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

合集下载

国家《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国家《城市道路管理条例》

国家《城市道路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城市道路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充分发挥城市道路功能,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所称城市道路,是指城市供车辆、行人通行的,具备一定技术条件的道路、桥梁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条本条例适用于城市道路规划、建设、养护、维修和路政管理。

第四条城市道路管理实行统一规划、配套建设、协调发展和建设、养护、管理并重的原则。

第五条国家鼓励和支持城市道路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道路管理的科学技术水平。

第六条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省、自治区人民政府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道路管理工作。

第二章规划和建设第七条县级以上城市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市政工程、城市规划、公安交通等部门,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城市道路发展规划。

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制定城市道路年度建设计划,经城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第八条城市道路建设资金可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采取政府投资、集资、国内外贷款、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入、发行债券等多种渠道筹集。

第九条城市道路的建设应当符合城市道路技术规范。

第十条政府投资建设城市道路的,应当根据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由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设。

单位投资建设城市道路的,应当符合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并经市政工程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城市住宅小区、开发区内的道路建设,应当分别纳入住宅小区、开发区的开发建设计划配套建设。

第十一条国家鼓励国内外企业和其他组织以及个人按照城市道路发展规划,投资建设城市道路。

第十二条城市供水、排水、燃气、热力、供电、通信、消防等依附于城市道路的各种管线、杆线等设施的建设计划,应当与城市道路发展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相协调,坚持先地下、后地上的施工原则,与城市道路同步建设。

第十三条新建的城市道路与铁路干线相交的,应当根据需要在城市规划中预留立体交通设施的建设位置。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题按章含答案第2(二)章: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和发展1.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协会制定《雅典宪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1)城市活动可分为居住、工作、游憩、交通四大活动。

(2)在思想上已经有所认识,在城市建设中要考虑广大人民的利益,要改善居住区的环境,是城市规划的思想基础。

(3)“功能”分区的理论,即让四个主要功能(即居住、工作、游憩、交通)按各自功能要求找到合适的位置。

2.1939年佩里提出的“邻里单位”由六个原则组成,即:(1)规模;(2)边界;(3)开放空间;(4)机构用地;(5)地方商业;(6)内部通路系统3.“小区规划”的理论的主要思想是什么?答:主要思想是把小区作为居住区构成的细胞,不限于以一个小学的规模来控制。

也不仅由一般的城市道路来控制,而趋向于由交通干道、或其它天然干道、或人工的界线(如铁路、河流等)为界。

在这个范围内,把居住建筑、把公共建筑、绿地综合解决,使小区内部道路与四周的城市干道有明显的区别,公共建筑项目及规模也可以扩大,不仅是日常必需品的供应,而且一般的生活服务都可以在小区内解决。

4.城市景象包括的五个要素有:路径、边缘、地区、节点、地标。

第10(三)章城市规划的内容和编制程序1、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什么?答:城市规划的根本社会作用是作为建设城市和管理城市的根本依据,是保证城市合理地进行建设和城市土地合理开发利用及正常经营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实现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的综合性手段。

2.我国现阶段城市规划的具体任务是什么?答:(1)确定发展目标。

一般根据国家经济发展目标来确定城市发展目标。

(2)合理利用土地。

确定城市各项用地的种类、使用性质、功能分区、开发强度以达到合理利用土地和节约城市用地。

(3)组合空间布局。

确定城市各项建设的空间构成和组合。

(4)安排建设部署。

要制定中、长期发行咱目标,近期建设目标相和当前建设项目的安排。

通过统一规划、分期实施,使近、远期目标相结合。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解析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及答案解析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习题集结构1. 章节序参照<<城市道路与交通>>2. 题型分填空题.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综合题(含作图题.设计等)3. 参考书目绪论一. 简答题1. 城市道路的功能有哪些? 由哪些部分组成?2. 为什么说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百年大计?3. 城市道路分类的目的和依据是什么? 试举例说明其必要性。

4. 为何要进行城市道路红线规划?5. 城市道路应如何分类?试举各类道路的功能.特点与技术指标说明之?6. 城市交通的基本概念是什么?7. 公路与城市道路在设计标准和技术要求上有什么不同?二名词解释1. 绿波交通第一、二章一. 填空题1. 设计车速指。

2. 车流密度指。

3. 交通量是指。

4. 道路通行能力指。

5. 小型汽车的外廓尺寸:总长米,总宽米,总高米.。

6. 一条机动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7. 一条自行车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辆/小时。

