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35229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生命周期、种子传播方式等。
2. 第2章《电路的组成与作用》:介绍电路的组成部分、电路的连接方式、简单电路的制作等。
3. 第3章《磁现象与磁力》:探讨磁铁的性质、磁力的作用、指南针的制作等。
4. 第4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讲解能量的概念、能量转化与守恒的原理、日常生活中的能量转换实例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电路的组成与作用、磁现象与磁力、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等科学知识。
2. 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原理,电路的连接方式,磁力作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简单电路的制作,指南针的制作与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模型,电路实验箱,磁铁,指南针,能量转化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显微镜,植物种子,电路元件,指南针,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引入植物的生长与变化;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电器,引入电路的组成与作用;通过磁铁吸铁现象,引入磁现象与磁力;通过自行车运动,引入能量的转化与守恒。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植物生长过程、电路连接方式、磁力作用、能量转化实例等。
3.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如: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设计简单电路,制作指南针,分析能量转化实例等。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共同探讨教学难点与重点,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生长过程生命周期种子传播方式2. 电路的组成与作用:电路连接方式简单电路制作3. 磁现象与磁力:磁铁性质磁力作用指南针制作4.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能量概念能量转化与守恒原理能量转换实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并分析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春天的发现第一章:春天的脚步第二章:春天的植物第三章:春天的动物2. 第二单元:电路的探秘第四章:电路的组成第五章:电路的连接第六章:电路的应用3. 第三单元:力的作用第七章:力的概念第八章:力的测量第九章:力的作用效果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培养他们对自然科学的热爱。
2. 让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知识,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3. 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学会测量力的大小,并了解力的作用效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法力的测量方法2. 教学重点:春天的自然现象观察电路的组成与应用力的概念与作用效果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电路实验箱力的测量工具(如弹簧测力计)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图工具电线、电池、小灯泡等电路元件力的作用实验器材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春天的植物、动物观察活动,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点电路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电路的组成与连接方法力的实验,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效果2.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实例,讲解春天的植物、动物特点结合电路实验,讲解电路的组成、连接方法及应用以实际操作为例,讲解力的概念、测量方法及作用效果3. 随堂练习: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记录它们的特点自制简单电路,并解释其工作原理进行力的测量实验,分析力的作用效果4. 课堂小结:梳理电路知识,强调动手实践能力归纳力的概念,强调力的测量与作用效果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发现:植物特点、动物特点2. 电路的探秘:电路组成、连接方法、应用3. 力的作用:力的概念、测量、作用效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并记录身边春天的变化自制一个简单电路,并解释其工作原理测量并记录生活中物体的重力2. 答案:春天的变化记录:如植物的生长、动物的活动等简单电路的工作原理:如电路的组成、电流的流动等物体的重力:根据测量的数据进行记录,了解不同物体的重力大小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效果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2.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校园春天观察活动,深入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开展电路制作比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探索生活中力的作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电路的连接方法和力的测量方法2. 实践情景引入:春天的植物、动物观察活动,电路实验,力的实验3. 作业设计:观察春天变化记录,自制简单电路,测量物体重力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解析1. 电路的连接方法识别电路元件:电池、导线、小灯泡、开关等;掌握连接方法:如何将电池、导线、小灯泡等元件正确连接;理解电路原理:电流的流动路径,以及开关、电阻等元件对电路的影响。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四章《生物的适应与进化》4.1生物对环境的适应4.2生物的进化2. 第五章《能量的转化与守恒》5.1简单机械5.2能量转化5.3能量守恒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进化过程。
2. 掌握简单机械和能量转化、守恒的基本原理。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合作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进化的原因和过程;能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2. 教学重点: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简单机械和能量转化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记录本、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适应环境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生物适应性的思考。
