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0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春》导学案班级:------- 姓名:----------【导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字词:嘹亮、静默、应和、抚摸、繁花嫩叶、抖擞精神2、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3、诵读、品味本文用词准确、生动,比喻形象鲜明的语言。
4、背诵优美语段。
【作者简介】朱自清(1898年11月22日—1948年8月12日),原名自华,号秋实,字佩弦。
现代散文家、语文教育家。
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海州(今连云港市),后随祖父、父亲定居扬州。
:他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有:《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后类散文,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抗战胜利后,参与爱国民主运动,在身患重病时,仍签名于《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死于贫病交迫之中,被誉为有骨气的爱国文化人。
【自学导航】1.借助工具书,给下列加点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蓑衣()黄晕()抖擞()()眨眼()lǎng()润2.查阅资料或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搜集有关春的诗句,成语或歇后语。
(各三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放声朗读课文,然后谈谈初读感受,(提示:可从内容、语言、情感等方面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课时【自主学习】一、竞读:注意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做到真情流露。
2021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春》学案(2)(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1)
《春》学习目标1 、反复朗诵,感知内容,体会美感。
2 、理清思路,琢磨词语,体味语言。
学习重点理清思路,琢磨词语,体味语言学习课数:2课前预备1、运用工具书查阅生字词,并阅读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中表达了作者如何的思想情感。
2、选择自己最喜爱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提示:能够朗诵有关“春”的美文片断、诗,也可展现自己找到的图片或是自己画的画,还能够唱有关“春”的歌曲,跳表现“春”的美好的舞蹈。
学习方式:采纳自主、合作、探讨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学习进程一、导入课文同窗们,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是哪个?什么缘故?文人墨客写下了许多赞美春天的诗篇,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你会背的有哪些?(学生交流有关春的诗句)二、预习导学1. 检查预习加点的字注音()应和.()水涨.()散.( )在草丛里酝酿..薄.烟()黄晕.()烘.托( ) 蓑.()抖擞.()朗润.()2、知识链接: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现代闻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散文代表作有《荷塘月色》《背影》《绿》等。
3、《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散文。
作者抓住了春天的特点,准确、生动地刻画出________的春天特有的景象,抒发了________之情。
三、朗诵课文1.分组朗诵:(每六人一组)在小组内朗诵自己最喜爱的段落,必然要读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其他组员可帮忙他指出其中不足的地址。
2.朗诵展现:小组代表在全班同窗眼前读自己喜爱的段落,展现自己的朗诵水平,其他小组进行点评。
四、课文研讨1.“春”美在什么地址?咱们都以为春天是最美的季节。
那么朱自清先生以为“春”美在哪些地址呢?请结合文中的语句来讲一下。
朱自清喜爱“春”,因为“春”美在五、体味语言:朱自清先生用他的生花妙笔给咱们展现了春天的跃动的活力与生命的灵气,你最喜欢文中的哪些描述?请抓住关键的字、词、句,说说喜爱的缘故。
人教版语文—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1课 春》生本课堂导学案
人教版语文—学年七年级上册《第11课春》生本课堂导学案 11《春》学习目标:1、学习作者准确生动的用词,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学会赏析清新自然语言,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3、体会作者对春天无限热爱的感情;体会作者借景抒情的写作特点。
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①《春》的作者是_______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文的体裁是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③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并造句。
①酝酿——造句:②花枝招展——造句:3.选出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A.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B.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C.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D.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4.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③山________(湿润朗润)起来了。
④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________(衬托烘托)出一片________(安静寂静)而和平的夜。
5.按要求默写课文。
①描写春花色彩鲜艳的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描写春雨细密、闪烁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我所了解的 10《十则》。
【拔高教育】七年级语文上册 11《春 》(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目标一:字词掌握和作者简介
导读:1.读课文两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和节奏,感受作者对春天的感情。标划自然段,划出生字词,把生词的音和意思写在 读一读旁边。
