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西李氏文化的发展历程
「溯源甘肃」秦汉时期陇西李氏的兴衰
「溯源甘肃」秦汉时期陇西李氏的兴衰【溯源甘肃】秦汉时期陇西李氏的兴衰甘肃日报特约撰稿人王志强秦汉时期,凉州地区曾经出现了一个著名的军功家族——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以军功而兴,亦以军功而败。
陇西李氏在秦汉时期长期肩负着护卫边疆,抵御匈奴的重任。
陇西李氏发迹于秦始皇时期的陇西侯李信,他奠立了陇西李氏以武兴家的家风传统。
至汉武帝时,凭借飞将军李广的名望和汉丞相李蔡的政治地位,陇西李氏誉满天下。
而子孙人丁不旺,又导致陇西李氏在东汉至魏晋年间逐渐衰落下去。
探讨陇西李氏的兴衰隆替,可以观察凉州文化的沉浮起落,品读汉朝历史的发展变化。
陇西李氏的发迹位于陇西县城南郊的陇西堂。
陇西李氏家族发迹可溯源自战国时秦国的名将李信。
李信本是槐里县人,因少壮有力,深得秦王喜爱,常被付以重任。
在灭赵之战中,李信配合王翦,以偏军的身份出太原,对赵国形成战略包围圈。
灭燕之战则是李信人生的巅峰,作为先锋的李信屡战屡胜,在追亡逐北中获得了燕太子丹的人头,自此深得秦王的信任。
后秦王任命少壮派的李信为主将,主持灭楚之战,这是李信第一次独立主持灭国之战,但因骄傲轻敌,李信率领的秦军损兵折将、大败而归。
此后李信长期担任王贲的副将。
秦始皇一统天下,大封功臣,李信因功被封为陇西侯,他和他的后代便迁往陇西,并开始在那一带发展,同时负责守卫帝国的边疆。
至汉时,李氏家族一直在陇西默默积蓄力量,同时也成为陇西大族。
据《新唐书·宗室世系》记载,李信之子为汉大将军李超。
李超之子为李仲翔,先后任河东太守、征西将军。
李仲翔之子是李伯考,先后担任河东太守、陇西太守。
李伯考有二子,长子李尚,担任成纪令,李尚之子便是飞将军李广;次子李向,李向之子是汉代丞相、乐安侯李蔡。
可以看出,李氏家族世代以军功为绩,他们担任的职位多为将军,即使就任郡守县令之职,也是以边境为主,肩负着守卫边疆的重任。
将门世家的陇西李氏,时刻铭记着自己的立身之本,不忘家族本色。
虽家族世代为高官,但对于家族子弟的培养从未松懈。
李氏故里——陇西
天下李世故里在陇西,是李姓中最显要的一支。
古时陇西亦称,泛指陇山以西今甘肃省东部地区。
设置陇西郡,是李姓的郡望之一。
秦代陇西郡最早的郡守是李崇,后人尊他为陇西李氏的始祖。
李氏成为陇西郡的是由李崇祖孙三代人创基的:李崇之次子瑶为南郡守,封狄道侯;其孙信为大将军,封陇西侯。
汉朝时,陇西李氏出了两位重要人物: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
李广孙战败被俘降于匈奴,使陇西李氏在郡中名望下降。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皇帝。
到了隋朝,陇西李氏已经是的望族。
陇西李氏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奉李姓为。
在唐朝,陇西李氏的声望超过了赵郡李氏。
唐太宗修《氏族志》,将李置于诸士族姓氏之首,更将有功之臣赐姓李,从此陇西李氏由一个血缘系统的宗族演变成为一个"多元一体"的庞大世族。
唐《姓氏谱》载"李氏凡十三望,以陇西为第一"。
到南宋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有些也是附会。
参考资料:陇西县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定西地区中部,渭河上游,东接通渭县,南连武山、漳县,西邻渭源县,北靠定西市,东西宽52公里,南北长46公里,总面积2408平方公里。
辖10个镇,15个乡,280个村,24个居委会,167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48.7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5.99万人,农业人口42.76万人,人口密度203人/平方公里,居住着汉、回等12个民族。
全县已实现了整体基本解决温饱的目标,农村贫困面下降到2.8%,3个村达到小康标准。
陇西又是古丝绸之路和新亚欧大路桥的必经之地,面积2408平方公里,人口49.8万人。
她以悠久的历史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一直为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一度成为陇右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和甘肃省最早的省会。
这里钟灵毓秀,人文荟萃。
古建筑威远楼雄居县城中心,声闻四达;省级森林公园仁寿山亭台楼榭,风景秀丽。
天下李氏源于陇西,"陇西堂"闻名海内外。
陇西---天下李氏发源地
陇西---天下李氏发源地秦朝时期的陇西郡一、新旧唐书关于李渊祖籍的记载《旧唐书·高祖本纪》载: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姓李,名渊。
祖先是陇西狄道人。
《新唐书·高祖本纪》载: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姓李氏,陇西成纪人也。
西汉时期的天水郡成纪县二、陇西郡管辖区域的变化陇西郡为战国秦昭襄王二十八年(前279)置,治所在狄道县(今甘肃临洮县南)。
以在陇山之西而得名。
辖境相当今甘肃陇山以西、黄河以东、西汉水和白龙江上游以北、祖厉河和六盘山以南之地。
到西晋时,陇西郡只辖四县:襄武、狄道、临洮、首阳,属秦州。
北魏时陇西属渭州。
北周时,陇西郡仅领襄武(今陇西县东南,武山境内)、渭源2县。
唐朝改陇西郡为渭州。
天水郡系西汉元鼎三年(前114)置,治所在平襄县(今甘肃通渭县)。
辖境相当今甘肃通渭、静宁、秦安、定西、清水、庄浪、甘谷、张家川等县及天水市西北部,陇西县东部,榆中县东北部地。
唐朝时期的秦州成纪县三、李渊世系汉至宋成纪县治迁徙路线新旧唐书都明确李渊是凉武昭王李暠(旧新唐书分别做詗、皓)的七世孙。
李暠自称西汉将领李广十六世孙,自然李渊为李广的二十二世孙。
唐高祖李渊画像说到李氏家族与陇西的渊源,当从战国时的李崇算起。
《大唐玉牒》所载,战国时,李崇被秦王封为陇西守,李崇生李平瑶。
平瑶后为南郡守,封狄道侯,李平瑶生李信。
李信封陇西侯,生李超,李超为渔阳太守,生仲翔。
《晋书·凉武昭王传》载:仲翔“汉初为将军,讨叛羌于素昌,素昌即狄道也,众寡不敌,死之。
仲翔子伯考奔丧,因葬于狄道之东川,遂家焉,世为西州右姓。
”李仲翔在讨伐狄道(今定西临洮一带)的羌人时战死,葬于狄道的东川。
李仲翔的儿子李伯考曾为陇西太守,生李尚。
