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考试题:概括类题汇总 (1)
归纳概括题真题解析及答案
归纳概括题真题解析及答案是英语考试中一种常见的题型,其要求考生从一系列给定的信息中,总结出一个准确、全面的概括。
这类题目既考察了考生的语言理解能力,也考验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概括能力。
本文将对的解题思路进行分析,并给出一些解题技巧和实例。
首先,解答需要理清题目的要求和给定的信息。
在阅读题目时,要仔细分析题目的关键词和句子结构,判断出题目要求的信息是什么。
同时,要注意理解给定的信息,包括文字、数据、图表等。
只有充分理解题目和给定信息,才能准确地进行概括。
其次,解答需要注意信息的排序和整合。
在解题过程中,考生要将给定的每个信息点进行整理和排序,找出它们之间的关联性和逻辑顺序。
可以通过找出关键词、同义词、转折词等来确定信息的重要性和联系。
将信息点进行排序并整合后,就可以更好地进行概括。
接下来,解答需要合理选择概括的形式和表达。
概括既要准确地表达出给定信息的主要内容,又要遵循语法规则和逻辑连贯性。
在选择合适的表达方式时,可以参考给定信息中的关键词和句子结构,适当进行转换和修改。
同时,要避免使用给定信息中的具体数据和细节,而是要从宏观的角度进行概括。
最后,解答需要进行反复验证和修改。
在完成概括后,要仔细核对答案,确保概括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可以借助原文再次核对答案,确认所概括的内容是否包含了所有给定信息的主要内容。
如果发现有遗漏或错误,应及时进行修改和完善。
以下是一个解答的示例:给定信息:1. 山区教育资源匮乏,导致农村学生辍学率居高不下。
2. 政府加大对山区教育的投入,提供更多的教育资源。
3. 学校组织了师资培训,提高教育质量。
4. 通过开展募捐活动,为山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
5. 在山区建设了更多的学校和图书馆。
概括:经过政府的努力和社会的支持,山区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
政府加大对山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培训、学习资料等。
此外,政府还在山区建设了更多的学校和图书馆,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环境。
高考语文概括题
高考语文概括题
随着高考的不断发展,高考语文概括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为了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应对高考,我们必须弄清楚概括题的考查内容及其特点。
首先,概括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它的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中华文化传统、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古典现代文学及语文知识等。
概括题通过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文化知识及文学理论的理解程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其次,概括题有着多样的形式,即概括文学作品的主旨、诗词的含义、文学作品的内容及写作手法、作品诗句的意义等,根据考查内容对应不同的概括形式。
例如,概括诗歌作品的主旨时,要求考生分析诗句中的情感、态度、抒发的意象等,从整体上把握作品的核心主题及其思想和情感;概括文学作品的内容时,要求考生根据文中的人物、场景、对话、文字描写、暗示等内容,综合布局出作品的整体;
概括文学作品的写作手法时,要求考生透彻分析作品中所选取的技巧,如情节安排、语言表达、结构构思等,从而突出作品的文学特色。
最后,概括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重要的一个部分。
此外,它所考查的内容广泛,需要考生掌握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文献、文学作品、古典现代文学等内容,对文学作品及其思想和情感有较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掌握文学作品内容、写作手法及其文学特色的考查内容等。
针对高考语文概括题的考查,学生们应该加强阅读、理解、分析能力的训练,从而夯实基础、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综上所述,高考语文概括题是一种重要的考查内容,考查的内容广泛,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检验学习成果,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
因此,学生们在应对高考语文概括题时,要充分利用时间,加强阅读、理解、分析等能力的训练,有助于提高高考语文成绩。
高考语文概括题知识点
高考语文概括题知识点语文概括题是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必考题型之一。
它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材料进行归纳、概括,总结出材料的主旨、主题或中心思想。
这种题型对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下面将从常见的语言表达和归纳概括方法两个方面来探讨高考语文概括题的知识点。
一、语言表达的技巧在概括题中,准确、简练的语言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考生应该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原文中的表达方式,而要灵活运用同义词、近义词或换句话说的方式,使文章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
