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

合集下载

关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的深度思考——公共图书馆助

关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的深度思考——公共图书馆助

关于《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的深度思考——公共图书馆助力幼儿早期阅读文/长春图书馆 何爽【摘要】幼儿早期阅读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家长的认同与重视,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其发展情况却不容乐观。

本文从一名公共图书馆员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幼儿早期阅读在书目选择上存在的问题,指出公共图书馆作为早期阅读最佳书目推荐者的优势,对公共图书馆在推荐早期阅读书目上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对幼儿早期阅读有所助益。

【关键词】幼儿早期阅读;公共图书馆;书目推荐儿童心理学家认为,0-3岁是养成儿童阅读兴趣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3-6岁是培养儿童的阅读和学习能力的关键阶段。

在此阶段,科学有规划的为幼儿提供优秀的阅读材料,能更加有效地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作者自2013年进入长春市图书馆青少部工作,通过对低幼儿童活动区近3年的观察,欣慰于家长对孩子早期阅读的重视与投入,也担忧于早期阅读材料良莠不齐,使用混乱,阅读活动缺少科学规划等弊端。

作者认为公共图书馆具有成为早期阅读最佳书目推荐者的优势,以少儿图书馆员的角度,对幼儿早期阅读的书目推荐提出了几点建议,期望有助于孩子们健康快乐阅读。

一、我国早期阅读材料的使用现状早期阅读,指幼儿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

幼儿早期阅读受到越来越多中国家长的认同与重视,但由于我国尚未形成完善统一的学前教育体系,早期阅读主要以家庭为单位,由祖父母、父母协助幼儿完成。

科学育儿知识的匮乏,导致早期阅读材料的使用存在如下弊端:(一)盲目性与滞后性。

受自身文化素质的影响,家长对幼儿早期阅读的理解不够深入,阅读材料多是盲目挑选,以语、数、英等学习型读物为主;同时,忽视幼儿阅读持续、渐进的特点,阅读活动无规划,书目选择无年龄层次性。

祖父母在育儿时,常选取他们所熟悉的,如《葫芦娃》《黑猫警长》《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等拼音图画书,对近些年引进的中外绘本(如《love系列》),双语画册(如《神奇字母组合》),持有漠视甚至排斥的态度,导致幼儿的阅读材料存在滞后性。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一)儿童与健康。

主要目标:1.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减少出生缺陷所致残疾。

2.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3‰以下。

降低流动人口中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

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

4.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5.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6.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以下。

7.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8.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

9.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3。

10.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

11.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

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

12.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

13.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

14.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

策略措施:1.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和边远地区妇幼卫生经费投入,促进儿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省、市、县均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

加强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设置儿科,增加儿童医院数量,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

加强儿童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儿童卫生服务能力。

3.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

推进儿童医疗保健科室标准化建设,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

逐步扩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儿童保健服务内容。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均达到80%以上。

202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

202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

2021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统计监测报告2023/04/20 09:30国家统计局2023年4月2021年是实施《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以下简称《纲要》)开局之年,为全面反映《纲要》实施进展情况,国家统计局根据《纲要》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和相关部门数据资料,对儿童健康、安全、教育、福利、家庭、环境和法律保护等七个领域实施进展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显示:《纲要》实施首年总体进展顺利,儿童健康水平整体提高,安全保护持续加强,受教育水平稳步提升,儿童福利提标扩面,家庭建设日益完善,成长环境日益优化,法律保护机制不断健全。

一、儿童与健康(一)儿童健康水平持续提高。

儿童健康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

2021年,每千名儿童拥有儿科执业(助理)医生0.78名,比2020年增加0.14名;每千名儿童拥有床位2.2张,增加0.03张。

全国新生儿死亡率为3.1‰,下降0.3个千分点;婴儿死亡率由2020年的5.4‰下降到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7.1‰,下降0.4个千分点。

(二)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不断强化。

初步建立覆盖婚前、孕前、孕期、儿童各阶段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防治出生缺陷宣传教育得到加强,公众优生健康意识不断提高。

2021年,全国婚前医学检查率为70.9%,比2020年提高2.5个百分点;产前筛查率为85.7%,提高4.6个百分点;新生儿访视率为96.2%,提高0.7个百分点。

