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城市管理理论
《城市管理》教案
![《城市管理》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937993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a6.png)
3.进一步拓宽城市建设资金来源的途径
第六章 城市环保管理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
一、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
二、城市环境污染主要类型及其危害
1.大气污染
2.水体污染
3.环境噪声污染
4.固体废弃物污染
三、认识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
1.坚持经济、社会、资源与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
第一节 城市管理一般原理
一、城市管理的理论基础
二、城市管理的管理学原理
1.学习管理原理对城市管理的意义
2.城市管理的一般管理原理
让学生熟悉城市管理的理论基础,掌握城市管理的一般原理
城市管理的一般原理
讲授
讨论
案例
同上
1.简述城市管理的理论基础?
2.简述城市管理的系统原理?
3.以具体事例分析城市管理中的反馈原理?
2.从城市生态学的角度把握城市环境保护
3.从生态和可持续发展观审视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学生了解城市建设项目的内涵和特征,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熟悉城市环境污染主要类型及其危害,城市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掌握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的程序以及城市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与管理
城市建设项目管理的程序以及城市建设项目的资金来源与管理
4
3
第二章 城市管理原理
第二节 城市管理的主要方法
一、行政管理方法
二、经济管理方法
三、法律管理方法
四、宣传和思想教育方法
五、目标管理法
第三节 城市管理的目标与原则
一、城市管理的目标与任务
(一)城市管理的目标
(二)城市管理的任务
二、城市管理的原则
1.统一管理与分级负责相结合
城市治理理论
![城市治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22f3bb59e314332396893a4.png)
治理是各种公共的或私人的个人和机 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 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幷且采取联 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它既包括有权迫使人们 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 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它有四个特征: 治理不是一整套规则,也不是一种活动,
而是一个过程; 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 治理既涉及公共部门,或包括私人部门; 治理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而是持续的
中国处在计划经济时代的城市管理,一开始就表 现为中央高度集权的、以审批制度为主的城市管制 模式。社会管理和经济发展权力都集中在政府,地方 政府管理权集中在中央。
3) 治理明确肯定了在涉及集体行为的各个社会公共机构 之间存在着权力依赖。进一步说,致力于集体行动的组织 必须依靠其他组织;为达到目的,各个组织必须交换资源、 谈判共同的目标;交换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各参与者的资源, 而且也取决于游戏规则以及进行交换的环境。
4) 治理意味着参与者最终将形成一个自主的网络。这一 自主的网络在某个特定的领域中拥有发号施令的权威,它 与政府在特定的领域中进行合作,分担政府的行政管理责 任。
一系列活动领域里的管理机制,它们虽未得 到正式授权,却能有效发挥作用。与统治不同, 治理指的是一种由共同的目标支持的活动,这 些管理活动的主体未必是政府,也无须依靠国 家的强制力量来实现。
现代城市管理学教材(PPT248张)
![现代城市管理学教材(PPT248张)](https://img.taocdn.com/s3/m/55207100ed630b1c59eeb5fc.png)
本课程框架结构
❖本课程共分五部分,总计19章内容。 ❖第一部分导论主要介绍城市管理的一般理论知识、城市及其发 展、市和市制的发展,包括3章内容。 ❖第二部分主要阐述城市管理的主体,即谁来管城市,包括2章 内容。
❖第三部分重点讲授城市管理的手段,即怎么来管城市,包括2 章内容。
❖第四部分讲授城市管理的客体,即城市管理管些什么,包括7 章内容。
3
0.3 中国城市的发展态势
❖随着人类进入21世纪,城市也日益成为中国政府和社会关注 的焦点。这是因为目前中国正经历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 体制的转变,生产要素流动性逐步提高,农村人口大规模流向 大城市,2001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已经达到36%,整个国家正在 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时期”;
❖目前,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进入转型时期,中国城市建设的 规模扩大、速度加快、管理内容更加复杂。大规模城市发展伴 随着一系列严重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问题;
现代城市管理学
❖ ❖ ❖
1
❖联系方式:63826636
前言
