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政治制度-第9讲-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474f95687e21af45b307a80c.png)
从实践上来讲,西方政治制度为何一堕入中国巨大的人情 关系网络中,便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沦落为摆设的道具? 制度本身不是意识主体,所以其本身也没有善恶之分,当 人们在运用制度时,掺杂了人性和人具有意向性的活动, 制度的效果便有了好坏之分。无论是经济改革还是政治改 革,西方制度的引进有个适应性问题,一种制度的建立总 是有文化内涵和背景的,所以,如何调适制度与文化的关 系,便成为一个问题。
西方知识分子对中国人精神状态的艳羡与中共的 统治无关,它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惯性使然, 这是东方文化独具的魅力。我们也许有意无意地 忽略了这一段历史,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 近代化过程中学会了虚心、学会了接受、学会了 移植,五四时期更是把传统看得一文不值。这无 形中构造了一个有趣的围城现象,西方知识分子 羡慕中国、中国知识分子羡慕西方,纯粹理性很 明显无法对此做出解释。
政治制度与人们的政治态度之间不可能完全一致,这实质上是 一个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之间的摩擦问题,当政治文化不支持 某种政治制度时,便会产生政治疏离,要想摆脱这种疏离感, 最好的办法就是愚民政策,让民众无法对外部世界全面了解, 没有可以相互比照的参照系,逐渐失去自己的政治信念,这种 疏离感就不会发生,但是这种做法又无疑会迟滞该社会的经济 发展,这是一个悖论,它在朝鲜和越南对待改革开放的心态上 表现得相当明显。 这就引发了关于西方政治制度与中国政治文化之间产生摩擦问 题的思考。
1983年,台湾黎明文化事业公司出版了贺兰德 (Hollander, Paul)所著的《潮涌潮落——西方知识分子 的政治朝拜》(陆宗璇译)一书,该书对于上个世纪30年 代西方知识分子涌入苏联、60年代涌入朝鲜、70年代后 期涌入中国的朝拜心态进行了描述,令作者感到诧异的是, 这些知识分子对于自己的社会吹毛求疵,而对一种截然相 反的社会却推崇备至,对该社会的弊端竟然视而不见,甚 至不惜掩饰其缺点,这种矛盾态度和双重标准是如何形成 的?显然,造访国的殷勤接待不是本质的原因。究竟他们 对于自己社会是怎样产生疏离和认定的政治态度的,这显 然是一个问题。
政治文化发展与政治制度创新关系论析
![政治文化发展与政治制度创新关系论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6cb6ac767f5acfa0c7cd58.png)
政治文化发展与政治制度创新关系论析【摘要】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是政治系统中分属观念性和规范性形态的重要元素,两者形式各异,内容融通,功能相长,发展互进。
政治制度创新诉求政治心理支持、政治思想指导、政治技术支撑和政治文化氛围。
先进的政治文化则促进政治制度创新,政治制度的持续创新又培育新型的政治文化。
在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发展中。
要注重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互动共进。
【关键词】政治文化发展;政治制度创新;关系社会学家帕森斯(Taleott Parsons)认为,任何一种政治体系都可以被划分为政治结构(政治行为模式)和政治文化(政治行为心理趋向)两部分。
而政治结构是由政治制度组成和规制的,可以说,政治制度既是政治结构的构成元素,也是影响政治结构变迁的规约因素。
从这个意义上讲。
政治体系的变迁与完善就主要体现在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变化以及两者之间的互动共进。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创新关系的演变就成为政治发展的重要推力。
一、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特征及关系(一)政治文化及秩序性特征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学界对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的研究持续升温,尤其是在多元发展国际环境下呈井喷趋势。
首次提出“政治文化”概念的美国政治学家G.A.阿尔蒙德把政治文化界定为观念形态,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伊斯顿、派伊等增加了政治文化的行为规范性和导向性内涵。
王浦劬认为“政治文化是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映,它是人们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于政治的感受、认识和道德习俗规范的复杂综合”,是人们对政治关系的认知。
邵德门等认为,“所谓政治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下,特定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政治体系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评价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向、方式和方法起导向和制约作用”。
王邦佐从狭义和广义两方面出发认为。
“所谓政治文化在狭义上指的是界定政治行为发生的环境的经验信息、政治态度、表征符号和价值的系统。
政治学教案:古代政治制度变迁与现代政治发展分析
![政治学教案:古代政治制度变迁与现代政治发展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bb5c57e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07.png)
政治学教案:古代政治制度变迁与现代政治发展分析概述政治制度是国家的体系架构,是政治活动的基础和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制度也会不断变迁和发展。
本教案将重点探讨古代政治制度变迁与现代政治发展的关系。
一、古代政治制度变迁1.奴隶制度下的政治制度在奴隶制度下,政治制度变化缓慢,基本上是一种专制政治,奴隶主控制国家政权。
当时的政治组织形式是以奴隶主为核心的家族、氏族和宗族组织,类似于现在的家族企业或政客家族。
奴隶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也会发动一些战争或推行一些政治改革。
2.封建制度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到了封建时代,地方割据和中央集权是政治制度的主题。
中央集权是为了整合各地领主和官员的力量,增强国家的实力。
地方割据则是为了维护地方利益,增加地方政治权力。
这种政治制度长期存在,直到中华民族走向现代化。
3.近代政治制度变迁自17世纪末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开始,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和民主革命等历史进程,世界各国从封建落后社会逐渐走向现代化。
在现代化过程中,政治制度发生了巨大变化,出现了比较完整的联邦制和民主制度。
二、现代政治制度发展1.联邦制联邦制是由若干个州或地区组成联邦制国家,以联邦政府和各个成员州政府为主体的一种政治制度。
它的特点是政治权力分散、行政国度自治、一定范围内的合作等。
美国、德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都是联邦制国家。
2.民主制民主制是指在政治组织上实行选举制度,通过普选或相关权利的平等保障来实现政治权力的有序转移。
民主制是现代政治制度的最高阶段,它具有人民当家作主的特点,也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的政治制度。
诸如美国、法国、英国、加拿大、德国等都是民主制国家。
3.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是以公有制经济为基础的政治制度,实行全面的计划经济和政治民主化。
社会主义制度应当是人民民主政治、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先进的生产力相互作用的有力工具。
目前,主要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有中国、古巴、越南等。
三、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1.普及程度越来越高现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是普及程度越来越高。