(三)儿童健康管理得到加强。

围绕儿童生长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眼保健和视力检查等儿童生长发育重点,全面加强儿童健康服务和管理。

2021年,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为92.8%;7岁以下儿童健康管理率为94.6%,比2020年提高0.3个百分点。

0—6岁儿童眼保健和视力检查覆盖率为93%,提高1.2个百分点。

小学生和初中生近视率分别为35.5%和71.1%,与2020年基本持平。

(四)儿童疾病防治持续强化。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与教育主要目标:1.促进0-3岁儿童早期综合发展。

2.基本普及学前教育。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

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

确保流动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

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

5.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办学质量提高。

6.保障所有儿童享有公平教育,均衡配置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校际差距。

7.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提高,薄弱学校数量减少。

8.教育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全面提升。

策略措施:11.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

12.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道德教育。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

把德育渗透于教育教学各个环节,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个方面。

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充分发挥共青团和少先队在学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13.提高儿童科学素养水平。

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和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儿童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儿童科学探究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科技类博物馆、科研院所等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为儿童提供科学实践的场所和机会。

建立校外科学实践活动与学校课程相衔接的机制。

加强校内外结合的儿童科普网络建设,建立和巩固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儿童科普队伍。

14.加快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积极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建立教育质量标准和监测评价制度体系,完善学生综合素质和学业评价体系。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

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从健康、教育、福利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详细规定了未来十年促进中国儿童发展、保障儿童合法权益的目标和策略措施。

全sssssss文如下: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卫生部关于印发贯彻 -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02-23 17:11:09卫妇社发〔〕1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及计划单列市卫生局:为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 -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2020年)》,全面推进妇幼卫生工作,着力改进妇幼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我部组织制定了《卫生部贯彻 -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

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〇一二年二月十七日卫生部贯彻 -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实施方案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反映了全民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和社会文明程度。

加快妇幼卫生事业发展,对于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促进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自国务院发布—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以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紧紧围绕妇女儿童健康目标,认真贯彻《母婴保健法》,努力提高妇幼卫生服务水平,孕产妇、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持续下降,妇女儿童健康状况得到明显改进。

可是,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诸多因素制约,中国在保护和促进妇女儿童健康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

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存在显著的城乡、地区和人群差异,妇幼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亟待改进;降低孕产妇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任务依然十分艰巨,必须大幅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能如期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出生缺陷、营养性疾病、心理疾患等已成为威胁妇女儿童健康的突出公共卫生问题;妇幼卫生服务能力与妇女儿童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相适应,全面实现妇女儿童健康目标任重道远。

为贯彻落实《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0年)》(以下简称两纲),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相关目标,改进妇幼卫生服务公平性和可及性,不断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制定本实施方案。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作者:来源:《云南教育·视界》2011年第08期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

2011年08月08日17:51 中国新闻网中新网8月8日电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近日印发《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从健康、教育、福利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详细规定了未来十年促进中国儿童发展、保障儿童合法权益的目标和策略措施。

全文如下: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具体目标

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具体目标

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具体目标2011-2020年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的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妇女发展纲要1.妇女与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充分发挥妇女的作用,提高妇女的参与度,增加妇女的工作机会,促进妇女的发展。

2.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加强妇女在决策和管理中的参与度,提高妇女在各级政府中的比例,促进妇女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领导力。

3.妇女与教育:提高妇女的受教育程度,特别是高等教育领域,增加女性在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等学科的参与度。

4.妇女与健康:改善妇女的健康状况,提高妇女的生殖健康服务水平,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高妇女的自我保健意识。

5.妇女与环境:加强妇女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参与度,提高妇女的环保意识和技能。

6.妇女的人权保障:加强妇女的人权保障,消除对妇女的歧视和暴力行为,保障妇女的合法权益。

7.妇女与媒体:加强媒体对妇女的关注和报道,提高媒体对性别问题的敏感度,促进女性在媒体中的参与度。

8.妇女与体育:加强妇女的体育建设,提高妇女的体育参与度,促进女性在体育领域的发展。

二、儿童发展纲要1.儿童与健康:提高儿童的健康水平,降低婴儿死亡率,提高儿童的免疫接种率,保障儿童的健康权益。

2.儿童与教育:保障儿童的受教育权利,提高儿童的义务教育普及率,促进儿童的发展和成长。

3.儿童与福利:完善儿童福利制度,提高儿童的福利保障水平,为儿童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