2. 新课导入:讲解第四章4.1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引导学生了解生物适应性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生物,分析其对环境的适应特点。
4. 例题讲解:讲解第四章4.2节生物的进化,结合实例解释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生物进化的例子,并进行交流。
6. 新课导入:介绍第五章5.1节简单机械,引导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7. 实验演示:进行简单机械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8. 例题讲解:讲解第五章5.2节能量转化,结合实例解释能量转化的过程。
9. 随堂练习:让学生列举生活中能量转化的例子,并进行交流。
11.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回顾,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适应与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的进化2. 能量的转化与守恒:简单机械能量转化能量守恒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列举三种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并说明原因。
解释简单机械的原理,并举例说明。
画出一个能量转化的过程,并说明能量守恒的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生物适应性和能量转化的理解较为深刻,但对生物进化过程的理解还需加强。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三章《生物的栖息地》:第一节生物的家园,第二节多样的栖息地,第三节爱护生物的家园。
2. 第四章《力的世界》:第一节力的作用,第二节力的测量,第三节简单机械。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认识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2. 掌握力的概念、测量及简单机械的应用。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力的测量及简单机械的应用。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爱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掌握力的概念及简单机械的使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课件,生物栖息地图片,力的演示装置,简单机械模型。
2. 学具:观察记录表,测量工具(如弹簧测力计),实验材料(如小木块、滑轮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生物栖息地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的家园、力的概念,引导学生学习新课。
3. 例题讲解:以具体实例讲解力的测量、简单机械的应用。
4. 随堂练习:分组讨论,进行力的测量实验,制作简单机械模型。
6. 课堂反馈: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时解答疑问。
六、板书设计1. 生物的栖息地:生物的家园栖息地的多样性爱护生物的家园2. 力的世界:力的作用力的测量简单机械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2)力的测量方法有哪些?(3)举例说明简单机械的应用。
2. 答案:(1)生物与环境相互依存,环境对生物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影响。
(2)力的测量方法有弹簧测力计、天平等。
(3)简单机械如杠杆、滑轮等可以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提高工作效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生物与环境关系、力的测量和简单机械应用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生物栖息地和力的应用实例,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精品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植物》1.1 植物生长1.2 植物繁殖1.3 植物适应性2. 第2章《电路奥秘》2.1 电路组成2.2 电路连接方式2.3 电路应用3. 第3章《骨骼与肌肉》3.1 骨骼结构与功能3.2 肌肉作用3.3 关节运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植物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2. 使学生掌握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3. 让学生解骨骼、肌肉和关节结构与功能。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连接方式、骨骼与肌肉协调作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电路组成和骨骼、肌肉结构与功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电路元件、骨骼模型、肌肉模型等。
2. 学具:显微镜、电线、电池、小灯泡、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出示植物标本,引导学生观察植物生长特点。
展示简单电路,让学生探讨电路奥秘。
通过观察骨骼模型和肌肉模型,引导学生解人体运动原理。
2. 例题讲解讲解植物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和适应性。
介绍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详细解析骨骼、肌肉和关节结构与功能。
3. 随堂练习让学生观察校园内植物,分析其生长特点。
指导学生动手制作简单电路,验证电路连接方式。
组织学生进行肌肉力量测试,解肌肉作用。
4. 课堂小结强调本节课重点和难点。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繁殖和适应性。
2. 电路组成、连接方式及应用。
3. 骨骼、肌肉结构与功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植物,描述其生长特点。
设计一个简单电路,画出电路图并说明连接方式。
绘制骨骼、肌肉结构图,并解释其功能。
2. 答案植物生长特点:根据观察到植物进行描述。
简单电路设计:根据课堂所学,画出电路图并解释连接方式。
骨骼、肌肉结构图:参照教材或课堂所学,绘制结构图并解释功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学生掌握程度如何,有哪些需要改进地方。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教材章节及详细内容:(1)第一章《植物的生长变化》:第1节《种子发芽了》,第2节《植物的营养需求》,第3节《植物的生长与变化》。