李尚为成纪令,因居成纪。
李尚的儿子即人称飞将军的西汉名将李广。
《史记·李将军列传》载:“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
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燕太子丹者也。
故槐里,徙成纪。
李姓起源及陇西郡—京兆房—西平堂李氏世袭考
李姓起源及陇西郡—京兆房—西平堂李氏世袭考李姓起源李姓约占汉族人口的7·94%,拥有人口将近一亿,是当今中国头号大姓,也是世界第一大姓。
有人估算,当世界上所有的李姓人并排站在一起时,能够环绕地球一圈半。
那么,李姓源于何时何地何人,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所撰的《新唐书·宗室世系》说:“李氏出自嬴姓。
帝颛顼高阳氏生大业,大业生女华,女华生皋陶,字庭坚,为尧大理。
生益,益生思成,历虞舜、夏、商,世为大理,以官命族名为理氏。
至纣之时,理征字德灵,为翼隶中吴伯,以直道不容于纣,得罪而死。
其妻陈国契和氏与子利贞逃难于伊侯之墟,食木子得全,遂改理为李氏。
利贞亦娶契和氏女,生昌祖,为陈大夫,家于苦县。
”引文中的“皋陶”,是古代东夷族首领;“大理”,为古代司法长官;“陈国”,在今河南淮阳;“伊侯之墟”,即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当因伊河而得名,而伊河在今河南省西部,发源于栾川县伏牛山北麓,东北流向,经嵩县、伊川,在偃师县杨村附近入洛河,故其地望应在河南西部的伊河流域;“木子”即木本植物的果实,也就是树上结的果;“苦县”,古县名,治所在今河南鹿邑东。
又据清人张澎《姓氏寻源》:“理、李字古通用”。
由此可以概括为:古代东夷族首领皋陶,在尧时任大理,其后代历虞舜、夏、商三代,世袭此职,于是便以官名命族名为理氏;商朝末年,理氏裔孙理征,因直言规劝殷纣王改正错误而遭杀害,其子利贞随母契和氏出逃,至豫西的伊侯之墟隐藏起来,靠采食树上的果实充饥,因而保全了性命,然后到豫东鹿邑县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躲避殷纣王的追捕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李利贞的十五世孙是李耳。
李耳,字伯阳,外字聃,号为老子,生于苦县历乡曲仁里,周平王时做过管理藏书的史官。
这说明李氏自商末形成后长期居住在鹿邑。
李耳的嫡孙李昙,有四子,因在外地任官、定居而分出两支:长子李崇,任陇西(治所在今甘肃临洮县)守,封南郑公,为陇西房;四子李巩为赵郡(治所在今河北邯郸市西南)房。
甘肃著名古建筑——陇西李家龙宫
甘肃著名古建筑——陇西李家龙宫李家龙宫(李氏祠堂)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而闻名海内外。
俗话说“天下李氏出陇西”。
魏晋时期,陇西李氏在乱世中兴起,西凉王李暠是李氏第一位国主,南北朝时陇西李氏高官累世不断,门第高华,与赵郡李、清河崔、博陵崔、范阳卢、荥阳郑、太原王并为中原五大高门士族,陇西李氏到唐朝时连续出了10位宰相。
陇西李氏一支李渊灭隋,建立唐朝,开创了一个文化兴盛的伟大时代。
到南宋郑樵编《李氏源流》时,“言李者称陇西”。
《史记》记载,陇西成纪李氏,汉武帝末年因为李陵投降匈奴的事件,遭受了灭顶之灾,狄道李氏也受到了这次事件的牵连,都已经“衰微矣”。
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西晋至北周时,陇西李氏再次兴起,累世为官,成为功著关陇的陇西豪族。
陇西成为李氏发源地也是考古学家几经考古最后才确定的,而陇西的李氏龙宫也是保存了很久的历史文物之一,虽然经几番毁坏与修缮,但是现已基本具备了海内外李氏祭祖的条件。
这也是作为陇西人值得骄傲的文化古迹了。
陇西位于甘肃省定西市中部,自秦代置郡以来,曾是历代郡、州、府治所在地,为西陲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是古丝路之上的重镇,也是甘肃最早的省会,有“西北药都”、“千年药乡”、“李氏郡望”等美称。
陇西作为李氏一族的发源地,在唐朝初年,被唐天子当作是光宗耀祖的风水宝地,指派官员召集能工巧匠大兴土木,耗时数年时间修建了当时供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李氏宗祠。
而这一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的御笔亲书,而有一个蜚声中外的极为霸气的名字,叫做“李家龙宫”。
它是研究陇西李氏文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建筑之一,是陇西保存下来的一处古建筑群,也是开发陇西旅游产业的重点项目。
李家龙宫作为皇室修建的宗祠,既然被称之为“宫”,可想而知,那规模和形制肯定跟一般的庙堂有着天差地别的。
龙宫东西长600米,南北宽440米,面积大到占当时整个县城的三分之一。
李氏 陇西堂
李姓
堂号:陇西堂
郡望:陇西郡
堂联:登龙世泽
射虎家声
李是避祸改字的姓。
尧帝时有皋陶氏世袭大理(司法长官)历虞、夏、商三代,以官名命氏称理氏。
到商朝末年裔孙理征得罪纣王被处死,其子利贞随母出逃,靠食李为生,遂改姓李。
《元和姓篡》说:“李利贞的十一世孙为李耳(老子),李耳的八世孙李昙入秦为御史大夫,其子崇任陇西太守(今甘肃境内)发展为当地望族。
氏人以‘陇西’为堂号。
”
李氏在发展中人丁兴旺,繁衍昌盛,历史上李氏称帝者60余人,最使人仰慕的是东汉学者李膺和名将李广。
李膺字元礼,为人清廉,声望极高,被太学生称为天下楷模,士人称得到李元礼接见为登龙门。
李广,以勇敢善战者著称,一生与匈奴作战70余次。
《前汉书•李广传》著:“李广出猎,见草石,以为虎,射之,中石没羽。
”
氏人为有这一文一武两位人物感到骄傲,因此以“登龙世泽、射虎家声”为堂号。
陇西李氏及其文化特色
陇西李氏及其文化特色
陇西李氏及其文化特色
"陇西"是中华民族李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望出陇西",就其本意而言,是指李氏的郡望为陇西郡,而非今陇西之概念.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的发展既有辉煌也充满了曲折不平;到唐朝李姓成为国姓,"陇西"成为皇娃的郡望,使得陇西李氏的发展达到了辉煌时期;陇西李氏文化的特色主要有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李姓帝王,百姓之最;名人辈出,成就斐然;宗族兴旺,家谱繁多;天下李氏,根在"陇西".
