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今天,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重任,同时也意识到,只有不断学习、不断研究,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们提供优质的教育。
首先,我想谈谈研究型教师的角色定位。
研究型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教育教学的实践者、研究者。
他们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其次,研究型教师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质:1. 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己。
教育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新的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层出不穷。
作为研究型教师,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教育发展的需求。
2. 善于观察,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的性格、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差异。
作为研究型教师,我们要善于观察,了解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3. 勇于创新,探索教育教学方法。
研究型教师要敢于突破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束缚,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我们可以通过开展课题研究、教学观摩、学术交流等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4. 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教育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之间的相互配合、共同协作。
研究型教师要善于与同事沟通交流,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形成良好的团队氛围。
5. 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
作为教师,我们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为他们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最后,我想谈谈研究型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应如何践行:1. 关注教育教学前沿动态,了解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2. 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 开展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如课题研究、教学观摩、学术交流等,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教师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
教师专业成长——做研究型教师近年来,“教师成为研究者”日益成为教育学界的热门话题,人们几乎把“教师成为研究者”当做教师专业化的同义词。
特别是我国正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给教师专业发展带来了无限的空间。
面临新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成为教育研究者,是社会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教育发展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指教师有能力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加以省思、研究和改进,并提出有效的改进建议。
也就是指教师要从非专业化的经验型教师发展成为专业的研究型教师。
一、研究型教师与非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一般具有较为清醒的科研意识能力,能够积极主动地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促进教育教学效果和自身专业发展水平。
我国有研究者在综合了国内外研究者的相关成果基础上,对研究型教师与非研究型教师进行了比较。
二、研究型教师的主要研究特性中小学的教育研究不同于专业研究者的研究。
专业研究者主要从事理论研究和基础研究,同时兼顾应用研究和开发研究,追求科学知识的新发现和科学理论体系的构建。
而中小学教师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所进行的研究是直接面对教育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而展开的。
因此研究型教师的研究具有自身的特性。
1.研究的目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寻求真实的答案或改进性的措施。
2.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教育教学实践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注重与自身的教育教学工作相结合,以教学科研为核心。
3.研究的特点:①是为自己而研究;②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学习;③重视非正式课题;④注重合作交流;⑤注重直接或间接的专业引领;⑥主要成果是增长实践方面的认知和能力;⑦成果的表达重在叙述自己的实践,并从中提取经验,体现自己的特点。
4.研究方式:自主研究与合作研究相结合。
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不断学习、研究、创新、完善自己,同时又可通过与不同教育能力和不同知识结构的教师合作、互补,有效改善个体的能力与方法,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研究
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研究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研究引言中小学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动者和引领者。
研究型教师作为教育教学领域中重要的力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的研究仍然相对薄弱。
本文将从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定义、形成阶段、发展途径以及培养策略等方面进行浅谈,以期对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一、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定义研究型教师是指那些通过持续的科学研究和学术思考来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教师。
他们关注教育实践问题,通过进行课题研究、学术论文撰写、参与教育实验与创新等方式,探索并应用教学新方法和新策略,以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发展潜能。
研究型教师具有积极的教育研究意识、扎实的学科知识和卓越的教学技能。
二、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形成阶段研究型教师的形成是一个逐步积累、渐进发展的过程。
我们可以将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形成过程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学科专业知识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深入学习、了解自己所教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和专业水平。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学科知识,教师才能发现研究问题并进行科学研究。
