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基坑涌水处理措施研究
基坑涌水量问题的面汇法
基坑涌水量问题的面汇法基坑施工是现代建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而基坑泄水问题也是一直困扰施工方的难题之一。
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解决因基坑涌水而引发的问题已成为施工方面必须关注的重点。
本文将重点介绍一种基于面汇法的解决方案。
步骤1:基坑涌水原因分析首先,需要了解基坑涌水的成因。
基础构筑中的基坑为了取得足够的强度,一般会进行深度开挖和陡坡设计,而导致坑壁的压力被大大削弱,使得地下水迅速涌入,从而导致基坑涌水问题出现。
步骤2:面汇法分析该解决方案采用的是面汇法,即在基坑四周的地面上铺设一层材料,这层材料有一定的阻挡作用,并能够重新引导地下水流向周边。
当地下水与挡水材料发生接触时,水流会被堵住并流向周围地区,从而有效地控制了基坑涌水问题。
步骤3:面汇法施工过程实际上,面汇法的施工过程非常简单。
首先,在基坑周围选取一定的位置搭建构架,然后在构架上铺设一层材料,防止地下水涌入,然后通过引导通道重新引导水流,使其流向周围地区,最终达到控制涌水问题的目的。
步骤4:面汇法的优点与传统方式相比,面汇法具有以下优点:一、该方法可以有效控制基坑涌水,不仅施工安全,而且可以大大缩短施工周期,提高施工效率。
二、面汇法施工过程比较简单,不需要太多的专业技术,同时成本相对较低,因此可以节省施工成本。
三、该方法对环境有较佳的保护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基坑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四、面汇法在工程中可以有非常广泛的适用性,满足不同施工环境下针对涌水问题的有效应对。
结论综上所述,面汇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解决基坑涌水问题的方案。
为了保证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和顺利进行,需要对该方法相关技术和要素进行深入了解,并严格按照施工流程进行操作。
当然,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措施来应对涌水问题,使得基础建设更加顺利、稳定。
地铁施工中深基坑涌水分析和处理措施研究
地铁施工中深基坑涌水分析和处理措施研究摘要:文章结合广州地铁八号线北延段施工5标聚龙站施工工程的实例,通过深入分析基坑内涌水原因,提出堵漏方案,采用“在基坑外侧施加止水帷幕,基坑内钻孔注浆”技术,成功解决了大流量涌水基坑涌水的技术难题。
关键词:涌水原因分析与堵漏;涌水方案实施1工程概况聚龙站沿石槎路与西槎路南北敷设,车站采用地下二层(局部三层)岛式站台结构,车站全长575.1m,标准段宽为23.1m,车站基坑开挖深度为18m(局部27m),主体围护结构采用800mm、1000mm厚地下连续墙+内支撑,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1.1地质概况聚龙站勘察场地位于市政石槎路上,地面平坦,无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主要不良地质作用为岩溶、土洞,根据八号线北延段初勘报告引用的资料表明,聚龙站位于软土地基沉降以及岩溶地区地面沉降和塌陷风险区,本站揭露的基岩主要为石炭系灰岩地层,有溶洞发育。
1.2基坑内涌水涌沙概况2016年11月30日下午3:00发现险情,涌水涌沙部位位于聚龙站第五模底板中部,LZ76附近;此位置位于开挖面基底,开挖深度约18m。
项目部、监理部立即启动应急抢险预案,同时将情况上报公司领导及业主。
同时安排加密监测及周边建筑物、路面巡查,立即组织抢险。
涌水点反压完成并预留导流管,导流管水量较大,截止到夜间9:00,流量为80立方米/小时。
2基坑内涌水原因分析与堵漏2.1涌水原因分析开挖时破碎岩体应为石炭系C和二叠系P两套底层整合接触带上因应力作用形成的一个小的褶曲,呈薄层状,岩性为炭质灰岩或炭质泥岩类,倾角约为50-60°,其本身的含水量不丰富,透水性中等,由于其破碎性,当其与溶洞裂隙水通道连通时,很可能成为溶洞裂隙水的渗透通道,造成突涌。
根据目前施工抢险情况看,东西两侧地连墙已经嵌固到微风化岩层9C-2层,但右线地连墙坑内坑外存在水力联系,综合前面分析,右线结构底板处岩溶强烈发育,考虑溶洞裂隙水涌水的可能。
探讨深基坑坑底突涌处理方法
探讨深基坑坑底突涌处理方法摘要:广州某地铁车站在基坑开挖至底板位置准备施作底板垫层时,发生基底突涌,通过采用相关措施成功完成了堵漏,本文为总结相关经验,为后续类似问题起到借鉴作用。
关键词:基坑突涌;基坑渗水处理1工程概况及地质风险概述广州某地铁车站为南北走向,基坑开挖深度为18m。
主体围护结构采用地下连续墙+内支撑组合形式,墙体厚度为800mm和1000mm,内支撑共三道,上面两道均为混凝土支撑,第三道为钢支撑,基坑安全等级为一级。
基坑紧邻市区干道,道路交通繁忙,周边管线繁多,周边建筑物年代久远,多为天然基础。
车站范围存在较厚淤泥及砂层,下伏岩层主要石炭系中上统壶天群灰岩,详勘报告显示车站岩溶见洞率74.3%,属于岩溶强发育区段。
根据车站详勘报告描述,本次车站基底突涌水处位于车站北部灰岩中,地层从上到下为填土、淤泥、粉质黏土、粗砂、可塑状残积粉质粘土、微风化灰岩,车站底板位于微风化灰岩,涌水点对应车站基底位于微风化灰岩<9c-2>中。
车站基坑开挖前已经完成地下连续墙“一槽两钻”及格构柱“一桩一钻”施工,并根据揭示溶洞情况按照总体技术原则进行了探边及溶洞注浆处理,经第三方检测溶洞处理效果满足设计要求,地下连续墙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要求。
2车站基坑底突涌情况车站某块底板准备浇筑混凝土垫层,在其中位置突发基底涌水情况,涌水量由小到大,发展迅速,涌水量约80m³/h(抽水采用潜水泵)。
图1 基坑渗水照片3基坑底突涌处理措施3.1基底反压措施基坑突涌当天进行第一次混凝土反压,在围堰、引流管设置完成后,采用C20早强混凝土进行反压,回填高度按照低于第三道钢支撑底面1.4米控制,混凝土平均厚度约2.6米。