4.儿童与安全:加强儿童的安全保障,预防儿童意外伤害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5.儿童与家庭:加强家庭对儿童的关注和照顾,提高家庭的教育水平,促进儿童与家庭的和谐关系。

6.儿童与环境:加强儿童与环境的互动和联系,提高儿童的环保意识和技能,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

7.儿童权利保障:加强儿童权利的保障和宣传,消除对儿童的歧视和暴力行为,保障儿童的合法权益。

8.儿童与文化:加强儿童的文化教育和文化体验,提高儿童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至2020年主要目标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至2020年主要目标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至2020年主要目标中国儿童发展纲要是指中国政府以儿童为中心,明确并规划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发展路径的一项政策文件。

它旨在保障儿童的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健康发展,为实现儿童在教育、保健、福利、参与等方面的最低保障提供指导。

下面将介绍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至2030年的主要目标。

一、儿童权益保障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在2021至2030年期间的首要目标是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和落实。

具体目标如下:1.儿童权益法律体系完善。

完善儿童权益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确保儿童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

2.儿童权益监督机制健全。

建立有效的儿童权益监督机制,加强对儿童权益保护工作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3.儿童权益教育普及。

加强对全社会儿童权益意识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儿童权益保护意识。

二、儿童教育发展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在2021至2030年期间的第二个重点目标是推动儿童教育普及和提高。

具体目标如下:1.优质早期教育普及。

加大对0-3岁儿童早期教育的支持力度,提供更多优质的早期教育资源。

2.义务教育公平发展。

提高义务教育的普及率和质量,实现城乡、区域之间的教育公平。

3.职业教育与技能培训健全。

加强中等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建设,提高儿童就业能力。

三、健康成长保障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在2021至2030年期间的第三个重点目标是保障儿童的健康成长。

具体目标如下:1.儿童医疗保健覆盖率提高。

加大对儿童医疗保健的投入,提高儿童医疗保健覆盖率。

2.健康生活方式教育。

加强对儿童的健康生活方式教育,提倡科学饮食和良好的运动习惯。

3.青少年心理健康关注。

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

四、儿童福利保障中国儿童发展纲要在2021至2030年期间的第四个重点目标是加强对儿童福利的保障。

具体目标如下:1.儿童社会福利体系完善。

建立完善的儿童社会福利体系,包括儿童福利院、收养机构等。

2.特殊儿童关爱保障。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doc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 .doc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

(完整word版)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

(完整word版)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

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

从健康、教育、福利及社会环境等方面详细规定了未来十年促进中国儿童发展、保障儿童合法权益的目标和策略措施。

全sssssss文如下: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

2‰、39.7‰下降到13.1‰、16。

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

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

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

1%和82。

5%。

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进一步解决儿童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权利保护,仍然是今后一个时期儿童工作的重大任务.未来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儿童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将为儿童健康成长创造更加有利的社会环境。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全文)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打印版)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全文)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打印版)

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全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积极发展学前教育,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问题,满足适龄儿童入园需求,促进学前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把发展学前教育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

学前教育是终身学习的开端,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

改革开放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

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教育资源短缺、投入不足,师资队伍不健全,体制机制不完善,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发展学前教育,必须坚持公益性和普惠性,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落实各级政府责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必须坚持改革创新,着力破除制约学前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必须坚持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为幼儿和家长提供方便就近、灵活多样、多种层次的学前教育服务;必须坚持科学育儿,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各级政府要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的突破口,作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民生工程,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

二、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提供“广覆盖、保基本”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

加大政府投入,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安全、适用的幼儿园。

不得用政府投入建设超标准、高收费的幼儿园。

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富余教育资源和其他富余公共资源,优先改建成幼儿园。

2013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

2013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

2013年《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施情况统计报告为全面反映《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落实情况,维护儿童权益,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国家统计局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数据和资料,对《纲要》在健康、教育、福利、社会环境和法律保护等领域2013年的实施情况进行了统计监测,结果如下:一、《纲要》各领域的实施情况(一)儿童健康状况1.儿童低体重发生率明显下降。

