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和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研究

合集下载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历史考试试题评析

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I卷历史考试试题评析

2014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新课标全国卷I)历史部分试题分析2014年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在试题结构、题型、能力立意等方面都保持了去年的风格,但整体难度有所降低,且稳中求变,有一定的创新和突破。

今年的试题体现了哪些特点和能力要求?我们在今后的复习中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谈一谈本人的看法,与大家一起分享以供参考。

一、整体评价2014年高考伴着清风如约与你我相遇,今年的高考历史试题与历届的高考试题比较来看:难度大体相同,考点明晰,重点突出,在紧抓课本的基础之上有所创新。

1.题型稳定:从选择题和非选择题的题型来看,一如既往顺序展开—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西方思想,西方政治,西方经济的模式进行试题安排。

非选择题40题,采用的仍然是去年的模式,分为两大问的出题模式。

2.创新:非选择题41题的题型跳跃性比较大,与以往历史试题相比是较新颖的题型。

内容上既注重历史知识的重点,紧抓考纲,立足于教材。

同时对学生整体知识体系以及在学习中不断积累的素养有较高的要求。

二、2014年试题结构和题型以稳定为主,但有新特色今年的历史试题仍为18道。

其中,选择题12道,每题4分;非选择题分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两道共37分,第40题25分,第41题为开放性试题总分12分;选做题共四道,分值均为15分,考生选择任意一题作答即可。

选择题方面, 考查的知识分布合理,中国古代(24题、25题、26题、27题),世界古代(32题),世界近代(33题、34题),中国近代(27题、28题、29题、30题),世界现代(35题),中国现代(31题),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都有涉及。

材料新颖,别出心裁,对知识和课本的变式较大,但直击考点,紧抓考纲。

需要考生回归知识点的源头去思考辨析。

针对材料的选项设置迷惑性大,有一定的难度。

考查内容皆为历史主干知识,部分为往年常考知识点。

非选择题方面,在强调学科特色的同时,降低了难度。

2013年、2014年历史考纲对比

2013年、2014年历史考纲对比

2013年、2014年考纲对比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2013年:考试命题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合格的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学的历史教学改革。

考试对象是2013年上海市应届高中毕业生及符合高考报名要求的其他人员。

2014年: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考试对象是符合2014年上海市高考报名条件且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

四、考试内容1、基础型课程部分(一)世界古代史(三)世界近现代史(四)中国近现代史五、题型示例(一)选择题7、中国史前社会经历过一个集体生产、平均分配的农耕聚落阶段。

能反映这种情景的是A.姜寨遗址B.炎黄传说C.二里头遗址D.尧舜禹传说【正确选项】A【测量目标】史实理解/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明成果等【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从史前时期到夏商王朝/原始农耕8、以下对上海租界的描述中,最能说明租界为“国中之国”的事实是A.租界内公园禁止华人入内,引发华人抗议。

B.美英等国联手成立了工部局。

C.租界内租地建屋、开设店铺等事,须先由外国领事发给执照。

D.租界有下水道、自来水、路灯和平整的街道。

【正确选项】A项1分,B项3分,C项1分,D项0分【测量目标】史实理解/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明成果等【知识内容】世界近现代史/上海历史的变迁/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10、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A.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封邦建国、郡县制度【正确选项】D【测量目标】史实理解/了解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知识内容】中国古代史/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16、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正确选项】A【测量目标】材料处理/识别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知识内容】中国近现代史/天朝的危机/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二)非选择题22. 严复笔下的进化论中国近代思想家严复将赫胥黎的作品译成中文发表。

2013年全国普通高考(四川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3年全国普通高考(四川卷)历史试题分析

2013年全国普通高考(四川卷)历史试题分析一、试题解析1.书法以自由多样的线条艺术表现感情和意境。

下列作品中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是A B C D【分析】第1题以古代书法艺术的鉴赏立意,以汉字字体演变组织考查内容,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以及比较、鉴赏书画艺术能力。

将艺术鉴赏和艺术史的发展结合,感受古代艺术的文化内涵,是高中历史学习的课程要求之一。

考查古代艺术的赏析,有利于增强考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进而继承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同时在此过程中达成“美育”的目的。

书法艺术是以中国文字为载体,以自由多样的线条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情感、气势和意境,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文字的简化和演进为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表现形式。

通常认为,魏晋时期是完成汉字书体演变的承上启下的重要阶段。

魏晋时期,楷书、行书和草书已臻成熟,真、行、草三体具备,是中国书法史的一次巨大变革。

楷书在魏晋时已大体定型,且达到很高的水平,到唐代则十分成熟,欧体、颜体、柳体创立。

而张旭、怀素则在行草或大草(即狂草)上有重要突破,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变化丰富,奔放跃动,最能表现和抒发书法家的感情。

隋唐时期,中国书法呈现空前未有的繁荣景象。

本题作为历史学科第一题,试题设计难度定位在“易”的层面。

解题角度看,四幅图片的字体清晰可辨,书写特点差异明显。

A 图的字体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还有语文学科《兰亭集序》可资利用,当为行书,《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行书写意性逊于草书。