另外,为了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比等,使概括更加生动有趣。
二、归纳概括的方法1. 主旨概括主旨概括是概括题中最常见的形式。
要准确把握文章的核心思想,理解文章的逻辑结构,将其概括为简明扼要的表达。
在进行主旨概括时,可以运用述而不作、一言以蔽之等方法,将文章的要点精炼地归纳出来。
2. 中心思想概括中心思想概括要求考生拿捏好文章的重心,找出文章表达的核心观点。
通常情况下,中心思想与文章的主旨有紧密联系,但并非完全相同。
要通过分析材料中的论据、论述和例证等内容,找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
3. 主题概括主题概括要求考生概括出文章涉及到的主要话题或主题范围。
在进行主题概括时,要注意辨析主题和主旨的差异。
主题通常是一个较为宽泛的概念,而主旨则是在围绕主题的基础上引出的具体观点。
4. 观点概括观点概括要求考生归纳出文章中的某个观点或立场。
在进行观点概括时,需要综合考虑文章的论据、论述和例证等内容,并准确表达出作者的立场。
五、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语文概括题,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假设有一篇文章,标题为《儿童阅读对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文章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阅读能够拓宽儿童的视野,增加知识面;- 阅读能够培养儿童的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阅读能够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阅读能够激发儿童的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追求。
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概括:- 儿童阅读扩展视野,增加知识面;- 儿童阅读培养思辨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儿童阅读锻炼想象力和创造力;- 儿童阅读培养追求美好事物的热爱。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考点分类练(一) 概括分析类(含答案)
小说考点分类练(一)概括分析类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5分)卜白袁良才①民国时期的上海,凭一张纸名满天下且赚得盆满钵满的,只有《申报》。
《申报》副刊《自由谈》更是牛气冲天,在上面发稿的多是鲁迅、郁达夫、茅盾、叶圣陶等这样的超级大腕。
文豪扬眉吐气,编辑、记者先生也神气活现,洋气十足。
但凡事都有例外。
卜白就是个例外,不,简直是个另类。
他是《申报》的资深编辑,却土得掉渣,土得冒烟儿。
瘦高个儿,白净无须,常年着一袭青布长衫,足穿黑色方口布鞋,架着一副琇琅圆形近视眼镜,讲一口江南土语。
②在报社,他专司划版、校对,有时副刊缺边少角的,主笔大人就会说一声,卜先生,您给补一点白吧。
卜白二话不说,展纸挥毫,须臾立就:或杂谈,或轶闻,或小幽默,或诗画配,虽短小得可怜,却鞭辟入里,妙趣横生,无不是锦绣文章。
不少读者就是冲着卜白的补白文章,才订买《申报》的。
其补白文字,政治、经济、文化,天文、地理、历史,无所不包,涉笔成趣。
依其姓名谐音,人送雅号“补白大王”。
③别小看了补白,实则大有学问,弄不好会闯下大祸。
九一八事变,东北沦陷,国人悲愤。
有位大学马校长给《时事新报》发去一首小诗《哀沈阳》:“告急军书夜半来,开场弦管又相催。
沈阳已陷休回顾,更抱佳人舞几回。
”主笔安排作补白之用,不想惹怒了少帅,差点派兵砸了报馆。
④怪才必有怪癖。
他嗜茶。
西湖龙井、碧螺春、太平猴魁,他宁愿饿肚子也要设法买来饮。
有好事者悄悄作了统计,卜白每天饮茶能饮掉五瓶热水,可见嗜茶之深。
但他很少如厕,你说怪也不怪?⑤据说卜白是陈寅恪的高足,国学功底不可作等闲观,咋甘当划版、校对、补白的微贱活儿?没人去问,也没人说得清。
但卜白似乎全不在意,甚至还有些乐此不疲。
⑥一天,主笔大人对卜白说,卜先生,您也该给自己的人生补补白啦。
卜白会意,三十好几的人,竟酡红了脸,期期艾艾道,不急,不急。
事业未就,何以家为?主笔不由分说,扯着卜白的青布长衫袖口说,别把自己生生弄成套中人,以后同仁该改叫你别里科夫先生了。
高考语文概括题
高考语文概括题
高考语文概括题是一种重要的高考考察形式,其中测试考生的概括能力。
针对这种考察形式,我们需要重点掌握一些技巧,以确保我们能够在考试中取得成功。
首先,我们应该从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要点入手,把握文章的主旨大意。
其次,在概括文章时,我们应该注意表达的清晰度,不仅要把握文章的要点,也要一一避免文章中特定的细节,避免篇幅过长,尽量使其简明扼要。
同时,我们还应该注意文章的衔接,从表达和用词的角度来检查概括的清晰性。
最后,我们还要在书面表达的角度来加强训练,把握规范的表达方式,如果有时间,也可以多读一些高分的概括文章,以应对考试。
总之,高考语文概括题的考查虽然不难但是也不容易,考生需要在日常中多加训练,熟记通用句型,提高文章概括能力,只有着重实践,才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 1 -。
高中语文2023高考复习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真题+优化题)(附参考答案和解析)
高考语文文言文概括分析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一、真题练习(一)(2022年全国乙卷)文言文阅读圣人之于天下百姓也,其犹赤子乎!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将之养之,育之长之,唯恐其不至于大也。
