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绘画理论发展

合集下载

明朝的艺术与建筑明代的绘雕塑与建筑艺术

明朝的艺术与建筑明代的绘雕塑与建筑艺术

明朝的艺术与建筑明代的绘雕塑与建筑艺术明代艺术与建筑艺术是中国古代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明代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在后世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本文将从明代绘画、雕塑和建筑艺术的发展历程、特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明代绘画艺术明代绘画艺术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明代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要表现形式,其中山水画更是达到了巅峰。

明代山水画注重表达山水之间的气势和变化,以写意的手法描绘自然景观。

著名的画家兼理论家杨慎矣对明代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明代花鸟画则以写实为主,注重表现花鸟的形态和姿态。

董其昌是明代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他对花鸟的细腻描绘和色彩运用有着独特的见解。

人物画方面,明代画家借鉴了前代的经验,尤其是宋代的画风,追求写实的表现手法。

二、明代雕塑艺术明代雕塑艺术在中国传统雕塑艺术的基础上有了一定的突破和发展。

明代雕塑注重对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现,尤其是对明代皇帝和文臣武将等重要人物的雕塑作品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和雕塑。

这些雕塑作品既展示了个人形象的美感,同时也融入了皇权的象征和儒家思想的体现。

明代雕塑作品形态多样,技艺精湛。

青花瓷像是明代雕塑的一种独特形式,它通过绘画和雕塑相结合的方式,达到了画与雕的完美统一。

此外,明代雕塑还有陵墓中的石刻像和佛教寺庙中的佛像等。

三、明代建筑艺术明代建筑艺术以宫殿、陵墓和庙宇等为主要表现形式,展示了明代社会的政治和文化特征。

明代宫殿建筑凭借其气势恢宏的规模和精妙的设计而闻名于世。

紫禁城作为明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以其布局严谨和建筑技艺的精湛而受到广泛赞誉。

明代陵墓建筑则注重营造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同时表达了对先帝的崇敬之情。

明代陵墓的建设要求建筑规模大、布局严谨,同时注重细节的雕刻和装饰。

明代庙宇建筑以儒家思想为基础,体现了尊崇神明和追求精神境界的理念。

明代艺术与建筑艺术的影响不仅局限于当时,而且对后世的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

明清时期的美学思想唐杰羽佳明清是我国美学思想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

由于封建发展到了后期,资本主义的萌芽开始出现并缓慢成长,落后的生产关系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求,这种社会矛盾的不断加深,推动了明清时期物质生产和艺术生产的进步,从而使明清美学思想获得了深入的发展,并显示出新的特色。

明清两代,在酝酿一种新的美学思潮的同时,也总结和发展了我国古代社会的美学思想。

一、明代美学思想明清两代的美学思想在多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就其断代来说,明代美学思想又有自己的体系和特征。

明代,由于资本主义因素萌芽,城市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壮大,使得人文主义开始滋生。

与此相应,在美学思想上出现了世俗化的审美趣味,重视人的真实自然的情性,而这些情性的容已由文人士大夫的高雅之致逐渐变为市民阶级的市俗情趣。

这一美学思想的主潮促进了文学艺术的高度发展。

这一时代,除了绘画美学思想和意象论的发展比较明显之外,最突出的是以贽、汤显祖和袁氏三兄弟为代表的美学新思潮的出现,积极地推动着明清美学思想的健康发展。

(一)绘画美学与意象论明代是我国古代美学总结的准备时期,而出现较早的则是关于绘画美学和意象论的探讨。

在绘画领域,王履与祝允明的贡献比较突出,而意象论却以王廷相为代表。

1.王履的绘画美学思想王履(lǚ)是我国明代初期的美学思想家,在绘画美学方面贡献较大。

他擅长山水,笔墨秀劲,曾作《华山图》四十幅,并把创作体会和艺术见解写入《华山图序》。

这篇“序”是反映他美学思想的代表作。

文章虽然不长,但它反映了王履绘画美学的基本观点,在我国绘画美学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王履的美学思想以“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为基本要领,统帅其整个美学思想体系。

从总体上包含着这样两个方面的容:首先,王履从唯物主义观点出发,科学地把握住艺术与生活的基本关系。

他说:“画物欲似物,岂可不识其面?古之人之中名世,果得于暗中摸索耶?彼务于转摹者,多以纸素之识具足,而不之外,故愈远愈伪,形尚失之,况意?苟非识华山之形,我其能图耶?”这段话的意思是,要想画出事物的真面貌,必须观察该事物,了解该事物,靠临摹是出不了好作品的。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与变化

中国古代绘画的发展与变化中国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数千年不断发展。

随着时代和地域变迁,中国绘画也经历了多次转变和发展,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历史、文化、思想和艺术的变革。

一、原始绘画中国古代绘画的开始可以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最早的绘画是在祭祀活动中出现的,主要是一些原始的涂鸦和简单的图像,如红山文化中的陶器和玉器上的图案和纹饰。

二、古代壁画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阶段。

在此期间,壁画逐渐取代了陶瓷,成为了绘画的主要载体。

商代的壁画大多描绘人物和动物,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象征性。

周代的壁画则更加逼近现实,强调了人物的动态和情感。

周的开端,城墙上的壁画也出现了,如昭君图和灌婴图等,这些壁画内容更加丰富,题材更加广泛。

三、敦煌壁画隋唐时期,由于唐朝的强盛和繁荣,中国绘画进入了一个高峰期。

唐代的壁画以敦煌壁画最为著名,敦煌壁画保存完好,一些色彩相当艳丽的壁画,是中国画中的珍品。

敦煌壁画内容丰富,涉及佛教、道教和儒教等各个领域,有佛教、造像、仙侣、仕女、宫廷、游戏和劳作等多种题材,其中佛教题材最为丰富。

四、画院绘画宋代是中国古代绘画的另一个高峰时期。

宋代画院成为绘画的重要场所,画家们开始借助院落里的自然光线和氛围进行创作,使绘画更加写实,宋代的绘画注重表现具体物品、人物和场景。

宋代的山水画取得了空前的成就,梅田派的北方山水画、宣和派的南方山水画、徽州派的建筑山水等各种流派重要的山水画家们都有所发挥。

五、明清画风明朝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又一高峰时期,明代绘画注重写实和写人物的神态和情感,艺术成就非常高,代表作品有仇英、汪士慎、文征明、唐寅等。

清代的绘画风格则更加庄重严肃,注重形神合一,以纸本为主要绘画载体,代表画家有石涛、郎世宁、泼墨画家吴镇等人,是中国绘画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期。

六、现代绘画20世纪,随着西方绘画理论的不断传入和学习吸收,中国绘画进一步发展和创新。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等思想和艺术革命运动,为中国现代画坛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出现了一整批代表画家,如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潘天寿等。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讲
一.明代中期绘画
1.“吴门画派”
活跃于江南苏州一带的是“吴门画派”或简称“吴派”。创始于沈周, 形成于文征明。再加上唐寅和仇英,被称为“吴门四家”或“明四 家”。
吴派逐渐取代宫廷绘画和浙派的地位,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文人士大 夫的社会圈中,受到普遍的重视。“吴派”的共同特点有两方面:一 是在出身上大多为文人士大夫,另一个是在艺术上都重视画面的笔墨 效果,所谓“气韵神采”。
后期
文人画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以徐渭为代表的写意花鸟画,以董其昌 为代表的提倡笔墨情趣的山水画,以陈洪绶为代表的人物画和以曾 鲸为代表的肖像画都有突出表现,特别是董其昌的创作及其理论在 清代的画坛掀起不小的波澜。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中外美术史明清时期绘画上精 讲
中外美术史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第一节 明代绘画
初期
朱元璋也恢复了传统的画院,在宣德、成化、弘治年间(十五世纪) 最为发达。但都模仿前人画作,少有创新。
中期
苏州地区的文人画巍然兴起,并迎合社会上追求风雅的风气,走向 雅俗共赏之路,形成声势巨大的吴门画派。
History of Fine Art of Chinese and Foreign
②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明,后改字为名,号衡山居 士,长洲人。文征明出身官宦之家,是苏州地区文坛画界继沈周而 起的又一中心人物。在文学方面,他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齐名, 被称为“吴门四杰”或“吴中四才子”。
空林积雨图-沈周
东庄图 沈周
山谷云吞图-沈周
牡丹图轴-沈周