2.教育观念与方法探索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不断思考和探索教育实践中的问题,并通过反思、研究和思考来提高自己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
他们通过参加教研活动、交流学习等方式,积极寻求与其他教师的合作,从中获得教学经验和教育教学理念启发。
3.课题研究与成果产出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开始主动参与课题研究,并通过撰写学术论文或参与教育实验与创新项目,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和方法。
他们注重研究实践问题,通过实验研究、案例研究等方式,探索教学改进的可能性,并将所得的研究成果分享给其他教师。
三、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发展途径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发展途径多种多样,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发展途径:1.参加教育研究与培训项目教育部和各级教育管理部门通常会组织各种教育研究项目和培训课程,为中小学教师提供深入研究与学习的平台。
研究型教师举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研究型教师举例-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研究型教师是指具备深入研究和探索能力的教师,他们不仅在教学上具备出色的能力,还能持续进行各种领域的学术研究。
研究型教师是教育界的一面旗帜,他们的工作不仅局限于传授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科学精神。
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的代表,研究型教师在教学中融入研究元素,将科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引入课堂。
他们通过所学的科研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索,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研究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创造和合作能力,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与发现。
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性不仅在于他们对学生的影响,更在于他们对教育体系的推动作用。
研究型教师通过自己的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推动学校内部教育改革,推动整个教育系统向着更加科学、研究导向的方向发展。
然而,现实中研究型教师相对较少,在教育教学领域,那些能够真正做到研究与教学相结合的教师是寥寥无几。
因此,我们需要更加重视研究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为他们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和机会,让更多教师走上研究的道路,以提高整个教育系统的质量和水平。
总之,研究型教师是教育领域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存在对于学生和整个教育系统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培养和引进更多的研究型教师,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真正实现知识的创新和进步。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应该包括对整篇文章的组织和布局进行介绍,让读者了解文章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分布。
文章结构应该清晰明了,使读者能够方便地阅读和理解。
以下是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示例: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对研究型教师进行深入研究。
为了更好地呈现研究型教师的作用和特点,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
首先,引言部分将简要概述本文的主要内容,并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通过引言,读者能够对研究型教师和文章的整体框架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接下来,正文部分将着重探讨研究型教师的两个要点。
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共5则范文)
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共5则范文)第一篇: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共)怎样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随着基础教育新课征的不断发展,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正深入人心。
那么,如何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以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呢?第一,从问题入手。
对于教师来讲,从事教育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
因此,教师搞研究要从身边的问题入手。
新1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带来了教育研读、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等方面的重大变化,也带来了大量的、鲜活的问题,倍觉是从事教育研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时间和空间。
这样开发校本课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研究系学习,在大阪和的情况下如何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怎样提高小组讨论的有效性,怎样搞好综合科课程,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如何开展发展心理学身体价,各种教师应扮演什么角色等问题,都没有现成的答案,需要教师去探索,去研究去好教师要重视在自己的教育教学改革中发现问题,技术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有大有小,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恰当选择。
其中要求是:宜小不宜大,以小见大,做深做透。
第二,要有科学的方法。
由于教育科研的对象往往是活生生的、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学生的进步又和多种因素有关,因此,教育研究往往具有多变量的特点。
这就要求教育研究是一种综合性的动态研究,这就决定了在教育研究中要采用多种方法,各种方法优化组合,互相印证。
针对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当前课程改革的需要,其上采用个案研究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对教师来讲看得见摸得着,接近教师的工作实际,也有注意教师通过个案将教育理论与教师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
在各研究中,要求个案必须真实,观察搜集史料本报然后,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又是极的,由表及里的分析概括,在概括的过程中,可以开展一些讨论,进行思想的影响,从而加深对个案的认识和对理论观点的单发本报最后,寻找克尔特森的原因,并提出教育建议。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研究问题决不能道听途说、纸上谈兵。
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
