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通用版)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1. 引言危险源指的是能够引发事故的物质、设备、工艺、环境和行为等因素。
对危险源进行合理的分级控制管理是保障生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本文档旨在通过制定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建立科学合理的危险源分级管理体系,确保企业生产活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 危险源分级原则危险源分级应遵循以下原则: - 按照危险性、风险等级进行分级; - 根据不同危险源的特点和后果,确定相应的控制措施; - 基于合理的科学依据,综合考虑危险源的数量、概率和影响等因素; - 危险源分级应公开透明,方便相关人员了解和应对。
3. 危险源分级标准根据危险源的性质、规模和风险等级,将危险源划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 -一级危险源: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和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巨大损失; - 二级危险源: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和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较为严重,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较大损失; - 三级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可能较为严重,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一定损失; - 四级危险源:具有一定的危险性和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可能较小,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轻微损失; - 五级危险源:具有较低的危险性和风险,一旦发生事故后果较小,可能对人员生命安全和财产造成几乎没有损失。
4. 危险源分级管理措施4.1 一级危险源针对一级危险源,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 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并进行定期培训与考核; - 建立严格的安全警示标识和防护设施; - 配备专业的安全管理人员,实施24小时监控;- 定期进行危险源评估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风险;- 建立应急预案和演练,保障在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和处理。
4.2 二级危险源针对二级危险源,应采取以下管理措施:- 制定明确的作业指导书和操作规程,并进行培训与考核; - 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标识,提醒人员注意安全; - 进行定期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风险; - 配备专职或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监控危险源的运行状态; - 提供必要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1. 引言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对人身安全、生产设施、环境等造成损害或者危害的因素、条件或者非正常状态。
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危险源,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
本文档将介绍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的相关内容。
2. 定义2.1 危险源危险源是指那些可能对人身安全、生产设施、环境等造成损害或者危害的因素、条件或者非正常状态。
危险源可以分为自然灾害、人为因素、设备因素等多种类型。
其具体种类和性质会根据不同的领域和行业而有所差异。
2.2 分级管理分级管理是指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程度,将危险源划分为不同的等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通过分级管理可以合理、有针对性地对危险源进行控制和处理。
3. 制度目的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危险源,从而保障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具体目标包括:•对危险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划分和评估。
•建立相应的管理措施和应急预案。
•提高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损失。
4. 危险源的分级与评估4.1 分级原则危险源的分级应遵循以下原则:•根据危险源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分类。
•根据可能的危害程度进行分级。
•根据可能发生的频率进行分级。
•根据控制措施是否已经采取进行分级。
4.2 分级标准根据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危险源的分级标准会有所不同。
以某电力公司为例,其危险源分级标准如下:•一级危险源: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危险源。
•二级危险源: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危险源。
•三级危险源:可能导致轻微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危险源。
4.3 评估方法危险源的评估可以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其中,定性评估主要是对危险源进行描述和分类,定量评估则是通过数据分析和计算得出具体的评估结果。
5. 管理措施与应急预案5.1 管理措施根据危险源的分级,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是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
(完整版)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辨识、评价、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11目的识别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和服务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进行风险评价,及时更新,为尽量减少和控制公司各项活动中的风险提供依据。