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

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
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其艺术风格和技法经历了从原始萌芽到成熟辉煌的漫长过程,以下是简要的历史脉络:
1. 原始岩画时期:中国绘画的最早痕迹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原始岩画,如西北地区的刻凿岩画以动物为主,西南地区的涂饰岩画则偏重于人物和社会生活场景,这些作品反映了古代先民对自然、生活的直观描绘和朴素的审美情感。

2. 战国帛画: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出现了最早的绢帛绘画,如楚墓出土的帛画,以其生动的形象和流畅的线条展现了中国绘画独特的民族风格和线条造型基础。

3. 汉代与魏晋南北朝:汉代国画逐渐丰富多样,佛教传入后佛像画得到发展。

到了三国及随后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绘画题材进一步扩大,不仅有人物画,还包括了宗教主题,以及初期山水画的萌芽。

同时,画家顾恺之等人的创作实践推动了绘画理论的发展,如他的《洛神赋图》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4. 隋唐五代:隋唐时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繁荣阶段,山水画在展子虔等人的努力下最终形成独立画种,《游春图》是山水画成熟的标志。

唐代绘画百花齐放,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均达到高峰,出现了吴道子、阎立本等大师,并且开始了文人画的初步探索。

5. 宋元明清:宋代绘画注重写实与抒情并举,山水画意境深远,花鸟画细致入微,人物画力求形神兼备。

元代文人画崛起,强调笔墨情趣和个人情感表达,赵孟頫、黄公望等名家涌现。

明代“浙派”、“吴门画派”相继出现,清代“四王”继续发扬传统文人画风,并在晚清受到西方绘画影响而产生变革。

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国画的发展是一个不断积累、创新和完善的过程,各个时期的作品都深深烙印着时代的特色和艺术家个人的独特风采。

传统中国画在元代、明代时期的发展概况

传统中国画在元代、明代时期的发展概况

传统中国画在元代、明代时期的发展概况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奠基础;文与画在当初,无歧异,本是一个意思。

.我国夙有书画同源之说,有人认为伏羲画卦、苍颉造字,是为书画之先河。

文字与画图初无歧异之分。

元代绘画在唐,五代,宋的基础上,有了显著的发展,特点是取消了画院制度,文人画兴起,人物画相对减少。

绘画注重诗书画的结合,舍形取神,简逸为上,重视情感的发挥,审美趣味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中国画的又一次创造性的发展。

元代绘画中,文人画占据画坛主流。

因元代未设画院,除少数专业画家直接服务于宫廷外,大都是身居高位的士大夫画家和在野的文人画家。

他们的创作比较自由,多表现自身的生活环境、情趣和理想。

山水、枯木、竹石、梅兰等题材大量出现,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人物画减少。

作品强调文学性和笔墨韵味,重视以书法用笔入画和诗、书、画的三结合。

在创作思想上继承北宋末年文同、苏轼、米芾等人的文人画理论,提倡遗貌求神,以简逸为上,追求古意和士气,重视主观意兴的抒发。

与宋代院体画的刻意求工、注重形似大相径庭,形成鲜明的时代风貌,也有力地推动了后世文人画的蓬勃发展。

元代文人纷纷隐迹山林,独善其身,将感情转嫁山水田园,将抱负寄于松、竹、梅、兰,借绘画抒情言志。

不问政事,学道参禅,艺术境界渗透出佛道思想。

注重书法与画面的关系,书、诗、画的结合一时成为风尚。

元代绘画以山水画为最盛,其创作思想、艺术追求、风格面貌,均反映了画坛的主要倾向,影响后世也最深远。

初期的钱选,赵子昂,高克恭等对唐,五代,宋以来的山水画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探索。

中后期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 “元四家”出现。

元四家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赵孟頫的影响,重笔墨,尚意趣,讲究画与书法、诗文的结合,是元代山水画的主流。

他们多以江南山川风物为题材,画风、技法各有特色,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意境和艺术语言,都能自成一家:黄公望的画意超迈苍秀,疏松苍逸;倪瓒的画格简淡冷寂,荒寒清旷;王蒙的画韵深秀苍茫,繁茂浑厚;吴镇的画风则沉郁清俊,朴茂温润。

