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俭示康》上课

合集下载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训俭示康》。

(2)理解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翻译重点句子。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会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崇尚节俭、反对奢侈浪费的思想。

(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节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1. 《训俭示康》的字词句式和翻译。

2. 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文中关键字词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

2. 对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训俭示康》的文本和翻译。

2. 准备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讨论话题。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简要介绍《训俭示康》的作者和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节俭。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和背诵《训俭示康》。

(2)学生自主翻译和理解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3. 课堂讲解:(1)讲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讲解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

4. 小组讨论:(1)让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与拓展:(1)总结文章的主题和作者的观点。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节俭的理念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6. 作业布置:(1)让学生完成《训俭示康》的翻译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1)检查学生对《训俭示康》的朗读和背诵情况。

(2)评估学生对文中的关键字词和句式的理解与翻译能力。

(3)评价学生对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2. 评价方法:(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的翻译作业和作文质量。

(3)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和分享的内容。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效果,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策略。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训俭示康》教案教学科目: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编写日期:2024年10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训俭示康》。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文章论证方法的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节俭朴素的良好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训俭示康》。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3)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2. 教学难点:(1)文中重点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文章论证方法的鉴赏。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训俭示康》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课文,体会文章韵味。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解决生字词。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对不懂的地方进行标记。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含义。

(2)教师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

4. 练习巩固(1)学生进行课文朗读练习。

(2)学生进行课文背诵练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学生齐读课文,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

2.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论证方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3.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从文章中汲取节俭朴素的精神。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训俭示康》。

2. 运用文中的论证方法,写一篇关于节俭的小论文。

3. 收集有关节俭的名言警句,进行积累和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课堂练习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能力。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背诵情况、小论文的论证逻辑和语言表达,以及名言警句的积累分享。

训俭示康赏析【北宋】司马光课件

训俭示康赏析【北宋】司马光课件

个人品德的培养对于社会的进步 和发展至关重要。
节俭作为一种重要的个人品德, 对于塑造人的价值观、道德观和
行为习惯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积极的影响。
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 要关注社会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 展,将个人品德与社会责任相结
合。
THANKS
感谢观看
03
司马光的个人背景与思想
司马光的生平简介
出生于北宋时期,官 宦世家,自幼受到良 好的教育。
晚年致力于文化教育 事业,撰写了多部著 作。
历任多职,官至宰相 ,致力于政治改革。
司马光的节俭观念
认为节俭是美德,是立身处世的 重要品质。
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认为 奢侈浪费会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认为节俭不仅是一种个人品质, 更是一种社会责任。
司马光的其他思想观点
政治上主张改革,强调法治,反对因 循守旧。
文化上推崇儒家思想,主张以德治国 。
教育上重视人才培养,提倡教育公平 。
04
训俭示康的影响与评价
对后世的启示
提倡节俭
训俭示康强调节俭的重要性,告 诫后人要珍惜物质财富,避免浪 费。这种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的 体现。在《训俭示康》中,司马光强调了节俭对于个人和国 家的重要性,认为节俭不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道德 品质。
节俭能够使个人和国家在物质上更加富足,从而更好地应对 各种挑战和困难。同时,节俭也能够培养个人的自我控制和 自我管理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文章概述
《训俭示康》是一篇家训性质的文章,主要讲述了节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节俭 。
文章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入手,通过举例、对比等多种手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节 俭的道理。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训俭示康》的文言文内容;(2)分析并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3)掌握并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学会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方法;(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勤俭节约的价值观;(2)懂得珍惜资源,反对奢侈浪费;(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理解《训俭示康》的文言文内容;(2)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3)掌握文中的成语和典故。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2)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理解;(3)运用成语和典故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训俭示康》的背景和作者;(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和句子的翻译。

3. 合作探讨:(1)学生分组讨论,深入解读文章内容;(2)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交流和互动。

4. 讲解与示范:(1)教师对文言文的断句和翻译进行讲解;(2)教师示范如何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进行表达。

5. 练习与运用:(1)学生进行文言文翻译练习;(2)学生尝试运用文中的成语和典故进行口语表达。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训俭示康》;2. 收集并了解与勤俭节约相关的成语和典故;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训俭示康》的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2. 学生对文章主题思想和教育意义的领悟能力;3. 学生对文言文翻译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能力;4. 学生在口语表达中运用成语和典故的情况;5.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生活场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时代背景。