魏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乎河山之固也,此魏国之宝也。
”吴起对曰:“在德不在险。
昔三苗氏左洞庭而右彭蠡,德义不修,而禹灭之。
夏桀之居,左河、济而右太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而汤放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船中之人尽敌国也。
”武侯曰:“善”。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问曰:“将奈其士众何?”太公对曰:“臣闻爱其人者,兼屋上之鸟;憎其人者,恶其余胥。
咸刈厥敌,靡使有余,何如?”王曰:“不可。
”太公出,邵公入,王曰:“为之奈何?”邵公对曰:“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
”邵公出,周公入,王曰:“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无变旧新推仁是亲百姓有过在予一人武王曰广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贵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景公游于寿宫,睹长年负薪而有饥色,公悲之,喟然叹曰:“令吏养之。
”晏子曰:“臣闻之,乐贤而哀不肖,守国之本也。
今君爱老而恩无不逮,治国之本也。
”公笑,有喜色。
晏子曰:“圣王见贤以乐贤,见不肖以哀不肖。
今请求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
”景公曰:“诺。
”于是老弱有养,鳏寡有室。
晋平公春筑台,叔向曰:“不可。
古者圣王贵德而务施,缓刑辟而趋民时。
今春筑台,是夺民时也。
岂所以定命安存,而称为人君于后世哉?”平公曰:“善。
”乃罢台役。
(节选自《说苑•贵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项是()A.魏武侯乘船顺河而下,对吴起说,险固的河山是魏国之玉。
吴起以三苗氏、夏桀虽有河山之固却因不修德而亡为例,指出德政才是国之宝。
B.太公建议把殷商的士众全部杀掉,一个也不要剩。
邵公则建议有罪的诛杀,无罪的人让他们活下去。
武王不同意太公和邵公的建议。
C.景公在寿宫游玩,看到老人背着柴并面有饥色,就下令让官吏供养老人。
高三语文概括题知识点总结
高三语文概括题知识点总结高三语文概括题是高中语文考试中的一道常见题型,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语句或文章段落,准确概括出主旨或要点。
这种题型既考察了考生对文本的理解能力,也考验了他们的归纳整理能力。
下面对高三语文概括题常见的考点进行总结:一、文本理解在概括题中,首先要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准确理解。
考生需要通读全文,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以及各个段落的内容要点。
理解文本时,要注意抓住关键词和词语的搭配,通过上下文的线索来推测作者的意图和态度。
二、主题概括主题概括是概括题中最常见的形式,要求考生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
在进行主题概括时,可以使用主题句的提取法。
通常,主题句位于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用来概括全文的中心思想。
考生可以通过找到主题句,并根据其它段落的内容进行补充,来准确概括文章的主旨。
三、要点概括有时概括题会要求考生概括出文章的要点,即文章的核心内容。
要点概括需要考生具备良好的归纳整理能力。
考生可以通过标注关键词、提取关键句以及总结段落的逻辑关系来进行要点概括。
此外,还可以使用提纲法或思维导图等工具来帮助整理要点。
四、逻辑关系把握概括题往往会涉及到文章中不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
考生在进行概括时,要注意分析段落之间的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或并列关系等。
通过理解逻辑关系,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五、语句精炼概括题对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在给定的字数限制内,要求考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题或要点。
考生需要注意语句的逻辑结构和修辞手法,以及词汇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适当的修辞和表达方式可以使概括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总结:高三语文概括题是考察学生文本理解和归纳整理能力的重要形式之一。
要想在概括题中取得较好的成绩,考生需要掌握文本理解的技巧,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同时,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思维的严密性。
通过不断练习和积累,提升自己的概括能力,相信在高三语文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将不再是难事。
高考概括练习
概括练习一、文本内容概括练习阅读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目。
在许多乐器的身体中,总能找得到一棵树的魂魄。
只是不同的乐器,往往渗透着树在不同生命时段或不同部位的某种物质,彰显出各异的面目。
独弦的马头琴,是一株躺下来说话的老树。
一株缄默了千年的参天大树,就藏在马头琴里对我们开口说话。
一个个颤音,低回,连绵,苍茫,悠长。