一、明确研究型教师的概念研究型教师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对教育教学现象进行探究、分析和总结,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专业人士。
研究型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
二、研究型教师应具备的素质1. 理论素养:研究型教师应具备扎实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等理论基础,为教育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2. 实践能力:研究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教学中,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策略。
3. 创新精神:研究型教师应具备创新精神,敢于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勇于尝试新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
4. 持续学习:研究型教师应具备持续学习的意识,关注教育教学领域的最新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5. 合作意识:研究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同事、家长、学生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共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研究型教师的心得体会1. 教育教学研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
通过研究,我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
通过深入研究,我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提高了教学质量。
2.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需求,研究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方案。
3. 教学评价是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通过科学的教学评价,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成果,发现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为改进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4. 教师应具备跨学科知识。
在研究型教学中,教师需要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教育。
5. 教师应关注自身成长。
研究型教师应不断学习、反思和总结,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
总之,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非常荣幸能以“做一名研究型教师”为题,与大家共同探讨和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性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在此,我首先要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的平台,让我有机会与大家分享我的心得体会。
一、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性1.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研究型教师能够紧跟教育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从而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丰富教师个人素养研究型教师不仅关注教学,更注重自身素养的提升。
通过研究,教师可以不断拓展知识面,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成为学生心目中的榜样。
3. 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型教师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推动者。
他们积极参与教育改革,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4. 增强教师职业认同感研究型教师对教育事业充满热爱,他们乐于奉献,为学生的成长倾注心血。
这种职业认同感使他们更加坚定地投身教育事业。
二、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1. 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
2. 深入学习教育理论研究型教师需要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
因此,我们要不断学习教育理论,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3. 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研究型教师要积极参与教育教学研究,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勇于创新,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参与研究:(1)参加教育学术会议,了解教育前沿动态;(2)参与课题研究,提升自己的研究能力;(3)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总结教学经验;(4)关注学生发展,开展个性化教育。
4. 加强自身修养研究型教师要有良好的师德师风,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
同时,要注重自身修养,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 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研究型教师要具备团队协作精神,与同事相互学习、相互支持,共同提高。
做一名研究型教师
做一名研究型教师随着新课程的逐渐深入,我深深地感觉到现代的教育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现代的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更要具备扎实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
下面我谈谈研究型教师的问题,“研究型教师”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而言的一个概念。
经验型教师是满足于经验积累和经验学习的教师。
研究型教师是有主见、有理论水平的教师,对每一种提法都经过思考、审视。
研究型教师时刻清楚自己所在学科的前沿在哪里经常了解目前别人的研究已经达到了怎样的水平,还有哪些问题有待于自己去解决,思考自己怎样在别人的基础上有新的突破。
所以研究型教师就是会从事,能从事科学研究的教师。
要达到这样的条件,其素质结构就应具备“研究”素质,具体表现为:善干发现问题,且有强烈的问题探究欲望:不断拓宽视野,具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对丰富的教学实践具有浓郁的教学反思精神:理解并掌握科学研究过程和科学研究方法。
教师在面对新课程时,在知识、方法和实践经验储备方面明显不足。
想当什么样的老师,直接决定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影响着教学的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当中,教师的角色是大纲、教材的解说者,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应对各种考试的组织者,经验型教师可以凭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但新的课程改革在要求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成为一名研究者,成为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新课程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新增了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作为老师会感到在诸多领域的知识、方法和实践经验储备明显不足,因此教师只有积极应对,在教改实践中不断学习,使自己成为一名有知识、会研究、善创新的教师。
