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创新
供给制度——精选推荐
[关键词]农村公共产品制度变迁困境制度创新前言农村公共产品是农村地区农业、农村或农民生产、生活共同所需的具有一定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产品或服务。
农村公共产品对于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改善农村生产条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建国以后,我国农村的基本经营制度虽几经变革,但以制度外筹资方式为特征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却无实质性的改变。
城乡有别的供给政策和以制度外财政为主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不仅造成了农民负担的沉重,而且形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抑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一、当前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困境长期以来,城乡非均衡的公共财政政策和以制度外供给为特征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供给主体权责失衡、“自上而下”的决策机制偏离农民需求等一系列问题。
农村税费改革的进行,特别是农业税的取消加剧了这种困境。
(一)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建国后,我国实行以工业化和城市化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伴随着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的形成,我国的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也形成了城乡政策有别的二元供给格局。
长期以来,政府的公共财政政策向城市倾斜,而对农村提供的以公共财政为支撑的公共产品却极为有限。
以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为例,1991-2004年,国家用于农业的财政支出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分别占10.26%、10.05%、9.49%、9.20%、8.43%、8.82%、8.30%、10.69%、8.23%、7.75%、7.71%、 7.17%、 7.12%、 8.28%(从1998年起,“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包含增发国债安排的支出)。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1991年以来我国用于农业的支出所占国家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不仅低,而且总体呈下降的趋势。
国家公共财政资金对农村投入的不足造成了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上的“缺位”。
而其“缺位”所形成的资金缺口则需要通过制度外筹资的方式由农民负担。
这种“缺位”,一方面,造成了长期以来农民负担沉重、增收困难;另一方面,造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的严重不足。
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创新
集资为公共产品的私人供给和制度外供给提供资 训等基础教育供给不足,学校的数量和教师的质量
部地区此类公共产品的供给严重缺乏 农 民面临生 要, 这种需求包括对社会交往 、 人际关系和谐以及相
存难、 养老难的双重压力 , 迫切需要政府建立和完善 互尊重的需要; 地位的受人尊敬的需要 , 即荣誉的需
覆 盖城乡 的社会 保 障体 系 。 要 ; 我 实现 的需要 , 挥个 人最 大潜 能 , 现 自 自 即发 实 ( ) 高农 民生活 质量 、 三 提 满足 农 民消 费需 求的 己最高理想和最高成就的需要。m而且马斯洛还认
贫、 因病返贫逐年增加; 其三 , 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基 提出针对性的需求供给模式,解决现存的问题提供 本没有建立起来。城镇居民和公务员享受医疗 、 退 参考 。
休、 社会救济等社会保障 , 但农民没有。我 国农村社
会 保障制 度基本没有 建立起来 , 村最低 生活保 障 农
( ) 一 马斯 洛需求层 次理论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农村经济发展
( ) 共产品供给与 需求失衡 。我 国农村 公共 二 公
的重要基础, 可以促进农业发展 , 实现农 民增收 , 保 产品供给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所供非所求 、所求 持农村稳定,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的构建和社会主 而非供 , 供需矛盾突出, 主要体现在 : 一是农业生产 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 如何根据农民需求, 实现与需 急需的公共 产品供给不足 。 由于长期 以来农业 、 农村 求一致的有效供给, 这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一项 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偏低, 历史欠账太多, 农业生产过 任务 , 也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创新
国财政和税收制度 的改革 , 国家把更 多的农村 公共物 品的供 给 任务转交给 了地方政府 , 特别是 县 、 乡两 级政府 。但 县 、 乡政 府 的财力十分有 限, 特别 是实 施农 村税 费改 革 、 全面 取消农 业税 以来 , 乡政 府的财政 更 加困难 ; 县 二是关 乎农 村保 障都 需要
21 0 1年 9月
【 经济 ・ 管理 】
新 农 村 建 设 视 角 下 农 公 共 品 供 给 制 度 创 新 村 物
李春 燕, 曙村 郑
( 曲阜 师范大学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 山东 日照 2 6 2 ) 78 6
摘
要: 在建设新农 村的过程 中, 存在 着诸 多困难和 问题 。其 中, 影响新农村建设步伐 的一个重要 因素 , 是农村公 共物 就
仍 面临许多问题 , 主要 表 现 在 以下 几个 方 面 : 1供 给 总 量 不 足 .