8. 一米人行道可能通行能力一般为人/小时。

9. 在平面交叉的道路网上,一条机动车道的实际通行能力常为辆/小时。

10. 常见公共汽车的车身宽度为米,道路交叉口上空,无轨电车架空线净空不得低于米。

11. 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的宽度各为米,一条自行车道净高为米。

12. 交通量观测资料可应用在, , 三方面,其中高峰小时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而年平均昼夜交通量是设计的依据。

1. 一条车道的通行能力是指在单位时间内,车辆的行驶长度被:(1)平均车身长度(2)车头间距长度(3)停车视距除得的数值。

2. 车辆在高速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1)越来越宽阔(2)越来越近(3)越来越狭窄。

注意力的集中点也(1)越来越近(2)越来越远(3)越来越高。

3. 道路上车速越高,车流密度(1)越大(2)越小(3)先小后大。

三. 名词解释1. 交通量2. 一条机动车道理论通行能力3. 服务水平4. 服务流量5. 动力因素6. 停车视距三. 简答题1. 城市道路交通的特征如何?2. 城市交通运输的工具有哪些?它们的特点如何?3. 交通工具的尺寸与道路设计的哪些方面有关?4. (结合图示)说明车流密度.车流量.速度三者的关系如何?何者起主要影响作用?5. 外白渡桥宽为三条机动车道,以往两边各一条车道上下行,中间一条车道为自由使用,实际效果不好,后改为上坡两车道,下坡一车道(在桥中央换位),效果较好。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ppt课件
我国城市居民中,上班占30%,上学约占10%左右,回家约 占50%左右。
由上班、上学引起的出行又称为通勤出行或生存出行。
P1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2、人均出行次数: 出行次数的定义有以下几点: (1〕凡是从甲地到乙地,同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的即为一 次出行,A、完成一次有目的的活动,B、利用有路名的街 道或公路,C、步行单程时间在5分钟以上,或交通工具单 程在400米以上。 (2〕凡是以步行〔自行车〕方式出行,以购物为目的的连 续出行,以其出发点为始点,最远到达地点为终点,计为 P一19 次出行。
P28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P29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5、出行距离 C、与出行方式有关 a、步行范围:居民出门到某一地点,如果步行或乘车所花的时
间相等,则在这段时间内所到达的距离范围,称为步行范围 。 b、对于不同的交通方式,出行时耗的构成不同 对于步行出行,T步=出行距离/步行速度 对于自行车等个体出行 其时耗为T自=出行距离/自行车速度+t存取。 P对30 于公交出行,其时耗为T交=t步1+ t候+ t车内+ t步2。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城市规模 >200万人 100万-200万 <100万 中等城市 小城市
最大出行时耗 60分钟 50分钟 40分钟 35分钟 25分钟
P25
LOGO
第二章 城市交通规划
LOGO
第二节 居民出行特征 二、出行特征
• 4、出行时耗分布
指居民一次出行所消耗的时间,当出行距离一定时,平
p421城市人口规模1人口规模是决定城市居民出行总量的最主要因素2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出行次数3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耗4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距离5人口规模影响城市居民的出行时辰分布第二节居民出行特征四城市规划与居民出行关系logo当二次电子数最少为一个时可代替初始电子的作用继续不断从阴极发出电子形成不依赖外界因素的初始电子从而产生自持放电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全套课件757P)

通行能力
道路通行能力分为:
设计通行能力 ---- 一设计中的道路的组成部分在预测的道路、
交通、控制、和气候环境条件下,该组成部分一条车道或一车行 道对上述诸条件有代表性的均匀段或某一横断面上,在所选用的 设计服务水平下,单位时间内能通过车辆或行人的最大数量。
第2章 城市道路交通基本知识
2.1.2.2 服务水平与通行能力
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
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和四级公路。
按在道路网中的地位、交通功能以及对沿线建筑物的服务功能,
城市道路分为四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
绪论
各级城市道路网规划指标
城市道路规划设计的内容 路线设计 交叉口设计 道路附属设施设计 路面设计 交通管理设施设计 城市道路设计原则
1.2.2 车辆的停放
非机动车的停放用地:自行车为主 。一半按每辆车占地
1.2~1.4㎡估算城市规划中自行车停车场用地面积。 1.2.3 车辆的重量与装载量
车辆自重 车辆载重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4 车辆的动力特征
基本动力特征:汽车运动时需要不断克服运动中所遇到的各
我国多采用“平形式”和“垂直式”。
第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1.2.2 车辆的停放
停车设施类型:路边停车带和路外停车场。
路边停车场:单边单排的港湾式布置,有时可设分隔岛和通
道。
路外停车场:露天地面停车场和室内停车库。
机动车停放空间需求:净空需求、通道宽度、停放面积。
第 1章 行人和车辆基本知识 1.2 车辆基本知识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10-15章)-杭州20190401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10-15章)-杭州20190401