作者:孟永林作者单位:天水师范学院,中文系,甘肃,天水,741000 刊名: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 OF ADULT EDUCATION OF GANSU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INSTITUTE 年,卷(期):2006 ""(4) 分类号:G0 关键词:陇西李氏祖籍文化特色。
士族门阀:陇西李氏、京兆韦氏、陈郡谢氏
⼠族门阀:陇西李⽒、京兆韦⽒、陈郡谢⽒陇西李⽒(陇西郡)李⽒⽣活陈国(现今周⼝⼀带)⼀带,最早李姓名⼈就是李⽿(⽼⼦),所以李⽿也是李⽒公认的始祖,⽆论是赵郡李⽒还是陇西李⽒都认为⾃⼰是李⽿的后裔。
(天地⼤德,福延⼦孙)⽼⼦之⼦李宗是魏国将军,⼦孙也就在三晋⼤地繁衍。
(我认为后来的李⽒名⼈跟李宗都有点关系,不然为什么⽼⼦之前没有姓李的,⽼⼦之后遍地都是姓李的。
还有这些李姓名⼈⼤都出⾃三晋。
李兑,战国时期赵国⼤⾂。
李昙,出⾃赵国,后⼊秦国为官。
据说李昙之⼦李崇是陇西李⽒始祖(李信、李⼴),李玑是赵郡李⽒的始祖(李牧、李左车))李信,秦国⼤将。
李信曾随王翦攻克燕国,取得⼤功。
后李信提兵⼆⼗万,攻打楚国,不敌楚将项燕,被免职。
(史记上说李信是李⼴祖先。
到汉代陇西李⽒发展出现⼀个⼩⾼潮,因功封侯有好多⼈)李⼴,飞将军李⼴。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
李蔡,李⼴从弟(堂弟),汉武帝时期丞相。
因侵占陵寝被问罪,李蔡⾃杀。
李敢,李⼴之⼦,因功封侯,后因与骠骑将军霍去病有怨,被霍去病射杀。
(这个事情有点⽆厘头。
李⼴重新带兵后,找个由头杀了跟⾃⼰有怨的霸陵尉。
后来李⼴因为封侯这事,想不开⾃杀了,李敢就怀疑⼤将军卫青使坏,就把卫青打⼀顿。
卫青⾝为⼤将军⾃然有容⼈之量,没跟李敢计较。
卫青外甥霍去病知道后,找个由头将李敢杀了。
李⼴以怨杀霸陵尉,霍去病⼜以怨杀李敢。
天理循环,报应不爽!)李陵,李⼴之孙。
北伐匈奴时候,深陷重围,最后投降。
李陵有⼀篇《答苏武书》,写的情真意切⼗分精彩,有空的朋友可以看下。
李禹,李敢之⼦,在巫蛊之祸被杀。
后世陇西李⽒的主要成员都是出⾃李禹,包括李渊李世民。
李暠,李暠在两晋时期,建⽴西凉,沉寂数百年的陇西李⽒再次繁盛。
有⼈说他只是个割据政权的⽼⼤,没什么重⼤事迹吧。
恰恰相反,李暠保留住华夏⽂明的⼀份⾻⾎,西凉在李暠治理下,完好保留着汉⽂化。
甚⾄当东晋使者去西凉后,都赞叹西凉⽂风⿍盛。
李渊,⼤唐建⽴者。
陇西李氏宗祠
陇西李氏宗祠【宗祠概况】(历史、沿革、现状)唐王朝末期,社会动荡,民族交融,陇西李氏大举渡江南迁。
李家龙宫几度遭毁,变成一片废墟。
至今遗址方圆一百多亩地下一片瓦砾,有的地方竟厚达十米,当地人称为“瓦碴坡”。
宋、元时期,李家龙宫修复了部分建筑,但又遭战火毁坏。
明万历五年时,任陇西知县的山东临邑人李汝相倡导重建,由于大唐盛世已衰,只在原李家龙宫的旧址北面恢复了龙宫部分建筑——亦称“北极宫”。
增建后的李家龙宫,外围建筑有北天第一门(俗称头天门)、北天第二门、北天第三门。
清顺治五年又毁于兵灾,仅留“北天第一门”牌坊。
康熙元年重建,康熙三十七年吕培高任知县时,曾于任期内在“北天第一门”上悬有“仰弥高”竖匾额。
同治五年陇西城陷,李家龙宫再遭劫难。
清末及民国初年又陆续增建维修一新,规模虽远不如前,却也山水相依,楼殿参差,别有天地。
李家龙宫现存形制,基本是明朝的“前五楼”、“后五山”和“中部祭祀区”样式。
前部建有戏台和五座楼及大小殿阁建筑群,院中苍松翠柏,肃穆幽静,谓之“前五楼”。
中部建有主祭堂,并悬有“陇西堂”匾额,正堂供四尊牌位(“李氏始祖利贞公”、“李氏先祖李耳公”、“李氏先祖李崇公”、“李氏先祖李琼公”)及汉白玉雕刻的李族祖像,殿中还供奉道教始祖李耳、纯阳真人李琼(吕洞宾)、陇西房始祖李崇等李氏先祖塑像,香火甚旺。
北殿屋脊上的九条龙,即为“九五至尊”之意。
后部为后花园,有五座人工堆成的假山,分别叫普贤崖、文殊岭、白衣岩、接引山、太乙峰。
每座山上都建有风格各异的亭台楼阁,内有塑像,掩映在绿荫丛中。
北极池微波涟漪,游鱼戏水,琪花瑶草,点缀其中,叫“后五山”。
解放后,李家龙宫改为学校。
殿宇上的椽檩修建了教室,大树被做成了桌椅板凳,只留下西北角的四座建筑和后花园的部分树木,其他绝大多数殿宇楼阁均遭人为拆除或改造,三座假山也被夷为平地。
2002年对尚存的十一座古建筑群进行了恢复原貌的维修保护,2003年9月正式向游人开放。
陇西李氏——中国史上的名门望族
陇西李氏——中国史上的名门望族说到中国历史上最为显赫的姓氏,不得不提的就是陇西李氏。
陇西李氏除了建立了让中国人骄傲的唐朝,甚至北魏拓跋氏、西夏拓跋氏都流淌着陇西李氏的血液,更重要的是陇西李氏经过不断扩大、主动或被动迁徙,成为现今中国李氏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
记载中最早的陇西李氏则是秦朝的陇西郡守李崇。
史书上对李崇记载虽然不多,然而他的子孙都赫赫有名,他的孙子李信深受秦王赢政信任,燕太子丹刺杀行动失败后,曾经被李信追击,随后李信与王贲在灭燕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李信的孙子便是汉朝的飞将军李广,而李广的孙子是大名鼎鼎的李陵。
李陵被迫投降匈奴之后,娶了拓跋氏为妻,依照匈奴的习俗,李陵的后裔都姓拓跋氏,几百年之后,鲜卑拓跋珪建立了强大的北魏。
到了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再次崛起,由于西北连年干旱以及长期的战争,很多西北人不得不向南迁徙,其中就有一位氐族的李氏领袖——李特,他帅民入蜀,后来由于官逼民反,李特被迫起义,占据成都,他的儿子李雄正式称帝,国号大成,史称成汉。
该政权公存在了四十三年。
所以,李氏第一个当皇帝的就是陇西李雄。
后来有一位自称李广十六世孙的李暠(音浩),他从一个县令被提拔为敦煌太守,公元400年,他建立了割据政权北凉,虽然他并未称帝,但唐玄宗李隆基追尊他为兴圣皇帝。
北周与隋朝的时候陇西李氏成为权倾朝野的名门望族,其中有一位名叫李渊的,建立了中国最强盛的朝代之一——唐朝。
