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概论左然第一章 能源概论
可再生能源概论
1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从事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基础。
能源的开发利用程度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化和发展的程度。
2 研究能源技术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寻找新的能源和能源利用方式;二是提高现有能源的利用效率,特别是转化为电能的效率。
3 什么是能量?按照物理学的定义,能量即物体(或系统)对外做功的能力。
4 按照来源的不同,能源可分为第一类能源(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
可再生的有太阳能、风能、水利能、海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生物质能;不可再生的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可燃冰),第二类能源(地球内部固有的能量。
可再生的有地热能、火山、地震、海啸;不可再生的有核燃料,铀,钚,钍,氘等)和第三类能源(地球-天体相互作用能,可再生潮汐能)。
5 能源的品质评价指标: ①能流密度②花费的投资③能源供应的连续性和存储的可能性④运输费用和损耗⑤对环境的影响⑥存储量⑦能源品位6 能流密度是指: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内从能源获得的功率。
(W/m方)7 从转化为电能的难易程度考虑,能源有低品位(难)和高品位(易)之分。
8 温室效应:大气中的,等气体允许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通过,却能够吸收地球发出的红外长波辐射,然后在返回地球上。
而过多的等气体如同温室中的玻璃一样,阻挡地球的正常热量散失,这就是温室效应。
9 目前太阳能的利用主要有两个方面:①太阳能热利用和②太阳能光伏发电。
10 太阳常数:平均日地距离,垂直于太阳辐射的大气外层平面上,单位时间、单位面积所接收的太阳能辐射能,单位为W/m方。
11 大气质量(AM):AM=O’A(太阳任意点到该点的距离)/OA(太阳垂直射入到地球一点的距离)。
12 选择性吸收涂层通常为多层膜结构,包括红外反射底层、吸收层和上部的减反射层。
13 真空管的热损失由三部分组成:①集热管对保护玻璃套筒的辐射热损失②通过玻璃管的传导热损失③集热管通过对流和辐射向环境的热损失。
14 管热式真空管集热器的工作原理:太阳辐射穿过玻璃外管后投射在有涂层的金属集热管上。
能源概论 黄素逸 主编 考试答案及复习 知识点 全部
《能源概论》复习题第一章能量与能源1、什么是能量?:所谓能量,也就是“产生某种效果(变化)的能力”。
反过来说,产生某种效果(变化),必然伴随能量的消耗和转换。
2、能量的形式有哪些?:机械能热能电能辐射能化学能核能3、什么是热能?构成物质的微观分子运动的动能和势能总和称为热能。
4、什么是发热量?5、什么是低位发热量?6、什么是高位发热量?7、能量的性质有哪些?状态性可加性传递性转换性做功性贬值性8、能量的转换包括的内容是?能量在空间上的转移,即能量的传输。
能量在时间上的转移,即能量的储存。
9、能量传递的条件是什么?能量传递是有条件的,即在有能量密度差的条件下,能量总是从能量密度大的物质或能量集中的地方,向能量密度小的物质或地方传递;总是从集中到分散并逐步达到平衡。
10、能量传递的形式是什么?能量的传递包括转移与转换两种形式。
转移是某种形态的能量从一地转移到另一地,从一物转移到另一物;转换则是能量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形态。
11、能量传递的方法是什么?在体系边界面上的能量交换通常以两种方法进行:传热——由温差引起的能量交换,这是能量传递的微观形式;做功——由非温差引起的能量交换,这是能量传递的宏观形式。
12、能量传递的方式是什么?通过能量交换而实现的能量传递,即传热和做功,其具体方式为:传热的三种基本方式是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做功(这里指机械功)的三种基本方式是容积功、转动轴功和流动功(推动功)。
13、能量传递的实质是什么?能量传递的实质实际上就是能量利用的实质。
如果把产品的使用也包括在内,能量的最终去向只能是唯一的,即最终进入环境。
14、什么是能源?所谓能源,是指能够直接或经过转换而获取某种能量的自然资源。
15、常规能源包括有哪些?常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薪柴燃料、水能等;16、新能源包括有哪些?新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生物质能等,另外还有核能。
17、能源的评价包括哪些?储量能量密度储能的可能性与供能的连续性能源的地理分布开发费用和利用能源的设备费用运输费用与损耗能源的可再生性能源的品位对环境的影响18、什么是能量密度?19、人类社会经历了三个能源时期,分别是什么/薪柴时期;煤炭时期;石油时期20、能源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是什么?能源是发展社会生产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能源概述》PPT课件
由于大量化石能源的燃烧,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加。
精选ppt
31
§1.3.1 常规能源的环境影响
能源概述
(4)其它影响
若再考虑能源开采、运输和加工过程中的不良影响, 则造成损失将更为严重。
如煤炭开采会有人员伤亡和土地塌陷。
核能的利用虽然不会产生上述污染物,但存在核废料问题。
精选ppt
5
(3)石油时代
能源概述
人类很早就发现了石油,《汉书》、《梦溪笔谈》有描述。