2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危险因素识别、评价、控制和更新工作。
3 术语3.1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害或疾病、物质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因素。
危险源根据评价可以划分为重大危险源、重要危险源、一般危险源。
3.2危险、有害因素识别:认知危害、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3.3风险:特定危险、危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及后果严重性的结合。
3.4风险评价:依照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评价风险程度并确定风险是否可容忍的全过程。
3.5事件:发生或可能发生伤害、疾病 (不论严重程度)或死亡的与工作相关的事件。
注1 :事故是一种造成了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
注2:没有造成伤害、疾病或死亡的事件也被称为[near-miss未遂事件]、[near-hit虚惊事件]、[close call差点出事]或[dangerous occurrence危险事件]。
注3:紧急情况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事件。
)3.6危险、有害因素风险分级管控根据对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评价,将危险、有害因素划分为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低风险/蓝色风险(D级)四个风险等级,并采用红、橙、黄、蓝色进行标识。
3.6.1重大风险/红色风险(A级)属于不可容许的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应由企业重点负责管控,必须立即整改,不能继续作业,只有当风险等级降低时,才能开始或继续工作。
标识为红色。
3.6.2较大风险/橙色风险(B级)属于高度危险,必须建立管控档案,必须制定措施进行控制管理,应由公司管理部和各职能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管控。
标识为橙色。
3.6.3一般风险/黄色风险(C级)属于中度危险,应由所在车间负责管控,公司管理部负责监督落实。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1]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1]](https://img.taocdn.com/s3/m/56edfa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b4.png)
不安全源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为了保障公司员工和财产的安全,防止事故和祸害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规范不安全源的管理,订立本《不安全源分级管理制度》。
本制度的目的是引导企业进行不安全源的识别、分类、评估和掌控,以实现不安全源管理的全过程掌控和持续改善。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的全部部门、子公司、分支机构和全体员工,包括全部的生产、经营、办公场所、设备和工具等。
三、术语定义1.不安全源:指可能引发事故、损害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破坏环境的特定物体、能量、物质或条件。
2.不安全源分级:依据不安全源对人员、财产以及环境的潜在风险程度和影响程度进行划分和分类。
3.不安全源掌控:实行合理的管理、技术和操作手段,降低或除去不安全源的风险。
4.管理标准:规定不安全源的分级依据、识别方法、评估指标、掌控措施和管理要求。
5.考核标准:用于评价不安全源识别、评估和掌控的有效性和执行情况的指标和要求。
四、不安全源分级管理1. 不安全源的分级原则不安全源的分级原则应依据其对人员、财产以及环境的潜在风险程度和影响程度进行划分和分类,分为高风险、中风险和低风险三个等级。
风险等级的划定应参考以下因素:•潜在造成的损害程度及严重性;•发生可能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2. 不安全源的识别和评估2.1 不安全源的识别全部部门和岗位应积极参加不安全源的识别工作,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途径:•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流程分析;•工作场地巡查;•设备、工具和物料的安全检查;•定期组织不安全源识别和评估的会议。
2.2 不安全源的评估不安全源的评估应依照统一的评估指标和标准进行量化评估,并记录评估结果和风险等级。
评估指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潜在损害程度及严重性;•发生可能性;•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3. 不安全源的掌控依据不安全源的风险等级,实行相应的掌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3.1 高风险不安全源的掌控措施•实行高风险隐患的隔离、剥离和防护措施;•加强对高风险不安全源的监控和检查;•订立应急预案和培训措施。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5篇)

危险源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点)的确定与分级1、危险源(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作业区域内潜伏着较大危险性的岗位、场所,这些地方事故频率高,会导致人身伤亡、火灾爆炸或设备机械损坏等事故,是安全生产重点控制管理部位。
2、对危险源(点)要根据单位安全生产实际情况,按照危险程度对危险源(点)分等级实施重点控制管理。
①一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高,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重大人身伤亡事故、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②二级危险源(点):事故发生频率较高或容易导致重伤、残废、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场所等。
③三级危险源(点):不会导致重伤以上的事故、重大设备、重大火灾事故的发生,但事故较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会发生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④四级危险源(点):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伤害事故的岗位、场所等。
对危险源(点),单位根据生产特点、工艺流程、设备状况,分别进行定级、设标、建档、控制。
二、危险源(点)的管理1、危险源(点)的划定依据(1)有爆炸、发生火灾危险场所;(2)有灼烫危险场所;(3)有坍塌、压埋、坠落危险场所;(4)有触电伤害危险场所;(5)有腐蚀、放射、中毒、窒息危险场所;(6)有落物、崩溅伤人场所;(7)有被机具绞、碾、挂、割、压、刮、挤、撞等危险场所;(8)有被物体碰、夹场所;(9)有被绊倒危险场所;(10)其它容易致人受到伤害场所。
