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第二外语教学调查
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与干扰(迁移)
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促进作用与干扰(迁移)摘要:本文从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分析了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与影响,阐述了排除母语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干扰的策略,以期提高语言教学效果,进而提高第二语言学习者(习得者)的语言能力与交际能力。
关键词:母语第二语言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一、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促进作用1.双语教学界对母语作用的认识新疆的汉语教学有悠久的历史,但接受第二语言教学法理论的指导,却是近期的事情。
解放后20世纪90年代开始使用的基本上“对比教学法”-“翻译教学法”。
比如,前一时期在新疆使用的中小学使用教材,甚至中高等教材就是在以“译”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下编写的,教材的练习中翻译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
当时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上黑板做练习或口头回答问题时,也不是地问“这个字,词,句在维吾尔语里怎么说?怎么翻译?”总之,在长期的汉语教学过程,翻译是教学的手段及目的,学生靠母语学汉语,甚至完全依赖于母语。
我们知道,一切事物都在矛盾中发展,任何事物都包括矛盾的两个方面,双语教学也不例外。
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新的矛盾,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
这些问题涉及教师、教材、教学大纲以及教学方法各个领域,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学方法问题。
如前所述,在新疆对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吸收了一些外语教学的方法,但由于研究得不够,缺乏比较全面的了解,“借鉴”往往变成了套用一些具体的方法技巧,甚至被一些新奇的表面所吸引。
或对某种方法全面赞同,或为所采用方法的运用效果并不理想而失望,乃至一概否定。
比如说,新疆汉语教学的普遍提倡用直接发(如果借鉴的是真正的直接法的话)以后,完全否定了语言知识介绍、词汇对照及翻译法等传统的教学方法。
从新疆的实际来讲,这种理念仍对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确实能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但是,因缺少教学法理论方面较深刻的研究和学习,在教学中导致了形式主义的“怕翻译”,产生了完全否认母语在第二语言学习中的促进作用的另一种倾向。
小学英语教学的调查报告
小学英语教学的调查报告一、引言在当今社会,英语已成为国际交流的重要工具。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英语能够提升他们的语言能力、扩大他们的国际视野。
本调查旨在了解小学英语教学的现状,包括教学方法、教材选择、教师角色等方面,以期为改进小学英语教学提供参考。
二、教学方法调查结果通过对多个小学教师的访谈和观察,得出以下教学方法调查结果:1. 游戏教学法大部分小学教师普遍应用游戏教学法来吸引学生的兴趣。
例如,使用英语歌曲、童谣或故事来教授单词和句子,通过游戏、小组合作等形式巩固所学知识。
2. 视听教学法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利用音频和视频材料辅助教学。
借助丰富多样的英语学习资源,教师能够在课堂上播放适合学生年龄的英语音频和视频,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口语水平。
3. 任务教学法任务教学法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培养。
教师通过安排各类任务,如让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参加英语角活动,鼓励学生主动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和表达。
三、教材选择调查结果针对教材选择,我们对多所小学的英语教师进行了调查,并整理出以下结果:1. 使用教材的情况绝大部分小学英语教师使用统一的教材编写的英语教材,这有助于保持教学的连贯性和统一性。
同时,一些教师还会搜集和编写一些与学生年龄和兴趣相符的教材。
2. 教材内容的评价教师们认为好的教材应该既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又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他们希望教材内容能通过与学生生活和经验相关的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四、教师角色调查结果通过针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观察和问卷调查,我们整理出以下教师角色调查结果:1. 指导者小学英语教师起到指导学生学习的重要角色。
他们负责为学生创设学习环境,制定学习活动和任务,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2. 引导者教师在课堂上应起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角色。
通过鼓励学生提问、互动交流、小组活动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3. 评价者教师应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和反馈。
二语“习得”理论与中小学外语教学:一项实证性调查
调 查 , 查 对 象是 部 分 中小学英语 教 师 。调 查 的 目的在 于 了解他 们 对“习得 ” 论 的 看法 以及 该 理 调 理 论 在我 国外语 教 学 中 实施 的 可行性 。调 查结 果发现 :多数接 受调 查 者认 同语 言“ 习得 ” 的本 质就 在 于语 言形 式与其 功 能的 融合 , 学得 ” “ 与“习得 ” 密不 可分 ; 小 学“ 务 型 ” 学体现 了“习得 ” 中、 任 教 的 理念 , 需 各有 特 色 , 但 因人 因地制 宜 ; 小学 外语 教 学 尤其要 重视兴 趣培 养 。 关键词 :“ 学得 ” “ 和 习得 ” 语 言形式 与功 能 ; ; 融合 ; 务型 ; 任 兴趣 培 养
二语“ 习得 " 论 与 中小 学 外 语 教 学 : 理 项 实 证 性 调 查
一
方 文礼 , 朱如 忠 , 王 勇
( 州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 扬 江苏 扬 州 250 ) 209 摘 要 : 用 问卷调 查和 集体访 谈 的 方 式对 克拉 申有 关 区分 “ 运 学得 ” “ 和 习得 ” 的理 论 假 设 进行 了
监察作 用 ( ntr g ; moi i ) 而后 者 是 隐性 知 识 , 接 决 on 直 定 和体 现学 习者 的语 言输 出 能力 。 二 卜 年来 , 多 克拉 申 的假设 对 世 界 范 围 的二 语
和外语 教 学产 生 了相 当 的影 响 , 引 发 了不 小 的争 也 议 。本文 旨在 通过 实 证 性 调 查 , 了解 我 国 中小 学 英 语教 师 , 克拉 申这 一理 论 的理解 和 反应 , 对 并进一 步
2 0世 纪 8 0年 代 , 拉 申 ( 9 7 0—1 ) 克 1 8 :1 5 系统 地提 出了二语 习 得 的理 论 假 设 , 先 强 调 要 区分 二 首 语“ 学得 ” “ 与 习得 ” 种 过 程 (h c usinl r— 两 te aq it — an io e igds n t n 。他 认 为 :1 n iic o ) t i )成 年 人 培 养 第 二语 言 能力有 两种 不 同的途 径 :第 一 是 “ 习得 ” 该 过 程 类 , 似儿 童 获得 其母 语 能 力 的过 程 ; 二 种 途 径 是 “ 第 学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
《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说明(社会版)上海市中小学第二期课程教材改革已经全面推进。
外语学科的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发展。
外语课程的性质、地位、功能,外语教育和教学的理念、目标、内容、要求、模式、手段,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评价、师训、环境等一系列问题倍受关注。
现就外语界和社会上共同关心的一些问题进行讨论,共同切磋。