如何认识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
![如何认识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496126900c22590102029db0.png)
在不同的政党制度下,政党在社会政治结构中的位置、 政党和国家政权的关系、政党在政治动作过程中的作 用、政党与公众的关系等许多关系等许多方面,都有 相当大的差异。这些差异的作用同时也在政党对公众 政治文化的影响方面表现出来。
政党在政 治结构中 的位置
政党与国 家政权的 关系
政党在政 治过程发 挥的作用
➢ 案例:“二战”后德国对于政治文化的重建和政治现 代化的实现
• “re-education”(再教育) • 用民主和法制的施政原则和方式影响和引导民众政治
意识转变。
政党制度是政治文化的外在影响因素之一
政党组织具有明确一致政治文化形态,它们主要通过 三种方式对政治文化产生强有力的影响。一是党的政 治纲领。二是党所控制的舆论工具。三是通过党的成 员来影响他们的周围的人。
2.社会资本对政治制度构成的影响
社会资本:普通公民的民间参与网络,以及体现在这种约定中 的互惠和信任规范。
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的互动关系
![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的互动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0c9b303f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c5.png)
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的互动关系随着社会的发展,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传统开始有了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也成为了研究的热点问题。
其中,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关系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的互动关系,以及影响两者相互作用的因素。
政治制度对文化传统的影响政治制度对文化传统的影响是一种双向作用的过程。
首先,政治制度对文化传统的影响表现在控制文化的内容和形式上。
例如,一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对文化传统进行了规范化和标准化,这导致文化传统没有了多样性和丰富性,反而成为一种僵化的文化形式。
另一方面,一些国家的政治制度则保护和促进了文化传统的发展。
比如说,法国政府高度重视本国的文化传统,并且通过资助文化机构和文化节庆等方式来保护本国文化传统,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此外,政治制度对文化传统的影响还体现在文化市场的组织和管理上。
政治制度能够规范不同文化产业的市场环境,督促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政治制度还可以为文化传统提供相应的基础设施,提高文化产业的生产力和效率。
例如,在发达国家,政府不断增加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从而提高文化产业的展示效果,加强文化产业的竞争力。
文化传统对政治制度的影响与政治制度对文化传统的影响相似,文化传统也同样对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首先,文化传统是政治制度形成的基础。
政治制度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中包含了社会、文化、经济和历史等多种元素的不断演变。
文化传统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因为文化传统是人类历史的积累体现和传承方式。
其次,文化传统对政治制度的发展也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
不同的文化传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发展趋势,这将影响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例如,在东亚文化传统中,强调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是其重要的价值观念。
这种价值观念对东亚国家的政治制度起到了很大的影响,如中国的家长制度、日本的社会共识。
影响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相互作用的因素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涉及很多方面,如政治、经济、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遗产等。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27648db7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6.png)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指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等领域实现现代化进程。
政治文化变革
则是指政治体制、政治观念和政治习惯等方面的变革。
这两者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相互
影响、相互促进。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政治文化变革的支撑。
政治文化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础,它决定
了国家治理的方式和方式。
传统的政治文化往往以集体主义、权威主义为核心,强调集体
利益和政治领导。
在这种政治文化下,政府对公民的干预和控制较大,政治体制较为僵化,难以适应现代化的需求。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通过改革传统的政治文化,以适应现代化的
需要。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文化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集体主义向个人主义转变,强调法治和民主等。
这种文化变革为国家现代化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政治文化变革也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动。
政治文化的变革需要政治制度的变革。
在现代化进程中,政治制度往往需要进行改革和调整,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政治制度
的变革会促进政治文化的变革,通过引入现代化的制度安排,如人权保障、选举制度等,
可以改变公民的政治观念和行为习惯。
治理体制的现代化也有助于培养新型的政治文化,
如市民意识、公民道德等,促进政治文化的变革。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政治文
化的变革作为支撑,而政治文化的变革也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动。
这种相互关系为国
家的现代化治理提供了动力,并推动着国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9政治变迁与政治文明
![9政治变迁与政治文明](https://img.taocdn.com/s3/m/87749f7c31b765ce0508146f.png)
第九章政治变迁与政治文明第一节政治变迁的思考:政治民主一、关于民主的理论“民主”(democracy)的希腊文(demokratiao)由“人民”(demos) 和“统治权或权力”(kratia)两词组成,即人民的统治或人民的权力。
这里的人民当然是指公民,即不包括奴隶和外来人。
亚里士多德(Aristotles,384-332B.C.)认为。
民主“以自由为宗旨”,“人人轮番当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政事裁决于大多数人的意志,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
”(《政治学》P312)可见,希腊人比较注重政权的统治方式的合理性。
古罗马帝国后期,民主在实践中逐渐被抛弃。
到了近代,英国哲学家洛克(J.Locke,1632-1704)用契约理论说明政府根据人民的同意来进行统治。
法国思想家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提出“人民主权”的思想。