在唐朝,李氏除了皇族的光环之外,在人口上也成为当时的第一大姓(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李氏当国之后,大批文臣武将被赐国姓)。
唐朝末年的战乱迫使北方居民向南大迁徙,这直接促使了李氏遍布中国的大江南北,而宋朝的靖康之变以后,陇西李氏继续南迁至云贵、福建、两广地区,可惜由于年代过于久远,只有少数家谱中尚有“陇西李氏”的记载。
而一直定居在陇西的李氏也人才辈出,比如文学史上著名的“陇西三李”、“发明”月老的李复言、清末的晋南首富李子用等。
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
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对维系中华民族的团结起了重要作用作者:李氏网来源:李氏网更新时间:2011年01月30日点击量: 347(甘肃陇西李氏文化研究总会会长李天昌在“第三届国际李氏文化论坛深圳峰会上的发言)姓氏文化是中华古老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华姓氏的总册中,李姓列举榜首。
据有关资料记载,全国汉族总人口中,李姓约占7.9%之多。
李姓远出甚早,远以皋陶为血缘始祖,因任理官,以理为姓,又以商朝理官利贞避难食李而保性命为得姓始祖,至老子李耳出世,理官利贞为之美誉,一直流芳百世。
到大唐帝国,李姓之多,可真为“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达到了登峰造极。
李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建有大成、西凉、唐朝、后唐、南唐、等十二个政权王朝,称帝者五十八人,他们名人辈出、将相满门。
周有李耳,秦有李斯,汉有李广、李陵,还有“后汉二十八将”、“秦王府十八学士”、“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以及李特、李渊、李世民、李白、李商隐、李春、李冰、李纲、李贽、李自成等都名垂古史。
现代的李大钊等众多英模更是闻名近世。
不言而喻,李姓在中华姓氏中也与其姓氏一样,都具有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门第高尚、业绩辉煌、产生巨大政治影响的,在中华姓氏史册中唯李氏一族,正由于李氏众多,遍及海内外,溯源寻根,追至陇西,所以,加大研究陇西李氏文化力度,就显得更加重要。
陇西因陇山以西而得名,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重地。
早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全国划分三十六群前五十八年,即设立过郡,管辖兰州、天水等地区,后屡经变革,陇西这块土地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始终是当政者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以特有的位置彪炳于华夏文明史册。
自李耳十世孙李崇任陇西太守以后的近两千年来,直到李氏五十七代李世民建立大唐帝国的二百八十九年间,陇西李氏自此繁衍生息,建功产业,经久不衰,根深叶茂,使巍巍陇山、泱泱渭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化。
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全盛时期,也是陇西得以发展的关键年代,生于陇西成纪的李渊父子统帅十万关陇大军,逐鹿九洲,一统天下,文治武功,至为煊赫,使李姓为天下姓氏之冠,并迢令天下李氏皆以陇西为“郡望”,且对受封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李姓。
关于陇西李氏的研究报告
关于陇西李氏的研究报告
陇西李氏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影响力的一个家族。
他们源于陇西(今甘肃省天水市),起源可追溯到公元2世纪。
李氏家族在中国历史上有多位重要的人物,其中最著名的是李世民,他是唐朝的开国皇帝。
陇西李氏的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家族的起源和历史:研究者通过对历史文献和家族谱系的分析,探究了陇西李氏的起源和发展。
他们追溯了家族的历史,并记录了家族的重要事件和成就。
2. 李世民及其后裔的研究:李世民是陇西李氏中最著名的人物,他建立了唐朝并成为了第二位皇帝。
研究者对李世民及其后裔的生平、政绩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
3. 家族的地位和影响:陇西李氏在中国历史上拥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研究者通过对政治、文化和社会领域的分析,探究了陇西李氏的地位和影响,以及他们对中国历史的贡献。
4. 家族文化和传承:陇西李氏有丰富的家族文化和传统。
研究者对家族的文化价值观、婚姻制度、家族教育和传承进行了研究,以揭示家族的独特特点和成员之间的联系。
陇西李氏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历史、政治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些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陇西李氏的家族传承和对中国历史的影响,进一步丰富和深化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
历史上最辉煌的十大家族,陇西李氏排第一
历史上最辉煌的十大家族,陇西李氏排第一一、陇西李氏中国历史上,哪个家族是最辉煌的家族?“言必称陇西李。
”秦代陇西郡守李崇,为陇西李氏始祖。
他的次子李瑶为狄道侯南郡守。
他的孙子更是赫赫有名——助秦始皇破灭燕赵,生擒太子丹的陇西侯大将军李信。
汉有飞将军李广及其从弟李蔡。
然而,当李广之孙李陵投降匈奴后,陇西以李氏为羞耻。