直到19世纪,石油工业才逐渐兴起。1854年,美国宾夕法 尼亚州打出了世界上第一口油井,是现代石油工业的开端。
1886年德国人本茨和戴姆勒研制出第一辆以汽油为燃料、 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进入大规模使用石油的汽车时代。
过程性能源:随着物质运动而产生、并且仅以运动过程的形 式存在的能源。
➢ 这类能源无法直接储存和运输。 ➢ 如风、水、海潮、波浪、地热等。
精选ppt
23
能源概述
(5)清洁能源和非清洁能源(按环境污染程度)
清洁能源是指对环境没有污染或污染较小的能源, 有时也叫绿色能源。
如太阳能, 风能, 海洋能;垃圾发电、沼气等。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因大气污染造成的直接和间接损失已经相 当严重。
精选ppt
30
§1.3.1 常规能源的环境影响
能源概述
(2)酸雨
SO2、NOx等污染物,经大气传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酸雨,
危害农作物和森林生态系统,破坏水生生态系统,腐蚀材料, 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酸雨还导致地区气候改变。
(3)温室效应 大气中CO2的浓度增加,地表平均温度将上升,尤其在极地,
能源概论能源概述
我国1999年左右时人均能源消费约为1吨标煤,世界平 均值为2.1吨标煤,美国11.7吨标煤,OECD国家6.8吨标煤。
21
2020/7/26
到2050年,我国能源供应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国 内常规能源难以满足需求的增长。
2、能源安全,尤其是石油安全问题凸现
能源概论
陶陶红红歌 歌 tthhg0g201281@81@ 河河南南农农业业大大学学机机电工电程工学程院学院
125081328.00927922
课程开设目的与特点
• 能源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希望本课程的开设能够有助于促 进学生了解能源利用现状和发展方向;在今后的科研与工 作中能够正确把握行业发展方向。
到2020年,我国石油消费量将为4.5~6.1亿吨,届 时国内石油产量为1.8~2亿吨,对外依存度将达60%。
23
2020/7/26
3、能源利用率低
节能潜力大但任务艰巨 我国能源效率约为31.4%,与先进国家相差10个百 分点,主要工业产品单位能耗比先进国家高出30%以上。
13
2020/7/26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续)
✓ 化石燃料的峰值在2030年左右; ✓ 2060年左右可再生能源接近总能源消费量的一半
14
2020/7/26
世界能源发展趋势(续)
• 人均能源消费量与人均GDP的增长有很强的相关性 • 从世界范围看,人均GDP达1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以前,人均能源消费量增长较快(约为4吨标煤/人),其 后增长变缓。 • 在人均GDP达1万美元阶段,日本人均能源消费量为4.25 吨标煤(1980年),韩国为4.07吨标煤(1997年),而 美国为8吨标煤(1960年)
第一讲可再生能源
2. 全球变暖
全球变暖 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 CO2
3. PM2.5 雾霾
燃煤电厂
能源是社会存在的基础,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并 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课程的主要内容
• 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概述 • 第二章 太阳能 • 第三章 风能 • 第四章 生物质能 • 第五章 海洋能 • 第六章 地热能 • 第七章 氢能
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概述——第一节 能源概述
三、能量的各种形式与转换
能量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转换 。人们通常所说的能量转换是指 能量形式上的变化,然而广义地说,能量转换还应当包含以下两 项内容:
1) 能量的空间转换,即能量的传输。 2) 能量的时间转换,即能量的储存。 任何能量转换过程都必须遵循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能量转换和 能量守恒定律,即
输入的能量-输出的能量=储存能量的变化
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概述——第一节 能源概述
三、能量的各种形式与转换
任何能量转换过程都需要一定的转换条件,并在一定的设备或系统中才 能实现。
表1 能量转换过程及转换设备和系统
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概述——第一节 能源概述 四、能源品质评价
1. 储量和能源的地理分布
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概述
第一节 能源概述 第二节 可再生能源概述 第三节 可再生能源发展趋势
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概述——第一节 能源概述
一、能源的定义
(一)能量:物体(或系统)对外做功的能力。 广义地讲,能量是产生某种效果(变化)的能力。 反过来说,产生某种效果(变化)的过程必然伴 随着能量的消耗或转化。
第一章 可再生能源概述——第一节 能源概述
一、能源的定义
(三)能量形式:
4.辐射能 物体以电磁波形式发射的能量称为辐射能,如地球表面所接
能源概论第一章
• 科学史观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方式,是物质固有的 属性,能量则是物质运动的度量。??