0.1 城市化的不可逆转性 ❖18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3%; ❖19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10%; ❖2000年,生活在城市里的世界人口比例为50%以上。 ❖一些专家预测:到2025年,世界人口将达到80亿左右,而城市 人口约有50亿。这意味着在200年的时间里,世界城市化水平从 3%发展到62%。 ❖历史表明,城市化是人类不可逆转的过程和趋势。未来的世界 被认为是一个城市化的世界,所以新世纪有“城市世纪”或 “城市时代”之称。
❖如何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4
❖1949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11.7%
❖1982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20.6%;
2第3章 城市管理理论PPT课件
![2第3章 城市管理理论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51f071c1c708a1284a44db.png)
3.2.1 市场机制的功能
1.需求满足功能 ❖
(最有效地满足人们多元化的社会需求。)
2.情报传递功能 ❖
(市场通过价格变化、供求关系、产品质量、竞争情况等市
场信息,帮助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了解市场行情,从而作出理性选择)
3.检验评价功能 ❖
(一种商品或服务是否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通过市场检验)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3.1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3.1.3 公共部门的含义
❖ 1.公共部门的概念
❖ 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 优势:(1)政府具有征税权、禁止权和处罚权。 它可以凭借公权力,强行获得政府收入,禁止某 些社会活动,对违法者实施处罚;(2)政府可以 通过产权等强制性制度安排,对经济主体的活动 提供激励约束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进行 管制;(3)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对消费者提供信息 以及其他必要的支持。
(2)政府 ❖
(广义:行政、立法、司法)
(3)事业单位 ❖
(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一种延伸,科教文卫体环等)
❖ (4)国有企业
❖ (5)其他公共部门(行业协会、社区组织)P51
10
11
私人部门的运行和资源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发挥作用。近代以来的经验表明,市场机制是迄今为止最 有效率和最富有活力的资源配置方式。
3
城市管理可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个场域。私人领域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而公共领域以公共选择 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相应地,各种组织也可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两类。
3.1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
3.1.1 私人部门的含义
❖ 1.私人部门的概念
城市管理概论
![城市管理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8f49aed476eeaeaad1f330be.png)
第一章城市管理概论1、城市管理是指城市政府和其他有关机构为达到城市资源的最优配置,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实现提高城市综合效益的最终目的,而对城市公共事务进行的导引、规范、治理、经营和服务等活动2、城市管理的特征和作用特征:(1)系统特征(2)依法特征(3)公益特征(4)动态或适应特征作用:(1)计划或规划作用——城市人口预测、社会问题的应对计划(2)稳定作用——救危扶困(3)促进城市社会的全面和谐发展——经济增长、社会稳定、生态平衡(4)产生经济效益3、经营城市是指运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对构成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载体的自然生成资本(如土地)、人力作用资本(如路、桥)及其相关的延伸资本(路、桥冠名权)和其他经济管理要素等进行集聚、重组和营运,即将城市可以用来经营的各种资源资产化,实现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
4、城市管理的主体和客体客体:城市公共事务主体:城市的各级政府、企业、社会团体和市民5、城市管理的职能1、导引——对城市的整体管理总是人的有计划的自觉行为的行动发挥城市政府的调节计划职能2、规范——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规范;城市政府行为规范;城市政府官员自律规范(廉政、高效)。
制定城市运行的公共规范和制度3、治理——标本兼治、预防性治理、民主治理4、经营——城市经营、经营城市5、服务——对企业服务: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对市民和家庭服务:社会福利保障对城市整体服务:防范灾害、文化教育服务第二章城市发展与我国的城市1、按行政登记制度划分的城市类型(小题)——直辖市、地级市、县级市此外还有一些城市具有特殊的行政地位——特别行政区、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省级)5个:大连、青岛、宁波、厦门、深圳。