每一个音符是那历历在目、无边无际的沧海桑田,是那潮起潮落、风起云涌的苦难与欢欣,是那生命无处不在的脆弱与坚强、隐忍与抗争……除了缄口,聆听,我不知自己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这段文字是从哪几个方面写马头琴的?请简要概括。
翱翔①外形特点;②乐音特点;③音乐内涵;④听者感受。
1.记叙性语段【典型例题】为下面的短文续写一个画龙点睛的结尾。
创造时尚的人一天,在英国小镇莱切,一个青年人走到一家化工厂楼下时,被楼上倒下来的一桶化学物质弄脏了头发。
他没钱去理,就那么留着,红红黄黄留了几天,惹得大街上许多青年人纷纷追逐,然后又去效仿。
结果,有家理发店抓住时机,专门找人研制出各种染发的颜料,满足了新奇者的愿望。
这一现象一直扩大到全球,成为一种典型的时尚。
在巴西,一个乡下女孩进城时,她的姥姥在她的裤子上绣了几朵花,这本来是很土很落后的手工艺,早就被淘汰了。
可老太太实在没钱打扮自己的孙女,只能力所能及地绣上几朵花。
但没想到,那时候城里的女人正为“没得穿”而发愁,她们看到女孩子的裤子时,不觉眼睛一亮,爱美的城里女人纷纷效仿。
于是,满大街都是绣了花的裤子。
这种裤子先是在欧洲流行,后来又传到了亚洲。
评一评下面的答案:A.时尚总是在不经意间创造的。
B.一个善于创造时尚的人,不一定是走在时尚浪尖的人,却一定是隐于市间的人。
C.创造时尚的人,他们普通、平凡,但也拥有着创造奇迹的才能。
D.时尚有时源自穷人的无奈之举。
这则材料的核心词是“创造时尚的人”,而非“时尚”,所以最后的结论要落实在人的上,不仅仅是对时尚发表看法,此处最易错。
高考语文试卷概括题
二、要求:1. 结合自身经历,描绘青春时期难忘的人和事,表达对青春的感悟。
2. 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文采。
3. 可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4. 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三、作文示例:青春的印记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转眼间,我们已步入青春的殿堂。
回首过去,那些难忘的人和事,如同印记般烙印在我们的心中,成为我们青春岁月中最宝贵的财富。
记得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正在学校的操场上跑步。
突然,一个熟悉的身影从我身边掠过,那是我初中时的好友小明。
他曾经是我的竞争对手,也是我青春岁月中的榜样。
如今,他已经长高了,变得更强壮了。
我激动地喊着他的名字,他转过头,笑容满面地跑过来。
我们聊起了过去,那些无忧无虑的日子。
我问他:“小明,你现在过得怎么样?”他感慨地说:“还是那样,不过多了一份成熟和责任感。
”我笑着点头,心中暗暗为他点赞。
这时,我注意到小明身上背着一个书包,里面装满了书籍。
我好奇地问:“小明,你这是要去哪里?”他回答:“我要去参加一个志愿者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惊讶地望着他,心中充满了敬佩。
青春,就是在这一次次的选择中,我们逐渐成长。
我们学会了独立,学会了承担责任,学会了关爱他人。
正是这些印记,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
还有那次班级活动,我们组织了一场文艺晚会。
为了筹备这次晚会,我们付出了很多努力。
我和几个同学负责编排舞蹈,我们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练习,直到深夜。
有一次,我因为过度劳累,突然晕倒在教室里。
同学们见状,立刻把我扶到医务室。
当我醒来时,看到他们焦急的眼神,心中涌上一股暖流。
青春的印记,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的成长,更是我们与他人的相互陪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了感恩,学会了珍惜。
如今,我们即将告别青春,迈向新的征程。
但那些青春的印记,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中。
它们将成为我们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指引我们前行。
让我们怀揣着青春的印记,勇敢地追求梦想,书写属于我们的精彩人生!。
今年高考试题:概括类题汇总
考查概括能力的试题举例。
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
2012年北京卷 37.(2)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
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的功能。
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
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图11 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8分)南海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张謇的事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2011年北京卷37、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1)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4分)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8分)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领导根据地军民抗战;创立新民主主义里理论。
高考语文主观归纳概括题(一):从初步整合走向深度概括PPT文档49页