明代绘画写意论

明代绘画写意论

文艺传 媒 J J
明代 绘画写意论
吕晓 颖
( 山 学院 东校 区 , 北 唐 山 0 32 ) 唐 河 6 0 0
摘 要: 中国绘画的写意性使人 、 社会、 自然三者在绘画 中 成为不可分割的艺术整体 。明代的绘画 日 趋文学化、 移情化 , 日 也 益注重风格、 形式、 技巧。写意理论与 实践在这一时期主要体现在 对意趣 、 意韵方面的探讨, 追求情景交融, 笔墨趋向抽 象和 变化 , 形象追求不似之真、 神似之 能。 关键词: 明代 绘 画 ; 意 ; 写 影响 此评述 : “ 凡状 物者,得其形 ,不若 得其势 : 钵 ,兼取元代墨花墨禽 的写意法 , 用笔更为简 得其 势 ,不若得其韵 ;得其韵 ,不若 得其性 ” 放厚重 ,墨气浑沦 , 格调清逸。比林 良等人更 这就 表达 了绘 画要注重气 韵 的流 露 ,意 的表 具文人写意韵昧 ,笔墨也更富于变化 ,呈现出 达。 更强的抒情性 。沈周也是水墨花鸟从小写意向 祝允 明在审美意象 的创造上表现了和王履 大写 意过渡 的一个 关键人物 ,他 的学生文征 相 同 的思 想倾 向 ,着重 分 析 了审 美 意 象 中 明、唐寅的花鸟直接出 自他的家法 ,而陈淳 、 步 遭 到 怀 疑 和批 判 ,特 别 是 明后 期 ,掀 起 了一 “ ”与 “ ”的关 系 ,反对 过分强 调 “ ” 徐渭 的水 墨大写意 的成熟也有 沈周 的奠基之 象 韵 韵 象” 意”在意义上傲更为 深 功 。 殷资本主义人文思潮。这种个性解放的思潮对 而轻视 “ 。是对 “ 陈淳 ,文征明门下,花鸟受沈周影响 ,继 直抒胸 臆 的写 意画 的出现也 有一定 的促进 作 刻 ,范畴上更为拓展的解释。 4明代写意绘画的发展与代表人物 承水 墨写意技 法 。在造 型的洗 练、笔 墨的放 用。 在绘 画理论方面出现 了主形 、主理 、主意 明代中期 的苏州 ,随着工商业 的发展 ,逐 逸 、情致的跌宕等方面有所发展 ,在运用水 墨 数种 , 以主意者为多。由北宋开始的文人 画 渐成为江南富庶 的大都市 。经济的发达促进 了 和构图方面都有新的创造。形神兼备 ,意境安 而 笔墨 自由如意 ,开启了徐渭的大写 意 重神重意之风到了明代发展成为重意轻形 的潮 文化 的繁荣 , 一时人文荟萃 ,名家辈出,文人 适宁静 , 流 ,而持 此观点 的大都 是深谙 绘画精神 的士 士大夫以画 自 ,相互推崇。他们继承和发展 匦派。与徐渭并称 “ 娱 白阳青藤 ” 。 人 。写 意 绘 画 发展 到 了一 个 相 对 成 熟与 繁 荣 的 了崇 尚笔墨意趣和 “ 士气 ” “ 、 逸格 ”的元人 徐渭是从根本上完成水墨写意花鸟 变革 阶段 。 绘画传统 ,其问以沈周 、文徽明最负盛名 ,他 的一代大家 。他的绘画理论继承王阳明的心学 们 开 创 的 画派 ,被称 为 吴 门 画派 或 吴 派 。 主要 理论 ,认 为 “ 中也者 ,人之情也 ” ,强调艺术 2明代思想哲学领域的新发展 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不仅促进 了经 继承宋元 画法所长和 “ 院派” “ 、 浙派”所长 , 的移情性 ,提出 “ 诗本乎 情” “ 、 真率写情 ” 济的发展 ,而且在思想领域也掀起 了民主 自由 创造 和发展 了以笔情 墨趣 为主 的 “ 文人 画” 的艺术观点。其 画风有力地推进了后世写意花 , 逸格” 。吴 鸟 画的发展 ,画史称为青藤画派 。他 的花鸟 , 的思潮。新 的美学思想的出现对 明代这一时期 这种独特风格 的画法被时人 赞为 “ 绘 画的尚意之风 的产生和发展起 了不容忽视的 门派 的成就首先表现在对中国传统的山水画方 吸收了宋元及沈周、林 良、陈淳等水墨花鸟 的 促进作用。 面有 新 的 突破 。 长处 ,又有重大革新 。在题材方 面,他大胆突 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 ,强调心 、性 、 沈 、文两人都淡于仕进 ,属于诗 、书 、画 破客观物象形质的局 限,赋予物象以强烈的个 事都是有理来主宰。心统性情 ,道心人心本一 三绝的当地名士。他们都主要继承宋元文人画 人情感 ,一反吴门派文人画恬适闲雅的意趣 , 心 ,艺术绘画领域 中的 “ ” 意 ,则是 对心的解 传统 ,兼能几种画科 ,但主要以山水画见长 , 而直抒激荡不平 的心情 ,产生撼人心弦 的艺术 释的一种体现。 作品多描写江南风景和文人生活 ,抒写宁静 幽 感染力 。在艺术形式上 ,他擅长泼墨法 。以狂 而李贽的哲学思想则带有强烈的思想解放 雅的情怀 ,注重笔情墨趣 ,讲究诗书画的有机 草般 的笔法纵情挥洒 ,泼墨淋漓 , 着眼于笔墨 和人文主义 的色彩 。他 的基本观点 是 “ 心 结合 。两人渊源、画趣相近 ,但也各有擅长和 的表现 ,着力 于内心情感 的抒写 ,不拘成法 , 童 说” ,主张 “ 然之性” 自 ,要求个性 的解放 。以 特点 。沈周的山水 以粗笔的水墨和浅绛 画法为 形象脱略形似 ,追求气韵 ,墨色滋润淋漓 , 奔 三袁为代表的 “ 公安派” ,与李贽 的看法一致 , 主,恬静平和中具苍润雄浑气概 ,花卉木石亦 放流动 ,气势磅礴 ,充分发挥了生宣纸的晕渗 主张 “ 直抒性灵 ” ,特别 强调 “ 真人 ” “ 、 真 以水 墨写意 画法见长 ,其 作品 主要是 以气 势 效果 。其画风对 清代 的朱 耷、石涛 、扬州八 声” “ 、 真文” 。汤显祖在美学思想上同上述两 胜 。其艺术特色是刚健沉着 ,墨色雅淡 ,有气 怪 、海派乃至现代的齐 白石等都产生了深远 的 者 也有 很 多共 同点 ,提 倡思 想 解 放 ,强 调 韵雄逸 ,洒脱含蓄的神趣。文徽 明以细笔山水 影 响 。 “ 情”和 “ ,强调艺术 的独创性 。他认 为 , 居多 ,善用青绿重色,风格缜密秀雅 ,更 多抒 趣” 5 影 响 艺术应着重意趣的表现 ,而不必着重形式美。 情意趣 ,兰竹也潇洒情润。 明代是中国写意绘画的成熟期,尤其是写 王 阳明则强调知行合一 ,心为本体 ,强调 唐寅和仇英 与沈周、文徽明并称为 “ 门 意花鸟 画的顶峰时期 。写意花鸟画经过沈周 、 吴 个 人 主 观 意 愿 。 王 学 把 理 学 引 向 纯 粹 的 心 四家” ,二人都为职业画家 ,同师周臣 ,画法 陈淳 、徐渭三家前后播扬 和开拓 ,开创了大写 灵, 要求心灵 超脱 现实世界而独立 ,而 自由, 渊源于李唐、刘松年 ,又兼受沈周、文徽 明和 意一派 ,在以后 四百多年 画坛上 ,逐渐递升为 而成为宇宙主体 ,这一点很有利于画家摆脱外 北宋 、元人的影响 ,描绘物象精 细真实 ,也重 主 要 的绘 画流 派 。 对清 代 以及绵 延 至 今 的 中 国 在的束缚 ,追求 内心情感 和艺术表现的 自由。 视意境的创造和笔墨的蕴籍 ,具有雅俗共赏的 绘画理论与创作影响最为直接与重大。相对于 3明代绘画理论的发展 艺术效果。唐寅出身文人 ,在创作上受文人画 理论的发展 ,绘画成果更为丰硕 ,即为后世 留 在 明代画论家有关审美意象的论著 中,最 的一定影 响,技法全面精湛 , 题材和趣味较适 下大量质量上乘 , 艺术价值较高的写意绘 画作 引人注 目的是王履 的 《 山图序》 华 。文 中分析 应城市 民众的要求。其 山水画多为水墨 ,有两 品 。 了绘 画 思想 的内 在 矛盾 ,论 述 了 “ ” 与 种路数 :一是以李唐 、刘松年为宗 ,风格 雄峻 形 参考 文 献 “ ”之间的关 系,强调 “ 意 意”出于 “ ” 形 。强 刚健 ;二是为细笔 画,风格 圆润雅秀。仇英从 … 郑 为. 国绘 画 史 『 北 京 :北 京 出版 社 1 中 M】. 调 “ 意”的主体性和主动性。绘 画作品是描绘 临摹前人名迹得益 ,精谨 清雅 ,擅长着色 ,以 出版 集 团 ,北 京 古籍 出版社 ,2 o . 05 外 界事物的 ,但是重 要的是 必须有 画家的情 青绿山水 和工笔人物著称 。 f1叶 朗. 国 美 学 史 大 纲 f 上 海 : 上 海 人 2 中 M1. 意 。情 意是寓 于形象 之 中的。创造 了艺术形 9 5 中国写意花鸟画发展到元明代 时期 ,已进 民 出 版 社 , 1 8 . 象 ,情意就从形象中充分地显示 出来了 ,如果 人相当成熟的阶段 。沈周花鸟画成就与其 山水 [】林 家治 . 吴 门 画派 f 朵 云.9 3 . 3 论 J 1. 18 ,5 艺术形象不成功 ,情意也就无从存在和表现。 同 样 极具 影 响 力 和代 表 性 。 他师 承 多 家 ,融合 【】陈 传 席 . 绘 画 美学 史 [ 北 京 :人 民 4 中国 M】. 李 日华将 绘画 分为 “ 真工实 能之迹 ”和 众法 ,追求清雅简逸 的文人意趣 ,而有 自家面 美 术 出版 社 ,20 . 0 2 “ 气韵萧疏 ”的贵适 天真 ,均颇 为推崇。并有 貌 。沈 周 的 花 鸟 蔬 果 画 直 嗣