一
目, 如在一些贫 困落后地 区大力修 建农 贸市场 、 休闲广 场 、 歌舞
剧 院、 高档宾馆等 , 际利 用效率极低 , 实 公共 资源没有 得到 充分
有 效 的利 用 。
4 对公共物 品的维护不力 . 由于资金 限制 , 很多地方政府对 于公共 物品和设 施往 往重 建设而轻维护 , 在利益驱动下 , 目扩 大农 村基 础设 施 建设 , 盲 却
中 图 分 类 号 :3 3 8 文 献 标 识 码 : F 2 .9 A 文 章 编 号 :0 8~8 9 I0 10 —0 9 0 10 9 7 2 1 )3 0 0— 3
社会 主义 新农 村建 设 目标 的提 出是 社会 经 济发 展 的客 观要 求 , 也是 解决 “ 三农 ” 问题 的现 实需 求 。在 “ 三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基于陕西省调研数据的实证研究
预期费用 , 他将 采取行 动来 消除制度不 均衡 , 这种 由法律或 政府 行政命令引起的变迁 口强制性变迁 ( 毅夫 ,9 9 。 L I 林 18 )
我 国农 村公共 物品供给制度 由基层政 府完全供 给首先 转变 为政府 主导型 , 当经 济和社会有 了一定 的发展 , 而 私人供 给模式 和 民间供给模式就应运而生 。 然而 由于以私人供给模式和 民间供
品供给制度主要仍延续改革前 的制度 外财政筹资制度 、 政府 和集
关 键 词 : 村 公 共 产 品 ; 致 性 制 度 变 迁 ; 制 性 制 度 变 迁 农 诱 强
引 言
一
、
共产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从 2 0 年 起中央政府在全 国范 围内展 03 开农 村税费改革 试点工作 ,0 4到 2 0 20 0 7年按照“ 多予少取 放活” 的六字方针 、工业反哺农业 、 “ 城市支持农 村” 的科 学论 断和“ 建设 社会主义新农村” “ 、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 系列 的重 大战 略部署 , 构成 了我 国新 一轮农村综 合改革 的基本 政策框架 , 同时 也导致 了农村共公产 品供给制度 的强制性 变迁 。 本文作者 以联产 承包责任 制为分析 的起点 , 研究联产 承包责 任制改革后农村公共 产品供给制度 的不均衡性 , 各创新 主体 的特 征及制度变迁 的路径 。 在认 真学习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的
安排 的改变 , 导致原有整个制度结 构 的改变 , 将 致使其他 相关制
度安排 的不均衡 , 原有 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越来越不 能满 足农村 发展 的需要 。 之后农 业的发展越来 越受 到农 村公共产 品短 缺的制
基础上 , 使用 课题小组 调研所得 的陕西省数 据资料 , 实证 研究我
我国农村公共品供给的融资现状及体制创新
和 供 给 都 必 须 有 资 金 的投 入 。公 共 品的 特 征 使 得 其 资
金 来 源 主 要 是 国家 财 政 的投 入 .但 这 是 指 的全 国 范 围
内的纯粹的公共品。 于区域性 和不完全性公共 品 , 至 则
其 供 给 形 式 可 以而 且 必 须 多 样 化 。 正 因 如此 , 导 致 但 又
乐设施等 。农村公共品供给 即满足农村公共品需求 的
行为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最终形成 固定资产或资产存 省 、 、 市 区之 间 的差 距 更 大 。虽 然 最 近 几 年 国家 加 大 了
量 。 村 生 产 性 公 共 品 供 给 直 接 运 用 于 生 产 . 加 农 业 农 增 产 出 , 加 农 民 收入 , 生 收 入 效 应 ; 村 非 生 产性 公 增 产 农 共 品 供 给 直 接 运 用 于 生 活 , 善 农 民消 费 环 境 , 高 农 改 提 民消 费 水 平 , 生 消 费 效 应 。 产 对 西 部 地 区 的教 育 投 入 .但 地 区差 距 仍 没 有 得 到 明显 缩 小 。其 次 是 城 乡筹 资能 力 差 距 超 过 地 区筹 资 能力 差 距 。改 革 开 放 以来 . 村 公 共 基 础 设 施 落 后 的状 况 . 农 虽 然 在 局 部 地 区 .比如 沿 海 经 济 快 速 发 展 的农 村 有 所 改
但 农村公共 品供给融资是指筹集用于农村公共 品生 善 , 农 村 落 后 于城 市 的格 局 依 然 没 有得 到彻 底 改变 。 产 和 建 设 的资 金 。 不 管 是 生 产 性 公 共 品 还 是 非 生 产 性 公 共 品 . 不 管 是 有 形 的物 品 还 是 无 形 的服 务 . 生 产 也 其
论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创新
指 以建设 社 会 主 义 新农 村 、 现 农 村 可 持 续 发 展 为 目标 . 农 民 实 为 物 质 生 活水 平 与 精 神生 活 水 平 的提 高 以及 农 村 的 全 面 发 展 提 供 各 种物 质形 态 和非 物 质形 态 的公 共 产 品与 公 共 服务 。
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公 共 物 品主 要 的 供 应 来 自于 政 府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多 大 来 自 基 层 政 府 ( 镇政 府 或 者农 村集 体 ) 乡 。但 是 实 际 上 农 村 基 层 政 府 从 上 级 政 府 获 得 的 拨 款 数 量 有 限 , 之 自身组 织 的 财 力 也 是严 加 重 不 足 。 且 在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的 供 给 决 策 机 制 上 也 存 在 一 定 的 并 问 题 , 要 表 现 为 没 有 对 农 民 的 实 际 需 求 进 行 调 查 研 究 . 就 主 这 导 致 了 农 村 基 层 政 府 对 于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的 供 给 不 能 及 时 足 量 的 提 供 。 主 要体 现在 以下 几 个 方 面 :
的发 展 目标 和政 府 行 为 的价 值 指 向 . 文认 为农 村公 共 物 品就 是 本
电 、 气 的建 设 以及 道 路 、 梁 等 交通 基 础 设 施 的建 设 。 农 村 供 桥 使
村 容 村 貌 获得 改 善 。这 样 不 仅 使 农 民 的 生 存 条 件 获 得 改 善 . 还 有 利 于 提 高 农 村 的 吸 引 力 , 农 村 地 区 的 招 商 引 资 。 展 农 村 为 发 生 态 产 业 提 供 有 利 条 件 。综 上 所 述 , 强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供 给 对 加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与体制创新