(2)第二章《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第1节《电路的组成》,第2节《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第3节《电路的故障排查》。
(3)第三章《磁现象与磁场》:第1节《磁铁的性质》,第2节《磁场的发现》,第3节《磁场的应用》。
(4)第四章《声音的传播与接收》:第1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第2节《声音的接收与转换》,第3节《声音的利用》。
(5)第五章《地球与宇宙》:第1节《地球的结构》,第2节《地球的运动》,第3节《宇宙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过程,掌握植物的营养需求,培养关爱植物的情感。
2. 理解电路的串联与并联原理,学会简单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排查,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 掌握磁现象与磁场的相关知识,了解磁场的应用,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
4. 理解声音的传播与接收过程,掌握声音的利用,提高观察与思考能力。
5. 认识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探索宇宙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串联与并联原理,磁场的发现与应用,声音的传播与接收。
2. 教学重点: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的连接与故障排查,磁现象与磁场,声音的利用,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电路实验盒、磁铁、声音实验器材、地球仪、宇宙挂图等。
2. 学具:记录本、画图工具、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生长的奥秘。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的串联与并联、磁现象与磁场、声音的传播与接收等知识点。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植物的生长变化、电路的连接、磁现象与磁场、声音的利用等方面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全套】一、教学内容1. 声音的奥秘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声音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声音的利用与噪声防治2. 光的传播光的直线传播反射与折射镜子与透镜3. 电与磁电流的产生与作用磁场与磁力电磁感应与应用4. 生命之源水的分布与循环水的组成与性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光、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和规律;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途径,培养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会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增强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声音、光、电与磁的原理及其应用;科学探究方法及实验操作技巧。
2. 教学重点:基本概念的掌握;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声音实验器材(如音叉、鼓、口琴等);光实验器材(如镜子、透镜、光源等);电与磁实验器材(如电池、导线、磁铁等);水质检测器材(如试管、滴管、滤纸等)。
2. 学具:笔记本、文具;学生实验报告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学生分享自己对主题的认识和疑问。
2. 例题讲解:讲解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方法;学生跟随讲解,进行同步练习。
3.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点评和指导。
4. 实验演示与操作:教师演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理论知识。
5. 课堂小结: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 内容:声音、光、电与磁的基本概念和规律;实验操作方法和科学探究能力;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填空题:声音、光、电与磁的基本概念;简答题:实验现象的解释和分析;应用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学期,我们将继续使用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材,全书共分为10个章节,具体内容如下:1. 第一章:春天里的生命第一节:植物的生长第二节:动物的生长与变化2. 第二章:空气与气压第一节:空气的力量第二节:气压的影响3. 第三章:水的世界第一节:水的性质第二节:水的循环4. 第四章:地球与宇宙第一节:地球的结构第二节:太阳系与宇宙5. 第五章:简单的机械第一节:杠杆的原理第二节:滑轮与斜面6. 第六章:声音的世界第一节:声音的产生第二节:声音的传播与特性7. 第七章:电与磁第一节:电的基础知识第二节:磁铁与磁场8. 第八章:光的传播与现象第一节:光的传播第二节:光的反射与折射9. 第九章:天气与气候第一节:天气的变化第二节:气候的特点10. 第十章:健康生活第一节:健康饮食第二节:运动与健康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2.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增强探索精神,提高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科学的原理,运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2. 教学重点:掌握科学知识,提高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实验器材、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理解科学的原理。
3. 实验演示:进行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科学现象。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6. 作业布置: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 请描述一下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优秀教案(全册)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力和运动第1课:力的作用第2课:运动和静止第3课:摩擦力2. 第二单元:地球和宇宙第4课:地球的结构第5课:太阳系第6课:月球和地球3. 第三单元:生活中的科学第7课:水的奇妙性质第8课:食物中的科学第9课:能源和环保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掌握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2. 学生能够认识地球的结构,了解太阳系的基本组成,认识月球和地球的关系。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水的性质,探索食物中的科学,认识到能源环保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因素,地球的结构,太阳系的组成,水的性质,食物中的科学,能源环保的知识。