B 图出自《汉故谷城长荡阴令张君表颂》碑刻,此碑自出土以来,为历代金石、书法家所推崇,词旨淳古,隶书朴茂,字体方整中多变化、朴厚中见媚劲,是雕刻、书法艺术的珍品。

C 图字体略长,笔画圆匀,富于图案美,当为小篆;D 图中“怀素家长沙”应可辨识,为怀素的《自叙贴》,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可以想见当年操觚之时,心手相师,豪情勃发,一气贯之的情景,这正是将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的草书的特征。

2013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3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3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全国2卷一、试卷基本信息(全国II卷)历史选择题12道(24-35题)共48分。

非选择题6道,其中必做题2道(题号为40、41,共37分)选做题4题,任选一道(15分)。

从题型上看,全国2卷没有大的变化,但是,纵向比较来看,试题地理、历史、政治的排列顺序被替接为地理、政治、历史的顺序,政治科取消选作,非选择题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减弱,顺序为地理(36、37题)政治(38、39题)历史(40、41题)选做是历史也在政治之后。

二、试卷特色1.题量、题型,分值不变。

选择题12道,每题4分,非选择题为必做题和选做题两部分,必做题共两道共37分,(40题25分,41题开放性题12分)选做题四道,四选一,分值1分2.选择题方面,针对材料的选项设置迷惑性大,有一定的难度。

由于非选择题的侧重世界史,所以选择题有8道属于中国史,有4道属于世界。

考查内容皆为历史主干知识,部分为往年常考知识点,如中央集权制度,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雅典民主政治进程,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等。

3.非选择题方面,在强调学科特色的同时,降低了难度。

第40题的通过爱因斯坦热在东西方兴起,以现代化史观的角度和古今贯通的方式,考查考生对历史基本知识的把握和运用能力,第41题以中国古代皇帝和英国国王和首相的官邸为主题,通过文明史观的角度和中外关联的方式,考查了考生论证和探讨历史的能力。

4.材料解析题出现新变化。

①关注人类在历史进程中的科技与文化成就成为新的命题热点。

40题通过爱因斯坦热考查中西科技成就与差别。

2012年宁夏卷40题“城市道路交通信号灯”也是考查科技成就。

②第41题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变化,一是材料形式完全是图片,二是设问由评论改为比较分析,今年的41题无需评析,只需比较分析,相对难度会下降。

5.隐性考查社会热点,关注民生与社会和谐。

今年试题一改往年周年纪念等显性热点,而更多关注社会发展的长效性热点。

例如:41题建筑与政治的关系,联接房产热;选修45题改革查赋税改革的相对公平,46题考察宪政与民主建设,47题考查法制建设的意义,48题弘扬改革精神,推进改革等。

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

2014年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

2014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江西卷历史部分)试题评析2014年江西省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仍采用全国新课标卷,试题稳中求变,历史学科特点鲜明,难度平稳。

命题理念既源于教材又超越教材,考查内容围绕学科主干知识展开凸显历史学科能力。

现对其分析如下:一、试卷内容结构、试题特点分析1、试卷的内容结构分析历史试题考查知识点范围统计表(通史结构)从题量与分值来看:与往年保持一致。

必修部分考查12道选择题、2道材料解析题,共85分。

选修部分出了4道材料解析题,考生四选一,每题均为15分。

卷面试题结构稳定,多年保持一致。

从通史结构来看,主要包括:必修部分中国古代史考查了28分;中国近现代史28分;世界古代史4分;世界近现代史25分。

选修部分四选一,分别为中国古代史2题,中国近代史1题,世界现代史1题,15分。

中外史比例仍以中国史为重点,高达百分之71,尤其突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和阶段特征的考查。

从教材模块来看,主要包括:必修模块中,必修1考查28分;必修2考查24分;必修3考查33分。

其中,文化模块比例由去年的10℅提高至33℅,政治、经济模块基本持平去年,仍是考查重点。

选修模块中,六个模块保持历年选择“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四个模块各一题,选做,15分。

2.试题特点分析历史试题考查知识点类别统计表试题注重考察基本史实,力求能力发展。

其中,史实变化或者发展之相互比较、本质所在及因果联系能力是考查重点,新变化新亮点又是以41题的亮相来呈现。

命题形式不拘泥于教材,注重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具体特点如下:(1)从试题题型上看,以材料创设情境设问仍是主流,但设问形式、内容单一。

直接引用史实设问5题,其余的题目则是引用材料创设情境设问。

试题皆为文字材料,抛弃历年有图、有表的做法。

设问用词上,客观性试题设问中5道使用“反映”,2道“表明”,设问内容上,6道主观性试题(包括选修)8个问“原因”。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1卷答案解析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1卷答案解析

2014高考文综历史试卷全国1卷答案解析2014年高考新课标1卷文综历史解析(参考版)一.选择题。

(共12题,共48分) 24.中国古代,“天”被尊为最高神。

秦汉以后,以“天子”自居的皇帝举行祭天大典,表明自己“承天”而“子民”,官员、百姓则祭拜自己的祖先。

这反映了秦汉以后 A.君主专制缘于宗教权威 B.政治统治借助于人伦秩序 C.皇权至上促成祖先崇拜D.祭天活动强化了宗法制度 25.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帝“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懦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26.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