为直观观察突涌水变化,减小基坑内外水头差,在反压混凝土中设置一个引流桶,涌水全部从引流桶内流出。
结合坑外注浆处理措施,涌水量由80m3/h降为40m3/h, 涌水量得到一定的控制。
3.2基坑外侧钻孔及涌水通道探查发生险情后,综合初勘、详勘地质资料及连续墙和格构柱“一槽两钻”“一桩一钻”地质资料,分析岩层破碎情况,判断在基坑涌水处地连墙两侧基底位置可能存在岩层破碎断裂带,并进行优先处理;结合周边建构物及水位监测情况,基坑涌水点两侧基坑外侧水位监测变化异常,以涌水点南北各50米为范围,在该范围基坑地连墙外侧进行钻孔探查,孔位间距不大于1m、深度不小于30m,注浆范围为从连续墙底以上1米位置到破碎断裂带以下1米。
明挖基坑涌水、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目录1事故特征 (1)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1)1.2事故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征兆 (1)2应急组织与职责 (1)2.1 应急组织体系.......................................................................................................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指挥机构及职责 (1)3应急处置 (3)3.1响应分级 (3)3.2响应程序 (3)3.3险情报告程序 (5)3.4险情报告内容 (6)3.5向公众通报应急情况 (6)4 应急响应和处理 (7)4.1应急响应级别 (7)4.2应急处置流程 (7)4.3信息发布 (8)4.4现场监测与评估 (9)4.5应急结束 (9)4.6 处置措施 (9)5应急物资与装备保障 (14)5.1主要应急物资和机械设备 (15)5.2应急抢险救援小组人员名单 (16)5.3应急救援电话 (16)基坑涌水、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故特征1.1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在基坑开挖时易发生基坑涌水、涌砂、坍塌事故当出现基坑涌水、涌砂事故时,基坑(桩间)因涌砂、涌水流出,如过漏水点处理不当就会出现基坑侵泡现象;周围建筑物出现倾斜、裂缝;管线出现断、裂现象,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被淹没、掩埋现象;出现基坑坍塌现象;会出现操作人员触电现象。
1.2事故发生前可能出现的征兆1.2.1基坑开挖时出现少量的渗水现象时,立即停止开挖查明原因。
1.2.2开挖时出现涌水、涌砂,出现有塌踏现象。
1.2.3基坑支撑体系轴力变化达到警戒值时,基坑出现变形、位移、倾斜、开裂。
1.2.4周围建筑物、路面出现下沉达到警戒值。
1.2.5未按照开挖施工方案施工出现超挖。
1.2.6遇到厚的流砂层、淤泥层、鹅卵石层,尤其遇到大量地下水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被淹没、掩埋现象。
1.2.7开挖时渣土有滑坡或塌方现象。
基坑开挖基坑涌水原因及防治措施
基坑开挖基坑涌水原因及防治措施基坑开挖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项复杂且充满挑战的工作,尤其是在基坑涌水的情况下。
说到基坑涌水,很多朋友可能会觉得“哎,水不就是水嘛,有什么大不了?”可这水可不是简单的水,背后可是大有文章。
想象一下,工地上的大大小小的机械轰鸣声、工人们忙得不亦乐乎,结果一不小心基坑里就开始冒水了,哎呦,这可真让人头疼!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可得从源头入手,了解涌水的原因,做足了准备,才能做到防患于未然。
基坑涌水的原因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有些是自然的,也有些是施工过程中人为的因素。
比如说,基坑所处的地理位置,有没有地下水,地下水位高不高,都是很重要的因素。
你要是挖个坑,恰好挖到地下水层,水往坑里涌那是必然的!那水位一高,坑里水就像开了闸的洪水一样,哗啦啦往上冒。
除此之外,土质的好坏也是一个关键。
像沙土、粘土这样的土层,水分透过能力不一样,一旦碰到渗透性强的土层,水就会轻松通过,基坑涌水就更是不可避免。
除了这些自然条件,还有人为因素。
有的施工队为了赶工期,省事省力,没做好排水措施,也容易让水从四面八方涌进来。
还有些施工时,基坑周围的水管、下水道等设施没及时做好防护,发生破裂,水就“如洪水猛兽”一般冲进了基坑,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这涌水问题要是得不到有效控制,后果可就严重了。
大家知道,基坑一旦涌水,不仅施工进度会被拖慢,甚至还可能造成土体的松动,影响整个施工的安全性。
最糟糕的情况可能会导致土方滑坡,直接让施工人员陷入困境。
说白了,基坑涌水就像是给工地撒了一个大陷阱,谁也不敢掉以轻心。
那怎么防治基坑涌水呢?其实防治措施并不复杂,关键是要预防为主,控制为辅。
最基础的还是在开挖之前做好地质勘探,了解地下水的分布情况。
很多时候,地下水并不像看得见的水那样明显,得用专业设备进行探测。
这样一来,我们就能提前知道地下水的“藏身之处”,提前做防护措施,避免水意外“破土而出”。
除了勘探外,施工前还可以考虑做一层“防水膜”,这就像是给基坑穿上了一层防水外衣。
基坑涌水涌砂处置方案
基坑涌水涌砂处置方案基坑开挖在地下水丰富的地区时,往往会遇到涌水、涌砂等地质问题,如果没有及时有效地处理,会在后期的建筑中给人工作、建筑质量等方面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基坑涌水、涌砂处置方案,具有十分重要的实际意义。
本文将会介绍一些常见的基坑涌水涌砂处置方案。
方案一:压实土层法压实土层法是一种简易易行的地面沉降控制方法,对于基坑中涌水、涌砂等地质问题也有一定的应用。