• 新版规范编制时,自行车作为独立的交通方式、其交通出行量已急剧下降,全球正兴起 自行车交通复兴的浪潮。自行车交通作为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原来的“问题制 造者”转变为解决问题的“手段”。因此,新版规范删除了控制城市自行车出行量的相 关条款,强调优先保障步行、自行车交通的资源分配。
《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宣贯材料
中国大城市自行车出行比例演《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标准》宣贯材料
3
10. 步行与非机动车0.1 本章总体说明
• 大背景对本章影响:职住平衡模式打破,城市出行距离扩张,非机动交 通工具助力化、多样化
滑板
旱冰鞋
助动车
电平衡车
独轮车
电动自行车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行人不得在道路上使用滑板、旱冰鞋等滑行工具
加强自行车道和步行道系统建设,倡导绿色出行。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发 树立行人优先理念,倡导绿色出行,切实转变过度依赖小
〔2013〕36号)
汽车出行的交通发展模式。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3〕37号)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2014年)
二、标准条文 的解读
• 10.1 本章的总体说明
• 与95规范的差异:7、步行交通从注重环境设计转变为注重网络整体与系统 综合
95规范着重对步行交通的交通环境设计进行了规定,关键指标包括:人行道宽度、 通行能力、过街间距,并专门给出了商业步行区的交通设计要求。
新标准从综合交通体系规划的角度,对城市道路上人行道的设置、步行设施网络密 度、步行道宽度等方面给出设施规划控制指标/要求。更加注重服务便利性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制度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制度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维护城市交通秩序,保障市民出行安全,并提高交通效率,本制度旨在规范城市道路交通管理工作。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管辖的城市道路范围内的交通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执行机构为企业交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全部与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相关的工作。

第二章城市道路规划与布局第四条城市道路规划应依据城市发展规划和交通需求合理布局,并确保通行的安全顺畅。

第五条企业应与相关部门合作,订立认真的城市道路规划和布局方案,包含道路等级、道路宽度、车道数量、停车设施等。

第六条城市道路布局应重视交通流量的分散和引导,合理设置红绿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

第七条在道路规划和布局方案中,应重点考虑行人、脚踏车、电动车等非机动车的通行安全和便利。

第三章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第八条城市道路应设置合理的交通安全设施,包含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标线、隔离设施等,以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性。

第九条企业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检查和维护交通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第十条交通安全设施的设置和维护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并依据交通流量和道路特点进行科学调整。

第四章交通信号灯使用第十一条交通信号灯是管理道路交通的紧要手段,企业应依照道路交通流量和需求合理设置交通信号灯。

第十二条交通信号灯的使用应符合以下原则:1.协调不同方向车辆和行人的通行;2.掌控交叉口交通流量;3.提高道路通行效率和安全性。

第十三条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和操作应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规定,并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第十四条企业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交通信号灯方案的评估和调整,以适应交通需求的变动。

第五章道路交通管理第十五条企业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城市道路交通管理的监督和执法工作,确保交通规定的遵守和交通秩序的维护。

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健全道路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监控和惩罚。

第十七条企业交通安全管理部门应连续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水平。

交通规划要点总结

交通规划要点总结

第一章:1.交通规划概念:所谓交通规划,是指根据特定交通系统的现状与特征,用科学的方法预测交通系统交通需求的发展趋势及交通需求发展对交通系统交通供给的要求,确定特定时期交通供给的建设任务、建设规模及交通系统的管理模式、控制方法,以达到交通系统交通需求与交通供给之间的平衡,实现交通系统的安全、畅通、节能、环保的目的。

2.交通规划原则: 1)交通系统建设服务于经济发展原则2)综合运输协调发展原则3)局部服从整体原则4)近期与远期相结合原则5)需要和可能相结合原则6)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3.交通规划指导思想: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因交通规划类型、层次不同及规划区域不同而不同,没有统一的标准,应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制定。