2 涉及 到农 村可持 续发 展 的公 共 产 品供 给 . 严 重 不足 。农村 的教 育 、 境保 护 、 环 医疗卫 生 等 公 共产 品对 提高农 民素质 和实现农 村 的 可持续
与 城乡经 济发 展 的二元 结构 相对应 , 长期 以来 , 国政府 在公 共 产 品的 我
供 给方 面也采 取二 元供 给 的做法 。在城市 , 有公共 产 品 、 公共 物 品几乎 所 准 都是 由政府全 部提 供 的 , 但在 农村 公共产 品 的供 给 方面 , 政府 经 常 由于资 金 短缺而 处于缺 位状 态 , 些农 村公共 产 品政府不 能供 给 或不 能 有效供 给 时 , 一
维普资讯
■ 农
农 村 公 共 产 品供 给 现 状 分析 与体制 创 新
口满广 富 高爱 霞 周 清 品 卢 国芹4
[ 内容 提 要 ] 当前 , 国 农 村 公 共产 品 供 给 - 市 相 比呈 现 为 制 度 外 供 给 , 且 总 量 不 足 , 构 失衡 , 重 阻 碍 了农 我 9蛾 并 结 严 村 、 业 的持 续 、 农 稳定 发展 。呈 现上 述 现 状 在 很 大 程 度 上 是 由 于 现 行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体 制 在 运 行 上 仍 然 没 有 突 破 人 民公 社 时期 指令 性 强制 供 给 的弊 端 。 本 文 结 合 财 政 学 和 经 济学 的有 关 理 论 , 出 了新 型 农 村 公 共 产 品 供 给 体 提
制 的构 建 策 略 。
村
观
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键 词 ] 村 公 共产 品 ; 给 体 制 ; 关 农 供 改革 [ 图分 类 号 ]31 中 F2 [ 献标识码] 文 A [ 章 编号 ]08— 0 120 )1 07 5 文 10 89 (0 60 —03 —0
农村文体公共品供给机制创新探析
于供给 区域主要 限定在农村 ,其产 品类型主要是文化体育设
施和服务等。 因此 , 农村文体公共产品应是指 以农村为服务区
域 的,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一定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文化 体育设施和服务 。本文所指农 村文体公共产品包括文化公共
开 展 农 民文 化活 动 的公 共 实 物 型设 施 和 有关 的文 化 服 务 等非
公共产品。同时具备非竞争性 和非排他性的公共物品在现实
思路 : 自下而上的决策机制、 进行“ 改“ ” 实行投资 主体 生活中并不 多见 , 费” 税 并 理论上讲 , 具有非竞争性或非排他性这 两种
的多元化[ 。 4 此外 , 3 张洪武对我 国农村公共体育产品供给进行 特征之一的产 品或劳务称为准公共物品。准公共物品既具有 了探 。 公共物品的特征 , 又兼有私人物品的特征 。 农村准文体公共产
体公共产 品是农村公共 产品重要 内容之一 ,研究它具有重要 意义 。当前学者从文化体育 和非政府供给这两个视角来对农
村公 共 产 品进 行 研 究 的很 少 , 而 此 研 究 具有 一定 前 瞻性 。 因
一
总结起来 ,我 国理论界当前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 究的成果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对农村公共产品的基本
对农村公共产 品供 给的促进作用及 不利影响… 樊纲则对农 产 品与体育公共产 品,农村文化公共产品主要包括各类用于 1, 了理论依据并提 出相应措施 。 睢党臣指出 , 农村公共产 品除
具有一般公共产 品的基本特点外 ,还具有其特 殊性 ,如层次
实物型农村文化公共产品等 ;农村公共体育产 品主要包括各
类用于开展农 民全 民健身活动的公共实物型设施和有关 农村
性、 与城市 共产品的差异性 、 弱替代性等[ 。叶兴庆从增加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和减轻农民负担的 目的出发 ,提 出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综述摘要:增加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对建设新农村及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现阶段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缺失,存在严重供给障碍。
为了解决农村公共物品资源严重匮乏、供给明显滞后于需求的问题,需要进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供给机制创新一、农村公共物品与新农村建设农村公共物品是指在农村区域范围内的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产品。
按公共物品对农村社会、经济所起的作用来划分,农村公共物品应包括:①可持续发展类公共物品,如大江大河的治理、污染、治理水土流失及土地沙化、防护林建设,生态保护、民兵、计划生育、社会福利、基础教育等(注:计划生育和基础教育也可以归入农村经济发展类公共物品。
);②农村经济发展类公共物品,如道路、水利设施、病虫害防治、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信息平台建设、行政服务、治安等;③农村社会基础设施类公共物品,如饮水、文化设施、广播电视、用电、通信、卫生防疫等,这类公共物品供给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当地农民生活水平。
按是否同时具备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划分,可将公共物品分为农村纯公共物品和准公共物品,第一种分类方法中,第①和第②类基本上属于纯公共物品,第③类属于准公共物品。
农村公共物品对于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破除农村、城市间巨大的差距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1、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财富积累。
