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一章:经济学概述1.1 经济学的定义与研究对象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如何生产、分配和消费稀缺资源的一门学科。
其研究对象包括经济活动、价值观念、经济制度等。
1.2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人们面临选择:由于资源的有限性,人们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做出决策。
•成本与效益的权衡: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需要权衡其所付出的成本与所获得的效益。
•刺激与反应:人们对经济激励做出反应,激励可以是经济奖励或经济惩罚。
1.3 经济学的主要分支•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运行的规律,包括国民经济总体规模、经济增长、通货膨胀等。
•微观经济学:研究个体经济单位的决策行为,包括个人、家庭、企业等。
1.4 经济学的应用和意义•指导经济政策:经济学研究结果可以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依据,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
•分析经济现象: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分析各种经济现象,如通货膨胀、失业等。
第二章:供求关系与市场2.1 供求关系的基本概念供求关系是指在市场上,商品的供给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关系。
供给量与需求量的变化会导致市场价格的波动。
2.2 市场与市场机制市场是买卖商品和服务的场所,市场机制是指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的自由竞争来调节市场。
2.3 市场均衡与调节机制市场均衡是指供给量和需求量达到平衡状态的情况。
市场调节机制通过价格的变化来实现市场均衡。
2.4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市场失灵是指市场机制无法有效地调节供求关系,需要政府干预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
3.1 国民生产总值(GD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总价值,可以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3.2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价格持续上涨导致货币实际购买力下降,通货紧缩则是指价格持续下降导致货币实际购买力上升。
3.3 失业与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和愿意工作的人没有工作机会,就业则是指劳动力中有能力和愿意工作的人有工作机会。
3.4 经济增长与经济周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经济周期则是指经济活动在一定时期内的波动。
政治经济学1-4课笔记总结
【1】答题模式总结“措施”类答题总结■方法:一)联系课本二)联系材料三)落实主体国家:1】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保持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2】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手段进行宏观调控3】坚持走工业化道路4】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升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5】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经济发展的效益与质量6】发展循环经济,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循环、综合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7】协调投资、消费、出口三者的关系,增强消费需求对经济的带动作用企业:1】市场:面对市场进行行业、产品结构调整,生产适销对路的产品,尊重价值规律,将生产资料与劳动力进行资源配置2】科技: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3】管理:加强管理,贯彻人才强国战略4】素质:提高经营者、劳动者的素质5】效益: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产出,提高经济效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6】品牌:树立良好的企业信誉与形象,实行名牌战略7】竞争力: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将企业做大做强,增强国际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关系“认识”类答题模式第一:是什么。
即解释材料中的事件、现象、观点是什么第二:为什么。
即分析事件、现象、观点产生的原因第三:怎么样。
进行评价,如结果怎么样,有何意义,作用如何,有何影响等第四:怎么办。
提出对策、措施、方法、建议、表明态度“关系”类答题模式第一:定。
即确定A、B分别指什么,并进一步确定其内涵第二:分。
即结合材料进行分解第三:联。
即寻找A和B的一致方向或者统一的地方,在寻找材料中如何体现第四:结合材料,总结答案【2】唯物论和辩证法非原理知识1.物质的概念: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放映的客观实在叫物质。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也是根本特性、本质属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2.有了人脑不一定就有意识,意识的内容来自于客观存在。
3.意识能动作用包括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和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
政治经济学笔记(绝对经典 亲自整理)
政治经济学参考书〔理论经济学各专业〕:1.?政治经济学?逄锦聚洪银兴高等教育出版社2.?政治经济学热点与难点争喊?逄锦聚高等教育出版社应用经济学各专业能够不瞧上面两本书注重:原理及其表达方法〔文字组织〕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理解三个全然咨询题:1.政治经济学和经济学的关系〔都属于理论经济学〕。
2.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要紧任务。
3.怎么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知识要点:1.商品的二因素以及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2.价值形式的开展与货币的起源;货币的实质和职能;货币流通规律。
3.价值规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
重点:1.商品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和量的规定性。
2.什么原因讲劳动的二重性学讲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提示:〔1〕劳动的二重性学讲解释了商品的二重性,从而为劳动价值论奠定了科学根底。
〔2〕从劳动二重性动身,马克思论证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价值增值过程,揭示了剩余价值是由剩余劳动创造的,从而为剩余价值理论提供了科学依据。
〔3〕在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根底上,马克思区分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进而提出了资本的有机构成学讲。
〔4〕在前面三点的根底上,马克思提出了资本积存理论,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以及剩余价值分配理论,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以及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
3.从开展的角度对制造价值的劳动的新熟悉。
4.价值规律与市场机制的关系?价值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什么作用?结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中“市场机制〞一章来理解,也能够结合西方经济学中关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来理解。
提示:〔1〕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中的全然规律,市场机制是这一规律的作用形式。