但一般来说,在制定交通规划的指导思想时应考虑以下要求。

1)要有战略高度2)要有全局观点3)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4)符合经济发展要求4.交通规划的期限:交通规划一般分近期、中期、远期三个阶段。

(1)近期以距基准年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10年;(2)中期以距基准年5-15年为宜,最长不超过20年;(3)远期距基准年15-30年为宜,最长不超过50年。

第二章:1.交通调查的内容:道路交通规划可分为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和区域公路交通规划两大类,相应的调查内容有所不同,但具体的调查内容都可以划分为基础资料、交通需求、交通设施、交通现状四大项。

2.交通调查专业术语:(1)出行:出行指人、车、货为完成某一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等)从起点到讫点的全过程。

出行“起点”指一次出行的出发点,即o点;出行“讫点”指一次出行的目的地,即D点。

起讫点都在调查区内的出行称为境内出行,起讫点在调查区外的出行称为过境出行。

起讫点在同一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内出行,起讫点分别位于不同的交通区的出行叫做区间出行。

(2)小区形心:指交通区出行端点(发生或吸引)密度分布的重心位置,即交通区交通出行的中心点,不是该交通区的几何中心。

(3)期望线:又称愿望线,为连接各交通区重心间的直线,是交通区之间的最短出行距离,因为反映最短距离而得名,其宽度表示交通区之间出行的次数。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城市规划原理——城市道路与交通_图文
(一)城市与城市交通发展关系
1、城市交通与城市形成
• 城市交通自始至终于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之中 • 城市交通与城市同步形成 • 先有过境交通,再沿交通线形成城市 • 随着城市功能的完善和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内部交通也随之形成与
发展
8
2、城市活动范围
马车时代:
3-5km
有轨电车时代: 10-15km
11
2)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结合
12
轨道交通 汽车交通 步行交通 公汽交通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少量人流中长距离。 适用高密度大量人流短距离。 介于轨道交通与步行之间。
13
3)城市内外交通的延续与相互渗透 4)高速干道系统、城市街道系统以及步行系统的分离 5)城市交通组织的立体化 6)城市综合交通枢纽的组织
15
16
(三)城市交通与城市规划布局的关系
1、对城市形成和发展的影响 • 国民经济四大生产部门(农业、采掘、加工、交通运输)之一 • 城市化过程中的必备条件 • 城市大多位于水陆交通枢纽
2、对城市规模的影响 • 对工业的性质与规模有很大影响 • 城市贸易、旅游活动必须有交通条件保证 • 交通枢纽作为城市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影响到所在城市的人口与用地
规模
17
3、对城市布局的影响 • 运输设备的位置影响到城市其他组成部分 • 城市干道的走向 • 城市的发展方向与布局 • 城市面貌的反映 • 城市道路系统是城市的骨架
18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一)城市交通分布与城市道路系统
1、城市交通(实质是道路系统)体现城市用地空间联系
交通吸引点(工业企业、住宅区、公共服务区、车站、码头、 仓库等)引起交通的发生、流向、流量,形成全局分布。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绪论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绪论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

课程介绍及学习要求
二、城市规划原理课程是讲什么的?
概括地讲,本课程的主 要内容是关于城市规划 的编制及实施管理的基 本方法和原理。
城市规划的体系构成及阶段划分 各层次规划的内容和编制要求 城市总体规划原理 城市居住区规划原理 城市规划管理与实施
忻州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图
太原都市圈总体规划
北京 市总 体规 划
剩余产品 经常性交换 更频繁的交换
大城市
居民点的形成 第一次劳动大分工:农业与畜牧业产生
城市的形成 第二次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居民点形成
原始聚落的分布:与河流有 极其密切的关系: 尼罗河、
两河(底格里斯、幼发拉 底)、印度河、黄河、长江 流域农业文明的发达与原始 村落的出现(约5000年前)
❖ 居民点的形成(一万至一万二千年前)
人类出现 漂泊不定
谋生方式
打猎
定居的可能与必要
原始畜牧业
采果寻根 种植
原始农业
氏族乡村
驯养技术和金属工具
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
第一次社会大分工
❖ 城市的形成
游牧部落和农业部落分离
固定场所 集市
手工业与农业分离
手工业和商业的集中地
集镇 城市
商业与手工业分离 扩张与功能转化
主要参考杂志
1. 《城市规划》 2. 《城市规划学刊》 3 《城市问题》 4. 《城市研究》 5. 《规划师》 6. 《国外城市规划》 7. 《城市发展研究》 8. 。。。。。。。。
第一篇 城市与城市规划
❖ 第一章 城市与城镇化 ❖ 第二章 城市规划思想发展 ❖ 第三章 城乡规划体制 ❖ 第四章 城市规划的价值观
50
•第一节 城市概念及标准