2、危险源(点)的控制要求(1)存在三级以上危险源(点)的单位应列出潜在危险因素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制定预防对策措施。
(2)危险源(点)具体责任人,是该点作业的操作者及班组长、班组安全员。
(3)各级危险源(点)所属班组和责任人,应按管理标准要求,进行日常检查,保障安全生产。
(4)单位对一、二级危险源(点)作业人员,要经常进行安全教育和考核,合格者方可上岗。
(5)各级危险源(点),由规定的检查单位定期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3、危险源(点)的申报危险源(点)由各有关单位确定分级、逐级落实管理。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范文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与依据1.目的:为了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和强化危险源的管理,最大程度地保护员工生命财产安全,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所有存在危险源的环节,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仓储、运输、使用和处置。
三、危险源分类与分级根据危害性、控制难度和可能引发的事故影响等因素,将危险源分为以下三个级别:1.一级危险源:指具有极高危害性,控制难度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引发重大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如有毒化学品、高压设备等。
2.二级危险源:指具有一定危害性,控制较为困难,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引发中等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如易燃物品、高温设备等。
3.三级危险源:指具有较低危害性,控制较为容易,一旦发生事故可能引发轻微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危险源,如办公设备、桌椅等。
四、危险源管理职责2.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危险源的评估、分类和分级,制定相应的安全管理计划,监督执行并进行相关培训。
4.员工:应当严格遵守危险源管理制度,正确使用危险源,如发现危险源存在问题应立即上报。
五、危险源管理措施1.一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1)建立专门的管理团队,负责一级危险源的日常监测和维护工作。
(2)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3)配备必要的防护设备和器材,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4)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修复和处理危险源存在的问题。
2.二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1)制定操作规程,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和权限。
(2)加强现场管理,确保危险源的操作人员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3)定期进行安全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
(4)加强设备维护保养,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三级危险源的管理措施:(1)制定简洁明了的操作规程,确保员工能正确使用危险源。
(2)员工必须经过必要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能正确使用危险源。
(3)设置限制使用区域,确保危险源不被未授权人员接近。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目的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与健康,预防和控制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源,在公司内部建立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明确相关责任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风险管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全部员工,在生产过程中存在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场所和岗位。
三、定义1. 风险点:指在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的位置或环节。
2. 危险源:是指可能对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损害的物质、设备或行为。
3. 分级管控:根据危险源的性质、级别和可能带来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
四、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1. 风险点和危险源的确定:公司各部门应对各类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和危险源进行识别和评估,并制定相关控制措施。
2. 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和可能引发的事故后果,将其分为高、中、低三级。
(1) 高风险点和危险源:可能引发重大事故,致使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2) 中风险点和危险源:可能引发一般事故,致使人员轻伤、财产受损和环境受到轻微污染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3) 低风险点和危险源:可能引发轻微事故,致使人员受轻微伤、财产受到轻微损失和环境有轻微污染的风险点和危险源。
3. 管控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根据危险源的分级,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并确保其有效实施。
(1) 高风险点和危险源:应采取最严格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的最大程度降低。
(2) 中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适当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3) 低风险点和危险源:应制定基本的管控措施,确保风险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4. 相关责任和监督: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对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负责,并对相关岗位进行监督和检查,确保措施的有效实施。
