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情境创设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情境创设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摘要】教学的有效性主要是指经过教学活动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把课文当作传授语文知识的载体,更应该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提供给学生学习方法、方式上的启迪和教益。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自觉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

【关键词】中学语文有效性教学情境创设

“有效教学”的观点认为:教学有没有成效,是指学生能不能学有所得。实践发现,有效地处理教材,重视预设,是衡量一堂课有效教学的标准之一。而情境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预设方式。情境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课本,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那么,在我们的教学工作中,该如何创设情境,才能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从而让语文学科焕发出独有的人文学科的魅力呢?

一、联系实际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语文学科是一门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学科,脱离现实生活而空谈语文,势必会使语文缺乏人文关怀,这种束之高阁的语文教学必然会失去进一步发展的土壤。现实生活中处处涉及语文知识,运用实际生活来创设教学情境,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助于学生结合实际生活的现象来理解新的知识。

以《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教版《先秦诸子选读》)的课堂教学为例,教师不仅要注意字词句式等知识的教学,还应特别重视

其中蕴含的中国文化传统,及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以笔者所在中学为例,充分利用课外语文活动,举办了题为《儒家学说对我们的影响》的讲座,不仅介绍了百家争鸣诸家学说的概貌,儒家成为封建社会至尊地位的背景、原因等知识,还着重分析儒家学说对当代中国社会,对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影响和消极负累,从而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古人古籍,自觉地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培养热爱祖国文化遗产的情感,提高观察、分析社会的能力。

二、利用名人轶事创设教学情境

在古今中外的文学发展史上,很多的名人轶事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用其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教师在进行《过秦论》(粤教版必修四)、《鸿门宴》(粤教版必修五)教学时,在课前的预习学案中,要求学生查找资料了解秦统一六国和楚汉战争的前因后果,用自己的话讲述“图穷匕见”“抱薪救火”“揭竿起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故事。上课时,可以“抛砖引玉”先讲一个秦汉时期的小故事,学生会兴趣盎然,接着便会争先恐后地讲述有关的历史故事,迫不及待地通过多媒体平台展示查找到的视频、音频与文字资料。这样,学生就能很有趣味、很直观地了解到秦统一六国和楚汉战争相关的历史信息,字词句篇的学习便也迎刃而解了。再以《劝学》(粤教版必修四)的课堂教学为例,可以给学生讲头悬梁锥刺骨的故事,劝勉他们努力学习;而《师说》(粤

教版必修四)在授课时,给学生讲程门立雪的故事,告诉他们要尊师重道……这样,学生听起来也感兴趣,同时也增加了他们的知识量,拓展了他们的视野。

三、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多媒体技术,集文字、图像、声音、数据、动画和视频等信息于一体,让抽象与具体、静态与动态互换;展示感性材料,缩短时空距离。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能让学生亲自体验和感受知识,集中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乐于求知,加快记忆所学的知识,使课堂教学方式转变为视听等多种感官的共同协作,从而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在教授《梦游天姥吟留别》(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课时,可以根据课文情节的高低起伏,把表现天姥山雄奇和诗人梦境的图片,制作成视频短片。雄奇浪漫的仙境与风雷大作的现实,诗人对美好人生的热烈追求与梦境破灭的失意苦闷,诗人那感慨“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痛快淋漓和豪放不羁的形象,立体地呈现在学生眼前,碰撞着学生的心灵。将其作为示范朗诵的音像背景,引导学生吟咏欣赏诗歌。这种以教师的艺术表现为主,以媒体背景做辅助的指导朗诵,有效地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学生不仅听得动情投入,还争相用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这样的语文课堂,书声朗朗,讨论热烈,和谐有序,学生得到的是阅读的愉悦、思维的快乐和表达的酣畅。

四、巧妙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

疑问是发现问题的信号,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是形成创新思维的起点。有了疑问,学生就不再依赖于既有的方法和答案,不再轻易认同别人的观点,而是敢于摆脱习惯、权威的影响,打破思维定式的束缚,敢于用一种新颖的、充满睿智的眼光来看待事物,力求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来发现新问题并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美国教育家杜威也说过“我们主张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阶段的开始,思维起于疑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故意制造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品质。

在教学《六国论》(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时,设计以下问题:

1.本文题为《六国论》,这一题目范围太大,我们可以在其中合适位置加上两个字,这两字应该是什么?如果从纯粹的议论文的角度看文章的某段应该删去,请大家通读全篇,看看删去哪段,文章的中心更突出?千古以来,这段文字并没有受到批评家的责难,请你说说保留它的理由。

2.论文一般分为三部分:提出观点的引论,集中论证的本论和作为总结的结论,这篇文章能分成三部分吗?本文哪些地方用了对比的手法?引用了哪些经典言论?

3.回忆《过秦论》,比较与本文在语言气势和论证结构上有何异同。

4.从我们作文的角度看,哪一篇文章更适合我们借鉴,请述说理

由。

这四大步问题设计,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揪住学生的心,促使他们立即进入思维状态,加深他们对文章的理解,有效地完成了教学重点,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巧妙设计问题,创设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演绎,透过表面挖掘内涵,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灵活,既落实了文章重点难点,又培养了学生能力。

五、采用对话表演创设教学情境

在阅读教学中,师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就成了将文本从静态的文字符号中解放出来而还原为鲜活生命的唯一可能的途径。如果说对话前的文本尚处于死寂状态,对话便是激活它全部因子的活性剂,激起一片生命的境域,从而使文章成为它想成为的东西——即一个审美对象,一种跳动的无限生成。而表演的形象性,促进了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可将“直观教学”交给一部分学生自己动手设计,自己亲自表演。同时,表演也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语文课堂充满了活力。在表演过程中,学生对文中顿时会产生一种新鲜感和亲切感,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有助于培养说话能力,有助于提高朗读能力,有助于培养合作的精神。所以,在有些课文中,我们不妨采用一些对话表演,创设教学情境。

在进行《雷雨》(粤教版必修五)教学时,笔者让学生重新编写剧本,加入一些符合青年人的现代气息,然后分角色进行表演,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