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生平及主要经历_8158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a8f8510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81.png)
孔子生平事迹简介孔子生平事迹简介1、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农历八月廿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
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后裔。
周灭商后,周成王封商纣王的庶兄,商朝忠正的名臣微子启于宋。
建都商丘(今河南商丘一带)。
微子启死后,其弟微仲即位,微仲即为孔子的先祖。
自孔子的六世祖孔父嘉之后,后代子孙开始以孔为姓,其曾祖父孔防叔为了逃避送过内乱,从宋国逃到了鲁国。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的意思,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的意思)。
孔子三岁时候,叔梁纥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相当贫寒。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时候,就已经非常渊博,被当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同时,鲜为人知的是孔子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升高九尺三寸(今米以上),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的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有喝醉过。
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孔子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于孔子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很快得到不断提拔。
到孔子五十一岁的时候,被任命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非常显著;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部局部长兼检查部长兼职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又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由于孔子升迁过快,不符合当时官员晋升标准,因此为代理宰相)。
孔子生平简介
![孔子生平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481838d5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5.png)
孔子基本的社会思想
▪ 孔子的社会思想是以“礼”为标志的一套社 会制度、社会规范等思想。
▪ 礼的主要形式就是西周以来的等级名分制度, 有天子礼、诸侯礼、大夫礼、士礼等。在这 种制度下,每个等级的人都安于自己的地位, 扮演特定的社会角色,社会井然有序。
以礼治国的社会控制思想
孔子对于当时礼崩乐坏,天下无道 德混乱状况极为反感,他认为只有回到古, 恢复周礼,以礼治国,才能稳定社 会秩序,规范社会行为。
• “礼”和”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 仁焉。”
——《论语.颜渊》
克制自己,严格遵守礼仪制度,把自己的一言一 行规范,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天下就实现了 “仁”的理想了。 “礼”即周礼,“仁”则是孔子“礼”中的核心。
何谓“仁”?子曰:“爱人。” 仁,从字形上看是两个人,也就是人爱 人。具体的说,有仁德的人,自己要想 有所建树的同时也一定要帮助他人成功, 自己希望达到的也要帮助他人达到,这 样以自己为例,推及到他人,这就是实 行了仁德。反过来,也就是“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当然,孔子的爱人是有差 别的,“亲亲有术,尊贤有别。”这种
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和目标
▪ 个性形成和自我发展的过程 ▪ 社会化的主要内容 ▪ 要勤学多思
• 个性形成和自我发展过程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社会的分层和等级必然包括了经济上的贫富分 化,特别是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积累财富超过了奴 隶主贵族,但是对此孔子不以为然。
传统的一些解释都说老百姓要安贫乐贫,以利 于维护封建统治。这只是后世孺子的借题发挥。孔 子的本意是针对新兴暴发户的,是没落贵族阶层在 财富面的一种矜持清高姿态。在义和利之间,宁守 清贫而坚守礼义。
孔子生平总结
![孔子生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391ac3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71.png)
孔子生平总结一、基本信息•姓名:孔丘(字仲尼)•生卒年: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籍贯: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职业:中国古代哲学家、教育家、政治家二、背景与早年经历孔子(公元前551年 - 公元前479年),字仲尼,又称孔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和政治家。
他出生在春秋时期的鲁国曲阜(今山东曲阜),身世卑微。
据史书记载,孔子的父亲是鲁国的贫穷书生,母亲是孔子的父亲的妾室。
孔子自小聪明好学,早年师从于鲁国的一位有学问的老夫子,学习礼乐、音律和经史。
孔子对学问的渴望和求知的心态使得他逐渐成为当地年轻人的学业楷模。
三、教育事业和政治影响孔子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并对中国古代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道德修养、教育公平和个体教育。