加强农村公共物品共计可以为农民增收穿凿条件,可以在农村地区创造出许多就业机会,可以把农民从自我供给状态中解脱出来,大大减少农民负担,可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有利于为进城务工农民返乡创业创造条件。
2、有利于启动农村消费市场,拉动经济增长。
农村非生产性公共物品供给滞后,社区环境及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地制约了农户的消费需求增长,影响了农村具名综合生活质量提高。
对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有利于进一步减轻农民负担,减少农民消费障碍,降低农民消费成本,刺激农村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
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缺陷与创新策略_李英哲
[收稿日期]2006-10-20[作者简介]李英哲(1975—),男,河南省尉氏县人,开封市财政局主任科员,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学、财政学。
农村公共产品是指在农村地域范围内为农民、农村和农业发展所提供的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收益外溢性的物品或服务,分为纯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农村纯公共产品是指在消费过程中具有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如农村基层政府行政服务、农业发展战略研究、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大江大河治理、农业信息系统建设、农业环境保护等。
现实中的大多数农村公共产品是以准公共产品的形式存在的。
农村准公共产品是指介于纯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之间,在消费过程中具有不完全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产品,主要包括:一是在性质上近乎纯公共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如农村义务教育、电力设施、小流域防洪防涝设施建设、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公共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二是一般准公共产品,如农村高中(职高)教育、文化馆、水利设施、医疗、乡村道路建设等;三是在性质上近乎私人产品的准公共产品,如农村电信、电视服务等。
此外,根据服务范围的大小,公共产品通常又可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地区性公共产品和社区性公共产品。
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是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生存状况、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巩固基层政权、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诸多目标顺利实现的基础条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如何打破传统的、不适应现行农村经营体制和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建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因此,研究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的问题一是县乡财政困难,农民负担过重。
由于行政垂直管理和政府间财政关系缺少法律保障,政府间财政关系极不稳定、不规范,基层政府在责、权、利的分配上处于不利地位。
目前,县乡财政承担了许多本该由中央、省级财政承担的事权负担,如民兵训练、优抚、计划生育等。
创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48 .%:18 - 9 6 下 降 到 2 1% 9 9 19 年 .3 ,
给机 制 , 落实 统筹 城 乡 协调 发展 的方针 , 全面 推 进社 会 主 义新 农
村 建设 。
险制度”至 2 0 0 3年底 , 只有 5 2 48
既包 括 中央 政府 提 供 的 覆盖 到 农
村 的 全 国性 公 共产 品 , 又包 括 地
万人参保,积累基金 2 2年开始 0 0
方 政府 和农 村 组 织提 供 的受 益 范
周 边地 域 的地 方 性 公共 产 品 ,不 同区域 性 受 益 的 公共 产 品必 须 由
不 同 的主 体来 承担 。
供 给严 重 缺失 , 已成 为 农村 社 会
发展 和 城 乡公 平 的 主要 障碍 ,尤 其 是农 村 税改 后 “ 公益 事 业 怎么
就 该 类 公共 物 品 而言 , 政府 提 供 与否 具有 较 大 的伸 缩 性 。在 明晰
产 权 的前 提 下 , 既可 以 由政 府 提 供, 也可 以由私人厂商提供 ,还可 以 由政 府 和 私 人共 同提供 。按 照
这 个理 论 模 式 ,农 村 公共 产 品 可
办?”已成为农村经济社 会发展亟 待解 决 的一 个 突 出 问题 。党 中央 提 出以科学 发展 观统筹 城乡 发展,
农 村 社 会 公 共产 品供 给 问题
是 “ 三农 ”问题 的具 体表现,从社
会公共 资源的分配 角度来分析 , 目前 我 国农 村 公 共 产 品 的供 给 现
状 又集 中表 现 在 三个 方 面 :
农村公共物品有效供给路径的创新:PPP模式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贾敬全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有 效 供 给 引 入 P . 1 P
性 质 的 产 品 和 服 务 。 由 于 公 共 产析
( )P 一 P P模 式 的 内涵 。 P P是 英 文 P bi v t a es j P ul c一 aep 咖 rhp的 缩
实 现 优 势 互 补 。 公 私 伙 伴 关 系 的 最 重 要 特 征 ②
