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高中语文宋词赏析01长调之美读柳永词学案(无答案) (1)

北京市高中语文宋词赏析01长调之美读柳永词学案(无答案) (1)
北京市高中语文宋词赏析01长调之美读柳永词学案(无答案) (1)

长调之美——读柳永词

一、解题

1.词的分类

按长短可分为:(58字以内)、(59—90字)、(91字以上);

按段落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阙”或“片”);

按风格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

2.风格比较

豪放派: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气象宏大、意境雄浑,抒

发豪情壮志,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

婉约派:题材狭窄、抒情、婉约缠绵细腻,语言含蓄,多

写个人遭遇或者男女恋情,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

周邦彦、姜夔等。

二、《望海潮》赏析

1.写作背景

宋真宗咸丰末年,柳永从家乡前往京城开封应试,途经钱

塘江(今浙江杭州)。柳永与孙何是布衣之交,此时孙何正好

任两浙转运使,柳永想拜访他,但当时官府之家门禁极严,柳

永一个平民是很难到孙何家去拜访的,柳永就写下了这首词,

并使其在青楼被广泛歌唱以使孙何知道,第二天孙何就亲自前

往见面。

2.柳永(约987--约1053年),词人,原名,字

耆卿,福建崇安人。流落于汴京、苏州、杭州等地,每到一地

都流连于秦楼楚馆,为歌伎填词作曲。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1034 年)47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葬之南外。

可以用“仕途不顺、飘零沦落、自由张狂”概括柳永一生。

3. 主旨

词的上片描写杭州的自然风光和都市的繁华。词的下片写

杭州人民和平宁静的生活景象。充分表达了作者对杭州风物的

惊叹、赞美与艳羡之情。

4.工于铺叙,一句一景,写景富有层次感

铺陈:又叫“铺排”,多见于古体诗中,它运用叠句的手

法,使句式反复、对称而又富于变化,在诗歌中主要起渲染烘

托气氛的作用。

5. 其它描写杭州的诗作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

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连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6. 苏轼词与柳永词对比

东坡在玉堂(官署名)日,有幕士善歌,(苏轼)因问:“我

词何如柳七(柳永)?”对曰:“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

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

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俞文豹《吹剑录》

三、《雨霖铃》赏析

1.写作背景

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仕途坎坷,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

起,过着浅斟低唱的生活。他深深了解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

情她们的不幸遭遇。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她们在一起

的悲欢离合。《雨霖铃》便是其中的一首,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时与一位红颜知已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2.主旨

上阕写离别时难分难舍的心情。(融情入景)

寒蝉、长亭骤雨—环境悲凉

执手相看无语凝噎—难分难舍

千里烟波楚天辽阔—惆怅伤感

下阕写想象中的别后情景。(以情带景)

伤离别清秋冷落—愁意浓浓

杨柳岸晓风残月—酒醒伤情

好景虚设风情难言—惨不成欢

情景交融虚实相生

四、柳永词的艺术特色

柳词之美,美在有景、有物、有人、有情,惟有情,才使

万物富有神韵。

写作特点一:情景交融

写作特点二:虚实相生

婉约词派的特点:哀怨缠绵

五、回忆整理你的收获,你的课堂感受,你的思考与疑惑……(欢迎发布到互帮互学或作文天地栏目与同学和老师交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