2.一同学读词语两遍,其他同学听并纠正。
3.组长听写
4.组内齐读
(教师抽查并指出重点)
作者资料整理:
目标二:理清作者写作思路并概括事 件
————————————————————
————————————————————
————————————————————
四、课堂小结
1、知识归纳:
2、感悟生成:五、ຫໍສະໝຸດ 堂测试1、给下 列加点字注音。
蓑衣()酝酿()()抖擞()黄晕()发酵()
2、文学常识填空:《春》选自_____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字______,江苏扬州人。现代________家。《春》是一篇优美的______________散文。
3、下列句中的错别字是__________应依次改正为_________________
(1)抖搜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
(2)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潦亮地响着。
4、依照课文内容填空。
(1)坐着,躺着,_____两个滚,_____几脚球,_____几趟跑,_____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 绵的。
1. 跳读课文,理清作者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依据:
教师点拨:
2、文章抓住哪些景物描写了春天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3.绘春”这一部分中,作者共描绘了哪几幅春天的图景?请给每幅图加个小标题。
4、思考-讨论:第2自然段与3-7自然段存在着什么关系?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春》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最新中小学教课设计、试题、试卷第十一课《春》导教案学习目标1、掌握相关朱自清的文学知识。
2、识记字词,整体掌握文章,背诵文章。
3、理清课文写景的组织与安排,赏识优美出色语言。
学习重、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光景的特点从各角度切入的写作方法。
课前预习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理清课文写景的组织与安排,赏识优美出色语言。
2、仔细达成预习自测,将预习中不可以解决的问题标志出来,并填写到后边“课后反省“处。
3、利用 15 分钟高效达成。
教材助读1、走进作者朱自清( 1898— 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更名自清,字佩弦;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现代有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实周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裕真情实感,朱自清以他独到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加了瑰丽的色彩,为成立中国现代散文崭新的审美特点,创建了拥有中公民族特点的散文体系微风格;主要作品有《寻朝》、《踪影》、《背影》、《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课》、《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
2、写作背景1927 年以后的朱自清,一直在寻找着、创建着一个灵魂深处的理想世界——梦的世界,用以安置他“颇不安静”的拳拳之心,抵抗外面世界的纷扰,使他在幽闭的书斋中“独善其身”并成就他的治学。
“荷塘月色”无疑是经过了凄凉的灵魂挣扎以后,找到的一方幽静静谧的自然之境,波折地表现了他“出淤泥而不染”的人品操守;而“初春野景”则使他的梦的世界走向了一个宽阔、蓬勃的境地,突出地展现了他要在春季的引领下“上前往”的人生信念。
后者自然是前者的持续、转变、提高。
但不论这两个世界有多么不一样,它们都源于朱自清的一种理想追求甚至是一种乌托邦式的想象。
《春》描绘、歌颂了一个蓬蓬勃勃的春季,但它更是朱自清心灵世界的一种传神写照。
预习自测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应和()薄烟()酝niàng()抖sǒu()..黄晕()卖弄()软绵绵()....2、认识作者:朱自清,字,号,江苏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1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11春备课人审核人督办领导使用时间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体会形象,把握感情2、充分预习,熟读文本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内容3、揣摩作者对春天美好事物的塑造描写的思路,学习文中的修辞手法。
4、感受文章的诗画意境,体会作者对春天的热爱、歌颂与赞美之情,陶冶美好的情操。
学习重难点: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学习方法作为一篇文质优美的散文,应该反复诵读,直至背诵。
在诵读中品味语言的优美并积累和运用。
一、自主学习1、文章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看看哪个填的准确又工整。
《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字,原籍浙江绍兴人,他的_____ ,__ ____ 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2、你能把下面的字词拼音写准确并准确的读出来吗?赶快行动吧,亲爱的同学们!酝酿.()黄晕.()涨.起来()稀疏.()宛.转()应和.()抖擞.()朗润.()3、词语解释。
朗润:酝酿:花枝招展:一年之计在于春:4、课文中有两处引用,请你填写。
①“____ ____”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②“”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5、朗读课文(各组分别朗读课文,看谁朗读的最好,选一名代表展示。
)温馨提示:1、读音正确,声音洪亮。
2、把握好感情基调的变化。
3、读出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美感。
二、展示交流1、课文写春天可以按春、春、春分成三部分。
(每空填一字即可)2、第一部分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3、第二部分作者主要描绘了图、图、图、图、图等几幅图画。
可能的话请给这几幅图画配上相应的古诗吧!4、“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中的“钻”“偷偷地”这些词语好在哪里?5、“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一个“闹”字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6、将文中从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视觉描写景物的句子分别摘录下来,仔细体会一下。