供 给 , 时积 极 创 造 条 件 推 动 自愿 供 给 , 进 市 同 引 场 供 给 。P P模 式 适 应 了 农 村 公 共 物 品 的 特 性 P 及供 给的实 际情况 。 2 .公 共 选 择 理 论 。 继 市 场 制 度 在 提 供 公 共 物 品上 的 无 能 之 后 , 们 又 发 现 政 府 组 织 在 公 共 人 物品 的供给 上也 存 在 失灵 现 象 。政府 提供 公共 物 品 虽 然 克 服 了 搭 便 车 问 题 , 却 出 现 了 政 府 在 但 公 共 物 品 生 产 中 的无 效 率 、 效 率 、 缺 和 消 费 低 短 拥 挤 等 问题 , 政 府 在 提 供 公 共 物 品 方 面 也 存 在 即
权 力 , 同 承 担 责 任 , 合 投入 资 源 。 同承 担 风 共 联 共
险 , 同分 享 利 益 的 方 式 , 产 和 提 供 公 共 产 品 共 生
从 供给 的模式来 看 , 村 公共物 品 的供给 模式应 农
该 是 多 元 化 的 。政 府 供 给 、 自愿 供 给 与 市 场 供 给 的有机组合 才是 保 障农 村公 共 物 品供 给 的最优
表 现 在 : 私 组 织 通 过 合 作 追 求 共 同 的 或 者 一 致 公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现状分析与体制创新
乏资金 , 供给极其有限, 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体上普遍 不足, 远远不能够满足农民的生产生活需要。 据文启湘同志
调查 ,全国仅 1 的乡镇有供水站 ,3 / 3 8 %的村不通 自 来水 ,
1 %的村不通公路 ,3 3 5 %的村不通 电话 ,5 9 %的村虽通 电, 但 电价普遍是城镇的 2 以上 , 倍 9 3%的村接 收的电视信号 相当微弱 , 全国尚有 2 7 0 个县无公共 图书馆 ,7 %的乡镇 6. 9
享受到的政府保护环境的政策 、 措施和资金投入十分有限, 尤其是一些地方政府单纯追求短期的经济发展。③我国农
村医疗保障普遍缺乏 , 使农民成为最大的 自费医疗群体 。 近 年来 ,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 , 昂贵的医疗费用导致农民因病致 贫、 因病返贫现象逐年增多。 加之政府对农村卫生防疫投入 不足以及现行的医疗卫生防疫能力的限制 ,农民身体素质 下降 , 影响了农村社会的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1 . 农 民需量较少 的部分非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相对过 .3 3 剩。我国农村中, 民急需的一些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 , 农 但与此相反 的是一些农 民不需要 的或较 少需求 的非生 产 性公共产品却供给过剩 。领导们为了增加硬件、 追求政绩 ,
Hale Waihona Puke 不足的状况。 首先 , 长期的以农补工已使我国农业基础设施 严重不足 ,国家理应通过转移支付加大对农业基本建设的 投入 , 但多年来农业基建投资的数额始终偏低。其中 18~ 95
20 年 , 0 1 国家的农业基建投资总额仅为 1 0 亿元 , 4 7 占同期 国民经济各行业基建投资的 2%, 虽然 20 年 国家把这一 03 比重提高至 4 %, . 但比较其他行业 , 7 仍然很低 。其次 , 国 我 财政的支农支出徘徊不前 。众所周知 , 农业属于弱质产业 , 比较利益低+ 民与城市居 民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 农 收入 比 由 18 年 的05 减少到了 20 年的 0 ,三农” 95 . 4 03 。“ 3 的各个方 面都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 , 但我国 自 18 年后财政用于农 90 业支出的数额 占财政支 出的比重一直在 l %左右 , 9 年 O 1 9 9 还略有下降 , 仅占 8 %。 。 此外 , 2 农村大部分人 口没有 医疗保 险, 也没有其他社会保障。 由村集体以私人形式供应的公共 产品, 也因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 农户收入普遍较低等原因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着力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创新
20 年 第 1 卷 第 2 期 06 6 3
收稿 日 :0 6 0 — 6 期 2 0 - 农 公 共产 品 村 供给体 制创新
廖信林
( 安徽财经大学经济与金 融学 院 , 安徽蚌 埠 ,30 1 234 )
摘 要: 分析 了农村公共 产品供 给在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 中的作 用 , 讨 了农 村公 共 探
产品供给现状及其形成机帝, 】 提出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建议。
关键词 : 新农村建设 ; 公共产品供给 ; 新对策 创 中图分类号 :3 3 F 0 文献标识码 : A
近年来 ,三农 问题 ” “ 的不断 升温 , 一个非 常重要 的原 因就是农 村公 共产 品供给 的“ 瓶颈 ” 所致 。农 村公共产品的普遍短缺 , 已严重制约 了农 村社会 、 经济 的发展 。在社会 主义新农村 建设过程 中大力增加农村公共 产品的供给 , 改革与创 新农村公共 产品的供给体 制 , 具有重大 的理论和
维普资讯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文章编号 :05 6 3 (O 6 2 — 12 0 10 - 0 3 2o )3 0 4 — 2
S I E HIF R TO E E O M N C— C O MA IND V L P E T&E O O Y T N CN M
() 2结构失调 , 部分公共产品的过剩供给 , 不能真正解决农 民需求。根
据公共选择理论 , 市场分为政 治市场和经济市场 , 政治领域中的人同经济 中的人一样 , 都是“ 理性人 ”均是以追求个人 利益最大化为 目标。 , 这就使乡 镇制度外公共物 品的供给决策规则表现 为自上而下强制性特征 。 正是由于 这种 自 上而下 、 性的公共物 品供给决策机制 , 强制 导致制度外供 给不 能反 映农村居 民的真正需要。一方面 , 民急需的生产性公共产品供给如大型 农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现状·创新与发展——论党的农村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