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他们认为人性 A.本质是善 B.本质为恶 C.非善非恶 D.本善习远【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存天理,灭人欲”是宋代著名儒者程颢、程颐提出的道德修养目标,保存心中的天理,消灭人的欲望。

即可知他们认为人性本恶。

27.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国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

这一记载表明当时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自然经济受到了进口货物的冲击 D.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28.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

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29.1898年,梁启超等联合百余举人上书,请废八股取士之制。

参加会试的近万名举人,“闻启超等此举,嫉之如不共戴天之仇,遍播谣言,几被殴击”。

这一事件的发生表明 A.废八股断送读书人政治前途 B.改制缺乏广泛的社会基础 C.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极为保守 D.新旧学之间矛盾不可调和 30.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

2013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2013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

2013高考历史试卷分析及教学反思陈静云2013年高考安徽卷历史部分总体上体现了“稳中求变、回归自然、不乏活力”的特点,与前三年安徽卷相比,在稳定中有一些创新和突破。

今年选择题材料非常简练,难度有所降低,更加体现了基础知识考查和能力考查的和谐统一。

“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是几年来安徽高考历史命题的基本趋势,“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更是几年来安徽高考历史命题的灵魂所在。

2013年命题时普遍使用新材料、新情境来呈现学科主干知识,内容设计更加巧妙,试题更加灵活生动。

具体来说,2013年安徽历史试题具有以下一些特征。

1.图文并茂,通过创设新情境,采用新角度,突出考查主干知识试题选用材料的形式和来源多元化,有历史图片(第12题)、历史地图(第20题)、历史漫画(第16题)、数字表格(第21题)、数据统计图(第15题)等。

材料新颖活泼,既有来源于现实社会的形象性题材,也有出自于专著的原始材料,设问巧妙灵活,既体现了较好的原创性,又彰显了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

2.主观性试题强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坚持能力立意,突出思维的发散性,将探究性学习纳入命题之中两道主观题的材料与往年相比,阅读量有所减少,也没有艰涩难懂的句子,这给考生减少了阅读障碍,但同时给予考生很大的发散和思考空间,一定程度上又增加了答题难度。

第36题以西方民主政治为主线,第37题以中国妇女地位的变化为主线, 都体现“古今贯通”的命题特点。

这两道主观题的最后一问均体现了发散性思维的特点,需要考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才能正确定位答题的方向和层次。

尤其是第37题第(2)问要求对三个阶段中国妇女地位分别进行辩证解读,需要结合当时社会背景和文化限制等回答,有一定的难度,具有较好的区分度,体现出高考的选拔性要求。

3.隐性考查长效热点,引导历史教学关注人类社会发展与现实生活2013年安徽历史试题涉及的社会热点问题主要有社会主义经济和体制的发展与完善(第17题),中美关系(第18题)等。

见贤思齐,扎实备考—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浅析与备考探讨

见贤思齐,扎实备考—全国卷高考历史试题浅析与备考探讨

4.关注社会热点
热点1.“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 热点2.全球治理与中国外交 热点3.网络空间法治建设研究 热点4.新文化运动百年反思 热点5.东方主战场:中国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 争中的地位与作用 热点6.“一带一路”:共建开放包容的利益共同体 热点7.“互联网+”时代信息技术发展与教育变革 热点8.媒体融合与新闻传播业变革 热点9.中国人口政策调整及其社会影响 热点10.大气环境治理与低碳发展
28戊戌服 饰40近代 东北移民
29北洋军 阀
28洋务运动 28近代经济 29戊戌思想 29甲午战争
40人口变化
30抗战外 30抗战经济 30抗战后期

的舆论
31五三年 统购统销 41目录学 与现代
41目录学 与现代
31五二年俄 31中苏关系

的变化
41节日与现 47越战时期

的中美关系
9
3.坚持通史布局83.坚持通史Fra bibliotek局阶段
12年
13年 14年 15年 16年
晚清
18张謇实业 41中国近代 转型模式
民国上: 41中国近代
北洋
转型模式
民国下: 19中俄革命 国民政府
共和国上:20五八年中
俄关系
共和国下:21九二年下

28京剧脸 谱29洋务 外交 40爱因斯 坦热
30抗战农 村土改
31初期必 修课意识 形态
25秦律 25西晋法律
24儒三代说 40孟子
25西汉地方吏 治
25土地
26交子
26唐宋经济重 心
26宋经济
24儒学
25汉代田庄经济
45唐谱牒制度 48唐高仙芝 26宋代政治

2013历史高考题分析

2013历史高考题分析

2013高考试题分析之历史■特邀名师刘进才: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历史教师、太原市教学能手2013年新课标文综历史考题相较2012年考题,在试卷结构和分数设置上基本一致,试题的设置稳中有变,注重古今贯通、中外关联,不回避热点,呈现出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同时又加强了对史实的考查。

总体难度适中,但学生想拿高分并不容易,对于今后的历史教学有很强的导向性。

下面对试卷进行简要的分析:一、从选择题命题来看1、知识分布较为合理,中国古代(24题、25题),世界古代(26题),世界近代(27题、28题),中国近代(29题、30题),世界现代 (31题、32题、33题、34题、35题),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的内容都有涉及。