明代美术

明代美术

明代美术明代有不少值得重视的美术现象,如1、文人画派的发展与演变,在野文人书画家作品的商品化与其工作的近乎职业化,助成这一系统文人书画的发展;2、明代中叶,在手工业、商业繁盛的江南地区出现了萌芽状态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后,市民文化与市民审美意识逐渐生长。

在美术领域,既直接导致了与市民文学同步的木版年画与民间美术工艺的蓬勃发展,也使得新的文化思想与审美趣尚渗入了文人书画;3、明末欧洲商人与传教士来华,在传播天主教和科学技术的同时,也带来了西方古典主义的美术作品,打开了中国人的眼界,促进了中国美术家对中西美术的比较。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代早中晚三个时期,各有不同的画派占据主导地位,在明早期则为宫廷绘画与浙派。

明代没有设立画院,但有宫廷画家。

远在洪武初年,建都于南京的朱明政权便从浙、闽两地征召画工。

永乐迁都北京以后,各皇朝亦复如是。

明代宫廷画家没有专业职称,不同于两宋画院,大部分供奉于仁智殿与文华、武英二殿,值殿供奉,隶属于内府宦官十二监的御用监与司礼监;有些技艺精湛的,则被授予锦衣卫的职位,如都指挥、指挥、千户、百户、镇抚等(锦衣卫为皇帝的御用军,无一定名额限制),也是非常特殊的现象。

浙江与福建两地从元初以来即有宋代院体传统一脉相传,随着两地画家的入宫供职,明代院画呈现了取法南宋院画兼师北宋名家的面貌,人们亦称之为“院体”。

与院体关系颇为密切的画家是戴进。

他的艺术以取法马远、夏珪为主而上接北宋,在山水人物画上形成了较新的风貌,被某些文人画家称之为职业画家“第—”,他虽于宣德中被荐入宫,旋即遭诬返回,但在职业画家中产生了广泛影响,造成了为数众多的追随者。

由于戴进是浙江钱塘人,所以后人把这一画派称为浙派。

戴进以后,由宣德至弘治年间,浙派画家入宫供奉者日增,院体与浙派在画风上更加难于区分(院体的概念大于浙派)。

弘治以后,此派后起者徒有形模,更趋粗简,随之也便衰落下去。

至于明初江苏昆山人王履,以《华山图》和主张“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的《重为华山图序》而著名,画法虽渊源于马远、夏珪,但并非浙派画家。

论述一下中国历代的绘画理论

论述一下中国历代的绘画理论

1---- 概述一下中国近代的绘画理论中国绘画理论的历史发展分为萌芽、奠基、成熟和完善等四个发展阶段。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阶段到了宋代中国绘画理论体系已经构筑完成元代以来中国绘画理论没有大的发展但却在一些基本问题方面进行了充实完善。

中国绘画理论体系由绘画功能、创作与鉴赏原则、创作道路、构图比例透视、笔墨技巧、绘画步骤、作品评定、笔墨当随时代、百花齐放推出新等九个方面组成。

一萌芽阶段从春秋战国到两汉这段历史时期是中国绘画理论的萌芽阶段中国绘画早在&"""年前的仰韶文化彩艺术和河姆渡文化的刻画艺术即已产生到夏、商、西周的青铜艺术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但是付诸文字记载的有关绘画论述至今尚未见及。

到了东周春秋战国时代代出现了诸子著书立说、百家争鸣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有关绘画的论说便出现在诸子的著作中。

之所以说从春秋战国开始到两汉是中国绘画理论的萌芽阶段是因为在这一时期里还没有出现专门的画论与绘画有关的言论只是片言只语散见于一些哲学的论说之中既不成系统且又只是作为论述学术观点时的例证。

这一阶段中国绘画虽已相当发达但有关绘画理论总结远不曾见及。

二奠基阶段晋南北朝的!"#年间是中国绘画理论的奠基阶段。

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是出现了专门的画论虽然传世的著作不多但却十分重要。

顾恺之《画评》是我国第一篇保存较为完整的画论提出画面的“置布势”画人的“生气”、“天趣”问题。

他所提出的“以形写神”原则一直指导着后世绘画成为中国画论的一个精髓成为南朝赫提出“六法”的先导。

综观上述晋南北朝时期在中国绘画理论发展史上是十分关键的对中国绘画理论和创作都起着奠基作用。

三成熟阶段由隋唐至两宋的"$%年是中国绘画理论大发展并趋于成熟的时期。

这一阶段的重要特征是山水画异军突起唐代的山水画与道释人物画、花鸟走兽画呈并立之势五代至两宋山水画已作为中国画十三科之首而遥遥领先这一时期的大画家多是山水画的高手一些划时代的绘画大师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总结出不朽的山水画论这些画论充实完善了以“六法”为总纲的中国绘画理论体系。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研究□李媛徐雷摘要:明朝,院体花鸟啟兴盛,其借鉴了宋代的绘画风格并加以创新,形成了独特的风格。

该文概括了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与艺术特点、,分析了时代发展对明代院体花鸟画产生的深远影响,以边景昭、孙隆、林良这三位明代画家及其代表作品为例,论述了明代院体花鸟画在不同时期的艺术性表现,剖析了明代院体花鸟画的时代性及其由盛转衰的原因,希望有助于对这一时期绘画风格的时代性的研究。

关键词:明代院体花鸟画时代性一、明代院体花鸟画概述1.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院体画,又称“院画”,指服从宫廷需求,并以君主个人审美思维为原则,随时代更替而动态发展的绘画。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形成受到多方面的影响,其中明太祖朱元璋的审美意志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明代院体花鸟画的发展,呈现出三个显著特点。

首先,相较于其他时期,院体花鸟画在明代初期出现较晚。

其次,宣德年间花鸟画全面复兴。

此时,明朝稳定与繁荣的社会背景,进一步推动了花鸟画的复兴进程。

最后,院体花鸟画在天顺年间打开了新的局面。

在此期间,吸收了宣德年间浙派山水画法粗笔水墨形态的花鸟画得到了飞速的发展。

2.明代院体花鸟画的艺术特点明代院体花鸟画在继承传统唐宋绘画风格的基础上,又有了崭新的突破。

从画面构图看,明代院体花鸟画摒弃了宋代的折枝构图方法,缩造了一种新的全景构图形式。

明代的全景式构图是以整体向局部收缩的模式,递进式地将画面展现出来。

从美学特征看,明代院体花鸟画一直弘扬皇权,为治国安邦发挥政教作用。

从表现技法看,一方面受到明代政治环境的影响,画师的地位已大不如宋朝,他们的绘画逐渐趋向于凌厉、沉重的风格,以此表达心中的不满。

另一方面,明宣宗、明宪宗时期的绘画,写意性明显高于传统的工笔性。

以此为契机,写意的明代院体绘画开始迅速发展,并且在此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良与革新,院体花鸟画逐渐转变为文人花鸟画,并形成了明清写意花鸟的新潮流。