副省级市15个: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波、广州、深圳、武汉、成都、西安、厦门。
2、按城市人口规模划分的城市类型(1)100万人口以上为特大城市;(2)50—100万人口为大城市;(3)20—50万人口为中等城市;(4)20万人口以下的城市为小城市。
《城市管理学》课程教案
![《城市管理学》课程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d2a96bb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47.png)
《城市管理学》课程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城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理论体系;2. 掌握城市管理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策略;3. 培养学生的城市管理思维和实践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内容:第一章城市管理学概述1.1 城市管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1.2 城市管理学的发展历程1.3 城市管理学的学科特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城市管理的基本任务与职能2.1 城市管理的概念和基本任务2.2 城市管理的职能和责任分工2.3 城市管理与公共管理的关系第三章城市规划与建设管理3.1 城市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3.2 城市建设管理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3.3 城市建设管理的案例分析第四章城市环境与资源管理4.1 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和挑战4.2 城市环境管理的政策和法规4.3 城市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措施第五章城市交通与运输管理5.1 城市交通管理的原则和方法5.2 城市交通规划和设计的考虑因素5.3 城市运输管理的挑战和应对措施第六章城市安全与风险管理6.1 城市安全的概念和要素6.2 城市风险管理的方法和工具6.3 城市安全与风险管理的案例研究第七章城市经济与产业管理7.1 城市经济发展的特点和模式7.2 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7.3 城市经济与产业管理的案例分析教学方法:1. 前导式授课:先向学生介绍城市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理论,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问题导向学习:通过提问、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方式,激发学生思考和参与课堂活动。
3. 小组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研究项目和实践活动,培养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实地考察与实践教学:安排学生参观城市管理相关机构,进行实地调研和实践操作,拓宽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评价:1. 日常课堂表现:包括出勤情况、课堂参与度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价。
2. 个人项目报告:要求学生根据个人选题进行研究和撰写报告,评价学生的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3. 小组项目展示:要求小组根据给定主题进行研究和展示,评价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组织能力。
城市管理学
![城市管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f6be5f462e3f5727a5e96297.png)
城市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高校开设了市政学或城市 管理学课程并招收研究生。
城市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第
章 导论
城市管理学 (Urban /City Management/Administration) 也称市政管理学 (Municipal Management)
城市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重点问题
城市与城市管理的概念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现状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意义
城市超越原来的地域界线,不断向周边扩展, 将周边地区也纳入城市化轨道,从而形成了中 心城市和周边城镇融合成为整体的大都市区。
大都市区通常包括一个大型的人口中心,以及 与该中心具有较高经济和社会整合的周边社区。
城市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大都市区的优势
独特的经济集聚环境
更广阔的商品和服务市场,具有更专业 化的劳动力资源
城市管理学
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的多中心复合治理
传统城市管理把城市政府视为惟一的权威性管 理主体,城市公共事务最终由政府说了算。 现代治理理论倡导,城市政府并不是惟一的市 政管理主体,城市治理不应由政府单中心主导, 各种准政府组织、非营利部门、企业组织以及 市民个人,也可参与市政管理,从而形成多中 心的城市治理体制,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社会资 源促成公共目标。
