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清山
• 三清山的兴衰沉浮,始终与道教的 兴衰有密切的关系。三清山道教文 化开始于晋代葛洪,葛洪在三清山 拥有特殊地位。据史书记载,东晋 升平年间(357-361),炼丹术士、 著名医学家葛洪与李尚书上三清山 结庐炼丹,著书立说,宣扬道教教 义,鼓吹“人能成仙”,至今山上 还留有葛洪所掘的丹井和炼丹炉的 遗迹。尤其是那口丹井,历时一千 余载,依然终年不涸,其水汪洌味 甘,被后人称之为“仙井”。于是 葛洪便成了三清山的“开山始祖”, 三清山道教的第一位传播者。
三清宫
• 三清宫位于玉京峰北面,居少华山龟背 石上。地势高爽,背南朝北,总体建筑 面积518平方米,周围占地2300平方米。 正殿三间两进,就山势而建,前低后高, 歇山屋顶,梁柱和外墙均为花岗岩结构。 正面有三樘大门,中门上挂有青石竖匾, 上书“三清福地”四个大字。大门两边 刻有“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 封”的对联。大殿正中神龛奉有玉清元 始天尊、上清灵宝道君、太清太上老君 三尊神像,大殿后面是观音堂,中间奉 有观音,两侧供有十八罗汉塑像。三清 宫为宋王霖始建,明景泰年间王祜在其 先祖三清观旧址复建三清宫、两廊、后 阁、门楼、牌额及圣像,且延请全真道 士詹碧云住山治观。三清山从此被称为 道教“无双福地”。
•
•
•
•
•
•
Baidu Nhomakorabea
青城山
• 青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中国道教的发源地之一,自东 汉以来历经二千多年。东汉顺 帝汉安二年(公元143年),道 教创始人“天师”张陵来到青 城山,选中青城山的深幽涵碧, 结茅传道,青城山遂成为道教 的发祥地,被道教列为“第五 洞天”,全山的道教宫观以天 师洞为核心,包括建福宫、上 清宫、祖师殿、圆明宫、老君 阁、玉清宫、朝阳洞等至今完 好地保存有数十座道教宫观。
道教名山
•
中华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 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符箓三山:江苏茅山,江西龙虎山,江 西阁皂山 四大名山:江西龙虎山,四川青城山,湖 北武当山,安徽齐云山 东北名山:黑龙江松峰山,辽宁千山, 辽宁铁刹山 华北名山:北京圣莲山,北京妙峰山, 北京丫髻山,山西绵山,山西北武当山, 河北张果老山,河北古武当山 西北名山:陕西终南山,陕西白云山, 甘肃崆峒山,新疆天山,青海昆仑山
• 1943年夏,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曾来青城山写生。他 在天师洞独居一室,先后创作了屈原《九歌》中的插图《国殇》、 《山鬼》等多幅作品,送给青城道士的《奔马》和《天马》图,已制 成石刻陈列。
武当山
• 北宋尚未出现玄武神话以前,武当山已经成为道 教的名山。武当山的名称在后汉时(126-221年) 已有之。《后汉书》记载有朱穆隐居于武当山。 南北朝时(386-582年)郦道元(?-527)撰 《水经注》,记载武当山又名太和山、参上山、 仙室、谢罗山等。道教称仙人所居的地方为洞天 福地,共有十大洞天,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 唐代著名道士司马承祯(647-735年)编的《洞 天福地》尚未把武当山列入其中。到了杜光庭 (850-933年)在901年编《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 则将武当山列入七十二福地中的第九福地。由此 可见最迟在第九世纪末,十世纪初,武当山已经 成为道教的圣地之一了。
金殿
• 金殿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铜铸仿木结构宫殿式建筑, 位于天柱峰顶端的石筑平台正中,面积约160平方米,朝向为东偏南 8°。殿面宽与进深均为三间,阔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 立柱12根,柱上叠架、额、枋及重翘重昂与单翘重昂斗拱,分别承托 上、下檐部,构成重檐底殿式屋顶。正脊两端铸龙对峙。四壁于立柱 之间装四抹头格扇门。殿内顶部作平棋天花,铸浅雕流云纹样,线条 柔和流畅。地面以紫色石纹墁地,洗磨光洁。屋顶采用“推山”做法 为特点。殿内于后壁屏风前设神坛,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册, 右侍玉女端宝,水火二将,执旗捧剑拱卫两厢。坛下玄武一尊,为金 婉合体。坛前设香案,置供器。神坛上方高悬鎏金匠额,上铸清圣祖 爱新觉罗· 玄烨手迹“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际,悬盘龙斗边鎏金 牌额,上竖铸“金殿”二字。殿体各部分件采用失蜡法铸造,遍体鎏 金,无论瓦作、木作构件,结构严谨,合缝精密,虽经五百多年的严 寒酷暑,至今仍辉煌如初,显示中国铸造工业发展的高度水平。
