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1.导入:以生动有趣的故事引入勾股定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探究: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
3.合作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培养合作精神。
4.巩固练习: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勾股定理。
5.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享自己的解题心得,丰富数学思维。
3.引导学生认识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的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定义及其证明方法,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推导过程,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复杂直角三角形问题。
四、教学过程
2.生活实例: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直角三角形现象,如建筑物、家具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3.提问引导:教师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勾股定理吗?”“勾股定理在我国古代是如何被发现的?”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二)讲授新知
1.勾股定理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例如,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勾股定理。
2.自主探究,培养能力:在讲授新知环节,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方法,自主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这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3.小组合作,增强合作精神: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选择一个证明方法进行讨论。这种小组合作的方式,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又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1.激发学生兴趣:通过故事、图片等素材,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3.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3.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4.反思与评价: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学生通过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同时,学生通过对他人的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我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了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得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过程中,我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进行讲解,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充分发挥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小组合作教学策略使得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了学习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我组织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学习过程,总结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认知。然后,让学生对他人进行评价,学会欣赏他人的优点,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此外,我还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学生的不同观点,我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同时,我还注重引导学生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节课结束后,我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发现绝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并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此外,学生对我国古代数学家的贡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增强了爱国情怀。实践证明,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五)作业小结
在课堂的最后,我给出了几个与勾股定理相关的作业题目,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我强调了解题时要注意的细节和常见错误,并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自我检查和反思。同时,我也提醒学生在遇到困难时可以寻求同学和老师的帮助。通过作业小结,学生能够巩的导入通过有趣的故事和实际应用实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情境的创设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勾股定理的重要性。

八年级数学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数学上册《探索勾股定理》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具有挑战性的延伸性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为下一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如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勾股定理的故事,以及我国古代对勾股定理的研究成果,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
2.提问学生:“同学们,你们知道直角三角形有什么特征吗?”让学生回忆直角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教师提出问题:“在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之间是否存在某种特殊的数量关系?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与直角边的关系,并提出勾股定理的猜想。
2.教师逐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勾股定理,强调数学逻辑性和严谨性。
-首先,验证直角边长度为1的直角三角形,斜边长度是否满足勾股定理;
4.多元评价:采用口头提问、课堂练习、课后作业等多种形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知识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心的学习态度,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探究中学会倾听、交流、分享;
4.使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在数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数学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价值。
此外,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以下问题:对勾股定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难以灵活运用;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容易忽略细节,导致计算错误。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这些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和指导。
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动机,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勾股定理的探究过程中。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他们在互动交流中共同提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下册人教版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在情景创设的基础上,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引导学生提出探究勾股定理的需求。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鼓励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应用拓展:设计不同难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解决,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 Nhomakorabea理解勾股定理的定义,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能够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提高他们的归纳总结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进行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计算,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自主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小组合作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完成任务。
2.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互相协助,共同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小组展示成果:各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本组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成员可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2.探究性:本节课注重学生的探究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勾股定理的证明,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自主发现并证明勾股定理,提高了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3.合作性:本节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共同完成任务。通过合作学习,学生学会了倾听他人意见,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一课时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第一课时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五)作业小结
1.布置巩固性作业:让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房屋建筑中的长度、设计直角三角形图案等。检查学生对勾股定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布置拓展性作业:让学生探索其他数学定理或公式,如平方根、立方根等。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3.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指导学生制定改进措施,提高学习效果。
此外,我还注重课堂评价的多元化,充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和鼓励,使他们在课堂上充满自信,更好地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整个教学过程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关系,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一)导入新课
1.故事导入:讲述毕达哥拉斯如何通过观察木匠修鞋匠的鞋子长度比例,发现了勾股定理。引导学生关注古代数学家的伟大发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实物模型导入:展示古代的勾股定理证明雕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数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引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
3.现实生活实例导入:分析房屋建筑、自行车轮胎等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勾股定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引发学生思考。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大胆质疑,挑战古代数学家的证明方法。
3.创设循序渐进的问题序列,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勾股定理。例如,从简单的情形开始,让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逐步引导学生得出勾股定理的结论。
(三)小组合作
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例如,在探究勾股定理的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相互启发,共同解决问题。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深入研究,如探究勾股定理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3.教师提醒学生在下次课堂上分享自己的作业成果,增强合作交流能力。
五、案例亮点
1.情景创设:本节课通过展示古代建筑图片,巧妙地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稳定性的重要性,激发了学生对勾股定理的好奇心。这种情景创设不仅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还让学生体会到了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3.学生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如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等,获取丰富的学习素材,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提高对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2.学生能够在探究活动中,培养合作精神,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
3.学生能够通过学习勾股定理,感受到数学在古代文明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对数学历史的认识,培养民族自豪感。
2.教师提供一些实际问题,如“一个直角三角形两个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3cm和4cm,求斜边的长度。”
3.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共同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定义、表达式和应用,巩固所学知识。
2.教师强调勾股定理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作业小结
(三)小组合作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共同探讨、交流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2.教师设计小组活动,如一起制作直角三角形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增强对勾股定理的理解。
3.教师鼓励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评价、相互学习,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表达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