方法为在洞口四周挖出一定深度的深槽,将深槽内的土壤压实,形成一个土屏障,从而阻止基坑水、沙等松散物质向基坑内渗透。
优点:1.执行简单,容易操作。
2.成本较低。
缺点:1.仅适用于一定规模的基坑。
2.技术并不成熟,在具体操作时需要掌握一定的压实时间和强度控制。
方案二:桩筏加固法桩筏加固法是基坑涌水、涌砂处置比较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主要原理是把桩和泊松比较小的地层打固定,在其上面加以荷载,让水、砂等松动物质被固定住,从而防止涌入基坑。
优点:1.适用范围广泛,可以处理典型的地质问题。
2.技术成熟,操作经验丰富。
缺点:1.成本较高,需要慎重考虑。
2.需要钻探、打桩和加固等多种工艺,周期长、难度较大。
方案三:钢筋水泥桩支撑法钢筋水泥桩支撑法是基坑涌水、涌砂处置的一种成熟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在基坑周边打入一些钢筋水泥桩,通过桩与后衬的地基之间的力量来抵抗侧向土压力,从而控制基坑的地下水位。
优点:1.技术成熟,可靠性高。
2.实施难度小,容易操作。
缺点:1.执行costly,成本较高。
2.限制较大,仅适用于一定规模的基坑。
方案四:垂直排水法垂直排水法是针对基坑地下水过多、渗透速度太快这一问题操纵的一种方案。
垂直排水具有较强的排水能力,作为一种经典地下排水工法,广泛应用于基坑涌水、涌砂处置中。
优点:1.处理效果较好。
2.适用范围广泛。
缺点:1.成本较高,工期较长。
2.制定方案时需要考虑周密,以免影响环境。
方案五:冻结法冻结法是较为常见的基坑涌水、涌砂处置技术之一,其将冻土安置于基坑边界处,形成一层防水屏障,并可以定向控制这一屏障的渗透速度和渗透量,从而达到基坑涌水、涌砂处置的目的。
基坑涌水涌砂现场处置方案
基坑涌水涌砂现场处置方案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基坑工程成为了常见的场景,但是基坑工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涌水、涌砂等问题,对工程安全和进度带来了较大影响。
本文将探讨基坑涌水涌砂现场处置方案。
涌水处理方案步骤一:发现问题对于正在进行基坑工程的现场,需要每天进行巡查,一旦发现有涌水的情况应立即向现场主管或工程技术负责人汇报。
并对涌水的情况进行详细搜集,如发生地点、涌水流量等相关信息。
步骤二:找出水源在对涌水的情况进行搜集后,需要尽快的找出涌水的水源,如果水源根本无法找到,可能需要请专业水利工程师前来进行定位。
找到水源后,进行采取相应措施,防止该水源继续对工程造成破坏。
步骤三:暂时处理在找到水源后,可以对该水源进行暂时性的处理,如用泵机将水排走,或者对水源进行封堵。
但此处需要注意,暂时性的处理并不是结束处理,还需要继续观察,找出问题的根源。
步骤四:长期处理如果涌水问题是比较严重的,暂时处理无法解决问题,就需要进行长期的处理。
采取措施可以包括:钻井注浆法、水泥灌注桩、反渗透等。
对于大型涌水问题,也可以使用桶车进行抽水处理。
处理过程中,也需要不断地观测水位的变化,以及及时处理水位异常的情况。
涌砂处理方案基坑涌砂通常是由于基坑内部土壤抗浆力降低,导致卡层塌陷、土石流,为预防涌砂问题的发生,需要进行以下方案:步骤一:隐患排查首先,需要对基坑内部进行隐患排查,及时修补有损坏的沉积层、维修已破损的隧道内衬或者筒仓和引入的管道。
此外,对于强压水层开挖的基坑,需要选取合适的支护措施。
步骤二:保持沉积层稳定要保持沉积层的稳定,或者疏浚砂层。
同时,考虑采用基坑深层地基加固、坑底带隔离层、加固砂浆或者土工布等措施来控制砂土流动。
\步骤三:特殊情况处理对于涌砂问题比较严重的情况,需要采用专业的涌砂药剂进行处理。
涌砂药剂采用特殊的技术,能够将涌砂问题得到有效的解决。
但是,涌砂药剂并不适用于所有的涌砂场景,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某基坑涌水涌砂原因分析及对策
2 基坑 支 护止 水方 案简 介 2 . 1 基坑 特 点分析
拟建场地东侧居 民住宅 距基 坑最近 处约 8 m, 基 坑其余 三 面
1 工程 概况
1 . 1 地 形 地貌
周边环境对变形 要求较严格。 基坑位 于云南省大理下关地 区 , 位 于洱海 湿地 区域 。基 坑北 为车行道 , 本基坑开挖后 , 坑壁 土层 中的粉土 、 淤泥质 粉土 、 粉砂 为液化 侧为满江村 乡村 道路 , 基 坑西 侧为 机场 高速 , 基 坑南 侧为 龙 山东 液化等级 为轻微 液化 , 需考 虑液 化 的影响 , 施 工时 , 应 严格 路, 东侧 为 田地居 民区; 本基坑平 面呈 “ L ”, 周 长为 6 8 4 . 3 m, 基 坑 土层 , 按 照设计 及规范要求 进行 , 否 则变 形过 大易导 致结构 整 体失 稳, 开挖面积约为 1 6 3 8 6 . 4 m , 基坑 开挖深度 8 . 0 m~9 . 4 m, 基 坑开
井 井 支护结构位移监测点
2 . 2 支护 方 案
设计采用局部放坡 +排 桩 +锚索 支护 方案 。支护 桩为 长螺 旋钻孔灌注桩 , 在保 证基坑安全的基础 上采用不 同桩长及 锚索进 行 支护 , 钻孔桩采取 0 0 n u l l , 桩 中心距 为 1 2 0 0 m m~1 5 0 0 I T l n l ,
某 基 坑 涌 水 涌 砂 原 因 分 析 及 对 策
杨金 川 谢 世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于 丰 泽 何 敏
6 1 0 0 6 1 ) ( 核工业西南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四川 成 都
摘 要: 以大理 某基坑为例 , 简要介绍 了该基坑 的支护 、 止水 、 降水设计情况 以及 其运 行过程 , 在此 基础上 针对基坑 运行过 程 中出 现 的涌水、 涌砂 现象进行 了原 因分析 , 并有针对性 的采 取了排水管排水及 双液灌 浆等疏堵 结合处治措 施解 决 了水 患 , 保证 了基 坑
基坑底涌水的处理实践
基坑底涌水的处理实践【摘要】佛山某基坑场区附近地质条件比较复杂。