取 消农业税有利 于从根本上 减轻农 民负担 , 护 和发展 保 农村生 产力 , 正 实现 “ 者有 其利 ”且 有 利 于促进 农村 基 真 耕 , 层组织 精简机 构 , 变职能 , 农村基层 民主政 治建设 , 转 促进 改 善于群关 系。但取消农业 税后 的基 层财 政普 遍运转 困难 , 这 使 当地提 供公 共物 品 的能力下 降 , 农村 公共 产 品的提 供 , 而 对农村 的发 展具有极其重 要 的意 义 。首 先 , 农村公 共产 品 的 有效 供 给可改 善亿 万农 民 的生活质 量 , 小城 乡差距 , 快 缩 加 农村城镇化进程 。其 次 , 可从根本 上 改变农村 和农业 的弱质 状况 , 实现农业 和农 村 经济 的快 速 发展 。再 次 , 利 于进 一 有 步减轻 农 民负担 , 农 民收入 , 而刺激 农村消 费 , 增加 进 扩大 内 需 , 拓农村市场 , 进 国民经济 的发展 。最后 , 于我 国 开 促 有利 全面建设 小 康社 会 。只有 创 新 农村 公 共 产 品 的供 给 机制 , 改变现存 的供给责任错 位的现象 , 农业税 才具有 实质 性 取消 意义 , 民 的生产生 活条件才 能真正得 到改善 。 农 1 我 国农 村公 共产品 的供 给制度及存 在 的问题 11 供给 制度 . 农村公 共产 品是公共 产 品 向农 村地 域 的延 伸, 是公共 产品一个重要 的组成 部分 。我 国现 行农村 公共 产 品的供给制度是 由人 民公 社 时期 农村 公共 产 品 的供 给制 度 演变来 的。主要 表现 为 以制度 外 财政 为 主 的公共 资 源筹 集 制 度和 自 而下 的制度 外公 共 物 品供 给决 策机 制 。在这 种 上 供 给模 式下 , 中央政府 和 省市 政府 承担很 少 的责 任 , 大部 分 农 村公共产 品由县 乡政 府 和农 民 自己筹 资 提供 。 由于农 村 基 层政府 , 特别是 乡 ( ) 政府 被 赋予 过 多 的经济 、 会 职 镇 级 社 能, 通过制度 内筹集 的公共 资源 除了维持 政权 和基本 运转 外 所剩 无几 。其对辖 区 内公共 产 品 的供 给就 只 能采取 制 度外 财政 的方式 , 主要靠 向农 民收 费 、 集资 、 派 、 款 和 以资 代 摊 罚 劳等形 式来筹集公 共资源 。这 一方面 加重 了农 民的负 担 , 另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创新的路径选择——基于多中心理论视角的分析
的财政利益 , 而使大多数乡镇的制度 内财政收入衰减。乡镇政府在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处于事权大、 财权小的极不对称的地位, 基层政 府财力普遍不足, 导致政府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能力的进一步
远远 不能 满足农 民的需要 ; 三是法 律政 策供给不 足 , 民组织化 程度 农
它的生产和提供要发挥机构、 团体、 社区, 特别是政府职能; 依靠社会
力量、 特别是财政资金; 实行公众参与决策。 农村公共物品是指区别于农民私人物 品, 局限在农村社区范围
过低 , 自助、 缺乏 维权组织; 四是生态环境恶化 , 缺乏保护环境的实质 性举措; 五是现行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很不完善, 覆盖面小农民的医 疗保障严重不足。
作者简介 : 宁 (9 2 , , 张 1 8 一) 男 山东东营市人 , 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 院研究生 研究所方 向: 中国政治 。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 报( 社会科学版)
2 O 年第 1 第 l 卷 O9 期( l
总第 4 期) 3
提供的公共物品 种类单一, 而且多年一贯制。 其次、 农村公共物 我国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J o I 1 嘴 a c tr 、1t Sc Si 伽r f me r d u 1 , y 0 c A a U e ( 商 ∞∞E t ) ml m
2O 年第 1 ( 1 09 期 第 1卷
总第 4 期 ) 3
No 1 2 0 ( 1 1 S m . O 9 V0. 1 u Nn 3 4)
我 农 公 物 供 体 创 的 径 择 国 村 共 品 给 制 新 路 选
基 于 多 中心 理论 视 角的 分 析
● 张 宁
( 陕西师 范大 学 政治经济学院 , 陕西 西安 7 0 6 ) 1 0 2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困境及创新途径
农 村公共 物 品的有效 供 给对于促 进我 国农利‘ 经 济社会 发展 , 建设 社 会 主义 新农 村具 有 十 分 重要 的 意 义 。走 出 当前 我 国农 村公 共物 品 的供 给机制 的困 境, 突破农 村发 展这 一瓶颈 , 在诉 求传 统 的政 府和 市 场和 志愿机制 之 外 , 须探 求 其他 的解 决 之 道 。西 必 方 国家公共 物 品供 给 的多 中心 理论 和社会 资本 理论
三农研 究 ・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的困境及创新途径
朱 波
( 南京 大学 公 共管理 学 院 , 江苏 南京 209 ) 10 3
摘 要: 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长期 面临着供给总量严重不足, 供给结构严重失衡 , 供给 效 率低 下等 困境 , 已成为制 约我 国农村 经 济社会 发展 的瓶 颈 问题 。解 决我 国农 村 公 共 物 品供 给机
信 阳师 范学 院学报 ( 学社 会科 学版 ) 哲
第2 &卷
・
J u n lo n a gNoma nv ri o r a fXiy n r lU ies y t
第 6期
20 0 8年 1 2月
( hls& o . c.E i ) o. 8N . e .0 8 P i . S c S i d . V 12 o6D c 2 0 o t
供 给严重 不足 的 现实 ¨ 。此 外 , 近些 年 我 国财 政预
算 中农业支出占困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和农业投入 比 重呈现 下降趋 势 。主 要 表 现 为 : 业 基 础 设施 投入 农
不足 ; 义务 教 育 投 人 不 足 ; 村 社会 保 障 制 度 不 健 农 全 ; 民就 业缺乏 培 训 ; 乡 税 制差 别 ; 有 的科 技 农 城 现 水平 对农 业支持 不够 ; 乡镇 机关 服务 意识 不 高 、 效率
村民自治制度安排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探讨
28 第 期 0 年 6 0
村 自 剐 虚 盘摊 与震 村