2. 教学重点:实验操作技能,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科学思维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验器材,地球仪,太阳系模型,多媒体教学设备。
2. 学具:实验记录本,彩色笔,学习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一个滑动的滑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摩擦力的作用。
2.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因素。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学习手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5.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太阳系模型,让学生观察和了解地球的结构和太阳系的组成。
6. 知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和太阳系模型,讲解地球的结构和太阳系的组成。
7.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学习手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8.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水的奇妙性质和食物中的科学,让学生观察和了解水的性质和食物中的科学。
9. 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水的性质和食物中的科学。
11.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学习手册上的相关练习题。
1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能源和环保的相关情景,让学生了解能源环保的重要性。
13. 知识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源环保的问题,讲解能源环保的知识。
2024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2024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本教案以2024年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材为基础,详细内容包括:1. 章节一:自然现象与科学原理1.1 地震、火山与板块构造1.2 风雨雷电的形成2. 章节二:生物与环境2.1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2.2 动物的适应与进化3. 章节三:生活中的科学3.1 简单机械的应用3.2 能量转换与守恒二、教学目标1. 了解自然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掌握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3. 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地震、火山、植物的生长与繁殖、动物的适应与进化等概念的掌握。
2. 教学重点:科学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量转换与守恒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地球仪、植物标本、动物模型、简单机械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画图工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地震、火山:展示地震、火山爆发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其原因。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观察教室内的植物,讨论其生长过程。
动物的适应与进化:观察动物图片,探讨动物如何适应环境。
2. 新课导入:讲解教材内容,引导学生掌握科学原理。
地震、火山:讲解板块构造,解释地震、火山形成的原因。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介绍植物的生长周期,讲解繁殖方式。
动物的适应与进化: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解释进化的原因。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讲解典型例题。
简单机械的应用: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
能量转换与守恒:通过实验,解释能量转换与守恒的原理。
4. 随堂练习:布置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地震、火山:绘制板块构造图,分析地震、火山分布。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观察植物,绘制生长过程图。
动物的适应与进化:分析动物适应环境的特点,绘制进化树。
六、板书设计1. 自然现象与科学原理2. 生物与环境3. 生活中的科学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震、火山:描述板块构造与地震、火山的关系。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自然现象1.1 地球上的水1.2 空气的力量1.3 光和影子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2.1 动物的特征2.2 植物的特征2.3 生物的相互关系3. 第三章:力的世界3.1 力的测量3.2 力的作用3.3 简单机械4. 第四章:电的世界4.1 电路的组成4.2 电流的作用4.3 安全用电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自然现象、生物多样性、力的世界和电的世界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培养学生关爱生物、保护环境、安全用电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力的测量与计算电路的连接与设计2. 教学重点:自然现象的产生原因和规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力的作用和简单机械的应用安全用电的原则和措施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实验器材、空气实验器材、光和影子实验器材动物、植物标本和模型力的测量工具(如弹簧测力计)、简单机械模型电学实验器材(如电池、导线、灯泡、开关等)2. 学具:彩笔、画纸、剪刀、胶水等绘画和手工材料记录本、尺子、放大镜等观察和实验工具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生活中的实例或现象为例,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讲解典型例题,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成果,培养合作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2. 知识框架:自然现象生物的多样性力的世界电的世界3. 重点知识:各章节的重点内容、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地球上的水有哪些特点?动物和植物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请列举三种简单机械及其应用。