他提倡“教无类”,认为每个人都应该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并主张通过教育来塑造个体的道德品质和价值观。
孔子的教育理念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成为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弟子们将他的教导整理成《论语》,记录下了他的言行和思想。
除了教育事业,孔子也关注政治,并试图实践他的政治理念。
在当时的社会政治动荡时期,孔子致力于寻求一种道德化的政治模式,提倡仁政和君主的德行。
他曾经担任过齐国的宰相职位,但未能实现他的政治理想,后来遭到流亡。
四、思想传承与影响作为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孔子的思想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他主张以仁义和道德为核心,认为个人的修养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
他的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的哲学、伦理和教育,并对后来的儒家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孔子提出了许多关于社会伦理和政治理念的观点,并形成了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他的教导被后来的儒家经典所传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价值准则之一。
直至今日,孔子的思想仍然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五、孔子的遗产孔子在世时,虽然并未如愿实现他的政治理想,但他的教育事业和思想影响远不止于此。
孔子生平及经历
![孔子生平及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baa17f1955270722192ef7b6.png)
• 63岁:鲁哀公六年(公元前489年),孔子与弟子在陈国、 蔡国之间被困绝粮,许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后被楚国人相 救。由楚国返回卫国,途中又遇隐者。 • 64岁:鲁哀公七年(公元前488年),孔子64岁时又回到 卫国,主张在卫国为政先要正名。 • 68岁: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齐国派师讨伐鲁 国,孔子弟子冉求帅鲁师与齐战,获胜。季康子问冉有指 挥才能从何而来,冉有说是向孔子学来的。孔子在其弟子 冉求的努力下,季康子派人以币迎孔子归鲁国。孔子周游 列国14年,至此结束。【政治转变】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
孔子生平及经历
简介
•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 丘,字仲尼。祖籍宋国夏邑 ,出生于鲁国陬邑。东周春 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 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 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 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家思 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 文化名人”之首。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 的影响。
•
著作 《六经》 • 古人认为孔子曾修《诗》《书》《礼》 《乐》,序《周易》(称《易经》十翼, 或称易传),撰《春秋》。 •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 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 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 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 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 矩。” ——《论语· 为政》
2023最新-孔子生平和主要事迹(通用9篇)
![2023最新-孔子生平和主要事迹(通用9篇)](https://img.taocdn.com/s3/m/a56ebfa8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f1.png)
孔子生平和主要事迹(通用9篇)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
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以下是人见人爱的分享的9篇《孔子生平和主要事迹》,可以帮助到您,就是壶知道最大的乐趣哦。
历史上孔子的简介篇一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
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
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孔子人物评价篇二名人评价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
德国莱布尼茨:热烈地赞美儒学[37] 。
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
爱默生: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38] 。
司马迁: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
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
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
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
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爱默生认为孔子是全世界各民族的光荣。