我认为中小学教师的研究内容应主要是教师在学校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即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问题为中心开展的教学活动。
学校是校本教研的主阵地,教师是主体,教学问题是核心,行动研究是方式,课例研讨是具体形式。
其理由是,首先,课堂教学是教师最基本的专业活动形式。
学习心得体会研究型教师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有幸接触到许多优秀的教师,他们在教学实践中展现出独特的教育理念和教学风格。
其中,研究型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以下是我对研究型教师的学习心得体会。
一、研究型教师的定义研究型教师是指那些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探索、研究、实践和反思的教师。
他们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育问题为导向,通过研究解决实际问题,推动教育教学改革。
二、研究型教师的特点1. 强烈的教育使命感:研究型教师具备强烈的教育使命感,他们深知教育对国家、民族和个人的重要性,始终将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放在首位。
2. 丰富的教育理论素养:研究型教师具备扎实的教育理论基础,能够将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支撑。
3. 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研究型教师敢于质疑、勇于探索,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善于从实际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4. 持续的自我提升:研究型教师具备良好的自我学习能力,能够不断更新知识、拓展视野,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5. 严谨的治学态度:研究型教师对待教育教学工作严谨认真,注重细节,力求做到精益求精。
三、学习心得体会1. 研究型教师的教育理念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我认识到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心灵的交流、情感的共鸣。
2. 研究型教师的实践探索让我意识到,教育教学改革需要我们不断尝试、勇于创新。
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需求,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合适的教学方案。
3. 研究型教师的反思精神使我认识到,教育教学工作需要我们不断反思、总结经验。
只有通过反思,我们才能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4. 研究型教师的自我提升能力让我明白,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四、结语研究型教师的教育探索与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将借鉴研究型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研究
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研究型教师已经逐渐成为了教育界的热门话题。
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可以指具备扎实的学科知识与研究方法,能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地开展科研与教研活动、不断提升教学水平与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群教师。
他们的出现引领了中小学教学模式的转变,不仅推进了教育教学的改革,也对学生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那么,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形成与发展研究又是怎样的呢?一、中小学研究型教师概述中小学研究型教师是指兼具教学和科研双重能力、能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将其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提供高水平教育教学服务的教师。
他们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和教育教学理论知识,能够创新教学模式、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并能在日常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形成课程改革、教学改进和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并为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二、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特征中小学研究型教师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师不同,特点如下:1、具备较高的科研水平和科研意识。
研究型教师具有深厚的学科基础,能对学科前沿问题积极关注,掌握国内国际学术动态、前沿理论和新的研究方法。
2、教学方法灵活多变。
研究型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针对性的选择教学方法,通过引导、探究等方式实现个性化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3、独立思考、勇于创新。
研究型教师具有超前思维和创造力,并充满动力和决心去实验与实践,不断完善教育教学改革。
4、注重教学效果。
苛求自己,不断追求教学的质变,借鉴外部先进经验来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育教学效益。
三、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形成路径理论学习是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基础,具体的形成路径如下:1、参加教师培训。
参与由有经验的教师和理论专家主持的教师培训活动,从他们身上学习到更系统化、成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教学方法。
同时,培训还有助于教师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找到更好的方向。
2、开展科研工作。
研究性教学是中小学研究型教师的核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深学生的理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研究
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研究一、引言中小学研究型教师是指具备科学研究素养和研究能力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够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理论,对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科建设进行深入研究。
研究型教师的培养与发展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保障,因此对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的背景与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中小学教育的目标也在不断调整。
传统的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需求,教师的角色也面临着转变。