他认为“主权在本质上是由公意构成的,而意志又是决不可以代表的;……因此,人民的议员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凡是不曾为人民新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社会契约论》商务,1963,P29)他认为,议员一旦选出,英国人民就成了议员的奴隶。
卢梭显然对英国的民主制大为不满,认为只有直接的民主才是真正的民主。
而且他还主张绝对的多数原则,强迫个人服从公意,反对党派政府,反对代议制。
从思想渊源看,卢梭的政治思想深深地影响了马克思。
与卢梭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英国人密尔(1806-1873)则坚持认为“代议制政府”是人民统治的最好形式。
(一)意大利精英主义对传统民主理论的挑战。
19与20世纪之交,由于普选权尚未广泛存在,人们对“人民”的概念发生动摇。
对传统民主理论的另一个有力挑战是,人民如何实际行使统治权力?意大利的精英理论家认为,广泛的人民统治是不可能的,寡头统治是铁的规律。
与其他制度所不同的是,现代民主制度是一种“财阀政治”(plutocracy)。
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的演化
![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的演化](https://img.taocdn.com/s3/m/de84bd4b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e0.png)
政治制度与文化传统的演化过程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一直在不断演化。
这种演化过程是一个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双向过程。
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之间的关系相互联系,既受到政治制度的影响,也受到文化传统的影响。
政治制度的演化是一种逐步发展的过程,它不仅受到了政治、经济、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了文化传统的影响。
文化传统是一种影响政治制度的基础因素,它是表达某一社会的信仰、价值观和行为规范的方式。
政治制度是表现一定社会政治力量及其利益关系的制度形态,它是为了维持社会秩序、保护公民权益和服务人民所存在的。
在政治制度和文化传统演化的过程中,它们对彼此的影响是相互的。
政治制度的改革和更新会影响文化传统的演化,而文化传统的演化也会反过来影响政治制度的发展和变革。
例如,在19世纪的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一度被认为是阻碍中国现代化、民主化的主要因素;而现代化的进程中,人们也意识到了政治制度的改革必须建立在文化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奏效。
这样,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就成了交互影响的过程。
其中,文化传统对政治制度的演化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制度的形态和特点也不同。
在中国,传统文化突显的“君权神授”观念,曾经长期地主导了政治制度的发展。
但是,在经过多次改革后,中国政治制度的发展已经开始向民主化、法治化的方向进行。
在这个过程中,政治制度的年代、阶段也在变化,文化传统给了政治制度不同的价值和意义。
不仅如此,传统文化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道德生态、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另外,政治制度的变迁也会对文化传统的钻化产生影响。
例如,虽然传统文化中多数重视家族、血缘、尊长等因素,但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追求个人独立、自主、自由的生活方式,这种新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文化传统的一种重要演化形态。
同时,中西文化的融合,也为文化传统提供了新的领域和途径,这为文化传统和政治制度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
![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https://img.taocdn.com/s3/m/8d217bc8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a7.png)
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的互动现代社会中,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是相互影响的。
在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发展中,二者都可对目标产生巨大的影响。
政治制度通常是规范一个国家的权力结构和行政组合、政府职责以及公民应尽的义务和权利的一系列条款和规定。
而社会文化则包括一个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宗教信仰、历史和传统等方面的元素。
这篇文章将会探讨政治制度和社会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为读者提供一些思考。
一.政治制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政治制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中央集权型政治制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在一个中央集权型的政治制度中,权力通常集中在一个集中的中央政府手中。
这种制度往往会强调国家利益和集体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会削弱或抑制个人自由和独立的思想。
此类社会文化所倡导的一切也都会有所倾向和不同标准。
比如,国家利益和道路更会得到优先考虑,而个人意愿则可能受到限制或规范。
2.联邦和民主制度对社会文化的影响在联邦和民主制度下,权力通常更加分散。
这种制度强调公民权利、自由和平等,为人们提供了在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更广泛的选择和自由的权利。
这一实践和认知往往与人们的文化价值观更加契合,强调个人的权利和独立性,宣扬包容和拥抱多样性。
这种文化价值观在政治制度中也可以体现。
二.社会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相反,社会文化也可以影响政治制度的发展。
下面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探讨:1.社会价值观对政治制度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政治制度常常受到社会文化中的价值观的影响。
在一个价值观崇尚个人权利的社会,人们往往会要求政治制度更加民主和开放,赋予公民更多的权利和自由。
在一个更加注重集体主义的社会,这些要求往往被限制或调整,而政府的职能和推动力度也就相应提高或减少了。
2.文化因素对政治制度的影响另外,不同的文化因素也可以对政治制度的特性产生影响。
例如,不同的历史、传统、民族文化和宗教信仰等,可能会使同样的政治制度,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中只具有相似性而非严格的一致性。
中国的政治文化对政党制度的影响
![中国的政治文化对政党制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cd22055b307e87100f69601.png)
中国的政治文化对政党制度的影响【摘要】政治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思想和政治经济制度中生长出来的,产生并积淀在社会成员心中的政治价值取向,揭示了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与政治系统的关系。
政治文化对政党制度有着重要的影响,我们应该建设中国特色政治文化、巩固和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
【关键词】中国政治文化政党制度一、政治文化的涵义政治文化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1958年美国政治学家加布里埃尔·阿尔蒙德在《政治杂志》上发表了《比较政治体系》一文,首先使用了政治文化的概念。
后来,他在与鲍威尔合著的《比较政治学:体系、过程和政策》中,把政治文化表述为“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情感”。