历史上孔子的社会评价篇三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德国莱布尼茨:热烈地赞美儒学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爱默生: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司马迁: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人物传记孔子
![人物传记孔子](https://img.taocdn.com/s3/m/ebf358f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22.png)
人物传记孔子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称为“圣人”和“伟大的导师”。
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孔子的生平和他的主要思想。
一、早年生活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出生在中国山东地区一个贵族家庭。
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去世,于是孔子由母亲和祖母抚养长大。
孔子从小聪明好学,对于经典文化和礼仪习俗有着浓厚兴趣。
二、求学之路年轻时,孔子离开家乡,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
他希望能够学习更多的知识和智慧,以便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
孔子游历了许多国家和城市,拜访了很多知名学者和政治家,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东西。
三、教育理念孔子非常注重教育,他认为只有通过良好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道德高尚、有能力的人才。
他主张“仁爱”和“孝顺”,认为一个人应该尊敬和关心他人,同时,对父母和长辈要孝顺。
孔子对于学生的要求也非常严格,他认为学生应该努力学习,追求卓越,并且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要坚持不懈。
四、政治理念孔子也是一位重视政治的智者,他希望通过自己的政治理念来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
他主张君主应该以身作则,有德行,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孔子追求的是“仁政”,即以仁爱和公平为核心的政治制度。
五、传世经典孔子的思想被整理成《论语》和《孟子》等经典著作,这些著作成为了后人学习和研究的重要依据。
他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影响了无数的学生和后代思想家。
孔子的影响力不仅限于中国,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和教育。
六、晚年生活孔子在晚年专注于教育和思考,他的门徒们也纷纷成为了很有影响力的政治家和学者。
虽然孔子未能亲身见证他的思想给中国乃至世界带来的巨大变革,但他的思想和影响力却长存至今。
总结孔子是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于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人生经历和智慧思想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
孔子将永远被铭记,他的传世经典和影响力将继续指引人们探索真理和追求卓越。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https://img.taocdn.com/s3/m/b3526090da38376baf1fae8a.png)
孔子的生平和主要经历字仲尼,鲁国人。
孔子生年一般按《史记·孔子世家》所记为鲁襄公二十二年,而生月生日《史记》未记,按《谷梁传》所记“十月庚子孔子生”。
换算为当今之公历应为公元前551年9月8日生。
孔子生在鲁国。
鲁国为周公旦之子伯禽封地,对周代文物典籍保存完好,素有“礼乐之邦”之称。
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观乐于鲁,叹为观止。
鲁昭公二年(前540年)晋大夫韩宣子访鲁,观书后赞叹“周礼尽在鲁矣!”鲁国文化传统与当时学术下移的形势对孔子思想的形成有很大影响。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衰落。
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管放牧牛羊)。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乡人也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凡带上一点“束修”的,都收为学生。
如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一批弟子。
连鲁大夫孟僖子其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可见孔子办学已声名遐迩。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府”的传统,进一步促动了学术文化的下移。
鲁国自宣公以后,政权操在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手中。
昭公初年,三家又瓜分了鲁君的兵赋军权。
孔了曾对季氏“八佾舞于庭”的僭越行为表示愤慨。
昭公二十五年(前517年)鲁国内乱,孔子离鲁至齐。
齐景公向孔子问政,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又说:“政在节财。
”齐政权操在大夫陈氏,景公虽悦孔子言而不能用。
孔子在齐不得志,遂又返鲁,“退而修诗书礼乐,弟子弥众”,从远方来受学的,几乎遍及各诸候国。
其时鲁政权操在季氏,而季氏又受制于其家臣阳货。
孔子不满这种政不在君而在大夫,“陪臣执国命”的状况,不愿出仕。
他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阳货被逐,孔子才见用于鲁,被任为中都宰,是年孔子五十一岁。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18deece2856a561253d36f01.png)