《探索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在教学中,设法使学生在接受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融入主动的探究、发现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归纳概括获取知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数学就在自已的手中。

以下教学案例就是我在新课程标准下的一个尝试。

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几何学中几个重要定理之一,它揭示的是直角三角形中三边的数量关系。

它在数学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现时世界中也有着广泛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学习,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勾股定理及内容,并能进行简单证明。

2.培养动口、动手、动脑的综合能力,并感受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证明和应用。

教学难点:拼图、用计算面积的方法证明勾股定理。

教学方法:1.教师教法:引导发现、尝试指导、实验探究相结合。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与主动发现相结合。

师生互动活动设计:教学过程: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师:(结合动画讲故事)西周开国时期,周公非常爱才,他和喜欢钻研数学的商高是好朋友。

有一天,商高对周公说,最近我又有一个新的发现,把一根长为7的直尺折成直角,使一边长(勾)为3,另一边长(股)为4,连接两端(弦)得一个直角三角形,周公您猜一猜第三边的长等于多少?周公摇头不知道。

同学们,你们猜猜是多少?生:5!生:不知道!师:不知道也没关系,我们来量一量斜边的长就知道了。

(动画演示)师:后来又发现,直角边为6、8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的长是10。

这两组数据是否具有某种共同点呢?带着这个问题人们对直角三角形做了进一步的研究,通过计算三条边长的平方发现,直角三角形中的三条边长之间还真有一种特殊的关系。

同学们也来算一算、猜一猜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生:32+42=52;62+82=102师:这是两组特殊数字,但由此引发一个有待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看哪位同学有新问题要提?生:一个任意的直角三角形的三边是否也有这种相等关系呢?师:这个问题提得好!我们用几何画板再做一个直角三角形来多实验几次,请注意观察。

人教版八年级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人教版八年级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第一课时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生活实际、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反思与评价等多种教学策略,使得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和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体验。同时,教师注重与学生的互动和引导,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给予积极的反馈和指导,使得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勾股定理这一重要知识点。
3.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和交流,学会尊重他人,培养自己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4.学生能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态度。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趣的情境,如测量房屋的倾斜度、计算篮球架的高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鼓励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教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回指导,给予学生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引导学生正确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勾股定理的定义、证明过程以及实际应用。
2.强调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和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到勾股定理在数学和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利用信息技术,如多媒体演示和数学软件工具,直观地展示勾股定理的应用,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勾股定理。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如“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有什么关系?”、“勾股定理如何证明?”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勾股定理的引入教学的案例与反思

勾股定理的引入教学的案例与反思

勾股定理的引入教学的案例与反思教学背景:勾股定理选自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第二章第一节。

本节课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勾股定理产生的全过程,从而更好的理解并掌握好勾股定理的意义,进而提高学生观察、猜想、归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

设计说明:学习数学概念唯一的方法是引领学生实行“再创造”,而不是把现有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如同游泳一样,必须亲自到水中体验,在实践中学会“游泳”,同样要在“做数学”中学会数学,体验数学概念的意义。

勾股定理是初三学生不易掌握的重要数学概念,教学时采取让学生“做数学”的方式,在活动中逐步接近数学概念,通过特殊的直角三角形的引例教学,让学生画图、测量、计算、小组交流、分析、填表、归纳,充分展示概念产生的形成过程,这样做比较自然流畅,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实录:师:1955年希腊发行的一枚纪念邮票,邮票上的图案是根据一个著名的数学定理设计的。