2. 实例分析:结合实际生活中的节约事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主题。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

《训俭示康》教学设计上海市崇明中学孙家新一、教学目标:1、理解司马光提倡节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2、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的文化常识;3、了解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和正反对比进行说理的方法及效果。

说明: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旨在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团结、诚实、淡薄、勤俭等传统美德。

《训俭示康》是宋代名臣司马光写给儿子司马康的家训,告诫儿子应洁身自好,不受奢靡的社会风气影响,并指出“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生活哲理,阐述了“以俭素为美”的思想。

文章紧紧围绕着“成由俭,败由奢”这个古训,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旁征博引,对儿子进行了耐心细致、深入浅出的教诲,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所以,将教学目标定为:理解司马光提倡节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而本文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也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这也是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的。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司马光提倡节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难点:了解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和正反对比进行说理的方法及效果。

说明:本文是司马光给儿子的训诫,要他崇尚节俭,不要追求奢靡。

其中对俭与侈的分析,很有道理,今天读来,仍可以受到不少启发,所以应重点理解司马迁提倡节俭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文章层次清楚,脉络分明,融古今实例、名人名言于一炉。

例子多,但不觉累赘;训诫严,然不觉古板,这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也是学习的一大难点。

三、教学过程四、思路点拨这一教学思路可操作性较强,且目标容易落实。

既可以积累一定的文化常识,又可以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对古人崇尚节俭、反对奢靡的思想作风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学习了运用事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

因为本单元的主题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旨在引导学生继承中华民族团结、诚实、淡薄、勤俭等传统美德。

而《训俭示康》是本单元的最后一篇,所以布置“不能遗忘的美德”这篇作文,既能巩固对本单元的学习,又能积累作文的写作素材,感觉教学效果较好。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训俭示康》教案《训俭示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司马光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

2、了解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把握作者训诫的重点内容。

3、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疏通文意,明确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

难点:对本文对比论证、例证的合理运用的分析理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本文是自读课文,应让学生提前做好翻译,教师在课上迅速落实重点的实词虚词,在树立内容时应和议论文写作相结合,关注例证的角度、作用以及和全文主旨的关联,最后读写结合,诵读积累。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师导入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三、疏通文意,整体把握四、解读文本,分析例证或对比论证。

五、拓展引申:一、导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里,家庭教育是一以贯之的,如魏晋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颜子推的《颜氏家训》尤为著名。

到了唐太宗时,太宗受魏征直谏而受益获得启发,亲自撰写《帝苑》十二篇,专赐皇太子,实际上成为政治遗嘱,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大家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堪称经典的家庭教育文献——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希望从中受益。

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家在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赠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典例:司马光一生的确由俭朴美德照亮的。

编修《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一切费用由朝廷供给,但从影印的《宋司马光通鉴稿》发现,他所用的稿纸都是用过的废纸,他用淡墨将原字涂掉再用来写书稿,在当时像这样节俭的封建士大夫实属罕见。

评价:司马光一生为世人所称著,一在人品,二在著作。

他重视个人修养,恭谨谨慎。

他的文章一如其人,写得实实在在,光明磊落。

为文不仅有宋人“辞达”的特点,又有坦率、恳切的特点。

这同他的个性、人品有密切的关系。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一、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司马光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

2、了解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把握作者训诫的重点内容。

3、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疏通文意,明确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

难点:对本文对比论证、例证的合理运用的分析理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本文是自读课文,应让学生提前做好翻译,教师在课上迅速落实重点的实词虚词,在树立内容时应和议论文写作相结合,关注例证的角度、作用以及和全文主旨的关联,最后读写结合,诵读积累。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师导入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三、疏通文意,整体把握四、解读文本,分析例证或对比论证。

五、拓展引申:一、导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里,家庭教育是一以贯之的,如魏晋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颜子推的《颜氏家训》尤为著名。

到了唐太宗时,太宗受魏征直谏而受益获得启发,亲自撰写《帝苑》十二篇,专赐皇太子,实际上成为政治遗嘱,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大家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堪称经典的家庭教育文献——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希望从中受益。