2013年,儿童低出生体重发生率为2.44%,低于《纲要》目标1.56个百分点。

5岁以下儿童低体重发生率为1.37%,低于《纲要》目标3.63个百分点,上述两项指标均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9%,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达91%,分别比2010年提高7. 5个和7.6个百分点。

2.母乳喂养率继续提高。

卫生部门持续开展的儿童保健监测结果显示,201 3年,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75.3%,已提前实现《纲要》目标。

5岁以下儿童中重度贫血患病率为0.92%,继续下降。

3.儿童疾病预防得到普及。

儿童计划免疫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百白破、麻疹、乙肝、甲肝、乙脑和流脑疫苗的接种率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2013年平均接种率在99.5%以上,疫苗接种率在2010年基础上继续提高。

4.儿童生存状况得到更好保障。

2013年,全国婴儿死亡率为9.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2.0‰,分别比2010年下降3.6个和4.4个千分点,两项指标均首次实现了《纲要》目标。

2013年,全国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为19.02 /10万,比2010年下降3.39个十万分点。

(二)儿童教育状况1.学前教育迅速发展。

2013年,全国共有学前教育学校19.9万所,专任教师166.3万人,在校学生数3894.7万人,分别比2010年增长32.0%、45.4%和3 0.8%。

2013年,全国城市公办幼儿园有1.5万所,比2010年增长57.8%,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为67.5%,比2010年提高10.9个百分点,持续接近《纲要》目标。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20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20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20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实行男女平等是国家的基本国策,男女平等的实现程度是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妇女占全国人口的半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发展中维护妇女权益,在维权中促进妇女发展,是实现妇女解放的内在动力和重要途径。

保障妇女权益、促进妇女发展、推动男女平等,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确定了妇女与经济、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妇女与教育、妇女与健康、妇女与法律、妇女与环境六个优先发展领域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将妇女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不断完善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管理责任,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社会宣传动员,有力推动了“纲要”的实施。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我国在促进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妇女享有社会保障的程度普遍提高,贫困妇女状况进一步改善;妇女参政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参与意识进一步增强;妇女受教育水平稳步提高,男女受教育差距进一步缩小;妇女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人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保障妇女权益的立法、执法力度持续加大,妇女权益进一步得到保障;男女平等基本国策进一步深入人心,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改善。

这十年是我国妇女发展的历史最好时期之一。

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制约与影响,妇女发展仍面临诸多问题与挑战。

就业性别歧视仍未消除,妇女在资源占有和收入方面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的水平仍然较低;妇女受教育程度与男性存在一定差距;妇女的健康需求有待进一步满足;妇女发展的社会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妇女的社会保障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各阶层妇女利益需求日益呈现多元化,城乡区域妇女发展不平衡仍未全面解决。

未来十年,经济全球化将深入发展,国际竞争会日趋激烈。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一、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1、概述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既为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实现男女平等任重道远。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规定,遵循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行动纲领等国际公约和文件的宗旨,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国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纲要。

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基本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从妇女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实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平等发展原则完善和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规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构建文明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缩小男女社会地位差距,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协调发展原则加大对农村及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制度、增加投入、优化项目布局等措施,缩小城乡区域妇女在人均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妇女参与原则依法保障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尊重妇女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妇女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3、总目标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体系和公共政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参与经济发展,经济地位明显提升;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政水平不断提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高;平等参与环境决策和管理,发展环境更为优化;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201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

(2011)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0-2020年)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儿童时期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

为儿童提供必要的生存、发展、受保护和参与的机会和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儿童的发展需要,发挥儿童潜能,将为儿童一生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

儿童是人类的未来,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儿童发展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与文明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儿童发展,对于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以下简称“纲要”),从儿童健康、教育、法律保护和环境四个领域提出了儿童发展的主要目标和策略措施。

十年来,国家加快完善保护儿童权利的法律体系,强化政府责任,不断提高儿童工作的法制化和科学化水平,我国儿童生存、保护、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儿童权利得到进一步保护,儿童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10年,“纲要”确定的主要目标基本实现。

儿童健康、营养状况持续改善,婴儿、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从2000年的32.2‰、39.7‰下降到13.1‰、16.4‰,孕产妇死亡率从2000年的53.0/10万下降到30.0/10万,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达到了90%以上。