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附近存在溶洞而引发坑底涌水现象,本文主要介绍了控制基底涌水止水效果保证基坑安全的处理技术,总结了成功的施工实践。
【关键词】基坑岩溶水处理 地下施工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存在大量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为保证施工安全,现场设置突发事件应急小组,通过建立有效的紧急情况预警机制,对现场的紧急情况进行预警预先。
识别危险源和紧急情况,做好危急事件的潜伏期并及时进行处理针对工程特点,制定详细应急措施加强监测力度,一旦确认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发生渗漏管涌或流砂等事件、应急措施能立即启动。
严格控制基坑变形,确保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安全。
本文针对基坑底涌水、止水基坑安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1 工程概况1.1地理位置佛山某基坑位于佛山南海区中心的桂澜路上,场区附近的人流、车流量较大,本场地范围交通繁忙。
1.2地质情况根据本车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显示,由上而下土质情况分别为:〈1-2〉杂填土、〈2-2〉淤泥质砂层、〈4-1〉粉质粘土、〈9C-1〉微风化岩;另在钻孔MGF3-LG-60中揭露到2个溶洞,厚度为0.3m和0.7m,位于基坑外距离车站基坑约8m处,按勘察单位提供的地质详勘资料显示在车站基坑范围内未揭露溶洞,开挖过程中未发现溶洞。
1.3围护结构设计围护结构采用800mm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支护形式,其中基坑连续墙深度为23米,嵌固深度为基底下6.0m,支护结构为两道混凝土支撑+两道钢支撑,基坑开挖深度为17m,基底地层为〈4-1〉粉质粘土层。
2涌水发生及原因分析土方开挖到基底后,发生基底涌水,现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出现涌水前基坑内的4道支撑已按设计图纸架设完毕。
涌水初期涌水量约为80立方/小时,稳定后为50立方/小时。
原因分析:经过查阅地质资料及现场钻孔勘察,分析勘察地质情况,并结合施工过程中的验证,可以确定,基坑外侧及基坑内侧均存在溶洞。
基坑涌砂涌水处理方案
基坑涌砂涌水处理方案
1安全预防措施
(1)开挖过程中对围护结构桩间等薄弱部位设专人监视。
(2)若发现出现少量渗漏,应及时处理,先堵漏后开挖,防止渗漏点扩大。
(3)加强量控监测、对量测数据进行审查对比,密切关注围桩的变形情况。
(4)监测信息围护结构变形超过允许范围时,必须立即加密支撑,防止变形进一步扩大,遇薄弱环节错位开裂,出现渗水通道时,及时处理。
2、应急措施:
(1)立即疏散险情现场作业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人员进行疏散。
(2)在涌砂处打设①42注浆孔注浆加固;在涌水处采用M1O浆砌片石围堰,边用抽水机将突水排出,然后回填干砌片石,注浆加固。
基坑涌水、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
基坑涌水、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编制:审核:审批:***项目经理部年月基坑涌水、坍塌事故现场处置方案1.事件风险分析2.应急指挥机构及职责2.1应急指挥机构根据涌水突泥的险情状况,若险情可控,项目部派出应急救援工作组赶赴现场,依托施工单位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若涌水突泥事件可能进一步蔓延或扩大,项目部成立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如果需要多方协调才能完成的应急处置,必要时项目部可以在工区现场成立应急救援指挥部。
指挥部根据事发状况,可以成立一个或多个应急抢险小组组织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并由项目部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和事发生单位派员参加开展应急救援。
应急抢险小组(包括但不限于)由抢险突击组、警戒保卫组、医疗救护组、综合组组成。
2.2 应急指挥机构职责按照“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管安全必须管应急的原则,项目部应急指挥机构的职责原则上按照综合应急预案应急救援机构职责”的规定和工作界面的划分,各应急救援小组开展应急救援工作。
根据事态的发展情况,各应急救援小组的职责和临时性的抢险工作任务,由应急救援领导小组(或指挥部)在现场进行临时调整。
3 处置程序和措施(1)协调指挥,明确职权。
抢险队在现场要遵循“主动承担,积极汇报,方案缜密,合理冒险”的原则,工程部要当好项目领导的参谋。
在平时要积极搞好预案,建立抢险救援事故紧急处置系统。
(2)突出重点,积极救人。
抓住灾害现场的主要方面,即“救人第一”的指导思想,积极抢救人员。
在救人中体现“救多数人、救活着的人”等原则,且要按“先浅后深、先易后难”的顺序进行,确保救人的数量和质量。
(3)搞好防护,慎重初战。
工地坍塌事故一般都有部分架子、钢筋悬在半空摇摇欲坠,对抢险救援行动和现场抢险队员构成威胁,因此,要加强防护。
能消除危险的要及时消除,不能消除的要采取监护措施。
明确划出安全警戒区域,对不同区域的人员要进行不同的防护。
在初战时尤其要注意安全,因为先到人员面对的情况混乱,照明设施不良,现场电线裸露,高空建筑构件坠落等等,都容易造成救援人员的人生危害,因此要慎重初战。
地铁施工中深基坑涌水分析和处理措施研究
地铁施工中深基坑涌水分析和处理措施研究摘要:随着城市高速发展,为缓解交通出行压力,轨道交通建设工程不断出现,深基坑工程也随之不断增加,为满足城市轨道交通网的顺利延伸,地铁基坑也朝着深、大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技术的广泛应用,技术风险社会化,基坑事故频发,危害巨大。