城市管理学
![城市管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c397b22b915f804d2b16c15c.png)
要求
不管是哪一类型的控制,为使城市系统的运行呈 现理想化的状态,都必须应用反馈原理。具体来 说。就是管理者要善于捕捉城市系统运行的各方 面、各层次的信息,并须及时反馈,及时做出相 应的管理变革,调整管理目标、管理组织、管理 途径或管理方法,努力把城市管理的各种矛盾和 问题解决于萌芽之中。决策、执行、反馈,再决 策、再执行、再反馈……如此无穷地螺旋上升, 使城市管理工作不断进步和完善。
3.封闭原理
任何一个系统内的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 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有效的管理运 动,才能自如地吸收、加工和做功。 第一,城市管理必须实行封闭式管理,必须 在系统内建立封闭机构。 第二,正确使用城市管理封闭的基本方法。 第三,城市管理的封闭是相对的。
4.动力原理
基本的动力是: • (1)物质动力。这里主要是指对个人的物质鼓励, 如根据管理成效发放必要的奖金, 及时提级加薪; 进行物质鼓励或惩罚等。 • (2)精神动力。如给予必要的精神鼓励(奖状、先进 称号等)和进行日常的思想工作等。通常来说,精 神动力与物质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还能发挥巨 大的威力。 • (3)信息动力。如知道自己落后,就会发愤图强, 急起直追,这就是由信息产生的动力。决策者与 领导者要充分调动和运用这种信息动力,努力发 挥具体管理者的管理创造性和积极性。
1.系统原理 城市是一个由社会 、经济 、空间环境 以及工业、商业、金融、交通邮电通讯等 各部门子系统组成的复杂的大系统。在对 城市各系统的管理中,只有运用系统原理 进行管理,才能做到针对性、优化性,才 能保证城市这个大系统整体运行的最佳效 果。
• 系统原理的要点如下: • (1)整体性原理。 • 整体性原理指系统要素之间相互关系 及要素与系统之间的关系以整体为主进行 协调,局部服从整体,使整体效果为最优。 通俗地讲.就是要从系统的整体着眼,部 分着手,统筹兼顾,各方协调,达到系统 整体的最优化。
城市管理重点
![城市管理重点](https://img.taocdn.com/s3/m/bfc50bc0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3e.png)
第一章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简述现代城市管理的含义及特征?含义:现代城市管理是指多元的城市管理主体依法管理或参与城市管理地区公共事务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的范畴。
特征:1.管理的综合性2管理的开放性3管理的动态性4管理的参与性二现代城市管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1.城市规划管理 2 公共设施的建设管理3城市交通管理城市生态环境管理4 城市住房管理 5城市经济管理 6 城市社会管理三.试述现代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
1.以人为本的原则2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原则,即系统管理的原则3 可持续发展原则4因时制宜的原则5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6法制化原则 7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的原则四.试分析现代城市管理的手段体系。
城市管理的手段体系包括:1以法制为规范、城市管理必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以行政为主导,城市政府执行管理任务所使用的手段不一定也不应该是单纯的指令性的行政干预手段,而应该是多层次多类型手段的相互配合。
应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教育,社会舆论等多种手段。
3以社会自治为基础,以”社会自治为基础”就是要培养提高社会的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科学界定政府,市场,社会在城市管理中所负担的职责,这是我国政府开放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政府职能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必然结果。
第二章城市及其发展一,分析城市化的动力机制城市化是多种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从多种动力的构成关系看,最重要的是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动力。
1区域农业生产力的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2,工业化是城市形成,发展的核心动力。
3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二.阐述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及其演变过程区域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地域空间,是城市发展的基础。
城市与区域具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他们的关系是点与面、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一方面,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和焦点没事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极,对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区域是城市发展的腹地和基础,区域的资源条件,经济条件和交通条件等制约着城市的发展方向和规模。