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家在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赠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典例:司马光一生的确由俭朴美德照亮的。

编修《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一切费用由朝廷供给,但从影印的《宋司马光通鉴稿》发现,他所用的稿纸都是用过的废纸,他用淡墨将原字涂掉再用来写书稿,在当时像这样节俭的封建士大夫实属罕见。

评价:司马光一生为世人所称著,一在人品,二在著作。

他重视个人修养,恭谨谨慎。

他的文章一如其人,写得实实在在,光明磊落。

为文不仅有宋人“辞达”的特点,又有坦率、恳切的特点。

这同他的个性、人品有密切的关系。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
【教学目标】
1. 把握作者观点,理解作者阐述观点的方法和角度。

2. 提高问题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运用批判性思维,辩证看待本文的说理特点。

2.合理表达自己的看法。

【学情背景】
1 已经完成《训俭示康》的字词疏通和段意概括。

2 预习作业:对于这篇课文,你读下来,觉得有哪些困惑?【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复习段落小结和文章特点,引出预习中发现的问题。

二、质疑本文阐述观点的方法
问题1:对于司马光“训俭”的方法,你还有哪些质疑吗?小结:板书和PPT小结常见谬误。

三、探究本文说理特点的成因
问题2:司马光的“训俭”为何会呈现出这样的说理特点?小结:PPT归纳。

四、用辩证的眼光阅读经典
总结:敢于质疑
再审视自己的质疑
五、作业布置
请结合当下,选择一个角度,有理有据地谈谈你对“俭”的认识。

训俭示康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训俭示康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训俭示康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训俭示康》的主要内容和思想。

2. 掌握文学作品的解读方法和写作技巧。

3. 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掌握《训俭示康》的主题和情节。

2. 引导学生通过细节分析来理解作品的主旨。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难点:1. 教学辅导学生初步掌握解读文学作品的技巧和方法。

2. 提升学生对文学作品的个人理解和中心思想的把握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训俭示康》的课本、电子版。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教学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训俭示康》的背景,说明本课要学习的文学作品。

2. 给学生展示一幅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主题的思考。

二、阅读理解(20分钟)1. 学生自主阅读《训俭示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2. 教师讲解文章的重点内容,并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生词和生僻字。

3. 指导学生分析文章的叙事结构和情节发展,深入理解作品的主旨和意义。

三、文学鉴赏(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文章中出现的重要意象和符号,分析其象征意义。

2.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题和思想,并与现实生活联系,思考作品的启示。

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和评论。

四、写作训练(20分钟)1. 给学生提供一个与《训俭示康》主题相关的写作题目,要求学生写一篇简短的文章,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2. 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指导,帮助学生展开思路和组织文章结构。

3. 学生互相交流、修改和评价彼此的写作作品。

五、课堂总结(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难点进行总结。

2. 教师进行思想引导,鼓励学生多读好书,培养审美情操和文学素养。

3. 布置课后作业。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训俭示康》的作者、背景及意义。

1.2 教学内容介绍《训俭示康》的作者司马光及其时代背景。

阐述《训俭示康》的核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4 教学步骤介绍作者司马光及其时代背景。

阐述《训俭示康》的核心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节俭对于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

第二章:节俭的内涵与价值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节俭的内涵及其价值。

2.2 教学内容节俭的定义与内涵。

节俭的价值和意义。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4 教学步骤讲解节俭的定义与内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节俭的价值和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俭。

第三章:家庭节俭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家庭节俭的重要性。

3.2 教学内容家庭节俭的定义与意义。

家庭节俭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3.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3.4 教学步骤讲解家庭节俭的定义与意义。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家庭节俭对个人和家庭的影响。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家庭中实践节俭。

第四章:青少年如何实践节俭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青少年实践节俭的方法和技巧。

4.2 教学内容青少年实践节俭的方法和技巧。

4.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4.4 教学步骤讲解青少年实践节俭的方法和技巧。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节俭。

引导学生思考并制定自己的节俭计划。

第五章:节俭与可持续发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节俭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5.2 教学内容节俭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节俭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5.3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案例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5.4 教学步骤讲解节俭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节俭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实现节俭与可持续发展的结合。