5. 安全培训和意识提升:公司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相关的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
五、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的监督与改进公司应建立监督机制,定期对风险点危险源的管控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风险的有效管控。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

不安全源(点)分级管理制度一、前言随着社会的不断进展,各行业的不安全源日益增多。
而对于这些不安全源的管理,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一个人的阅历、技能或者意愿,必需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来对不安全源进行管理。
因此,建立一套不安全源分级管理制度就显得尤为紧要。
二、什么是不安全源分级管理制度?不安全源分级管理制度是指将不同级别的不安全源进行归类和管理的制度。
依据不安全源的属性、不安全程度、潜在危害等多个因素,将不安全源分为不同的等级,通过对不同等级的不安全源实施不同的管理措施,以达到防备和掌控不安全源的目的。
三、不安全源分级的标准不安全源分级应当依照以下标准进行:1、不安全源的属性:依据不安全源所属的行业、工艺、设备类型等属性进行分类。
2、不安全源的不安全程度:依据不安全源造成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进行划分。
3、不安全源的潜在危害:依据不安全源可能造成的安全、环境、健康等方面的潜在危害进行划分。
四、不安全源分级实在分类不安全源分级依照以上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特别紧要不安全源:指那些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人身伤亡、环境破坏等严重后果的不安全源,如石化、化工等行业的生产单元、高压输气管道、高速道路桥梁等工程设施等。
对于特别紧要不安全源,应当实施最高级别的安全管理,投入最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管理和维护。
2、紧要不安全源:指那些发生事故可能造成较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不安全源,如冶金、机械加工、建筑等行业的设备、建筑结构等。
对于紧要不安全源,应当实施较高级别的安全管理,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管理和维护。
3、一般不安全源:指那些发生事故可能造成肯定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的不安全源,如一般工地、一般车间等。
对于一般不安全源,应当实施基本的安全管理,投入适当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管理和维护。
4、较低不安全源:指那些发生事故可能造成较小的人身或财产损失的不安全源,如办公室、宿舍等。
对于较低不安全源,应依照基本的安全管理要求来管理和维护。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点〕是指企业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危险因素。
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
二、划分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有发生爆炸、火灾、灼烫危险场所及物质;有附落、倒塌、落物、崩块、飞溅伤人及补绊倒危险的场所及物质;有触电伤害危险的线路、设备和场所;有被机具绞、挤、撞、夹等危险的场所;有其它容易致人受伤的场所及物质;三、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机率大或虽发生事故机率小,但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引起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必须果断采用措施及时排除危险因素。
二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频率较大或容易导致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要果断采用措施排除危险因素。
三级危险源是指虽不导致重伤以上事故和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但事故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性发生,对此应予以排除或采用控制措施。
四级危险源是指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性的伤害事故。
四、危险源的管理一级危险源由厂级领导负责,由厂、车间、班组进行三级管理,班组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每月检查一次。
二级危险源由车间领导负责,由工段和班组分级管理,班级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不定期进行抽检。
三、四级危险源由班组长负责,并进行常常性的检查。
五、对危险源管理的几项要求一、二级危险源必须设立标志牌,悬挂在显著位置,并坚持清楚、完好、三、四级危险源可以不设置标志牌。
标志牌要按规定要求制作〔用不易损坏的材质〕:长6mm 宽4mm危险源〔点〕名称:编号:潜在危险:危险级别:检查标准:责任人:各级危险源〔点〕要建档登记,绘制管理网络图〔表〕。
企业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发布

企业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发布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本制度旨在明确企业危险源分级管理的原则、方法和程序,通过科学、合理的分级管理,提高企业安全系数,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及财产安全,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危险源分级1.根据危险性等级,将危险源分为四级:一级(高风险)、二级(中风险)、三级(低风险)和四级(安全隐患)。
2.根据事故发生概率,将危险源分为五级:A级(极高风险)、B级(高风险)、C级(中等风险)、D级(低风险)和E级(风险较小)。
3.根据危害程度,将危险源分为三级:一级(重大危害)、二级(中度危害)和三级(轻微危害)。
三、管理制度1.风险评估制度:对各级危险源进行定期评估,识别潜在风险,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
2.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危险源的日常管理、监测、检查和处置程序。