1.一期课改的英语教材已基本熟悉,为什么要进行二期课改?从1988年开始启动、历时十年的上海市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第一期工程,取得了瞩目的成就。
英语教学改变了培养听不懂、不会讲的“聋哑外语学生”为最终结果的传统教学模式,提出了“知识和能力并重”的教学理念。
然而在实践中发现,实际上我们原先心目中的“能”,还是局限在课堂和学校范围以内的、用于应付书面考试为主的技能,学生的能力并没有在学以致用上得到充分体现。
因此,我们必须从上海的城市定位和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对英语的需求这样的高度来重新思考上海的外语教育。
这就是从“一期课改”进入“二期课改”的必要性和必然性。
通过进入“二期课改”多年多来的研究、探索和思考,我们至少明确了外语课程是集知识性、工具性、交际性和文化性于一体的基础课程,当前要特别突出外语课程的应用性,真正把外语作为交际的工具来教和学,提倡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现在有许多学生利用假期到国外学习、探亲或旅游的机会越来越大越多,按学生自己的体会,他们觉得课堂所学的东西在实践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因为课本中不但学了在什么场合说什么,而且也教了怎样填写登记表等生活常识,学生们不但能够独立交流,而且可以充当父母的翻译。
2.英语新教材有什么明显特点?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教育现代化的大背景下,英语课程作为一门工具课程,是学生获取信息的载体,处理信息的重要基础和手段。
因此,《上海市中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在规定了各学段语言知识的同时,强调学习素材和其呈现形式的优化。
英语教材在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同样加强了主题、素材、活动的设计。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作者:马倩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03期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儿童或成人习得母语后再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外语学习一般是由第二语言习得而来。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非母语。
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起点,英语教师应重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为此,笔者梳理了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语言输入、输出和互动的重要理论,并通过分析和总结,探讨语言输入和输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进而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相关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1.输入假说及互动假设克拉申(Krashen)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通过接受和理解输入信息,从目前的i水平提高至“i+1”水平,以此遵循自然习得的顺序。
朗格(Long)认为,说话人是通过修饰交际模式,如解释、重复、减速或与第二语言说话人合作来保证思想交流。
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交际调整提高理解,理解导致习得。
2.最近发展区理论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没有孤立的语言输入,也没有孤立的语言输出,在社会互动中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关系,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都因受到互动过程的调节而改变。
维果茨基(Vygotsky)认为,儿童的认知有两个发展水平,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ZPD)就是指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同龄人合作达到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在二语习得领域,最近发展区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合作式学习是如何促进语言学习的。
二、教学实践与第二语言习得1.语言输入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克拉申主张,学习者应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大量阅读和倾听各种语言输入材料,这是促进语言习得发展的有效途径。
向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输入方法,其中之一是基于内容(content-based)的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发掘可以让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发和调动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语言习得活动中。
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学校英语教学
第二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与学校英语教学年龄是外语语言学习中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简要介绍了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的概念,及其中外学者对年龄因素与二语习得的关系的研究分析,探讨了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产生影响的理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语言习得关键期的研究对我国小学英语教育的启示。
关键期假说;外语;二语;英语教育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人在学习英语,代写论文英语已经成为一门学习者人数最多的外语。
在,国家教育部发文,要求在城市和有条件的农村从小学三年级起全部开设英语课,几年过去了,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学生与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学英语的学生在中学毕业时相比,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儿童与少年学习外语谁更具有优势关键期假说对在学校环境下的外语学习有多大解释力在学校环境下的外语学习,小学是否是最佳年龄段本文旨在这方面做些探讨,以便对今后的外语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一、语言习得的关键期假说第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来源于生物学,这个观点最早是由神经生物学家Penfield(Penfield:1975,引自詹姆斯:1997)和Roberts(1959)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在人生发展的某个特定阶段中,人可以在自然环境下、没有外部干预、不需要教授的条件下,轻松、快捷地学习一门语言(FromkinandRodman:1983,引自刘振前:2003)。
这一观点后来在代被Lenneberg接受并用于第二语言习得研究领域,提出了颇有影响的关键期假说。
认为,语言是大脑的产物,语言能力的发展受到人的生理基础的严格制约。
儿童从两岁开始至青春期到来之前,即人出生后的l0~l,人的大脑具有可塑性,语言学习能够自然而然地轻松进行。
青春期到来之后,人脑已充分发育成熟,神经系统不再有弹性,学习语言也就越来越困难。
由此引发了国内外众多的研究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的各个方面采用各种方法与实验对关键期假说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研究的焦点主要是围绕二语学习是否存在关键期问题而展开,即二语学习的起始年龄是否与学习的最终结果或好坏直接相关。