市政学第三章
![市政学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ca426b68a45177232f60a26e.png)
中国的收入差距问题 罗尔斯的无知之幕 (六)宏观经济问题 (七)、公共秩序问题 四、公共管理的使命 (一)、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政府定位的改变,从管制型政府转变为服务型政府 (二)、纠正外部效应的不良影响 手段有二:通过税收进行转移支付 通过立法进行规制 (三)、消除市场垄断的不利影响 比如分割微软事件,以及中国的电话服务商分家事件
A、行动主体的自主性 B行动主体的平等性 公共部门的显著特征是官僚等级,是以命令与指挥为基本 运作机制的,强调的是领导与服从,下级服从上级,而私 人行为主体强调平等基础上的交易。 C私人行为的互惠性 D市场交易的竞争性 E私人行为的契约性 契约意味着各有权利与义务,互有约束,在交易中达到互 惠,一旦一方违约,另一方可解除合同,而公共部门不是 这样,但是也有例外,即中世纪欧洲领主间的关系。 四、公共部门的特征
概念: 所谓市场垄断,是指市场中只有少数几家供应商,甚至出 现独家垄断局面。 (四)信息不对称问题 古典经济学的假设之一,即信息是完全的,而且是免费的, 事实上不是如此,是要付费且不完全的,而且是不对称的。 例:医疗保险的投保人与保险机构间就是不对称的 两个后果 1、逆向选择 以旧车市场为例
阿克罗夫在其1970年发表的《柠檬市场:产品质量的 不确定性与市场机制》中举了一个二手车市场的案例。指 出在二手车市场,显然卖家比买家拥有更多的信息,两者 之间的信息是非对称的。买者肯定不会相信卖者的话,即 使卖家说的天花乱坠。买者惟一的办法就是压低价格以避 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损失。买者过低的价格也使得卖 者不愿意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而低质品充斥市场,高质 品被逐出市场,最后导致二手车市场萎缩。 为了清楚的说明这个现象,我们假设市场中好车与坏 车并存,每100辆二手车中有50辆质量较好的、50辆质 量较差,质量较好的车在市场中的价值是30万元,质量 较差的价值10万元(尽管经过维修,换新后)。二手车 市
城市管理学-公共视角 第2章 城市管理的理论应用与技术支撑
![城市管理学-公共视角 第2章 城市管理的理论应用与技术支撑](https://img.taocdn.com/s3/m/f415ac48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54.png)
城市管理学:公共视角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2 现代城市管理的理论应用
表2-1:经典理论学说关于矫正失灵的对策
理论流派
主要对策
公共经济理论
全面推进以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为基础、以政府合理有效调控为主导的制度改革和 政策创新体系;
矫 公共行政理论 以民主政治建设制衡政府与市场的冲突,实现市场调节与政府干预的完美结合
问
化需求,成为农民工市民化的障碍。
题 • 政府在公共教育领域设置资质审批和监管体系,市场缺乏竞争形成垄断,教学质量的第三
方机构评价体系尚未形成,社会资金难以进入,基础教育资源匮乏。
• 受信息不对称和双向垄断的影响,医疗服务行业的市场调节机制失灵,药品和医疗服务价 格居高不下、背离价值规律和正常供求关系,成为社会稳定的潜在风险。
利损失的状态。
治理缺陷引发 的城市问题
通过为良好秩序和 集体行动创造环境 条件,来缓解城市 管理的问题与矛盾, 消除市场和政府的
失灵现象
城市管理学:公共视角
新编21世纪公共管理系列教材
2.1 现代城市管理的典型问题
2.1.1 市场失灵产生的城市问题
产生原因
经济产生外部性 ,私人成本和社 会成本出现分异 (divergence), 市场竞争和政府 效率低下,社会 资源配置无法达 到帕累托最优( Pareto Optimality )状态。
正 失
协作性治理理论
构建政府为主体、市场调节、社会参与、第三部门补充的协作性城市公共管理组 织体系;
灵 的
新公共管理理论
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领域,探索政府、市场和社会三者互补耦合的多中心、 多向度和多层次的公共管理体系,形成互利、均衡和可持续的体制机制;
城市管理第二章:城市管理理论
![城市管理第二章:城市管理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f15bea3d0912a21614792947.png)
理 论 发 展
二、现代城市发展理论
伦敦三代新城建设: ▶ 伦敦三代新城建设:
3 2
理 论 发 展
二、现代城市发展理论
有机疏散理论( Decentralization) ▶ 有机疏散理论(Organic Decentralization): 老沙里宁认为治理大城市问题不一定通过建设新城的途径,通过 对其有机疏散同样可以达到目的。有机疏散理论强调对城市发展和 有机疏散理论强调对城市发展和 布局重新结构。 布局重新结构。其目标首先是把城市衰败地区的活动有计划地迁移, 其次在腾出来的地区有计划地建设,第三保护一切老的和新的使用 价值。其特点就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成一个个的集镇,彼此之 特点就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成一个个的集镇, 特点就是原先密集的城区将分裂成一个个的集镇 间用保护性绿地隔离开来。 间用保护性绿地隔离开来 有机疏散必须以“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和“对这些集 “对日常活动进行功能性的集中” “ 中点进行有机疏散” 中点进行有机疏散”两种组织方式为根本,前者提供城市生活和居 住条件;后者则提供城市功能秩序和效率。
一、早期理论探索与实践
理 论 发 展
巴黎改建: ▶ 巴黎改建: 1853年奥斯曼主持巴 黎改建。道路网为 “大十字干道加环状 路”。爱丽舍田园大 道作为东西轴线,将 布伦、维星斯公园引 公园引 入市区。除市中心外 入市区 还设置了若干区中心, 形成功能分区 功能分区,对后 功能分区 来的城市规划发展影 响巨大。
一、早期理论探索与实践