于是这个家族自李陵后,在两汉三国到西晋,一直默默无闻。
而这期间的李氏著名人物,通常出自另一家族,赵郡李氏。
不过从东晋开始,陇西李氏忽然迅速崛起。
被霍去病蓄意射杀的李广的三子李敢,留下一个孤儿。
这个孤儿的后代,在五胡乱华时,出了陇西李氏第一个君主:李暠。
关于李暠是李广的后代,虽然中间隔了几百年,但已无任何争议。
史学界都已经承认。
当西凉被北凉灭后,主要著名的后代分为两支:一支是西凉后主李歆之后,后来在北朝,柱国大将军李虎被封唐国公,也就是李渊的祖父。
另一支是他弟弟李翻之子李宝,逃往北魏,后来成为北魏灭北凉的功臣。
其后人李充这一支被称为唐皇族的武阳房。
(唐朝史官为李渊的祖先做的考据,称之为“四公子房”)。
武阳房的后代中,最有名的,就是大诗人李白和大书法家李阳冰。
南唐是从杨行密的子孙手中夺得吴国的政权而建立的。
南唐的开国皇帝李昪,初为徐温的养子,叫徐知诰,但是他实际上是唐朝的没落皇孙贵族,乃宪宗之子建王恪的曾孙。
再来看看李陵在匈奴的后代。
在北朝时期,这一脉也出了两支著名人物。
一支柱国大将军李弼(瓦岗领袖李密的祖父),另一支永康公李崇义(唐初战神李靖的祖父)。
这里要特别提醒:李广虽然是纯粹的汉人,但是他的后代却逐渐胡化。
陇西李氏,随着最后一位著名人物李煜的被毒杀,而渐渐的隐没在史海中。
至于后世李氏多自称陇西,多半是附会罢了。
关于李唐皇室的真正来源,当代史学界有太多的争论了,除开陇西李氏说,还有赵郡李氏说,以及鲜卑汉化说。
本文暂且采纳最广泛流传的,被正史承认的第一种。
关于南唐皇室的真正来源,也有着较大的争议,主要是李唐后裔说,与冒姓说。
陇西李氏源流?祖籍地证说——李氏文化
陇西李氏源流・祖籍地证说——李氏文化天下李氏皆冠“陇西郡”三字,以示李氏族人始於陇西,但这陇西指的是战国,秦汉时期,以狄道为郡治的陇西郡辖地,而非今日的陇西县。
陇西李氏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一部陇西李氏的发展史,就是中华民族兴起、发展的历史缩影。
研究李氏文化,就是研究发扬中华传统文化。
我们的态度是: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尊重历史、还历史的真面目。
其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从老子李耳“飞升”(陇西)狄道,陇西房始祖李崇家居(陇西)狄道,汉征西将军李仲翔战殁葬(陇西)狄道,西凉武昭王李奔是陇西狄道,唐高祖李渊其先陇西狄道。
这些众多显赫的陇西李氏人物,都於陇西狄道有千丝万缕的关系,与陇西狄道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里我们简要谈谈,李氏与陇西狄道有关联的几个问题。
一、临洮、周朝称陇西邑,秦汉称狄道。
今日的临洮,就是古陇西,就是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1.陇:甘肃省的简称。
2.陇水:即今日的东峪河,《水经注》称陇水,《山海经》称滥水。
水源於鸟鼠山西北高城岭、西迳陇坻。
迳武阶城(窑店乡境内)南,绕狄道故城东、向西北注入洮水。
它非常具体地把狄道故城,洮水与陇水、陇山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陇山:就是陇坻、陇坂、陇首。
在陕西陇县西北,跨甘肃清水县、山高而长、延至陇县、静宁、镇远、清水。
《水经注》所指陇坻,是泛指陇中之山。
4、陇西:郡名,秦昭王二十八年(公元前279年)置,今甘肃旧兰州、巩昌、秦州诸府、州之地,治狄道,即甘肃狄道(今临洮县)。
我们通常说:陇西、陇西、陇山以西,指的是甘肃的地理位置在陇山以西。
那么,陇西郡名是怎么命名的。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一文中说的很清楚,“有陇坻(山)在(治所狄道故)城东”,故曰:“陇西也”。
把陇坻,陇水,洮水、狄道故城、紧密的联系起来,完全符合古代以山水定地名的历史事实。
它与甘肃省的地理位置在大陇山以西的概念是大相径庭,泾渭分明。
郡望:郡望,一郡之望族。
或望出。
即该姓氏的发祥地,也就是通常说的堂号。
李姓渊源及“陇西”李氏考略
氏称姓。 < 志・ 通 氏族 略 》 日 : “ ,里 氏 ,晷 繇 之 后 为 理 相
氏 .商 末 理 征 孙 仲师 遭 难 。去 王 为 里 。 又 载 : “ 氏 。晷 ” 理
繇 为尧 理官 ,子孙 遂为理 氏 。商末有 理征改 姓李 。 < ” 广 韵 》 引 < 俗 通 》 日 : “ 氏 ,皋 陶 为 里 , 因 以 官 为 氏 。 风 理 ” 这 些 材 料 均 反 映 出 李 姓 的 产 生 与传 说 中 的 皋 陶 有 密 切 关 系
“ 氏” “ 氏 ” “ 氏 ”三 者是 相 同 的 ,原 因 是 三 者 音 里 、 理 、 李
贱 . …… 姓 所 以别 婚 姻 …… 三 代 之 后 ,姓 氏 合 而 为 一 ,皆
所 以 别婚 姻 .而 以地 望 明 贵贱 。 因 此 姓 的 功 能 主 要 是 别 婚 ”
姻 . 氏则 是 明 贵 贱 .这 是 我 国 古 代 姓 氏未 合 而 为 一 前 姓 与
通 》 卷 二 十 四 云 : “ 字 古 通 作 理 ,亦 与 李 通 。 另 外 ,从 里 ”
的姓 氏。据统 计 .李 姓人 群大 约 占了当代人 口的79 . %强 ,
总 人 口大 约 在 90 余 万 人 .如 果 加 上 少 数 民 族 中 的 李 姓 和 50 海 外 华 裔 李姓 .总 人数 超 过 l .是 当 代 世 界 上 最 大 的 同姓 亿 人 群 。 【 李 姓 在 唐 代 是 国 姓 , 唐 以 后 繁 衍 兴 旺 ,蔚 为 望 1 】 族 。 探 其 源 流 。越 是 这 样 的 高 门大 姓 ,其 源 流 越 容 易 湮 漫 不 清 。 自唐 宋 以来 ,诸 说 并 立 。宋 代 史 学 家 郑 樵 在 他 所 著 的 < 志. 通 氏族 略》 中说 : “ 氏凉 武 昭 王 有 国二 十 年 ,高 李
陇西李家龙宫——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