浅谈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及其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基础教育参考·2019/03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儿童或成人习得母语后再学习另一种语言的过程。
外语学习一般是由第二语言习得而来。
第二语言习得通常是在母语环境中学习非母语。
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英语学习的起点,英语教师应重视有关第二语言习得(以下简称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
为此,笔者梳理了二语习得领域关于语言输入、输出和互动的重要理论,并通过分析和总结,探讨语言输入和输出对二语习得的影响,进而对小学英语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一、相关理论与第二语言习得1.输入假说及互动假设克拉申(Krashen )认为,人们习得语言的唯一方式是通过接受和理解输入信息,从目前的i 水平提高至“i+1”水平,以此遵循自然习得的顺序。
朗格(Long )认为,说话人是通过修饰交际模式,如解释、重复、减速或与第二语言说话人合作来保证思想交流。
因此,可以提出这样的假设:交际调整提高理解,理解导致习得。
2.最近发展区理论二语习得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没有孤立的语言输入,也没有孤立的语言输出,在社会互动中它们之间是互相影响、互相依赖的关系,语言的输入和输出都因受到互动过程的调节而改变。
维果茨基(Vygotsky )认为,儿童的认知有两个发展水平,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
最近发展区(ZPD )就是指能独立解决问题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在成人的指导或与能力更强的同龄人合作达到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差异。
在二语习得领域,最近发展区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研究合作式学习是如何促进语言学习的。
二、教学实践与第二语言习得1.语言输入对二语习得的影响克拉申主张,学习者应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下大量阅读和倾听各种语言输入材料,这是促进语言习得发展的有效途径。
向学习者提供更有效的输入方法,其中之一是基于内容(content-based )的教学。
作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笔者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发掘可以让学生接触的学习内容,并以丰富多彩的形式来激发和调动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语言习得活动中。
语言习得中的年龄因素
语言习得中的年龄因素近年来,人们对第二语言的学习日益重视。
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是二语习得领域的焦点话题之一。
也可以说,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最明显、最直接的非智力因素之一。
第二语言习得是指“在自然的或指导的情况下通过有意识学习或无意识吸收掌握母语以外的一门语言的过程”。
在这里所涉及到的,主要是在教学情境下的第二语言习得。
年龄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效果的个体差异重要因素之一。
年龄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
多年来,年龄在第二语言学习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语言学界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心理学家、应用语言学家和教育家十分关注年龄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他们用大量的时间从不同的角度,选择不同的对象研究年龄和第二语言习得的关系,但得出的结论存在差异,有时甚至大相径庭,相互矛盾。
一、年龄因素影响语言习得的主要表现1、语音习得在语音方面,儿童比成年人更有可能获得接近母语水平的第二语言。
如果有足够的语言接触,大多数儿童在二语习得中都可以习得地道的口音,有可能达到语音纯正。
而成年人经过多年的正规学习,多数可以流利地讲外语,但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语音纯正。
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相对而言获得完全地道的口音的可能性越小。
2、语法习得第二语言语法习得的顺序不受年龄制约,但语法习得的速度及达到的水平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
3、语言能力与潜力儿童具有更高的语言潜力,与成人相比更有可能达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在学习速度问题上,成人学习者学习的最初阶段具有优势,尤其在语法方面。
但他们最后可能会被儿童超过。
儿童在自然的语言环境中学习更快,而在正规的外语课堂上学习速度较成年人缓慢。
二、语言习得关键期假说理论1、关键期假说概述20世纪50年代,著名神经心理学家Penfield andRoberts(1959)根据生物学的关键期理论得出结论:儿童的语言习得能力与大脑的发育有关。
60年代,心理语言学家Lenneberg(1967)发展了这一观点,提出了著名的关键期假说。
【课题申报】小学英语教育的跨学科研究课题
小学英语教育的跨学科研究课题《小学英语教育的跨学科研究课题》课题申报一、研究背景与意义英语教育作为一门学科,对小学生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然而,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往往忽视了小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仅注重语法知识和基本词汇的教学。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立足于跨学科的角度,探索如何通过融合相关学科知识来提高小学英语教育的有效性和实效性。
跨学科研究可以促进小学生学科知识的整合和综合运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以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此外,跨学科研究还有助于引入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如何将跨学科研究应用于小学英语教育中,推动小学英语教育的改革和创新。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本研究的目标是探索融合跨学科研究的小学英语教育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分析小学英语教育的现状和问题,了解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挑战。
2.研究国内外相关跨学科研究的案例,归纳总结相关研究的经验和教训。
3.梳理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与英语教育的关联点,找到融合跨学科研究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4.设计并实施一套基于跨学科研究的小学英语教育方案,通过实验和观察获得有效数据。
5.评估实施方案的效果和影响,分析小学生的学习表现和态度变化,总结经验。
6.提出改进现有小学英语教育模式的建议,为跨学科研究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持。
三、研究方法与步骤本研究将采用多种研究方法,包括文献回顾、案例分析、实验研究等,以全面深入地探索跨学科研究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应用。
具体步骤如下:1.收集和整理小学英语教育领域的相关文献资料,分析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和英语教育的关联性。
2.调查研究当前小学英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及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态度。
3.针对国内外跨学科研究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归纳跨学科研究在小学教育中的应用经验。
4.设计并实施一套基于跨学科研究的小学英语教育方案,进行实验和观察。
第二语言实践教学介绍(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第二语言学习已成为提高个人竞争力、拓宽视野、促进国际交流的重要途径。