质量和能量可以相互转化并守恒
能量和物质质量的关系:质能方程 E=mc2
600MW燃煤发电厂,年耗煤2000000吨,核电站耗U235燃料1 吨 转变成能量的物质只有640g
按能源能否再生分
• 可再生能源,即不会随其本身的转化或 人类的利用而越来越少的能源,如水能、 风能、潮汐能、太阳能等; • 非再生能源,它随人类的利用而越来越 少,如石油、煤、天然气、核燃料等。
能源的分类
• 由于可被人类利用的能源多种多样,因 此有以下六种不同的分类方法: (1)按地球上的能量来源分; (2)按被利用的程度分; (3)按获得的方法分; (4)按能否再生分; (5)按能源本身的性质分; (6)按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分。
按地球上的能量来源分
• 来自于地球本身,如核能、地热能等; • 来自于地球外天体,如宇宙射线及太阳 能,以及由太阳引起的水能、风能、波 浪能、海洋温差能、生物质能、光合作 用等; • 来自于地球和其他星体的相互作用,如 潮汐能。
能量传递过程的特点
• 能量的传递包括转移与转换两种形式。 转移是某种形态的能量从一地转移到另 一地,从一物转移到另一物;转换则是 能量由一种形态变为另一形态。
能量传递过程的特点
• 能量传递的途径主要有两条:由物质交 换和质量输运而携带的能量称为携带能; (运动和流动过程) • 在体系边界面上的能量交换称为交换能。 (汽轮机、内燃机、面式换热过程)
能量的性质
• • • • • • 状态性(与温度、压力、速度,体积、动量等有关) 可加性(与物质的量有关) 传递性(空间或物质间转移,传热学和流体力学) 转换性(热力学) 做功性(yong 效率) 贬值性 (质的高低,高温到低温,机械能到热能)
能源资源科学概论第一章 概论PPT课件
33
第一章 概论——基础知识
第一节 能量与能源 第二节 能源与文明的进步
第二节 文明的进步与能源
一、能源的变迁 二、能源消费与经济水平 三、能源与环境
35
一、能源的变迁
能源,俗称文明活动之“米”,赐予了人类一切文 明活动的动力,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1)南极上空臭氧空洞扩大;
(2)空气质量严重恶化;
(3)全球气候变暖;
(4)水资源形势严峻;
(5)水土流失严重;
(6)生物多样性遭严重破坏。
54
(1)南极上空臭氧空洞扩大
(2)空气质量严重恶化
烟雾笼罩下的南非开普敦
1200万只废轮胎燃烧了100多 天
56
(3)全球气 候变暖
(4)水资源形势严峻
13
第一节 能量与能源 一、能量
宇宙间一切运动着的物体都有能量的存在和转化。 人类一切活动都与能量及其使用紧密相关。
能量(广义):
就是“产生某种效果(变化)的能力”。
反过来说,产生某种效果(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 着能量的消耗或转化。
倘若任何效果和变化都没有,那么世界也就不存在
了。如果说劳动创造了世界,那么这种创造首先就是
对土地资源的影响对水资源的影响对空气资源的影响生产加工利用生产加工利用生产加工利用地面破坏侵蚀沉降固体废物酸性矿水淤泥排出过程废水污染物提高水温so颗粒物质废水排放油的泄漏漏气废油的泄漏漏气提高水温蒸发损co烃类天然提高水温泄漏杂质cono地面破坏少量放射性固体废物固体废物放射性废物的排放排出物中的少量放放射性废物的排放提高水温释放少量短半衰期核释放少量短半衰期核素水电淹没损失地热地面沉降地震活动废水排出提高水温地面破坏沉降大批的废气化地面破坏沉降侵蚀固体废物酸性矿水淤泥排出过程废水污染物提高水温noco全国平均气温比往年高了12度平均降水量少了近20毫米
可再生能源概论
风电系统和风电机组的工作原理及国内外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关键字:正文:风电,原理,发展趋势1.风电系统风能一种已有数千年利用历史,在1973年石油危机后重新受到重视的新型能源,目前,许多国家都在进行风能方面的试验研究,利用风力发电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风电系统是一个以风电为能源,包括后备能源、能量储存、使用者等组成部分的系统。
风电主要有两种形式:离网风力发电系统和并网风力发电系统。
离网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包括以下四种:①为蓄电池充电;②为边远地区提供可靠的电力;③给水加热;④边远地区的其他应用,如乡村供电等。
离网风电机的单机容量一般为100W~10KW。
并网风力发电系统的应用主要是两种:①单个的风力发电机,可与电网连接,功率约为10~100KW;②风力田:多个风力发电机集中安装、均匀分布并由控制中心集中管理,所发出电力主要通过电网输送,其功率一般为50~500KW。
与常规的发电技术相比,风力发电具有如下的特点:①间歇性发电;②运行条件恶劣;③成本相对下降;④分散建设;⑤有利于环境保护。
2.风电机组工作原理风力发电机有两种类型,由能量驱动链的方向决定,水平方向的为水平轴风力机,垂直方向的为垂直轴风力机。
其中水平风力机是市场上的主流,以下内容基本以水平风力机为主。