新协和村: ▶ 新协和村: 1817年欧文提出“新协和 村”(Village of New Harmony)。居住人口 300-2000人,耕地面积 0.4英亩。取消天井、胡同、 小巷,村中央建设公共大 院,设置食堂、幼儿园、 小学等。1825年,带领 900人移居美国印地安那州, 购买了12000英亩土地建 设共产村,2年后失败。
城市管理学2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概要
![城市管理学2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概要](https://img.taocdn.com/s3/m/f651c06f647d27284a735124.png)
五、现代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
城市地区的公共事务:指城市广泛的经济、文化、教育、 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公共安全、交通、环境与卫生、房 地产、公用事业、游憩设施等社会公共事务。城市公共事 务的内涵与外延是随城市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的,。
根据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内涵与外延,我们可以把现代城 市管理的内容分为两大类:一般公共事务的管理、专有公 共事务的管理。
第二节 城市管理的一般原理
一、城市管理的一般过程
外部 信息
城
市
信
战
规
下
贯
监
协
息
略
划
达
彻
督
调
整
制
计
指
执
检
调
理
定
划
令
行
查
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发 展 成 果 信
息
Urban Governance Loop
Program Evaluation
Management Supervision
Strategic Objectives
都市为各种制度的发展地方,必须管理适当,才能使都市中所 存在的各种制度健全发展。
都市乃国家兴衰所系,都市管理健全与否关系国运之昌隆与否。 这一阐述概括出城市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协调、强化城市 功能,保证城市发展计划的实施,促进城市社会与人类的健康 发展。
四、城市管理的特征 综合性 开放性 动态性
Management Infrastructure
Leadership
Resource Attainment Organizational
Culture
二、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
法制化原则 最大限度满足人民需要的原则(以人为本) 统一规划、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 管理的原则,即系统管理的原则 综合效益原则(效益与公平原则) 因市制宜的原则 保护生态平衡,合理利用资源的原则 合理控制城市规模的原则
第1章 市政管理学绪论
![第1章 市政管理学绪论](https://img.taocdn.com/s3/m/2ed5e015a76e58fafab0033d.png)
市政管理学
三、市政管理的含义
• 所谓市政管理,即城市公共管理,是指对 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事务的管理活动。
• 市政管理所涉及的对象,包括城市公共行 政和公共管理的所有领域。
• 基本使命是有效提供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 服务,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提升城市综 合竞争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学科,其研究重点是
城市的社会问题、社会现象。它与市政管理学的
区别在于,城市社会学偏重于揭露问题、提出问
题,市政学则更多地侧重于解决问题,即提供解
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措施;另外,城市社会学研
究城市社区结构、社会组织,并不侧重于城市政
权机构,而市政管理学则恰好以城市政权机构为
研究重点。
市政管理学
2、市政的含义
• 市政,是指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 事务。
• 城市公共事务的内容十分广泛。
• 广义的市政,不仅包括市政工程和市政建 设,还包括城市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财政与税收、城市人口与社会、城市 公共教育、城市科技文化、城市卫生、城 市大众体育、城市土地和地产、城市环境 保护等诸多方面。
“市” 古代是指集中起来进行产品交换、物资交流的特定
场所,也就是“市场”(Market) 。
§“市,买卖所也。”——《说文解字》
§“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
其所。”——《易·系辞下》
§现代的“市”是指“市制”(市政当局),相当于英文的
市政管理——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市民需求为导向, 它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公共利益。
私人管理——营利和利润取向
• 其次,城市管理更强调公平和责任,而私人管理 更强调效率和竞争。
电大 城市管理学
![电大 城市管理学](https://img.taocdn.com/s3/m/69d858f17c1cfad6195fa73d.png)
21
什么是城市管理? —概念界定
3.市政学、市政管理学和城市管理学的区别:
市政学是建立在政府(公共领域)与市场(私人领域) 二分法的基础上,强调市政当局对城市公共事务具有垄 断性和排他性的管制权,主张城市公共事务应通过自上 而下的官僚和科层组织体制进行运作。 市政管理学仍强调城市政府对公共事务具有主导权,它 侧重于研究城市政府的管理组织和职能配置。但市政管 理学引入了市场机制和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主张用 企业精神改造公共部门,以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0