儿童教育普及程度持续提高,学前教育毛入园(班)率从2000年的35.0%上升到56.6%,小学学龄儿童净入学率达到99.7%,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0.1%和82.5%。

孤儿、贫困家庭儿童、残疾儿童、流浪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等弱势儿童群体得到更多的关怀和救助。

受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发展及权利保护仍然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全社会儿童优先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儿童工作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城乡区域间儿童发展不平衡,贫困地区儿童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出生缺陷发生率上升,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学前教育公共资源不足,普及率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校际、城乡、区域间存在较大差距;贫困家庭儿童、孤儿、弃婴、残疾儿童、流浪儿童的救助迫切需要制度保障;人口流动带来的儿童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社会文化环境中仍然存在不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消极因素等等。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中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一、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11-2020年)1、概述从现在起到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既为妇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实现男女平等任重道远。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和有关法律规定,遵循联合国《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通过的北京宣言、行动纲领等国际公约和文件的宗旨,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要求,结合我国妇女发展和男女平等的实际情况,制定本纲要。

2、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男女平等基本国策,保障妇女合法权益,优化妇女发展环境,提高妇女社会地位,推动妇女平等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平等参与经济社会发展,平等享有改革发展成果。

基本原则全面发展原则从妇女生存发展的基本需求出发,着力解决关系妇女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努力实现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平等发展原则完善和落实促进男女平等的法规政策,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构建文明先进的性别文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缩小男女社会地位差距,促进两性和谐发展。

协调发展原则加大对农村及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妇女发展的支持力度,通过完善制度、增加投入、优化项目布局等措施,缩小城乡区域妇女在人均收入水平、生活质量、文化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距。

妇女参与原则依法保障妇女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权利,尊重妇女的主体地位,引导和支持妇女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发展。

3、总目标将社会性别意识纳入法律体系和公共政策,促进妇女全面发展,促进两性和谐发展,促进妇女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保障妇女平等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生命质量和健康水平明显提高;平等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受教育程度持续提高;平等获得经济资源和参与经济发展,经济地位明显提升;平等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政水平不断提高;平等享有社会保障,社会福利水平显著提高;平等参与环境决策和管理,发展环境更为优化;保障妇女权益的法律体系更加完善,妇女的合法权益得到切实保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
(一)儿童与健康。

主要目标:
1.严重多发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逐步下降,减少出生缺陷所致残疾。

2.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控制在10‰和13‰以下。

降低流动人口中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3.减少儿童伤害所致死亡和残疾。

18岁以下儿童伤害死亡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6。

4.控制儿童常见疾病和艾滋病、梅毒、结核病、乙肝等重大传染性疾病。

5.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率以乡(镇)为单位达到95%以上。

6.新生儿破伤风发病率以县为单位降低到1‰以下。

7.低出生体重发生率控制在4%以下。

8.0-6个月婴儿纯母乳喂养率达到50%以上。

9.5岁以下儿童贫血患病率控制在12%以下,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以2010年为基数下降1/3。

10.5岁以下儿童生长迟缓率控制在7%以下,低体重率降低到5%以下。

11.提高中小学生《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达标率。

控制中小学生视力不良、龋齿、超重/肥胖、营养不良发生率。

12.降低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儿童精神疾病患病率。

13.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

14.减少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

策略措施:
1.加大妇幼卫生经费投入。

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增加农村和边远地区妇幼卫生经费投入,促进儿童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2.加强妇幼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省、市、县均设置1所政府举办、标准化的妇幼保健机构。

加强县、乡、村三级妇幼卫生服务网络建设,
完善基层妇幼卫生服务体系。

加强儿童医疗保健服务网络建设,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和县级以上妇幼保健院设置儿科,增加儿童医院数量,规范新生儿病室建设。

加强儿童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儿童卫生服务能力。

3.加强儿童保健服务和管理。

推进儿童医疗保健科室标准化建设,开展新生儿保健、生长发育监测、营养与喂养指导、早期综合发展、心理行为发育评估与指导等服务。

逐步扩展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的儿童保健服务内容。

3岁以下儿童系统管理率和7岁以下儿童保健管理率均达到80%以上。

将流动儿童纳入流入地社区儿童保健管理体系,提高流动人口中的儿童保健管理率。

4.完善出生缺陷防治体系。

落实出生缺陷三级防治措施,加强婚前医学检查知识宣传,规范检查项目,改进服务模式,提高婚前医学检查率。

加强孕产期合理营养与膳食指导。

建立健全产前诊断网络,提高孕期出生缺陷发现率。

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诊断和治疗,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等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达到80%以上,新生儿听力筛查率达到60%以上,提高确诊病例治疗率和康复率。