3.培训教育制度:针对不同级别的危险源,组织员工进行相应的安全培训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4.应急预案制度:制定各级危险源的应急预案,明确应对突发事件的流程和方法,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四、落实措施1.培训教育:定期组织危险源操作人员参加培训,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认识和操作技能。
2.制定和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根据危险源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并监督执行。
3.建立危险源档案:各级危险源的评估结果、管理制度、应急预案等相关资料应归档保存。
4.定期检查和评估:每季度对危险源进行一次检查,及时发现新的危险源,并对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
五、监督检查1.设立监督检查小组:设立由各部门组成的监督检查小组,负责对危险源的日常管理、监测和检查工作进行监督。
2.检查程序:制定监督检查工作程序,明确检查内容、方法和标准,确保检查工作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问题整改和反馈:对于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检查结果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进行反馈,促进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
4.定期审计:为确保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应定期组织内部审计,对管理制度、落实措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管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安全生产的科学管理,有效地控制作业场所潜在的危(wei)险因素,消除隐患,保证职工的安全与健康,特制定本办法。
本办法合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生产作业场所、生活场所、工作地点和材料设备仓库及公共活动设施等区域。
确定危(wei)险源(点)的依据1.1 危(wei)险源(点)是指在作业场所潜在着较大的危(wei)险。
这种场所引起事故的机率较高,会导致人员的伤害、设备损坏等,是企业安全生产的重要控制管理部位。
1.2 具有下列条件之一的场所,均可构成危(wei)险源(点):1.2.1 有落物、滚石、锤击、破裂、崩块、砸伤等危(wei)险的;1.2.2 有被机具绞、碾、碰、割、挤、压、挂、夹、撞危(wei)险的;1.2.3 有触电(包括雷击)、淹溺、灼烫、坠落、坍塌、冒顶片帮、透水、放炮危(wei)险的;1.2.4 有发生火灾、爆炸(煤气爆炸、锅炉或者受压容器爆炸、化学物的爆炸、钢水或者铁水爆炸等)危(wei)险的;1.2.5 有腐蚀、放射、中毒、窒息危(wei)险的。
2、危(wei)险源(点)的危(wei)险严重度分级2.1 危(wei)险严重度是衡量危(wei)险源(点)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事故后果严重程度和历年已发生事故伤害程度来确定的等级。
2.2 全公司危(wei)险源(点)按危(wei)险严重度分为二级。
2.2.1.A 级(公司级): 事故发生机率高,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或者主系统损坏, 引起重大设备事故的重大火灾事故的危(wei)险岗位、机台和作业场所;2.2.2.B 级(车间级):事故发生频率低,容易导致重伤、残疾、伤害,可造成次要系统损坏的危(wei)险岗位、机台和作业场所;2.3 危(wei)险源(点)的统一编号。
2.3.1. A 级的危(wei)险源(点)由公司统一编号(如A-1、A-2、……);2.3.2 .B 级的危(wei)险源(点)由所在各单位进行统一编号 (如B-1、B-2、……)3、危(wei)险源(点)控制点的标志(如图)A 级标志以红色为底色白字B 级标志以黄色为底色黑字规格长×宽800mm×500mm4、危(wei)险源(点)分级的管理和控制4.1 根据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本着“谁的危(wei)险源(点),归谁负责管理”的原则。
[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
![[全]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6501f098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cb.png)
危险源辨识与风险分级管控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编制目的为科学辨识本工程范围内作业场所和作业过程中的危险源,规范项目部安全风险管理,防范重大事故发生,确保项目部安全生产顺利进行,保障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工程项目标准化管理手册》3、业主相关规定4、项目《安全生产管理体系》第三条适用范围本文件适用于项目部及所属劳务队第四条工作原则危险源辨识与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工作应遵循〃动态管理、风险评估全过程分阶段实施、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危险源辨识评价第五条危险源相关概念一、危险源危险源:是英文Hazard一词的汉译,又被译作危害因素,《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GB/T28001-2011中,把其定义为: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二、重大危险源重大危险源:《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18将其定义为: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对是否为重大危险源的评价就是基于其具有有害物质(危险化学品)数量的多少,一旦失控可能造成的后果严重程度(如死亡半径等)来确定。
因此工程施工中不适用重大危险源这个概念。
如果要使用这个概念,应该定义为经评价后的重大风险作业对应的危险源。
三、两类危险源理论危险源(Hazard)既包括不安全的根源,也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但重大危险源中的危险源,指的则是能量或有害物质之类的不安全的根源,而不包括不安全的状态与行为。
东北大学的陈宝智教授根据危害因素(hazard)的性质特点,提出了两类危险源(hazard)理论:第一类危险源:是指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包括生产过程中各种能量源、能量载体或危险物质。
第一类危险源决定了事故后果的严重程度,它具有的能量越多,发生事故后果越严重,具有客观性。
危险源分级管理办法

危险源分级管理办法1 目的为有效控制作业场所和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增强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感,提高员工预防事故的能力,确保员工的安全、健康及生产的顺利进行,制订本办法。
2 范围本办法规定了危险源分级管理的管理职责及管理要求。
本办法适用于公司内各单位对危险源的管理。