从自私自利的角度出发,选择认罪是最好的这种说法是有缺陷的, 因为两个人都可能会得到5年的监禁期。即使是最狡猾的方法也不能把 你救出监狱。但是如果你期望你的同夥与你合作,那你最好的选择将是 认罪。然而,如果你的同夥知道了你的计划,他也会认罪,此时最好的 方法是你们两个合作。这就是这个悖论的关键所在。 如果从整体来看,对於两个囚犯而言,最好的结果是两人合作,因 为这将使得两人的总体囚禁期减少到1年。其他的任何选择都是不好的。 对於其它与这个悖论相类的矩阵来说,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个人私利并 不总是最好的。
24
1.2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城市与城市化
2.城市管理主体
3.城市管理体制
4.城市管理客体
5.城市管理规律和方法
25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原则:
1.系统分析原则
2.以人为本原则
3.法制透明原则
4.利益平衡原则
5.公众参与原则
6.成本效益原则
26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西方的城市管理学研究 20th初,从政治学和行政学的角度研究,侧重于 对市议会、市政府及其相互关系的讨论。 20th20s以后,西方学者在城市财政、税收、治 安、教育、司法、消防等领域,开展了专门研究。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社区研究。 20th30s以后,西方城市管理学吸收了行政学、 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理论和方法, 逐步形成多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1.1 私人部门的含义
1.私人部门的概念
所谓私人部门,即私人领域的行动主体,是指参加
市场交换活动的各种组织和个人。具体地讲,私人 部门包括各类企业组织以及家庭和个人。
对于私人领域的事务,私人部门拥有自主决策权,
基于自愿达成交易行为。
3.1.1 私人部门的含义
2.私人部门的特征
(1)行动主体的自主性 (2)行的主体的平等性 (3)私人行为的互惠性 (4)市场交易的竞争性 (5)私人行为的契约性
3.4.2 服务型政府理论
服务型政府是针对管制型政府的弊病而言的。 管制型政府坚持官员本位,政府成为经济和社会活 动的绝对主导者。 服务型政府坚持以人为本、公民本位。“公民本位”
意味着普通民众是公共服务的决策主体,民众的满
意度是评价政府绩效的最终标准。
3.4.3 新公共管理理论
新公共管理理论也称“企业化政府”理论,其核心观 点是将市场竞争机制引入公共服务供给之中。 新公共管理理论师徒摆脱传统行政管理对科层制的倚 重,转向采用企业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以企业精神重
(4)行政成本高(缺少成本意识和约束机制)
(5)再分配不公(“铁三角”利益联盟) (6)政府腐败(设租)
3.3.1 城市公共产品的概念
公共产品(public goods)是相对于私人产品(private goods)而言的。 所谓公共产品,就是所有成员集体享用的集体消费品。 社会成员可以同时享用该产品,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 费都不会减少其他社会成员对该产品的消费。 凡是不能适当地将那些没有付费的人排除在消费之外 的产品,就是公共产品。 城市公共产品的显著特征在于,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 (non-rivalry)和受益的非排他性(non-exclusivity)。
杨宏山 编著
21世纪城市规划与管理系列教材
城市管理学
第 3 章
城市管理理论
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的概念
中国城市公共部门的种类 市场失灵的含义和表现 政府失灵的含义和原因 城市管理的理论发展 公共产品的主要类型 公共产品的多元供给机制
城市管理可分为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两个场域。私人领 域以市场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公共领域以公 共选择机制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形式。相应地,各种组 织也可被分为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两类。
3.1.3 公共部门的含义
2.公共部门的优势
政府在矫正市场失灵方面,具有一些得天独厚的优势:
(1)政府具有征税权、禁止权和处罚权。它可以凭借公权力, 强行获得政府收入,禁止某些社会活动,对违法者实施处 罚; (2)政府可以通过产权等强制性制度安排,对经济主体的活 动提供激励约束机制,对经济活动的负外部性进行管制;
3.2.1 市场机制的功能
1.需求满足功能 2.情报传递功能 3.检验评价功能 4.资源配置功能 5.激励创新功能
3.2.2 市场失灵问题
1.市场失灵的含义
所谓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内在功能缺陷和外部条件缺陷
引起的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的某些领域运作失灵,单纯
靠市场机制难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一种状态。
私人部门与公共部门的根本区别不在于是否接受政府干 预或行政指导,而在于以何种机制作为最基础的组织方 式。私人部门以市场的自愿交易和自发秩序为核心机制 来组织社会行动,而公共部门基于公共选择行为,依托 公共权力,通过自上而下的指挥命令来组织社会行动。
私人部门并不排斥政府干预,但政府干预只是为了弥补 市场缺陷而存在。
service) vending) agreements)
3.政府间协议(intergovernment 4.合同承包(contracts) 5.特许经营(franchises)
3.3.4 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安排