听觉:嗅觉:触觉:味觉:视觉:三、达标拓展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K12教育学习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11《春》目标呈现?掌握字词,体会形象,把握感情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征,深入细致多角度观察景物的方法。
2体会本文构思精巧,结构严谨的特色。
一、预习热身1、 ? 资料链接《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后改为自清,字______。
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__他的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2、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酝酿(???????? ? )? 抖擞(??????? ? )? ? 应和(???????? ? )黄晕(???? ? )liáo(???? ? )亮? ? hōng(??? ? )托? ? 朗rùn(????? ? ) wǎn(???? ? )转3、根据解释写出相应的词语。
(1)欢欢喜喜的样子。
(??????????????????? ? )(2)呼唤朋友,招引同伴。
(???????????????? ? )(3)比喻姿态优美。
(????????????????????? ? )(4)舒展、活动。
(???????????????????? ? )(5)明朗润泽。
(????????????? ? )(6)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 ? )(7)一年的计划在春季考虑安排。
(??????????????????? ? )4. 修辞方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B. 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C. 鸟儿将巢安在繁华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歌喉。
D. 红得像火,粉得像霞,白得像雪。
5.从括号里选出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________(闹飞)着。
②小草也青得________(刺逼)你的眼。
《春》导学案 (11)(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课)
《春》学案(附录图片)预习一【学习目标】1.感受本文准确生动的语言特点;通过关键词、句,理解作者的想象力。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多角度描写景物的手法;领悟各种修辞手法及其连用、兼用、套用,对增强文章感染力的作用,感受作者营造的春的氛围。
3.了解作者在写景中抒情的手法,培养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思想感情,陶冶情操,追求富有朝气和生命力的新事物。
【课文提示】1.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号秋实,自称“扬州人”;他是中国现代著名学者、诗人、散文家、民主战士。
他的名篇有《绿》《背影》《匆匆》《威尼斯》《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朱自清为建立崭新的白话散文作出过很大的贡献,成为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散文大家。
郁达夫说:“朱自清虽则是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满贮着那一种诗意。
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
”2.《春》是朱自清先生的名篇之一。
本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作者抓住春的特点,用火热的情感、清丽的色彩,通过有层次的、生动的描绘,画出了生机盎然的春的形象,歌唱春的创造力,赞美春天的无限希望,传递出作者内心蕴涵的蓬勃向上、奋发创新的真挚情感。
【正音正字】窠巢kēcháo宛转wǎnzhuǎn蓑笠suōlì【朗读课文】《春》的常规修辞颇讲究层层分明,环环扣题,长短结合,整散结合。
1.体会作者多角度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感受充满情趣的春的画面。
2.体会作者春的赞美,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与热爱之情。
【结构层次】第一部分(第1段),总写作者“盼春”之情。
第二部分(第2-7段),具体描绘春天的景物。
作者从“草、花、风、雨、人”五个侧面写春的景象,春天的气息。
五个段落五幅画,合起来组成一幅立体的春天全景图。
这幅图不仅有丰富的色彩,有形状,有声音,有景物,有人物活动,还有层次分明的意境,表现出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①(第2段)通过春天的山、水、太阳,总写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情态。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 春》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十一课春》导学案 第十一课春【基础演练】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朗润()抚摸()抖擞()撑伞()liáo亮()yùnniàng()黄yùn()suō衣()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⑴“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⑵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⑶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呼眨的。
()⑷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⑸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4.文学常识(1)《春》的作者是,字,江苏人。
(2)《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3)“吹面不寒杨柳风”这写的《绝句》中的诗句。
杨柳风,指。
【综合运用】5.按照《春》最后三段的句式,为“秋”写三句话。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向前去。
仿写:秋天像。
秋天像。
秋天像。
6.桃红柳绿,春来到。
春光灿烂,春风和煦,春雨滋润……人们对春天极尽赞美之情。
班级里准备出一期以“寻春”为主题的墙报。
请你负责并完成以下工作:(1)请你围绕主题为黑板报拟定两个富有创意的栏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面是同学们收集的有关描写春天的诗句,请你仿照示例,给其它三组拟上一个题目。
示例:清风吹麦垄,细雨濯梅林(南朝·陈·张正见《陪衡阳游耆阇诗》)题目:和风细雨图①“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小园不值》)题目:②烟红露绿晓风香,燕舞莺啼春日长(宋·苏轼《锦。
【最新精品】初中语文教案:人教版7年级上册教案及导学案:第11课 春