一、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1、孔子生平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而首上顶”,故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尽山东曲阜东南),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史载,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的贵族,时因宋国内乱,祖先避难于鲁国。
孔子幼年丧父,所以曾曰:“吾少也贱”,但其却“十五至于学”,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
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
54岁去鲁,带弟子周游列国,凡14年,曾去过宋、卫、陈、蔡、齐、曹、郑、浦、叶、楚等国,主张皆不受用。
“宝剑折断,铩羽而归”,孔子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孔子精通“六艺”,与其弟子言行语录及思想保存在《论语》之中。
2、主要思想①伦理观与政治观。
“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总纲。
何谓“仁”呢?在孔子看来,就是要“爱人”;“恭”、“宽”、“信”、“敏”、“惠”也为仁;“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必有勇”;“仁者无忧”。
总之,他所说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只有全部美德的总和才能构成“仁”。
因此,追求做一个完善的人,是孔子自始至终的理想。
修身需要仁,为人处世也要仁,“仁”的终极关怀是治国安民,此谓之“大仁”。
由此可见,孔子将伦理道德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了起来。
正如儒家的宗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内含一种献身政治、关怀黎民百姓的济世情怀。
孔子拥护周礼,正如他所说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但他眼中的礼却在含义、范围上均与西周不同,所以又表现出了对周礼改造的一面。
首先他所说的“礼”基本上是礼仪、礼制,突出了现实政治的含义,淡化了西周时代崇敬鬼神的色彩。
他认为应发挥礼在调和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作用,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第二,他扩大了礼的适用范围。
西周时代讲究“礼不下庶人”,而孔子却主张不分贵贱的“齐之以礼”,打破了贵族和庶民之间原有的重要的一条界限。
孔子背景资料简历简介
![孔子背景资料简历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d4f31e8f227916888486d7c4.png)
孔子简介(一)基本信息(二)经 历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及长,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乘田”。
30岁时,博学多才,成为当地较有名气的一位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
35岁时,因鲁国内乱而奔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做了齐国贵族高昭子的家臣。
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事,孔子说:“君要象君,臣要象臣,父要象父,子要象子。
”景公极为赞赏,欲起用孔子,因齐相晏婴从中阻挠,于是作罢。
欲起用不久返鲁,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
)51岁时,任鲁国中都宰(今汶上西地方官)由于为政有方,“一年,四方皆则之”52岁时由中都宰提升为鲁国司空、大司寇。
(鲁、齐夹谷之会,孔子提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
齐景公欲威胁鲁君就范,孔子以礼斥责景公,保全了国格,使齐侯不得不答应定盟和好,并将郓、龟阴三地归还鲁国。
)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摄行相事。
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堕三都”、抑三桓(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
55岁时,弃官离鲁,带领弟子周游列国,另寻施展才能的机会,个人概况 姓名孔子,名丘,字仲尼 国籍 中国(春秋时期鲁国) 民族汉 族 出生地 曲阜尼山(今山东济宁曲阜) 出生日期前551年9月28日 (农历八月廿七) 逝世 日期 前479年4月11日 (农历二月十一) 个人背景哲学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和思想家 其他信息 信 仰 儒学 祖 籍 宋国(今河南商丘)主要著作 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性格特点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安贫乐道;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直道而行;5.与人为善;弟 子子贡、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曾参、子夏、子张……此间“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前484年(鲁哀公十一年),鲁国季康子听了孔子弟子冉有的劝说,才派人把他从卫国迎接回来。
孔子回到鲁国,虽被尊为“国老”,但仍不得重用。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政治思想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政治思想](https://img.taocdn.com/s3/m/d1b71ee7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fe.png)
孔子的生平简介_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名丘,字仲尼。
春秋时期鲁国人。
人们尊敬地称他为“孔夫子”、“夫子”。