〔2〕价值规律揭示了商品价值的决定、实现与社会必要劳动时刻之间的内在关系;而市场机制只是是表现这种关系的外在形式。
考虑题:1.劳动价值论有何现实意义?提示:劳动价值论的全然动身点:资源如何配置和财宝如何分配。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二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二章商品和货币“商品是资本主义社会最常见、最普遍的现象”2.1 商品➢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为什么从商品开始1、逻辑起点(现象与本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一切关系都是商品关系2、历史起点(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灭亡)商品成为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一、商品的二因素1、什么是商品: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A、商品的使用价值(自然属性)➢“物的有用性成为使用价值”➢是用于满足别人需要的社会使用价值➢是通过交换来满足别人需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使用价值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商品的交换价值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作为使用价值,商品有质的差别;作为交换价值,商品只能有量的差别;C、商品的价值(社会属性)✧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抽象劳动。
✧重点理解①“一般的人类劳动”--交换价值背后的秘密②“凝结在商品中”--抽象劳动不等于价值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D、价值与交换价值的关系(内容与形式)✧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重点: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商品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矛盾●案例分析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墨。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二、劳动二重性1、具体劳动使用价值(1)概念:具体形态下的劳动,以不同的目的、对象、手段、结果相区别(2)特点:A)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B)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一个永恒的范畴C)其内容和形式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2、抽象劳动价值(1)概念: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即人的脑力、体力在生产中的耗费。
(2)特点:A)抽象劳动是客观存在的B)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抽象劳动是一个历史的范畴3、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着商品的二因素●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区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A具体劳动存在质的区别抽象劳动只有量的区别B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一切劳动的共同内容具体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各种劳动的不同形式C具体劳动是永恒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不是两次劳动4、劳动二重性学说是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枢纽●阐明了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怎样形成价值。
政治经济学笔记完整版
政治经济学总述:政治经济学三大理论体系:1.价值论:政治经济学的基础。
生产率不同,产生超额利润,其他生产者转移。
(并不否定商品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2.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理论(剩余价值理论):加入了资本主义制度因素(仅存在于资本主义世界中的劳动力商品的概念),这是一种进步,进而市场上开始按照生产价格交换,从而形成了资本主义下的价值规律。
3.(剩余价值——)利润的理论:涉及利润在资本间的分配(资本竞争结果),虽然全部资本家利益高度一致(为瓜分劳动创造的价值),资本无处不在——利润平均化趋势(除去垄断的情况)——动态的资本再生产、积累的过程(资本在利润的推动下走向何处)一、政治经济学的历史、对象和任务经济学发展历史总体:重商主义——古典经济学——庸俗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产阶级经济学进一步发展——修正主义/列宁主义——凯恩斯主义——战后经济发展、新经济政策1.重商主义:14-15世纪产生,集中研究流通领域、商业、对外贸易,论证商品货币关系。
1615,(法)蒙克莱田《薪给国王和王太后的政治经济学》使用“政治经济学”。
2.法国重农主义:布阿吉尔贝尔和魁奈为代表。
研究对象从流通领域转向生产领域(重视效率)。
马克思认为这是真正的近代经济科学开端。
3.古典政治经济学:英国,W.配第创始,亚当.斯密集大成,大卫.李嘉图最后完成。
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内部联系,提出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接触剩余价值问题。
4.庸俗经济学(西方经济学):19C初,代表有萨伊(提出生产要素论:忽视劳动),马尔萨斯(《人口论》)。
表现在为考察剩余价值的来源和实质。
5.空想社会主义:19C初,渊源于16世纪。
6.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19C中后期,产业革命于英国完成,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特点: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创造了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方法;首创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劳动价值论;建立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主为社主代替的必然性。
政治经济学重点笔记
政治经济学重点笔记 CKBOOD was revised in the early morning of December 17, 2020.社会再生产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四个环节。
一经济规律: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客观的必然联系。
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之间的一定关系。
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势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
Cc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商品经济:以商品交换为目的,包含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商品经济产生的前提:社会分工、剩余产品的出现兵分属不同生产者所有。
商品价值: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的凝结。
价值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历史范畴。
劳动二重性:商品的二要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决定的。
商品的是由价值与价值是由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1具体劳动是从具体形态来考虑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永恒范畴。
抽象劳动创造商品的价值,是撇开了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商品的社会属性,是历史范畴。
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的两个方面,在时间上空间上都不能分离。