陇西李家龙宫——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 李家龙宫(李⽒祠堂)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是天下李⽒族⼈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李家龙宫”⽽闻名海内外,是研究陇西李⽒⽂化遗址遗迹的重要载体和标志性建筑之⼀,是陇西唯⼀保存下来的⼀处古建筑群。
都说“天下李⽒出陇西”,陇西是李⽒⼀族的发源地。
当地有座李家龙宫,历经近⼀千四百年⼀直是全球李⽒⼀族追本溯源的宗祠。
宗祠不称“祠”,⽽名“龙宫”,隐隐散发着睥睨天下的霸⽓。
唐朝贞观年间,陇西已成为西北的名城重镇,唐天⼦重视在李⽒发现、繁衍、迁播之地的陇西设⽴宗祠,意在光显祖宗、威震远⽅,李世民钦准当地官员⼤兴⼟⽊、兴修殿宇,经数千能⼯巧匠⽤三年零三个⽉的时间苦⼼营造终于完成。
李家龙宫坐北朝南,东西长600⽶,南北宽440⽶,建筑⾯积25万平⽅⽶,占整个县城的三分之⼀。
⾼⼤的殿宇和红⾊宫墙,巍然屹⽴的南⼤门上,⾼悬唐太宗李世民御笔亲书的“李家龙宫”四个⾦⾊的⼤字。
遒劲凝重,神采飞扬。
称宫者,不但规模⼤,且规格也⾼于寺庙,宫内建筑分前、中、后三组,楼阁林⽴,殿堂巍峨,环境肃穆,颇为壮观。
砖雕,是李家龙宫建筑上的精品。
且看屋脊正中为⼀座楼阁式的砖雕,名为⼦⽛楼。
关于⼦⽛楼的说法,在《封神榜》⼀书的结局中有记录:传说姜⼦⽛在封神的时候,每⼀位神各得其位,当把所有的神位都封完以后,他发现⾃⼰却没有了神位,即便如此,他有管众神的神鞭,所以姜⼦⽛⼀下⼦跳到殿顶,被称为“塑塔神”。
龙宫主殿屋脊上安放着九兽(龙、凤、狮⼦、天马、狻猊、押鱼、獬⾘、⽃⽜和引什),要知道,在封建等级制度下,只有皇宫和太和殿安放⼗兽,李家龙宫的地位也由此可见。
陇西李⽒在历史上共有8次⼤规模的迁徙。
⼤唐盛世不再,⼤部分的李⽒⼀族渡江南迁,在现在的福建等沿海省市聚居。
然后逐步扩散⾄东南亚、韩国⽇本,乃⾄欧美等国。
遍布全球的李⽒⼀族,直到现今,仍有家谱证明他们的族源。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
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是秦朝御史大夫李昙的长子。
关于陇西李氏自李崇以下至唐代,三四百年间传代和分支情形,《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有详细记载:崇字伯枯,陇西守,南郑公,生二子,长曰平燕,次曰瑶,字内德,南郡守,狄道侯;生信,字有成,大将军,陇西侯;生超,一名伉,字仁高,汉大将军、渔阳太守;生二子,长曰元旷,侍中,次曰仲翔,河东太守,征西将军,讨叛羌于素昌,战殁,赠太尉,葬陇西狄道东川,因家焉;生伯考,陇西、河东二郡太守;生尚,成纪令,因居成纪,弟向,范阳房始祖也。
尚生广,前将军,二子:长曰当户,当户生陵,字少卿,骑都尉;次子曰敢,字幼卿,朗中今,关内侯。
敢生禹,字子道,弟忠,顿丘房始祖也。
禹生丞公,河南太守;生先,字敬宗,蜀郡北平太守;生长宗,字伯礼,渔阳丞;生君况,字叔平,一字子期,博士议郎,太中大夫;生本,字上明,郎中,侍御史;生次公,字仲居,巴郡太守,西夷校尉;弟恬,渤海房始祖也。
次公生轨,字子逸,魏临淮太守,司农卿;弟潜,申公房始祖也。
轨生隆,字彦绪,长安令,积弩将军;生艾,字世绩,晋骁骑将军、魏郡太守;生雍,字(亻杰)熙,为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生二子,长曰伦,丹阳房始祖也,次曰柔,字德远,北地太守。
雍孙盖,安邑房始祖也。
柔生答,字季子,前凉张骏、天水太守,武卫将军,安西亭侯;生昶,字仲坚,凉太子侍讲,生嵩,字玄盛,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个子:谭、歆、让、愔、恂、翻、豫、宏、眺、亮。
愔,镇远将军房始祖也。
其曾孙系平凉房始祖也。
翻孙三人,曰承,姑臧房始祖也;曰茂,敦煌房始祖也;曰冲,仆射房始祖也。
曾孙曰成礼,绛郡房始祖也。
豫玄孙曰刚,武陵房始祖也。
歆字士业,西凉后主,八子:勖、绍、重耳、弘元、崇明、崇产、崇庸、崇枯;重耳字景顺,以国亡奔宋,为汝南太守,后魏克豫州,以地归之,拜恒农太守,复为宋将薛安都所陷,后魏安南将军、豫州刺史,生献祖宣皇帝熙,字孟良,后魏金门镇将;生懿祖光皇帝,讳天赐,字德真,三子,长曰起头,长安侯,生达摩,后周羽林监太子洗马,长安县伯,其后无闻,次曰太祖,次乞豆,定州刺史房。
迁往各地的陇西李氏
迁往各地的陇西李氏陇西李氏迁往各地,不计其数,其著名者有从陇西迁往陕西的一支。
陇西太守李伯考的次子李向,为西汉时期的人,他的后裔逐渐发展,形成范阳房,所以史书称李向为范阳房始祖。
范阳,三国时期魏置的一个郡,治陕西涿县,晋朝时为范阳国,后魏复为郡。
可见,在西汉以后的一段时期,陇西李氏的一支迁到了陕西,至西晋末年,李氏已成为甘陕交界之六郡中的大姓之一,氐人李特家族便是其中一支从陇西迁往河北。
西汉大将军李广的孙子李忠,是顿丘房始祖。
屯丘,汉代所置的一个县,到晋朝,它成为屯丘郡治,隋朝复为顿丘县。
故城在今河北清丰县西南25里。
可见,陇西李氏在西汉以后,已有一支向河北扩展。
从陇西迁往河北,山东交界处。
侍御史李本的次子李恬,大约为三国前期的人,从他这一支派中衍成了渤海房,史称他为渤海房始祖。
渤海,汉朝所置的一个郡,当时治河北沧县。
后汉把郡治移到河北南皮县东北八里。
此后历代有因有废,治地不同,大体包括今河北海河以南,静海、青县、沧州、南皮以东,山东乐陵、宁津、无棣以北的地区。
于是,陇西李氏中的一支在大约公元2世纪,迁到了今河北、山东的交界处。
豫,鲁、甘,晋的陇西李氏。
晋朝济北、东莞二郡太守李雍之孙李盖,成为安邑房的始祖。
安邑,为汉朝所置的一个县,后魏分安邑为南安邑、北安邑二县,不久又改北安邑为夏县,隋改南安邑为安邑。
地属今山西夏县、安邑县。
可见,李盖这一支派在晋朝以后从陇西迁至今山西,成为陇西李氏在山西的一个支裔。
晋朝东莞太守李雍之长子叫李伦,李伦的五世孙李文度,为西凉安定太守。
他后来归后魏,并徙家于河南京洮山北,于是,形成丹阳一大房系。
丹阳,后魏所置的一个郡,北齐废,故治在今河南项城县东北。
由此可知,在南北朝时期,陇西李氏中的一支迁到了河南项城一带。
于是,在河南也有了陇西李氏的家族。