自政治文化这一理论提出后,许多学者就这一概念提出自己的观点。
王邦佐认为:“所谓政治文化在狭义上指的是界定政治行为发生的环境的经验信息、政治态度、表征符号和价值的系统。
在广义上是指政治思想、政治意识、政治心理、政治情感的总和。
”还有的学者认为:“所谓政治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形态下,特定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政治体系及其各个组成部分的政治意识形态、政治心理和政治评价的总和,它对人们的政治行为方向、方式和方法起导向和制约作用。
”我们从中可以看出,政治文化是在一定的历史文化思想和政治经济制度中生长出来的,产生并积淀在社会成员心中的政治价值取向,揭示了社会成员的政治心理与政治系统的关系。
二、政治文化对政党制度的作用政治文化与政党制度并非是相互孤立的两个概念,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任何一个政治系统都不能不在一定的文化包围之中设定,又在一定的文化中生长。
在政党制度产生与发展的特定文化背景中,与政党制度关系最为直接的当数政治文化。
政党制度为人们的政治行为提供了限度和渠道,而政治文化则决定人们政治行为的内在动机和价值取向。
因此,就政党制度而言,其价值理念的实现不仅依赖于制度上的合理结构,而且,在更为深层意义上,依赖于政治文化的支持,依赖于人们对其制度和其价值理念内心的认同和信仰。
古代文化与政治制度的演变
![古代文化与政治制度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655ea33b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6.png)
古代文化与政治制度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文化和政治制度的演变在人类的历史进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文化和制度的演变不仅反映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也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思想、价值观、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
古代文化的演变古代文化的演变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人类文明。
在最早的人类活动中,人们通过图腾、神灵崇拜、尊重祖先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信仰和文化。
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古代文化通过各种形式得以传承和发展。
在中国,从夏朝、商朝到周朝,中华民族不断开拓和创新文化领域,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文化大师如孔子、孟子、鲁迅等。
他们创造了儒家思想、道家思想、法家思想等思想流派,不仅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也影响了世界文化的走向。
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希腊哲学家、罗马艺术家、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等创造了一种非常富有艺术感的文化面貌,而罗马法、罗马政治制度等成为后世政治制度的经典典范。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政治制度是古代社会的组织形式,也是支配阶级和政治治理的重要方式。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相互影响和推动。
在中国古代,宗法制度和封建制度是最早的一种政治制度。
当时,社会生产力水平很低,农业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出现,人们日渐意识到中央集权制度的必要性。
这种政治制度在秦朝大力推行,而后历代王朝都离不开中央集权制。
在古希腊时期,既有城邦民主制,也有贵族共和制的出现。
拜占庭帝国时期,行政机构越来越复杂,管理层级也越来越多,直至被外部势力所摧毁。
种种事实表明,政治制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在演变的过程中受到了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因素。
演变中的文化和政治制度文化和政治制度是互相依存的。
文化的发展和演变推动着政治制度的变革,而政治制度的变化也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文化的演变会对政治制度的结构产生深远影响,如中国古代的儒家文化对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形成和延续产生了重要作用。
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联系政治学概论
![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联系政治学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15ff2b7a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89.png)
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联系政治学概论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政治民主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首先,政治文化是指社会中人们对政治事务的态度、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往往决定了其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的方向。
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倾向于民主、自由和平等,那么政治民主化的可能性就较高。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倾向于集权、威权和封建主义,那么政治民主化的可能性就较低。
其次,政治民主化的推进过程中,政治文化的转变和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
民主制度的建立和巩固需要人们对民主价值观和民主制度的支持和认同。
政治文化的变革可以帮助社会成员不断适应和接受民主原则,从而为政治民主化做出贡献。
例如,通过教育、宣传和社会活动,可以引导人们培养民主意识和民主参与的能力,促进政治文化向民主化方向发展。
再者,政治文化与政治民主化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
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可以促使政治文化的转变和进一步发展。
民主政治的实践经验和表现可以增强人们对民主制度的认同和支持。
而政治文化的转变和发展也可以为政治民主化提供社会基础和条件。
当一个国家的政治文化转向民主化,人们对民主参与和政府负责的态度发生变化时,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就更加有利。
总结起来,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政治民主化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政
治文化的转变可以为政治民主化提供社会基础和条件,并促使政治民主化的推进;而政治民主化的推进又可以加快政治文化的转变和发展。
因此,政治文化的发展与政治民主化之间的关系不仅是相互影响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
比较政治制度-第9讲-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比较政治制度-第9讲-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dced327e87101f69e3195ae.png)
新旧制度与文化的交替
• 英国在实施政治制度的变革时具有的高超政治技巧
• 一是注重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使新的制度精神与 旧的制度形式相契合; • 二是注重文化的历史延续性,在旧的政治文化基础上 培育新的文化精神; • 三是注重文化交替过程的历史延续性,使新的政治文 化通过充分展示其自身力量,自然而然地占据文化的 主导地位。
新旧制度与文化的交替