研究型教师的形成与发展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对于实现教育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中小学研究型教师能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研究型教师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和策略,通过科学的研究来解决教学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其次,中小学研究型教师能够推动学科的发展。
研究型教师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够促进学科的深入发展,推动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创新。
最后,中小学研究型教师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
研究型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独立能力,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研究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的途径1.提高教师的研究意识。
教师应该意识到研究与教学的密切关系,明确研究在教学中的作用,培养教师对研究的兴趣和热情,主动参与到教育研究中。
2.加强教师的研究能力培养。
教师应该具备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研究方法的运用能力,学习和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通过不断实践和总结,培养教师的研究能力。
3.改革教师教育体系。
教师教育体系应该注重教师的研究能力培养,加强对教师的研究素养的培养,完善教师培训机制,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加强研究性教学的推广。
四、中小学研究型教师形成与发展的问题与对策1.教师对研究的重视不够。
由于教师的工作压力较大,很多教师缺乏对研究的重视,认为研究无法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
因此,应该引导教师正确看待教育研究的价值,提升教师对研究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教学新思考: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
中小学教师如何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教学是一门科学。
和自然科学不同,基础教育阶段的课堂教学是和学生打交道,是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是比探索自然科学更为复杂的一门科学,它在客观上要求每一个教师始终要以研究的姿态去从事平凡的教学。
另一方面,教师要在教学岗位上体验到职业的乐趣和职业成功的幸福,也必须自觉地把平凡的教学工作当作一门科学去研究。
一、研究型教师的主要特征在那些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研究型教师的身上,表现出一些共同的职业特征。
1.追求教学深度。
所谓教学深度,指的是对某一学科知识的深厚挖掘和积淀。
一名研究型教师不会满足于对学科教学知识的一知半解,或者仅仅满足于在课堂上应付学生考试所需要的那一点点知识,无论在小学、初中、高中哪一个学段的哪一门学科,仅就学科知识本身而言都已经是无边无际的了,它都需要教师用一生的时间去不断学习提高,从而让自己拥有深厚的学科知识功底。
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厚积薄发,举重若轻,应付裕如,就必须要研究学科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使之成为有机的学科知识体系。
常有教师因为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知识有限,因而自己也满足于所掌握的那一点皮毛知识,这样,他既不可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也绝不可能成为一名学者。
相反,也有的教师即便是从事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工作,也能够在追求教学深度的跋涉中成为学科教学大家。
2.追求教学广度。
所谓教学的广度,主要指的是同一学科所涉及的众多知识面以及相邻的学科知识。
任何一门学科知识,仔细研究下去,都可以分出若干个博大精深的学科知识分支,任何一个细小的分支,又都蕴含了包罗万象的知识。
一个研究型教师就是要努力掌握学科知识的整体脉络,并对每一个知识分支都有深入的研究,独到的见解。
以大家都熟悉的小学一年级语文为例,且不说字形、词语、说话,仅就拼音而言,就是一门无比复杂的学问。
词语的读音如何筛选,如何规范,普通话与方言、网络语言的关系等等,这其中有许多学科研究课题,可以做出许多教学研究成果来。
做个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教师,我一直秉持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原则,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研究型教师逐渐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个过程中,我尝试着做一个研究型教师,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树立研究意识研究型教师首先要具备强烈的研究意识。
在日常教学中,我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关注教育热点问题,积极参加各类教育培训,努力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
通过阅读教育教学理论书籍、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我逐渐认识到,教育教学并非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
二、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研究型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观察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风格和认知特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我采用了分层教学、合作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三、创新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师应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我尝试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相结合,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我还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创设情境、开展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四、加强合作交流研究型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合作交流能力。
在教学实践中,我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事们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此外,我还与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五、关注自身成长研究型教师应注重自身成长,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我积极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同时,我还关注国内外教育发展趋势,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
六、培养研究能力研究型教师应具备较强的研究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收集和分析教学数据,通过实证研究,不断优化自己的教学策略。
例如,我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等数据的分析,发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调整了教学方法。