第二语言实践教学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情景模拟、互动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本文将从第二语言实践教学的定义、特点、方法、实施步骤以及在我国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第二语言实践教学的定义第二语言实践教学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使学生在真实或模拟的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进行听、说、读、写等技能的训练,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教学活动。
三、第二语言实践教学的特点1. 实践性:第二语言实践教学强调学生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运用所学知识,注重培养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
2. 互动性:实践教学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3. 情境性:实践教学通过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语言情境,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4. 个性化:实践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需求、兴趣和特点,设计个性化的教学活动。
四、第二语言实践教学方法1. 任务型教学法:通过设计具体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运用所学语言知识,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2. 情景模拟教学法: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语言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运用语言,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3.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4. 技能训练法:针对学生的听、说、读、写等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
五、第二语言实践教学实施步骤1. 制定教学计划:根据教学目标、学生需求、教材内容等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
2. 创设教学情境:通过多媒体、图片、实物等手段,创设真实或模拟的语言情境。
3. 设计教学活动:根据教学计划,设计具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如任务型、情景模拟、合作学习等。
4. 组织教学实施:按照教学活动安排,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操作,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中小学外语教师专业发展调查研究
1 工 具 .
从 表 1的调 查 结 果 来 看 , 师 们 在 听 、 、 和 写 能 力 教 说 读 上 满 意 程 度 得 分 都 超 过 了 2 0 表 明他 们 对 自己 的语 言 能 ., 力 并 不 太 满 意 。 众所 周 知 , 中小 学 英 语 教 师 的 “ 会 能 力 ” 四
直 接 影 响着 素 质 教 育 的 贯 彻 实 施 。倘 若 他 们 的听 力 与 表 达 能 力 较 差 , 写 能 力 平 平 , 感 不 尽 人 意 , 疑 都 将 影 响 着 读 语 无 中小 学 生 英 语 水 平 的 提 高 。
2 教 师教 学 知识 .
表 2 教 师教 学 知识 状 况
3 教 师 的 学 科 知 识 .
中 小 学 校 。共 发 放 调 查 问卷 1 0份 , 效 问卷 9 0 有 3份 , 中 其 来 自重 点 学 校 的 教 师 4 . , 自 非 重 点 学 校 的 教 师 35 来
5. ; 教 师 1. , 教 师 8 . ; 婚 教 师 2 . , 65 男 41 女 59 未 09
调 查 问 卷 分 四个 部 分 , 2 个 问 题 , 共 2 由研 究 者 在 文 献 阅读 基 础 上 自行 设 计 而 成 。 问卷 第 一 部 分 涉及 受 访 人 基 本 信 息 。第 二 部 分 为 教 师 对 自 己 的 的 基 本 评 价 , 二 部 分 采 第 用 4点 计 分 方 式 调 查 教 师 的 教 学 知 识 、 言 能 力 及 与 外 语 语 相 关 的学 科 知 识 以 及 科 研 能 力 。第 三 部 分 以 多选 题 的 方 式 调 查 他 们 对 专 业 发 展 的 需 求 。 第 四 部 分 为 完 全 开 放 型 问 题, 涉及 教 师 对 自 己 的教 育 、 展 规 划 。 发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
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外语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小学阶段的外语教学也成为了教育领域中备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外语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外语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则是提高外语教育质量的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的问题,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师素质等方面进行分析。
1.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指教师对待教育教学的态度、观念、思想和方法。
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遵循学生以及外语学科的发展,理念要与时俱进。
当前,越来越多的教育者把语言学习看成一种交际活动,提出了“交际法”、“综合语言教学”等理念。
这些教学理念更注重学生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强调实践性、真实性和场景性。
同时,教育者也认识到,融入文化元素是外语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教师应该在外语教学中注入更多的文化元素,使学生对外语的学习更加深入、全面,更加适应跨文化交际。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方法、手段。
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型教学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实用能力。
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是把语言看作一种交际工具,教学重点放在语言的实用性上。
采取这种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快地了解外语实际运用的情况,更快地适应外语语境。
小组合作学习法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交际技能。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可以进行口语练习、听力训练、情景模拟等活动,提高交际技能。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则是将技术手段结合到教学中来提高教学效果。
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可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如模拟情景、短片、音频、图表等,有效增强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3.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进行教学所需要的教育资源、教材资源、信息资源、人力资源等各种资源。
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
另外,为了保证教学质量,教师自身的素质和知识水平也必须得到提高。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研究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及其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研究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是指儿童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学习第二语言时,具有更高的学习效果,更容易掌握语言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方面。