龙虎山
• 龙虎山是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在鹰潭贵溪县(今贵溪市),仙人张 巨君主之。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张道陵于龙虎山修 道炼丹大成后,从汉末第四代天师张盛始,历代天师华居此地,守龙 虎山寻仙觅术,坐上清宫演教布化,居天师府修身养性,世袭道统63 代,奕世沿守1800余年,他们均得到历代封建王朝的崇奉和册封,官 至一品,位极人臣,形成中国文化史上传承世袭“南张北孔(夫子)” 两大世家。上清宫和嗣汉天师府得到历代王朝无数次的赐银,进行了 无数次的扩建和维修,宫府的建筑面积、规模、布局、数量、规格创 道教建筑史之最。龙虎山在鼎盛时期,建有道观80余座,道院36座, 道宫数个,是名副其实的“道都”,是道士的世界王国。 • 龙虎山地区在道教兴盛时,先后建有十大道宫,八十一座道观,五十 座道院,十个道庵,其繁荣景象可见一斑。然自汉至今,桑海靡常, 多数宫观早已废圮,保存者唯有天师府。
葛洪开山传说
• 东晋年间,一天,葛洪来到玉山的金沙地方。那时的玉山还没有建县,到处古木参天, 荒草遍野,虎啸锒嚎。道人抬眼西望,只见层峦叠嶂之中,巍然屹立着三座巨峰,其 势劈地摩天,峥嵘崔嵬,不禁连声赞叹,又忙向老农打听此是什么山。老农答“是三 清山”。道有问:“何以三清山?”老农指着前面三座山峰说“听老辈人说,这三峰 是三清列坐处,是仙山,山顶曾有金光紫云出现哩!” 葛洪心想既是三清列坐的仙山,何不上去谒拜,当即辞别老农,向山上攀登。葛洪走 着走着,仿佛来至蓬莱仙岛中,不由心驰神往,赞不绝口。他一边攀登,一边观赏, 转瞬间日已西沉,道人环顾四周,附近既无村舍,又无人家,正愁没个打歇过夜的地 方,忽见前面密林之中升起一缕袅袅的青烟,心中大喜,朝着青烟升起的地方大步走 去。青烟升起的地方为本在户部供职李尚书隐居之所,二人相谈良久,后来李尚书一 把扯下头上方巾,顺手挂在身旁石柱上面,紧随葛洪而去了。 两人登上顶峰,却见三位银发长髯的老翁盘坐在一块巨石之上,其中两们正在对弈, 另一们在旁观看。葛洪想:这三位老翁个个鹤发童颜,定然是三清天尊了。正想上前 朝拜,突见一老翁身后跳出只白额大虫,一声长啸后,径直朝自已和李尚书扑来。葛 洪旋即闪身岩后,李尚书则躲避不及,“啊呀”一声吓瘫在地。待葛洪扶他起时,猛 虎早已不见,只见那三位老翁各骑着四不像、梅花鹿和斑虎,飘然而去,天地间恢复 一片黑暗。葛洪和李尚书朝天拜了八拜,心中顿有所悟。此后,他们便在玉清峰北面 山腰上结庐定居,筑炉掘井,一面炼丹,一面求乞丹药之入人络绎不绝。从此,葛洪 被尊为开山始祖
•
•
华东名山:苏州穹窿山,杭州玉皇山, 山东崂山,山东昆嵛山,江西庐山,上 饶三清山,安徽黄山,安徽天柱山,淮 南八公山,台州天台山,绍兴会稽山, 温州雁荡山,福建武夷山,泉州清源山 中南名山:河南王屋山,洛阳老君山, 南阳五朵山,襄阳真武山,咸宁九宫山, 长阳中武当山,英山南武当山,湖南五 雷山,广东罗浮山,南海西樵山,海南 文笔峰 西南名山:新津老君山,宜宾真武山, 大理巍宝山,腾冲云峰山
祖师殿
• 祖师殿位于天师洞右后侧 山腰间,出天师洞过访宁 桥即到。祖师殿又名真武 官,创建于唐代。唐代诗 人杜光庭、薛昌,宋代张 愈均在此隐居。唐睿宗的 女儿玉真公主也曾在此修 道,以求成仙。该殿环境 幽静,殿内在真武祖师、 吕洞宾、铁拐李等神仙塑 像及八仙图壁画、诗文刻 石等。
天师洞
• 天师洞洞中有“天师”张道陵及其三十代孙“虚靖天师”像。自建福 宫北行两公里即至青城主观——天师洞。天师洞始建于隋朝大业年间, 三面环山,一面临涧,古树参天,古分幽静。现存殿宇建于清末,规 模宏伟,雕刻精细,并有不少珍贵文物和古树。相传东汉末年张道陵 曾在此讲经传道。观内正殿为“三清殿”,殿后有黄帝祠和天师洞等 古迹。天师洞右下角有一小殿,名三皇殿,内有轩辕、伏羲、神农石 像。洞门前有一株古银杏树,高约50余米,胸围7.06米、直径2.24米。 据说乃张天师手植,树龄已达1800余年。[5]
•
•
茅山
• 茅山位于江苏省句容市与金坛 交界处,南北约长10公里,东 西约宽5公里,面积50多平方公 里。茅山是指中国江苏省的一 座道教名山,是道教上清派的 发源地,被道家称为“上清宗 坛”。有“第一福地,第八洞 天”之美誉。
九霄宫