3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自然属性,永恒范畴。
抽象劳动,社会属性,历史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4在商品经济中,具体劳动才需要转化为抽象劳动,人类脑力和体力的耗费才形成价值,在不存在商品经济的条件下,人类的劳动就只表现为具体劳动。
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积累,社会资本再生产’抽象劳动: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的对立在商品生产中表现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对立,进而产生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
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根源——用商品交换解决。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七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七章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7.1 商业资本的形成和作用一、商业资本1、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商业资本(1)它是一种完全独立的资本(2)它产生和作用于简单商品经济和流通(3)它通过贱买贵卖来获取利润2、资本主义的商业资本——资本主义商业资本是产业资本的独立部分(1)定义:从产业资本中分离出来并独立发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
(2)图示:G —W ···P···W’—G’买卖产业资本商业资本市场3、商业资本的产生原因(1)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商品资本作为资本循环中的一种职能形式,存在着由不同资本家来承担这一职能的可能(2)资本运动要求不同职能形式的资本在空间上并存、时间上继起,因而商品资本有可能独立(3)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商品资本的独立成为必要二、商业资本的作用:1G—W···P···W’————G’2、专业化和规模化缩短了商品流通时间、节省了流通费用3、相对节省社会的流通资本量,间接增加剩余价值的生产4、有利于扩张市场,促进经营规模的扩大,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本积累[补充]商业资本的不利影响商业资本的存在,还有不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消极方面。
当产业资本家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以后,商品并未最终进入消费领域,而是仍然停留在流通领域,有的商人还把商品囤积居奇或转手倒卖,因而形成虚假的市场需求,促使产业资本家更加盲目地扩大生产,从而导致生产和消费的脱节,加深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矛盾。
当这个矛盾发展到异常尖锐的地步时,便会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7.2 商业利润一、商业利润的来源1、概念:商业资本在商品流通领域中获取的利润2、获取商业利润的途径:买卖差价3、商业利润的来源:(1)商业资本是商品资本的独立化,是产业资本剩余价值链中的一环,其利润只可能来源于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2)商品资本独立为商业资本,使产业资本能获取更多剩余价值,产业资本家也愿意让渡一部分剩余价值二、商业利润的决定由上图可知:商业利润=产业利润=平均利润社会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资本总额(产业资本+商业资本)三、商业利润的形成商品的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成本价格+产业利润+商业利润=k + p + h[概念解释]商业资本家之所以能获得商业利润,其具体途径是由于商品的销售价格高于商品的购买价格,即通过价格差额,产业资本家按照低于商品生产价格的价格把商品卖给商业资本家,商业资本家再按照生产价格把商品卖给消费者。
政治经济学笔记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导论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主要任务。
⑴研究对象:物质资料的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各种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处的地位和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
⑵研究方法:抽象法、矛盾分析法、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
⑶主要任务:通过对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各种生产关系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经济规律。
2.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实意义。
⑴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⑵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
⑶正确认识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⑷能用经济观点和经济分析方法来观察和处理问题。
⑸对学好其他经济学科也有重要意义。
第一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的二因素二因素:使用价值是商品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有用性。
由商品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属性决定。
特征有a 必须对别人有用,是社会的使用价值b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c 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别人,才能进入消费的使用价值,从而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相互依存:a 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b 未经人类劳动创造的物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c 不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有使用价值没价值,不是商品。
相互对立,相互排斥:a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相互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b 使用价值和价值只能实现一种属性,不能两者兼得 c 两者的矛盾通过交换才能解决。
2.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具体劳动是劳动的自然属性,体现人与自然的关系。
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劳动的社会属性,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共14页word资料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Ⅱ)5.