春朱自清课型:讲读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细致地观察,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生动描写的方法。
(3)揣摩、品味文章优美生动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培养学生语感。
(2)师生通过合作、研讨、探究的学习方式品赏妙词、佳句,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朗读、品味中感悟文章的美。
(2)激发学生热爱春天、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珍惜青春、积极进取的情怀。
教学重点:1.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引导学生体验课文情,培养学生语感。
2.学习本文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进行形象生动描写的方法。
3.掌握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
教学难点:1.体会作者寓情于景的艺术手法。
2.学生总结、掌握阅读、欣赏写景文章的一些方法,初步形成自学这类文章的方法。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朗读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3课时(因为这是学生升入初中学的第一篇写景文章,应讲得慢一些,给学生消化吸收的时间,和学生一起总结一些规律性的可操作的方法。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由学生熟悉的古诗导入。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春晓》、《江畔独步寻花》、《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二、检查预习。
检查学生掌握字音情况。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朗读本文的感情基调,应是充满喜悦和希望。
基本语调是轻柔、缓慢,语句清晰自然。
语音自然、质朴。
)1.问:《春》多方面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把一个浑然完整的春天形象地推到读者面前,就像一扶形象生动的长卷风景画。
听读课文后,试给每幅风景画加个小标题。
(景+动词+春)大地回春春草报春春花闹春春风酿春春雨润春万家迎春2.问:同学们,朱自清先生写《春》,仅仅是为写景而写景吗?不是,本文饱含着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试从作者的情感角度来概括文章的内容。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春)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教案
11 春教学目标①反复朗读,感知内容,体会美②理清思路,揣摩词语,品味语言。
③联系实际,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教学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教学设计:一课时一、整体感悟①导入新课 (大屏幕出示春的六幅画面,打乱次序。
)屏幕上这一幅幅的画面,让我们在美丽的春光中陶醉,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为那盎然的生机所激动。
春,会在我们的心灵中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春天是美丽的,当我们带着对美好景物的热爱、赞美之情的时候,我们思想的河流会跳动出充满对生命热爱的美妙无比的浪花;我们感情的波澜也会在秀美迤逦的景色的云海中起伏飘荡。
朱自清先生在散文《春》中所描绘的景物就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春》,了解感知作者是怎样用心灵去感受春天的景物、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其中的。
②感知内容a.认知性朗读,读准字音,疏通字词,朗读中教师正音,学生圈点。
b.感知性朗读,朗读时记住课文内容,并将大屏幕上的画面按课文内容的顺序重新排列,从而理清文中的思路。
勾勒轮廓:(板书或投影)春草图——草报春春花图——花争春盼春——绘春{春风图——风唱春}——颂春春雨图——雨润春迎春图——人迎春朱自清先生将自己的感情融于景物中,在他的笔下,所有的景物——那小草,那春花,无不充盈着跃动的活力和生命的灵气,以至于也撩拨起我们的喜爱之情。
①潜心精读:[问题组]a.你喜欢朱自清先生描绘的哪一幅图画?b.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赏析好词好句)c、读一读,读出情。
★组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自由朗读、思考、体味后,四人小组讨论交流,每组推举一人全班讨论发言。
全班讨论回答,明确上述问题。
“说说你为什么喜欢”一题,是让学生自己去读书,去感悟,可以是一个词用得好,可以是一句话写得形象、生动。
[明确]◆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钻”字用得好,“钻”表现了生命力顽强,写出了春草而出的挤劲。
“偷偷地”写出了不经意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
七年级上册11课 春
《春》导学案执笔人:姜雄审核人:七年级语文组【学习目标】1.学会细致的观察并生动地描写,品味文章的语言美,画面美,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严谨而精美的结构安排,灵活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
【学习重点】1.领会语言准确性、生动性。
2.培养“细致观察事物,抓住特点描述”的能力。
【学习难点】3.理清课文写景的组织与安排,欣赏优美精彩语言。
4.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从各角度切入的写作方法。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趣味导入春天令人神往,春天充满生机,春天如诗情如画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春光中,让我们的心灵幻化出一派充满诗情画意的美好景象。
可记得孟浩然的《春晓》;可记得杜甫的《春夜喜雨》。
在多少作家的笔下曾这样深情地描绘过春天,今天让我们再读一篇描画春天的优美的散文——朱自清先生的《春》二,知识链接作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也是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主要作品有散文《背影》、《荷塘月色》《绿》《春》等;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欧游杂记》《背影》,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
他的散文,文字清新朴素,描写细腻,感情真切,富有自然淳厚的美,读后令人回味无穷。
他热爱自然,观察自然,描绘自然,他的写景散文,无不寄托着他对大自然的无限深情。
二、预习﹒积累1.给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应和.()薄.烟()酝niàng()抖sǒu()黄晕.()卖弄.()软绵绵..()2.了解作者:朱自清,字,号,江苏扬州人,现代家,诗人,代表作有等。