观察这枚邮票是的图案和图案中小方格的个数,你有什么发现?问题:在Rt⊿ABC中,∠C=90°,每组(共分三组)按下列要求画出直角三角形,分别以AB,AC,BC为一边作正方形并观察所画图形三边有什么关系(同桌交流),最后填表进行计算。

师:猜想你画的以BC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生1:面积是***。

师:不错!其他同学呢?从以BC为边的正方形的面积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请组长统一本组意见后,全班交流。

(大家一起议论开来)生2:我们本组与旁边一组的两个小正方形面积和等于大正方形的面积三角形ABC中AC2+ BC2= AB2师: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是这样的吗?生:(齐声)是!师:很好,那为什么呢或者说你有什么方法证明他们相等?生3:在大正方形边上补上4个三角形ABC的面积证明(有些学生点头!)师:大家都是补的吗?生4:我是用割是方法的师:很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填表并计算AB的边长.教师再次巡视1到2分钟。

师:就这些数值,你发现直角三角形三边之间的数量有什么规律?生5: 三角形ABC中AC2+ BC2 = AB2师:对! AC2+ BC2=,AB2这位同学说的很正确!你看出了变中之变的规律,其他同学是否也有同感呢,学生情绪高涨,议论纷纷。

1.1.2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1.1.2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直角三角形的形状?”比如,我们常见到的墙角、桌面上的三角板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勾股定理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尽量让自己成为一个引导者和协助者,让学生们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讨论成果来看,学生们对于勾股定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缺乏自信或者不敢表达自己的看法。针对这个问题,我打算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关注这部分学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讨论。
(3)学会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计算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度或已知斜边长度求直角边的长度。
举例:在讲解勾股定理时,可以引用教材中的例子,如一个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分别为3和4,求斜边长度。通过计算3²+4²=9+16=25,然后开方得到斜边长度为5,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应用。
2.教学难点
(1)理解并证明勾股定理:对于部分学生来说,理解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与斜边之间的数量关系可能存在困难。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生动形象的方法,如实物操作、动画演示等,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勾股定理的过程,让学生理解数学结论的严谨性,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水平;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通过观察和分析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发展学生对图形的认识和处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素养,使学生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1.1 .2探索勾股定理(教案)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

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心得体会、工作报告、工作总结、工作计划、申请书、读后感、作文大全、合同范本、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insights, work report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application forms, post reading reviews, essay summaries, contract templates, speech draft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八年级数学《勾股定理》教案8篇。

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3篇)

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学案例(3篇)

第1篇一、教学背景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数学教学也逐步从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向能力培养型转变。

数学综合实践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以“探究勾股定理”为例,设计一节数学综合实践课,旨在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深刻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并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组勾股数(3、4、5),提问:“这是什么数?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勾股定理的定义。

(二)探究活动1.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角度进行探究,如锐角、直角、钝角。

2. 观察实验:每组学生利用直尺、三角板等工具,绘制出不同角度的直角三角形,测量三边长度,并记录数据。

3. 数据分析:各组学生将实验数据汇总,分析不同角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

4. 小组汇报:各组学生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结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质疑。

(三)总结归纳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勾股定理的内涵,即直角三角形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2. 教师展示勾股定理的证明过程,让学生了解证明方法。

(四)应用练习1. 教师出示实际问题,如:已知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长为3cm,斜边长为5cm,求另一条直角边长。

2. 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问题,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勾股定理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四、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分组讨论、观察实验、数据分析等活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勾股定理的内涵,提高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及反思

《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及反思

《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及反思《《勾股定理》教学案例及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体会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2.掌握直角三角形中的三边关系和三角之间的关系。

二、数学思考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现合理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三、解决问题1.通过探究勾股定理(正方形方格中)的过程,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

2.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

四、情感态度目标1.学生通过适当训练,养成数学说理的习惯,培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逐步体验数学说理的重要性。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究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探索和证明勾股定理。

难点:应用勾股定理时斜边的平方等于两直角边的平方和。

疑点:灵活运用勾股定理。

【设计思路】本课时教学强调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与应用过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以学生自主探索为主,并强调同桌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强化应用意识,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动口自主探索,感受到“无出不在的数学”与数学的美,以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体会数学的地位与作用。

【教学流程安排】活动一:了解历史,探索勾股定理活动二:拼图验证并证明勾股定理活动三:例题讲解,:巩固练习,活动四:反思小结,布置作业活动内容及目的:通过多勾股定理的发现,(国外、国内)了解历史,激发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探索兴趣。