▪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49
5、虽然权力是一头固执的熊,可是金 子可以 拉着它 的鼻子 走。— —莎士 比
▪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高考语文主观归纳概括题(一):从初步整 合走向深度概括
1、合法而稳定的权力在使用得当时很 少遇到 抵抗。 ——塞 ·约翰 逊 2、权力会使人渐渐失去温厚善良的美 德。— —伯克
3、最大限度地行使权力总是令人反感 ;权力 不易确 定之处 始终存 在着危 险。— —塞·约翰逊 4、权力会奴化一切。——塔西佗
高考语文答题发发总结之概括题
概括题
1、区分概括与 简要概括 2、将生动形象的语句改为朴实的语句, 将翔实具体的内容抽象化, 3、保留专业术语
例一16年西一4. “材料一”中说,“围墙的建设也是一种创 作”。总体来说,对这种创作有些什么要求? 请根据“材料一”作简要概括。(3分)
①实用性 ②艺术性 ③省投资
例二16年西二5. 为表现湘西地域文化,沈从文在文学创作 方面做出了哪些努力?请根据“材料二” 的内容加以概括。答出两点即可。(4分)
例五、16年丰末20.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了 家乡的霍泉水?试简要概括。(6分) (1)霍泉,有史料记载,历史悠久; (2)霍泉水是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对当 地人的生活起着巨大作用; (3)霍泉周边环境优美,湿润宜人; (4)霍泉水资源丰富,千年不断流。
红松擎天
2.红松的珍稀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加以概括。 (珍稀:珍贵稀少)(4分)
例三16年朝二7. 为什么说“无论是从现有的实际应用,还是从未来的 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都是一把双刃剑”?请根据以 上三个材料回答。(5分)
“双刃剑”在此比喻人工智能的研究应用有利也有弊 (1分)。 从现有的实际应用看,人工智能可以替代人类完成一 些程序性工作,给生活带来了便利(1分);但同时 也会造成许多人失业(1分)。 从未来的发展趋势看,人工智能进一步发展,可以应 对解决疾病、贫困、环境毁灭等难题,甚至帮助人类 实现永生(1分);但也可能取代人类,甚至导致人 类灭绝(1分)。
高考语文主观归纳概括题(一):从初步整合走向深度概括共49页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40、人类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6、最大的骄傲于最大的自卑都表示心灵的最软弱无力。——斯宾诺莎 7、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8、勇气通往天堂,怯懦通往地狱。——塞内加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的方法。——赫尔普斯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笛卡儿
Thank you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查概括能力的试题举例。
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加以简明地叙述。
2012年北京卷 37.(2)材料三“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
”所谓的“南北通州”是指北京通州和江苏南通,它们均与大运河关系密切。
但在近代以后,随着运河漕运的停止,北通州及运河沿线大多数城市衰落,南通州却未停止发展的脚步。
1898年南通大生纱厂创办,此后建立的大生港承担了航运的功能。
到20世纪20年代大生资本集团形成,包括棉花种植、碾米、造船、纺织机器制造、发电等企业及银行。
其间,南通还创办了师范、农科、商业、纺织等学校,兴建了博物苑、剧院、公园等公共设施。
图11 南通地理位置示意图(2)阅读材料三和图11,结合所学,概括近代南通经济发展的原因。
(8分)南海依托江海,毗邻上海,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经济发展。
张謇的事业救国思想和实践活动,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清政府予以政策扶持,使其在竞争中占据优势。
基础设施和产业结构相对完善,有利于城市经济持续发展。
2011年北京卷37、国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其演变历程与丰富内涵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
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
于是先从在下者(平民)起……此已开后世布衣将相之例……秦始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而定一尊。
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之变局,至是始定。
――赵翼《廿二史札记》(1)分析材料,说明“天下变局”是指什么,(4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体制发生的变化。
(4分)统治阶层在西周由世袭贵族组成,到西汉建立时皇帝和大臣大多出身布衣。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建立。
(2)抗日战争期间,陕甘宁边区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概述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为中国革命作出的贡献。
(8分)建立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根据地政权建设;领导根据地军民抗战;创立新民主主义里理论。