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地铁施工中深基坑涌水分析和处理措施进行研究,详情如下。
关键词:地铁施工;深基坑;涌水分析;处理措施引言在水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地下水位较高,深基坑开挖会面临着管涌、流沙、边坡失稳、建筑物沉降等工程问题,这也是深基坑施工的难点。
目前,针对深基坑开挖和地下水处理,已有较多的工程经验和科学研究。
1涌水处理原则明挖基坑施工过程中出现涌水情况时,首先确认涌水位置、涌水范围;根据现场实际涌水量,判断涌水事故严重程度;及时掌握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变化情况,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基坑安全稳定。
当涌水量较小,仅浸湿坑底表面土层,且未出现明显水流时,可根据现场水位的变化,停止施工,采取坑内回填反压力等措施来控制初期涌水。
当涌水量较大的情况下,如果坑道内有水洼,地下水不断上涌或者开挖面出现明显水流溢出时,则应立即停止施工,在涌水范围内全部进行回填反压(回填高度至顶层不溢水),增强排水能力,坑外增加减压井,减少承压水头,加大降水力度,采取基坑降水明排措施。
2地铁深基坑涌水涌泥的风险在地铁深基坑工程的实施过程中,洞身范围内的土性差异是导致工程风险的主要原因。
饱和软黄土的分布与否会受到其初始物性状态、外部荷载条件和地下水作用方式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具有层厚复杂可变、连续性差的空间分布特征。
而且饱和软黄土的孔隙较大,并且其强度较低、含水量较大、承压性较差,和湿陷性黄土、古土壤层相互组合,形成了软硬不均的地层组合特征,承载力较差,地基极易在地铁隧道穿越饱和软黄土的施工降水阶段发生凹陷、裂缝、沉降等工程灾害。
所以施工时对饱和软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布范围、厚度未详细查明是导致地铁深基坑涌水涌泥风险的主要原因,当地层内部发生明显错动时,即地裂缝段,这一工程风险尤为显著。
优化基坑涌水处置方案
优化基坑涌水处置方案,节约工期4 个月
重难点描述
某车站围护结构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间净距 400mm,原设计未设置止水帷幕。
由于坑外地下水位较高,地质为粉砂层,基坑开挖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坑外涌水、涌砂情况。
建设单位领导邀请外部专家进行研讨,专家一致认为基坑设计方案存在缺陷,基坑外侧需补加止水帷幕。
项目层面认为专家建议措施在该阶段不具备可实施性,此外会增加工期将近四个月。
图30 桩间涌水、涌砂
进度措施
6采用抽条法施工,减少单次开挖面积,避免出现大面积的涌水、涌砂情况。
7采用引流管引流+土工布封堵+双快水泥封闭的技术措施。
8以基坑监测数据为基础,配备足够数量的应急物资,应急队
伍随时待命。
图31 桩间涌水涌砂处理
取得成效
项目团结一心,顺利完成了基坑开挖,工期提节约了 4 个月,确车站保成为全线首个封顶,封顶时间比全线第二名提前 78 天,也为业主节约了大量的费用。
浅议富水区某设备基坑承压水突涌分析及处理
浅议富水区某设备基坑承压水突涌分析及处理摘要:本文通过仓前站维修车间设备基础工程实例, 在富水区进行基槽开挖出现管涌原因分析, 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实践证明,经处理后降水效果良好,保证了基槽的施工质量和安全,希望能够给出现承压水突涌如何处理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管涌,降水,流砂1、工程概况上海铁路局铁路仓前站改造工程,总占地面173849.28m2,本工程涉及前期土石方工程、水泥搅拌桩机工程、房屋建筑14个单体工程(总建筑面积为34310.37 m2)、附属工程(围墙等)、线路工程、通信信号工程、室外电力及给排水工程、平过道等项目。
其中维修间建筑面积1308.70 m2,三层框架结构,预制桩地基处理,桩长35米,共计720根。
维修车间工程平面(受篇幅限制只截取一半)。
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周围环境2. 1 岩土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设备基础支护设计涉及岩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表1。
表1支护设计涉及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一览表以上数值为平均值2. 2工程地下水类型本工程地下水类型为潜水, 潜水主要赋存于①层杂填土、②层粉质黏土、③层粉土及④层淤泥质粉土中, 维修车间属于高水位富水区,常年地下水位深度位于自然地面下0. 4m~ 1.6m左右。
3、土方施工流程该基坑位于高水位丰水区,如果降水方案选择不当, 将造成场地附近部分含水层地下水位下降, 原浅基础建筑在失去地下水浮托力后可能压缩砂土层空隙, 导致地面沉降或建筑物开裂。
为了保证基坑稳定和周边建筑物、地下管线安全,根据水文地质报告和周围环境,项目部采取了在基坑设置井点降水+集水井排降水组合方案。
4施工险情及初步分析在基槽开挖过程中,我们从观测井发现水位忽上忽下,从井点抽出的水量虽然比较大,但开挖的土方较湿,许多成淤泥状,8#设备基坑局部地区可见明水。
局部基底地面隆起、有水渗出或细流流出。
为了保证施工安全和质量,我们在6#设备基坑附近做一勘测孔,出现了大面积流砂突涌问题,细砂不断喷冒,集水井被泥砂填满,且涌水涌砂的情况不断加剧,为了减少人员伤亡及工程施工安全,工程部决定启用应急预案[3]。
对水利水电基坑岩溶涌水策略探究
