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谈民族音乐的创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钢琴曲《二泉映月》的创作谈民族音乐的创新
作者:孙利
来源:《学园》2013年第27期
【摘要】本文从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主调音乐《二泉映月》中音乐表现的内容、形式、风格等入手,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创新提出几点看法,并试图寻找民族音乐要符合世界主流音乐所表现的个性和共性,实现取彼之长、补我之短的目的,从而使博大的中国音乐经久不衰、走向世界。
【关键词】钢琴曲《二泉映月》民族音乐创新
【中图分类号】J6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27-0058-0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音乐“清微淡远”、“中正平和”,她是人类历史上永不凋谢的花朵,是世界文明灿烂无比的奇葩。五千年的历史长河里,中华民族民间音乐从乡野到维也纳,从骨笛到扬琴,从《高山流水》到《二泉映月》、《梁祝》、《春江花月夜》……她是我们民族的烙印,也是我们民族的灵魂。
中国的器乐形式以民族调式的主调音乐为主,大都是个性鲜明的器乐独奏或以某类型乐器为主的合奏,如唢呐《百鸟朝凤》、二胡《二泉映月》、江南丝竹《步步高》等。钢琴音乐是以十二平均律为律法,具有丰富的和声、宽广的音域、多变的音色,通过不同类型的织体,不同的触键方法,踏板的应用来表现主调和复调音乐,它是高度复杂的科技产物,人类的智慧结晶,在表现各种音乐形式上无所不能。三百年钢琴的历史发展不仅反映了人们在音响审美上的追求,还勾勒出了乐器和演奏者之间的相互促进关系。然而,钢琴家在将自己的情感与心境投入钢琴作品时,完成的不仅仅是对作品的二度创作,更多的是演奏家在追求琴人合一的境界,实现钢琴作为自我情感媒介的功能。钢琴历史的三百年,就是人类文化所经历的三百年,钢琴之所以伟大,就因为它是人类酸甜苦辣三百年的象征。
在十多年的弹琴、学习音乐过程中,练习过许多中国风格的钢琴作品,如《翻身的日子》、《二泉映月》、《春舞》、《新疆幻想曲》、《山丹丹开花红艳艳》等,但给我感触最深的是储望华先生改编的《二泉映月》。本文从储望华先生改编的钢琴主调音乐《二泉映月》中音乐表现的内容、形式、风格等入手,通过比较钢琴版《二泉映月》与传统二胡曲,并对钢琴版改编的其他民族音乐作品进行分析,认为民族音乐要想创新并借助钢琴这一世界主流乐器走向世界,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作品的内容要是民族的,表现力要是世界的
一首优秀的民族传承音乐作品表现的内容一定会有着鲜明的特定的民族性。二胡乐曲《二泉映月》以阿炳饱经沧桑的一生,及其深邃意境和流畅委婉、起伏跌宕的旋律,情调的悲怆,通过二胡这一特定独奏乐器印证了作者在旧中国的辛酸感受和倔强不屈的坚定性格,给人以深深的震撼,表现出作品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钢琴独奏曲《二泉映月》由我国著名作曲家储望华先生于20世纪70年代改编而成,改编作品突破了原乐曲的表现力,储望华先生充分发挥了钢琴的多声部优势,采用丰富多彩的和声织体,既有创新又保留了原作品的风格和意蕴,从立体关系中同步表现出原乐曲单线条旋律中的未达之言、未尽之意,奔放、热烈的民族乐曲音调充满了东方韵味,使听众产生了耳目一新的钢琴音响效果。
几千年来,儒家的礼乐中尽善尽美的音乐思想对中国传统音乐观有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与此对应的在音乐上的表现是“清微淡远”、“中正平和”的淡雅空白风格的审美追求。中国民族音乐的精髓就在于它的端庄隽秀、淡雅脱俗及意境的深长悠远。二胡《二泉映月》旋律连绵柔美、激情内敛,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欧洲的艺术音乐(专业音乐家创作的音乐)在近几个世纪得到了高度发展,几代音乐大师创作了大量体裁多样、章