善 产 品供论 别度 钏 崭探 讨
李
[ 摘
辉
要] 随着村 民自治制度改革的深入 , 以政府为农村公共产品提供主 角的传统供给制度 已经不能适
应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 , 只有创新现实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 才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 维护农村社会的 稳 定。 文 立足 于我 国农 村公共 产 品供 给 的现状 , 当前 村 民 自治改革 中公共 产 品供给 制度 创 新提 出 了一些 本 对 初 步的政 策性 建议 。这对现 阶段 我 国农 村公 共产 品供 给机 制 的创 新是 一 个有 益 的尝试 。
不足 、 社会保 障水 平低、 社会 援助体系覆 盖面小 、 义务 教育和 村 的基础设施 、 农村教育等 。根据公 共产 品的这一特征区分 ,
公共卫 生等公共 服务相对滞后 日益显现 。农村公共产 品 的供 农村纯公共产 品的供 给应 当作为政府活 动的事权范畴 ,或公 给与农 民负担有很强 的相关性 ,有效提供农村公共产 品对减 共财政 的重要 内容 ;而准公共 产品 的提供 可以考虑 由政府与 轻农民负担 、 增加农民收入有重要的作用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 市场分别或共同来承 担。其 次 , 公共产品的外溢性程度在现实 的普遍短缺 , 不利 于农业和农村经济 的稳定发展 , 也制 约了农 中存在很大差别 , 有些公共产品的收益范 围很广 , 国防是全 如 民收入的增加 。如何建立符合农村 经济发展需要 的公共产 品 民收益 , 而有些 公共 产品的收益范围却 比较狭窄 , 如小型水库 供给制度 , 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 中的突 出问题 。再者 , 现阶 只能让库区 内居 民收益。对于外溢 性很强 的农村 公共 产品需 从 段我国农 村政治的基 本状况看 :国家主导农 村社会的格局 没 由政府特别 是 中央政 府来提供 , 如农 村义务 教育 、 公共 卫生 、 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 乡镇政权对农村社会的政治 、 经济 和文 社会保 障以及 全 国性农业技术推广 、农 业公共信 息和农村 环 化的发展起着决定性 的作用 , 农村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 民 自 境保 护等 ;而对 于外 溢性 不强或者属 于局域性 的农村公共 产 村 治正在改变农村政治 的性质和运作路径 ,农村 民主建 设有 了 品 ,当由地方政府甚 至市 场来提供 ,如 区域性 的农 田水利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创新探讨摘要:新农村建设道路并非是一帆风顺的,其中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是影响新农村建设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所以,我国政府当务之急就是建立健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完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确保公共物品的供给,不断满足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要,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新农村;公共物品;制度;创新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提出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解决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三农问题”中,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日益凸显。
农村公共物品是有形实物和无形服务的总和,具有非竞争、整体性、非排他性的特点,其外部效应十分强烈,涉及领域广泛,如:公共事业、公共服务、福利等。
农村公共物品对于农村经济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等方面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存在的问题
1.需求表达机制不完善。
所有消费者的边际替代率之和与公共物品生产的边际转换率相等即为公共物品供给的帕累托最优条件[1]。
它以完全竞争为前提,要求消费者和供应者之前能够进行信息的充分交换,基于此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对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全面的了解。
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环境和意识形态的桎梏,我国
的决策程序仍为自上而下进行,并未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完善和诉求表达机制的建立仍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
农民的需求不能畅通、准确的进行表达,政府偏好与农民需求往往有出入,致使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和需求的衔接不畅。
2.供给结构不合理。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结构不合理,即供给总量供不应求,而部分公共物品供给却有盈余。
一般来说,那些农民急需的、事关农村可持续发展的公共物品相当紧缺,而有些公共物品并非是农民急切需要的,所以供给失衡现象比比皆是,因此根本无法通过现有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来切实反映农民对公共物
品的需求状况。
3.对公共物品的维护不力。
由于资金有限,在公共物品和设施建设方面,很多地方政府往往重建设而轻维护,因利益熏心而盲目扩建农村基础设施,而对日常管理与维护却置若罔闻,这就造成虽然公共设施建在,可事实上却早已被损坏,根本无法使用。
4.供给效率损失。