• 所以,一种旧的制度的解体,并不意味着与该制度相 适应的政治文化也随之烟消云散,它还会依照其自身 的逻辑,沿着固有的轨迹,通过一定形式的乔装改扮 重新黏附于新的制度之中,其中一些消极的甚至是反 动的因素,将阻碍新制度的正常运行,在某些特定条 件下还会作为一只无形的手,扼杀新的政治制度。
第三章/第二节 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 的关系
2016年3月22日|尚德楼·504教室
1 2 3 4
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新的政治文化推动新的政治制度的产生 旧的政治文化在新的政治制度中传承
新旧政治制度的斗争与交替是 新旧政治文化斗争与交替的过程 创造新的政治文化是巩固 新的政治制度的重要保证
一、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新的政治文化巩固新的政治制度
• 在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中,旧的政治制度的瓦解以及随之 而来的政治文化断层,将导致或显或隐的社会心理紧张与认同危 机。 • 在这种情况下,培育一种新的、与新的政治制度相契合的政治文 化,就为人们提供了一套认识新的政治生活的符号框架,这个符 号框架起到“诗歌”和“道路图”的作用,即: • 一方面把因政治制度变迁而造成的诸多意识的、情感的、价值的 碎片重新整合起来,缓解制度变迁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熨平不 同阶级、阶层的人们因为利益结构的急剧调整而产生的差别感和 “被剥夺”感,使具有不同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人们能够重新凝聚 在新的政治共同体中,从而巩固和扩大对新的政治制度的认同;
浅析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
![浅析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cbaa7673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b.png)
浅析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影响摘要:政治文化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是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属于政治社会的精神范畴。
其作为支持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心理因素几乎作用于政治体系的方方面面,在一定意义上政治体系中政治文化的特征决定着该体系存在的状态、运作的方式以及发展前景,同时在不同国度,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影响会因其地域历史人文环境的差异而不同,本文将以英国为代表进行浅析。
关键词:政治文化;政治制度;一、政治文化和政治制度的界定1、政治文化的定义"政治文化"一词首先是由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于1956年在《比较政治体系》一文中提出的,认为政治文化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我国学者也从不同的视角对政治文化作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王惠岩认为其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燕继荣则认为政治文化是国民长期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对于生活其中的政治体系和所承担政治角色的情感态度,它与政府政治组织等制度性结构相对应,成为政治体系的主观因素。
因此,笔者认为政治文化是某一政治共同体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并持续地影响人们的政治倾向和政治行为的政治心理政治思想政治价值观等一系列的总和,它包括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动机政治态度政治信念政治价值政治参与意识等内容。
2、政治制度的定义诺斯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的道德理论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政治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政治个体行为。
海伍德则认为,政治制度是基于一定规则和程序之上规范个人和团体行为的长期稳定的安排,它体现为各种明确的带有强制性的规则和决策程序,具有正式的和合法的特点,通常被视为国家机器的组成部分。
笔者认为,政治制度是某一政治共同体为明确社会政治关系约束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而制定的政治基本规则政治行为程序和各种政治机制运行的规范要求的总和;与政治文化相比,政治制度更多地呈现为显性化的国家法律法规等明文规定的政治行为准则。
政党制度与政治文化研究
![政党制度与政治文化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353a47bf6ec4afe04a1b0717fd5360cba1a8d9f.png)
政党制度与政治文化研究一、政党制度的基本概念政党制度是指国家或地方行政区域内的政党组织和政治制度相互配合关系。
它包括政党的登记和组织法律规定、政党参与政府决策的渠道、政党竞选和选举的制度安排、政党间协商、妥协和配合的规定等。
政党制度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稳定的政治秩序、维护社会发展和司法公正的保证。
二、政党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政党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治文化的影响。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社会中对政治行为和政治体系的价值观、信仰、观念和行为方式。
不同政治文化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不同,也对政党制度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1. 西式民主政治文化与政党制度在西式民主政治文化的国家中,政党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制度也是体现民主的基石。
政党组织可以分别代表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及诉求,间接参与国家决策,保障民主决策的实现。
政党间的竞争和协商也是西方国家政治中常见的现象。
2. 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政党制度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强调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强调团结、公正和平等,讲求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政党制度也是体现这种价值观的一种体现形式。
3. 传统威权主义文化与政党制度传统威权主义文化中国家的集权、官僚主义和臣民心态占据了主导地位,政党制度不会得到有效地实施和发挥。
政党被政府或者其他权力机构所控制,没有自由进行组织和竞选,在政治活动中的作用也相对较小。
三、政党制度对政治文化的影响1. 政党制度的民主化推动政党制度在实践中,也会对政治文化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每个国家所采用的政党制度不同,其所体现的价值观和政治文化亦不同。
在社会主义国家中,政党制度的民主化推动有利于民主价值观的普及。
民主的实际操作让人民更好地了解各自的权利与利益,更好地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来,从而构建出更加公正、平等的社会。
2. 政党制度的权力分散作用实践表明,政党制度与政治文化之间的互动影响作用不单单局限于政党制度的民主化推动。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e4b29980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e6.png)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国家治理现代化一直是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