这一假说对于外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外语教学。
本文将从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理论基础、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进行研究,旨在深入探讨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如何指导我国外语教学,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一假说来提高外语教学效果。
一、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理论基础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最早由美国语言学家克里托夫斯基提出,他认为儿童在3-7岁之间学习第二语言时具有更高的学习优势,这是因为儿童在这个年龄段大脑发育迅速,容易接受新的语言输入,并且在习得语言的过程中不受母语的影响。
后来,随着大量的实验研究和教育实践的积累,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逐渐得到了更多的验证和支持。
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认知心理学和语言习得理论。
认知心理学认为,儿童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具有更高的学习敏感期,能够更快速地吸收和掌握新的知识。
而语言习得理论则认为,儿童在特定的年龄阶段学习第二语言时,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处于开放状态,更容易形成语言的神经网络,形成正确的语音和语法习惯。
二、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对我国外语教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外语教学的起始年龄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指导下,我国外语教学的起始年龄逐渐提前。
过去,我国的外语教学往往是在小学或中学阶段才开始进行,而现在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在幼儿园或小学早期开展外语启蒙教育,以便让孩子在语言习得关键期接触第二语言,更好地利用这一关键期进行外语学习。
2、外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二语习得关键期假说也影响了我国外语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根据这一假说,外语教学应该注重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注重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鼓励学生用第二语言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感。
现在的外语教学更注重口语表达、语言交际和语境营造,而不再是死板的语法填空和单词记忆。
甘肃藏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及教学管理现状调查
专
题
甘肃藏族地区中小学英语教师素质及教学管理现状调查
。 周 雪
研
究
( 西北 师范 大学 外 国语 学 院
摘 要
甘肃 ・ 兰州 707 30 0)
本次调查 以甘肃藏族人 口聚集 区甘 南藏族 自治 州和 天祝藏族 自治县 的 1 O所 中小学的英语教 师和
教 学 管理 人 员进 行 实地 调 查 。 结果 反 映 :1 在 师 资方 面 , 师 学 历 层 次低 、 . 教 英语 专 业教 师严 重 不足 、 汉 混合 班 藏
多 、 师 工 作 负担 重 , 活艰 苦 ; .在 课 程 设 置 方 面 , 课 标 不 完 全 适 合 民族 地 区 、 需 本 土教 材 、 学过 程 无 统 教 生 2 新 急 教
、
试验的设计
本课 题 于 2 0 04年 1 0月 一20 05年 3月在 甘 肃 藏族 人 口聚集 地 甘南 藏 族 自治州 和 天祝 藏 族 自治 县 的 1 中小 学 ,对 3 0所 6名英 语教 师 和 1 教 学 0名 管 理人员 进行 了以问卷 、 采访 、 教学 观摩 、 实地 考察
解到男女教师的比例相差很大,男教师 占 2 .%, 78 女教师占 7 .%0 中青年教师 , 22 ’ 尤其是 3 5岁以下 的教 师 占到 6 . % 。绝大 部分 教师 为汉 族老 师 , 67 占 到 8. %, 33 藏族老师只占到 1.% 。() 67 2 学历层次
份, 回收率为 7%。问卷在正式使用之前 , 2 在西北 师 范大学 二 附 中的 1 6名英语 教 师 中进行 了两 次预 测, 对问卷 的部分 做 出调整 与修 改 。
二 、 查 结 果及 分 析 调
马来西亚中小学汉语教学现状研究张雪辰
马来西亚中小学汉语教学现状研究张雪辰发布时间:2021-08-17T23:36:29.687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1年14期作者:张雪辰[导读]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族群的国家,主要民族有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文学院北京 100089摘要: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族群的国家,主要民族有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
为满足当地华裔的教育,在华人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之下,马来西亚形成了从华文小学、独立中学、到华文大学等不同等级完整的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机构。
近十几年来,伴随着“汉语热”的学习浪潮,马来西亚非华裔汉语学习者人数也日益增加,促使马来西亚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逐步发展起来。
目前,马来西亚的汉语教学事业的发展正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本文以马来西亚中小学的汉语教学情况为主要着眼点;从当地外语教学政策、汉语教学历史、汉语教学现状等方面出发,归纳梳理了马来西亚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
同时,也展望了未来马来西亚汉语教学从业者的业务素质与专业技能的要求,希望能为有志从事马国汉语教学事业的人士提供借鉴,助力马来西亚汉语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马来西亚;中小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现状考察1.马来西亚外语与外语教学的基本情况马来西亚这位于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半岛国家,自古以来就是连接欧亚航运往来的交通要塞。
便利的海上交通和综合历史原因,使马来西亚成为了多元族群、多元文化、多元语言共生的国度。
马来西亚的主要人口由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三大族群组成;其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母语,马来人说马来语、华人操华语、印度人用泰米尔语。
1.1 语言政策与外语教学政策16世纪至19世纪的殖民时期,殖民政府强调英语和马来语的共同教育,1951年的《巴恩报告书》废除华文学校和泰米尔语学校,此举彻底激起了华人和印度人的强烈不满。
为缓和本国语言教育政策矛盾,马来亚政府发表《芬吴报告书》。
该报告书确定了马来语作为马来亚地区的教学媒介语及官方语言,肯定了英语在商业经济领域的作用,同时也认可了华语教育是马来西亚联邦教育制度中的重要组成。
英语作为第二外语教学的对比——中国与英国情况研究
早在 2 0世 纪 7 0年 代 , 国 的英 语 教 育 的重 要 性 和 紧 急 性 就 英
突 现 出来 了 。 随着 移 民 的不 断 进 入 , 民后 代 的教 育 逐 渐 成 为 难 移
题 。 先 就 是 要 克 服语 言 障碍 。D S 17 ) 之 而来 的形 容 英 语 首 fE, 9 1随
据 英 国文 化 教 育处 的统 计 ,文 化 教 育 处 每 年 会 组 织 15 0 7, 0 0 英 语 语 言 考 试 。 在 英 国各 个 公 立 或 私 立 的语 言 学 校 都 自由安 排 设 置 自己 的课 程 , 有 国家 统 一 大纲 要 求 。 没
2 中 英 英语 教 学 的状 况对 比 21 课 程 设 置 的 差 异 .