超详细版王炜交通工程课后习题

超详细版王炜交通工程课后习题

超详细版王炜交通工程课后习题定义:指在一定时间内通过某一路段或交叉口的交通流量。

表示方法:常用的表示方法有交通量曲线、交通量表格、交通量图等。

交通特性:交通量特性、行车速度特性、交通密度特性、交通流本特性及其相互关系、交通要素与环境之间的相关关系。

意义:研究交通量的特性可以为交通规划、设计、营运、管理与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帮助交通决策者制定更加合理的交通政策,提高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在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等问题的解决中也有重要作用。

在研究交通量特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避免因为数据不准确而导致决策失误。

本文介绍了交通运行分析中的三种特性:时间分布特性、空间分布特性和构成特性。

了解这些特性可以为获得人、车和城市道路以及公路系统运动情况的数据提供必要的数据基础。

2-4节介绍了地点车速、行驶车速和行程车速的定义和测定方法,并阐述了它们在交通工程学中的作用。

地点车速用于道路设计、交通管制和规划资料;行驶车速用于道路使用者的成本效益分析、评价路段线形顺适性和进行通行能力分析;行程车速用于评价道路通畅程度和估计行车延误。

2-5节讲述了行车速度的统计分布特性,包括平均车速、车速标准差和标准误差、中位车速和百分位车速。

这些特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行车速度的表现。

2-6节介绍了时间平均车速和区间平均车速的定义及相互关系。

时间平均车速用于道路的设计、交通管制和规划资料、交通事故分析和确定道路限定车速等;区间平均车速用于路段的服务水平的评价、路线修改设计的依据和车辆运营经济性的重要参数。

最后,本文给出了一个计算小时交通量、5分钟高峰流率、15分钟高峰流率和15分钟高峰小时系数的实例。

某公路需要进行拓宽改造,预测规划年内平均日交通量为辆(小汽车)/d。

设计小时系数K=17.86x-1.3-0.082,其中x为设计小时时位(x取30)。

取一条车道的设计通行能力为1500辆(小汽车)/小时。

问该道路需要几条车道。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

交通规划与设计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交通规划与设计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使学生了解城市交通系统的构成、功能及相互关系。

3. 帮助学生理解交通规划与设计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作用。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城市交通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运用交通规划方法,设计合理、高效的交通系统方案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如GIS、交通模拟软件等,进行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交通规划与设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认识到交通规划与设计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使其在解决实际交通问题时具备合作精神。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学生特点:高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际操作能力,对现实问题有较高的敏感度。

教学要求:结合课本知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实地考察等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交通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 交通规划的含义、分类与目标- 交通设计的概念、原则与方法2. 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与功能- 道路交通设施及其功能- 公共交通系统及其发展- 交通需求与供给分析3. 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 交通调查与分析方法- 交通模型建立与参数估计- 交通规划方案设计及评价4. 现代技术在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 GIS技术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 交通模拟软件介绍与操作- 智能交通系统发展及其在交通规划中的应用5. 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 城市道路网规划案例- 公共交通系统优化案例- 停车设施规划与设计案例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一周:交通规划与设计基本概念第二周:城市交通系统构成与功能第三周:交通规划与设计方法第四周:现代技术在交通规划与设计中的应用第五周:交通规划与设计实践案例分析本教学内容紧密围绕课程目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教材章节进行合理组织,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城市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复习资料)

第一章城市对外交通泛指城市与其他城市间的交通,及城市地域范围内的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间的交通。

城市交通指城市道路上的交通,主要分为货运交通和客运交通两大部分,城市道路上的交通是城市交通的主体,城市客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研究的重点。

城市交通系统是指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城市道路(概念与作用)城市道路是城市中担负城市交通的主要设施,是行人和车辆往来的专用地。

城市道路联系城市的各个组成部分(城市中心、城市的各种用地、对外交通设施),既是城市生产、生活的动脉,又是组织城市布局结构的骨架,同时还是安排绿化、排水及城市其他工程基础设施(地上地下管线)的主要空间。