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的生平简介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的生平简介孔子出生在公元前551年当时鲁国(今中国东部山东曲阜)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孔子3岁时,他的父亲去世了,后来母亲也去世了。
他的少年时代是贫困的,他管理过仓库,也看管过牛羊。
孔子很喜欢读书,他认真地学习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学习刻苦而又虚心。
他学习礼,就到很远的洛邑(今洛阳),请教学问很大的老子。
他在齐国听到古代音乐的演奏,就专心学习,竟然达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
这样,孔子逐渐成为学问广博的学者。
那时候,很多读书人愿拜孔子作老师,于是,孔子就创办了私学。
孔子50岁时在鲁国做了官,他当官时间不长,却把鲁国治理得非常好,表现了他的政治才能。
不久,孔子对昏庸的鲁国国君十分失望,就不做官了,带着他的学生周游各个诸侯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希望各国的国君能采用他的意见。
可是,他辛辛苦苦奔走了十几年,各国国君都不用他,他只好又回到鲁国。
那时他已经68岁了。
孔子晚年仍不停地工作,一面继续讲学,一面整理古书。
据说,他整理了《诗经》、《尚书》等几部书,还对鲁国史书《春秋》作了修订。
孔子整理古书,对中国古代文化的保存和传播做出了贡献。
公元前479年,73岁的孔子死在鲁国。
他死后第二年,鲁国国君把孔子的家改建成庙,这就是孔庙。
孔庙后来成了历代帝王祭祖孔子的地方。
孔子的政治思想孔子是一位大思想家。
不过在当时,他的政治思想基本上是保守的。
孔子所处的时代,奴隶社会正向封建社会转变,周王的势力越来越小,诸侯国的力量却越来越大。
各诸侯国不听周王的命令,诸侯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
孔子对这种现实很不满意,他的理想是建立一个统一强大的王朝。
他比较喜欢西周的奴隶制度,要求人们按“周礼”所规定的君臣父子的尊卑等级制度办事,这在当时只能是一种空想。
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
孔子生平介绍
![孔子生平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00c3dd3e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1.png)
孔子生平介绍孔子,名丘,字仲尼,周之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三岁即丧父,家境衰落。
年轻时曾做过“委吏”与“乘田”等小官。
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立志于学。
他善于取法他人,曾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他学无常师,好学不厌,故乡邻称赞他“博学”。
孔子三十而立,并开始授徒讲学。
他率先开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尤重仁爱,倡导笃实民风;他开创分科教学之先河,推崇因材施教,毕生育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令高山仰止,世人称道。
孔子四十岁时,便形成了自己的学说,并通过讲学活动扩大宣传,争取信徒,在私学基础上创立了儒家学派,对当时的鲁国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
孔子五十岁时获得从政的机会,鲁定公任命他为中都宰,因颇有政绩,后连续被提拔为管理建筑工程的司空和管理司法事务的司寇。
公元前五百年齐鲁夹谷之会,鲁由孔子相礼,孔子认为“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因早有防范,使齐君想用武力劫持鲁君之预谋未能得逞,并运用外交手段收回了被齐侵占的田地。
孔子相鲁会齐侯成就了安鲁之伟业。
孔子参与国政时间仅有三个月的时间,后因与执政者季桓子政见不一,终于离职从教,周游列国,先后到过卫、陈、宋、曹、郑、蔡、楚等国,共奔波十四年之久,虽吃了不少苦头,受了不少挫折,但他仍不消沉,还是讲诵弦歌不衰。
孔子六十八岁那年,受礼聘返鲁,被尊为国老。
他把主要精力用于教育和古代文献的整理上,同时继续招生讲学,他在晚年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的编篡和校订工作,为中国的教育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公元前479年,一代教育家孔子病逝,其弟子都前来服丧,有的尽孝达六年之久,表现了师生之间的深厚感情,孔子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事迹被他的弟子汇编成《论语》一书,这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史料。
孔子生平工作总结
![孔子生平工作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096f37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0a.png)
孔子生平工作总结
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被后世尊
称为“大成至圣”,他的思想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深远。
孔子一生致力于推崇仁义道德,提倡礼乐教育,主张“中庸”之道,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孔子出生于公元前551年,是鲁国人,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
他早年曾经历过
家国之乱,受到了社会动荡的影响,因此他对社会秩序和政治稳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他20多岁时,开始担任教师,传授儒家思想,并在此期间结交了一批学生,奠定了他在后来的影响力。
在他30多岁时,孔子开始游历列国,向各地的君主宣讲自己的政治理念和教
育思想。
他积极推崇仁义道德,主张“君子”之道,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的思想受到了许多君主和学生的欢迎,逐渐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影响力。