《训俭示康》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训俭示康》上课学习上课学习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课件www.5yk一、教学目标1、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理解司马光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

2、了解本文运用典型事例和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把握作者训诫的重点内容。

3、借鉴古人崇尚节俭的训诫,培养勤劳节俭的生活作风。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疏通文意,明确提倡节俭的社会意义。

难点:对本文对比论证、例证的合理运用的分析理解。

三、教学课时:2课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教学过程设计及说明本文是自读课文,应让学生提前做好翻译,教师在课上迅速落实重点的实词虚词,在树立内容时应和议论文写作相结合,关注例证的角度、作用以及和全文主旨的关联,最后读写结合,诵读积累。

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教师导入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三、疏通文意,整体把握四、解读文本,分析例证或对比论证。

五、拓展引申:一、导语: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领域里,家庭教育是一以贯之的,如魏晋时期,诸葛亮的《诫子书》,颜子推的《颜氏家训》尤为著名。

到了唐太宗时,太宗受魏征直谏而受益获得启发,亲自撰写《帝苑》十二篇,专赐皇太子,实际上成为政治遗嘱,由此可见在中国历史上有所作为的大家都十分重视家庭教育。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堪称经典的家庭教育文献——司马光的《训俭示康》,希望从中受益。

二、简介作者以及生平典例作者:司马光,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家在涑水乡,人称涑水先生,晚年自号迂叟,卒谥文正,赠封温国公,世称司马温公。

典例:司马光一生的确由俭朴美德照亮的。

编修《资治通鉴》这部巨著,一切费用由朝廷供给,但从影印的《宋司马光通鉴稿》发现,他所用的稿纸都是用过的废纸,他用淡墨将原字涂掉再用来写书稿,在当时像这样节俭的封建士大夫实属罕见。

评价:司马光一生为世人所称著,一在人品,二在著作。

他重视个人修养,恭谨谨慎。

他的一如其人,写得实实在在,光明磊落。

为文不仅有宋人“辞达”的特点,又有坦率、恳切的特点。

这同他的个性、人品有密切的关系。

三、疏通文意,整体把握(一)学生自读课文,梳理文意。

《训俭示康》教案

《训俭示康》教案

一、教案基本信息1. 《训俭示康》教案2. 学科领域:语文3. 适用年级:八年级4. 教学目标:理解文言文《训俭示康》的内容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领悟勤俭节约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 教学文本:选自《训俭示康》的片段2. 教学重点:掌握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论证方法3. 教学难点: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翻译文章深层含义的理解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训俭示康》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关注勤俭节约的价值观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选文,理解大意鼓励学生查阅工具书,解决字词问题3. 课堂讲解:讲解文言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论证过程引导学生领悟勤俭节约的重要性5. 总结提升:概括文章的主旨和寓意强调勤俭节约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选文2. 写一篇关于勤俭节约的感悟文章3. 调查身边同学的消费习惯,提出改进建议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翻译、背诵和感悟文章3. 品德表现:评估学生在生活中的勤俭节约行为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讨勤俭节约的重要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勤俭节约的实践意义。

3.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文言文选文《训俭示康》的文本及注释。

2. 与勤俭节约相关的现实生活案例资料。

3. 字典、词典等学习工具书。

4.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讲述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勤俭节约实例,引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选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记录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文言文中的难点字词和句式,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方法。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和论证过程,联系现实生活。

训俭示康沪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训俭示康沪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训俭示康沪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教案设计一:《训俭示康》的主题与特点的讲解书籍:《训俭示康》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了解《训俭示康》的主题和特点。

2.能够分析文本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教学重点:1.掌握《训俭示康》的主题。

2.能够理解文本中所运用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了解书籍的意义和价值,并能从文本中找到相关支持材料。

2.能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训俭、示康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学生课本2.PPT或黑板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训俭示康》,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2.学生回答并讨论。