新老师研究型教师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新加入我们学校的一名教师,非常荣幸能在这里与大家分享我的教育理念和研究心得。
今天,我想以“新老师研究型教师”的身份,谈谈我对教育教学的理解和追求。
首先,让我们明确什么是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是指具有独立思考、善于探索、勇于创新的教育工作者。
他们不仅关注课堂教学,更关注教育理论和实践的研究,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己任。
作为一名新老师,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我将努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一、关注教育理论,提升自身素养研究型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
我深知,教育教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不断学习、积累、总结。
因此,我会在工作之余,广泛阅读教育类书籍,关注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以提升自己的教育素养。
二、深入课堂实践,探索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师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关注课堂实践。
在教学过程中,我会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翻转课堂等,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同时,我会认真分析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
三、关注学生发展,培养综合素质研究型教师要将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会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我相信,只有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价值。
四、加强交流与合作,共同进步研究型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我会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与同事们分享教学经验,共同探讨教育教学问题。
同时,我也会虚心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
五、勇于创新,推动教育改革研究型教师要敢于挑战传统教育观念,勇于创新。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会关注教育改革的方向,积极探索新的教育模式,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作为一名新老师,我将以研究型教师的身份,不断追求教育教学的卓越。
我相信,在领导的关怀和同事们的帮助下,我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何做研究型教师
如何做研究型教师
需要树立终身研究的观念,不断研究新知识和教学方法,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
二、注重教学实践
除了研究理论知识,研究型教师还需要注重教学实践。
只有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在教学中,研究型教师要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还要注重教学反思,总结经验,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只有不断探索和实践,才能成为真正的研究型教师。
三、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研究型教师还需要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参与教育研究可以帮助教师深入了解教育领域的最新动态和研究成果,同时也能够提高教师的研究能力和学术水平。
在参与教育研究的过程中,研究型教师需要注重方法论的研究,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巧。
同时,还要注重团队合作,与其他教育研究者共同探讨问题,共同进步。
总之,做研究型教师需要树立终身研究的观念,注重教学实践,积极参与教育研究。
只有不断研究和探索,才能成为真正的研究型教师,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为一名有追求的教师,我们必须以教育科研为基础,以教学创新为目标,并坚持勇于实践和不断探究的精神。
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因此,我们必须不断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不负社会、学校、家庭的重托。
作为一名研究型教师,我们的道路任重而道远。
参加这次培训活动是提升自己教育教学研究水平的绝佳机会。
我们将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养,不断探索、不断前进,最终成为一名优秀的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是一种注重教学与科研结合的教师类型。
他们在教学工作中不仅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学生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注重自身的科研与学术水平的提高。
首先,研究型教师注重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研究。
他们不仅熟悉教科书上的知识点,还深入探究学科的前沿领域和最新研究成果,保持学科知识的更新和先进性,以便更好地为学生传授知识和引领学生。
其次,研究型教师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与改进。
他们不仅通过阅读教学相关的书籍,还通过参加学术研讨会、交流学习等方式,了解到教学领域最新的方法和理论,注重将这些理论与实际教学相结合,针对不同的学生特点和需求,研究出适合自己教学的创新方法和策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
再次,研究型教师注重开展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
他们从事教学的同时,积极参与学科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学科发展和学术进步。
他们投身于科研项目,并积极参与论文的撰写和学术会议的组织和参与,与同行进行学术交流,从中获得新的思路和启发,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平和学术声誉。
最后,研究型教师注重教学与研究的结合。
他们将科研成果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将最先进的研究成果直接应用于教学中,用科研的方法和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并鼓励学生参与科学研究。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型教师培养出的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够在学术和职业上取得更高的成就。
总之,研究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注重知识研究、教学方法创新、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他们的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更加科学和先进,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对培养具备科学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学生有着重要作用。
学习如何做研究型教师心得体会
2023-10-30contents •研究型教师的定义与特点•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性•如何成为研究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型教师的科研成果•研究型教师的挑战与对策目录01研究型教师的定义与特点研究型教师的定义研究型教师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研究、探索、实践等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注重学术研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实践的教师。