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1、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1)单个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就是单个资本(2)社会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合,就是总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2、单个资本的运动与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②从运动内容看,都是为了价值增殖,实现剩余价值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都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2)不同点①消费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②流通的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显示资本流通;➢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能显示资本流通,又能显示一般商品流通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1)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对社会生产的分类①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第一部类(Ⅰ)②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4、社会总产品的补偿(1)价值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2)实物补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和怎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消费资料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扩大再生产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首先考察简单再生产的原因:(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生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生产的问题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例如]两大部类全年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为9000。
《政治经济学》笔记
2.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要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
(1)使用价值
使用价值是指物品和服务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即物品和服务的有用性。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关系,就使用价值本身来说,它的用途、性质等并不属于政治经济学的研究范围。
④商品经济具有开放性。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基础,强调生产过程中的分工与协作,商品生产者之问的经济联系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日益紧密,其范围也不断扩大。
(4)商品经济的发展阶段
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又称小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
①简单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的初始形式,它是农业经济时代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个体私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以手工业劳动为技术特征的。
商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
①商品的使用价值必须是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
②商品的使用价值不是针对生产者自己有用,而是针对他人、针对社会有用的。
③商品作为使用价值,必须通过交换让渡给他人才能进入消费,因此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交换价值和价值
①商品的交换价值是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交换价值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
(3)两者关系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在时间上、空间上都是不可分割的。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它是劳动的自然属性,是一个永恒性范畴。而抽象劳动则是劳动的社会属性,是商品生产所特有的范畴,商品生产的历史性,决定了形成价值的抽象劳动的历史性。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九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九章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与地租9.1 资本主义土地所有权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和特点1、形成和基本特点普鲁士式:改良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形成美利坚式:革命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的基本特点:(1)在资本主义农业中形成了三个阶级:大土地所有者、农业资本家、农业雇佣工人(2)大土地所有者和土地经营者(农业资本家)之间是纯经济的契约关系(3)资本主义农业经营的基础是雇佣劳动关系,农业雇佣工人是无产者二、资本主义农业土地所有权和经营的新变化1、所有权和经营权相结合2、资本垄断和土地所有权垄断相结合3、国家政策干预4、大农场排挤小农场三、资本主义地租1、“地租的占有是土地所有权借以实现的经济形式”(1)资本主义地租:农业资本家为了取得土地的使用权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2)资本主义地租的来源: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大土地所有者地租农业资本家剩余价值农业雇佣工人2、资本主义地租和封建地租的区别(1)虽然都是土地所有权的体现,但封建地租关系还依赖于超经济的强制,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体现纯粹经济关系(2)封建地租包括农民的全部“剩余产品”,而资本主义只是剩余价值的一部分(3)封建地租体现封建地主对农民的剥削,而资本主义地租则体现三个阶级的关系[补充]封建地租形式:货币地租、实物地租、劳役地租资本主义地租形式:货币地租3、地租、租金和土地价格(1)租金: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向土地所有者交纳的全部货币额地租、固定资本折旧和利息、农业资本家的平均利润、农业工人的工资(2)土地价格:①定义:地租资本化的表现,即资本利息收入等于地租收入的资本价值②计算公式:土地价格=地租利息率土地价格与地租成正比、与利息率成反比4、资本主义地租的类型级差地租Ⅰ级差地租级差地租Ⅱ资本主义地租绝对地租9.2 级差地租一、级差地租的形成 1、级差地租的概念(1)土地按照其自然条件的不同可以进行分类:优等地中等地劣等地(2)概念: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较好的土地所获得的,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农业超额利润 (3)规律:租种的土地自然条件越好,级差地租就越多租种的土地自然条件越差,级差地租就越少 超额利润: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的差2、级差地租产生的条件:土地有限且有优劣 (1)土地优劣等量资本投入不同等级土地上的产出不一样条件越好的土地的产量越多,条件越差的土地的产量越少条件好的土地的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条件差的个别生产价格(2)土地有限:条件好的土地不足以满足对农产品需要,劣等地也必须加入生产3、级差地租产生的原因:土地的经营权垄断(1)土地经营权垄断:一旦某种等级的土地被租用,其他资本家就不能再使用这种土地 (2)具体过程土地资本主义经营权的垄断使得不同等级土地的个别生产价格的差异固定下由于一方面优、中等地的使用权因经营权垄断而固定,另一方面土地有限要求劣等地加入生产,因此除租种优、中等地的资本家外,还要有其他的资本家加入 ①生产价格由劣等地生产条件决定 ②租种优、中等地的资本家可以获取固定的超额利润 ③这种固定的超额利润形成级差地租4、作为级差地租的超额利润和工业中的超额利润的异同(1)同:二者均为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2)异:①工业超额利润是暂时的,而农业超额利润是持久的②工业超额利润取决于资本家,而农业超额利润取决于土地5、级差地租的源泉:(1)图示(2)级差地租的源泉: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二、级差地租Ⅰ1、级差地租Ⅰ的概念:指雇佣工人在肥沃程度较高或位置较好的土地上创造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2、造成土地等级(生产率)差异的原因(1)土地自然肥力的不同(2)土地所处位置的不同3、级差地租Ⅰ的形成(自然肥力的原因)例如:假设甲、乙、丙三块土地,面积相同、位置一样但自然肥力不同,甲为优等地,乙为中等地,丙为劣等地。