而政治文化的变革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两者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需要政治文化的变革作为支撑,而政治文化的变革也是国家治理现代化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探讨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并对其影响和意义进行分析。
国家治理现代化对政治文化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政治的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在传统的政治文化中,政治被认为是统治者的权力行使,人民是被统治者,政治是一种粗暴的手段。
而在现代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政治被赋予了更多的民主、法治、参与等现代元素。
人们对政治的认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政治不仅仅是一种权力行使,更是一种社会管理和公共事务处理的方式。
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进也催生了一种新的政治文化,这种政治文化是基于民主、法治、参与和公民意识的,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政治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是紧密的、相互促进的。
国家治理现代化需要政治文化的变革作为支撑,而政治文化的变革也需要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推动和引导。
两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参与空间和更加灵活的治理方式。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对于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目标和建设现代化国家提供了重要的政治文化基础和社会支撑。
希望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政治文化变革的进程中,各级政府和全社会都能够认识到两者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推动国家治理现代化和政治文化变革的深入发展,为建设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a5246542168884868762d67c.png)
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关系作者:赵丛仙来源:《青年生活》2019年第22期摘要: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其内涵也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
本文立足国家治理现代化与政治文化变革的视角,文章从几个方面阐述二者之间的关联性,并着重探讨了政治文化变革的方法,这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变革提供了良好借鉴。
关键词:国家治理现代化;政治文化;变革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其内涵也与时俱进,不断得到完善与发展。
在现代化中不仅是要变革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国家治理能力,更重要推动政治文化变革,并建立起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适应的政治文化。
另外,政治文化变革也要解决政治亚文化冲突与融合,而这也是推动主流政治文化构建的一个战略选择。
国家治理体系是指包括现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在内的一整套的体制与制度的总和。
而国家治理能力则是指国家运用制度体系管理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社会稳定、公平正义等方面的能力。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
这个政治文化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的。
人们在过去的经历中形成的态度类型对未来的政治行为有着重要的强制作用”。
;政治文化的这一界定,突出强调了它对现有政治体系、政治结构、政治过程的影响能力,特别是对政治改革有着重要的影响和制约作用。
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攻坚期,在國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有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
要真正实现国家的稳定发展,就必须从各个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其核心就是政治体制改革。
而政治文化对政治改革有着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
政治文化与国家治理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必然带来政治文化从传统到现代的变迁,而政治文化的现代化,必然也会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国家治理现代化是政治文化变革的制度保障和目标取向国家治理现代化注重治理主体和治理机制自身的完善,要求构建一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这就要求国家相应的制度架构和完善,而制度的建构与文化的建设密切相关,“文化提供了各种政治、经济、社会力量得以运行的背景;反过来,制度、社会关系或历史事件规定了文化得以显示自身的方式。
比较政治制度_第四章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比较政治制度_第四章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0f7eb7bdf121dd36a32d8258.png)
第三节
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 一、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目标的功能性作用 • 1、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目标的形成 • 2、政治文化影响政治制度目标的转化 • 二、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运作的功能性作用 • 三、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结果的功能性作用
二、政治文化的特性
• 一方面,政治文化自成体系,作为一 个外在于政治体系的独立变量与政治生活 的方方面面发生着交互作用。 • 另一方面,政治文化又内化于政治体系 之中,通过影响政治体系中的每一个行为 者,发挥其微妙的功能。
三、政治制度外在的政治文化:政治系统 社会系统 人格系统 有机体系统 能量条件 系统层次间的相互关系 信息控制
四、政治制度内在的政治文化:制度精神 • 1、政治文化的类型
作为一般对 象的系统 村民的 臣民的 参与的 0 1 1 输入 对象 0 0 1 输出 对象 0 1 1 作为主动参 与者的自我 0 0 1
第二节
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 一、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 1、政治文化的历史继承性 • 2、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的交互作用 • 3、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与政治制度变 迁的关系 •
第四章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
•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 • 第二节 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 第三节 政治制度过程与政治文化的关系
第一节
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关系的两重性
• 一、政治文化概述 • 宏观上,政治文化表现为一种体系, 是指被内化为该社会成员的认知、情感和 评价之中的政治体系。 • 微观上,政治文化由认知取向、情感 取向和评价取向三种心理取向模式构成。 •