观察、分析方格图,得到指教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发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拼图验证勾股定理,体会数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激发探究精神,回顾、反思、交流。

布置作业,巩固、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设计】【活动一】(一)问题与情景1、你听说过“勾股定理”吗?(1)勾股定理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发现的,西方国家称勾股定理为“毕达哥拉斯”定理(2)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最早的一部《周髀算经》。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3.学生通过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了解勾股定理在我国古代的发现和应用,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培养民族自豪感和对数学的热爱。
2.学生通过学习勾股定理,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数学的内在动力。
3.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2.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思维活动,探索并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学生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问题,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实例,培养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模型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动态演示辅助:运用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动态展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变动,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斜边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二)问题导向
1.设计问题链:围绕勾股定理的定义、证明和应用,设计一系列递进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2.自主探究引导: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数学思维活动,探索并发现勾股定理的规律。
3.动态演示辅助:运用几何画板等教学工具,动态展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变动,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到斜边的变化规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
(二)讲授新知
1.勾股定理的定义:通过几何画板工具,展示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变动,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斜边的变化规律,引股定理的证明: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的方式,探索并发现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引导学生运用几何画板工具,动态展示直角三角形的证明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下册17.1勾股定理(第1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利用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具体化,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古代数学文化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2.通过赞美勾股定理的美,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精确,树立正确的数学观念。
5.人文素养培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感受数学的美。这种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
本节课的案例亮点体现了教学的实用性、互动性和人文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感受数学的美。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古代中国建筑中的勾股定理应用,如赵州桥、故宫等,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2.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如“勾股定理是如何被发现的?”、“你能用勾股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吗?”等,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思考。
3.教师总结并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勾股定理的定义、证明方法及其应用。
2.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反思自己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我调控能力。
3.教师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学生在探究、合作、交流中收获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博大精深,感受数学的美。

勾股定理教案范文3篇

勾股定理教案范文3篇

勾股定理教案范⽂3篇勾股定理逆定理教案重点、难点分析本节内容的重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它可⽤边的关系判断⼀个三⾓形是否为直⾓三⾓形.为判断三⾓形的形状提供了⼀个有⼒的依据.本节内容的难点是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的应⽤.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时,分不清哪⼀条边作斜边,因此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断三⾓形的形状时⽽出错;另外,在解决有关综合问题时,要将给的边的数量关系经过代数变化,最后达到⼀个⽬标式,这种“转化”对学⽣来讲也是⼀个困难的地⽅.教法建议:本节课教学模式主要采⽤“互动式”教学模式及“类⽐”的教学⽅法.通过前⾯所学的垂直平分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做类⽐对象,让学⽣⾃⼰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通过师⽣互动、⽣⽣互动、学⽣与教材之间的互动,造成“情意共鸣,沟通信息,反馈流畅,思维活跃”,达到培养学⽣思维能⼒的⽬的.具体说明如下:(1)让学⽣主动提出问题利⽤类⽐的学习⽅法,由学⽣将上节课所学习的勾股定理的逆命题书写出来.这⾥分别找学⽣⼝述⽂字;⽤符号、图形的形式板书逆命题的内容.所有这些都由学⽣⾃⼰完成,估计学⽣不会感到困难.这样设计主要是培养学⽣善于提出问题的习惯及能⼒.(2)让学⽣⾃⼰解决问题判断上述逆命题是否为真命题?对这⼀问题的解决,学⽣会感到有些困难,这⾥教师可做适当的点拨,但要尽可能的让学⽣的发现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3)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的数学意识.教学⽬标:1、知识⽬标:(1)理解并会证明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会应⽤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判定⼀个三⾓形是否为直⾓三⾓形;(3)知道什么叫勾股数,记住⼀些觉见的勾股数.2、能⼒⽬标:(1)通过勾股定理与其逆定理的⽐较,提⾼学⽣的辨析能⼒;(2)通过勾股定理及以前的知识联合起来综合运⽤,提⾼综合运⽤知识的能⼒.3、情感⽬标:(1)通过⾃主学习的发展体验获取数学知识的感受;(2)通过知识的纵横迁移感受数学的辩证特征.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其应⽤教学⽤具:直尺,微机教学⽅法:以学⽣为主体的讨论探索法教学过程:1、新课背景知识复习(投影)勾股定理的内容⽂字叙述(投影显⽰)图形(画在⿊板上)2、逆定理的获得(1)让学⽣⽤⽂字语⾔将上述定理的逆命题表述出来(2)学⽣⾃⼰证明逆定理:如果三⾓形的三边长有下⾯关系:那么这个三⾓形是直⾓三⾓形强调说明:(1)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的区别勾股定理是直⾓三⾓形的性质定理,逆定理是直⾓三⾓形的判定定理.(2)判定直⾓三⾓形的⽅法:①⾓为、②垂直、③勾股定理的逆定理2、定理的应⽤(投影显⽰题⽬上)例1如果⼀个三⾓形的三边长分别为则这三⾓形是直⾓三⾓形证明:∠C=例2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B=,AB=3,BC=4,CD=12,AD=13求四边形ABCD的⾯积解:连结AC∠B=,AB=3,BC=4AC=5∠ACD=例3如图,已知:CDAB于D,且有求证:ACB为直⾓三⾓形证明:CDAB⼜ABC为直⾓三⾓形以上例题,分别由学⽣先思考,然后回答.师⽣共同补充完善.(教师做总结)4、课堂⼩结:(1)逆定理应⽤时易出现的错误:分不清哪⼀条边作斜边(最⼤边)(2)判定是否为直⾓三⾓形的⼀种⽅法:结合勾股定理和代数式、⽅程综合运⽤.5、布置作业:a、书⾯作业P131#9b、上交作业:已知:如图,DEF中,DE=17,EF=30,EF边上的中线DG=8求证:DEF是等腰三⾓形板书设计:分别以直⾓三⾓形三边为直径作三个半圆,这三个半圆的⾯积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提⽰:设直⾓三⾓形边长分别为则三个半圆⾯积分别为勾股定理教学案例设计【教学⽬标】⼀、知识⽬标1.了解勾股定理的⽂化背景,体验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