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II)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本钱的畅通过程(Ⅱ)5.3 社会本钱的再出产一、单个本钱和社会本钱1、单个本钱与社会本钱的概念〔1〕单个本钱:本钱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本钱在再出产过程中都独登时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阐扬本钱本能机能的本钱,就是单个本钱〔2〕社会本钱:本钱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本钱的总合,就是总社会本钱,或称社会总本钱2、单个本钱的运动与社会本钱的运动的异同〔1〕不异点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纳三种本能机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②从运动内容看,都是为了价值增殖,实现残剩价值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置、出产、发卖三个阶段,都是出产过程和畅通过程的统一〔2〕不同点①消费内容不同:➢单个本钱的运动只包罗出产消费;➢社会总本钱的运动,既包罗出产消费,又包罗生活消费②畅通的内容不同:➢单个本钱的运动,只显示本钱畅通;➢社会总本钱的运动,既能显示本钱畅通,又能显示一般商品畅通二、社会本钱再出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物的实现1、社会总产物的概念:社会各物质出产部分在一按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出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社会总本钱的价值构成:不变本钱〔c〕可变本钱〔v〕残剩价值〔m〕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1〕按产物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出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对社会出产的分类①制造出产资料的部类————第一部类〔Ⅰ〕②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4、社会总产物的抵偿〔1〕价值抵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局部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2〕实物抵偿:就是指它的各个组成局部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物,即本钱家从哪里和怎样和怎样获得出产资料,工人和本钱家从哪里和怎样获得消费资料5、社会本钱再出产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物的实现三、社会本钱简单再出产的实现〔一〕社会本钱简单再出产的实现过程1、本钱主义再出产的特征是扩大再出产2、考察社会本钱再出产过程中社会总产物的实现问题,首先考察简单再出产的原因:〔1〕简单再出产是扩大再出产的根底〔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出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出产的问题3、社会本钱简单再出产的过程[例如]两大部类全年出产的社会总产物的价值为9000。
政治经济学笔记重点
政治经济学笔记重点政治经济学笔记重点第二章1、商品经济:①、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包含商品生产和生产交换的经济形式;②、商品是在自然经济基础上产生的、与自然经济相对应的经济形式。
2、商品:①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②商品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
③是物的外壳掩盖下的生产者之间的关系。
3、交换价值:①商品能够通过买卖同其他商品相交换的属性,是商品的交换价值;②交换价值的表现为一种使用价值通过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关系;③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
4、价值:①这种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就是价值;②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相互交换劳动的经济关系。
③是一个历史范畴5、具体劳动:①这种在一定的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称为具体劳动;②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③具体劳动反映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6、抽象劳动:①撇开劳动的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成为抽象劳动;②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试题;③反映了商品经济条件下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7、市场经济:①通过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②是商品经济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劳动二重性学说的作用:①为劳动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②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③为政治经济学其他一系列理论提供了理论基础。
第三章1、货币:①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②货币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随着商品交换过程的发展而自发产生的;③具有价值尺度、流动手段等功能。
2、价值形式: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
第四章1、资本:①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②不是物,而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人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的相互关系;③是一个历史范畴。
2、资本积累:①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的资本化;②是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③剩余价值或利润是资本积累的唯一源泉。
3、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不是三种独立的资本,是同一资本在不同阶段的职能形式。
4、固定资本:①是指以厂房、机器设备、生产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②是价值转移方式。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Ⅱ)5.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1、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1)单个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确实是单个资本(2)社会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合,确实是总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2、单个资本的运动与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②从运动内容看,差不多上为了价值增殖,实现剩余价值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时期,差不多上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2)不同点①消费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②流通的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显示资本流通;➢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能显示资本流通,又能显示一样商品流通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咨询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1)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对社会生产的分类②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4、社会总产品的补偿(1)价值补偿:确实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2)实物补偿:确实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如何样和如何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如何样获得消费资料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咨询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咨询题,第一考察简单再生产的缘故:(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生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生产的咨询题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Ⅰ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Ⅱ2000c + 500v + 500m = 3000(1)为了实现简单再生产交换如下:②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Ⅱ(v+m)能够全部在第二部类内部进行交换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Ⅰ(v+m)必须在Ⅱ内交换Ⅱc必须在Ⅰ内交换(2)两大部类的交换图:Ⅰ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Ⅱ2000c + 500v + 500m = 3000(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差不多公式Ⅰ(v + m) = Ⅱ c2、两个引申公式及其意义:(1)Ⅰ(c + v + m) = Ⅰ c + Ⅱ c意义:第二部类的总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三章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3.1 货币转化资本一、资本总公式运动过程一定量的货币更多量的货币资本总公式为:G—W—G’G′=G+⊿G(剩余价值)1、作为资本的货币和作为货币的货币的比较(1)二者的流通形式不同:货币是W-G-W,为买而卖;而资本是G-W-G′,为卖而买。
(2)二者流通的内容和目的不同:W-G-W的本质是不同使用价值的交换,目的是为了取得新的使用价值;而G-W-G′的内容和实质则是全部为了使价值发生增殖,取得更多的货币。
(3)二者流通的趋势不同:W-G-W是为了取得使用价值,目的达到后,商品生产者就退出流通,进入消费;而G-W-G′是为了价值增殖,价值增殖是没有止境的。
2、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1)资本首先是一种价值属性。
(2)这种价值属性具有增殖性。
(3)这种价值的增殖被冠以“剩余价值”,说明资本范畴实质上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即体现资本家和雇佣工人之间的剥削和被剥削的生产关系。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的矛盾价值决定规律资本总公式价值规律G—W—G’等价交换规律(一)矛盾解决前提条件1、剩余价值不可能在流通中产生①等价交换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②不等价交换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2、离开流通也不可能产生剩余价值3、也不可能是G4、剩余价值的产生条件必然在W上。
而且只可能在W的使用价值上,即对其使用价值的使用可以创造价值而且是比其价值更多的价值(二)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劳动力成为商品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
是存在于劳动者身体中并在生产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
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条件(1)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能够自己支配并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可能。
(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外,丧失生产资料,必须出卖劳动力,使劳动力成为商品成为必然。
2、劳动力的价值与使用价值价值: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劳动者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1)为了维持劳动力的再生产、即劳动者本人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的价值(2)为了保证劳动力的延续,劳动者赡养家庭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3)为满足生产的需要,对劳动者进行教育培训的费用劳动力使用价值:创造价值的源泉,使用价值的耗费就是劳动3.2 剩余价值的来源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劳动过程:1、概念:是劳动者有目的地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创造出满足人们某种需要使用价值的过程。
大一政治经济学概论笔记
大一政治经济学概论笔记一:经济制度一般原理(经济制度含义,功能,演变):含义:社会经济制度:概括了全部经济关系,其中最根本的是财产关系。
经济制度可分为:基本经济制度和具体经济制度。
经济体制:指具体经济制度,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包括经济运行机制和经济管理制度等。
功能:既可推动生产力发展,也能阻碍生产力发展。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关于制度功能观点:承认制度对经济的重大影响和作用,同时更承认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
西方制度经济学关于制度功能观点:认为制度功能主要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和构建激励机制。
忽略非制度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经济制度演变:马克思主义制度演进理论:1、经济制度不具有永恒性,它是发展变化的;2、经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是一个历史过程;3、人在制度演变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4、改良与革命是经济制度演变的两种基本形式;5、人类历史发展过程经历社会制度演变的五个阶段。
西方新制度经济学制度变迁理论:1、制度是可变的;2、制度变迁原因在于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3、制度非均衡和制度均衡之间的转化;4、诱致性制度变迁和强制性制度变迁;5、制度变迁是渐进的,不是突变的。
四: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制度的共存与竞争(统一,对立,转化)统一性:两种经济制度的共存共处必然要发生联系和关系。
两种经济制度具有共同利益,这些共同利益要求两种性质不同的国家之间协同行动。
两种经济制度之间具有相互借鉴之处。
对立性:政治上:社会主义国家在现阶段实行的是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执掌政权;资本主义国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专政,是资本家及其代理人执掌政权。
经济上:社会主义国家现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的财产制度和按劳分配为主体的收入分配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私有制的财产制度和按资分配为主的收入分配制度。
意识形态上:社会主义国家坚持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国家通行的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
转化性:两种转化趋势:资本主义具有前进到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社会主义也具有倒退到资本主义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政治经济学-课堂笔记
第一章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1.物质资料生产及其三要素(1)概念:物质资料生产就是劳动者按照预期的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造劳动对象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