水平轴风力发电机主要有风轮(即转子,包括叶片和轮)、主轴、增速箱、发电机、塔架、调向系统、制动系统、液压系统、变距系统和控制系统等组成。
风轮是空气动力学研究的成果,弯曲的叶片在有效防止共振等现象的前提下转动,产生较大的升力和较小的阻力。
风轮尾端的尾翼作为调向器来控制风轮的迎风方向,尽量使其随时都迎风,从而最大限度地获取风能。
限速装置可以使风轮的转速在一定的风速范围内保持不变,制动装置可以使风轮在风速过高时停转,这些装置保证了风力发电机的安全运行。
发电机作为驱动装置将动能转化为电能,按照驱动方式,发电机可以分为以下三种:齿轮驱动、直接驱动和混合驱动;依据产生的电流,发电机又可分为三种:直流发电机、同步交流发电机和异步交流发电机。
《可再生能源》课件
可再生能源在电力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太阳 能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等。
交通领域
可再生能源在交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电动汽车、 混合动力汽车等,可以减少对石油的依赖。
工业领域
可再生能源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余热 回收、生物质能利用等,可以提高能源利用 效率。
02
可再生能源技术
太阳能技术
印度
印度政府制定了国家可再生能源政策,目标是到2022年实现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到175GW,其中包括 太阳能和风能等。
中国可再生能源政策
01
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可再生能 源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 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重点领 域和保障措施。
02
财政部设立了可再生能源电价 附加补助资金,对风能、太阳 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给予 补贴。
经济挑战与解决方案
01
02
03
04
05
高投资成本
不稳定的市场价 格
1. 政府补贴和税 2. 发展绿色金融 3. 长期购买协议 收优惠
可再生能源项目通常需要 大量的初始投资。
可再生能源的价格受多种 因素影响,市场价格波动 较大。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补贴和 税收优惠来降低投资成本 。
鼓励金融机构为可再生能 源项目提供贷款和其他金 融服务。
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
减少碳排放
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以减少对化 石燃料的依赖,从而降低碳排放 ,缓解全球气候变化。
保障能源安全
可再生能源的分布广泛,不受地 域限制,可以降低能源对外依存 度,提高国家能源安全。
促进经济发展
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 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创造就业机 会,促进经济发展。
可再生能源的应用领域
可再生能源概论
太阳能建筑摘要从某种意义上讲,人类历史是一部能量转换的历史,每一个时代都以其能量生产技术为标志。
随着能源危机的日益严重以及建筑能耗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传统能源中的石油和天然气将在未来几十年内耗尽,煤尽管还能用一二百年,但它对生态和环境带来了很多的副作用,在世界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中,我国首当其冲。
21世纪人类共同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开发无污染、可再生的新能源与能源转换技术是科技界的当务之急。
21世纪是各行各业高速发展的时期,我国已然成为了一个超级的建筑大国,在建筑行业里,传统的建筑理念已经被摒弃,新一代的以可持续为主导的建筑已成为现代人居住的首选建筑,可再生能源在建筑里面的运用使得现在的建筑与自然形成了更加和谐的状态。
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可再生能源,在众多新能源中,太阳能分布最广,获取最容易。
将太阳能利用技术与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不仅能节能,还能保护环境,因此,太阳能建筑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利用。