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八年级数学下册17.1勾股定理优秀教学案例
2.设计具有探究性和操作性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关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每个学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得到成长。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总结勾股定理的发现过程,提高他们的思维品质。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表达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
2.使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设计了一系列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推理能力及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我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的趣味性与魅力,提高他们对数学学科的认同感。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勾股定理的来历,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能运用勾股定理解决直角三角形相关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更好地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开场白:以我国古代著名数学家毕达哥拉斯的发现为背景,引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勾股定理。
2.创设情境:利用实物模型、图片等教学资源,展示直角三角形的实际应用场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设计从勾股定理到勾股数的进阶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设计从勾股定理到勾股数的进阶

《探索勾股定理》教案设计从勾股定理到勾股数的进阶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了解勾股定理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勾股定理的表述和证明。

【教学内容】1. 介绍勾股定理的历史背景。

2. 讲解勾股定理的表述和证明方法。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勾股定理的背景和证明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索勾股定理的应用。

教案章节:二、勾股定理的证明【教学目标】1. 掌握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讲解勾股定理的几种证明方法。

2. 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演示法和实验法讲解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

2. 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教案章节:三、勾股数的定义和性质【教学目标】1. 了解勾股数的定义和性质。

2. 能够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勾股数。

【教学内容】1. 介绍勾股数的定义和性质。

2. 讲解如何判断一个数是否为勾股数。

【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勾股数的定义和性质。

2. 运用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探究勾股数的判断方法。

教案章节:四、探索勾股数【教学目标】1. 能够发现勾股数的规律。

2. 能够运用勾股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探索勾股数的规律。

2. 运用勾股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1. 采用探究法和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探索勾股数的规律。

2. 运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勾股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2. 能够运用勾股定理和勾股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学内容】2. 讲解如何运用勾股定理和勾股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学方法】2. 采用案例教学法,引导学生运用勾股定理和勾股数解决更复杂的问题。

教案章节:六、应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目标】1. 能够将勾股定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勾股定理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分析并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18.1探索勾股定理教材分析:勾股定理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性质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它是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非常重要的性质,它揭示了一个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是解直角三角形的主要根据之一,在实际生活中用途很大。

教材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际分析、拼图等活动,使学生获得较为直观的印象;通过联系和比较,理解勾股定理,以利于正确的进行运用。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在平时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训练的基础上,具有了一定的归纳、总结能力及合作意识;他们有参与实际问题活动的积极性,但技能和方法有待提高。