二、讲解《训俭示康》的主题(15分钟)1.通过PPT或黑板,展示《训俭示康》的封面,引入讲解。

2.讲解《训俭示康》的主题:“训俭示康”是这样的一本书,它所传达的主题就是要人们明辨是非、有节制地生活,能行善积德,保持身心健康。

3.讲解主题的来源和意义:《训俭示康》是自然论文天地所创造出来的,它是为了教育人们知道训俭是一种美德,示康是一种正当的行为。

三、分析文本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15分钟)1.通过PPT或黑板,展示文本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2.解释意象和写作手法的含义和作用。

四、归纳和总结(5分钟)1.概括《训俭示康》的主题和特点。

2.回顾课堂内容。

教学扩展:1.让学生思考《训俭示康》中的一些问题,如“训俭示康”的重要性、如何将《训俭示康》的思想应用于现实生活等。

2.鼓励学生阅读《训俭示康》中的其他篇目,深入了解其主题和特点。

教案设计二:《训俭示康》中的意象与修辞手法的分析书籍:《训俭示康》课时:1课时(40分钟)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训俭示康》中意象的含义,分析作者运用意象的目的。

2.能够分析《训俭示康》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运用的效果。

教学重点:1.理解《训俭示康》中运用的意象的含义。

2.分析修辞手法对文本的影响。

教学难点:1.能够理解作者运用意象的目的。

《训俭示康》上课ppt课件

《训俭示康》上课ppt课件

为什么介后 酒馆
16
翻译课文第三段
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
家觞之。”上因以为无省宾隐(,鲁公益)

重之。张文节为相,
请人喝酒,名作动 隐瞒 更加 形作动,器重
自 奉养 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 或 规之曰:
自己 生活待遇 如同
亲近的人有人 劝告
“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 自信 清约,
进士宴不肯戴花
平时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再以两个对比:自己与众人,
古人与今人,引孔子之言驳斥对方, 批评今人以俭相诟病的怪现象。
11
翻译课文第二段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
士服,农夫n蹑iè
近年
更加
大都 穿士人的衣服踩,,
名作动
足穿
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 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
记得 已死的父亲 作
没有不
不 置酒,或三x行ín五g 行,多不过七行。酒g酤ū于市,


对比
父辈待客:会数而礼勤,物薄而 情厚。酒、果、肴
近日士大夫待客:数月营聚,然 后敢发书。
慨叹:风俗颓弊如是,自警及诫子“不 能禁,忍助之乎”。
15
翻译课文第三段
又闻 昔李文靖公为 相,治 居第于封丘门内,
听说 从前
作 宰相修筑 住宅 介后
听事前仅容旋马,
或言其太隘,公ài 笑
听取,处理 使动用法,使…转身 有人
2、 父亲的事例
(家风)
3、李文靖(居住问题)
正面
鲁宗道(饮食问题) (同朝代同地位)
张文节(待遇不因升官而提高)
5、 正考父、季文子 管仲受讥(死后败名) 公叔发、何曾(祸延子孙) (古人) 石崇(此生就败) 寇准(本人和子孙都受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自然段:“吾性不喜华靡。”“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 以俭素为美。…„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 哉!”
第2自然段:“近岁风俗尤为侈靡。…„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 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第3自然段:“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第4自然段:“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宴请
遭到灾祸
及戌(xū),果以富得罪出亡。 何曾日
到了
果然 因为

逃亡在外 名作状,每天 吃
万钱,至孙以骄溢 夸人,卒 以此 死
倾家。石崇
以奢靡
因为 骄傲自满 使动,使…倾覆 用,拿 省略介词“于” 向人炫耀 最终 因此 被处死 省介;介后;被动
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
意动, 以…为非, 冠一时, 然 以功业大,人莫之非, 认为…不 居第一位,名作动 然而 因为 不 宾前 对
小 结
父辈待客:会数而礼勤,物薄而 对比 情厚。酒、果、肴 近日士大夫待客:数月营聚,然 后敢发书。 慨叹:风俗颓弊如是,自警及诫子“不 能禁,忍助之乎”。
翻译课文第三段 听说 从前 作 宰相 修筑 住宅 介后
又闻 昔李文靖公为 相,治 居第于封丘门内, 听事前仅容旋马,