三、整体感知3.作者按照__ _春、__ _春、_ __春的顺序描绘春天。
在描绘中,依次描绘了五幅美丽的图画,最后运用比喻,突出了春天____ ___ 、__ ____ 、___ ____的特征。
4.文章具体抒发了作者对春天怎样的感受?通过这篇课文,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
【精品】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春》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11课春》导学案学习目标:1、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2、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重点、难点重点:学习通过充分调动感觉器官细致观察景物,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的方法难点:朗读并背诵课文,把握文章所表达的感情,感受春天景色的美丽,热爱大自然的情怀。
一、课前预习1、查资料,了解朱自清的简介。
朱自清,原名(),号(),字()。
现代著名()、()、()、(),原籍浙江绍兴。
朱自清最初以诗出名,长诗有《毁灭》和一些短诗,收入《雪朝》和《踪迹》。
著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给加点的字注音酝.酿.()()宛转.()()黄晕.()()应和..()()笼罩.()朗润.()落.地()..()()蓑.衣()抖擞3、解释词语呼朋引伴:吹面不寒杨柳风:朗润:酝酿:4、怎样理解本文的思路?课文写春天可以按( )春、( )春、( )春分成三部分。
(每空填一字即可)二、合作探究,研读赏析(小组合作交流,认真读相关段落,看哪组解决的最好)1、“盼春”:这部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作者是运用什么修辞方法表现这种情感的?2、春草图中作者抓住了春草的什么特点?3、在写春花图时作者从高低结合、虚实结合、色味结合等这几方面全方位的介绍了春花,你能找出相关的句子来吗?(改)高低结合:虚实结合:色味结合:4、课文作者描画春风图主要是从人的感官入手来写的,分别是从___ __觉、_____觉、_____觉三个角度来写春风的。
第一个角度突出了春风的特点。
风本身是没有声音的,例如春草图中“风轻悄悄的”,但是在春风图中,风变成有声音的了,你能找出作者描写的风是由哪几种声音构成的春天交响乐吗?5、学习“赞春”部分:思考:用三个比喻分别写出春天哪些特点?能否调换顺序?巩固练习:一、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
1、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1课 春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第11课春【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感情。
2、体会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在写景中的作用,品味优美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发现大自然美的能力。
【学习重点】本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
【学习难点】作者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自主学习】1、给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酝酿.()抖擞.()应和.()嘹.亮()稀疏.()安巢.()撑.伞()黄晕.()2、《春》是一篇_______(体裁)作者_______,字_______。
现代散文家、_______、_______。
他的散文,清新而真挚,散文代表作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解释下列词语。
欣欣然:朗润:酝酿:繁花:赶趟儿呼朋引伴:花枝招展: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①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③“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合作探究】5、朗读课文,思索作者对全文是如何按照盼春-绘春-赞春构思的,在绘春中重点描绘那些图画?6、学生再读课文,把自己喜欢的词语画出来,并写出喜欢的理由。
7、你最欣赏文中哪些段落?试说出理由。
8、背诵结尾三段,思索三个比喻句有何作用?9、大自然是美丽的,而朱自清笔下的《春》更美,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品味欣赏。
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找找你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想想它好在哪里?【精读精练】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
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
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花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
《春》【学习目标】1.了解朱自清及与其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揣摩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品味其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揣摩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品味其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2.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资料准备】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特点:形散神不散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教学过程】复习巩固复习上单元课文内容、作者、主题等。
预习检测1.你会注音吗?酝酿()黄晕()披着蓑衣()涨起来()婉转()应和()戴着斗笠()抖擞()薄烟()朗润()捉迷藏()仿佛()嗡嗡()鸟巢()嘹亮()烘托()2.你会释义吗?吹面不寒杨柳风:酝酿:一年之计在于春:呼朋引伴:花枝招展:3.你会纠错吗?花枝招展拱托一年之际在于春赶趟儿软棉棉喉咙吹面不含杨柳风舒活筋骨4.关于文章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原名_________,号____________,后改为自清,字______。
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______,______,他的作品有______,______等。
活动设计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出示目标朗读并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熟悉掌握作者描绘春天的五幅图画。