二、影响明代院体花鸟画发展的时代性特征1.绘画的时代性绘画的时代性指在一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在发展进程中的绘画创作具有当时的时代特征。

以画为寄——明代绘画“兴寄”论

以画为寄——明代绘画“兴寄”论

以画为寄——明代绘画“兴寄”论郭青林【摘要】“兴寄”理论是明代绘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画论家对绘画“兴寄”功能的认识,从创作动机来看,“寄兴”是画家从事绘画活动的动力因素,绘画成为画家个人的寄兴行为、抒情方式;从绘画艺术的本质看,绘画的本质是主体情感的物化形态,笔墨形式的营造是“寄兴”行为的实现途径;从创作主体来看,画家的人格品质是“寄兴”活动能否展开的关键因素,绘画活动具有非功利性.这些认识深刻影响了人们的绘画批评方式和笔墨形式的创造观念,是对画学史上关于绘画与情感之间关系论说的系统总结和发展,是明代画论家对传统画学做出的重要贡献.【期刊名称】《新疆艺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8(016)004【总页数】7页(P65-71)【关键词】明代绘画;兴寄;画学【作者】郭青林【作者单位】安庆师范大学安徽安庆246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J204从画史上看,重视绘画的“兴寄”作用可上溯到南朝刘宋时期。

宗炳在《画山水序》说道:“披图幽对,坐究四荒,不违天励之藂,独应无人之野。

峰岫嶤嶷,云林森眇,圣贤暎于绝代,万趣融其神思,余复何为哉?畅神而已,神之所畅,孰有先焉!”①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584页。

这里,宗炳从审美接受的角度来阐释山水画的“畅神”——娱情适意的作用。

同时代的王微也说:“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虽有金石之乐,珪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披图按牒,効异山海。

绿林扬风,白水激涧。

呜呼!岂独运诸指掌,亦以神明降之。

此画之情也。

”②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585页。

王微抉发“画之情”,观点和宗炳相类。

唐代王维开创的写意山水成为除诗词以外,文人寄情适兴的重要方式,绘画的寄兴功能在文人画的创作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至宋,苏轼在《跋汉杰画山》中指出:“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到。

”③俞剑华《中国古代画论类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98年版,第629页。

明代文人画学论著略论

明代文人画学论著略论

明代文人画学论著略论摘要:本文从三个部分对明代画学论著各时期发展及美术史影响出发,通过对明代绘画理论的成就予以分析,从不同分期画论产生的突出影响和流变,以及笔者对此引发的感悟予以探讨。

并通过其蕴含的方式方法进行应用解读,对其画学理论的肯定,同时对文人的精神做进一步的赞扬,并肯定他们理论创作活动的美术史价值和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促进意义。

关键词:明代、文人、画学论著、略论一、明代绘画理论发展的阶段性明代的绘画理论与其文艺思潮的发展是相呼应的,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为明初至中期及明中后期。

在明代初期,极端的中央集权统治派生出了比较严峻的文化专制,对文化艺术的创造有一定的扼杀,主要围绕统治阶级服务,“台阁体”文风霸占文坛,进而复古浪潮高涨。

首先在文学上,以万历年间的“前后七子”为影响,越来越盛的复古主义浪潮,绘画上拟古之风亦蔚然成风。

明初“浙派”、“院体”由最开始的崇敬马、夏,到崇尚“吴门”、进而尊崇董、巨及“元四家”,此风尚持续至晚明[1]。

此间注重师承关系,研究前代艺术风格、具有良好的总结热情。

到明代中后期,商品经济空前活跃,封建专制文化统治削弱,在文艺思想领域,对“复古”思潮转有“反叛”之意,李贽的“童心说”与王阳明“本体说”作为哲学上的影响,使人们更加肯定人的主体性。

文学上,众加推崇俚俗之风,标榜生活趣味,追求人格的独立与自由。

文人在绘画领域则表现为主体意识的觉醒与自我意识的标榜,经过复杂的情感内蕴的变化和入世情长的滋生,以画寄情的文人画同样得到迅速的发展,迎来了直抒胸臆的浪漫主义思潮,以文人身份为代表的美术理论家有徐渭和董其昌。

二、明代绘画理论发展的多元性古代的绘画理论著述颇丰,其体例完备,包含史论,论述、鉴赏、著录等体例,其涉及内容也很广泛,有品评标准、意蕴情趣、笔墨形式、创作心理、传统流变、真伪鉴定等等。

还有众多观点独到的论述,代表有“南北宗论”、“士气说”、“文人画说”、“性灵说”等等,对于绘画的笔墨、气韵、品格、趣意也多有阐释,具有新和美的特质。

明清的绘艺术与文人雅集

明清的绘艺术与文人雅集

明清的绘艺术与文人雅集明清时期的绘艺术与文人雅集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中国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在这一时期,大量文人雅士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与表达,推动了绘画理论的演进与实践的创新。

本文将从明清绘画特点、文人雅集的背景与意义以及二者相互影响的角度进行探讨。

一、明清绘画特点明清时期的绘画在各个方面呈现出独特而丰富的特点。

首先是创作题材的多样性。

明代以来,随着文人雅士的涌现,绘画的创作题材逐渐从宗教题材和宫廷题材转向了以山水、花鸟、人物等为主的文人雅趣题材,强调自然质朴和个性表达。

其次是笔墨技法上的突破与革新。

文人画家常常通过对古代传统画法的研究与借鉴,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笔墨技法,如“虚实结合”的写意青绿山水、以草书体为基础的写意笔法等。

再次是审美追求的转变。

明代以来,文人士大夫对于绘画审美的需求发生了巨大变化,他们不再追求画作的精细与逼真,而更加注重画作所传达的情感与意境,注重画面所蕴涵的情思与意义。

二、文人雅集的背景与意义文人雅集是明清时期文人士大夫集结于一堂,共同交流创作与欣赏艺术的场所。

它起源于宋代,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文人雅集既是一种社交形式,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首先,文人雅集提供了一个交流思想与艺术的平台。

在雅集中,文人士大夫们可以共同探讨文学、绘画、音乐等各个领域的问题,互相学习与启迪,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氛围。

其次,雅集对于文人士大夫来说,是展示自我的重要途径。

雅集中的各种才艺比拼和互相评价,既是一种竞争,也是对自身才情的一种宣示与验证。

再次,文人雅集对于艺术的传播与推广起到了积极作用。

通过雅集,出色的绘画作品得以广泛流传,并从而影响了更多的艺术家和观众,推动了绘画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三、绘艺术与文人雅集的互动与影响绘艺术与文人雅集在明清时期呈现出紧密的互动关系,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了中国艺术的繁荣与发展。

首先,文人雅集为绘画提供了广阔的观展与交流平台。

在雅集中,文人士大夫们可以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互相交流观点,启发创作灵感,从而推动了绘画艺术的不断演进与创新。

明代的画坛与艺术评论

明代的画坛与艺术评论

明代的画坛与艺术评论明代是中国的一个著名艺术时期,它的文化和艺术水平在其它时期也尤为显著,在其中画坛和艺术评论也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