五涂制是“径容牛马,畛容大车,涂容乘车一轨,道容二轨,路容三轨。

”周王城规划的道路系统功能①“骨架”功能。

道路网具有组织城市用地的“骨架”功能②道路分工。

交通集散的方式有秩序的组织城市的交通,各类道路有不同的功能分工③道路断面体现人车分流的思想。

王城道路的横断面是历史上最早形成的车走中央、人走两旁的具有人车分离功能的断面。

TOD模式1990年美国设计师Peter calthorpe针对美国城市郊区化无序发展的现象,提出“新城市主义”的理论,倡导以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

TOD模式强调以公共交通线路为轴线,以轴线上公共站点为中心的“点轴式”的完整社区型的集约发展。

比较适于中心城市外围郊区有明显轴线发展的地方,不适于城市中心地区密集型、高强度综合发展的客观实际,不符合形成功能基本完备的城市基本组合体(城市组团)所需的合理规模的要求也忽视了城市双向和多向发展的必然性,是一般城市的发展规律不相符的。

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简答)城市发展是必然趋势。

城市经济的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必然导致交通量的增长,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必然导致出行距离的不断加大。

由于现代生活的不断加快和加快生产周转的需要,对提高交通速度有了更高的要求。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

城市规划原理(第四版)复习资料第1章到第18章第一章城市与城镇化一、城市的形成第一次劳动分工:农业与畜牧业的分工,农业从畜牧业分出第二次劳动分工:商业与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

以农业为主的就是农村,具有商业及手工业职能的就是城市。

二、城镇化1、城镇化的含义:农业人口和农用土地向非农也人口和城市农地转化的现象及过程。

包括: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土地及地域空间的变化2、城镇化水平是指城镇化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3、城镇化分为起步,加速和稳定三个阶段起步阶段:生产水平尚低,城镇化的速度较慢,较长时期才能达到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0%左右。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加速阶段:当城镇化超过30%时,进入了快速提升阶段,经济实力明显增加,城镇化的速度加快,在不长的时期内,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或以上(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稳定阶段: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已基本完成,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已基本上转化为城市人口,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一部分工业人口又转向第三产业(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第二章城市规划思想发展一、周礼考工记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

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

左祖右社,面朝后市,市朝一夫。

二、各朝都城1、秦:相天法地,强调方位,以天体星象坐标为依据,布局灵活具体。

规模宏大。

2、汉长安:宫殿与市民居住生活区在空间上分隔,强调皇权,周礼制的规划思想理念得到全面的体现。

3、三国(邺城):采用城市功能分区的布局方法,继承战国时期以宫城为中心的规划思想4、唐(长安):以宫城为中心,“官民不相参”和便于管制的指导思想。

里坊制在唐长安进一步发展,布局符合周礼考工记。

(唐长安由宇文恺负责制定规划)5、宋:里坊制逐渐被废除,出现开放的街巷制度。

三、西方古代城市规划思想1、希波丹姆模式:古希腊城邦时期出现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城第1章到第18章市广场为中心。

2、城市以广场为中心的核心思想反映了古希腊时期的市民民主文化。

课后练习(交通管理与控制)

课后练习(交通管理与控制)

绪论1 .为什么要进行交通管理?交通管理能够整合现有道路资源,在不投资建设新的道路情况下挖掘道路资源潜力,在节省投资的同时增加道路的性能力,保证道路畅通。

2 .现代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什么?现代交通管理的一个重要理念是通过采用“交通需求管理”来减少道路上的汽车交通量的需求。

3. 本课程讨论的交通管理是指哪两个层面?侧重的是哪一层面?本课程中所讨论的交通管理按其是否具有法律意义,在性质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具有法律意义且必须强制执行的管理措施,是指在交通法规中制定的,为维护交通秩序,保障交通安全所必需的基本交通规则。

2。

用来改善交通状况的工程技术措施,这些措施本身不具有法律意义,但要使这些措施能得以有效实施,还需依靠具有法律意义的管理措施来强制执行,或依靠经济手段来诱导执行。

在本书中对两者都分别作了必要的探讨,但主要探讨的重点是后者。

第一章交通管理概论1 .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分为几个阶段?各阶段管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交通管理的发展历史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传统交通管理:建新路、配以提高老路通车效率措施的交通管理来满足汽车交通需求的增长。

