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6.1食物链
江苏省句容市华阳学校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3.6.1食物链 教案
第1节食物链(第1课时)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时教学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活动和动脑活动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概念教学,从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着手,增加学生对生物之间通过食物关系相互联系的感性认识。
然后在卡片接龙游戏中,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构建食物链的概念,在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的基础上,通过探究、讨论、自主学习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突出重点,攻破难点。
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通过合理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评价,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做中学”“学中用”“用中思”。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3)描述食物链的特点。
2.能力目标:
1)通过农田生态系统中找动物,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2)会绘制简单的食物链。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食物链的相关知识来分析和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前准备:PPT课件、卡片、双面胶,白纸
五、教学过程:。
七年级生物上册3.6.1食物链教案(新版)苏科版
- 自主学习法: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 反思总结法: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食物链知识点和技能。
-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2. 食物链书写困难:学生对食物链的正确书写存在困难,容易混淆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3. 拓展资源获取不便:学生难以获取与食物链相关的拓展资源,限制了知识的深入拓展。
(三)改进措施
1. 提高学生参与度:通过小组竞赛、角色扮演等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确保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
2. 食物链书写指导:为学生提供更为详细的食物链书写指导,通过图解、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清晰理解食物链的组成和书写方法。
2. 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食物链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讲解知识点:教师详细讲解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 组织课堂活动:教师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食物链的书写和应用。
- 解答疑问:教师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3. 拓展资源整合:整合食物链相关的拓展资源,以易于获取的方式提供给学生,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拓展知识。同时,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拓展学习成果,促进彼此之间的交流。
板书设计
- 重点知识点:食物链的概念、组成和特点,食物链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食物链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
- 关键词:捕食、被捕食、能量传递、生态平衡。
-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初中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食物链》名师精选教案1 (新版)苏科版
第1节食物链一、设计思想本课教学基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以问题为中介,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设置,组织有效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不断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探究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求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则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会,获得“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的学习实效。
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在学习了“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内容包括2个“分析活动”和1个设计方案。
第一个是“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生通过卡片“接龙”活动,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6种动植物之间“谁吃谁”的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了解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第二个活动是“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的食谱,引出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使学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
教材信息库中“生态农业”的设计,呼应了前面的知识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个利用食物链的知识,学习设计一个对松树林病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案,让学生充分认识生物防治的重要意义。
2.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一方面知识储备少、形象思维能力弱,利用图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符合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合作意识欠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利用卡片“接龙”游戏,活跃了他们的思维,符合初一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3.6.1食物链教案1新版苏科版
第1节食物链一、设计思想本课教学基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以问题为中介,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设置,组织有效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不断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探究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求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则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会,获得“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的学习实效。
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在学习了“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内容包括2个“分析活动”和1个设计方案。
第一个是“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生通过卡片“接龙”活动,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6种动植物之间“谁吃谁”的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了解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第二个活动是“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的食谱,引出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使学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
教材信息库中“生态农业”的设计,呼应了前面的知识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个利用食物链的知识,学习设计一个对松树林病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案,让学生充分认识生物防治的重要意义。
2.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一方面知识储备少、形象思维能力弱,利用图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符合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合作意识欠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利用卡片“接龙”游戏,活跃了他们的思维,符合初一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食物链》教案1 (新版)苏科版-(新版)苏科版初中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第1节食物链一、设计思想本课教学基于“做中学”的教学理论,以问题为中介,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教师通过一系列问题设置,组织有效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引导学生不断用问题解决的行为探究方式和科学的事实理由寻求对问题的解决;学生则通过亲身实践、亲身体会,获得“我看了,我记住了;我做了,我明白了”的学习实效。
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分析1. 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在学习了“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
本节内容包括2个“分析活动”和1个设计方案。
第一个是“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学生通过卡片“接龙”活动,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6种动植物之间“谁吃谁”的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了解食物链的基本特点。
第二个活动是“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通过分析我们日常的食谱,引出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使学生理解人是大自然中的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
教材信息库中“生态农业”的设计,呼应了前面的知识内容,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第三个利用食物链的知识,学习设计一个对松树林病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案,让学生充分认识生物防治的重要意义。
2.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一方面知识储备少、形象思维能力弱,利用图片和录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教学的直观性,符合初一学生的学习特点;另一方面,他们合作意识欠缺,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利用卡片“接龙”游戏,活跃了他们的思维,符合初一学生好动的性格特点。
三、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之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食物链》教案2 (新版)苏科版
第二组:青菜、食虫鸡、蜘蛛、猫头鹰、食草昆虫
(青菜→食草昆虫→蜘蛛→食虫鸡→猫头鹰)
提问:(1)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连在一起,像什么?(食物链)
(2)在食物链中,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
(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被吃关系)
第三组活动:青草、蛇、蚱蜢、鹰、青蛙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2)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
(2)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三、资料准备
课本,教参书,网络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通过大家所画的食物链可以看出:人与自然界中的其他生物是一环扣一环,相互依赖生存的,其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生物受到影响,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我们人类自己。因此我们应该要对它们加以保护,其实也是为了我们人类自身更好的生存。(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环节四:天敌与农林害虫
这个活动主要设计生物防治的方案
根据啄木鸟啄食树干里的害虫,猫头鹰捕捉田鼠,运用所学的食物链的知识,设计一个针对松树林虫害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案?