3 术语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办法。
3.1危险源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其组合。
3.2事故隐患指存在于生产经营场所、设备和设施以及管理过程中的可能导致发生事故的不安全状态和缺陷。
事故隐患特指属于现在状态的危险源(强调现在状态)。
14 职责4.1 企管部职责:负责危险源风险控制管理的组织、协调。
4.2 安环部职责:负责对各单位危险源控制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
4.3 保卫部职责:负责对各单位火灾、爆炸类危险源的监督管理。
4.4 各单位职责:是危险源控制的责任主体,负责对各级危险源实施检查、监督、整改和升降级管理。
5 管理内容及要求5.1 危险源分级管理5.1.1 安环部对二级以上(含二级)危险源实施重点监督管理,并对各单位危险源的管理、检查、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5.1.2 保卫部对三级以上(含三级)火灾、爆炸危险源重点监督管理。
5.1.3 各单位生产安全分管领导,生产、技术、安全和设备人员对三级以上(含三级)危险源实施监督管理,并对各班组、岗位危险源的监控情况进行监督。
5.1.4 各班组、岗位对本班组、岗位的各级危险源实施有效控制。
25.2 危险源的定期监督检查5.2.1 安环部每季度一次对各单位危险源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二级以上危险源(含二级)的控制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填写“危险源检查表”,见附录A,汇总后报部分管领导审核签字。
5.2.2 保卫部每季度一次对各单位涉火灾、爆炸危险源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涉火灾、爆炸三级以上危险源(含三级)的控制情况进行重点检查,填写“危险源检查表”,见附录A,汇总后报部分管领导审核签字。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范文

不安全源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规章制度的目的和依据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企业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规范不安全源管理工作,防范和掌控各类不安全源,提高生产安全水平。
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订立。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的全部不安全源的分级管理。
第三条定义1. 不安全源指可能对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造成威逼的因素,包含但不限于化学品、机械设备、电气设备、火灾隐患、交通运输等。
2. 分级管理指依据不安全源的危害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潜在风险和掌控难度,将不安全源划分为不同等级,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二章不安全源分级标准第四条不安全源的分级不安全源依照其危害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分为五个等级:特别重点、重点、较大、一般和低。
实在标准如下:1. 特别重点不安全源特别重点不安全源是指可能引发重点事故,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的不安全源。
实在推断标准如下:•具有重点爆炸、火灾、毒害、放射性、化学、亚健康影响等特征;•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大规模环境破坏、重点社会影响的事故。
2. 重点不安全源重点不安全源是指可能引发重点事故,造成严重后果的不安全源。
实在推断标准如下:•具有较大爆炸、火灾、毒害、放射性、化学、亚健康影响等特征;•可能导致较多人员伤亡、大规模环境破坏、严重社会影响的事故。
3. 较大不安全源较大不安全源是指可能引发较大事故,造成较大后果的不安全源。
实在推断标准如下:•具有肯定的爆炸、火灾、毒害、放射性、化学、亚健康影响等特征;•可能导致肯定程度的人员伤亡、环境破坏、社会影响的事故。
4. 一般不安全源一般不安全源是指可能引发一般事故,造成一般后果的不安全源。
实在推断标准如下:•具有较小的爆炸、火灾、毒害、放射性、化学、亚健康影响等特征;•可能导致个别人员伤亡、环境受损、肯定社会影响的事故。
5. 低不安全源低不安全源是指可能引发低风险事故,造成较小后果的不安全源。
实在推断标准如下:•具有微小的爆炸、火灾、毒害、放射性、化学、亚健康影响等特征;•可能导致个别人员受伤、环境细小受损、细小社会影响的事故。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

危险源(点)分级管理制度一、危险源(点)是指企业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危险因素。
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
二、划分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有发生爆炸、火灾、灼烫危险场所及物质;有附落、倒塌、落物、崩块、飞溅伤人及补绊倒危险的场所及物质;有触电伤害危险的线路、设备和场所;有被机具绞、挤、撞、夹等危险的场所;有其它容易致人受伤的场所及物质;三、危险源的分级管理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一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机率大或虽发生事故机率小,但一旦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引起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危险因素。
二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频率较大或容易导致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要果断采取措施排除危险因素。
三级危险源是指虽不导致重伤以上事故和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但事故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性发生,对此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四级危险源是指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性的伤害事故。
四、危险源的管理一级危险源由厂级领导负责,由厂、车间、班组进行三级管理,班组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每月检查一次。
二级危险源由车间领导负责,由工段和班组分级管理,班级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不定期进行抽查。
三、四级危险源由班组长负责,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五、对危险源管理的几项要求一、二级危险源必须设立标志牌,悬挂在显著位置,并保持清楚、完好、三、四级危险源可以不设置标志牌。
