射表项,[ ]为可选项。
arp -g [inet_addr] 功能与arp -a [inet_addr]相同。
arp -d inet_addr 删除由inet_addr所指定的表项。
arp -s inet_addr phys_addr 增加由inet_addr和phys_addr指定的静态表项。
inet_addr为点分⼗进制格式的IP地址,phys_addr为⼗六进制形式的物理地址,物理地址的字节之间⽤短横线分割,例如,0C-26-1B-23-45-67 。
ARP协议的详细流程见图反向地址解析协议(RARP)主机进⾏MAC地址⼴播⽬的IP为空⽬的MAC为本机MAC源IP为空源MAC为本机MAC服务器进⾏单播应答⽬的IP为解析之后的IP⽬的MAC为⽬的主机MAC源IP为本机IP源MAC为本机MAC抓包分析本章习题总结当源主机和⽬标主机在同⼀个⽹络中时,ARP协议解析的结果将提供什么样(什么设备)的物理地址?⽬标主机的物理地址当⽬的主机位于远程⽹段时,ARP协议解析的结果将提供什么样(什么设备)的物理地址?默认⽹关路由器的物理地址当ARP/RARP报⽂封装在以太⽹帧中进⾏发送时,为什么要添加PAD字段?以太⽹帧有最⼩帧要求(64字节),当要传输的数据长度不⾜时,需要添加PAD进⾏补充使得整个以太帧满⾜最⼩长度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应用层①应用层协议对应支撑的运输层协议第三章传输层②运输层功能:1、提供进程间的逻辑通信,端到端的通信2、复用和分用复用指的是发送方所有进程都可以使用同一个传输层协议发送数据,分用值得是接收方收到数据后在剥去报文首部后能把数据正确的交付到目的应用进程3、对收到的报文进行差错检测,首部和数据部分都要检测,网络层只检测ip数据报的首部有没有错误,不检测数据部分4、同时提供两种不同的传输协议,面向连接的tcp和无连接的udp,而网络层只能存在一种,面向连接的虚电路或者是无连接的数据报,不可能同时存在●TCP服务1、提供面向连接的服务,传送数据前建立连接,传输完成后释放连接2、提供一条全双工可靠信道,保证数据无差错的传输,而且设备两端都具有发送缓存和接收缓存3、不提供广播和组播服务,只提供一对一的连接4、由于是可靠传输,确认,流量控制,拥塞控制计时器,连接管理等增加了许多开销,使协议数据单元的头部增加很多而且占用更多的处理机资源5、tcp是面向字节流的。
(虽然应用程序和tcp交互一次是一个数据块(大小不等),但tcp 把应用程序交付下来的数据仅仅看成一连串的无结构的字节流)6、Tcp主要适用于可靠性更高的场合,如文件传输协议(FTP),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远程登录协议(TELNET)●UDP服务1、提供无连接的的服务。
(传输数据前不需要建立连接,无连接状态,tcp需要维护连接状态,而udp不需要,所以udp服务器一般可以支持更多的客户机)2、提供尽最大努力交付的不可靠连接3、分组首部开销小,tcp20字节,udp8字节4、应用层能更好的控制要发送的数据和发送时间,因为udp没有流量控制,因此网络拥塞不会影响主机发送效率5、udp是面向报文的。
(发送方udp对应用层交下来的保存既不拆分也不合并,添加首部后就下交给ip层,ip层交上来的报文去除首部后就原封不动交给上层,一次交付一个完整的报文,即udp数据报处理的最小单位是报文)●区别:③Tcp快速重传快速重传算法以收到三个冗余的ACK作为一个报文段已经丢失的标志。
在收到3个重复的ACK之后,TCP不必等待重传定时器超时就可以重传看起来已经丢手的报文段。
当一个次序紊乱的报文段达到时,TCP接收端迅速发动一个重复的ACK,目的是通知发送端收到了一个失序的报文段,并告诉发送端自己期望收到的序号。
④Tcp延迟应答 nagle算法Nagle和Delayed ACK机制都是通过减少不必要的网络传输来缓解拥堵。
Nagle算法主要是针对这种情形:网络存在大量的数据段很小的TCP包,虽然数据段很小比如只有1字节,但因为TCP包头需要占用一定的字节数,所以发送这样的包时,大部分的传输开销花在包头上了,如果网络中有大量客户端都在频繁请求这样的小TCP包,就会造成拥堵。