2、难度层次比较分明,对学生有区分度,史实考查与能力要求并重。

3、从题目的设置上说,与去年考题有明显不同,在题干材料的选择上,与教材中的考点联系比较紧密,紧扣教材,这是与以往试题的明显不同。

如27题: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之争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目的是……32题:1950年,法国提出欧洲应该超越国家的藩篱联合起来。

这一提议得到联邦德国等国家的支持,但英国等一些国家反对成立超国家的机构,只有法、德、意等六国实现了联合。

六国率先实现联合的直接原因是这些国家……这些材料的选择与教材知识点联系很紧密,学生读起题目来不会感觉很生疏,但选项的设置上有些选项疑惑性很大。

试题给人的感觉就是似曾相识,但做起来却并不容易下手,不好拿分。

4、注重对教材中史实的理解以及史实之间的联系。

如27题:对于“光荣革命”学生都知道,但如果没有很好地理解这一史实与当时历史背景之间的关系,就会影响学生的选择。

35题:有俄罗斯学者认为,中国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属于新版的苏俄新经济政策。

这一认识的依据是两者都……该题重点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与苏俄经济体制改革之间的联系。

5、注重史观的考查,在历史的脉络中去理解历史的变化。

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高三教学建议

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高三教学建议

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试题分析及高三教学建议通州中学邵光前从整体上看,2014年江苏高考历史卷秉承了江苏历年“稳重、平实”的风格特色,立足主干,试题难易适中。

在命题方式上体现稳步创新的原则,学科能力考查与史学研究方法相结合,体现多种史观,对高中历史新课程教学的深入开展有着引导作用。

仔细研究高考试题,无疑对2015年高三复习备考意义重大。

一、试题分析(以2014年江苏高考试题为例)(一)、选择题部分1.知识与能力并重2014年江苏历史试题覆盖面广,尤其是必修模块考点的覆盖面更为均衡而合理,试题进一步呈现突出主干知识,落实基础考查的趋势。

20道选择题都是材料或情景题,但知识与情境依存度非常高,80%的选择题离不开教材的基础和主干知识。

2014年江苏历史试题坚持高考“实现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核目标”,通过考查主干知识,强化了考生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运用学科基本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整体上看,江苏卷选择题所设置的选项迷惑性不大,难度与往年相当。

举三个例子:例1.(2014·江苏高考第3题)据叶德辉《书林清话》,五代后唐时,在宰相冯道主持下,开始将儒家“九经”校勘后刻版印刷。

宋初国子监有书版四千,至真宗景德二年,书版剧增至十万。

此外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

宋制书坊遍及全国各地,所售书籍大多精雕细校。

由此推断()A.宰相冯道发明雕版印刷术B.活字印刷已取代雕版印刷C.雕版印刷得到了广泛应用D.雕版印刷限用于官方刻书【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

题干信息只能说明冯道用雕版印刷术印刷了儒家“九经”,并不能说明宰相冯道发明了雕版印刷术,A项错误;题干也只涉及到雕版印刷术的使用,并没有活字印刷术的信息,所以B项错误;从题干“书版剧增至十万”、“中央崇文院、司天监、秘书监等机构也都大量刻书”、“书坊遍及全国各地”可以判断C项正确;D 项中“限用于”表述错误,不符合“书坊遍及全国各地”的信息。

备考指导:2013年广东高考卷评析及2014年教学建议

备考指导:2013年广东高考卷评析及2014年教学建议

(一)试卷总体评价2013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科试卷延续自主命题以来广东高考历史试题一贯的命题思路和风格,在严格遵循《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及其说明的基础上,突出主干知识,坚持能力立意,将对考生历史基本知识的考查和学科能力的考查有机地统一起来。

试题在选材、情境、设问等方面有较大的创新,突出历史学科自身的方法和思维能力,更加注重考查考生解读和分析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历史问题、认识历史本质和独立地提出历史看法的能力,力图对考生历史知识、方法能力和历史思维进行客观有效的整体评价。

试卷整体稳定,题型和结构与前三年基本保持不变,维持较好的区分度、信度和效度,控制恰当的难度,知识覆盖面广,考点和能力层次分布合理,符合选拔性考试的要求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的理念。

(二)试卷的设计1、试卷结构2013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科试卷题型和结构与前三年保持不变,包括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

选择题共12道,每题4分,共计48分;非选择题共2道,第38题25分,第39题27分,共计52分。

历史科全卷满分100分。

其中中国古代史18分,中国近现代史36分,世界史46分,各部分的分值和在全卷中的比重符合考试说明要求,与前两年相比有一定的变化,但变动的幅度不大。

详情如下表所示:近四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科试卷题型结构比较2.考点分布和能力要求考查的分析2013年广东高考文科综合历史科试卷严格按照《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文科综合考试大纲》及其说明来命制,试题内容覆盖高中历史(Ⅰ)、历史(Ⅱ)、历史(Ⅲ)等3个必修模块以及“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等2个选修模块共计28个专题,考点覆盖率高。