对水利水电基坑岩溶涌水策略探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城市的扩张,水利水电工程正在不断地发展壮大。
基坑岩溶涌水是水利水电工程过程中极为常见的问题,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正常的局势是面临这种问题的。
如何有效地应对基坑岩溶涌水问题,成为每一个工程师必须面对的难题之一。
基坑岩溶涌水现象是由于岩石、土壤等骨架结构的裂缝、孔隙、疏松层或水溶固体的溶解、溶洞等造成的。
在基坑中遇到这种现象将严重影响施工进度和工程的稳定性,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予以控制。
目前,针对这种情况的解决方案主要包括“填堵法”、“减压排泄法”、“引流法”、“防渗分流法”等多种方式。
其中,“填堵法”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它通过注入浆液、填土、灌浆等方式将涌水孔隙封堵住,使涌水孔隙的通透性降至最低,达到控制涌水和稳定地下工程的目的。
但“填堵法”需要考虑的因素较多,比如地质系列、流域面积、水流强度、水质及治理效果等。
另外,“减压排泄法”是通过下挖突出点,将地下水从高处向低处排除,减小水压力。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地下水量较少、地下水位较高、岩溶涌水源量不大、地下水流速度较缓慢的场合,可有效地控制工程涌水。
而“引流法”通过人工开挖渠道或沟渠,将基坑地下水引流至排放点,达到降低水位的目的。
另外,“防渗分流法”主要是通过减少涌水的过量压力,提高涌水孔隙在岩体中的流透性,便于地下水扩散和分散,有效地控制了岩溶涌水问题。
基于以上几种方法,我们还需要进行有效的策略制定。
首先,要针对实际情况进行充分的调查以了解基坑岩溶涌水的全部情况,这样才能明确针对性强的治理方法。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治理计划的制订,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通过有效的控制和手段来解决岩溶涌水问题。
总之,控制基坑岩溶涌水是保证水利水电工程建设顺利推进和工程质量稳定的重要问题。
我们需要探索更多的有效措施来应对问题,并加强对其的研究,为未来的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
岩溶地区基坑岩溶涌水情况分析及处理
结合 8 种物探方法及地质钻孔揭露情况综合对 比验 证% 主 要 岩 溶 渗 漏 区 域 在 gP=$gP8 " 桩 号 船 5 U8@6$5 U8:6# 附近%深度在 86 T@6 *区间%与初 步分析得出岩溶穿过围堰桩号范围基本吻合& !&%$处理方案
)# 由于基坑抽排能力不足%为保障上游基坑干 燥作业环境和工程施工安全%首先在桩号 5 U=:6 处 设置临时横向围堰对基坑涌水进行应急抢险措施% 再加强基坑抽排水%截堵积水流向上游基坑,
*# 在一期围堰顶桩号船 5 U8:6$5 U896 范围 进行水泥 J水玻璃双液灌浆%灌浆下限至 @6 *标高 位置%再根据灌浆钻孔揭露的地质情况%灌浆范围扩 大至桩号船 5 U8@6$5 U@56%个别孔加深至 8I T 89 *& 帷幕灌浆和抽排水后%基坑涌水得以解决% 帷幕挡水效果较好%保障了基坑长期干燥施工环境% 从而验证了物探测试结果和岩溶通道发育方向分析 的准确性&
( W) &人民长江%=658":# !5 J>& (@) 宋允%郑兴&高密度电法及跨孔电磁波 gP技术在粤北某机场隐
伏岩溶探测中的联袂应用( W) &工程技术研究%=6=5%:"58# !58 J 5@& (>) 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地质勘察规程!?F$P858$=6=5( ?) &北京!中 国水利水电出版社%=6=5& (:) 肖万春&论水利水电工程基坑岩溶涌水与预测( W) &水利水电技 术%=658%@@"I# !>6 J>8&
基坑涌水处理措施
基坑涌水处理措施概述基坑涌水是在基坑工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
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或者施工过程中遇到地下水脉络,导致基坑底部出现涌水现象,给施工带来困扰。
涌水量大、压力大的情况下,如果不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将会对基坑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基坑涌水处理措施。
1. 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是基坑涌水处理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对基坑周边地区进行排水,以降低地下水位来减少涌水量和涌水压力。
具体的操作步骤如下: - 安装临时降水井,井眼必须超过施工基坑底板高程。
- 迅速排水,通过排水井将地下水引入外排管道。
排水管的直径、井眼间距应根据具体场地调查结果确定。
- 随着地下水位的下降,基坑涌水量和涌水压力会逐渐减小。
2. 封堵涌水通道当地下水位较高且涌水量较小时,可采用封堵涌水通道的方法来控制和减少涌水,具体步骤如下: - 将泥浆水泥浆浇注在涌水通道处,以堵住涌水通道,减少涌水的压力。
- 如果涌水通道较宽,可采取注浆技术进行封堵。
3. 加固基坑降水设备为了处理大量的涌水,有时可以采用加固基坑降水设备的方法。
具体措施如下:- 使用大功率的降水泵和管道来加强排水能力。
- 增加降水管道的数量和直径,并根据涌水情况进行合理的布置和连接。
- 安装临时降水槽,集中收集和排水涌水。
4. 加固基坑边坡当基坑涌水量和涌水压力较大时,为了保证基坑边坡的稳定性和施工安全,可以采用加固基坑边坡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 - 在基坑边坡上设置加固措施,如加固钢筋混凝土护坡。
- 在基坑边坡上采用喷射混凝土、挡土墙等方式进行加固。