标志牌要按规定要求制作(用不易损坏的材质):长600mm 宽400mm危险源(点)名称:编号:潜在危险:危险级别:检查标准:责任人:各级危险源(点)要建档登记,绘制管理网络图(表)。
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及救援系统一、应急救援工作要求安全生产,重在防患于未然。
同时,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救援与调查处理,对于最大限度地减小和降低损失,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也是至关重要的。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是企业应该建立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用于识别和评估企业内部的危险源,并采取适当的管控措施,确保员工的安全与健康。
下面是一份针对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示范文本,供参考。
1.识别危险源1.1建立危险源识别小组,由负责安全管理的人员组成,负责危险源的辨识工作。
1.2通过整理历史事故记录、职业病统计数据、工作场所环境监测数据等,识别可能存在的危险源。
1.3制定危险源识别表,详细列出可能存在的危险源,包括但不限于物理、化学、生物、机械、人因等。
2.危险源评估2.1针对识别出的危险源,进行评估工作,确定其危害性和风险等级。
2.2制定危险源评估表,用于记录危险源评估结果,包括危险源的名称、危害程度、影响范围、可能导致的伤害和灾害等详细信息。
2.3根据评估结果,将危险源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确定相应的管控措施。
3.管控措施3.1针对不同等级的危险源,采取不同的管控措施。
3.2高风险危险源:采取控制措施,尽量消除或降低其危害程度和风险水平。
采用可靠的防护设备、采取严格的操作规程、开展定期检修和维护,确保高风险危险源的安全性。
3.3中风险危险源:采取预防措施,通过技术改进、操作规程的优化以及员工的培训和教育,降低中风险危险源的风险水平。
3.4低风险危险源:采取监测措施,定期检查和检测低风险危险源,确保其安全性。
4.管理与监督4.1确定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控的责任人和职责,明确各级别的管理与监督机构。
4.2开展定期的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控检查,确保危险源的管控措施有效执行。
4.3针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及时采取纠正措施和改进措施,确保危险源管控的可持续性和有效性。
5.培训与教育5.1开展危险源辨识与分级管控的培训与教育,提高员工对危险源的识别能力和应急响应能力。
5.2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危险源分级管控知识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以上是一份关于危险源辨识及分级管控管理制度的示范文本,具体内容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进行相关调整和补充。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

危险源分级控制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强化安全保障体系的有效手段.第二条危险源(点)分级控制管理制度是针对生产过程中每个危险源(点)的设备、环境、人的行为和安全管理等诸因素,以控制危险因素为中心,确实保障生产经营工作顺利进行和职工的安全、健康促进安全管理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而制定。
第二章危险源(点)确定和划分第三条危险是指存在于系统、设备、操作中的一种潜在条件或状态,当受到激发时,可能发生或酿成人员或系统的损害。
第四条危险因素是指生产过程中潜在危险和触发条件和组合,是事故致因的集合。
这些组合或集合,本办法主要分为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和管理缺陷因素等三大类.第五条不安全行为(人的因素)主要构成:(1) 违反职工安全通则;(2) 使用工、器具防护品欠妥;(3)违章作业;(4)在不安全地点作业,无防护措施;(5)协同作业指挥联系失误;(6)其他不安全行为。
第六条不安全状态(物的因素)主要构成:(1)设备存在缺陷或失修;(2) 安全通道不畅通;(3)定置管理差;(4)防护用品不合格;(5) 作业场地危险因素未消除;(6)工器具有缺陷;(7)安全防护装置欠缺或失修;(8)其他不安全状态。
第七条不良环境,如作业环境照明不良等;第八条管理缺陷主要构成:(1)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懂作业程序、方法;(2) 特殊工种人员无证上岗;(3)身体患有职业不适应症、禁忌症上岗; (4)班前会未按程序召开,不讲作业安全事项;(5)隐患整改不及时,不安全;(6)大、中、临时抢修无安全措施;(7) 违章指挥或强令冒险作业.第九条危险是一种潜在的条件或状态,触发条件千差万别.运用安全系统工程分析方法,能准确辨识,但危险源(点)的危险因素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宏观"表征形态-危险形态.本办法将下列”宏观”形态列为危险形态:(1) 本单位已发生过伤亡事故或其他事故(含急性中毒、窒息、火灾、爆炸、设备事故);(2)设备陈旧失修、安全度低;(3)作业密集度高;(4) 存在严重隐患;(5)按国内外事故案例比照,容易发生各类事故;(6) 作业和环境条件不良;(7)按专业技术人员和作业人员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潜在危险.第十条危险源(点)泛指生产过程中,有潜在危险因素能导致意外事故的部位、机台、岗位。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二篇)

风险点危险源分级管控制度范文一、目的和原则1. 目的:明确风险点危险源的分级管控,有效预防和控制事故风险的发生,保障员工和财产安全。
2. 原则:科学、合理、系统、综合、可操作性。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企业内部的各类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管控。
三、风险点和危险源的分级根据风险点和危险源对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威胁程度,将其分成以下五个级别:1. 一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极高,可能导致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2. 二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较高,可能导致较大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3. 三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一般,可能导致一般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4. 四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较低,可能导致轻微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5. 五级风险点/危险源:威胁很低,可能导致轻微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风险点或危险源。