在12道选择题中,中国史6道,其中古代史和中国近现代史各3道,世界史6道,中国史和世界史各占一半。

在2道主观题(共52分)中,中国史分值30分,世界史22分,基本涵盖了考纲要求的全部内容,各专题占分比例符合考试说明要求。

2013、2014高考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索引

2013、2014高考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索引

2013、2014高考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索引2013年高考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新课标全国卷1
清末新政戊戌变法
新课标全国卷2
两税法改革
重庆卷14题关于服饰改革胡服骑射凯末尔改革文革时期服装特色
山东卷35题宋人话本中的王安石变法
福建卷41题
江苏卷24题北魏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比较
2014年高考题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新课标全国卷1 45题法律改革儒学对法律的影响
新课标全国卷2 45题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
山东卷46题光绪帝和康有为关于变法的不同意见
福建卷就41题俄国农奴制改革
江苏卷24题梭伦改革及对后世的影响。

2013年历史高考试题分析和2014年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策略精品文档5页

2013年历史高考试题分析和2014年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策略精品文档5页

2013年历史高考试题分析和2014年历史高考复习备考策略2014年高考复习正在紧张进行,那么,怎样才能使高考复习更有效,使学生的高考历史成绩能整体大幅度提高,这是我教书多年的追求。

为了更好的达到目标,我认为应该仔细分析2013年高考试题,分析学清,使2014年高考复习更加科学有效,备考策略更加详细实用。

一、2013年历史高考试题分析第一、模块分值分布不均衡模块及中外知识考查点分布呈不均衡状态,今年依然注重对中国历史的考查,约占全卷分值的70%以上。

但从三本必修模块来看,必修三思想文化内容比重增加,约占必答题的60%,而必修一政治文明历程的比重降到了26%,必修二经济文明历程比重仅占必答题部分的14%。

第二、注重主干知识考查试题涉及的主题,如史书编撰、中国古代土地兼并、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明清世俗文化兴起、京剧脸谱、近代外交的转变、抗战时期土地政策、古代雅典民主制度、美国1787宪法、德国近代政治制度形成、苏联的斯大林模式、近代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建筑与政治制度的关系等,都是教材、教学和考试大纲规定的主干知识。

第三、注重能力考查试题突出了历史学科材料第一,论从史出的基本特点。

选择题基本上运用材料创设新的情境,全部以文字的方式呈现,非选择题的第40题,材料阅读量不大,不晦涩,考易读懂。

第41题,尽管是以图的形式展现,但是材料为学生熟知,其重点还是在考察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运用,更强调分析试题中提供的史料和图画与历史中的相关知识是如何相互联系的。

要求考生具有扎实的基本功、较宽的知识面,而且有较强的知识迁移能力和灵活的解题技巧。

第四、关注社会生活文化史中的第24题史书的记载与民间传说的关系、第27题的市民阶层扩大对世俗文化的发展推动、第29题的京剧脸谱体现人们对历史人物的认识、第40题的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第41题的建筑体现的文化内涵;经济史中第26题、41题的商品流通;政治史中第32、33、34、35题的各国所处历史阶段、国情不同及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导致民主政治制度的差异性等,都充分体现了历史学的人文性和时代性,贴近新课程改革。

从2013年高考看高三历史复习

从2013年高考看高三历史复习

从2013年高考看高三历史复习摘要:2013年高考历史四川卷在稳中求变,较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目标和要求。

试题在试卷编排与设计上,卷面清新,可读性强,彰显了浓厚的历史学科特色,有利于引领高中历史教学,进一步推进中学素质教育。

关键词:高考;历史;复习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2-0277-02一、第一部分:2013年试卷特点(一)立足主干知识,反映学科特点2013年试卷突出对最能反映历史发展趋势和本质特征,体现文明演进历史进程的主干知识考查。

从考查内容看,对政治史、经济史考查比例较大,文化史考点相对较少,选修内容融入必修部分进行考查。

涉及到中国史的主干知识有:古代政治制度、传统文化、民国时期的经济和教育、抗日战争等;涉及到世界史的主干知识有:雅典民主政治、近代民主与科学、英国政治制度、美国独立战争等。

从考查特点看,注重从时代背景、时间空间、具体知识、材料作者特点、关键词、图画细节、表格对比等角度出题。

以选择题为例:以时间为主的考查有3题共12分,分别是2题、4题、6题;以特点为主的考查有8题共32分,分别是1题、3题、5题、7~11题。

(二)践行课改理念,引领课改方向1.实现“教材知识”到“课程知识”转变。

2013年历史试题不拘泥于教材及教材上的结论,不拘泥于教师依据教材所作的结论,重点运用“新材料、新情境”,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引领课程改革方向。

考生运用应当掌握的技能、观点和方法来解题,与课本中的具体史实知识关系不大。

2013年新材料涉及书法作品、统计表格、漫画作品、广告宣传画、大事年表、教材图片等。

更值得关注的是,主观题材料不再拘泥于论述某一段,而是对材料进行了重新整合,既能体现命题的灵活性,也增加了材料信息量,对考生能力层次要求更高。

2.注重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013年高考凸显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考查。