西凉武昭王兴圣皇帝有十子,其中李愔之曾孙李系,为平凉房始祖;李翻之孙李承为姑臧房始祖;李翻又一孙李茂为敦煌房始祖。
平凉,是东晋时苻秦所置的一个郡,后魏沿置,治所在今甘肃平凉县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伊候之墟,食木子保全性命,为感谢木子的保命之
功及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之故,
自利贞起改理氏为李氏,故皋陶为李姓血缘始祖,
利贞为得姓始祖。李姓从形成时起,长达几百年默
默无闻,直到春秋时期李耳(字伯阳,谥曰聃,号
为老子)为周朝守藏室之史,春秋时的思想家和道
家始祖,著《道德经》八十一章五千余言,留芳百
陇西李氏故里
三 、槐里: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自从司马迁在《史记》中说“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 人……故槐里,迁成纪。”千百年来,槐里就成为人们关 注的地方。可以说,槐里是李广的第一故乡,成纪是李广 的第二故乡。而在李广和他的父亲李尚前往成纪之前,李 氏就已经在这个名叫槐里的地方生活了几百年。 现在我们 所能见到的关于李氏在古陇西相关的记载,最早是从李崇 开始的,李崇也就成为陇西李氏的始祖。李崇在秦时担任 陇西守。李崇的后代李仲翔在平定羌人叛乱时战死,他的 儿子李伯考奔丧时,将家彻底安置在了素昌,素昌就是今 天的临洮。李伯考是李广的爷爷。史料中记载的陇西李氏 祖籍地“陇西郡狄道东乡槐里”就是今天临洮东川二十里 铺的槐树里。这一点,已经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可。
在这里面,最为引人注意 的就是敦煌李氏,始祖李穆。 张书城老先生认为,李陵裔 孙李穆、李贤就是陇西李氏 敦煌房的始祖。李贤和他的 三弟李穆,曾在敦煌为官并 且在敦煌安家,成为陇西李 氏敦煌房的远祖。
李氏根祖
五、文化特点
(一) 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通过李姓的源流
可知, 李姓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如从李姓 出自嬴姓算起, 至今已有3100 多年的历史, 出自 姬姓的李氏一支, 也已经有2800 多年的历史。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把李氏宗族系统化, 这在中国正史中也是少有的先例,为中华李氏 文化的源远流长奠定了基础。至此, 研究李氏 起源及其文化的学者、文献络绎不绝。今天海 内外的李氏文化研究还在持续、深入、广泛地 开展, 这说明李氏文化作为中华姓氏文化的重 要组成部分, 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特色, 使它 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
(三) 名人辈出, 成就斐然。在中国历史发展的长河中
, 李姓名人辈出,成绩卓著。《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李 姓历代名人2251名,占名人总数的4. 95%,排在名人总数的第 二位;李姓的著名文学家占历代文学家总数的5. 3%, 排在第 二位;李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4.13%,排在 第四位。陇西郡作为李氏的郡望,在甘肃的历史名人中,李 姓所占的比例也极高。1988 年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概况丛书》之《陇原物华》一书在 “历史名人”题下列出了48位,其中李姓人氏9 位,他们是李 暠、李渊、李世 民、李广、李陵、李冲、李晟、李愬、李 彦仙, 在著名学者和著名文学艺术家中,列出的27位名人中 李姓占了7位,他们是李翶、李白、李益、李约、李公佐、 李复言、李梦阳, 中国文学史上的“陇西三李”都是今天 的陇西县人,“李公佐、李朝威、李复言”这三人给我们 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作品。当然,陇西李姓名人、学者、 文学艺术家远不只这些。
八、陇西堂
木有本,水有源,我国 最古老的姓氏,其木本 水源,就是所谓的郡望。 “郡望”指魏晋至隋唐 时每郡显贵的世族,意 即世居某郡为当地人所 仰望李氏的郡姓在汉朝 时候形成,并且一直是 陇西最显贵的世族。李 世民登基后,下诏天下 的李姓的郡望,均为陇 西。世界各地均认为李 氏的”根“在陇西,共 尊“陇西”为郡望,陇 西堂为堂号。
(五) 天下李氏,根在陇西。唐代在修《氏族志》
时,以李姓为天下姓氏之冠并诏令天下李姓皆以陇 西为郡望,且对受封归降的显赫之士广赐李姓。于 是出现了天下李氏出陇西、故言李者必称陇西之 说。陇西作为一个宗族的共同标识和世代相袭的 郡望,其意义已经远远超出了地域的名,而成为一 个博大精深的文化现象 。现在世界各地的李氏同 胞,绝大多数都认为陇西为其根系所在。陇西李氏 已经成为一种富有文化内涵的姓氏符号的象征;成 为一种民族的重要徽号。因此陇西李氏文化除了 陇西是指古陇西郡外,已经成为一种有丰富文化内 含的概念,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陇西李氏 文化不仅仅是一个姓氏文化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一)古陇西今临洮