关键词:能源危机;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可持续发展;太阳能建筑一、绪论(一)论文撰写背景及目的现在社会倡导低碳经济生活,很多行业都进入了可持续的领域发展。
尤其是建筑行业,建筑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对自然进行的再造活动,而建筑能耗问题就成为了一个重大的问题摆在人们面前。
人类的生存都离不开我们周围的生态环境,怎样更好的把建筑融入自然生态环境,尽量的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减少对有污染能源的使用,怎样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有待解决。
我国不能走发达国家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之路,必须根据国情,同时吸取经验,走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二)我国建筑能源消耗现状目前我国每年竣工的建筑面积达到16-20亿平方,几乎是发达国家之和,但是这些新建的建筑中,仅有10%-15%面积的建筑能达国家规定的节能标准,80%以上的建筑属于高能耗建筑。
据预测,按着个趋势到2020年,我国的高能耗建筑面积将达到700亿平方,导致的能耗将是巨大的。
能源概论-chapter 1
能源概论哈尔滨工业大学燃烧工程研究所/sunsr@2005年2月第一章绪论主要参考书目:《新能源发电》西安交通大学陈听宽等编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版《能源科学导论》黄素逸编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1999版《能源化学》陈军陶占良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1-1 引言一、能量和能源1、能量构成客观世界三大基础:物质、能量和信息。
宇宙间一切运动着的物体中都具有能量的存在和转化,如爱因斯坦著名质能转化方程,2E ,表征了物质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信息描述变化和转化的关mc系。
人类一切活动都与能量及其使用紧密相关。
能量—产生某种效果(变化)的过程必然伴随着能量消耗或转化,因此从物理学上,能量为“产生某种效果(变化)的能力”,同时是做功能力一种度量。
如,用F (N)的力推动物体沿某一方向移动S (m)的距离,则所做的功为W=F·S(J),就要消耗一定的等价于W的能量E才能产生上述效果。
而通过大量的实验已经证明,能量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生,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到另一种形式,即能量是守恒的—热力学第一定律。
到目前为止,人类所认识的能量有如下六种形式:(1) 机械能。
它包括固体和流体的动能、势能、弹性能及表面张力能等。
动能和势能统称为宏观机械能,是人类最早认识的能量。
(2) 热能。
构成物体的微观分子运动的动能表现为热能。
这种能量的宏观表现是温度的高低,它反映了分子运动的强度。
(3) 电能。
它是和电子流动与积累有关的一种能量,通常是由电池中化学能转化而来,或是通过发电机由机械能转换得到;反之,电能也可以通过电动机转化为机械能,表明电做功向外输出机械能的能力。
(4) 辐射能。
物体以电磁波、光波形式发射的能量称为辐射能,如地球表面所接受的太阳能就是辐射能的一种。
(5) 化学能。
它是物质内部的原子核外发生化学变化引起的能量变化,按化学热力学定义,物系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以热能形式释放的内能称为化学能。
能源概论 第1章 概述
二、能源利用与转换的历史 人类对能源的利用主要有三大转换: 第一次是煤炭取代木材等成为主要能源; 第二次是石油取代煤炭而居主导地位; 第三次是20世纪后半叶开始出现的向多能源结构
的过渡转换。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可分为五大阶段: 火的发现和利用; 畜力、风力、水力等自然动力的利用; 化石燃料的开发和热的利用; 电的发现及开发利用; 原子核能的发现及开发利用。
其应用范围也相当广泛,如可用于医院、疗 养院、大型商厦、办公楼、宾馆、体育馆等。
第二节 能量的转换与利用 含义:能量形态上的转换、能量空间的转换
(传输)、能量时间上的转换(储存)。
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输入能量—输出能量 =储存能量的变化
能量转换过程、设备及系统。 燃烧煤的炉中:煤炭燃烧,化学能→热能; 太阳能热水器中:太阳能→热能。
(二)石油的形成