(2)三要素: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资料=生产资料=Pm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1)生产的目的——消费(2)社会再生产的四环节: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生产不断进行,周而复始,故称再生产(3)四环节之间的关系: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反之,分配、交换、消费也决定着生产(4)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运用生产工具加工劳动对象进行生产时所形成的物质力量。
包含两个因素:劳动者和生产工具。
劳动对象是其作用的对象。
3.社会生产力的两个方面(1)生产过程中,必然存在两方面的关系A.其一:人与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人类征服和改造自然的能力B.其二:人与人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和再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也称经济关系狭义: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广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中人与人的关系,“生产关系体系”(3)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4.经济规律(1)各种经济现象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就是经济规律。
(2)三种类型:a.在人类各个社会阶段中都起作用的规律b.在几个社会阶段中期作用的规律c.只在一个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规律(3)基本经济规律:在一定社会阶段起主导作用的规律。
决定着社会生产的实质。
(4)各种经济规律由于生产关系的内在联系着,形成该社会的经济规律体系。
第二章商品与货币§1.商品1.商品的二因素(1)商品——用来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2)商品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某种属性(效用、有用性)。
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属于生产力范畴。
交换价值:一种商品与另一种商品交换时量的比例关系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3)交换价值是形式,价值是内容(4)商品二因素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统一——任何商品都是两者的统一对立——两者之间存在着决裂:商品生产者无法同时占有价值和使用价值2.劳动二重性使商品有二因素(1)具体劳动: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使用不同的生产资料,采取不同的形式,生产不同商品的过程,创造出商品的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关系抽象劳动:抛开各种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一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五章资本的流通过程(Ⅱ)5.3 社会资本的再生产一、单个资本和社会资本1、单个资本与社会资本的概念(1)单个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每个企业的资本在再生产过程中都独立地进行着循环和周转,实现价值的增殖;这种各自独立发挥资本职能的资本,确实是单个资本(2)社会资本:资本主义社会中,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所有单个资本的总合,确实是总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2、单个资本的运动与社会资本的运动的异同(1)相同点①从运动形式看,都采取三种职能形式,并完成各自的循环②从运动内容看,差不多上为了价值增殖,实现剩余价值③从运动过程看,都经历购买、生产、销售三个时期,差不多上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2)不同点①消费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包括生产消费;➢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生活消费②流通的内容不同:➢单个资本的运动,只显示资本流通;➢社会总资本的运动,既能显示资本流通,又能显示一样商品流通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咨询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1、社会总产品的概念:社会各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通常是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2、社会总资本的价值构成:不变资本(c)可变资本(v)剩余价值(m)3、社会总资产的分类:(1)按产品的最终经济用途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2)对社会生产的分类②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第二部类(Ⅱ)4、社会总产品的补偿(1)价值补偿:确实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2)实物补偿:确实是指它的各个组成部分的价值如何由商品形式转化为货币形式之后,如何再转化为所需要的产品,即资本家从哪里和如何样和如何样获得生产资料,工人和资本家从哪里和如何样获得消费资料5、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核心咨询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三、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一)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过程1、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点是扩大再生产2、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过程中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咨询题,第一考察简单再生产的缘故:(1)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基础(2)从理论上讲,解决了简单再生产的困难,就便于扩大再生产的咨询题3、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过程Ⅰ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Ⅱ2000c + 500v + 500m = 3000(1)为了实现简单再生产交换如下:②第二部类内部的交换:Ⅱ(v+m)能够全部在第二部类内部进行交换③两大部类之间的交换:Ⅰ(v+m)必须在Ⅱ内交换Ⅱc必须在Ⅰ内交换(2)两大部类的交换图:Ⅰ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Ⅱ2000c + 500v + 500m = 3000(二)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1、差不多公式Ⅰ(v + m) = Ⅱ c2、两个引申公式及其意义:(1)Ⅰ(c + v + m) = Ⅰ c + Ⅱ c意义:第二部类的总产品的价值,应该等于两大部类的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的总和。
这讲明第二部类生产的生活资料,应与两大部类工人和资本家的消费基金保持相等关系。
四、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Ⅰ (c + v + m ) > Ⅰ c + Ⅱ c , 即 Ⅰ (v + m ) > Ⅱ c(2)第二部类一年中所生产的全部消费资料,除了满足两大部类进行简单再生产过程中的工人和资本家所需要的消费资料以外,也必须有一个余额,用以满足两大部类扩大再生产对追加消费资料的需要。