在他50多岁时,孔子返回鲁国,开始着手整理和编纂古代经典文献,撰写了《春秋》等著作,为后来的儒家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还积极推动教育改革,提倡礼乐教育,倡导“文化教育”,使儒家思想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
在他70多岁时,孔子去世,但他的思想却延续了数千年,成为中国古代儒家
文化的代表。
他的弟子们继承了他的遗志,将儒家思想传承下去,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直到今天,孔子的思想仍然在中国和世界各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总的来说,孔子一生致力于推崇仁义道德,提倡礼乐教育,主张“中庸”之道,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他的生平工作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且对整个世界的文化传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思想精髓,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
孔子生平介绍事迹等名人事迹
![孔子生平介绍事迹等名人事迹](https://img.taocdn.com/s3/m/83798087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d171f09.png)
➢ 又过了一段不短的时间,师襄子觉得这次真的行了,可孔子 依旧觉得自己没把这首乐曲弹好。
➢ 最终,孔子经过反复的探究琢磨,体悟琴曲的内涵,一直到 他能在乐曲中看到文王的形象呈现出来,这才罢手。
生平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 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先驱,弟子多达三千 人,其中著名的便是“七十二贤士”。七十二人中有很 多为各国高官栋梁,又为儒家学派延续了辉煌。
孔子学琴
➢ 孔子在学习上极为虚心,而且尤为刻苦。有一回,孔子跟着 师襄学鼓琴,曲名为《文王操》。孔子勤奋地练习了好些日 子,师襄子说:“可以啦。”孔子却说:“我虽掌握了此曲 的弹奏方法,但还没通晓其中的规律。”
民”思想
主要成就
教育思想,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个性差异
1
主要是因为后天教育与社会环境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因而人人都可能受教育,人人都应该受教育。
史学思想,孔子治史思想的一个重要主张就是“直”,即研究历史要
2
实事求是,不但要重视根据,而且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谢 谢观看
(《论语·为政》)
美学思想,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为“美”和“善”的统一,也是形式
3
与内容的统一。孔子提倡“诗教”,即把文学艺术和政治道德结合起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cce464e4a7302768e993978.png)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导读:本文是关于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希望能帮助到您!关于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孔子3岁丧父,随母亲颜征在移居阙里,并受其教。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一)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当代作家华轩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颂扬孔丘。
(二)早年好学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清贫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
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三)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聚精会神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单薄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
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回答: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孔子的生平故事
![孔子的生平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efb88c3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19.png)
一、艰难的童年。
公元前550年前,孔子的父母(66岁的著名勇士“叔梁纥”和16岁的纯情少女“颜征在”)相爱,他们冲破礼法的种种制约勇敢地结合在一起。
由于他们的结合不符合礼法,故称“野合”。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诞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内“尼丘”山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南)。
孔子因“尼丘”而名“丘”,字“仲尼”(“仲”表示排行老二)。
3岁时,父亲叔粱纥去世,享年69岁。
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孔父之妾施氏被虐待至死,其子孟皮因患小儿麻痹症而残疾,备受歧视。
19岁的孔母颜征在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内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15岁时,孔子立志做学者。
17岁时,年仅33岁的孔母颜征在因生活的折磨和社会的歧视心力交瘁而死。
二、青壮年时期19岁时,孔子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