如何安全使用电器?2. 答案:水的特点:无色、无味、无臭、透明,具有流动性和溶解性等。
动物和植物的共同点: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等生存条件。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1. 观察与发现单元一:春天的植物单元二:动物的生长与繁殖2. 空气的力量单元三:空气的性质单元四:风的作用3. 声音与音乐单元五: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单元六:音乐的魅力4. 电的力量单元七:电路的组成与应用单元八:安全用电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培养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
2. 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提高科学素养。
3. 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空气的性质、电路的组成与应用。
掌握观察、实验、记录等方法。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标本、动物标本、显微镜、放大镜等观察工具。
空气泵、气球、风车等实验器材。
音叉、琴弦、音响等音乐器材。
电灯泡、电池、导线等电路实验器材。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
学生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以春天的植物为例,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通过观察动物标本,了解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
进行空气实验,让学生感受空气的力量。
通过音乐活动,探索声音与音乐的关系。
进行电路实验,了解电的力量。
2. 例题讲解:以教材中的例题为主,结合学生实际操作,进行详细讲解。
分析实验原理,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方法。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学习。
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拓展延伸,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直观展示教学内容。
2. 突出重点,条理清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
了解一种动物的生长与繁殖过程,绘制生命周期图。
探索空气的性质,设计一个与空气相关的实验。
学习一种乐器,了解其发声原理。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植物的生长与变化》1.1《种子发芽》1.2《植物生长的过程》1.3《植物的开花与结果》1.4《植物的适应与进化》2. 第2章《电路的奥秘》2.1《电路的组成》2.2《电路的连接》2.3《电路的控制》2.4《电路的故障处理》3. 第3章《力的作用》3.1《力的概念》3.2《力的测量》3.3《力的作用效果》3.4《力的相互性》4. 第4章《生活中的光学现象》4.1《光的传播》4.2《光的反射》4.3《光的折射》4.4《光的现象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光学现象及其应用。
学会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途径,学习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合作交流、思考质疑的良好习惯。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对自然科学的热爱和求知欲,激发学习兴趣。
树立环保意识,增强对科学技术的认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适应与进化、电路的故障处理、力的相互性、光的折射现象。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过程、电路的组成与连接、力的概念及作用效果、光学现象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种子、生长记录表、电路元件、光学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录像、PPT、实验指导手册、作业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兴趣,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2. 例题讲解:对每个章节的重点、难点进行讲解,结合实际操作演示,让学生深入理解。
3. 随堂练习: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4. 小组讨论:分组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和思考质疑精神。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内容:章节、教学目标、重点难点、关键知识点等。
2. 板书形式:提纲式、图表式、流程图式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每个章节设计相关练习题,涵盖知识要点。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优质教案
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植物生长变化过程,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使学生掌握电路组成与作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能力。
3. 让学生解磁铁性质与运用,激发学生对科学兴趣。
4. 使学生解声音产生与传播,培养学生听觉感知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组成与作用、磁铁性质与运用。
2. 教学重点:植物生长变化、声音产生与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植物生长观察记录表、电路实验器材、磁铁、声音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生实验报告、画图工具、记录本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通过观察校园内植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生长变化。
(2)展示简单电路,让学生思考电路组成与作用。
(3)用磁铁吸起铁钉,激发学生对磁铁性质好奇心。
(4)通过拍手、吹哨子等声音实验,引导学生关注声音产生与传播。
2. 例题讲解:(1)讲解植物生长变化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植物生长。
(2)详细讲解电路组成与作用,通过实验让学生解电路工作原理。
(3)讲解磁铁性质与运用,让学生亲身体验磁铁吸铁现象。
(4)讲解声音产生与传播,通过实验让学生解声音传播原理。
3. 随堂练习:(1)让学生绘制植物生长过程图。
(2)设计简单电路图,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制作磁铁小玩具,体验磁铁性质。