石油是由古代有机物(主要是单细胞植物,如蓝-绿 海藻类;单细胞动物,如有孔虫类)变来的。在漫长 的地质年代里,海洋里繁殖了大量的海洋生物,它 们死亡后的遗体随着泥沙一起沉到海底,长年累月 地一层层堆积起来,跟外界空气隔绝着,经过细菌 的分解,以及地层内的高温、高压作用,生物遗体 逐渐分解、转化成石油和天然气。
一、能源的转换 1.能源转换流程:一次能源→二次能源→终端使用能源
转换的流程:
一次能源
二次能源
终端能源
2.一次能源转换成二次能源的方法:多种不同的方法。 中心电站生产电力,有时还进行区域供热。 石油炼制成更方便的液体燃料→汽油、喷气燃料、柴油等。 能源转换设备有时是系统的终点,如核裂变能,在核电站发
有红、金黄、墨绿、黑、褐红、甚至透明;原油的 颜色决定于它本身所含胶质、沥青质的含量,含的 越高颜色越深,原油的颜色越浅其油质越好。透明 的原油可直接加在汽车油箱中代替汽油。
《能源概论》第1章 绪论
7. 含能体能源与过程能源分类法
• 有些物质本身含有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 有些物质本身含有能量,如煤炭、石油、天然气、 氢气、生物质等, 氢气、生物质等,在把这些物质进行运输和贮存的 同时,也将能量进行了运输和贮存。 同时,也将能量进行了运输和贮存。这类能源称为 含能体能源或载体能源。 含能体能源或载体能源。 • 另一类能源是由于提供能量的物质运动所产生的, 另一类能源是由于提供能量的物质运动所产生的, 如水力能、风能、潮汐能、电能等。 如水力能、风能、潮汐能、电能等。这类能源称为 过程性能源,其特点是不能直接贮存。 过程性能源,其特点是不能直接贮存。
1.3.2 中国能源面临的挑战
1.人均能源资源紧缺 . 2.需求量大,油气供需缺口大 .需求量大, 3.能耗强度高,利用效率低 .能耗强度高, 4.能源结构不佳,污染严重 .能源结构不佳,
1.3.3 能源可持续发展战略
表1.3 世界主要地区三大化石能源储量
表1.4 世界主要产能国家三大化石能源储量
1.2.2 消费与需求
据统计, 全世界2001年一次能源总消费量达 据统计 , 全世界 年一次能源总消费量达 到 9124.8 Mtoe,其中北美 、 亚太 、 欧洲和俄罗斯 , 其中北美、 亚太、 及周边地区是主要的消费地区, 它们的消费量占 及周边地区是主要的消费地区 , 世界总量的87.6%。 。 世界总量的
4. 常规能源与新能源分类法
常规能源 Conventional Energy 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 已经大规模生产和广泛利用的、技术比较 成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 成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水力能 等一次能源,以及煤气、焦炭、汽油、酒精、 等一次能源,以及煤气、焦炭、汽油、酒精、 电力、蒸汽等二次能源都属于常规能源。 电力、蒸汽等二次能源都属于常规能源。常规 能源是以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为基础, 能源是以当时科学技术水平为基础,相对于新 能源而言的。 能源而言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按照是否经过加工或转换,能源又分为:
一次能源,指自然界中以天然形态存在,未经任何形式转 换的能源。如原油、原煤、天然气、薪柴、水流、核燃料, 以及太阳辐射、地热、潮汐等。
二次能源,指由一次能源经过加工或转换得到的能源。如 煤气、焦炭、汽油、煤油、热水、电能、氢能等。电能是 最重要、也是最方便的二次能源。
1.1 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
人类进化发展的历史,也 是一部不断地向自然界索 取能源的历史。 伴随着能源的开发利用, 人类社会逐渐地从远古的 刀耕火种走向现代文明。
人类使用能源的四个历史时期
1.柴草时期——从远古时代一直到18世纪中叶
大约50万年前,人类学会了使用工具和火。此时的燃料主 要是树枝、杂草等,人类完成了从猿到人的进化,能源利 用进入了柴草时期。 人类以柴草烧饭、取暖和照明,以人力、畜力和极少量水 车、风车为动力,从事手工生产和交通运输。这一时期生 产力低下,人类受制于大自然。
2.煤炭时期——从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以蒸汽机 的发明为代表
17世纪开始,英国人开始大规模地开采和利用煤。煤气灯的 使用,结束了人类的漫漫长夜。 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使煤炭一跃成为第二代主体能 源。 以煤炭作燃料的蒸汽机的广泛应用,使纺织、冶金、采矿、 机械加工等产业获得迅速发展。同时,蒸汽机车、轮船的出 现,使交通运输业得到巨大进步。以煤炭作为主要的动力能 源,人类开始对大自然进行大规模的改造。