第二年,亓官氏生子,鲁昭公赐鲤鱼表示祝贺,故孔子为其子取名为鲤,字伯鱼(伯表示排行老大)。
20岁时,孔子开始当“委吏”,管理仓库。
第二年,孔子开始当“乘田”,管理畜牧。
27岁时,孔子开始创办私人学校。
此后,孔子拥有了较高的声誉。
35岁时,鲁国发生内乱,季孙氏、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鲁昭公,鲁昭公败逃。
孔子离开故乡到了齐国。
第二年,孔子得到齐景公的赏识,欲以尼溪之田封孔子,被晏子阻止。
第三年,齐大夫因怕孔子被重用,欲谋害孔子,孔子逃回鲁国。
三、政治上的辉煌公元前501年,孔子51岁时,担任鲁国首都的市长“中都宰”,政绩卓著,四方则之。
第二年,孔子升任小司空,管理司法部门。
后升大司寇,并代理宰相。
夏天孔子随鲁定公与齐侯相会于夹谷。
孔子识破了齐国劫持鲁定公的阴谋,并逼迫齐国归还了侵占鲁国的土地,取得了鲁国外交史上最辉煌的胜利。
第三年,在孔子的治理下,鲁国大治。
第四年,为巩固鲁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削弱三桓的势力,孔子采取了堕三都的措施,欲拆毁三桓都城的城防。
三桓中,孟孙氏和叔孙氏为削弱家臣的势力,支持堕都。
孔子生平与主要经历介绍
![孔子生平与主要经历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5de67a58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20.png)
孔子生平与主要经历介绍孔子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的创始人。
那孔子的生平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孔子生平与主要经历,希望对你有帮助!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在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的甲申时,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殷遗贵族的后裔,早前,他的祖先从宋国出逃,因此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夏邑县。
春秋时期,西周社会的经济政治制度瓦解,社会动荡不安,战乱纷争。
在这艰苦的社会政治生活环境下,孔子曾担任官职,与鲁国、贵族势力进行斗争角逐,以缓和阶级之间的矛盾;体恤百姓,爱民如子,主张以德仁治国,希望恢复西周的秩序。
在这政治、经济制度崩盘的国家,孔子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辛。
但他勤奋好学,虚心请教各位名师,一生周游列国,致力于游徒讲学,推行自身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
其教育思想的成就为:提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不耻下问”、“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教育思想及精神,还倡导“温故而知新”,“学而时习之”的学习技巧等,历史上第一个开设私人讲学风气;政治思想上,提出了“礼”,开创“仁”的学说。
孔子死后,历代皇帝为表尊崇不断地追谥。
至今为止,孔子的思想学说已经成为我国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影响源远流长。
后世均尊称孔子为圣人。
孔子生平事迹孔子(公元前551年,即鲁襄公二十四年——公元前479年,即鲁哀公十六年),名孔丘,字仲尼。
庚戌年戊子月庚子日甲申时,孔子出生于春秋末期的鲁国陬邑,也就是当今的山东省曲阜市。
他是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集大成者,是儒家学派思想的始祖。
孔子是从宋国逃出来的殷遗贵族的后裔,宋国夏邑是其祖籍,位于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市。
孔子自小过着清贫的生活。
三岁时,父亲就离开人世。
母亲颜氏就带着他离开出生地尼山,来到阙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孔子小故事--------仁爱之孔子
• 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全副武装地来拜见孔子, 见到夫子后,拔起剑就舞了起来,问:「夫子, 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 「古时的君子, 以忠义为人生追求的目标,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 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 事。有不善的人,就用忠信来感化他;有暴乱侵 扰的人,则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何须 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的敬佩,感慨 道:「啊!我今天才听到这样的话,我愿从今以 后,至诚恭敬地向您求教啊!」
三 从 政 鲁 国
.
孔子任鲁国司寇像
夹谷会盟
四.周游列国
从地图上看,孔子周游 所及的地方,范围不出 今天的山东省和河南省。 大致是从鲁国出发,走 了卫国、宋国、齐国、 郑国、晋国、陈国、蔡 国、楚国、等地。(现 今大致路线曲阜——濮 阳——长垣——商丘— —夏邑——淮阳——周 口——上蔡——罗山—) 然后原路返回 。
二 齐 国 经 历
.
孔子返鲁后继续钻研学问,培养弟子。他 的学说也更加完善。51岁时,任鲁国中都 宰。由于为政有方,52岁时升为鲁国司空、 大司寇。后来,又以相礼的资格参加齐鲁 两国的“夹谷会盟”,在大会之上,孔子 处处“以君子之道辅其君”,完全按照礼 数办事,使齐景公深感惭愧,归还了鲁国 的三个城池,创造了鲁国外交史上多年未 有的成就。孔子54岁时,受季桓子委托, 摄行相事。他为了提高国君的权威,提出 “堕三都”(鲁三家大夫)的主张,结果 遭到三家大夫的反对,未能成功。孔子55 岁时,鲁国君臣接受了齐国所赠的文马美 女,终日迷恋声色。孔子大失所望,遂弃 官离鲁,带领弟子周师襄子学琴,10天后还 是弹同一曲子。师襄子说:“可以另学新 曲了。”孔子说:“曲子虽熟,技巧还不 熟。”过了几天, 师襄子又说: “技巧已熟,可以学新曲了。”孔子说: “还没有领会曲子志趣。”又过了几天, 师襄子说:“已经领会曲子志趣,可以学 新曲了。”孔子道:“还未领悟出作曲者 是谁。”再过一段时间,孔子若有所悟地 说:“此曲除了周文王,还会有谁能作出 呢?”师襄子肃然起敬:“此曲正是《文 王操》!”
一 青 少 年 时 期
.