(4)用不同材料制作声音实验,观察声音传播。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生长变化:(1)种子发芽(2)幼苗生长(3)植物开花与结果2. 电路组成与作用:(1)电源(2)导线(3)用电器(4)开关3. 磁铁性质与运用:(1)吸铁性(2)指向性(3)磁极间相互作用4. 声音产生与传播:(1)声音产生(2)声音传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中植物,记录其生长变化。
(2)设计一个简单电路,并解释其工作原理。
(3)用磁铁制作一个具有磁性小玩具。
(4)用不同材料制作声音实验,观察声音传播。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完整版教科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植物的生长与繁殖1.1 植物的生长过程1.2 植物的繁殖方式2. 第二章:动物的适应与行为2.1 动物的适应性2.2 动物的行为3. 第三章:风、雨、雷、电3.1 天气的形成3.2 天气现象及其对生活的影响4. 第四章:光与影4.1 光的传播4.2 影子的形成二、教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认识到植物对生活的重要性。
2. 认识动物的适应性、行为特点,培养关爱动物的情感。
3. 掌握风、雨、雷、电等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提高对自然现象的观察能力。
4. 掌握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植物的生长过程、繁殖方式;动物的适应性、行为;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光的传播、影子的形成。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观察校园内的植物、动物,引入新课。
2. 例题讲解:(1)植物的生长过程:以种子发芽为例,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动物的适应性:以鸟类为例,讲解动物的适应性。
(3)天气现象:以暴雨为例,讲解天气现象的形成原因。
(4)光的传播:以小孔成像为例,讲解光的传播和影子的形成。
3. 随堂练习:(1)观察身边的植物,记录其生长过程。
(2)观察身边的动物,了解它们的适应性和行为。
(3)记录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天气现象。
(4)进行光的传播实验,观察影子的形成。
六、板书设计1. 植物的生长与繁殖:生长过程:种子→发芽→幼苗→成熟植株繁殖方式:有性繁殖、无性繁殖2. 动物的适应与行为:适应性:形态、结构、生理、行为行为:觅食、繁殖、防御、攻击3. 风、雨、雷、电:天气形成:水汽、温度、气压天气现象:风、雨、雷、电4. 光与影: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影子的形成:光沿直线传播,遇到遮挡物形成影子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一种植物的生长过程,绘制生长过程图。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详细内容:植物的生长过程、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光合作用等。
2. 《电路》详细内容:简单电路的组成、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电路图的识别等。
3. 《磁铁》详细内容:磁铁的性质、磁铁的相互作用、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4. 《声音》详细内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反射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认识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理解光合作用的基本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电路的能力,使他们掌握电路的闭合与断开、电路图的识别等基本知识。
3. 让学生了解磁铁的性质和相互作用,学会运用磁铁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对声音现象的观察能力,使他们掌握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反射等基本知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1)植物的光合作用原理;(2)电路的闭合与断开;(3)磁铁的相互作用;(4)声音的反射。
2. 教学重点:(1)植物的生长过程;(2)简单电路的组成;(3)磁铁的性质;(4)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1)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2)简单电路实验装置;(3)磁铁、铁钉、回形针等磁性材料;(4)声音实验装置。
2. 学具:(1)学生实验记录本;(2)画图工具(如铅笔、橡皮、直尺等);(3)安全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植物生长过程的图片或实物,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生长变化。
2. 新课导入:(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教师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2)电路:教师展示简单电路实验装置,讲解电路的闭合与断开;学生动手操作电路实验,画出电路图。
(3)磁铁:教师介绍磁铁的性质,引导学生进行磁铁实验;学生观察磁铁的相互作用,探讨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
(4)声音:教师讲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反射;3. 随堂练习:(1)植物的生长与变化:让学生绘制植物的生长过程图。
(2)电路: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实现一个特定的功能。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
新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的使者》:第1节《春天的脚步》,第2节《春天的植物》;2. 第2章《电路》:第1节《电路的组成》,第2节《电路的状态》;3. 第3章《力和运动》:第1节《力的作用》,第2节《运动的规律》;4. 第4章《常见的金属材料》:第1节《金属的特性》,第2节《金属的用途》。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的自然现象,认识春天的植物,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环保意识;2. 使学生掌握电路的基本组成和状态,了解简单电路的原理;3. 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4. 使学生认识常见的金属材料,了解金属的特性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电路的组成和状态、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金属的特性;2. 教学重点:春天植物的认识、简单电路的搭建、力的作用实验、金属的用途。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电路元件、植物标本、金属样品等);2. 