二、新的政治文化推动新的政治制度产生, 旧的政治文化在新的政治制度中传承 • 1、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顺利实施 变革 • 2、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弥合制度变革造成 的社会心理创伤 • 3、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新的政治制度获得 稳定的政治认同
高中政治教案:探讨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演变
![高中政治教案:探讨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fb81276f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b3.png)
高中政治教案:探讨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演变引言你是否好奇过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是如何演变的呢?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都有其独特的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它们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而对于政治这一主题来说,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则是其中最核心的两个方面。
本文将探讨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的演变,并展示一些相关的案例。
政治制度的演变何谓政治制度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政治制度。
政治制度是规定一个国家如何被组织和管理的一系列法规、制度和程序的总和。
它包括各种形式的政府、法律体系、选举制度、权力分配和决策机构等方面。
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可以决定其政府的性质和权力运作方式。
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可以追溯到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
在人类社会的原始阶段,政治制度往往是以氏族制、部落制或王权制为主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古代文明诞生了像古埃及、古希腊和古罗马等强大的国家和帝国,他们拥有各种复杂的政治制度。
例如,古希腊是一个民主制国家,它发明了现代民主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实践。
而古罗马则采用了共和制,并在其领土上建立了强大而稳定的帝国。
现代政治制度的演变随着历史的推移,人类社会逐渐进入了现代社会。
在现代社会中,各国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在这里,我将重点介绍一些主要的政治制度,并探讨他们的演变。
1. 专制制度专制制度是指一种权力高度集中在个人或少数人手中的政治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个人或少数人可以单方面决定国家的方向和政策,而国民则没有发言权和参与决策的机会。
古代的帝国和中世纪的君主制国家都是专制制度的典型代表。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价值观的变革和民主思潮的兴起,许多国家开始转向民主政治制度,专制制度逐渐减少。
2. 民主制度民主制度是一种权力分散、公民平等参与决策的政治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国家的权力被分成不同的机构和组织,以便实现权力的平衡和监督。
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选择和表达意见的权利,并能够参与政府的决策过程。
现代的民主制度可以分为两种主要形式:直接民主和代议制民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新旧政治制度的斗争与交替是 新旧政治文化斗争与交替的过程
新旧制度与文化的交替
• 从政治统治与管理的角度看,政治制度是 以国家权力的配置与行使为核心内容的一 套正式的规范体系,它的建构与解体是显 性的、直接的、相对较为迅猛的; • 相比之下,政治文化则是隐藏于人们心理 深层的一种精神态势,不易为人们直接地 感知和控制,它的转化与变迁无论在速度 上,还是在方式上都是极其缓慢和复杂的。
(三)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推动作用
• 3、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新的政治制度获得稳定的政治认 同 • 当新的政治文化对新的政治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起着推动 作用时,旧的政治文化也凭借着这种历史延续性,使新 的政治制度逐渐虚化、磨损、变形,乃至最后变成自己 的敌人。
• 这样,在新的政治制度以取代旧制度的同时,原有政治 文化的诸多“旧的因素”会以每一个个体行为者为媒介, 通过具体的政治行为不知不觉地影响新制度的实际运行。
(三)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推动作用
• 所谓规范功能,是指新的政治文化将已被动员的社会群 体的政治心理取向和政治价值标准凝固化,使其形成固 定的、与新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模式, 从而把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控制在新的秩序范围之 内。 • 所谓调节功能,是指当个人的政治行为与新的政治制度 之建构不相符合时,政治文化将通过营造一个新的共同 价值取向模式向其施加心理压力,促使未被动员的群体 调整自身行为,主动与新的政治制度相认同。
• 旧的政治文化则在一定程度上会阻 碍新的政治制度的发展,其“负” 作用或是使一个全新的政治制度无 从建立,或是通过承继并消融于新 的政治制度中,使后者在崭新的容 颜下不得不深裹着传统的重负。
二、新的政治文化推动新的政治制度的产生 旧的政治文化在新的政治制度中传承
(一)政治文化的新与旧
• “新”的政治文化,是指在政治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与 后继的相对较为先进的政治制度相适应的一种政治心理 取向模式。
(二)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 1、历史继承性:政治文化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的结果, 而是历史漫长积淀的产物,它是人类在自身的历史活动 中,通过社会成员一代又一代的创造和传递,逐渐积累、 延续和发展起来的。
任何时代、任何社会的政治文化都不仅是对这个时 代或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而且也包含了对 历史上或前一代人所持的政治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所继承的政治文化中,既有与当今的社会发展相 适应的部分,也有与社会潮流不相适应以至于完全 背离的部分。
新旧制度与文化的交替
• 新的政权通常会采取以下两条途径加速新旧政治文化 的交替: • 一条途径是依靠新兴政权的强制力,对原有的政治文 化进行大规模的扫荡,并采取思想灌输的方式强行实 现新的政治文化的社会化;
• 另一条途径则是利用文化的特性及其自身规律,通过 营造新的符号、新的象征、新的叙事,遮蔽人们对旧 的政治文化的习惯和依恋。
(三)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推动作用
• 2、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弥合制度变革造成的社会心理创 伤 • 政治制度的变革不仅在物质层面上改变了人们已有的经 济和政治利益格局,而且还在心理和精神层面对人们现 有的、已经相对稳定的政治价值观念体系构成冲击。
• 由此造成的社会心理失衡,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 将会严重阻碍新的政治制度发挥其应有的效能,甚至还 有可能导致新生政治制度的夭折和旧制度的复辟。
书面思考题
书面思考题
• 1、比较东西方政治文化的差异性,并根据政 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对二战后德国和 日本对待战争问题的不同政治态度和行为进 行分析。
• 2、为什么中国采取了协商民主的制度形式, 却难以发展出竞争性民主的制度形式?
