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教育简史作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末作业考核

《中外教育简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启发诱导——是孔子关于教师如何教的方法问题。在孔子看来,学生掌握知识是一个主动探索和领会的过程。因此,他在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主动精神。孔子强调的启发诱导教学原则的第一层意思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把握住讲解问题的最佳时机,及时施教。关键的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教学变成学生主动探索的过程,否则,越殂代疱,搞填鸭式,满堂灌,代替思考和表达就会导致教学过程的失败。孔子强调启发教学的第二层意思就是,启发诱导必须有明确的目的,必须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逻辑推理能力。孔子善于启发诱导,获得弟子对他的称赞:“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2、退款兴学—— 20世纪初,由于美国实行排斥华工政策,引起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中国沿海各地爆发了广泛的抵制美货运动,对美实行经济制裁。美国感到以武力镇压不能征服中国,就改弦更张。美国国会在1908年通过一项“退还庚子赔款”的法案,要求利用这笔八国联军掠夺的赔款,诱使清朝政府选派留学生,并在北京开办一所学堂,名为“清华留美预备校”。法案通过后,立即照会清朝政府,要求从1909年开始,4年之内每年派100名学生赴美留学,从第5年起,每年不得少于50名,直到“赔款”退清为止。美国这一招,形式上是帮助中国兴学,而实质是妄图培植他们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按照美国的要求,为执行“退款兴学”的计划,于1909年6月专设了游美学务处,负责考选学生出国留学,并于1911年在北京建立一所留美预备学校(1924年改为清华大学)。这所学校从开办到1929年留美预备部结束,共计派送留美生1279人。对于美国这个“退款兴学”的侵略阴谋,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也纷纷效尤。

3、性善论——关于人性,孟子认为人天生是善的。在战国时期,不同的学派对人性的问题有不同的看法:荀子主张性恶,告子人为人性不善不恶,而孟子主张性善。孟子所说的人性善包括二层意思:一是指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即仁、义、礼、智等道德品质;二是指人的善性是天生的“良知”、“良能”,是人性所固有的,而不是外在影响或教育的结果。

4、公学——也是一种文法学校,最初是因为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提高公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而得名,实际上它是一种私立学校。主要进行古典文科教学,很快发展为只限上层社会子弟才能入学,教育目的实际表现为培养未来的、具有特权的官吏和统治阶层人物。

5、导生制——也是一种文法学校,最初是因为学校由公众团体集资兴办,所定教学目的又在于提高公

共教育水平和培养一般公职人员而得名,实际上它是一种私立学校。主要进行古典文科教学,很快发展为只限上层社会子弟才能入学,教育目的实际表现为培养未来的、具有特权的官吏和统治阶层人物。6、《总纲计划》——主要关于如何对普通初等和中等教育加以改进的问题,并没有涉及到高等教育。在初等教育上,《计划》建议所有的儿童均应先接受四年制的基础学校教育,然后再接受两年的促进阶段教育。在这两年中,由教师根据学生各自不同的能力、兴趣,进行定向指导;在中等教育上,《计划》建议设置三类中学,即主要学校、实科学校和高级中学,从而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总纲计划》的颁布,适应了战后德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德国的教育和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仍保留了德国传统的等级性。这个计划的颁布也标志着联邦德国全面教育改革的开始。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孔子的德育思想是什么?

答:孔子所提倡的德育内容可以用仁来概括。仁是孔子要求培养学生具备的最高尚的道德品质,它包括了热应具备的所有的美德。其中,孝悌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准则,是实现“仁”的基础。爱人,是“仁”的核心。意思是仁德的人对别人要富有爱心。复礼,是仁的表现。要遵守登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规范。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孔子德育思想体系。

2、简述梁启超的教育思想及其现代意。

答:(1)论教育的“开民智”作用。梁启超也十分重视教育的开民智作用,但他更重视“开智”对变法的重大意义。(2)培养新民的教育宗旨。梁启超认为,正确的教育宗旨,当立为培养“新民”。(3)论变科举,兴学校。(4)论师范教育和女子教育。

现代意义请同学们结合他的思想,评介一下现代教育。

3、彼得一世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答:(18世纪初,沙皇统治者彼得一世为了改变俄国的落后状况,在考察欧洲各国后,对俄国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也包括教育方面。)

1)、创建实科性质的学校(特别是有关军事技术的专门学校)是彼得一世教育改革的重要措施。这些学校为俄国培养了不少科学技术的专门人才。

2)、调整初等义务教育结构,进行举办普通国立学校的尝试。

3)、为培养本国的高级人才,彼得一世还提出了建立科学院的设想,并在晚年为成立俄国科学院做了一些准备工作,草拟了章程。

4)、彼得一世的教育改革对俄国社会和教育的近代化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但由于改革是自上而下进行的,缺乏直接的推动力,因而彼得一世去世后,改革就陷入了停滞。

4、中世纪西欧早期教育的类型及特征。

答:1)、中世纪西欧早期的文化和教育几乎全部为教会所垄断,教育、科学和文化处于衰退状态。

2)、教会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主干,封建主的世俗教育是中世纪教育的另一方面。

3)、基督教教会控制下的教育设施有:修道院学校、主教学校和堂区学校等三种。

4)、世俗教育主要有宫廷学校教育和骑士教育。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科举制对后来的封建教育有何重大影响?

答:选士和养士有着密切的关系,选拔人才的制度如何,对培养人才的学校教育有着重大影响。隋唐时期的科举制对学校教育的影响是十分深刻的。

首先,科举考试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发展的兴衰。科举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经过科举选拔,才能获得吏部试的资格,吏部复试后铨选合格人才才能授予官职。由于学校出身的生徒可以获得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从而有从政为官的机会,这就调动了地主阶级子弟,尤其是中小地主阶级子弟入学读书的积极性,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因此,唐代前期的官学在科举的推动下,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有很大的发展。但是,从武则天时期开始,由于统治者偏重科举,而轻视学校,科举及第者很少从学校出身的生徒中选拔,则造成了学校教育在数量上的萎缩和质量上的下降,这是科举对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这种影响一直到清末。

其次,科举考试对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影响。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准备参加科举,因此,学校便逐渐成为科举的预备机关或附庸。科举考试的内容成为学校教育的内容,科举考什么,学校就教什么。科举考试的方法也是校内考核学生成绩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比如科举注重帖经、墨义,学校也采用帖经、墨义的方法考学生。科举注重策论和诗赋,学校则也考策论和诗赋。结果导致学生只注意背诵经典章句,善辞赋而少实学,应试能力强,任事能力差,这是对学校教育的消极影响。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科举考试也促进了学校教育内容的标准化和考试方法的多样化。科举制对学校的影响是多方面、多层次的,其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并存。

2、论述马卡连柯的劳动教育理论。

答:马卡连柯教育思想体系的一个突出特色就是重视劳动教育。

马卡连柯在《劳动教育》的广播演讲中说:"正确的苏维埃教育如果不是劳动的教育,那是不可能想象的。劳动永远是人类生活的基础,是创造人类生活和文化幸福的基础。在我们的国家里,劳动已经不是剥削的对象,而成了光荣、荣耀、豪迈和英勇的事情。……因此,在教育工作中,劳动也应当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