在明代期间,人们对绘画的审美标准和品味得到了全面升华,造就了许多伟大的艺术家和师法祖师的画风和风格。

一、明代绘画的特点明代绘画有其独特的特点。

在当时,中国的绘画界开始出现了一些卓越的人才,这些画家的作品不仅技艺高超而且充满了艺术性和感染力。

明代绘画确立了一种自主的艺术风格,这种风格具有多种创新的因素,其中最为显著的是审美观的改变和画家对传统题材的重新演绎。

在这个时期,绘画逐渐成为了一种质量上乘并且充满了表现力的艺术形式。

二、明代画坛的兴盛在整个明代时期,画坛成为了中国艺术界的核心部分。

在这个时期,许多具有天赋和才华的艺术家聚集在一起,以创造出更具艺术感染力的作品。

在这个时期,画坛不仅扩大了版图,而且还开始形成了一种严格而复杂的艺术体系。

画坛里的艺术家不仅把艺术看作一种技艺,而且把艺术视作一种文化、一种历史和人生的体现。

三、明代艺术评论的登峰造极在明代时期,艺术评论的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许多著名的文学家心怀艺术之情,写下了许多艺术评论和理论文章。

这些文章对于现在的艺术研究者和爱好者来说,实质上是获得理解和认知画家的一种重要文献资源。

通过这些评论文章,人们可以了解当时画坛的良好风气、艺术家们独具的风格和学派,以及他们面对何种局面下,所做出的良知和抉择。

四、绘画行业的商业化尽管明代画坛上充满了天赋和才华,但是同样有一点是普遍存在的:商业。

随着时代的变迁,艺术行业不可避免地发生了一些变化。

由于艺术市场的兴起,明代绘画行业也变得越来越商业化了。

同样地,在当时,许多画家开始积极地推销他们的作品,为了赚取钱财而不惜牺牲艺术价值。

此外,有些画家也不采用他们完整而传统的画风,在他们的作品中混合各种风格,以期在市场上更有竞争力。

五、总结明代是一个艺术和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绘画艺术发展得十分迅速,并创造了许多非凡的作品。

中国明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与改革

中国明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与改革

中国明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与改革中国明代是绘画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绘画艺术呈现出了许多新的创新和改革。

在这个时期,绘画艺术家们积极探索新的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不断推动着绘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

一、传统与创新的融合明代绘画艺术在保留传统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许多创新的尝试。

明代画家们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题材和表现手法,而是开始关注日常生活和社会现实,将更多的现实元素融入绘画作品中。

他们通过对光影、色彩和构图的运用,使作品更加生动和立体,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二、山水画的创新明代山水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

明代画家们开始注重山水画的气韵和意境的表达,追求山水画的精神内涵和艺术境界。

他们通过对山水的构图和细节的处理,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展现出了更加深邃的艺术意境。

同时,明代山水画家还开始注重对山水的真实再现,通过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描绘,使作品更加真实和自然。

三、花鸟画的创新明代花鸟画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

明代画家们开始注重对花鸟的形态和色彩的表现,通过对花鸟的细致观察和描绘,使作品更加逼真和细腻。

他们还注重对花鸟的情感和内涵的表达,通过对花鸟的姿态和神态的描绘,赋予作品以更加丰富的情感和意境。

同时,明代花鸟画家们还在题材和表现方式上进行了一些创新,使作品更加多样化和富有个性。

四、人物画的创新明代人物画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和改革。

明代画家们开始注重人物形象的塑造和表情的表达,通过对人物的神态和动作的描绘,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趣。

他们还注重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揭示,通过对人物心理的描绘,赋予作品以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

同时,明代人物画家们还注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通过对人物的社会角色和生活环境的描绘,使作品更加具有时代感和现实感。

五、绘画理论的创新明代绘画艺术的创新与改革不仅体现在绘画技法和表现方式上,还体现在绘画理论的创新上。

明代画家们开始注重对绘画的理论研究和总结,提出了许多新的绘画理论和观点。

明洪武至嘉靖年间广东山水画家概说

明洪武至嘉靖年间广东山水画家概说

明洪武至嘉靖年间广东山水画家概说东莞理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张白露摘要:明洪武至嘉靖年间,广东山水画得到快速发展,相继出现了颜宗、何浩、陈瑞等第一批扬名宇内的广东籍山水画家,虽然留存至今的作品不多,创新亦有限,但在广东绘画史和山水画史上仍具有划时代意义,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声誉,可以加深人们对那一历史时期广东书画发展状况的认识。

关键词:明洪武嘉庆广东山水画家根据明代绘画发展演变轨迹,明洪武至嘉靖年间(1368年—1566年)是浙派和院派绘画并行盛誉之时,为明前期绘画阶段;嘉靖之后,以宗法董源、米芾、高克恭一路的吴派文人山水画独步画坛,为明后期绘画阶段。

譹訛明前期绘画阶段,广东山水画得到快速发展,相继出现了颜宗、陈瑞、何浩等扬名宇内的山水画家,虽然他们留存至今的作品不多,创新亦有限,但在广东绘画史和山水画史上仍具有划时代意义,了解他们的艺术成就和社会声誉,可以加深人们对那一历史时期广东书画发展状况的认识。

一、明洪武至嘉靖年间广东文人和名宦身份山水画家明洪武至嘉靖年间,广东有不少的文人、名宦热衷山水画创作,他们是时代的文化精英,引领着广东山水画的风尚转变。

明前期广东籍重量级山水画家当属明初岭南杰出人物陈琏:陈琏(1369年-1453年),字廷器,号琴轩,广东东莞人,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举人,累官至礼部尚书左侍郎。

陈琏结交广泛、收藏丰富、善于评鉴、长于诗文、工于书画,是“兼集名宦、文学家、书画家、鉴赏家诸身份于一身的人物。

”陈琏作为明初岭南杰出人物,主要是以诗文和名宦流芳后世,在专门的绘画史和画人著录中则无记,而陈琏作为一个画家的身份来说,他的艺术见解、创作水平和社会声誉,在当时的广东即具有代表性又无人可比拟。

陈琏著述有《琴轩集》,收录了他的很多诗文、序跋,其中有不少当时书画家交往的记录,为后人研究明初广东书画鉴藏和创作状况提供了宝贵的文献参考,同时也佐证了陈琏擅长董源、米芾、高克恭绘画风格的山水画创作,从中能确切地感受到陈琏的山水画在当时已颇有名望,时人对陈琏的才艺也有很高评价,如官至礼部尚书的诗人和书法家王英(1376年-1449年),在《题陈琏宪使所画山水歌并书以寄》诗中,称陈琏:“平生最功画与诗,名誉不减唐王维;再有罗亨信(1377年-1457年)题《琴轩山水》诗:“琴轩先生太丘裔,学海汪洋富才艺。

简述南北宗论的内容

简述南北宗论的内容

南北宗论的艺术思想与影响
南北宗论是中国画史上重要的理论之一,它是由明代画家董其昌提出的。

董其昌根据唐至元代的绘画发展,将绘画分为南北两个派别,即南宗和北宗。

南宗强调文人画的笔墨情趣,而北宗则注重行家画的写实风格。

他认为南宗是文人之画,而北宗是行家画,崇南贬北,提倡文人画的南宗,贬抑行家画的北宗。

南北宗论的提出对明末及清代的绘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南北宗论的艺术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人画的笔墨情趣;二是行家画的写实风格。

首先,文人画的笔墨情趣是南宗论的核心。

董其昌认为,文人画的笔墨是一种抒情达意的手段,而不是简单的描写现实。

因此,文人画的笔墨应该注重表现画家的文学修养和笔墨情趣,而不是简单地表现景物或人物。

这种笔墨情趣的强调,使得文人画在绘画艺术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其次,行家画的写实风格也是南北宗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董其昌认为,行家画是一种以写实为基础的绘画风格,它强调画家对景物或人物的精确描绘和刻画。