加大出生缺陷防治知识宣传力度,提高目标人群出生缺陷防治知识知晓率。

5.加强儿童疾病防治。

扩大国家免疫规划范围,加强疫苗冷链系统建设和维护,规范预防接种行为。

以城乡社区为重点,普及儿童健康基本知识。

加强儿童健康相关科学技术研究,促进成果转化,推广
适宜技术,降低新生儿窒息、肺炎和先天性心脏病等的死亡率。

规范儿科诊疗行为。

鼓励儿童专用药品研发和生产,扩大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儿科用药品种和剂型范围,完善儿童用药目录。

将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及先天梅毒综合服务纳入妇幼保健常规工作,孕产妇艾滋病和梅毒检测率分别达到80%和70%,感染艾滋病、梅毒的孕产妇及所生儿童采取预防母婴传播干预措施比例均达到90%以上。

6.预防和控制儿童伤害。

制定实施多部门合作的儿童伤害综合干预行动计划,加大执法和监管力度,为儿童创造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预防和控制溺水、跌伤、交通伤害等主要伤害事故发生。

将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中小学校、幼儿园和社区普遍开展灾害避险以及游泳、娱乐、交通、消防安全和产品安全知识教育,提高儿童家长和儿童的自护自救、防灾避险的意识和能力。

建立健全学校和幼儿园的安全、卫生管理制度和校园伤害事件应急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儿童伤害监测系统和报告制度。

提高灾害和紧急事件中保护儿童的意识和能力,为受灾儿童提供及时有效的医疗、生活、教育、心理康复等方面的救助服务。

7.改善儿童营养状况。

加强爱婴医院建设管理,完善和落实支持母乳喂养的相关政策,积极推行母乳喂养。

开展科学喂养、合理膳食与营养素补充指导,提高婴幼儿家长科学喂养知识水平。

加强卫生人员技能培训,预防和治疗营养不良、贫血、肥胖等儿童营养性疾病。

实施贫困地区学龄前儿童营养与健康干预项目,继续推行中小学生营
养改善计划。

加大碘缺乏病防治知识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缺碘地区合格碘盐食用率。

8.提高儿童身体素质。

全面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合理安排学生学习、休息和娱乐时间,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和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

鼓励和支持学校体育场馆设施在课余和节假日向学生开放。

完善并落实学生健康体检制度和体质监测制度,并建立学生体质健康档案。

9.加强对儿童的健康指导和干预。

加强托幼机构和中小学校卫生保健管理,对儿童开展疾病预防、心理健康、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等方面的教育和指导,提高儿童身心健康素养水平。

帮助儿童养成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加强儿童视力、听力和口腔保健工作。

预防和制止儿童吸烟、酗酒和吸毒。

严禁向儿童出售烟酒和违禁药品。

10.构建儿童心理健康公共服务网络。

儿童医院、精神专科医院和有条件的妇幼保健机构设儿童心理科(门诊),配备专科医师。

学校设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开展精神卫生专业人员培训。

11.加强儿童生殖健康服务。

将性与生殖健康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课程体系,增加性与生殖健康服务机构数量,加强能力建设,提供适合适龄儿童的服务,满足其咨询与治疗需求。

12.保障儿童食品、用品安全。

完善婴幼儿食品、用品的国家标准、检测标准和质量认证体系,强化生产经营企业的质量意识,建立婴幼儿食品安全监测、检测和预警机制,加强农村地区食品市场监管,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

加强婴幼儿用品、玩具生产销售和游乐设施运营的监管。

健全儿童玩具、儿童用品等的缺陷产品召回制度。

13.加大环境保护和治理力度。

控制和治理大气、水、土地等环境污染以及工业、生活和农村面源污染,加强饮用水源保护。

加强监管,确保主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主要重金属(铅、镉等)暴露水平符合国家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