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新课标I卷)解析版

2013年高考试题——历史(新课标I卷)解析版

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全国文综卷Ⅰ历史部分解析24.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D.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能力:史料阅读与分析的能力。

解题关键:本题存在三个关键要素:分封制下墓葬分等级,秦国除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外其余墓葬等级差别不明显,但东方六国级差明显。

东方六国墓葬等级明显,是符合分封制规定的(分封制下的金字塔结构);秦国除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无明显差别,显然集中彰显了“君王”的地位(水平面上的一枝独秀)。

A项,东方六国严格执行分封制并非因为经济发达,而是因为这样做符合分封制的规定;秦国君王之下级差不明显,说明秦国没有严格执行分封制。

知识面宽的同学应该知道,秦国地处西戎,对中原文化“学习”的不好(类似的还有南蛮楚国),较早实行“县”制。

B项分封制凸显了君主集权,与史实及材料本意不符(秦国与六国不一样);D项东方六国遵循分封制度是不是“严格”姑且不论,从解题的角度看,本项以偏概全,没有从宏观上把握材料核心意思,忽略了秦国,不是材料的核心意思。

答案:C建议:开好选修课。

对学过选修一《商鞅变法》的同学,做对本题的概率会增大。

25.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解析】考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

能力:考查基础知识,需要考生深度把握课标。

解题关键:以宋朝为界,儒学称谓由“周孔之道”变为“孔孟之道”,抬高了孟子的地位。

答案:C26.有学者说,在古代雅典,“政治领袖和演说家根本就是同义词”。

从2013年重庆高考历史试题看2014年复习备考

从2013年重庆高考历史试题看2014年复习备考

从2013年重庆高考历史试题看2014年复习备考作者:李明东来源:《考试周刊》2013年第79期摘要:在全面推行新课程标准的背景下,这几年高考改革的步伐大大加快。

高考的模式、高考的内容、试题的结构及考查的目标都发生很大的变化,那么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进行高三后期复习备考呢?本文从分析上一年的高考试题入手,通过分析上一年高考试题的命题特点、考查内容考查目标,把握新高考命题的风格和动向,并贯穿在高三复习教学中,增强复习的有效性、针对性,从而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关键词:重庆高考历史试题复习备考特点为体现高考的公平和对高中教学的指导,历年的高考试题都有其传承性、稳定性。

2013年是重庆新课改实施以来的第一次新高考。

认真分析2013年高考历史试题,把握新高考试题的风格和试题考查的新动向对于2014年高考后期复习备考,特别是提高复习教学的有效性、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我就2013年重庆历史高考试题进行了分析,并就2014年高考历史备考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2013年重庆高考历史试题的统计和分析选择题:对纯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占三分之一,有1、2、3、11四个小题共计16分,其中最偏、最难的是11小题第二届世界和平大会内容;对学生纯阅读能力考查占六分之一,有4、5两题,共计8分,读懂材料就能完成;运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考查占三分之一,有7、9、10、12题,共计16分,这四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与新材料结合,分析材料、甄别选择项,最后得出正确结论,这是能力要求最难的;运用新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占六分之一,有6、8两小题,共计8分,这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经济基础观点、主要矛盾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材料题:第一,阅读能力考查,即通过阅读材料,提炼、概括或归纳材料的观点或大意,即根据材料作答有13大题第一大问的第一、二小问;第二大问;第14大题第一大问的第一小问;第二大问的第一、三小问;第三大问的第一小问;两大题共7个小问,共计24分。

2014年河北省普通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河北省普通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4年是河北省新课改的第三次考高,题型和去年一样,但也有一些新的变化,比如41题,由去年的读图对比差异并说明其包含的历史变迁信息,改为今年的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提出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45——48题仍是学生选考选答内容。

总体来说,2014年河北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试题,相对于去年,难度稍微有所降低,考生的答题和得分情况可以很好的说明。

所考察的基本都是考生所熟知的主干知识或核心知识,所给的材料也通俗易懂、提问简洁、指向明确,但在提问中又透露着出题人的思想智慧,也有相当的难度。

一、试卷结构及知识结构设计与往年相比,试卷结构和知识结构设计比较稳定。

试卷结构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部分,总分100分,其中客观题占48分,主观题占52分。

详见以下图表:表3.89 全省考生历史必做题试卷结构统计表知识结构设计包括古代中国、古代希腊和罗马、近代世界、近代中国、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六个部分的内容。

其中以客观题出现的12道选择题中,古代中国4题16分、古代希腊和罗马1题4分、近代世界1题4分、近代中国2题8分,现代世界2题8分,现代中国2题8分。

主观题40题为古代中国和近代世界模块综合试题,25分; 41题为现代中国模块综合试题,12分;选做题部分15分,其中,45题考查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46题考查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47题考查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8题考查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详见以下图表:表3.91 全省历史必做题知识结构统计表考生在中国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上的得分率中等,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得分率偏低。

考生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个体差异最大,在世界近现代史上个体差异最小。

二、试题特点2014年的历史试题与往年相比基本上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体现出“重视基础,考查能力,关注热点,材料灵活”的特点。

坚持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相结合,同时又侧重了分析和解读材料信息及运用理论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命题设计注重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理性科学。