法严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的音乐作品。《二泉映月》的钢琴音乐创作继承和发展了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前期的主调音乐创作手法,作品在力度变化上很丰富,有ff、f、mf、mp、p、pp、ppp七个层次。通过这七个层次的变化,生动表现了作者内心的变化、起伏。改编的钢琴曲在音乐的表现力上要比阿炳的音乐更加透彻,力度的张度和音色的雕琢尤为精细。从世界范围内的推广与影响来看,储望华先生改编的作品引起了更多的共鸣。
二作品的意境要是民族的,表现手段要是世界的
每个民族在各自的艺术表现上都有着他们自己的审美方式和审美习惯,这些特有的民族性反映在所表现的艺术作品形式上。我国有56个民族,各民族的艺术形式千姿百态,五彩斑斓。在音乐领域,各民族的民歌(如时调、摇曲、吟唱调等)、器乐(筝、琴、胡、笛、箫、鼓等)都自成完善的体系,并且达到登峰造极的境界,这些音乐作品所采用的表现手段是符合民族审美需要的。特别是那些个性突出的艺术作品也许只能在本民族内欣赏和传承,甚至有些音乐形式已走到生命的边缘,如四川的羌笛、陶埙、蒙古呼麦等。这种现象与它们特定的表现手段有着直接的关系。所以,在我们骄傲展现各民族美妙“动听”的音乐作品时,我们是否想过外民族是怎么“听”的,我们的作品能否被接受,又能否广为流传。相比之下,钢琴和小提琴的发展非常和谐,没有人会问钢琴和小提琴是哪个民族的乐器,这当然与它们成熟的、科学的音乐表现手段有关。
二胡曲《二泉映月》是单旋律、D徵调、变奏曲式的独奏曲,原名也叫《依心曲》。改编后的钢琴曲《二泉映月》保留了原曲的变奏曲式,以和声丰富、织体民族化、感染力极强的交响化音乐形式呈现在听众面前,改变了原乐曲单声部的线条,虽然在感情的基调上还保持了原
乐曲的含蓄、内在的情感流露,但是创作者已经大胆地突破了阿炳身上封建思想的桎梏。特别是一泻千里、倒海翻江的高潮到来气势,让人精神振奋,增添了与命运抗争的勇气和决心,对幸福生活充满了热情向往。
中国主调钢琴音乐在表现手段上的主要特点是以“民族化”的旋律风格创作为主,节奏节拍具有民族特色,调式上主要是以西方自然大小调与民族调式中的旋律特点相结合,各种曲式结构被灵活运用在主调钢琴音乐的创作之中。
这里,必须提到另一部民族音乐巨作: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它被誉为“民族的交响乐”。这是一部单乐章的协奏曲,作者以古老的民间传说为题材,综合采用交响乐和我国民间戏曲音乐表现手法,运用完整的奏鸣曲式来表现梁山伯、祝英台这一对青年男女的忠贞爱情和对封建礼教的控诉与反抗。作品在音乐形象的塑造上并非是越剧“卡戏”式的模仿,而是根据协奏曲的形式特点,对原剧内容和曲调进行综合提炼,加以发展和创造。结构上根据标题内容的需要,运用了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在艺术处理上,为了充分发挥交响性效果,使之具有民族特色,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如在呈示部尾吸取了戏曲中歌唱性的“对话”形式,用来表现“梁祝相爱”的主题;展开部中的“哭灵投坟”则用了京剧中的倒板和越剧中的嚣板,这些都是这首作品获得巨大成功的原因。
三作品要有鲜明的中国风格和富有创造性
储望华先生改编的《二泉映月》既有阿炳的原意和风格,又在吸取了民族民间音乐的精华上进行了创新,使它成为了一首新的作品。例如在模拟民族乐器演奏效果方面,为了获得浑厚的音色,作者创造性地在左手部分的旋律设计了用大拇指弹奏这种旋律的指法,如同用二胡上的里弦上拉出的效果。还有,对于运用装饰旋律琶音的处理,这些琶音大多数是五声性的,很容易引起人们对琵琶、古筝之类划奏的联想,可以看做是“中国式琶音”。在最后三小结的乐曲结尾处,钢琴弹奏出了琵琶拨奏泛音,把听众引入音乐的幻境之中,增添了对生命极为广阔的遐想,致使听众在悲怆思绪中透出希望,在疑问中对未来充满憧憬。
乐曲既保持了中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又通过使用先进、科学的作曲手法和钢琴演奏中特有的一些技巧丰富了原作,但是并没有拘泥于欧洲传统作曲技法的约束。其创作自由而富有创造性,充分运用钢琴这种世界的乐器来表现中国民族民间的传统音乐,是让其达到完美融合的成功之作。
四结束语
尽管全球音乐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但是中国的钢琴作品创作和演奏迫切需要明确中国民族性这一自身定位,体现中国传统民族文化形成的逻辑轨迹,既要有独特的风格,也要具备为世人欣赏的兼容性,从钢琴作品的个性特色和表演者的个性见解来培育动态生命观,借鉴和运用一切可利用的方法和手段,以此完善中国音乐民族性的基本价值取向,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