人类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日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1974年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日益突出全球理念,倡导全球合作。
(1)分析90年代以来推动全球合作解决环境问题的历史条件。
(6分)经济全球化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科技的发展为共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物质条件;世界政治的多极化有利于各国协商解决环境问题。
2010年北京卷37.(36分)茶叶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贡献,并对人类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主题一茶叶与中国古代经济茶叶产于我国南方。
唐朝后期,有人记述说:“古人亦饮茶耳,但不如今人溺之甚,穷日尽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往年回鹘(唐朝后期北方少数民族)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1)阅读材料,概括其中反映的有关茶的发展史实。
(4分)结合所学,指出唐朝茶业发展的经济条件。
(4分)史实:唐朝中后期饮茶渐成风俗;茶叶成为同少数民族交易的货物。
(4分)条件:唐朝时期大运河便利了南北交通:唐朝商业贸易繁荣。
(4分)主题二茶叶与世界贸易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
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
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
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
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
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
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
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4分)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
(4分)作用:茶叶成为中西贸易主要商品之一,茶叶贸易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展;(2分)茶叶贸易的利润为英国等国提供资本积累。
(2分)原因:印度成为英国殖民地;19世纪印度茶叶种植业兴起,印度茶逐渐打破中国茶在贸易中的垄断地位。
(4分)40.(24分)在长期的抗灾斗争中,中华民族表现出高度的聪明才智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东汉末年,瘟疫肆虐,“家家有位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衰”。
张仲景记述道:“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
“但竞逐荣势……惟名利是务。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
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年),其死亡者,三分有二……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张仲景从医的社会背景,写出其医学著作的名称并概括该著作的成就。
(8分)背景:瘟疫引起人口大量死亡;医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4分)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成为中西治疗学的理论经典(或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4分)2009北京卷39。
“(我们)决心以根本利益的融合代替各民族间古老的对抗,用创建一个经济共同体的方式,为在长期以来被血腥的冲突分割的各族之间建立一个广泛而自主的共同体打下根基,并为建设能够指出未来各族共同命运的具体机构奠定基础。
”---摘自《欧洲煤钢联营条约-前言》(3)概述上述材料的核心思想。
(2分)简述欧洲一体化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重大影响。
(6分)答案:以经济合作代替军事对抗政治地位不断提高,冷战后成为“一超多强”政治格局中的重要力量;经济实力不断加强,冲击美国的霸主地位,形成资本主义世界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
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是近代建立的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20世纪30年代,“因爱国运动之激昂”,并使用较为廉价的法国、日本毛纱为原料,该厂生产的薄哔叽价格不高,产品销售遍于南北。
“军政机关之制服材料,亦纷纷采用,深为满意。
具见以国货替代外货,已成全国一致之倾向”。
据刘光用《企业大王刘鸿生》整理(2)根据材料,概括上海章华毛绒纺织厂发展的原因。
(6分)原因:抵制日货、爱用国货成为当时人的共识;(2分)厂家经营有道、产品物美价廉;(2分)政府机关进行扶持。
(2分)整体性概括是在对某类事物所有个体的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概括,是指把这类事物的共同点归结在一起。