或言其太隘,公笑
狭窄 确实 作为
下酒的菜 干肉 肉酱
不超过 通“沽”,买酒 介后 yáo fǔ hǎi
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
汤 判断句 这样 shuò 非也。 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 意动,以……为非, 微薄 认为不对,讥评 屡次
翻译课文第二段
近日士大夫家,酒非 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 食非多品,器皿非满 数月 案,不敢会宾友,常
推知 名作动,穿 名作动,辅佐
妾不衣(yì )帛,马不食(sì )粟,
君子
名作动,喂 当时有名望的人
以为 忠。
管仲镂簋(lòu guǐ)
朱纮
认为 忠(于鲁国) 刻名作动,使用刻有花纹的簋
(hóng)、山节藻棁(zhuó),孔子鄙其小
名作动,带红色的帽带 名作动,使用山节藻棁 意动,以… 为鄙,鄙视
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qiū)知其及
有?
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
有一天
长期 享有 身体健康
介后
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
习惯
立刻 健在
失所。
导致 (饥寒)无所依 稳定 平日

若吾居位去位身在身亡,常如一日
哪里,怎么 比得上 形作名,大贤之人
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常人,凡人 比得上
第三段:引述、赞扬古人崇尚节俭的言行。 举了几个事例? 哪些方面?
介后 总是 因害羞而脸红 扔掉
谦词,辱
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 违也。”
违 名作状,在闻喜宴上 同榜录取的人互称“同年”背
乃 簪 [zān] 一花。平生衣 取蔽寒,食取充腹;
才 名作动,插 平素,一向 求 御寒
亦不敢服 垢 弊 以 矫俗
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只是 名作动,穿 脏 破 来 违背世情 求 脏而破的衣服,形作名 追求名誉 .
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
习染 自己败亡 一一列举 因为 立下名声 暂且 列举几
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shǔ),聊 举数人
来 以训汝。汝非徒 训诫,教诲 不只 本身 从事 省宾“之”,他们 辈之风俗云
省宾“之”,代节俭 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
第五段:列举正考父等人的事例,证明上段。 此段可分为几层?请概括。 三层 古之人因俭得到的结果 (达人、忠) 小器、出亡 古近名人因豪侈得到的后果 倾家、死 穷困 训汝 举以上各例的目的及希望 训汝子孙
“资治通鉴”的意思:
神宗以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命名,并亲制序文,以示重视。
(即以历史的得失作 为鉴戒来加强统治)
依时代先后,以年月为 经,以史实为纬,顺序记写; 对于重大的历史事件的前因 后果,与各方面的关联都交 代得清清楚楚。
《训俭示康》
训:教诲,教导 俭:节俭 示:给……看 司马康,司马光的儿子,字公休,从 小严谨、聪明,博通古书,曾任校书 郎、著作佐郎兼侍讲。
珍贵奇异之品,形作名
如果不是 按照宫内酿酒方法酿造,名作动
品种 形作动,摆满矮的长桌 约会
营聚,然后敢发书。苟 或不然,人争
请柬 如果 有人 这样
营谋聚集 用几个月, 名作状
非之,以为鄙 吝。故不随俗靡者 盖鲜矣。嗟
时俗 倒下 大概
意动,以…… 鄙陋 吝啬 为非,讥评
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 助 之 乎!
小人 君子
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俭,德之共也 (寡欲)
贪慕富贵,枉道速祸
侈,恶之大也 (多欲) 小人
以对照方式,进行阐述,深刻 而易懂,逻辑紧密,结构严谨
必贿
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必盗
翻译课文第五段
昔正考父(fǔ)饘(zhān)粥以 糊口;孟
名作状,用饘粥 来 维持生活
僖(xī)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
虽不能禁,忍
忍心
败坏 居高位有权势的人即使 助长 代词,代这种坏风气
第二段:将先公待客与近岁风俗加以对 照,慨叹“风俗颓弊”。
作者分几层来论述的? 总说今年社会上豪奢风气 回忆父亲当年招待客人的情况
对 比
分三层
近日社会风气的奢靡败坏情况
回忆父亲招待客人的情况,指出近岁 风俗尤为侈靡,居位者不能助长此风
回答 皇上 省主(鲁公) 为什么介后 酒馆
翻译课文第三段
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 家觞之。”上以无隐,益 重之。张文节为相,
请人喝酒,名作动 隐瞒 更加 形作动,器重 因为 省宾(鲁公) 到