2013年高考历史(四川卷)解析版含答案

2013年高考历史(四川卷)解析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文科综合试题历史解析2013四川历史解析1.【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以图片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书法艺术。

旨在考查学生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书把中国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

A、B、C、D四项的字体分别为行书、隶书、小篆和草书。

故本题应选D项。

2.【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纺织业成就。

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A项体现了西汉时期丝织业的成就、B项发生于元朝、D项的作者为东汉时期的许慎。

均晚于“商代”,故排除。

甲骨文诞生于商朝,其祭祀蚕神的记载可证明商代纺织业的成就。

故C 项的表述符合题意。

3.【答案】B.【命题立意】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了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旨在考查学生从表格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解析】由表格中1620—1850年农村人口遥遥领先于城市人口的信息即可排除A项;由表格中1850年农村人口远远多于1620年农村人口的信息即可排除C项;题目中未涉及江南地区与其他地区人口增长速度的比较,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1850年城市人口远远多于1620年城市人口的信息可知B项的表述与题意相符。

4.【答案】D.【命题立意】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晚清时期的近代化历程。

旨在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的中国从古代到近代的变革分别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

这三次运动均倡导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故本题应选D项。

前两场运动均由地主阶级发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与科技来抵御外来侵略,更好地维护封建统治。

故A项中“反抗封建专制”、B项中“全面引进西方文化”、C 项中“发展资本主义”的说法错误。

【知识拓展】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1)“学器物”:鸦片战争前后,以林则徐、魏源等人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抵抗派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技来维护统治;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内部掀起了洋务运动,主张“中体西用”,即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和科技来维护封建统治。

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卷历史试题分析与启示

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卷历史试题分析与启示

2014年新课标全国文综1卷历史试题分析与启示现代科技之发达,信息流通之快,令吾辈叹为观止。

6月8日上午11时30分,历史高考告罄,13时笔者在手机上已经见的了高考试题(12:13分发的)。

然而,一时间答案却众说纷纭,大仙出手各有不同,待到官方公布有人脸红有人撇嘴啊。

看来科技能带来便利,但带不来智慧呀!这还说明一个问题,高考面前人人平等,人才的分层选拔功能充分体现。

当然,我也是一个试卷面前的折腰者,待我直起身子的时候,想法多多。

试卷是谁出的?它与以往比较有何异同?在逐题分析后,感觉它除了知识能力外好像还要告诉我们什么似的?下面,我就结合个人复习情况、做题过程谈一谈体会。

一、追根溯源,有疑问——是谁在出高考题?(一)我们做的是哪份试卷?这还用问吗,当然就是那份发下来的试卷了。

其实这是个问题。

那么我们的高考一共有几份试卷呢?经笔者查找了解到,2014年历史高考试题版本如下:01、新课标全国Ⅰ卷适用地区:河南河北山西陕西湖北湖南江西02、新课标全国Ⅱ卷适用地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藏贵州云南(2013年以前是不分新课标Ⅰ卷Ⅱ卷的。

)03、大纲版全国卷适用地区:广西04、自主命题地区:北京、天津、安徽、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四川重庆海南整整15份高考历史试卷,一天一份全部做完要半个月呢!启示:1、我们可以知道各地的试题出题风格,比较中发现我们自己试题的特点;2、在复习中可以指导学生做符合本地要求的试题,避免无效的劳动;3、在选择模拟题时,可以不必局限于本省的,可以借鉴使用同一套试题其他省份的。

(二)我们的试题是谁出的呢?命题人是不公开的,他们的姓名我们是不得而知的,但可以知道是“大学教授们”,他们以他们的标准选拔符合他们要求的人才。

启示:我们就要了解他们有些什么新研究成果,使用的是什么研究方法,添加到我们的教学中来。

二、继承发展,当表扬——与2013年高考试题的比较,更加务实也不失理想启示:这样我们在应试训练时适当组织“限时练”是十分必要的,让学生适应在50分钟内完成一定数量的相应类型题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2014年高考历史试题研究
高一二级部历史组
2014年12月18日
2013年高考文科综合试卷(新课标全国卷I)
历史部分试题分析(第二稿)
2013年高考是我们山西省文科综合试题使用的是课标全国卷(文综卷I),2013
年的试题相对2011和2012年试题而言,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变
化和调整,可以说是稳中有变,而探究这些变化,对2013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对于我们2014年的高三的复习备考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各部分考点及其分值的分布
1、中国古代史:45分(必修·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共30分,选修·选考题15分)
24题,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战国时期分封制在秦国与东方六国变化的差异
(必修1政治史)4分;25题,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在宋代儒学称谓由“周孔之道”
变为“孔孟之道”的原因(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分; 40题第(1)问,我国古代海
洋利用的特点(兼考查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和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10分;41题,汉唐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必修1政治史)12分;48题,韩愈提倡古文运及其对
儒学发展的贡献(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2、中国近现代史:55分(必修·选择和主观题25分,选修·选考题30分)
①中国近代史部分(共53分,必修23分,选修30分):29题,中国迈向近代化
的历程(兼考查必修1政治史和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30题,新民主主义革
命时期中共六大关于农村革命道路与城市革命道路的认识问题(必修3思想文化科
技史)4分; 40题第(2)问,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兼考查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和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 15分;45题,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比较(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46题,洋务派与维新派在办报方面的不同和产生的不同影响(选修2近
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15分。