先秦时期,临洮自古有陇西的称呼,因为地处陇水之 西而得名。现称临洮,得名因地处洮河之滨。从南向北流 过的洮河,是远古时期为戌、狄、羌与先秦华夏民族之间 的天然交界。地处洮河东岸的临洮,是先秦西端抗御外侵 的军事、文化、政治中心,以至于发展到后来秦始皇统一 中国以后,从临洮城北三十墩的洮河东岸开始修筑长城, 一直向东延伸到辽东,构成了秦代长城基本轮廓。因此, 洮河与长城,成了秦朝西北共同的屏障,并依次在临洮建 立了陇西郡,成为秦国三十六郡中最西边的郡,郡治今临 洮县城南。西汉初,陇西郡仍然是西部军事政治门户,并 且成为张蹇出使西域,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的后勤基地, 为打通河西走廊,迎来丝绸之路的辉煌,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此,临洮逐步发展成为丝绸之路出长安后的第一个重要 驿站和商埠。唐代,临洮是西防吐蕃的南防羌族的军事重 镇。汉唐边塞诗人反复吟唱。并有哥舒翰著名将领助守戍 边,并有姜维、邓艾、李思齐等在此血杀疆场,留下众多 历史遗迹,有古代民谚和城中的唐明皇手书为证。
四、陇西李氏文化的发展历程
《史记》记载,陇西成纪李氏,汉武帝末年因为李陵投 降匈奴的事件,遭受了灭顶之灾,狄道李氏也受到了这次事 件的牵连,都已经“衰微矣”。然而,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西晋至北周时,陇西李氏再次兴起,累世为官,成为功著关 陇的陇西豪族。
陇西李氏的这次兴起是从李暠开始的,陇西李氏第一个 做皇帝的就是西凉王李暠,为陇西李氏“狄道房”人,是汉 初征西将军李仲翔之19代孙。公元400年李建号“庚子”,在 敦煌建立西凉政权,称西凉王,后迁都酒泉。后来李暠后人 受到北魏的信任,不少人在全国各地担任过官职,后来他们 就将家安置在了做官的地方,最后形成了不同的房。在繁多 的陇西李氏支派中,有四房最为兴盛。这就是武阳(故城在 今山东朝城县西40里)房、姑臧(治今甘肃武威县)房、丹阳(治 今河南项城县东北)房、敦煌(治今甘肃敦煌县)房。唐朝时期, 这四房出宰相十名,荣显功高,流芳百世。
(四)宗族兴旺,家谱繁多。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以
李姓人多名望而作诗曰:我李百万叶,柯条遍中州。可 见唐代时期,李姓的分布已经很广。时至当今,李姓更 遍布中华民族的每一片土地,乃至全世界的每一个角 落,这和李姓家族的兴旺分不开。中国自南北朝时就 兴起了谱牒之学,大凡世家大族,都特别注重修续家谱。 据《中国家谱综合目录》收录李姓族谱家谱620部,仅 仅次于王、张、陈姓的家谱族谱。李姓家谱族谱中的 家训家规,反映出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关系,可 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修身、养德、治家、 爱国的内容,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和所弘扬的核 心;其中与儒家思想有关的孝、悌、和、信、仁等,也 不无积极意义。当然,家训家规中也有许多糟粕和过 时的东西,是需要注意和摒弃的。
世。李耳九世孙李昙生四子:崇、辨、昭、玑。
李崇仕秦陇西守,封南郑公,即陇西房始祖;李玑定 居赵郡(今河北赵县),为赵郡房始祖。后来陇西房 又分为39房,赵郡房分为6大房。陇西李氏自此繁衍生 息,建功立业,根深叶茂。
第二支出自姬姓。商朝时期,周的同姓后裔,名巴 人,居钟离山(今湖北长阳西北一带)。周武王灭商后, 封巴人于巴(今重庆的巴南区)称巴子国。公元前316年, 秦国灭巴国。一部分巴人留于渝境的成为板楯蛮,而 南移到湘西的巴人成为武陵蛮的一部分,迁移到鄂东 的称江夏蛮和五水蛮。巴人以虎为图腾,巴语读虎为 李,当虎图腾演化为姓时,巴人崇仰汉人之姓,遂依 音用李姓。公元前303年,巴人李姓在四川建立大成国, 史称成汉,这是李姓在中国所建的第一个王朝,后灭 于东晋。这支姬姓李氏的历史有2800年。
目录
一、陇西简介 二、李姓溯源 三、槐里:陇西李氏的祖籍地
四、陇西李氏文化西堂
一、陇西简介
位于陇山以西、渭水河畔的古陇郡是华夏 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也是中华李氏的发祥 地。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巍巍陇山,泱泱渭 水,孕育了内涵丰富、源远流长的陇西李氏文 化,它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 分, 。 1992年,甘肃省在陇西县恢复重建“陇 西堂”,并成立了“陇西李氏文化研究会”; 1993年又将“李氏文化”列为与敦煌文化、天 水伏羲文化、拉卜楞寺藏传佛教文化齐名的甘 肃四大文化之一
第三支出自赐姓和外族改姓。西南民族中多 李姓,其原因是当权者的赐姓和崇仰汉人的自 取姓所造成的。进入魏晋南北朝之后,北方连 年战乱、政权频繁更迭、外族不断进入中原, 李姓随其他的原华北居民一起向南方和东南迁 移和发展。另一重要外姓的融入是李氏王朝赐 与有功大臣武将为国姓,这是李姓人口迅速膨
胀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二 )今陇西为古襄武
今天的陇西县,因为沾了“陇西”二字的光,就成 为一些人心目中的“古陇西”。其实,今天的陇西县 仅仅是古陇西郡的一部分,到了宋哲宗元五年(1090 年),才在今天陇西所在地设置了陇西县。也就是说, 今陇西县得名比古陇西郡得名晚了1270年!
《辞海》对今陇西县是这样记述的,陇西县在甘肃 省东部,渭河上游,汉时在此设置襄武县,三国时为 魏国陇西郡治所。唐时为渭州治所,宋置陇西县。 从 这些记载来看,今陇西县就是汉代的襄武县,虽然曾 经也做过一段时间的陇西郡治,但并不是史籍记载中 李氏扎根的陇西狄道。著名史学家史念海说:“天下 李氏在狄道”。 陇西地还曾经出过众多名人,如汉医 术方士封衡,与华佗齐名,著几本医书等。汉右将军 廉褒、宋少傅王德,抗金战功赫赫,都是著名军事人 物。
李氏族谱
李氏文化博物馆
二、李姓溯源
汉族李姓的渊源主要来自三大支:赢姓、姬姓和外族
的改姓
•
第一支出自嬴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
所载,李姓出自嬴姓,皋陶之后,世为大理(掌管
刑法的狱官之长),以官命族为理氏。商朝末期,
纣王无道,理征因直言规劝其改正错误,为纣王所
不容,而被杀害。其妻陈国契和氏携子利贞逃难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