[补充]扩大在生产下对剩余价值的划分m=(Δc+Δv )+m x(Δc+Δv ):追加投入m x: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 m —m x: 就表示剩余价值中供积存的部分用公式表示:Ⅱ(c + v + m ) > Ⅰ(v + m x ) + Ⅱ(v +m x ),即: Ⅱ( c + m - m x ) > Ⅰ(v +m x ) (3)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涵的扩大再生产:①外延扩大再生产:依靠增加新的工厂企业或扩建原有的工厂企业,也确实是单纯依靠增加机器设备、劳动力和生产场所来扩大再生产规模②内涵扩大再生产:依靠技术进步、改进机器设备、提高劳动者的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来扩大生产规模2、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例如]依照扩大再生产前提条件的要求,我们假设社会总产品的构成如下:Ⅰ4000c + 1000v + 1000m = 6000Ⅱ1500c + 750v + 750m = 3000在那个图式中差不多具备了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因此,上述社会总产品9000,必须按照扩大再生产的用途重新加以组合。
Ⅰ4000c + 400Δc + 1000v + 100Δv + 500m = 6000即Ⅰ 4400c + 1100v + 500m = 6000(2)第二部类的重组Ⅱ1500c + 100Δc + 750v + 50Δv + 600 m = 3000即Ⅱ 1600c + 800v + 600 m = 3000(3)两大部类交换图ⅠⅡ(4)扩大再生产: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也同简单再生产的情形一样,是通过三方面的交换而实现的。
当社会总产品得到全部实现后,下一年的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就能连续进行。
假如剩余价值率为100%,那么,第二年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是:Ⅰ 4400c + 1100v + 1100m = 6600Ⅱ 1600c + 800v + 800m = 3200如此,社会资本再生产的规模,就从9000扩大到9800,从而实现了社会资本的扩大再生产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用公式表示是:Ⅰ( v + Δv +mx) = Ⅱ( c + Δc )(2)两个引申条件:Ⅰ(c + v + m )= Ⅰ(c + Δc ) + Ⅱ(c + Δc )②第二部类全部产品的价值,必须等于两大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价值、追加的可变资本价值,以及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之和。
用公式表示是:Ⅱ (c + v + m) = Ⅰ(v + Δv + mx) + Ⅱ(v + Δv +mx)(3)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启发4、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列宁指出)(1)缘故(客观性):(2)顺序:✧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的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3)生产资料的优先增长受受消费资料进展的制约辅助阅读马克思主义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对社会主义经济进展的指导意义:第二,正确处理外延扩大再生产与内涵扩大再生产的关系。
通过几十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国尽管差不多差不多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但与其它发达国家相比,生产技术落后,经济效益低下,生产白费等咨询题依旧严峻。
在此基础上,再走外延扩大再生产的路子无疑会造成资源的更大白费。
因此,我们应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进展道路,着力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专门是提高劳动者的素养。
5.4 社会资本的经济危机一、资本主义危机的实质和根源(一)经济危机的实质与表现1、概念:是指在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周期性爆发的生产过剩的危机2、经济危机的实质:相对生产过剩(生产过剩,不是生产的商品绝对超过了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而是相对过剩,即生产的商品相关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来讲是过剩了)3、表现:生产下降、工厂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二)经济危机的缘故1、全然矛盾:在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差不多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2、两种表达:(1)表现为个不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2)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趋势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
3、矛盾的尖锐激化,造成大量商品无法销售,生产相对过剩,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1、缘故: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出现出周期性的特点,形成这种现象的缘故在于资本主义差不多矛盾运动的时期性2、四个时期:危机、萧条、复苏、高涨3、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的物质基础是固定资本的周期更新(1)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为摆脱危机,促进复苏和高涨预备了物质条件因为它会推动生产资料部门的复原和进展,带动消费资料生产的回升,从而增加社会需求,刺激生产进展(2)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又为下一次危机的到来预备了物质基础因为这会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急剧增长,技术水平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其结果又加剧了资本主义的差不多矛盾,导致新的经济危机三、二战后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的特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新的科技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进展,使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再生产周期出现出许多新的特点1、再生产周期四个时期的交替进程和每个时期特点不如战前明显2、危机的程度及引起的社会震荡不如战前严峻3、经济危机的同期性和非同期性交错显现4、经济危机与通货膨胀相结合,显现了所谓的“滞涨”第五章总结【差不多概念】资本循环、资本周转、固定资本、流淌资本、预付总资本、年剩余价值、经济危机【摸索咨询题】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那些时期和那些形式2、什么缘故产业资本是三个循环形状的统一3、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理论的内容及意义4、社会总资本的运动特点5、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6、社会总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7、经济危机的实质、根源、表现(满分100分)一、名词讲明(每小题4分,共20分)1、价值2、资本3、剩余价值4、资本有机构成5、社会总产品二、判定对错(每题2分,共10分)1.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2.有使用价值的东西就一定有价值。
3. 所有资本都能够划分为固定资本和流淌资本。
4、价格上涨一定会引起通货膨胀。
5、.在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获得利润,工人猎取工资,表达了公平分配的原则。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区不和联系。
2、社会总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用公式表述)3、阻碍资本周转速度快慢的因素有哪些?四、运算题(每题10分,共10分)某资本家一年投入资本的总额为20万元,其中12万元用于购买机器设备,3万元用于购买原材料和辅助材料,5万元用于支付工人工资。
假设流淌资本三个月周转一次,机器设备使用寿命为10年。
试运算:(1)资本有机构成(2)固定资本与流淌资本构成(3)预付资本一年的总周转速度五、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试述价值规律的内容及其作用2、试述资本积存的一样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