5. 防水施工在基坑涌水处理时,同时进行防水施工可以有效控制涌水。
具体步骤如下: -在基坑侧墙、底板等位置进行防水处理,如使用防水胶粉涂刷和防水膜覆盖。
- 将排水管道与防水层相互独立,以防止涌水对防水层的破坏。
结论基坑涌水处理是基坑工程中需要重视的一个问题,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涌水的影响。
对水利水电基坑岩溶涌水策略探究
岩溶涌水治理是保障水利水电工程安全 运行的重要措施之一,对于防止地质灾 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
义。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岩溶地区的水资源条件发生变化,水利
水电工程面临更多的岩溶涌水风险。
目前针对岩溶涌水的治理方法尚不够完 善,缺乏有效的监测和预警手段,亟待
加强相关研究和技术创新。
综合治理措施
双重防渗墙
在基坑周围设置双重防渗墙,外 层为混凝土墙,内层为注浆加固
的土墙,提高防渗效果。
降水回灌
同时进行降水处理和回灌措施, 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以下,同时 回灌到指定的地层,保持水位稳
定。
信息化施工
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时监测地下 水位、涌水量等信息,及时调整
治理措施,确保施工安全。
05
对于岩溶涌水预测模型的开发 和应用,仍需进一步探索和改 进。
未来研究应着眼于建立更加完 善的岩溶涌水预测和治理体系 ,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提供更 加可靠的技术支持。
工程实践意义与社会价值
水利水电工程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而基坑岩溶涌水是工程建设中经常遇 到的问题之一。
针对岩溶涌水现象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可以保障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避免因涌水引发 的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
本研究结论可以为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和管理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和技术支持,提高工程的效 益和安全性。同时,研究成果也可以为其他类似工程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借鉴和指导。
THANKS
感谢观看
02
水利水电基坑岩溶涌水概述
岩溶涌水的定义及特点
岩溶涌水是指地下岩溶管道中的水在压力作用下突然涌出地面的现象。 岩溶涌水具有突发性、不可预测性、规模和影响范围可大可小等特点。
某工程深基坑多发性涌水处理的分析
某工程深基坑多发性涌水处理的分析摘要:目前轨道交通工程深基坑在开挖过程中存在的涌水涌砂、流砂、管涌、渗漏等问题较为普遍,若不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方案,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支撑体系受损、基坑周围发生不均匀沉降,甚至基坑整体失稳的事故,对邻近建筑物、道路、管网造成危害,影响地下室及主体结构工程的土建施工,给工程建设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在深基坑工程中,地下水处理是一个重点难点,尤其是深基坑底部为深厚富水软弱地层,基坑底部存在工后垂直空隙水通道,无详细地质补勘资料,果断采取合理的止水措施,截排治结合,确保隔水效果,才是深基坑地下水处理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深基坑;多发性涌水;塑料排水板1、工程概况某综合楼为地上五层、局部地下一层框架结构,基础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综合楼正负零标高为绝对高程8.5米,地下室尺寸约45m×50m,基坑底标高为2.75m,基坑开挖深度约5.05m,呈不规则形状。
综合楼地下室基坑设计采用自然放坡+网喷混凝土的支护方式,在坡顶外侧做咬合式搅拌桩止水帷幕。
基坑坡顶周长约为328m,基坑坡顶面积约为6313m2,基坑底面积约为3225m2,坡底周长约为243m,基坑土方量约2.82万m3。
综合楼深基坑区域存在堆载预压工后的塑料排水板,间距为1.1 m,呈梅花型布置,塑料排水板穿透软弱地层至少1 m(至粉质粘土层),作为垂直空隙水通道。
2、基坑多发性涌水情况综合楼基坑于20xx年4月15日开挖,至20xx年5月20日,开挖至设计基坑底标高,基坑四个角的坡底位置有涌水现象,水量较大且带有细砂流出,基坑底部均布涌水点,间距约1.1m,持续不断涌水;至5月21日,基坑四个角坡底涌水量变小且无细砂带出,基坑底部涌水点持续涌水无减弱迹象,加密监测数据显示,基坑边坡相对稳定、地下水位无明显下降、基坑边土体无明显下沉现象;基坑底部所在地层为<2-2>淤泥质粉细砂层。
20xx年6月10日开始B区承台桩间土石方开挖,砌筑砖胎膜,6月15日砌筑完成该区域砖胎膜,承台土石方开挖过程中造成基坑内截水沟破坏严重,基坑周边布设的6个降水井未能将地下水位降低至承台底,每个承台内分部多处涌水点,严重影响防水卷材及主体结构施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基坑涌水处理措施研究
[摘要]某车站大型基坑工程因区附近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在施工过程中由于附近存在溶洞而引发坑底涌水现象,为此为实例,本文对基坑涌水处理措施展开讨论,并提出钻孔注浆与砂袋堆置相结合的止水措施。