八年级学生能独立思考,有强烈的探究愿望,并能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能在交流意见的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观点。

故本课设计遵循“构建主义”的学习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经历探索定理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勾股定理的内容及存在条件;2.介绍勾股定理的几个著名证法及相关史料;3.使学生能对勾股定理进行简单计算和实际应用。

数学思想:在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问题解决:1. 通过拼图活动,体验数学思维的严谨性,发展形象思维..2. 在探究活动中,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探究的结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勾股定理产生、证明及其历史背景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空间与图形”有着丰富的历史渊源,了解我们祖先的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感受数学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2、在探究活动中,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勾股定理的探索过程教学难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与准确的应用教具学具:多媒体平台,学生自制全等直角三角形,教师用三角板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观察下列图片,它们都与什么图形有关?生:(齐答)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师:这三幅图分别是一张希腊为纪念一个重要数学定理而 发行的邮票、华罗庚教授建议向外太空发射与外星人联系的图案、2002年国际数学家大会会标——弦图,它们都可以证明一个重要定理!大家想知道是哪个定理吗?生:想!师:好!下面老师和大家一起来探索这个定理!设计意图:通过欣赏图片,了解历史,介绍与勾股定理有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自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二)用数学的眼光看问题(毕达哥拉斯的发现)师:相传两千多年前,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去朋友家做客。

在宴席上,其他 的宾客都在尽情欢乐,只有毕达哥拉斯却看着朋友家的方砖地发起呆来。

原来,朋友家的地是用一块 块直角三角形形状的砖铺成的,黑白相间,非常美观大方。

师:同学们,请你也来观察下图中的地面,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生1:由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师:原来啊,毕达哥拉斯发现了地砖上的三个正方形存在某种关系,你发现了吗?探究活动1(2)你能找出图中三个正方形面积生2:两个红颜色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等于蓝颜色的正方形的面积。

师:你能说说理由吗?生2:如果一个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为1,那么两个小正方形的面积和大正方形的面积都等于4.设计意图:通过讲传说故事来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问题是思维的起点”,通过层层设问,引导学生发现新知。

(三)深入探究,交流归纳探究活动2问题1:设每个小正方形的面积为1,分别计算下列图形中正方形A 、B 、C 的面积,它们之间都有上述关系吗?生3:在算出面积之后,肯定地说有S A +S B =S c 问题2:你能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边长表示正方形的面积吗?由此猜想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有怎样的关系? 生4:我发现每个正方形的面积都等于直角三角形边长的平方,若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为a ,斜边为c ,则有a 2+a 2=c 2教师板书:A B C B A Ca 2 +a 2 =c2 等腰直角三角形C B AB A C师:在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这个结论是成立的,那么这个结论对于个更一般的三角形是否成立呢? 生:(不加思索)成立!师:比等腰直角三角形更一般的三角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5: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生6:还有普通三角形师:好!我们先来研究等腰三角形!以等腰三角形三边为边长向外作正方形,三个正方形之间满足刚才的关系吗?生7:在网格中作出等腰三角形,并向外作正方形,很明显A 、B 、C 三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因此等腰三角形的三边没有特殊关系!师:很好!生8:其实不在网格,也可以说明!等腰△ADB 和等腰△ACB 有公共的底边AB ,以AC 、CB 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与以AD 、BD 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之和不相等。

所以等腰三角形的三边没有特殊关系!(学生报以热烈的掌声)师:很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还 可以借助多媒体来验证!(教师演示几何画板) 借助几何画板直观演示,得出结论:一般的等腰三角形中三边不具有特殊的关系! 当然普通三角形三边也不具有特殊的关系!师:下面我们来研究直角三角形探究活动3做一做:问题3:请求图中正方形A 、B 、C 的面积,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师:在这里正方形A 、B 的面积很容易求出,正方形C 的面积怎么求呢?生9:可以用这样的方法:用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四个小直角三角形的面积,面积等于25。