(6)存储量。我国煤炭资源和水力资源尽管丰富,但煤炭集中 在北方,水力集中在西部,存在运输问题。我国煤炭储量居世 界第三,产量世界第一(约15亿吨)。水力资源居世界第一位, 但开发率不足5%(水力发电约占20%总发电量,火力发电75 %),而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水力发电开发率为40%以上。 (7)能源品位。较难转化为电能的为低品位能源,即较易转化 为电能的为高品位能源。 *能源的品位高低是相对而言的,例如水力能可直接转化为机 械能,再转化为电能;而化石燃料须先通过燃烧转化为热能, 再转化为机械能,进而到电能。因此水力能更容易转化。
3. 石油时期——从20世纪初至今,以内燃机和电力为 代表
中国人很早就发现石油是一种可燃液体,宋朝的沈括对石油作 了详细的记载。 1854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打出世界上第一口油井,现代石油 工业由此发端。 1886年,德国人本茨和戴姆勒研制成以汽油为燃料、内燃机驱 动的世界第一辆汽车,开始了利用石油的汽车时代。 19世纪初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19世纪末爱迪生发明电灯, 作为一次能源的石油和煤炭被转换成更加便于输送和利用的二 次能源—电能。 20世纪60年代,全球石油的消费量超过煤炭,成为第三代主体 能源。以石油和电能为基础,汽车、轮船、飞机、电力机车、 发电站、以及电话、电视、电子计算机等信息设备的发明和使 用,将人类快速推进到现代文明时代。
图1-3. 能量的各种形式和转换
1.4 能源的品质评价
(1)能流密度:即在单位体积或单位面积内从能源获得的功率。 太阳能和风能的能流密度较小,只有几百瓦/平米;常规能源 和核能的能流密度大。能流密度小,是可再生能源的共性。 因此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利用需占用较大的接收面积。 (2)能源开发投资:化石能源与核燃料,从勘测、开采,到加工、 运输,需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本身即耗能。太阳能、风能等 可再生能源,由大自然提供,不需能源费用,主要花费是一 次性投资。 *可再生能源设备的一次性投资仍较贵。按目前的技术水平, 太阳能、海洋能等发电设备的价格为每kW上万元到几十万元, 风能则已经降到每kW1万元以下;燃烧天然气和石油的 装臵以及水电设备,价格为每kW几千元。
煤炭 世界总可采储量 中国可采储量 中国所占比例 ( %) 世界储采比 中国储采比 9842亿t 1145亿t 11.6% 218 92
石油 1434亿t 38亿t 2.6% 41 24
天然气 146.4万亿m3 1.37万亿m3 0.9% 63 58
中国产量名次
1
5
19
表1-4 2004年中国主要能源与世界的对比(中国能源网)
1.6 能源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1)温室效应: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CO2)、甲烷(CH4)等气体允许来自太阳的 短波辐射通过,却能够吸收地球发出的红外长波辐射,然后 再辐射返还地球。过多的CO2等气体如同温室中的玻璃,阻 挡地球的正常热量散失,这就是温室效应。 研究人员发现,自184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气中CO2的浓度 增加了30%,已经从280ppmv增加到368ppmv,这可能是过去 42万年中的最高值。目前,CO2含量每年增加3%,每年大约 有230亿吨 CO2被释放到地球的大气中,每秒释放的CO2超过 700吨。 如果这种趋势继续下去,将在未来50年内使全球气温将上升 1.5-4.5℃,将使极地冰雪融化,海水升温膨胀,将淹没全 球大多数沿海地区,气候也将发生重大变化。
(6)按照国际能源组织(IEA)的推荐,新能源和可 再生能源又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大中型水电; 第二类:传统的生物质能利用; 第三类:新的可再生能源。 前两类为旧的可再生能源,因为它们的开发相对较成熟, 而且都对环境有较大的不利影响。 第三类即为新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现代 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海洋能和小水电等。 *新的可再生能源除了不会耗尽外,也较少污染排放, 对环境最友好。
2002年世界人口62亿,消耗的能源为451EJ(1EJ=1018J),其 中化石能源占总能量的3/4。 据预测,以目前的消耗速度,地球上的煤储藏,大约还能维持 200年,石油最多只有40年xx!天然气约60年!而且全世界的 石油产量,很可能在2010年左右即达到峰值。因此,人类正面 临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
1.3 能源的定义和分类
什么是能源?广义地讲,能源即能够向人类提供能量的 自然资源。如煤和石油等化石能源提供热能,水力和风 力提供机械能,地热提供热能,太阳提供电磁辐射能 (可转化为热能或电能)。