比如LINUX下的某些终端,每输入一个字符都会要求服务器端发送一次响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Nagle算法会将小的发送请求缓冲,以期将待发送数据合并成一个完整大小的TCP包然后一次发送。
它的逻辑是这样的:如果当前要发送的数据小于一个完整的TCP包数据段(Windows下是1460字节,其他系统是1448字节),发送将被延迟,数据将被缓存,直到:1.有更多的数据需要发送,待发送数据凑齐一个完整的TCP包数据段大小或者:2. 前一个数据包被客户端确认了(收到客户端发来的ACK包)第一点很好理解。
第二点其实是为了使Nagle算法自动适应当前网络条件。
算法假设通常情况下,客户端收到数据都会立即发送确认包确认。
所以当网络条件很差时,数据包和ACK包的传输会经历更长的时间,这样Nagle算法就会等待更长时间以收集更多数据,从而缓解拥堵。
反之,如果前一个包的确认包很快就到达了,那说明当前网络状况很好,所以无需过多等待。
打个比方就是:今天我们到北京了,发现北京的车很多,路上很堵,所以大家就迁就一下,尽量拼车走。
下周我们到了某个美国小镇,发现路很宽,没什么车,所以你一个人爱怎么开就怎么开。
Delay ACK的机制是这样的:如果当前只需要发送一个确认包,那么客户端就hold on,直到:1.有后续的包需要发送,例如一个或多个数据包/ACK包(客户端可能连续收到好几个数据包需要确认)。
或者:2.等待超过预设的timeout时间。
(参见IETF RFC 11224.2.3.2 When toSend an ACK Segment,这个预设时间应该 < 500ms)这个机制基于这样的假设:如果客户端没有其他任何数据需要发送,说明客户端与服务器端的交互已经结束了,所以这个ACK包晚一点发送无所谓。
⑥拥塞表现形式拥塞的表现形式为:发送端吞吐量下降,分组的时延增加,分组重传,TCP报文段的丢失,增加的往返时延值,在路由器中分组的丢弃概率增大等等。
解决拥塞方法根据网络层是否为运输层拥塞控制提供了显式帮助分为:端到端控制:在端到端控制方法中,网络层没有为运输层拥塞控制提供显示支持。
即使网络中存在拥塞,端系统也必须通过对网络行为的观察(分组丢失与时延)来推断值。
TCP必须通过端到端的方法解决拥塞控制,因为IP层不会向端系统提供有关网络拥塞的反馈信息。
TCP报文段的丢失(通过超时或者3次冗余确认而得知)被认为是网络拥塞的一个迹象,TCP会相应地减小其窗口长度。
网络辅助的拥塞控制:在网络辅助的拥塞控制中,网络层构件(即路由器)向发送方提供关于网络拥塞状态的显式反馈信息。
这种反馈可以简单地用一个比特来指示链路中的拥塞情况。
分为两种:直接反馈信息可以由网络路由器发给发送方,一种采用了阻塞分组形式;路由器标记或更新从发送方流向接收方的分组中的某个字段来指示拥塞的产生,一旦受到一个标记的分组后,接收方就会向发送方通知该网络拥塞指示,后一种形式的通知至少要经过一个完整的往返时间。
讲述tcp tahoe/reno慢启动和拥塞避免快速恢复和快速重传⑦Ip层功能1、异构网络互联。
(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网络通过一定的方法,用一种或多种通信设备相互连接起来构成更大的网络)2、路由与转发,路由选择和分组转发3、拥塞控制(开环控制和闭环控制)Ip层协议1、路由协议:RIP路由信息协议 ospf开放最短路径优先协议2、NAT 网络地址转换3、ICMP 网际控制报文协议4、DHCP动态主机配置协议5、ARP地址解析协议⑨计算UDP校验和(16位)12----伪首部(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0,17,UDP长度),8----UDP首部,7---数据(补0)⑪ PDU协议数据单元PDU(Protocol Data Unit)是指对等层次之间传递的数据单位。
协议数据单元(Protocol Data Unit )物理层的 PDU是数据位(bit),数据链路层的 PDU是数据帧(frame),网络层的PDU是数据包(packet),传输层的PDU是数据段(segment),其他更高层次的PDU是报文(message)。