四、分级管控措施1. 一级风险点/危险源:(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进行全面风险评估和较高级别的防护措施。
(2) 设立专门的管理岗位,确保全面有效管理,并进行定期的复查和验收。
(3) 配备高级别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确保能够及时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2. 二级风险点/危险源:(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进行较高级别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2) 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确保风险点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有效开展。
(3) 配备适当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以快速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3. 三级风险点/危险源:(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进行一般级别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2) 设立相应的管理岗位,做好风险点的日常管理和安全工作。
(3) 配备必要的安全设施和紧急救援设备,以应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
4. 四级风险点/危险源:(1) 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进行安全管理,进行较低级别的风险评估和防护措施。
(2) 管理人员对风险点进行定期巡查和检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工作的落实。
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制度

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危险源的识别、评估、分级和监控管理工作。
第三条本制度的宗旨是为了确保单位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有效性,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第二章危险源识别与评估第四条危险源的识别和评估是危险源分级监控管理工作的基础。
本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标准和规定,对危险源进行全面的识别和评估。
第五条识别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问卷调查、现场勘察、风险分析等。
第六条评估危险源的方法包括但不限于:定性评估、定量评估、半定量评估等。
评估结果应当真实客观,并采取适当的措施进行验证。
第三章危险源分级第七条根据危险源的特性和等级,将危险源分为一般危险源、较大危险源和重大危险源。
第八条一般危险源是指具有一定危害程度,但风险相对较低,并且具有较好的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对一般危险源,本单位采取适当的管理措施,并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
第九条较大危险源是指具有较高的危害程度,存在一定的风险,并需要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的危险源。
对较大危险源,本单位应当制定更详细的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并加强现场监控和人员培训。
第十条重大危险源是指具有严重危害程度,风险极高,并且可能造成重大事故的危险源。
对重大危险源,本单位应当进行专项监督,确保控制措施的有效性,并建立完善的应急机制和紧急救援预案。
第四章危险源监控第十一条危险源监控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定期检查、实时监测、巡查检验等。
第十二条对于一般危险源,本单位应当每月进行一次监控,并制定监控记录。
第十三条对于较大危险源,本单位应当每周进行一次监控,并制定监控记录和事故报告。
第十四条对于重大危险源,本单位应当每天进行监控,并制定详尽的监控记录,并实行备份保存。
第五章监控记录和统计分析第十五条危险源监控记录应当真实可靠,并按照相关要求进行保存。
第十六条监控记录应当包括但不限于:监控时间、监控人员、监控内容、监控结果等。
第十七条本单位应当定期进行监控记录的统计分析,对监控结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通用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危险源分级管理制度(通用版)
一、危险源(点)是指企业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的可能发生的事故的危险因素。
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部位。
二、划分危险源(点)的具体依据:
有发生爆炸、火灾、灼烫危险场所及物质;
有附落、倒塌、落物、崩块、飞溅伤人及补绊倒危险的场所及物质;
有触电伤害危险的线路、设备和场所;
有被机具绞、挤、撞、夹等危险的场所;
有其它容易致人受伤的场所及物质;
三、危险源的分级管理
危险源按危险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一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机率大或虽发生事故机率小,但一旦
发生事故将会造成人员的重大伤亡,引起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必须果断采取措施及时排除危险因素。
二级危险源是指发生事故频率较大或容易导致多人伤害事故的危险岗位、设备、场所及物质。
对此,要果断采取措施排除危险因素。
三级危险源是指虽不导致重伤以上事故和发生重大设备事故、重大火灾事故,但事故常发生或有较大可能性发生,对此应予以排除或采取控制措施。
四级危险源是指有一定的危险性,有可能发生一般性的伤害事故。
四、危险源的管理
一级危险源由厂级领导负责,由厂、车间、班组进行三级管理,班组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每月检查一次。
二级危险源由车间领导负责,由工段和班组分级管理,班级每日检查,车间每周检查一次,厂级不定期进行抽查。
三、四级危险源由班组长负责,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
五、对危险源管理的几项要求
一、二级危险源必须设立标志牌,悬挂在显著位置,并保持清楚、完好、三、四级危险源可以不设置标志牌。
标志牌要按规定要求制作(用不易损坏的材质):
长600mm宽400mm
危险源(点)名称:编号:
潜在危险:危险级别:
检查标准:
责任人:
各级危险源(点)要建档登记,绘制管理网络图(表)。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