许多自然过程都产生一定的能量,甚至普通的垃圾也可 以产生能量,但转化的数量和转化的难易程度则差异极 大。
1.5 我国的能源问题
(1)人均能源不足。我国人均能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 一半,人均煤炭储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1/2,人均石油可采 储量为世界平均值的1/10。人均用电量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一 半。能源消耗总量仅低于美国,排世界第二位。 (2)能源分布不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主要集中在东北、华 北和西北,水电集中在西南,然而经济发达、人口集中的东南 沿海能源却严重缺乏。因此,“北煤南运”、“西电东送”的 不合理 格局将长期存在。 (3)能源构成不合理。一次能源构成中,煤炭占70%以上,而 国际上煤炭平均仅占23%。大量燃煤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中国 目前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世界总排放量的10%以上,是仅次于 美国的第二大温室气体排放国。 (4)能源效率低。人均能耗水平仍很低,不到1吨标准煤,为 世界平均值的1/2,而单位产值能耗确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 一,据统计,中国每生产一美元GDP,消耗能源是美国的4倍、 德国和法国的7倍、日本的 11倍。
(2) 按照不同的资源形态,能源可分为:
含能体能源:能量存在于物质中,易于储存。包括化石燃 料(煤、石油、天然气)、草木秸秆、核燃料、地热水或 汽、氢能等。 过程性能源:能量存在于运动过程中,无法直接储存。包 括太阳辐射、风、河流、海流、潮汐、波浪、地震、闪电 等。
(3) 按照开发和使用程度,能源可分为:
常规能源:使用较普遍、技术较成熟的能源。如煤、石油、 水力等。 新能源:正在研发利用、但尚未普遍使用的能源。如太阳 能、风能、海洋能等。 *核能曾属于新能源,但随着其广泛的开发程度,已归纳 为常规能源。
(4)按照能否反复使用,能源可分为:
不可再生能源,即只能一次性使用,用完后不可再生的能 源。包括所有化石能和核能。据估计,地球上的石油最多 还可使用40年,天然气还可使用60年,煤还可使用20年。 可再生能源,即可以反复使用,不断再生,不会耗尽的能 源。它包括太阳直接辐射能(以后即称太阳能)、水力能、 风能、海浪能、地热能等。
*因此能源又可定义为较集中而又较容易转化的含能物 质或含能资源。
按照来源的不同,能源可分为:来自太阳的辐射 能、地球内部固有的能、地球与其它天体相互作 用产生的能共三大类。
第一类能源(直接或间接来自太阳辐射) 太阳能、风能、水力能、海浪能、海流能、海水温差能、生物 质能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可燃冰 第二类能源(地球内部带来的能量) 地热能、火山、地震、海啸核燃料(铀、钍、钚、氘等) 第三类能源(地球—天体相互作用能) 潮汐能
表1-5 2004年我国能源剩余储量和探明可开采年限(中国能源网)
资源种类
天然气 水力 煤炭(亿吨) 石油(亿吨) (亿立方米) (GW装机)
探明可开采 1,145 量 可开采年限 54~81 2050~2077 年
32,736
15~20
11,704
28~58
353
38~104
可开采到
2011~2016年
4. 可再生能源时期——从21世纪中叶开始,多种能源 的联合利用
进入21世纪,人类将逐渐步入可再生能源时代
传统的化石能源面临枯竭,且具有环境污染,石油、煤、天 然气等化石能源将逐渐推出历史舞台 水力能以及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 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发挥主导作用。 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测,到21世纪中叶,能源利用很可能 是包括水力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以及 核能(核裂变和核聚变)的多种能源联合利用的体系。
表1-2. 一次能源、二次能源、可再生能源、不可再生能源分 类表
可再生能源 一次 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直接太阳辐射、生物质、风、流水、海浪、 潮汐、海流、海水温差、地热水、地热蒸 汽、热岩层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 可燃冰)、核燃料(铀、钍、钚、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