设计意图:开拓学生的思维,理解生物防治的意义。
五、小节与收获:
1、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那些疑惑?
2、前置作业准备时的疑难解决了吗?
第1节食物链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3.说明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4.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章第一节《食物链》教案
导入新课微剧本表演:午后的阳光暖洋洋的洒在田埂上,只见一只红冠公鸡昂首阔步巡逻者它的领地,突然它加快脚步冲向一株绿草,原来有一只蚱蜢栖息在草叶上,可是还没等公鸡走近,不知什么东西扫过叶面然后“扑通”一声,蚱蜢不见了——“谁干的?”----还没等公鸡闹明白是怎么回事,它忽然感觉头上有一阵阴影掠过。
不好!它本能的向它老巢狂奔而去。
原来一只在天空盘旋的老鹰俯冲而下抓起一条难得出来晒太阳的菜花蛇振翅飞去---原来是虚惊一场,公鸡喘息着停下脚步,想了一想又提起脚步狂奔起来,万一鹰没吃饱又杀个回马枪呢?自然界每时每刻无处不在上演着类似的景象,或许有点血腥,有点残忍,但这就是自然界的生存法则。
请大家观察这个场景中:谁可以吃谁?有没有什么方法清晰表达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6个学生按照微剧本就行充满创意表演创设逼近真实的教学情境新课内容一、初探农田生态系统一、制作食物链物理模型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运用老师提供的彩色纸条制作食物链模型,每组制作2-3个,选择其中之一上台参评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农田生态系统中“谁吃谁”,然后制作食物链的物理模型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制作食物链模型二、分析食物链的本质通过观察所制作的模型发现:1食物链起点是:绿色植物;2食物链的终点是:最高级生物;3食物链是物质和能量流动的渠道。
通过对具象的观察和分析,启发理性思维发现食物链的本质三、建立食物链的概念模型1、教师范例第一条食物链;要求学生模仿写出其余食物链2、引导学生深入观察概念模型,总结食物链特点3、反馈练习各小组根据老师范例,将制作的模型食物链转化成文字表达并归纳食物链特点帮助学生将物理模型转化成概念模型二、再探农田生态系统创设场景二:农夫家里来客人,到农田中抓鸡做菜,写出食物链1、人是不是食物链中的组成部分?2、分析某顿午餐中包含的食物链分析食谱中的食物,写出相关食物链例如:认识到:认识自然界中一员,也处在一个个复杂的食物链中将学生的目光引导到日常生活中,运用食物链的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生活中问题三、深探食物链创设场景三:农夫感觉一个菜不够,想捕杀青蛙可以吗?1、生物防治2、生态农业分析讨论,回顾生物防治和生态农业的知识关注实际生活并懂得将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6.1 食物链1.概念2.本质3.特点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重点在于食物链模型的改进和制作,经过反复实践后最终才有不同颜色的彩色纸条制成环然后环环相扣,这样的物理模型不但很好的帮助学生构建了食物链的概念,而且便于对食物链特点的观察和分析,颜色的设置即考虑了相关生物的特色,更考虑了色彩的搭配体现了一定的艺术审美,尝试着渗透steam教学。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教案:3.6.1食物链
学生展示,建立“食物链”概念:学生小组代表将自己书写的食物链写在黑板上。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写的食物链,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再将学生书写的结果进行展示汇报,如青草→鸡→鹰等;最后引导学生分析问题:像这6种生物那样,彼此间串联起来的食物关系像什么?从而构建“食物链”的概念。总结食物链的特点。
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练习书写食物链。并发现人处在食物链的什么位置。
1、“森林医生”、“农田卫士”分析:利用食物链知识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生物防治概念。
2、利用食物链的知识,学习设计一个对松树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案。
学生书写食物链,并在老师引导下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生物防治概念。
利用食物链的知识,学习设计一个对松树害虫进行生物防治的方案。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教学难点:绘制简单的食物链的基本方法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在学习了生物与环境、生态系统及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顺理成章、承上启下,并且学生对自然界中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关系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因此在学生找吃与被吃的关系中,自然引入食物链,学生容易接受。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举例说出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
(2)概述食物链的含义,阐明食物链的特点。
(3)知道什么是生物防治。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连接简单的食物链的活动,学会绘制食物链的基本方法。
(2)通过交流讨论,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观点,懂得保护环境,保护生物。
3.6.1食物链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食物链》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2、能力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能分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并能画出简单的食物链。
(2)通过查阅资料、方案设计等培养学生运用网络知识和书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帮助学生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2)培养学生对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2、培养学生自我建构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生物防治方案的设计。
教学准备1、教师制作网络课件,并调试好电脑。
2、学生准备写有庄稼、田鼠、猫头鹰、牛、草、人的卡片以及连接卡片用的带箭头的纸条,双面胶。