学具: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电路元件、植物标本、金属样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特点,激发学生对春天的兴趣;2. 教学新课:(1)春天的使者:介绍春天的植物,组织学生观察、记录,并进行讨论;(2)电路:讲解电路的组成和状态,引导学生动手搭建简单电路,进行实验;(3)力和运动:讲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观察现象;(4)常见的金属材料:介绍金属的特性,展示金属样品,让学生了解金属的用途。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使者:列出春天植物的特点,配以图片;2. 电路:画出电路的组成和状态图;3. 力和运动:展示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示意图;4. 常见的金属材料:列出金属的特性及用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出你所了解的春天植物,并描述它们的特点;(2)绘制一个简单电路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3)举例说明力的作用和运动的规律;(4)说出至少三种金属材料,并描述它们的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版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四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电1 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 点亮小灯泡3 简单电路4 电路出故障了5 导体与绝缘体6 做个小开关7 不一样的电路连接第二单元新的生命1 油菜花开了2 各种各样的花3 花、果实和种子4 把种子散播到远处5 种子的萌发6 动物的卵7 动物的繁殖活动第三单元食物1 一天的食物2 食物中的营养3 营养要均衡4 生的食物和熟的食物5 面包发霉了6 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7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第四单元岩石和矿物1各种各样的岩石2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3 岩石的组成4 观察、描述矿物(一)5 观察、描述矿物(二)6 面对几种不知名矿物7 岩石、矿物和我们第一单元电一、单元教学意义当我们轻轻闭合开关:电灯就会发出光,收音机就会播放动听的乐曲,电视机就会呈现五彩缤纷的画面……这一切对我们来说似乎早就习以为常了。
电的大规模应用,是基于人类对电的不断探究。
孩子们也对电感兴趣。
这一单元将借助导线、灯泡、电池等电器元件和许多有趣的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电的初步概念,促进他们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探究能力的发展。
本单元的第1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学生将首先对身边的静电现象开展一系列的探究活动。
静电现象在学生们的身边经常会发生。
在这一课中,他们将知道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电荷转移而形成的。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如果电荷能持续地向一个方向流动,就会产生电流。
这些是学生们建立电概念的基础。
接下来在“点亮小灯泡”“简单电路”“电路出故障了”三课中,学生将开展对电路的研究。
用一根电线和一个电池使小灯泡发光。
这一活动看似简单,但四年级的学生仍会津津有味地参与到活动中。
他们将在活动中认识电、电路,想象电流是怎样流动的。
而在一次次使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中,他们会提出更具挑战性的任务,并尝试着用更多的连接方法使小灯泡亮起来。
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将使他们连接的电路更加稳定,并便于操作。
为了“让更多的灯泡亮起来”,学生将探索不同电路连接方式对小灯泡的影响。
在电路中,如果某个地方连接不好或者某个电器元件出了问题,都有可能导致灯泡不亮。
“电路出故障了”一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寻找电路故障的过程中,将自制的“电路检测器”做为重要的检测工具。
同时,在此过程中,学生们将形成关于电的一些重要概念,如“电是一种能源,它能使物体发光、发热”“要使小灯泡发光,电必须流经包括电池在内的完整的回路”“用相同的材料可以连接不同的电路”等。
用“电路检测器”检测“导体和绝缘体”,将使学生对身边物质性质的认识得到发展,同时对电的理解也得到加深。
本单元还在导体与绝缘体的认识基础上,安排了“做个小开关”一课,旨在使学生把已形成的电路概念进一步发展为一个“可以控制的电路”,同时也深化对导体和绝缘体的认识。
单元的最后一课是“不一样的电路连接”。
日的是整理学生的发现和认识,比较串联和并联两种不同的电路连接方法。
整个单元的安排是一个严密的结构,前后课之间有着学生认识发展上的逻辑关系。
学生从认识电的本质一电荷开始,到认识电路、电流、开关、电路检测器、导体、绝缘体,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将最终指向对电的认识。
在本单元中,学生使用的是电池这样一个安全的电源,而在日常生活中,多数用电器使用的是220伏的交流电。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知道220伏交流电的电源是很危险的,不能直接用家里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要把安全用电的教育贯穿单元教学的始终。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静电现象是物质在外力的作用下电荷位置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带电现象。
2、电荷有正电荷和负电荷两种,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3、电荷持续的定向流动就形成了电流。
4、要使电流经过导线使小灯泡发光,需要有一个完整的电路。
5、使用相同的材料,可以组成不同的电路;用不同的连接方式连接的电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6、有的物质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导体;有的物质不容易导电,这样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7、开关通过连接和断开电路来控制电路中的用电器。
8、电是一种能量来源,能产生光和热。
过程与方法:1、组装简单的电路。
2、在关于电的探究活动中,进行预测、观察、描述和记录实验的结果。
3、用简单的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方式。
4、制作简单的开关,并用它来控制电路。
5、用电路检测器检验电路中的故障。
6、用电路检测器检验导体和绝缘体。
7、用电路检测器探究接线盒里电路的连接情况。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安全用电的重要性。
2、激发探究电的兴趣。
3、发展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自信心。
三、教学准备气球、线绳,塑料梳子、碎纸屑、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导线、回形针、小开关、红灯、绿灯、黄灯、具有4个和6个接线头的盒子、橡皮、木质材料(小木片、小木棒等)、金属材料、丝、棉、皮、各类布料(湿和干)、铅笔、钢笔和玻璃等。