谢谢大家
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二)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 3、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与政治制度变迁的关系
• 在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的关系问题上,政治文化的相对 独立性表现为: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和变 化形成反作用。这种反作用可以分为“正”和“负”两 种形式。
(二)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 一般而言,新的政治文化对新的政 治制度的产生和巩固将起到“正” 的、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的政治文化巩固新的政治制度
• 在政治文化与政治制度的关系中,旧的政治制度的瓦解以及随之 而来的政治文化断层,将导致或显或隐的社会心理紧张与认同危 机。 • 在这种情况下,培育一种新的、与新的政治制度相契合的政治文 化,就为人们提供了一套认识新的政治生活的符号框架,这个符 号框架起到“诗歌”和“道路图”的作用,即: • 一方面把因政治制度变迁而造成的诸多意识的、情感的、价值的 碎片重新整合起来,缓解制度变迁造成的社会心理创伤,熨平不 同阶级、阶层的人们因为利益结构的急剧调整而产生的差别感和 “被剥夺”感,使具有不同经济和政治利益的人们能够重新凝聚 在新的政治共同体中,从而巩固和扩大对新的政治制度的认同;
第三章/第二节 政治制度变迁与政治文化 的关系
2016年3月22日|尚德楼·504教室
1 2 3 4
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
新的政治文化推动新的政治制度的产生 旧的政治文化在新的政治制度中传承
新旧政治制度的斗争与交替是 新旧政治文化斗争与交替的过程 创造新的政治文化是巩固 新的政治制度的重对政治制度的推动作用
• 1、新的政治文化有助于政治制度顺利实施变革
• 新的政治制度对不同的群体,发挥着取向、规范或调 节的功能。 • 所谓取向功能,是指新的政治文化通过影响人们的政 治心理取向和政治价值判断,为所有社会成员的未来 行为提供引导,促使其自觉做出与制度变革的总体趋 势相适应的政治行为。
四、创造新的政治文化是巩固 新的政治制度的重要保证
新的政治文化巩固新的政治制度
• 新的政治文化的确立,可以使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 的政治倾向相对集中,使新的政治制度在制度结构、 制度过程、政治决策等方面保持与制度总体目标的吻 合,增强新制度的合法性与权威性,促使新的政治秩 序能够迅速地形成并自行扩展。
• 而在政治制度的变迁过程中与被替代的相对较为落后的 政治制度相切合的,不能积极反映新的政治关系的政治 心理取向模式,则被称作“旧”的政治文化。 • 三个有利于:政治制度先进与落后的甄别标准,在于该 制度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利于综合国力的 提高、是否有利于民权和民生的进步。
(二)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过程
(一)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的基本前提
• 政治文化作为人类政治生活的主观意识领域,根本上 从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最终由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 所决定,并随着物质生活条件,尤其是物质资料生产 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一)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的基本前提
• 社会意识的发展变化与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变化是不 可能同步进行的,社会意识具有自身规律。
新旧制度与文化的交替
• 英国在实施政治制度的变革时具有的高超政治技巧
• 一是注重政治制度的历史延续性,使新的制度精神与 旧的制度形式相契合; • 二是注重文化的历史延续性,在旧的政治文化基础上 培育新的文化精神; • 三是注重文化交替过程的历史延续性,使新的政治文 化通过充分展示其自身力量,自然而然地占据文化的 主导地位。
新的政治文化巩固新的政治制度
• 另一方面,这个符号框架又为人们在新的制度环境中的行为 提供指导,也就是说,当新的政治文化引导政治主体作用于 现实的政治行为时,政治文化会对象化为相对统一的行为规 范,并内化为政治主体自觉的行为模式,该行为模式起着影 响、引导、规范和约束人们政治行为的作用。 • 新的政治文化的确立,可以使不同阶级、阶层的人们的政治 倾向相对集中,使新的政治制度在制度结构、制度过程、政 治决策等方面保持与制度总体目标的吻合,增强新制度的合 法性与权威性,促使新的政治秩序能够迅速地形成并自行扩 展。
• 推动政治制度发生新旧变革的根本动力在于社会的物质生产 方式变化。 • 一般说来,当一种政治制度形式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生产关 系,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时,社会中便会产生对 现有的政治生活方式进行变革的诉求。
(二)政治文化对政治制度的作用过程
• 这种诉求起初只是作为纯粹的个体“意见”零星存在, 但是,假使它代表了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迎合了广 大民众的潜层意愿,就有可能转化成为一种新的政治 文化。 • 新的政治文化率先在思想领域修正或瓦解现有的制度 秩序,然后,在现实的政治领域借助与之相应的政治 力量,通过政治改革甚至革命促生新的政治制度。
超前
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为中轴
滞后
政治文化自成系统、 有其内在的发展规 律,并基于这种规 律表现出一定程度 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二)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 从宏观上看,政治文化的相对独立性主要通过以下两 条途径得以体现:“一方面通过政治文化的历史继承 性得到体现……另一方面,则是在政治文化与现实社 会间的交互作用中得到体现。”
(二)政治文化相对独立性的体现
• 2、政治文化与现实社会间的交互作用:政治文化的 发展过程是一个能动的发展过程;社会发展与政治文 化的发展一方面遵循各自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又相 互磨合、彼此适应,如此循环往复以至达成互恰。
政治文化在与社会发生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了 为自身发展所需要的现实起点、逻辑起点以及特有 的内在价值取向。
新旧制度与文化的交替
• 所以,一种旧的制度的解体,并不意味着与该制度相 适应的政治文化也随之烟消云散,它还会依照其自身 的逻辑,沿着固有的轨迹,通过一定形式的乔装改扮 重新黏附于新的制度之中,其中一些消极的甚至是反 动的因素,将阻碍新制度的正常运行,在某些特定条 件下还会作为一只无形的手,扼杀新的政治制度。
新旧制度与文化的交替
• 政治制度变革的历史经验表明:前一种政治文化的变革途径, 违背了政治文化形成与发展的一般规律,破坏了政治文化与 政治制度的互动关系,表面上看起来多快好省、立竿见影, 实际上后患无穷。 • 典型:法国大革命 • 消除旧的政治文化的比较稳妥也更为有效的做法是采取后一 种变革途径,在变革与传统之间寻找契合点,实现从旧的政 治文化向新的政治文化的平稳过渡。 • 典型:英国——在实施政治制度变革的同时,十分注重保持 政治文化的历史延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