教学方法谈话、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在第5章的学习中,我们已经了解人体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
那么食物又来从何而来呢?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将会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
我们先来看一个视频。
(打开投影和学生一起观看)(学生打开食物链的网页,点击首页的猎豹捕食的链接,观看。
)师:想一想猎豹和羚羊是什么关系?(学生回答:猎豹吃羚羊、捕食关系、吃与被吃的关系)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还看过猫抓老鼠、蜜蜂采蜜等场景,那猫和老鼠、蜜蜂和花蜜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学生回答:也是吃与被吃的关系)师:好。
这种生物之间的吃与被吃的关系就叫做食物链。
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食物链的知识。
(板书课题)师:下面我们点击网页上的学习目标,了解一下,这节课我们应该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学生点击,阅读。
)师:在了解学习的目标后,我们来看看食物链这个概念是什么时候由谁提出的?(学生点击,阅读。
)(二)新课学习师:下面点击在线学习。
我们知道在语文课中有“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哪个同学能回答一下,这个成语的含义是什么?(学生通过回忆,阅读网页上的流动字幕回答)师:那我们想一想,螳螂、蝉、黄雀他们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和同学讨论一下,并填写在本页下方的表单中,姓名用学号代替,并提交。
苏科版生物7年级上册 3.6.1 食物链 教案
食物链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的摄食与被食的关系,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能力目标:通过分组活动、方案设计等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的方案。
三、教学方法“结构尝试教学”法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感情先行明确目标1.播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谚语图片或资料。
尝试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明一下其中的含义?2.这一现象表现了生物之间的何种关系?提出本课学习课题和学习目标。
同桌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1.能够说出谚语的含义2.思考生物之间的关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起注意,告知教学目标,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知识为例探寻方法1.观察课本P74中的图片,尝试按照其中生物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将相关生物用箭头连起来。
2.说出什么叫做食物链?食物链之间的生物是通过什么关系联系起来的。
3.思考课本P75中的二个讨论题4.归纳食物链一般具有哪些特点?5.什么是生物防治?想一想,利用生物防治害虫有什么意义?巡视学生自学情况,作适当指导1.学生自学课文、思考食物链之间的生物的关系2.交流讨论食物链的特点以及应用。
整体感知本课的知识,学生通过预习,体验食物链的具有的一般特点。
七年级生物上册3.6.1《食物链》教案1(新版)苏科版
1.食物链的定义: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通过食物相互联系的一种关系。
2.食物链的组成:食物链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个部分。
3.食物链的表示方法:用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箭头指向捕食者。
4.食物链的实际例子:通过具体的生物例子,如植物、草食动物、肉食动物等,让学生理解食物链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在线平台共享预习资源,监控学生的预习进度。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提前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为课堂学习做好准备。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态系统中的实例,如草原食物链,引出食物链的概念。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食物链的每个环节,如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反思总结: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食物链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学生独立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食物链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答案:正确
2.填空题
题型:根据上下文,填入合适的词语或短语。
例子:在生态系统中,草是___,被兔子捕食,兔子是___,又被鹰捕食。
答案:生产者、消费者
3.连线题
题型:将相关词语或概念进行匹配。
例子:
-生产者----->植物
-消费者----->动物
-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答案:
-生产者----->植物
3.6.1 食物链(1)教案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第1节食物链》教学设计教材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着吃与被吃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出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2)引导学生利用活动材料制作模型,并用模型表示抽象的食物链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食物链被破坏带来的影响,珍爱生命,树立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模拟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生物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材“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一节内容,学生在学习了第5章《人体的物质和能量来源于食物》的基础上学习各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认识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特别是认识到一种动物或植物可能就是另一种动物或植物生存所依赖的条件,形成“生物与生物之间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整体”的认识,为八年级学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1.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建立食物链的概念。