②中国现代史部分(2分):35题(兼考查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20
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与20世纪20年代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3、世界史部分:45分(必修·选择题24分,选修·选考题19分)
①世界古代史(4分):26题,古希腊、罗马政治文明·雅典的民主政治(必修1政治史)4分。

②世界近现代史(41分,必修22分,选修19分):27题,对英国的光荣革命的认识(必修1政治史)4分;28题,近代科技与文艺复兴(必修3思想文化科技史)4
分;31题,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胡佛对经济有限干预的措施,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所借鉴(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32题,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化(欧盟)(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33题,斯大林模式(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34题,德国疆域及邻国的变迁(选修二《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4分;35题(兼考查中国现代史和世界现代史的内容),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改革与20世纪20年代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比较(必修2经济社会生活史)4分; 47题,越南战争和海湾战争的比较(选修3二十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总之,在全部历史试题所有分数的145分当中,中国史部分:102分(必修57分,选修45分),世界史部分:45分,(必修22分,选修19分)。

其中,政治史:60分(必修26分,选修34分),经济社会生活史:30分(必修30分),思想文化科技史:55分(必
修25分,选修30分)。

纵观整个试卷,历史必修部分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的政治制
度·战国时期分封制在秦国与东方六国变化的差异、宋代儒学称为的变化、雅典的民主政治、英国的光荣革命、近代科技与文艺复兴、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历程、新民主主义革命
时期中共六大关于农村革命道路与城市革命道路的认识、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整、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化、斯大林模式、中国的改革与苏俄新经济政策、中国古代和近代对海洋的利用和认识等教材重点基础知识和主干知识。

二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的特点
总体上,2013年新课标文综历史考题相较2012年考题可以说是稳中有变、稳中求变。

总体难度适中,但学生想拿高分并不容易,对于今后的历史教学有很强的导向性。

2013年文综历史部分试题相对2012年试题稳的表现有:试卷的结构和分值分配保持了稳定(必修部分12个选择题48分+2个主观试题37分共计85分,选修4选1分值为15分)、继续加大对主干知识的考查、关心和关注现实生活和社会中的热点问题(如40题考查中国古代和近代对海洋的利用和认识问题,实际上是在关注2012到2013年中国周边的海洋局势和海洋安全问题,中日关于钓鱼岛问题的矛盾及菲律宾侵占我国南海的岛屿导致了我国海疆局势的空前紧张,从而使我国的海洋主权和海洋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选择题延续了近几年通过新材料、设置新意境,考查考生基础主干知识和历史思维能力的特点、总体难易程度与去年大体持平、选修题仍然脱离选修教材等。

同时,2013年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在2011、2012的基础上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和变化,其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2013年文综历史部分试题最大的变化是第41题的变化,2010年、2011年和2012年连续出了三年的小论文型题目,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而且也受
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好评,在2013年的高考备考中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投入了较大的精力,但今年却给出了两幅地图,让学生根据
地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该题的这个变化使得学生普遍感到意外,可能会产生无所适从、无从下手的感觉,从难度方面看,可能今年41题的难度会略高于2012年该题的难度。

这属于首次出现的新题型,这种题目对考生的识图能力,以及历史知识的储备有很强的要求,考查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对学生的综合能力考查比较明显,该题的变化可能是命题者的求变设计,不失为今年试题的一个亮点。

其次,2013年在选择题中第一次出现了选修上的试题,今年的第34题,给出了四幅不同时期的欧洲局部图。

让学生依据这四幅图排列顺序,该部分内容属于选修二一—《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的内容,这在历年来的新课标全国卷中是从来没有出现过的情况,因为最后有四道选做题专门去考查选修的内容,前面的85分应该考查必修部分的内容,我个人认为该题是今年新课标全国卷(文综卷I)中最大的败笔,不仅有为难学生的嫌疑,而且违背了新课程标准中的原则之一—选择性的原则,这体现了命题者本人对新课程标准的不熟悉,同时,也给高中历史的教与学将带来很多的困惑与困难,也无形中加重了学生的负担。

第三,与2011和2012年的高考试题相比,今年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大部分选择题的设计水平有所下降,考查的能力要求有所降低,2011和2012年的高考试题的选择题通过新材料、设置新意境,注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而今年的12道选择题中仅有2道(分别是第24题和第30题)是通过新材料、设置新意境考查考生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其余的10道选择题在题干材料的选择上,与教材中的考点联系比较紧密,紧扣教材,主要是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如25题考查宋代儒学称谓由“周孔之道”变为“孔孟之道”的原因、26题考查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的特点及其原因、27题考查对英国的光荣革命的认识、28题考查近代科技与文艺复兴、29题考查中国迈向近代化的历程、31题考查胡佛对经济有限干预的措
施、32题考查多极化趋势、经济区域化中欧洲联合的直接原因、33题考查对斯大林模式的认识、34题考查德国疆域及邻国的变迁、35题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