鲁国自宣公之后,政权就掌握在以季孙 氏为首的“三桓”手中(即鲁桓公的后 代孟孙氏、叔孙氏、季孙氏),后来鲁 昭公失败后,时年35岁的孔子对季孙氏 的越礼行为很不满,发出了“是可忍, 孰不可忍”的呼声。他看到鲁国如此混 乱,根本没有从政治国的机会,为了维 护礼的尊严而离鲁适齐。 为了接近齐景公,他做了齐国贵族高昭 子的家臣。次年,齐景公向孔子询问政 事孔子便谈了著名的正名思想,即“君 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极为赞 赏,欲起用孔子,但因齐相晏婴从中阻 挠甚至怀疑他为间谍,于是不得不作罢。 孔子不久便返回鲁国。
孔子的道德观
• 鲁国的法令规定:凡鲁国人做了诸侯的臣妾,能 将他们赎回的人,可以从官府拿回赎金。子贡去 诸侯家赎回一个鲁国人,却不肯接受赎金。孔子 说:“赐(子贡的名字)的做法错了。 圣人行事可以移风易俗,教化百姓,不只是自己 的行为高尚就行了。当今鲁国富人少穷人多,拿 回赎金并不损害自己的道德,不拿回赎金就不能 鼓励其他人来效法了。”子路(姓仲名由,孔子 的弟子)救起溺水的人,那人以牛答谢子路,子 路接受下来。孔子很高兴地说:“以后一定会有 很多鲁国人勇于拯救溺水者了。”
简介
孔子的故乡
曲阜是春秋时期 鲁国的都城,是我国 思想家、教育家、儒 家创始人孔子的故乡。 这里有着丰富的文化 遗产,其中最著名是 曲阜三孔——孔庙、 孔府、孔林。
孔子是这样概括自己一生的: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 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 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 为政》
3、从政鲁国
4、周游列国 5、晚年结局
孔子3岁丧父,家境贫寒,随母亲颜征在 移居阙里,他曾说过:“吾少也贱,故多 能鄙(庸俗的)事”。15岁立志于学。及长, 做过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牛羊的 “乘田”。19随娶亲。他虚心好学,学无 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 学琴于师襄。30左右,已博学多才,成为 当地较有名气的学者,并在阙里收徒授业, 开创私人办学之先河。其思想核心是 “仁”。 逐渐一些弟子来到孔子身边。此后,孔子 便一直从事教育事业,他广收门徒,相传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他首倡“有教无 类”及“因材施教”,成为当时学术下移、 私人讲学的先驱和代表,故后人尊为“万
删诗书,定礼乐,创儒学, 传经艺,师表万世;
赞周礼,写春秋,立杏坛, 育才德,桃李三千
五.孔子晚年(专修教育文献整理)
《诗经》书影
《周礼》书影
由于政治理想破灭,孔子整理出《诗》《书》《礼》《易》 《乐》《春秋》等典籍。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孔子73岁,患病,不愈而终。
六部儒家经典。始见于《庄子--天运 篇》。是指经过孔子整理而传授的六 部先秦古藉,曰:《诗经》《尚书》 《仪礼》《乐经》《周易》、《春 秋》。其中《乐经》已失传,所以通 常称“五经” 这六部古籍有些(春秋一书为孔子所 作)并非孔子所做,而是在孔子之前 早已存在。孔子本着“述而不作,信 而好古”(《论语· 述而》)的原则, 只是对这六部古书做了整理工作。
我十五岁的时候立志研究学问,三十岁确立 自己的理想,四十岁不为我所做的事情而迷 惑,五十岁的时候我懂得自然的规律和法则, 六十岁时无论听到什么,不用多加思考,都 能领会其中的意思,并明辨是非。七十岁我 的道德修养到了一定的程度便可以随心所欲 地做事,而不逾越法度规矩。”
孔子一生的经历
1、青少年时期 2、齐国经历
谦虚的孔子
• 有一次,孔子与子贡一边散步,一边聊 天.孔子问子贡:“子贡,你和颜回,哪一 个比较聪明?” 子贡回答说:'我怎么敢和颜回比呢 他呀,听见一件事,就可以悟到十件事, 而我呢,最多悟到两件事罢了.'孔子:' 你说得对,在这方面你比不上他,我都 比不上他啊.”
孔子因材施教
• 子路曾经问孔子:“听说一个主张很好, 是不是应该马上实行?”孔子说:“还有 比你更有经验、有阅历的父兄呢, 你应该先向他们请教请教再说, 哪里能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问过 孔子同样的问题,孔子却答道:“当然应 该马上实行。”公西华看见同样问题而答 复不同,想不通,便去请教孔子。孔子说: “冉求遇事畏缩,所以要鼓励他勇敢;仲 由遇事轻率,所以要叮嘱他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