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生活中有很多静电现象,通过摩擦等方式可以使物体带电。
2、带同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排斥,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
3、电荷在电路中持续流动起来可以产生电流。
过程与方法:根据已有知识,运用逻辑推理,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探究身边科学现象的兴趣。
【教学重点】解释静电现象【教学难点】认识正负电荷【教学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或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体验静电现象1、引入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现象,看老师的表演,问:靠近纸屑,可能会出现什么?教师演示:用梳子梳干燥的头发,头发可能会怎样?----头发飘起来了。
头发为什么能飘起来呢?----出示课题:生活中的静电现象2、体验静电现象小组实验:拿出一根经过摩擦过的塑料棒,靠近碎纸屑。
发现了什么?----摩擦过的塑料棒能吸起碎纸屑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塑料棒经过摩擦,产生了静电,就把纸屑吸起来了。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随处可见,你知道的有哪些?二、认识电荷1、不一样的电荷1)静电既然存在于所有的物质之中,为什么我们通常感觉不到物体带电呢?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2)进一步研究静电现象----小组研讨解释前面的静电现象:如:塑料梳子梳理干燥的头发,梳子带负电荷,头发带正电荷,互相靠近时产生互相吸引的现象,所以头发就飘起来了。
3)用一块羊毛皮反复摩擦充气乞求的一个侧面,将气球的一个侧面靠近头发,发现了什么?(2人一个小组,一人操作,一人观察,后互换)小结:两个摩擦后的物体,有时相互吸引,有时互相排斥,跟我们前面所学的磁铁的现象类似,同一种电荷(都是正电荷或都是负电荷)互相排斥,不同种电荷(一正电荷和一负电荷)互相吸引。
2、让电荷流动起来摩擦能使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从而使物体带上正静电。
带静电的物体中的电荷却不能持续流动。
要形成电流就必须使电荷流动起来,需要具备动力,需要形成电路。
板书设计:生活中的静电现象静电现象:正电荷、负电荷电荷能流动起来教学反思:2、点亮小灯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只有电流流过灯丝时小灯泡才会发光。
2、利用电来点亮一只小灯泡需要一个完整的电路。
3、一个完整的电路可以使用相同的材料,而用不止一种方法建立起来。
4、电池两端直接用导线连接在一起,就会发生短路。
过程与方法:1、连接简单电路。
2、观察、描述和记录点亮小灯泡的实验现象。
3、根据实验现象对电流的流向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对周围事物进行有日的、细致地观察的乐趣。
2、敢于根据现象做出大胆的想象与推测。
3、激发进一步探究电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确连接电路【教学难点】认识小灯泡的结构,正确连接小灯泡【教学准备】小灯泡、1. 5 v的干电池、导线、实验记录单、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剖开的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等【教学过程】一、引入当我们闭合家里的开关,电灯就会亮起来。
电灯为什么会亮呢?考虑过这样的问题吗?让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小灯泡吧!二、认识小灯泡等的结构1、小灯泡的构造1)小灯泡大家都看到过吧?你能画一画印象中的小灯泡吗?要求划出小灯泡的内部构造观察小灯泡。
2)每组一个灯泡,观察小灯泡的各部分结构。
3)交流观察结果,并对自己画的小灯泡作出修正。
4)猜猜电流是怎么从小灯泡内部通过的?用手指画一画。
2、观察导线、电池,说说导线和电池的结构三、让小灯泡发光1、点亮小灯泡1)小组活动----连接这些实验器材,想办法使小灯泡亮起来,用手比划说说电流是怎么流动的?并做好记录,用箭头画出流动的方向。
2)组织学生汇报:连接好的小组上台展示,并说说电是怎么流动的?它的方向是怎样的?没有连接好的也上台展示,与全班同学一起分析,可能出现的问题----渗透短路、断路等知识。
2、尝试用多种方法点亮小灯泡1)还能用哪些方法点亮小灯泡,用实物图画下来哦。
2)画出每一种连接方法的电路中电流的流动路径,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3)把连接图贴在黑板上,在全班交流4)分析接亮的共同点3、出示实物图,分析哪个灯泡会亮,哪个灯泡不会亮。
四、安全教育我们在课堂上使用的都是电池,电压较小,不伤及到生命,而发电厂发出的,通过导线送到各家各户的电是220V交流电,这是足以引发触电事故的、致人死亡的点,所以我们不能直接用家里、学校里插座中的电做实验。
在使用的过程中也尤其要注意。
板书设计:点亮小灯泡小灯泡导线电池不同实物图展示:教学反思:3、简单电路【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一个简单电路需要一个能持续提供电能的装置一电池。
2、电从电池的一端经过导线和用电器返回到电池的另一端,就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电路。
3、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过程与方法:1、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2、观察、描述和记录有关的实验现象。
3、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对电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1、使用相同的材料,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法。
2、用简易符号表示一个电路的不同部分。
【教学难点】用更多的方法和材料点亮更多的小灯泡。
【教学准备】每小组小灯座2个、电池盒1个、1号电池1节、导线4根、小灯泡2个、记录纸若干,记号笔1支。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1、连接比赛:每组一节干电池、一根导线和一个小灯泡,把小灯泡点亮。
2、讨论:我们这样用手按着来点亮小灯泡,一松手小灯泡就不亮了。
是不是有点不太方便啊?3、引导学生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提醒学生观察或回忆学校和家里的电灯是怎样安装的)二、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学会使用电池盒和小灯座连接电路。
1、教师逐个出示小灯座、电池盒,让学生观察电池盒和小灯座。
2、讨论:这两个工具是干什么用的?怎么使用?3、请一生演示电池盒和小灯座的安装,教师可以做如下提示:(1)安装电池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2)小灯泡是怎么装到小灯座上的?(3)导线怎么连?(指出弹簧接线头的最佳连接方法)(说明:电池盒和小灯座的使用方法也可以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由教师直接按照教科书上提供的步骤告诉学生,不必对使用方法进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