第二阶段:交通管理系统:以提高现有道路交通效率为主第三阶段:交通需求管理:对交通需求加以管理、降低其需求量以适应现有道路交通设施能够容纳的程度第四阶段:智能交通运输系统:将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计算机及通信技术应用到交通管理中3 .什么是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城市交通管理规划就是以保障城市交通安全、提高交通系统运行效率、有效管理交通需求为目的,根据社会经济与交通发展对交通管理的要求,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城市用地规划、城市交通规划以及城市交通运行现状调查,应用交通工程、系统工程的理论与方法,制定城市交通管理的目标与策略,对城市交通管理体制、城市交通系统管理组织、城市交通管理设施、城市交通安全管理以及城市交通管理科技应用与发展进行系统规划。

2 .在交通管理中什么是最重要的因素?为什么?交通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是人,道路交通的使用者是人,是一切交通活动的主体,只有通过对人的合理管理才能取得好的交通管理效果。

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要点

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要点

第一章总论1 所谓城市综合交通即是涵盖了存在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的各种交通。

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大致可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城市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的关系。

从形式上,城市综合交通可分为地上交通、地下交通、路面交通、轨道交通、水上交通等。

从运输性质,城市综合交通又可以分为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两大类型。

从交通的位置上,城市综合交通又可分为道路上的交通和道路外的交通。

城市综合交通又可以按交通性质和交通方式进行分类。

2 在城市规划中主要关注对外交通与城市交通的衔接关系和对外交通设施在城市中的位置。

3 城市交通系统是由城市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城市道路系统(交通行为的通道)和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交通行为的控制)组成的。

4 城市景观可以根据人在不同环境下对城市面貌的视觉感知分为三种,都同道路密切相关,(1)宏观景观,(2)中观景观,(3)微观景观。

5 中国封建社会的城市是一种集中式封闭的城市布局方式,城市往往围绕政权中心(宫城、衙署)布置,城墙成为约束城市发展的障碍,城乡界限分明,因而城市道路也呈集中式的布置,通达性不够,城乡道路基本以城门为分界点和连接点。

6 我们从城市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中认识到:城市不同的生活方式会产生对城市布局的不同要求,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城市的交通形态;不同的城市布局又会产生不同的交通形态,,交通形态的不同又会产生不同的城市道路交通系统。

7 交通分流有三种基本形态:(1)交通性交通与生活性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按交通性和生活性的分类或按疏通性和服务性的分类,把骨干性的繁忙交通与枝节性的宜人交通分离出来。

(2)快速交通与常速交通的分流,包括在同一平面和不同平面上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分为快速道路系统和常速道路系统,以及道路客运交通与路外轨道客运交通的分离,以把中远距离的快速交通同短距离的常速交通分离出来。