纵观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的发展历程,大概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人民公社时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期、农村税费改革时期,可从实质上来看,它们都是一种单中心体制,且仅有一个决策中心。
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由于供给渠道单一而变得短缺[2]。
在单中心供给体制下,公共物品的生产受到了政府的垄断,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效率严重低下。
所以,随着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与日俱增,且越来越多样化,在这种现实背景下,我国当务之急就是
创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以不断满足农民的需要。
二、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的创新
1.实施城乡一体化供给。
当下,我国已步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时期,国民收入分配格局随之做了相应调整[3]。
为了加快城乡发展步伐,各级政府应不断提高对农村及农业的投资力度。
逐渐打破城乡分割二元体制的束缚,消除因长时间公共物品供给非农偏好而带来的弊端,构建科学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公共物品供给体系。
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应对农村和农业的主要矛盾进行重点分析,将财政支农的重点放在农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中小型水利灌溉及农村基础教育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力度,加快城乡一体化的建设步伐。
2.建立民主、科学的供给决策程序。
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制的建设步伐,构建科学民主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决策机制,由自上而下的公共物品供给机制向自下而上的供给机制进行转变,让农民真正参与到公共物品的供给决策中,确保农村公共物品供给能满足多数农民的需求。
首先,应大力推广农村基层民主制度的构建与完善,加强村民自治。
全体农民或者农民代表可以就本村公益事业的建设项目进行投票表决,然后通过村民委员会或乡人民代表大会向政府表达对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建议和意见。
其次,对基层干部的任用方法进行改革,确保充分体现民主、民意。
对上级政府指派的任用机制进行改革,由本社区全体居民以民主选举的方式选出村级和乡级干部。
最后,应妥善解决农民组织化问题,真正发挥农民协会的
作用。
3.建立多元筹资主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对农村公共物品的需求较大,如果仅依赖政府财政很难满足广大农民对公共物品的需求。
基于此,我国政府应利用多种融资途径来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问题。
通过吸取国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的成功经验后,可有以下几种融资途径:(1)绝大多数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由政府财政来解决,这是我国提供公共物品最为普遍的方式;(2)政府可以通过与个人合作,以联合供给的方式解决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问题;(3)个人供给公共物品,然后由政府给予一定补贴的方式;(4)全部由个人或那些非营利组织供给公共物品。
4.建立多元化供给体系。
目前,供给途径较为单一是制约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国应大力拓宽农村公共物品的供给渠道。
在充分借鉴国外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我国政府应结合本国实际,采用多种有效措施实现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途径的全面转变,具体措施如下:农村纯公共物品、非排他性及非竞争性较强的准公共物品的供给全部由政府负责;由政府和个人联合负责非排他性及非竞争性较小的农村准公共物品的供给;对于那些没有收费困难及受益范围较小的公共物品供给,可以由个人负责。
另外,在不断强化政府对公共物品的供给职能时,我们还应提倡和发展市场供给制,充分发挥社会资本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
只有如此才能真正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系,切实解决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不足的现状。
三、结语
对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来说,农村公共物品必不可少,建立健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体制是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最坚强的后盾。
要不断创新与改革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友成.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公共物品供给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07):45-47.
[2]王姣姣.改进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j].今日南国,2010(12):23-27.
[3]朱荣飞,周定财.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10(06):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