我 通 过 电 话采 访 了 3名 英 国 的语 言 教 师 。2名 中 国 内地 一 所
自由 . 近 选 择 语 言 学 校 就 1 英 语 教 学 在 中 国 . 1
教 育 的 词 汇 也 种 类 多 多 ,常 用 的 有 T F (ecigE g s sa E L T ahn nl ha i FrinL n ug)T S L (ec igE g s pa e o te oeg a gae, E O T ahn n lht Sek ̄ f hr i o O Ln u gs 和 T S T ahn n lha eo dL nu g) ag ae), E L(ec igE gs sa c n agae. i S
中 国 的英 语 教 学 范 围很 广 , 括 各 个 层 次 的公 立 , 立 学 校 , 包 私
自身 素 质 和教 学 方 法 。 在 中 国 的大 学教 育 当 中 , 生 学 习英 语 有 学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报告
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与分析报告王楠赣南教育学院外语系 341000根据教育部教基[2001]2号文件《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的精神, 江西省赣州市各小学自1999年起先后开设了英语课程。
随着英语课程在各类小学的普及,小学英语教学方面的研究也受到广泛关注。
近20年来,外语教学界对农村小学师资问题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调查研究,得出基本一致的结论:1.优势:年纪轻、干劲足;童心未泯、综合素质好;原有教学经历利于英语教学。
2.存在的问题是:专业不对口,英语功底差;兼教兼职多,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培训部门职责不明,培训不到位;小学英语起步晚,未形成良好的教研氛围。
同时对师资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宝贵的对策和建议,如:小学英语教师的素质从某种程度上决定着小学英语教学的巨大投入能否收到应有的效果(宋玉琳,2002)。
加强小学英语师资队伍建设,是推进小学英语课程开设的前提,也是提高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周丽娟,2002)。
针对小学英语教育公平研究,主要集中在“小学英语作为一门新的学科正逐步进入农村小学课堂,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与城市小学英语教学相比有明显的差异,凸显出很多问题,致使教育公平原则在农村小学英语教学中不能很好的得以体现”方面。
为此也提出平衡城乡实现相对公平的建议。
而有关小学英语教学中开课模式的研究甚少,尤其把师资作为基础,教学中开课模式作为手段和突破口,教育公平作为目的,三者结合起来研究的更是少之又少。
3.研究方案1)20XX年04月——20XX年6月,课题组已开始收集相关资料,做部分相关的调查研究,对06级实习生就小学英语教学进行访谈并整理分析内容形成问卷。
2)20XX年07月——20XX年8月,开展第一次模拟问卷调查调查,收集、充实相关资料,并修改编制好一份较完整的小学英语教学情况调查问卷。
3)20XX年10月——20XX年11月,07级学生到实习学校做正式的调查。
4)20XX年12---20XX年12月课题组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找出小学英语教育的突出问题。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研究现状及对策[1]
摘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国家对教育产业的投入、国民对教育事业的重视,英语课程的开设时间已从最初的初中阶段逐步延伸至小学阶段并获得了越来越高的重视度,尤其是新课标改革之后,小学英语教学的师源质量和教学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随着社会主义科学教育理论的不断深入,教育工作者们逐渐注重提高学生的教学体验,把工作重心从传统单一的注重教学质量和学生考试成绩转变成更加注重教学质量与学生人文知识相结合的理性教学模式。
小学英语课程教学的目的是为学生提供一个全面完善的知识体系,在课程中适当衔接初中的语法、句子搭配等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根据学生的心理阶段性特征和学习状态,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
关键词:中小学;英语;衔接1.1研究的意义1.2.1理论意义小学英语已经开设了十几年,大部分地区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成果,对初中英语的学习减轻了学习压力,但是为什么一部分在小学学得很好的学生在进入初中之后,英语成绩反而明显下降,英语学习兴趣也明显降低呢?这个问题其实已经随着英语课程在小学的开设应运而生了。
那么如何降低这种问题发生的几率,我们需要对造成该现象的原因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一方面可以补充和扩展中小学英语教育教学衔接理论,另一面可以对该问题的快速高效解决提供具有建设性的意义。
1.2.2实践意义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和初中两个阶段,表象上相互独立实质上又相互衔接。
因此教育衔接的好坏直接关系着初中教学效果的好坏。