研究型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研究和实践,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提高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同时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全面发展。
研究型教师注重创新,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提高教学质量。
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研究型教师注重团队合作,能够与其他教师和研究人员合作,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
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具备学术研究能力具备反思和总结能力研究型教师的特点02研究型教师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具备创新教学方法的能力具备科学的教学评估能力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1推动教育改革23研究型教师能够敏锐地发现教育中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为推动教育改革贡献力量。
具备敏锐的改革意识研究型教师能够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探索新的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为教育改革提供科学依据。
具备开展教育科研的能力研究型教师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并推广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促进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具备实践和推广新理念的能力03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提升教师职业素养01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02具备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03如何成为研究型教师具备问题意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提出假设与猜想独立思考与创新掌握研究方法实证研究法文献综述法定性研究法持续学习与反思010203持续学习教学反思总结与分享04研究型教师的教学实践研究型教师需要具备创新课堂教学设计的能力,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详细描述研究型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科特点,设计出具有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方案。
在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需要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
研究型教师 sumkia 发表于 2007-6-11 12:16:14
研究型教师是相对于经验型教师(即“教书匠”)而言的,指的是在教育领域中,能积极主动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具有职业敏感性、反思意识、合作精神和科研意识,及时发现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针对问题积极探索研究,主动吸收教育科学理论和同行经验,提出新的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法,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
教师作为研究者、反思者,意味着教师不再是一个旁观者,等别的专家、学者去研究与制订一套改革的方案与方法,而是教师在自己的实践中进行研究。
教师是教育改革的动力与主题,不能只是教育改革的对象与别人成果的消费者。
教师最主要的活动场所是教室,教师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过程来系统的解决课堂中遇到的问题。
“反思”与“研究”是教师以自己的专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专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对发生在自己周围看似平常的教育现象进行探究的过程。
只有当教师的教育与研究交融在一起,教师的教学与反思有机结合,教师的成果转化为行为是,教师的行为才有了更富有理性的内涵。
它是教师由“教书匠”转变为“研究型教师”的前提条件,也是教师持续进步的基础。
摘自《成人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我是这样写教学案例的第一讲:我是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湛江师院附中陈洪义(2008、7)各位老师:大家好!培训单位的领导要我结合自身的实践,和大家谈谈我是怎样写教学案例的。
说实在话,的确有点为难。
毕竟我真正比较系统、有计划进开展教学案例研究的时间不长。
要说经验,可能在座有的老师比我还行。
既然领了任务,我就勉为其难的与大家交流一下。
今天,我想与大家主要谈两个问题:第一:我是如何成为一个研究型教师的;第二:我中如何进行教学案例研究的。
表面上是两个问题,实际上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个老师只有立志做一名研究型教师,才会积极关注课堂,才会主动进行教学反思,才会有浓厚的兴趣撰写教学案例。
下面,我先谈第一个问题:我是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
一、什么是“研究型教师”?什么是研究型教师?我想举例跟大家分析一下。
有人作过这样的阐述:同样有30年的教龄,对于教育家和那些平庸的教书匠而言,含义是大不相同的。
因为教育家教30年同样的课本,他年年在备新课,年年在出新教案,他每天每月每年都在根据学生的新变化创造性地安排自己的教学活动。
他名副其实地“教”了30年,创造了30年。
而教书匠的讲义常常是30年一贯制,他年年用老方法,年年讲老内容,每天每月每年都有在重复自己。
所以,他虽然有30年的教龄,但充其量只能说,他“教”了1年而重复了29年。
这里的教育家实际就是研究型教师,而教书匠只不过是一个任务型的教师。
所以,研究型教师就是相对于任务型教师而言的。
就是具有较强的研究意识和研究能力,并取得较为出色的教学成绩和研究成果的教师。
这里有几个关键词:关键词1:较强的研究意识:有困惑才有研究意识关键词2:研究能力(观察、体验、综合、推理、判断能力):要学会分解,要把问题分析到细处。
关键词3:研究成果:体现研究能力的。
举例:梁哲,湛江市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会会长,湛师附中副校长,高中历史特级教师,承但省九五课题并顺利结题,出版个人专著一部,每年发表论文多篇,国家级名教师培养对象。
他曾经研究“开放式历史教学模式”,并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现在又在探索“双主协调,全效教学”的模式,并取得一定成果。
他,可以说教书20多年,创新了20多年,这就是研究型教师的一个典范。
二、为什么要成为“研究型教师”?有人戏说学校教育是“四鸭教育”:第一步“赶鸭子”:全部赶进教室;第二步“填鸭子”:填塞各种知识;第三步“考鸭子”:考知识的掌握程度;第四步“板鸭子”:培育出模式化的、没有问题的、无创意的学生。
我个人认为,这种概括虽有偏颇,但也有一定的道理,我们举三个例子来说明。
※例1:压抑创造性的评价一道小学语文试题:“雪化了以后是什么?”有的学生回答是“水”,老师说是对的;有的学生说是“春天”,却挨了老师一顿批。
※例2:不能激发思考的课堂例:所有问题都在课堂内解决是“好课”吗?快下课时,老师往往会问:“都懂了吧?”学生答:“都懂了。
”老师再问:“还有问题没有?”学生答:“没有。
”※例3:“没有问题”的学生一个教学情境:黑板上是一个大圆圈1、老师问幼儿园小朋友:这是什么?七嘴八舌:太阳!月亮!铁环!足球!鸡蛋!西瓜!大眼睛2、老师问中学生:这是什么?思考后回答:是数字“零”和字母“O”3、老师问大学生:这是什么?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回答说:“可能是零”。