6.政府补助(grants)
7.凭单制(vouchers)
8.自由市场(free
(3)政府可以采取措施对消费者提供信息以及其他必要的支 持。
3.1.3 公共部门的含义
3.公共部门的特征
(1)公有产权 (2)公共利益
(3)集体行动
(4)非市场化
3.1.4 城市公共部门
中国城市公共部门主要包括:
(1)政党
(2)政府
(3)事业单位
(4)国有企业
(5)其他公共部门(行业协会、社区组织等)
的公共资源。(房价调控)
3.2.4 政府失灵问题
2.政府失灵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因
(1)信息误识(知识、智能的有限性) (2)决策低效 (3)利益冲突(经济人) (4)能力有限(现实复杂性)
3.2.4 政府失灵问题
3.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部门扩张 (2)公共决策失误 (3)政策执行低效
3.2.3 公共管理的使命
1.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 2.纠正外部效应的不良影响
3.消除市场垄断的不利影响
4.矫正信息不对称的不良影响(信息传递、管制) 5.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6.保障宏观经济稳定(总量供求平衡) 7.推动发展和进步(推进“帕累托改进”)
8.提供制度和规则
3.1.4 城市公共部门
需要指出的是,从国外城市管理实践看,政党、群众 组织和社会团体一般不属于公共部门。但中国城市的 党组织、工会、共青团和妇联等人民团体,以及各种 社会团体都属于公共部门,其财政支出全部或部分列 入政府预算。 近年来,随着市民社会和社团组织的发展,一些非营 利、非政府性质的社会组织发展迅速,其资金并不依 靠公共财政,其收入一般不纳税,接受公权力的监管, 但运行管理具有自主性,它们介于公共部门与私人部 门之间,被称为“第三部门”。
治理理论主张,城市善治的根本保障在于推进多元主体合 作治理,实现治理主体的多元化。
3.4.5 绩效管理理论
绩效管理也称结果导向型管理,是根据绩效目标,运用评价指 标对政府部门履行行政职能所产生的结果及其影响进行评估、 划分绩效等级、提出绩效改进计划和运用评估结果来改进绩效 的活动过程。 绩效管理起源于企业界,后被引入政府管理系统,它强调结果
门(特别是政府)有责任提供公共产品。需要明 辨的是,政府需要“供应”公共产品,并不等于 政府应直接“生产”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生产”既可以由私人部门承
担,也可以由公共部门承担,要允许在生产这些 产品和服务的机构之间开展最大限度的竞争。
3.3.3 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
3.公共产品的多中心供给
内在功能缺陷是指由于市场机制的自发性、滞后性和不 确定性引起的市场失灵。外部条件缺陷是指市场发挥最 佳功能所要求的理想外部条件难以满足。“自由放任”
的古典经济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为前提假设。
3.2.2 市场失灵问题
2.市场失灵的表现
(1)公共产品问题 (2)外部效应问题 (3)市场垄断问题 (4)信息不对称问题 (5)分配不公问题 (6)宏观经济问题 (7)公共秩序问题
为本,通过持续的绩效评估来测量组织和个人履行既定职责。
完成既定目标的状况。
绩效评估是绩效管理的核心,其指标为“4E”,其中,公平主
要关注公众对公共服务的满意度。
3.4.6 公众参与理论
城市管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基于现实情形进行决策, 致力于满足市民的公共需求。为此,需要拓展公众参
与。
决策听证、价格听证、民意调查、公众论坛、在线对 话、热线对话等,都是公民参与的有效途径。 需要指出的是,并非所有市政府决策都必须引入公众 参与,有些市政策由于政策环境特殊,必须通过自上
(1)政府提供公共产品
1)政府直接生产;2)政府间接生产;
(2)私人部门参与提供公共产品
1)私人部门独立提供; 2)私人部门与政府 联合提供; 3)私人部门与第三部门联合提供
(3)第三部门提供公共产品
3.3.4 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安排
1.政府服务(government 2.政府出售(government
塑政府部门。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基本主张是政府应“多掌舵少划 桨”。
3.4.4 城市治理理论
在传统城市管理理论看来,城市政府是城市公共事务的唯 一管理主体。在城市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城市 政府占据垄断性地位。
城市治理理论强调发展城市政府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 关系,包括政府与市场、社会、市民的合作,以及政府内 部的府际合作、部门间合作。
3.4.2 城市公共产品的类型
1.纯公共产品:能够严格满足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条件的产品。比如:警察、路灯。 2.俱乐部产品:一种在消费上具有非竞争性,但却 可以轻易地做到排他的产品。比如:收费制高速公
路。
3.公共资源:一种在消费上具有竞争性,但无法有 效地做到排他的产品。比如:公共草坪。
3.1.2 私人部门的优势
首先,私人部门的分散决策能够较快地实现供
需平衡。
其次,市场价格的信息传导机制有利于提高资
源配置合理性。
最后,市场主体的利益驱动有利于激励创新。
3.1.3 公共部门的含义
1.公共部门的概念
公共部门是以公共权力为基础组织起来的,其
行动对社会成员具有强制性的社会组织体系。 公共部门一般是指政府及其附属机构,它们主 要负责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公共部门负 责管理公共事务,谋求公共利益,不以营利为 目的。
3.3.3 公共产品的供给机制
1.城市政府的职能定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城市政府只能是有限政府
而不能是全能政府。
城市政府的基本职能在于提供公共产品,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