小学英语教学的历史相对于语文、数学科目而言还仅仅是襁褓中的婴儿,并且在小学至初中的英语教学衔接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同时已经影响了初中英语的教学效果。
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做好英语教学衔接问题,从学生、教师、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等方面进行研究以与制定对策是提高初中英语教学效果的关键。
第二章综述2.1 文献综述2.1.1国外对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的研究教育教学衔接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专家们的广泛关注,并得到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小学第二外语教学调查作者:宋亮来源:《教育》2013年第16期2012年12月26日,为培训机构预约外语试听课的北京少儿外语试听中心工作人员陈甜甜告诉《教育》旬刊记者,过去10年来,北京12岁以下学习多种外国语种的人数每年增长超过80%。
这种需求反过来也影响了学校教育,多所中小学已开设了第二外语课程,其中北京市东城区教委在2011年提出,全区中学都要推广第二外语选修。
开展第二外语教学正成为京沪等大城市中小学课程设置的一个新动向;正是这种趋势推动了校外外语培训机构的发展。
进高中课堂已有10年北京、上海是国内中小学开设第二外语较早的城市。
按照高中先开,初中跟上,逐渐延伸到小学的顺序,第二外语逐渐走进这两个城市的中小学课堂。
上海市教委早在2004年就在《进一步加强上海中小学外语教学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对高中生的双外语要求:上海高中毕业生一门外语要基本过关;在中小学推广双外语教学,在进行英语教学的同时,扩大其它语种、特别是小语种的教学实验。
目前上海有数百所学校实行双外语教学。
到2010年为止,上海实行双外语教学的学校达到500所,有近百万学生接受了双外语教学。
一些驻华外国使馆为扩大其国家语言文化的传播,十分重视在中国推广其国家语言。
法国大使馆文化处法语教学项目在上海推广法语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0年前,目前已有近百所中学开设了法语课程,上万名学生在学习法语。
这种做法得到了国内教育部门的认同。
意大利驻华使馆在2002年就开始与北京三中和北京十三中合作开设意大利语选修课程。
这些学校将意大利语作为第二外语选修课开设,每个班配有一名由使馆推荐的具备相关资质的外教。
2005年,北京市教委与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签署了“合作办法语课余班”协议,在北京7所高中开设法语课。
同年北京教委做出规定:普通高中外语实验班的学生除英语外,还要学习一门第二外语。
首批试点有67所高中实验班开设第二外语课程。
这一做法此前已经试点了一年。
北京密云二中、北京师范大学良乡附属中学、北京二中、和平街一中、怀柔一中等学校在2004年就开始和外国使馆合作进行第二外语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与使馆合作开设法语班或意大利语班的学校对学生要进行选拔。
这种合作班出来的学生高中毕业后可以获得免试法语意大利语到法国和意大利读大学的机会,学校办学积极,学生报名踊跃。
北京二中以业余班形式开设法语课,每周一次,每次两个小时。
生源是从自愿报名的高一同学中选取各科成绩都名列前茅、英语成绩尤为突出的40名学生组成两个班,实行小班授课。
北京三中在十年前就在开设了意大利语课程。
十三中的意大利语选修课程在高一开展,对选课学生不限制资格和人数。
目前,北京有上百所高中开设了第二外语课程,除英语外,有法语、德语、日语、韩语等近20种外语课。
向初中和小学延伸在2012年,北京市东城区西中街小学的开学典礼上,一年级新生分别用中、英、法三种语言进行了新生代表发言。
从2011年开始,东城区所有小学已通过多种形式尝试第二外语教学。
在北京朝阳区,朝阳实验小学在二、三、四年级陆续开设了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第二外语供学生选修。
潮阳实验小学校长陈立华介绍,通过试点开设第二外语,拓展了同学们的国际视野,为提升同学们的国际素养做好充分准备。
2005年北京就有100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推广第二外语的活动。
北京市教委和一些国家的驻华使馆文化推广机构积极磋商,促成了百所学校与百所国外学校实现牵手合作。
从这一年开始,北京开设第二外语实验班的初中和小学数量迅速扩大。
目前,北京东城区在全区所有初中学校普及了第二外语选修课程。
西城、海淀的小学校也有越来越多的小学加入了开设第二外语的行列。
海淀的精诚实验小学开了阿拉伯语课、西城的月坛小学开了日语课,还有一些小学开了法语或西班牙语课。
北京市第109中学从2011年开始在初中段和高中段同时推广第二外语教学,在学习英语的基础上,新初一和新高一各有两个班的学生还能学习西班牙语。
2011年,109中学申报的基础教育培养体制改革试验项目——小语种人才培养模式试验获得批复,成为国家教育改革试验的参与校。
目前北京的第二外语教学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这一阶段的特点是,逐步扩大第二外语语种的范围,阿拉伯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更多语言纳入第二外语的选修课程表,从而使学生有更好的基础、更多的机会进入未来的小语种高层次学习或出国学习,丰富和拓宽学生的成才渠道。
在沿海发达地区,第二外语课率先出现在民办小学中。