(3)机动交通、非机动交通及步行交通的分流,表现为城市道路系统中设置机动车专用路、自行车专用路和步行专用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建筑进出口
地区性干道,起 次干道集散交通的作用, 40
兼有服务功能
1.2-1.4 2-6 30-50
次干道与街坊路
支路
的连接线,解决 局部地区交通,
30
3.0-4.0 2-4 15-30
以服务功能为主
资料来源:《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1)道路交通量调查 (2)交通起讫点调查(Origin-destination Survey) (3)居民出行调查 (4)货物流动调查
二、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城市交通分析预测
通常按以下步骤进行 (1)交通生成:某一地区(交通分区)中居民出行的总
量及其单位数值(出行/ha、出行/人·日)。
(2)交通分布:不同区域间的交通量。 (3)交通方式划分:交通总量的承担方式与比例。 (4)交通分配:将经过预测得到的各交通方式承担的交
●道路系统规划应该以合理的城市用地功能布局为前提;土地 利用规划应该充分考虑对城市交通的需求。
●通过合理组织道路系统,积极配置各项道路交通设施,形成 良好城市风貌,对各项用地布局,特别是人流、车流集散点 的用地提出具体布置意见,互相协调。
●城市道路功能清楚、系统分明,形成分区内安全便利的生活 交通系统和全市性交通系统。
(2)特征
①交通方式的多样性; ②低耗时的优选性; ③时空分布的不 均衡性;④交通流的周期性; ⑤以高频率短距离交通为主。
(3)分类(按交通手段不同)
①公共交通:大运量、中运量、小运量; ②个体交通:私人汽车、自行车、步行等。
二、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2、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交通规划:针对土地利用、人流、车辆、道路等要素,按照 总体规划目标与用地布局,结合交通调查数据,预测城市交通需 求,并分配交通方式及线路,构成城市综合交通系统。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原则(P368)
①道路系统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 ②形成完善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③道路线形结合地形; ④考虑城市环境与城市景观风貌; ⑤满足工程管线的敷设要求。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①道路系统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
●城市各组成部分(土地利用)通过城市道路构成一个相互协 调、有机联系的整体。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③道路线形结合地形
城市道路线形宜采用平直的形状,以满足工程经 济性与快速交通需求。 自然地形对规划道路系统有很多影响。在地形起 伏较大的丘陵地区或山区的城市,过分追求平直 线形会破坏环境、增加土方、提高造价,因此要 善于结合地形,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基建费用, 丰富城市景观,利于地面水排除。
一定的城市交通网络布局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市形态。 交通规划与土地利用规划必须作为一个规划整体来考虑。
问题一:城市的交通问题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问题二:不断拓宽城市道路、增加面积,能有效解决城市的交 通问题吗?
二、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1、城市交通的分类及特点
(1)概念
城市交通(GB):城市范围内采用各种运输方式运送人和货物 的运输活动,以及行人的流动。
城市交通规划的职能:
①最大限度地保障市民的机动性; ②为各阶层、各年龄段、采用各种交通方式的居民提供一个安
全、便捷、舒适、易懂的交通环境; ③减少由交通所带来的环境影响; ④有利于城市特色景观的形成; ⑤保障灾害发生时的生命线畅通。
二、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附:城市交通调查
主要包括出行调查与交通设施调查两个方面。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②形成完善合理的道路网系统
不同性质、不同等级的城市道路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系统。 “分工明确、层次清晰、间距合理、交通流畅”。
城市总体布局中尽量使交通能在全市范围内均衡分布,避免交通 复杂化和造成突出的单向交通。 干道应占一定比例。道路网间隔与密度。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
④考虑城市环境与城市景观风貌
(主干)道路走向应有利于城市通风,一般应平行于夏季主导 风向。南方海滨、江滨的道路要临水敞开,并布置一定数量的 垂直于岸线的道路;北方城市冬季严寒,多风沙、大雪,道路 布置应与大风主导风向成直角或斜角;山地城市道路走向要有 利于山谷风通畅。 尽量避免交通废气、噪声:过境车辆不穿市区;货车不穿居住 区;考虑防护绿地宽度;建筑后退红线;房屋山墙对道路;临 街公共建筑等。 临界建筑与道路宽度比例要协调,配置适当的树丛和绿带,并 注意与自然景色、历史文物、重要建筑的贯通。
(2)城市道路的分类
等级: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下表) 按使用性质:交通性道路、生活性道路。
城市道路等级划分一览表
道路 等级
交通特征
机动车
设计速度 /(km/h)
道路网
密度 /(km/km2)
机动车 车道数
/条
道路宽度 /m
设计要点
大中城市骨干或
快速路
过境道路,承担 城市中大量、长
距离、快速交通
《城市规划原理》
cyzou66@
第15章 城市交通与道路规划
□ 一、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 □ 二、城市交通与城市总体布局 □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 四、停车场布置 □ 五、城市对外交通设施与用地布局 □ 六、城市交通综合规划来自一、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发展
城市交通:城市内部主要通过城市道路、公共交通系统组织; 城市对外交通:以城市为基点与外部空间联系的交通。
通量,按照出行时间最短、费用最少的原则,落实到 交通设施上去的过程。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2、城市道路系统布置的基本要求 3、城市道路系统的规划设计
三、城市道路系统规划
1、城市道路系统的功能与分类
(1)城市道路的功能
基本功能:为行人及车辆的移动提供安全、便捷、有序的 交通系统。 其他主要功能:用地集合的界限与联系通道,构成城市骨 架;提供城市建设的地下空间与开敞空间;是城市开发的 必要条件和城市风貌的重要因素;居民户外活动的场所。
60-80
0.3-0.5
立体交叉,设中间分车带,封闭 4-8 35-45 或半封闭,两侧不应设置吸引大
量车流、人流的公共建筑出入口
全市性干道,连
主干道
接城市各主要分 区,以交通功能
为主
40-60
0.8-1.2
自行车交通量大时,宜采用机动
4-8
35-55
车与非机动车分隔形式,两侧不 应设置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