⑮比特交替协议分组序号在0和1之间交替⑯ state machine 状态图时序图(停止等待协议)GBN选择重传画图描述TCP传输机制第四章网络层描述traceroute机制(一句话解释)Traceroute程序的设计是利用ICMP及IP header的TTL(Time To Live)栏位(field)。
首先,traceroute送出一个TTL是1的IP datagram(其实,每次送出的为3个40字节的包,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包发出的时间标签)到目的地,当路径上的第一个路由器(router)收到这个datagram时,它将TTL减1。
此时,TTL变为0了,所以该路由器会将此datagram丢掉,并送回一个「ICMP time exceeded」消息(包括发IP包的源地址,IP包的所有内容及路由器的IP地址),traceroute 收到这个消息后,便知道这个路由器存在于这个路径上,接着traceroute 再送出另一个TTL是2 的datagram,发现第2 个路由器...... traceroute 每次将送出的datagram的TTL 加1来发现另一个路由器,这个重复的动作一直持续到某个datagram 抵达目的地。
当datagram到达目的地后,该主机并不会送回ICMP time exceeded消息,因为它已是目的地了,那么traceroute如何得知目的地到达了呢?Traceroute在送出UDP datagrams到目的地时,它所选择送达的port number 是一个一般应用程序都不会用的号码(30000 以上),所以当此UDP datagram 到达目的地后该主机会送回一个「ICMP port unreachable」的消息,而当traceroute 收到这个消息时,便知道目的地已经到达了。
所以traceroute 在Server端也是没有所谓的Daemon 程式。
Traceroute提取发 ICMP TTL到期消息设备的IP地址并作域名解析。
每次,Traceroute都打印出一系列数据,包括所经过的路由设备的域名及 IP地址,三个包每次来回所花时间。
Traceroute 有一个固定的时间等待响应(ICMP TTL到期消息)。
如果这个时间过了,它将打印出一系列的*号表明:在这个路径上,这个设备不能在给定的时间内发出ICMP TTL到期消息的响应。
然后,Traceroute给TTL记数器加1,继续进行。
traceroute是用来检测发出数据包的主机到目标主机之间所经过的网关数量的工具。
traceroute的原理是试图以最小的TTL(存活时间)发出探测包来跟踪数据包到达目标主机所经过的网关,然后监听一个来自网关ICMP的应答。
发送数据包的大小默认为38个字节。
traceroute程序完整过程:首先它发送一份TTL字段为1的IP数据包给目的主机,处理这个数据包的第一个路由器将TTL值减1,然后丢弃该数据报,并给源主机发送一个ICMP 报文(“超时”信息,这个报文包含了路由器的IP地址,这样就得到了第一个路由器的地址),然后traceroute发送一个TTL为2的数据报来得到第二个路由器的IP地址,继续这个过程,直至这个数据报到达目的主机。
⑧ LS,DV算法比较(链路状态协议和距离矢量算法)链路状态路由协议是层次式的,网络中的路由器并不向邻居传递“路由项”,而是通告给邻居一些链路状态。
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相比,链路状态协议对路由的计算方法有本质的差别。
距离矢量协议是平面式的,所有的路由学习完全依靠邻居,交换的是路由项。
链路状态协议只是通告给邻居一些链路状态。
运行该路由协议的路由器不是简单地从相邻的路由器学习路由,而是把路由器分成区域,收集区域的所有的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根据状态信息生成网络拓扑结构,每一个路由器再根据拓扑结构计算出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