)1.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几幅图画?据此梳理文章结构。
2.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一曲春的赞歌。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写几句。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二、合作探究,精段美句品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
【学习目标】
1. 了解朱自清及与其相关的文学常识,理解并积累文中的生字词。
2.朗读并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3.揣摩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品味其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4.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
1. 揣摩文章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描写景物的写作手法,品味其准确、生动、优美的语言。
2.理解寓情于景的写法。
【资料准备】
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列的一种文体,也是一种自由、灵活地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它通过一个十分精粹、亲切的形式,表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特点:形散神不散分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写景散文
【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复习上单元课文内容、作者、主题等。
预习检测
1•你会注音吗?
酝酿()黄量()披着蓑衣()涨起来()婉转.()应和()戴着斗笠_()抖擞()薄烟()朗沮()捉迷藏(■)仿佛()嗡嗡()鸟巢()嘹亮()烘托()
2•你会释义吗?
吹面不寒杨柳风:
酝酿:
一年之计在于春:
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3•你会纠错吗?
花枝招展拱托一年之际在于春赶趟儿
软棉棉喉咙吹面不含杨柳风舒活筋骨
4.关于文早的作者你了解多少呢?
《春》的作者是原名「,号,后改为自清,子 ______ 。
原籍浙江绍兴人,现代的 ________ ,_____ ,他的作品有________ , ______ 等。
活动设计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梳理结构。
(出示目标朗读并背诵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熟悉掌握作者描绘春天的五幅图画。
)
1. 聪明的你想想朱自清描写了春天的哪几种代表性的事物呢?展现了几幅图画?据此梳理文章结构。
2.朱自清的散文《春》是一卷春的画图,是曲春的赞歌。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写几句。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合作探究,精段美句品读。
▲读盼春部分完成下列各题。
1. 文中第一段用了什么修辞?表达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 第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读春草图部分,完成下列各题:
1. 春草图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来描绘春草的?
2. 第三段为什么要写人的活动?这与文章中心内容有关系吗?为什么?
▲读春花图部分,完成各题。
1. 春花图按怎样的顺序来描绘春花的?能体现这种写景顺序的词语有哪些?
2. “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中“闹”字能否换成“叫”?
3. 本段写蜜蜂、蝴蝶有什么作用?▲读春风图部分,完成各题
1. 本段描写春风时,用了哪些修辞?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分别突出春风什么特
点?
2. 本段开头引用诗句有什么作用?从哪个角度写春风的特点的?
▲读春雨图部分,完成各题。
1. 本段描写春雨时,用了哪些修辞?突出春「雨的什么特点?
2、本段描写的对象是春雨,为什么还要突出对小草儿和树叶儿的描写?
▲读迎春图部分,完成各题。
1. 文段开头为什么要从“风筝”写起?
2. 从文中找出描写春天的三个比喻句,并分析分别概括了春天哪些特点?有什么深
刻含义?
3. 这三个比喻句的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当堂小结:
本文作者抓住春天的景物特点,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天特有的景象,描绘了大地回春、生机勃发的动人景象,赞美了「春的活力带给人以希望和力量,激励人们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
我的收获:学了本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课堂检测
一、指出下列语句的修辞方法。
1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
2•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3 •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
二、品味语言:本文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仔细揣摩下列语句,找出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并说说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
⑴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提示:(“偷偷地”和“钻”这些词用得好,好在哪?)
⑵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⑶“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⑷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⑸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2. 仔细揣摩下列加点的词语,简析其表达效果。
⑴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⑵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
⑶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⑷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
眨呀眨的。
⑸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