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基坑工程止水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关键词]基坑原因分析涌水处理
中图分类号:tv551.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914x (2013)21-0000-01
0.引言
地下工程因其施工区域地质条件复杂存在着大量不可预见施工质量的影响因素。
为保证地下工程施工安全,现场应设置突发事件应急小组。
通过建立有效的紧急情况预警机制,识别危险源和紧急情况,做好危急事件的潜伏期并及时进行处理。
除此之外,还应针对工程特点,制定详细应急措施加强监测力度,一旦确认围护结构变形过大,发生渗漏管涌或流砂等事件、应急措施能立即启动,确保周围建筑物和道路的安全。
以此为出发点,本文针对某基坑工程实例的涌水、止水基坑安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论述,研究结果可为类似条件下的基坑工程设计与施工提供依据。
1 工程概况
某车站大型基坑工程位于浙江某商业中心附近,场区附近的人流、车流量较大,场地施工范围交通繁忙。
根据车站岩土工程勘察
报告显示,该区域由上而下土质情况分别为:杂填土、淤泥质砂层、粉质粘土、微风化岩。
另在钻孔mgf3-lg-60中揭露到在场地施工区域存在两个溶洞,厚度分别为0. 3m和0.7m,平面位置位于基坑外距离车站基坑约8m处。
而勘察单位提供的详勘资料进一步显示在车站基坑范围内未揭露溶洞,开挖过程中也未发现溶洞。
因地质条件限制,基坑工程围护结构采用800mm地下连续墙+内支撑支护形式,其中基坑连续墙深度为23米,嵌固深度为基底下6.0m。
支护结构为两道混凝土支撑+两道钢支撑,基坑开挖深度为17m,基底地层为粉质粘土层。
2 涌水发生及原因分析
基坑监测资料显示,基坑开挖进尺达到基坑坑底后,发生基底涌水现象。
此时现场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理,出现涌水前基坑内的4道支撑已按设计图纸架设完毕。
涌水初期涌水量约为
80m3/小时,稳定后为50m3/小时。
经过查阅地质资料及现场钻孔补勘,并结合施工过程中的验证可知,基坑外侧及基坑内侧均存在溶洞。
基坑开挖至基坑坑底后,在溶洞承压水的作用下将基底地基土中粘土层产生超孔隙水压力,发生了涌水现象。
3 处理方案
以工程实际情况为依据,并根据现场研究意见,基坑坑底涌水处理主要思路如下:基坑内外侧同时处理,基坑内侧在涌水初期通过在基坑内堆压砂袋与填砂反压削弱涌水量同步作业的方式防止涌
水带有砂颗粒流出,确保基坑安全。
而在基底基本无明显涌流情况
下对于基坑内钻孔注浆或聚氨酯对溶洞进行处理。
3.1 基坑外侧处理方案
在基坑外侧采取两排钻孔注浆的处理方法,直至钻孔无揭露溶、土洞为止,钻孔深度按基底以下9m进行控制。
其中在第一排钻孔注浆基本完成后再向外加设一排注浆孔,加宽处理溶洞范围,注浆孔距现连续墙边注浆孔排距为1000mm对现有注浆效果进行巩固。
注浆使用ф48镀锌钢管注浆。
3.2 基坑内侧处理方案
(1)在基坑内回填砂包反压涌水,削弱涌水流量。
在涌水被削弱后,在基坑内主要、涌水点附近钻孔,钻孔间距1000mm,深度按基底下6m进行控制。
此时钻孔作业可起到注浆处理及探明溶洞双重作用。
(2)在基坑内涌水点附近加设挡水坝。
挡水坝应使用砖砌筑,防止涌水流进基坑另一侧。
4 基坑涌水施工工艺研究
4.1 基坑外侧施工方法
基坑外侧主要通过钻孔注浆施工进行。
在施工时应紧帖基坑边设置第一排钻孔,第二排钻孔待第一排注浆孔基本施工完成后方可安排施工。
具体施工流程如图1所示:
注浆施工采用地质钻机成孔,成孔后灌注水泥浆或双液浆(水泥浆+水玻璃浆液)。
注浆孔采用分序跳孔施工,先施工一序孔后施工二序孔,相邻的一、二序注浆施工间隔应在24小时以上。
钻孔成
孔后,如未揭露溶洞,则可直接用双液浆或水泥浆进行封孔。
如在钻孔过程中发现较大溶洞(溶洞高度≥1.0m)且无填充物时应先注水泥砂浆将溶洞填充,至一定量后改用双液浆进行封堵。
4.2 基坑内侧施工方法
在涌水初期使用大量砂袋进行回填,削弱涌水流量。
由于砂包与砂包之间是紧密接触,缝隙较小,可以防止涌水带有砂颗粒流出,从而达到确保基坑安全的目的。
而在具体施工时,砂包平台堆积高度为2.0米。
在堆置时应检查砂包平台内不得有积水现象。
修整后的平台要求平整、稳固,符合钻机在基坑内施工的要求。
(1)基坑平台施工
砂包平台修筑范围由西北角涌水处向外延拓,暂定范围约为16 m (长)×14m(宽),平面位置布置如图2所示:
(2)钻孔注浆施工:
基坑内施工工艺及浆液配置与基坑外侧注浆孔基本相同,部分区别在于揭露溶洞出现大量涌水时或快速漏浆时应用聚氨脂进行封堵,若涌水不大或不明显漏浆则用双液浆及水泥浆进行注浆处理。
聚氨酯直接使用大功率泥浆泵灌注至溶洞内,聚氨酯遇水后迅速膨胀,在短期内将溶洞水封堵,起到“关水喉”的作用,止水效果明显。
而因其显著的优点,聚氨酯已在大量的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5 基坑监测
涌水发生后应马上安排监测小组对基坑及路面进行监测,主要监
测项目包括:连续墙测斜、连续墙顶位移、钢支撑轴力、路面沉降、水位监测等内容,其中连续墙侧斜共设置8个监测点,墙顶位移设置5个监测点,钢支撑轴力设置4个监测点,路面沉降设置6个监测点,水位监测设置6个监测点.实施监测目的是确保基坑及路面的安全,为涌水处理提供数据参考。
根据基坑监测结果分析可知,基坑的连续墙测斜、连续墙顶位移、钢支撑轴力、路面沉降、水位监测等均在规范设计允许范围内,基坑及路面均处于安全受控状态。
6 结束语
进一步基坑监测显示,经涌水处理后,基坑涌水得以迅速缓解,并为后续施工创造了条件。
而在基坑内外两侧采取多项措施同时处理,并且措施得到切实有效的落实,由此可见,本次基坑坑底涌水处理过程中采取的处理措施是正确有效的,并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劲松.建筑基坑施工中的涌水问题[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 8(3).
[2] 陈大栋.浅谈基坑工程止水设计[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