奉养
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 或 规之曰:
亲近的人有人 劝告
自己 生活待遇 如同
“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 自信 清约,
第5自然段:“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
这些关键语句有的在段首或段末,有的在句中,都既统摄所 在段的段意,串联事例,又彼此呼应,从各个方面突出“要节俭”
文章列举了大量事例,为什么读起来不觉累赘?
1、司马光自身的事例
2、 父亲的事例
3、李文靖(居住问题)
(家风)
正面
鲁宗道(饮食问题) (同朝代同地位) 张文节(待遇不因升官而提高) 5、 正考父、季文子 管仲受讥(死后败名) 公叔发、何曾(祸延子孙) (古人) 石崇(此生就败) 寇准(本人和子孙都受害)
小结
通过古今众多实例,证明前段“俭,德之 共也,侈,恶之大也”的理论,归纳出 “以俭立名,以侈自败”的规律,告诫而 比不仅要自己节俭,还要教育子孙,继承 好的家风。
正面
对比强烈, 利害分明 反面
正考父 季文子 管仲 公叔文子 何曾 石崇 寇准
讨论
本文的中心是什么?
文章列举大量事实, 批评了当时社会上讲究 奢侈浪费的不良风气, 谆谆教导子孙后代要崇 尚节俭朴素的良好习俗。
反面
本文大量举例,但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观点。
司 马 光 砸 缸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 1086)字君实,晚 号迂叟,山西夏县涑 (sù)水乡人,世称涑 水先生,死后追赠太 师,温国公,谥号文 正,后人称司马温公 . 北宋政治家、史 学家、文学家。著有 《司马文正公文集》
编撰《资治通鉴》
伟大的编年体通史, 共294卷,约300多万字。 所记历史断限,上起战 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 (前403年),下迄五 代(后梁、后唐、后晋、 后汉、后周)末年赵匡 胤灭后周前(959年), 前后共1362年。
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文章通过清白家风、自身俭 素、孔子名言三层铺垫,于第一 层末了举出古人崇俭与今人尚侈 相对照,表明了自身崇俭鄙侈的 态度,中心论点便寄寓其中。此 外,本文标题也点明了全文的中 心——“俭”。
本文是司马光写给儿子得训诫,行文自然随意, 但主题鲜明,脉络清晰。划出各自然段的关键语句,简 析它们是怎样突出文章主题的。
翻译课文第二段
近年 记得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 士服,农夫蹑
更加 已死的父亲 作 xí ng
niè
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 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 不 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
备酒 有时 行酒
仅仅,只是 限于 gū
大都 穿士人的衣服, 踩, 名作动 足穿
没有不
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这句说历代君主治国的经验教训是:因勤 俭而成功,因奢侈而破败。 (唐代李商隐《咏史》)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 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潜心努力来提高自己,用俭朴的生活来培 养高尚的品德。做不到恬静寡欲就无法确立远 大的志向,不潜心专一就无法达到远大的目标。 (诸葛亮《诫子书》 )
1.李文靖公(居住)。 2.鲁公(饮食),节俭可得朝廷信任。
三个
3.张文节(生活作风),节俭可保持家 人生活如常。
小 结
列举前代贤相为例,赞扬他们崇尚 节俭、深谋远虑的可贵品德。 李文靖公:居住 参政鲁公:饮食 张文节公:奉养
三人皆为相,但不讲排场,不图虚荣, 从长考虑,治家节俭。司马光身为宰相, 引前代同地位的人为例,更有说服力。 尤其“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的见 解,深含哲理。
这一段引用了孔子的三句话有什么作用?
引用孔子的三句话,既揭示了作者“以俭素为 美”的思想基础,又是对论点的证明,说明“以俭素 为美”才是正统的道德观,是传统的美德。
小 结
说明自己以俭素为美,批评世人以 奢靡为荣的歪风。 先说自己清贫家风,再说自己天性 不喜奢靡。举三个例子证实: 童年怕穿戴金银华美之服 进士宴不肯戴花 平时衣取蔽寒,食取充腹 再以两个对比:自己与众人, 古人与今人,引孔子之言驳斥对方, 批评今人以俭相诟病的怪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