作为老师,我们都清楚一种现象:举手和提问的学生,随年级升高而减少。
为什么受教育越多,思考越单一、视角更狭窄、更缺乏想象力?反思我们的教育是否是真正的教育,也许我们只是在做训练的工作?训练他们应考,不断重复已经学会的东西,不注重培养解决未来问题的能力。
显然这并非教育的最终目的。
我们如果不研究,不改革,依然一根粉笔,一本教案,一张嘴,不断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中国教育就不会有出路。
教育该如何改革,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研究。
所以,时代迫切需要我们做一名研究型的教师。
三、我是如何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的?1、我是一个研究型教师吗?(大家看我的基本情况)我也经常问我自己:我是一个研究型教师吗?对照研究型教师的定义,我自己给自己的评价:是一名成绩一般的研究型教师。
姓名:陈洪义单位:湛师附中职务:教导处副主任职称:中学历史高级教学成绩:2002年吴苗同学高考历史803分,名列湛江市第二名;2005年陈冻灼同学高考历史797分,名列湛江市第二名;2008年陈世君同学高考历史131分,名列湛江市第四名。
教研成果:主持省“十一五”课题研究一项。
在《中学历史教学参考》、《广东教育》等发表论文12篇,出版教学专著2部,2007年、2008年受聘于广东教育出版社,主编《高考复习用书》,2008年受聘于《试题调研》杂志,主持“名师讲坛”。
2、成为研究型教师最重要的几点启示。
第一、有教育教学改革的热情和意识。
有热情、有激情,就有主动性,就有创造性。
搞教育教学改革,没有热情是很难坚持下去的。
举例:“双主协调,全效教学”——近两年实践积累——新学期深入实验——选择课题组核心成员标准:有热情和激情。
第二、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愿望。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事件发生。
有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愿望的教师,往往能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制造出典型的案例。
举例:上课铃响了,老师发现教室里少了很多学生。
往窗外一看,满地落叶金灿灿的,好美。
同学们正踏着落叶观察着,欣赏着,议论着。
语文老师正呼叫同学们回教室。
生物老师发现了这种情景,连忙走过去同语文老师商量:这节课我俩同上,就在树林里,好吗?语文老师想了片刻,点头同意了。
两位老师把教室里的学生也带到树林里,开始了一堂别开生面的课。
语文老师:用语文的眼光去看,你们首先发现了落叶的什么?学生:金黄的颜色;美;随风飘扬;踩下去沙沙作响;还有点香味……语文老师:在树叶飘落的时候,你会联想到什么季节?由此,你会有怎样的思考呢?不要急于回答,思索下去就行了。
生物老师:从生物学的角度去看,你们看看这些落叶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学生:都是椭圆形;都是金黄色;都会腐烂;大多是叶背朝天……生物老师:对了,叶背朝天;成什么形状?对了,小小的拱形。
这是为什么呢?现在不要急于回答,每人拿回一片落叶,翻看一下生物课本,再作结论。
两位老师布置了一道共同的作业:以《发现与思考》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用说明、描写和议论。
)第三、自我反思和批判的意识和能力。
有人说:自我反思和批判是教师快速成长的阶梯,这句话一点也不假。
所以无论教学还是教研,经常做出成绩的往往是年轻教师,年轻教师没有过多经验的束缚,敢于创新,敢于突破。
举例:我们生物老师写的一个教学案例:这个老师在上到细菌一节内容时,老师要求学生举例说明生活常见的细菌,学生积极性很高,举了很多例子,老师都一一肯定。
当一个学生举例说平常吃的蘑菇也是细菌时,同学们哄堂大笑,该同学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当时老师也没在意,只是说蘑菇当然不是细菌了。
下课后老师进行了认真反思,提出了问题:在没学到真菌时,这个问题能不能这样提?为什么该同学举出这样的例子?课堂上应该怎样解决这一问题而不至于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应该怎样设计学生讨论问题的方法?经过认真分析,写出了一个很好的教学案例。
另外,作为研究型教师还需要具备如下的基本素养:第一、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
第二、团队的教学研究精神。
第三、掌握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最后,我想用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来结束我第一个问题:“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第二讲:我是如何进行教学案例的研究案例能够直接地、形象地反映教育教学的具体过程,因而有很强的可读性和操作性,也非常适合于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第一线教师来写作。
要写好案例,首先要有实践的基础和经验的积累,其次要有一定的写作技能,更重要的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地进行实践探索。
一篇好的案例,可以胜过许多泛泛而谈。
说到底,好文章不是“写”出来,而是“做”出来的。
关于教学案例的一些基本知识,前面李晓锋老师给大家讲过,在这里我就不再重复,我主要结合我自己和我们学校的一些具体实践,谈一些我们开展教学案例研究的基本情况,希望对大家有用。
一、什么是教学案例教学案例:我的理解是“一个生动的故事+精彩的点评。
”生动的故事指这个“故事”或“片段”本身能够“引发教师思考和讨论”,“蕴含着教育哲理”;“精彩的点评”指“思考过去的事情,并能从中总结经验与教训”。
一般情况下,撰写教学案例要写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写案例事实,二是写案例分析。
撰写案例事实,是“讲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由于教师对教学事件比较熟悉,叙述的事实比较具体,加之教师对写记叙文不会感到困难,所以描述教学事件也就得心应手。
撰写案例分析需要进行论述,但是这里的论述是就事论理,是针对具体问题发表自己有针对性的意见或建议,不涉及很多的人和事,不需要高度的抽象概括,难度不大。
写教学案例,最重要也是最难的是案例的发现与收集。
下面,我主要谈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收集案例素材和如何发现教例,应当重视哪些案例素材。
二、学会收集案例素材.1、案例素材的特点。
教学案例来自教学事例,但并不是任何教学事例都能作为教学案例的素材。
教学案例的素材有几个特点:一是事例要典型。
教学案例的素材要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的教育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有无穷的回味,有实用的价值。
二是要生动。
教学案例应该是一个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个隐含观点的教育故事,要具体、生动,要包括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三是寓意要明确。
教学案例能够启发大家思考,能够让教师看出“故事”揭示的某些规律和本质,对教育工作有指导作用。
概括起来,学生的独到见解、精彩的片断赏析、教学的不足之处、教材的创造性使用、课堂的意外事件,都是我们要重点捕捉的案例素材。
举例:精彩片断——“湛师附中名师骨干教师示范课——梁哲:《50—70年代的中美关系复习课》——学生提问:70年代美国为什么要主动与中国改善关系——案例《教学生成重要,还是教学任务重要?》教村创新使用——高中历史《苏联三次改革》——课文繁多,但有内在联系——设计病历(病症;病由;诊断结果;药方。
)——案例:《历史课也可以这样上》学生独到见解——高中历史《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教师解析:中国资本主义真的是欧风美的产生物——学生质疑:中国资本主义真的不是欧风美的产生物——案例:《课堂上要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课堂的意外事件——《哄堂大笑之后》:一位高二政治老师去上课,走上讲台时,脚被放在台前的一盆花绊着,一个踉跄摔倒在地上,教室顿时一片哗然,一阵哄笑,有的竟拍手叫好。
当时局面异常难堪,但该教师起来不愠也不怒,不紧不慢地说,人生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鲜花掌声,也会有困难挫折,就像我刚才一不小心摔倒了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