2.学会找、写食物链。
教学准备教学之前认真研究教材,结合新课程标准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确定课堂教学形式和方法。
然后根据课堂教学需要,查阅资料,做成PPT,并准备相关道具,以直观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
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视频,思考生物间存在什么关系?活动一分析农田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1.做一做:卡片接龙(小组合作:按照“吃与被吃”的关系,将被吃的生物排在前面,吃他的生物排在后面,一直排到没有生物吃它为止;中间用透明胶带连接起来,连接成一条龙的状态,有几条连几条。
2.想一想:动、植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就像什么?3.写一写:用文字写出图中的食物链4.议一议:▲在食物链中,食物链一般有几个环节?连接各种生物的“箭头”指向谁?表示什么意思?(一般有3-5个环节。
“箭头”指向捕食者,表示被捕食者的能量流向捕食者。
苏科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3.6.1 食物链 教案
《食物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食物链》是苏科版《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第6章《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第1节内容,是在认识绿色植物是有机物生产者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从更深的层面揭示第2章所学到的环境中生物因素的作用,揭示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渠道。
本节内容包括三部分:分析农田中的生物、分析食谱中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和生物防治,希望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生物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环境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理解食物链的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活动和方案设计,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建立自然界生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培养学生敬畏自然的意识,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分析重点: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难点:运用食物链的相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流程:一、预备单1. 情境引入:我国西汉时期刘向的《说苑》有这样一段描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思考:这描述了怎样一个成语故事?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自然界中生物之间普遍存在着怎样的关系?2.学习目标:①通过学习,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并能正确说出什么是食物链。
②通过分组活动,进行分析与综合,能正确地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③通过查阅资料,能初步进行设计生物防治的方案。
3.自学检测:请同学们带着以下问题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后自己尝试作回答,不会回答的请在问题上做好标记。
①在生物圈中,动物和人都需要不断从食物中获取和。
②在一定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由于关系所形成的联系,就叫做食物链。
③食物链通常是由开始的,它一般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七年级生物上册 3.6.1《食物链》教案2 (新版)苏科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生物间普遍存在摄食与被食的关系。
2.知道什么是食物链。
3.说明人在食物链中的位置
4.通过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的能力,画一些比较简单的食物链。
5.通过方案设计、查阅资料等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6.建立自然界的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科学自然观。
7.培养学生探究食物链的兴趣,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帮助学生认识食物链,构建食物链的概念。
(2)培养学生自我构建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
(1)指导学生设计生物防治方案。
(2)通过对食物链,特别是与人有关的食物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人与自然的密切联系,建立保护环境,保护生物的意识
三、资料准备
课本,教参书,网络
四、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1)食物链一般由哪几类生物构成?(绿色植物和动物)
(2)它们分别在生态系统中扮演什么角色?(生产者、消费者)
为什么?(生产者:可以利用光合作用,自己制造有机物;消费者:不能自已制造有机物,要从外界获取)
环节三:食物链的特点
根据环节二让学生总结出食物的特点
(1)食物链通常是由于绿色植物开始的;
(2)位于食物链第2个环节的生物通常是植食性动物
设计意图: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是学生们耳熟能详的成语,那么对于其中包含的生物寓意,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了!
环节二:食物链:“我”被吃掉啦!
请学生上台戴上印有不同生物图片的小帽子,来扮演各种生物,并在“人群中”迅速找到“自己”的克星,有红色大箭头指向对方。看谁找得又快又准。(学生完成每组活动后,教师在屏幕上显示相应的食物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