生10:可以将其分割成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个小正方形,面积等于25。

生11:还可以将其分割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面积等于25。

生12:还可以这样拼!AB CABCA C B师:他们的做法都是正确的,一个用了“补”的方法,一个用了“割”的方法。

在这个图形中有S A +S B =S C问题4:下图中的正方形之间也有这个结论吗?生13:有!问题5:如果用a 、b 、c 分别表示三个正方形的边长,三者之间的面积关系如何表示?由三个正方形所搭成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存在怎样的关系?生14: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a 、b 与斜边c 有a 2+b 2=c 2教师板书: (直角边长为“整数”)设计意图:通过设计问题串,让探索过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经历观察、猜想、归纳这一数学学习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探索面积证法的多样性,体现数学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探究活动4问题6:假如直角三角形的边长为“小数”呢? 这个结论还成立吗?在网格纸上画出直角边长分别为1.6个单位长度和2.4个单位长度的直角三角形, 上面所猜想的数量关系还成立吗?说说你的理由。

生15:这个可能要借助计算机了!(大家笑)生16:其实当直角边是“小数”的时候,可以转换成“整数”,可以细化网格,使网格的一个单位是两条直角边的“公约数”!师:你能跟大家讲讲你是怎么想到的吗?生16:因为两条直角边是整数3、4时,我量了它也不是实际长度,只不够取了它们的比值而已!而网格的单位长度是它们实际长度的“约数”。

生17:对!刚才3、4、5是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那它们长度的2倍也应该能画出直角三角形! 师:你们说的太好了!这可以我们后面要探索的问题!下面我用几何画板来演示给大家看看!刚才这a 2 +b 2 =c 2直角三角形ACBABCac ┏b个结论对任意的直角三角形都是成立的!(拖动点B ,改变直角三角形ABC 的各边长度, 观察三个正方形的面积的关系)设计意图:通过上述两种探究活动,学生已初步 探究出直角边为整数的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设 计让学生动手画直角边是小数的情形,将探究活 动进一步深化,从而扩展到更一般的情况。

使学 生体会数学探究由特殊到一般,再到更一般过程。

利用几何画板的高效性、动态性反映这一过程, 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特殊情形,从而为归纳提供 基础,这样归纳的结论更具有一般性,学生的印 象也更深刻。

板书:勾股定理(毕达哥拉斯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a 2+b 2=c 2(四)追溯历史,激发情感师:我国是最早了角勾股定理的国家之一,早在三千多年前,周朝数学家商高就提出,将一根直尺折成一个直角,如果勾等于三,股等于四,那么弦就等于五,即“勾三、股四、弦五”,它被记载于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

商 高 《周髀算经》 毕达哥拉斯 设计意图:介绍有关勾股定理的历史,使学生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数学史产生浓厚的兴趣,为下一节的验证打好基础。

(五)实践应用,拓展提高 1.求下列图中表示边的未知数x 、y 、z 的值。

2.求出下列直角三角形中未知边的长度。

81144xyz625576144169a 2+b 2=c23.有一个水池,水面是一边长为10尺的正方形,在水池正中央有一根新生的芦苇,它高出水面1尺,如果把这根芦苇垂直拉向岸边,它的顶端恰好到达岸边的水面,请问这个水池的深度和这根芦苇的长度各是多少?设计意图:由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有所差异,因此,习题的设置体现层次性。

通过对勾股定理的基本应用,让学生知道1、已知直角三角形三边中的任意两边,可以求第三边。

2、已知直角三角形三边中的一边及另两边的关系,可以求另两边。

(六)回顾小结,整体感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与感悟!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对学习过程的小结,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通过梳理所学内容,形成完整知识结构,培养归纳概括能力。

(七)布置作业,巩固加深(1)课本第47页第2题。

(2)在网页中你可以找到有关勾股定理的丰富的内容,勾股定理的证明方法已经有几百种,请你结合本节课的学习探索或从网上搜索证明勾股定理的其它方法。

设计意图:针对学生认知的差异设计了有层次的作业题,既使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得最佳发展。

教学反思:1.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采用“观察——猜想——实验——归纳——验证——应用”的教学方法,这一流程体现了知识发生、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观察、猜想、归纳、验证的思想和数形结合的思想。

从学生的原有认知出发,揭示这节课产生的根源,符合学生的认知心理。

渗透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

为学生提供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类比迁移能力及探索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相互讨论、启发中得到提高。

2.本节课始终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试图让学生经历观察、归纳、猜想、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体验数学家们探求新知的乐趣。

在此过程中,探索定理采用面积法,引导学生利用实验由特殊到一般再到更一般的规律,对直角三角形三边关系加以探究,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是认识事物规律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这种方法,对于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也有一定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