• 全称九霄万福宫,简称顶宫。元延祜三年(1316)敕建,赐额圣佑观, 祀奉大茅真君茅盈;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又得敕建殿宇,改名九霄 万福宫。极盛时宫内有藏经、圣师二楼阁,太元、高真、二圣、灵官、 龙王五殿堂,毓祥、绕秀、恰云、种壁、礼真、仪鹄六道院,左右两 侧道舍、客堂等建筑百余楹;整个宫观雄伟壮观,金碧辉煌。后经清 末太平天国、抗日战争等,整个道宫先后被毁。现存建筑均系近年重 建,前有广场,场东西各建山门一座,入宫首为灵官殿,过藏楼沿级 而上为主体建筑太元宝殿,殿后有台曰飞升,台后一殿为二圣殿,左 右分别建有白鹤厅、养真仙馆、迎旭道院、花厅、仪鹄道院、道舍、 斋堂等建筑,均依山借势,层层而上。宫中今陈列有许多道教文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宋哲宗赐给茅山道士刘混康八件珍宝之中的前四 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现为江苏省道教协会、镇江市道教 协会、茅山道教协会、茅山道教文化研究室所在地。
建福宫
• 建福宫坐落于丈人峰下。始建于建于唐开元十八年(公元 730年),后经历代多次修复,现仅存两殿三院。现存建 筑为清代光绪年间(公元1888年)重建。现有大殿三重, 分别奉祀道教名人和诸神,殿内柱上的394字的对联,被 赞为“青城一绝”。建福宫筑于峭壁之下,气度非凡。其 左侧是明庆府王妃遗址,西行一公里,即至岩石耸立,云 雾缭绕的“天然图画”。宋代诗人范成大曾在此为宋帝祈 祷,皇帝特授名为“会庆建福宫”。诗人陆游有诗描写当 时的确良建福宫是“黄金篆书榜金门,夹道巨竹屯苍云。 岩岭划若天地分,千柱眈眈在其垠”,观宫内保存有古木 假山、委心亭、明庆符王妃的梳妆台遗址,以及壁画、楹 联等文物。
紫宵大殿
• 武当山紫霄大殿,位于武当山东南 的展旗峰下,始建于北宋宣和年间 (公元1119一1125年),明永乐 十一年(公元1413年)重建,明嘉 靖三十一年(公元1552年)扩建, 清嘉庆八年至二十五年(公元 1803—1820年)大修,是武当山 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保存完整的 道教建筑之一。现存有建筑29栋, 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中轴线上为 五级阶地,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 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 殿,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 院落,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 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宫的中部 两翼为四合院式的道人居所。
天师府
• 天师府是张盛以及他的历代子孙生活起居之所和 祀神之处,被称为道教正一派的祖庭和元明两朝 管理道教事务的办公机构。始建于明太祖洪武元 年(公元1368年),后又经十多次修建,现存木 构建筑均为清乾隆、嘉庆和同治年间遗物。天师 府位于贵溪上清镇,临清溪,原建于龙虎山脚下。 北靠西华山,门临沪溪河,面对琵琶山,依山带 水,气势雄伟。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辉宏,尚 存古建筑6000余平方米,全部雕花镂刻,米红细 漆,古色古香,一派仙气。
大上清宫
• 该宫始建于东汉,是道教的祭神之所,是中国古代在敬天 祭祖的基础上形成的建筑群落之一,其规模大小,等级高 低不等,遍布全国。上清宫不仅独居江南宫观之首,且在 全国也是举世无双,素有“仙灵都会”和“百神受职之所” 之誉。 • 大上清宫在上清镇东陲,距嗣汉天师府约一公里。古代这 里称为仙源乡招宾里。其街曰: “琼林”。左拥象山, 右注沂溪。溪山环拱,实乃仙灵都会也,古老相传。这里 是九龙聚会的宝地。民谣云: “九龙集结上清宫.天师 擒妖显神通。唯有一龙不伏法.顺水飘游遇虎凶。”这九 龙指的是上清宫周围的天门山、台山、乌剑山、狮子山、 冲天峰、应天山、西华山、乌龟山和圣井山。
五龙宫
• 五龙宫位于武当山天柱峰 以西的五龙峰山麓,灵应 峰下,前为金锁峰,右绕 磨针涧。武当山五龙宫共 建有宫观庙宇850间,规 模一度庞大,被列为武当 山建筑最早的八宫之一。 南宋时,战争频繁,五龙 宫道教建筑在“百年之中, 三罹兵火”在历朝的战火 中,五龙宫大部分被焚毁。 五龙宫为白云观底层建筑, 由正殿、两廊、观音楼等 组成,富丽堂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