中国书画发展简史——概论

中国书画发展简史——概论

中国画发展简史概论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与人类相伴而生。

它忠实地记录着人的情感、心理和行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明史中最珍贵、最辉煌的艺术遗产;是历代绘画大师们将自己人生的心路历程融入形象、色彩和构图,用心血和生命创造出来的。

当我们徜徉在历史的画廊,亦或走进这座如梦如幻之美的殿堂,领略它那博大精深、色彩斑斓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景观时,既可以增长知识,提高品味,感受美之真谛,又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获得美之享受。

中国画最早见于史料记载的是伏羲氏画八卦、黄帝画制服、舜妹螺氏绘影像等。

早期的绘画经匠人的再造,刻在料上、青铜器上及绘在陶器上。

直至汉代纸张发明后,画家用毛笔在纸上绘画,才逐渐演变成现在的中国画。

秦汉(公元前221——公元前220年)绘画是中国画的早期,该时期的绘画艺术大致包括宫殿寺庙壁画、墓室壁画、帛画等门类。

汉代也是我国古代书法理论的初创时期。

随着书法艺术的成熟和兴盛,专门研究书法的理论著作便应运而生。

最早论述书法的一篇文章是东汉书法家崔瑗的《草书势》。

对书法的艺术审美功能和价值作了充分肯定。

继此之后又出现了几篇重要的书论著作,如赵壹的《非草书》、蔡邕的《篆势》、《笔赋》、《笔论》、《九势》等。

尤其是大书家蔡邕的《笔论》和《九势》,在中国书论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画摆脱人物画背景地位,成为独立画种。

三国时期(公元220——280)是中国画历史上重要的发展阶段。

初期的绘画题材以佛像画和道教画为主流。

魏晋之前,中国山水画是以人物画的附属形式存在的。

虽然有宗炳、王微等专门山水画家,山水仍多为人物衬景出现,带有稚拙的痕迹。

如东晋顾恺之的传世作品《洛神赋图》中出现的山水,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山水画的逐步独立直到南北朝后期才趋于完成。

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是我国绘画艺术的初步成熟阶段。

人物画已达到成熟,并涌现出一批各具风范的名家。

如东晋的顾恺之、刘宋的陆探微、南齐的张僧繇、北齐的杨子华和曹仲达等。

明代山水画的发展

明代山水画的发展

明代山水画的发展作者:张镜娴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33期摘要:文化的概念各有纷说,数以百计,就像我们从小读的书一样,范围可广可窄,大多应是就所划定的范畴而言。

明代历史广而杂,文化特点也是一个时代的反应和写照。

明代的风俗、文化、军事都在进行改革,大多数的人都在进一步的进行着理论的发展。

结合《二十四诗品》来理解明代绘画,领悟也多有不同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明代历史不过其中一流但足够让我们领略到其历史精彩绝伦的美妙。

明代政治昌盛,政治和手工业商品经济繁荣,出现商业集镇和资本主义萌芽文化呈现世俗化趋势。

明朝是继唐朝之后的黄金时期,清朝康熙皇帝曾对明成祖评价“远迈汉唐”。

明朝的盛世让当时的思想、军事以及世俗都发生了改变甚至新的变革。

明朝末期伴随着明朝的更替与异族的侵略,更多的哲学家(例如:王船山、黄梨洲等人)开始更多的进行现实问题的探讨和改良。

时局的变化和动荡让社会发生着越来越不可控制的变化,从而间接的促进了更多的经济的变化和动荡格局下的文化的交流互助。

明代的整体性和进步性都是历史的发展和督促来进行着进化。

关键词:明朝文化;唐伯虎;山水画引言纵观名家之作,道生平事迹、画论、特色技法,了解一名画家可以了解一代的画,而了解数十名画家可以了解一朝的绘画情況。

年代久远,画家画作往往丢失零乱,有画家有名而其迹可循寥寥无几,是故图文留存于世并不多见,聊胜于无。

明代军事、文化以及理论的改革大多处动荡时期,理论的流传和改革仍旧追求完美。

《二十四诗品》雄浑篇,虽不能以偏概全,但展读历代名家,大多也是有关联的。

一、明代文人和文化(一)明朝初期的文化在明朝时期,中国的古代的文学艺术出现了平民化和世俗化的趋势,文学艺术空前的繁荣。

明朝时期宋明理学也逐渐达到完善。

文学方面也具有特色。

明朝时期曾经调动了大量的物力人力来进行对古典文化的保护和整修,包括了对书籍等的调整。

规模宏大,编制精密,当时的中国文化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明代绘画理论发展⏹明人画论的发展约分3期。

⏹初期未发现论画专书,论文散见于文集或题跋原件中。

如王履《华山图序》⏹中期除大量画家均有论画言论外,还出现了较完整的理论专著。

代表有王世贞《艺苑卮言》;何良俊《四友斋书画论》。

⏹后期绘画论著更加繁荣,有专著(包括某一画科专著),有涉及画论的文集杂著,更有后人所辑名家论画之作。

影响最大者为董其昌《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与《画说》。

王履《华山图序》⏹据亲身经验重申了“师造化”的极端重要性,在对古人“宗”与“不宗”,“形”与“意”的关系问题上发表了具有辩证因素的见解。

⏹“吾师心,心师目,目师华山”,吴门画派论⏹何良俊《四有斋画论》;⏹王世贞《艺苑卮言》⏹李开先《中麓画品》——浙派⏹⏹4、徐渭论写意⏹题画诗与《徐文长全集》⏹“不求形似求声韵”⏹5、董其昌与绘画南北宗论⏹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华亭人。

官至南京礼部尚书。

明代著名书画家。

在绘画上提出“南北宗”说,崇南贬北,标举文人画,强调笔墨形式的独立表现,对晚明及清代绘画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著有《容太集》、《画禅室随笔》、《画旨》、《画眼》等。

但后三部书中所载互有异同,大概为后人各位辑录所至。

⏹南北宗论的背景:⏹晚明政治腐败,政局动乱,佛教尤其是南禅重新抬头,士大夫心存隐退,纷纷皈依佛教禅宗。

⏹通过对禅宗的领悟,思想界从理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哲学理论有李贽提出“童心说”,戏剧理论有汤显祖提出的“惟情说”,文学理论有三袁提出的“性灵说”。

⏹董其昌虔诚追求阳明心学和禅宗,经通禅理,精心寻找禅学与艺术的相通之处;他与当时的重要文人都有来往。

南北宗论要点⏹一、所属仅仅为山水画发展史,但未明确指出这一点。

事实上,南北宗论的赞成者和反对者关于造化和笔墨问题的争论正是集中在山水画领域内,新兴的、分量较轻的花鸟画和古老的人物画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二、以禅喻画,借用禅宗“北顿南悟”特点,比喻山水画的南宗崇士气、尚率真、重笔墨,不重功力。

而北宗则是画工画,多板细、重功力、尚丘壑。

⏹三、强调了文人山水的概念,并疏理成宗派系谱。

⏹邵彦《中国绘画的历史与审美鉴赏》⏹董其昌语⏹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其后董源、僧巨然、李成、范宽为嫡子。