43.(22分)人权指人由于其人的属性而具有的个人权利和自由,是长期以来人类追求的理想和崇高目标。
人权不仅包括生存权、人身权和政治权,而且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各方面的权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
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
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
”——《人权宣言》(1789年由法国制宪会议通过)(1)结合所学,比较材料中孔子思想与《人权宣言》观点的异同。
(4分)同:二者都主张不能损害他人权益。
(2分)异:前者主张德治,后者主张法治。
(2分)(答《人权宣言》以自然法、天赋人权为基础也可)1215年,英王约翰同贵族代表签订《大宪章》,规定国王征税必须同贵族会议商量;“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167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人身保护法》,规定没有法庭的逮捕令,不得拘役和羁押任何人;被逮捕的臣民及其亲友均可向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状。
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准许,国王不得征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干涉;议员在议会中的演说、辩论及议事是自由的。
(2)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英国人权发展的特点,(4分)并指出其意义。
(2分)特点:伴随着对统治者权力的限制而逐渐发展;以人身权、财产权为主要内容,逐渐扩展至政治权;由传统的人身和财产保护逐渐发展到近代意义上的人权。
(1点2分,答对2点即可。
笼统答人权不断扩大给1分)意义:奠定了近代英国民主和法治的基础。
(2分。
答奠定君主立宪制基础给1分)“(西洋民族)举一切伦理道德政治法律,社会之所向往,国家之祈求,拥护个人之自由权利与幸福而已。
思想言论之自由,谋个性之发展也。
法律之前,个人平等也。
个人之自由权利,载诸宪章,国法不得而剥夺之,所谓人权是也。
人权者,成人以往,自非奴隶,悉享此权,无有差别。
”“(东洋民族)宗法社会,以家族为本位,而个人无权利,一家之人,听命家长。
”——陈独秀《东西民族根本思想之差异》(1915年载于《青年杂志》)(3)概括材料的核心主旨;(2分)结合所学,分析陈独秀写作这篇文章的背景。
(6分)主旨:主张个性解放(或宣扬个人权利)。
(2分)背景:民国初年,袁世凯实行独裁统治,(2分)掀起一股尊孔复古逆流;(2分)促使陈独秀从文化角度深入反思中国的出路。
(2分)200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4)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相关史实,谈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我国宪法的必要性。
(4分)(4)经验类史实,如改革开放之所以取得成效,就在于人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得到尊重;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进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
教训类史实,如“文化大革命”践踏人权,造成十年浩劫。
能结合一个方面史实论述,且言之有理,得2分。
能结合两个方面史实论述,且言之有理,得4分。
材料一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土宜于陶。
宋景德年,始置镇,奉御董造(奉皇帝之命督造),因改名景德镇。
瓷器生产过程紧密有序,“共计一环工力,过手七十一,方克成器”。
景德……业制陶器,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选自于《景德镇陶录》《明清经济及中外关系》(1)结合材料一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
原料丰富;历史悠久;分工细致;官府支持;自由劳动力充足;国内外市场广阔。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表达“利济天下,行于九域,施及外洋。
”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海内外市场需求量很大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表现:景德镇瓷器行销海内外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影响:开拓了海内外市场,获取了大量利润“四方远近事陶之人,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明万历年间,“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工”。
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原因:景德镇周边出现了大量拥有技能的自由劳动力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表现:景德镇从事瓷器生产的工匠多,规模大;诞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结合材料,分析景德镇制瓷业发展的影响:景德镇带动了周边地区大量劳动力就业;导致资本主义萌芽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