广州的部分私立小学开设了第二外语课,如华师附属南国试验学校小学三年级开设了西班牙语课。
据该校校长张素霞介绍,从2009年11月起,该校在三年级段尝试开设第二外语(西班牙语)课,每周上一节课。
第二外语不做考核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
课堂学习主要以日常口语为主。
比如,“你来自哪里?你喜欢哪些食物?”等。
多数学生对此有浓厚的兴趣,觉得很好玩。
《教育》旬刊记者采访了解到,在武汉、合肥等城市,中小学开设第二外语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
在合肥,不是所有中小学都开设了第二外语,许多学生家长就把自己的孩子送到社会上的外语培训机构学习第二外语,显示了庞大的学习需求。
一位教师的体验北京八中在初中英语实验班第二外语实验教学已有10年之久。
该校英语教研组教师马楠是最早一批参加第二外语教学的教师,有一些独到的教学体验。
1999年,马楠被派往法国,在巴黎市郊的一所公共中学的教汉语,由此了解到法国的外语教学。
她介绍说,在法国,英语和法语一样是法国初中以上学生的必修课,此外还可以选择两门外语作为第二外语和第三外语,总计可以学习包括母语在内的4门语言。
2002年,北京八中开设了第一批外语实验班,在主修英语的同时开设法语课程。
马楠成为是实验班的法语教师。
在法语教学中,马楠教一些简单的单词和日常问候语。
在教学实践中她认识到,只要教师不去硬性灌输复杂的语法规则和大量的单词,大多数学生对于法语兴趣十足。
英语的学习并不会受到法语教学的影响,除非法语教学方法不当。
相反,在学习法语的过程中,学生们能够了解到法国文化,有助于开阔他们的视野。
为了保持学生对法语的热情,马楠选择了一套初学者比较容易跟上的课本。
在法语教学的第二年,她在这批学生中间进行了一次调查。
结果显示,80%的学生喜欢学习法语,92%的学生认为法语学习对于他们的第一外语几乎没有影响。
这让马楠想起了自己学过的徐志长《语言学概论》的说法:“(学第二外语的)最佳年龄应在10至16岁之间,这时学生获取语言的灵活性还没有完全丧失,而认知能力逐渐成熟,这时接触第二外语能够做出更有效的理解。
”马楠根据自己在法国初中教汉语的经历总结认为,在第二外语和第三外语的教学中,语言的沟通能力应被放在首位,比语法和写作能力更受重视。
由于教学时间有限,而且为了保持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口语练习成为第二外语教学的主要部分。
由于初次在中国学生中尝试,马楠在教学中一直担心法语教学会影响学生英语的学习成绩,这个担心在随后被证明为多虑。
下表为马楠所教第一批初三学生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英语学科成绩比较:实践证明,参加第二外语学习不会影响第一外语成绩。
马楠认为,只要教师不打消学生们的积极性,就能协调好双外语教学的关系。
第二外语教学的难点在于挑选恰当的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使学生们保持兴趣。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马楠的双外语教学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广泛好评。
教材是教学关键在第二外语教学中,教材的选择是一个难点。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苏立增博士认为:“小学生学习第二外语不应作为考核内容,而应开设成兴趣课、选修课,同时学习难度应尽可能降低。
这就要求第二外语使用难度较低的教材。
”但外语教材多以掌握语言应用为教学目标,很少有以兴趣为主的。
为解决上述难点问题,上海近年来出版了一系列第二外语教材,如《中学德语》等。
上海市有关部门组织专家编写教材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推进中小学多语种外语教学的规范化和多元化。
前此,国内已有《中学生法语》《中学生日语》《中学生俄语》等教材,但这些课本都是作为第一外语教材编写的。
上海市教育部门提出了“加强英语,试验双语,探索多语”发展中小学外语教育的指导思想,并在许多中小学校开设了德语、法语、日语等第二外语,但是绝大多数学校的多语种外语教学还处于初创阶段,尤其是学校教材建设尚显薄弱。
在开设德语课程已有10年之久的上海大同中学,教师在许多年中一直在寻找适合作为第二外语教材的教材。
该校外语教师王思珩介绍说:“我们用过不同出版社出版的相关教材,如《标准德语》《新编德语》等,这些教材在编写体系上都不错,但是都太难了。
学生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升学,无法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到第二外语课程上。
”适当的第二外语教材最大的特点就是不那么难。
上海第二外语教材《中学德语》的副主编、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德语教研组组长王哲光介绍说,这套《中学德语》教材分为四册,主要围绕和学生密切相关的社会、学校、社区生活以及国际交往等内容主题来展开。
整套教材的最大特点是淡化了语法讲解和词汇学习,注重语言的真实和自然,强化语言应用,强调基础性和实践性。
“整套教材编写的思路是‘易教、易学’,在内容选择上,我们力求贴近学生生活,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我们还为教材配备了相关练习册和录音,这也为教师教学创造了便利。
” 王哲光还指出,各学校在第二外语教学教材上如果得到统一,也便于教师对教学进行相关的探讨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