李龙眠、王晋卿、米南宫及虎儿皆从董巨得来,直至元四大家黄子久、王叔明、倪元镇、吴仲圭皆其正传,吾朝文、沈则又遥接衣钵。

若马、夏及李唐、刘松年,又是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易学也。

⏹——《画旨》⏹⏹禅家有南北二宗,唐时始分;画之南北二宗,亦唐时分也。

但其人非南北尔。

北宗则李思训父子着色山水,流传而为宋之赵擀、赵伯驹、伯肃以至马、夏辈。

南宗则王摩诘使用渲淡,一变钩斫之法。

其传为张磐、荆、关、董、巨、郭忠恕、米家父子以至元之四大家,亦如六祖之后,有马驹、云门、临济儿孙之盛,而北宗微矣。

要之,摩诘所谓云峰石迹,迥出天机,笔意纵横,参乎造化者。

东坡赞吴道子、王微壁画亦云:“吾于维也无间然。

”知言哉!⏹——莫是龙《画说》⏹董其昌《画旨》⏹注释:⏹六祖——禅宗以慧能为六祖。

马驹——即马祖。

南宗下有南岳一支,传马祖,即僧道一,因其俗姓马,号为马祖。

云门、临济——分别为南岳下两家。

要之——总之摩诘——《旧唐书王维传》称王维山水画“云峰石色,绝迹天机”。

东坡——语本苏轼《题王维吴道子画》诗句: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犹如仙翮(H E鸟的翅膀)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知言——有见识的话。

⏹董其昌“南北分宗”的理论归纳:⏹1、董其昌认为,自唐代以来,绘画领域出现了两大派系,一是以王微为代表的“南宗”派系;一是以李思训为代表的“北宗”派系。

这与禅学两大宗派几乎是同时出现的。

南宗禅是以六代祖师慧能为代表,北宗禅则是以神秀为代表。

⏹2、绘画中的南宗和北宗,在艺术风格和艺术技法上有很大不同,前者为“士气”,后者为“精工”;前者采用墨色“渲淡”,后者采取“着色”和“钩斫”之法。

这与南宗禅和北宗禅在达到“涅般”境界时所采取的不同途径和方法(“积劫方成菩萨”和“一超直入如来地”)是相同或类似的。

⏹3、董其昌推崇“南宗”派系,认为此派画家如王维、董源、巨然、李成、范宽、李龙眠、王晋卿米芾、黄子久、王蒙、倪云林、吴镇、文征明、沈石田等人,皆其正传。

相反,他对“北宗”派系画家象李思训父子、马远、夏圭、李唐、刘松年、赵伯驹、赵伯肃、仇英等人,则大加拒斥,所谓“此派画殊不可习”,“大李将军之派非吾曹所宜学也”。

董其昌的推崇和拒斥是与南宗禅的兴盛及北宗禅的衰落相呼应的。

⏹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南北宗论的禅学基础⏹董其昌对于禅学具有相当深厚的造诣与修养。

他对禅理的把握达到独具慧眼,通明识微的境界。

董其昌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顿悟”,这是他建立南北宗理论的一块基石。

⏹南宗禅认为,达到涅般不需要渐修的功夫和过程,而是直接通过“顿悟”方式即可实现。

如慧能说:“一念若悟,即众生是佛”。

神会说:“一念响应,便成正觉”。

马祖道一说:“若是上根众生,忽遇善知识指示,言下领会,更不历阶级地位,顿悟本性。

”这说明,“顿悟”的实现是突如其来的,自然涌现的,而不需要一个“阶渐”的过程。

⏹北宗禅认为:若非经历一个“渐修”的过程是不能达到涅般境界的。

神秀为代表的论述:诗:“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所谓“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正是对这种“渐修“功夫过程的说明和强调。

北禅宗认为,“渐修“的具体方法是指一种静坐参禅、由定发慧的”观心禅法。

⏹董其昌的绘画“南北分宗”正是在禅学分宗的背景下展开,应以顿悟的方法为南宗派系绘画确立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南宗画”的实质⏹董其昌所说“南宗画”,就是“逸品画”。

⏹逸者,淡也。

淡就是简单天真,就是不求物趣求天趣的一任自然。

⏹南宗画有静穆、空灵的“淡”,有不事雕琢、不求工细、不加造作的自然。

“淡”的绘画对画家有极高要求:⏹如生活态度、人格精神、文化修养、笔墨底蕴等。

⏹董其昌说:“画与字各有门庭,字可生,画不可熟,字须熟后生,画须熟外熟。

”⏹《画禅室随笔》⏹“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

树如屈铁、山如画沙,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

不尔,纵俨然及格,以落画师魔界,不复可就要矣”。

⏹《画旨》⏹以字法作画以求其生拙,以生拙的面貌大到文雅,以求士气,这是董其昌提倡以字法作画的目的。

⏹董其昌认为,北宗艺术“其术近苦”,而南宗艺术则“以画为乐”。

⏹董其昌以“苦”与“乐”这对概念来说明和揭示北宗艺术和南宗艺术的深刻区别和对立,并正是以“乐”这个概念进一步阐发南宗艺术(即文人画)的美学本义。

⏹董其昌认为,造成这种“苦”与“乐”的根本原因在于,艺术家与自然所形成的两种不同关系。

⏹北宗派系的艺术家与自然之间在本质上是一种不自由的关系,是一种为“造物所役”的关系。

这种关系决定了他们在艺术创造中“拘以物体”和“形貌”的境地,并进一步决定了他们艺术风格上“精工致极”、“刻画谨细”、“刻划工巧”,以及艺术技巧上种种特征。

⏹相反,南宗派系的艺术家与自然之间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由的关系。

他们不为“造物所役”,而是主宰造物,驱役万象,彼此构成了一种自然和谐的关系。

⏹(樊波《中国书画美学史纲》)⏹南北宗论之得失⏹价值所在:⏹1、董其昌在元代四家赵孟頫、黄公望、王蒙、吴镇之中,淘汰了赵孟頫,加入倪瓒,提出“元季四大家以黄公望为冠,而王蒙、倪瓒、吴仲圭与之对垒”,一言定鼎。

从此,这四人定为元四家,其作品成为文人山水画高峰。

董其昌的理由是倪瓒古淡天真,没有纵横气。

2、董其昌明确了正宗文人画派及其承传,把淡泊、超逸的水墨山水定为正宗画,提高了文人画在中国画史上的地位,是文人画主宰明清画坛数百年之久。

3、董其昌等最先梳理了中国山水画史,探讨山水画创作流派,探索不同流派的不同风格,勾画出唐至明文人画与院画两条线索,从审美境界和笔墨技法的角度,区分了文人画与非文人画,是山水画发展的脉络简明清晰。

其理论有集前人大成并开后人先河的意义。

理论局限:⏹1、南北纵有许多主观臆断的成分。

董其昌推崇王维与董源,臆造出以王维为开山祖,以米芾为中心,上逮董巨下及元四家的南宗线。

把中国复杂变化的山水画史用两派归类,是以简单概念去套丰富艺术现象的主观唯心主义。

他讲李思训作为青绿山水的创始人,与历史事实不符。

南北宗论是有浓厚主观色彩的漫议。

2、南北宗论一味强调崇南贬北,强调顿悟,强调墨戏,抹煞院体画,助长了对绘画技巧功力的轻视,影响了绘画的多元发展,使唐以后中国画已经出现的色彩倒退趋势愈发明显。

⏹康有为说:“昔人诮画匠,此中国画所以衰败也”。

“士夫游艺之余,能尽万物之性欤?必不可得矣。

然则转贵士气,为写画正宗,其不谬哉。

”⏹《万木草堂藏画目》⏹清人沈宗骞说:“天地之气,各以方殊。

……不以宗之南北分低昂也。

”⏹《芥舟学画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