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杞教授简介-上海中医药大学

合集下载

于术精处用功于仁厚处用心—记著名骨伤科专家施杞教授

于术精处用功于仁厚处用心—记著名骨伤科专家施杞教授

年 毕 业 留 校 从 事 中 医 骨 伤 科 临

维普资讯





… … ~ … … …
属 龙华 医 院成立 了 “ 海 市 中 上
医 颈 椎 病 专 科 中 心 ” 并 任 主 , 任。
学 基 金 、国家 中 医 药 管 理 局 及 上 海 市 等重 大 科 研 项 目 1 5项
位 、 儿麻痹 瘟蓄 小 骨质增 生、 骨 质疏松 的治疗 上 多有 见树 。独
创 “ 氏养 生保健 功 ” “ 氏三 施 、施 步九 法”治疗 颈腰椎 病 ,“ 、 摸 整 、 、 、 、 六 法治疗 骨 稳 运 治 调 折 , 一 清二 巧 三稳定 治疗脱 “ 位 等 ,尤 在 颈 椎病 的 防 治 上 成 绩显著 。近期 ,经过 激烈 竞争 被批 准 ,在上海 中医药 大学 附
年从 上海 中医药 大学校 长的 领
导 岗位 上退 下后 ,更 挹糟为投
人 封 了临 床 ,把时 间献 培 了病 人 。 中医骨伤科领 域 , 在 还在不 断 开拓 , 不断进 取 。 ( 辑 李 国坤 J 鳊
学 等 客座教 授 。施 老 不仅桃 李 满 天 下 ,科 研 上 亦 是 硕 果 累
并 建 立 了 诸 多 骨 伤 动 物 病 理 模 型 。 如 “ 性 硬 脑 膜 下 血 肿 慢
模 型 ” 老 年 骨 折 模 型 、“ 、“ 痹 证 病 理 模 型 ” 痹 证 型 颈 椎 病 、“ 模 型 ” 力 学失衡 型颈椎 病模 、“
领导 岗位 上 , 以 “ 亦 有样 子 , 不 要有架 子 ;有 心思 ,不要 有心
床。 先后拜 全 国著 名 中医学家 、 伤 科 大 师石 筱 山 及 石 幼 山 先 生 为师 , t 潜 , 2 钻研 , 得教诲 , 深 为 石 氏伤科传 人 。 施 先 生 酷 爱 中 医 ,但 又尊

老中医施杞医疗经验

老中医施杞医疗经验

中医骨伤科名家施杞吴 陈治立王拥军崔全起万超整理编者按:施杞,江苏人,生于1937年。

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受庭训。

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曾师从中医伤科大家石筱山、石幼山。

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30余年,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是上海市名中医、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职。

还被美国普士顿大学、新加坡中医学院、日本关西针灸大学、欧洲中医学院等国外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施氏长期从事骨伤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崇尚易水学派,注重护养脾胃,较完整地继承了上海石氏伤科的学术经验。

擅长治疗各类脑病和脊椎病,对脑外伤、脑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及各类风湿痹证有较深入的研究。

治疗颅脑损伤主张“瘀阻经络,从肝论治”,对伤科内损杂病多用“临证三辨,衷中参西”的方法;治骨折在分早、中、晚三期基础上,予以“摸、整、稳、运、治、调”六法;治脱位强调“一清、二巧、三稳定”的原则。

多年来形成了“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同治,脾胃兼养,内(损)外(伤)兼顾,调治结合”的学术主张。

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了《中国骨伤科学》、《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临床中医脑病学》、《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等16部学术著作。

先后主持承担了10项国家及部、市级科研课题,其《痹证的实验模型和现代病理基础》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益气化瘀法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周易·系辞》于仁厚处用心,于精深处用功。

———施杞施杞,1937年生,江苏省人,出身于中医世家,自幼受家学熏陶,酷爱中医。

施杞教授膏方经验

施杞教授膏方经验
➢ 伴有口苦胁痛虚烦不眠,眩晕心悸,痰多泛恶呃逆,颈 项痠楚不舒等湿热内扰证者可合用温胆汤清胆化痰,理 气和胃
➢ 伴有头晕乏力、倦怠神疲等气血亏虚证者可合用益气聪 明汤益气养血,提升清阳
21
3、脊髓型颈椎病
➢ 当从“痉” 、“痿”论治,重点应观察患者肌张力的高 低和肌力的强弱
➢ 肌张力增高、肌力降低,从“痉”论治,主要由于恶血 留于肝经,气机受阻,肝气不舒所致,治以活血祛瘀, 疏肝通络,方用益元解痉煎(圣愈汤合复元活血汤)加 减
研究范围
8
膏膏方方概概述述
❐ 膏方,又称膏剂或膏滋药,是中医常用八种剂型——丸、 散、膏、丹、汤、酒、露、锭之一
❐ 膏方通常是指根据人体体质与证候,按照治病求本、辨证 施治的指导思想,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将药物加水 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入辅料收膏制成的内服中药制剂
9
膏膏方方概概述述
❐ 膏方是中医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中医的重要内涵, 体现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思 想和中医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
中华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2012年学术年会
施杞教授运用膏方治疗慢 性筋骨病的临床经验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11级博士:李晓锋
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 导 师:施 杞 教授
Longhua hospital,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Institute of spin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 膏方在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病愈防复、摄生防 衰等方面有着很好的疗效,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10
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的优势
具有补虚疗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服用携带方便,口感易于接受,深受病家的欢迎 在冬令进补之时,膏方治疗该病具有扶正祛邪、寓

施杞运用温经祛风散寒法治疗颈椎病经验

施杞运用温经祛风散寒法治疗颈椎病经验
2 ] 化 、 质增生 , 骨 从而 刺激或 压迫 颈部 肌 肉、 经 根 、 神 脊 变 [ 。
髓 、 管而 出现 一 系列症状 和体 征 的综合 征 【 。《 血 1 素 J
问・ 痹论》 :风寒湿三气杂至 , 云 “ 合而为痹也 , 其风气 盛者为行 痹 , 气 盛 者 为 痛 痹 , 气 盛 者 为 著 痹 。 寒 湿 ” 风性 善行 , 乘虚 侵袭人 体 可发 生疼 痛 游走 不定 。 先生 主张颈椎 病应 从 痹 论 治 , 因为 颈椎 病 除其 内 因 寒 为 阴邪 , 易伤 阳气 , 气血 , 络不 通 , 易 感觉 阻遏 经 故 正气 不 足 、 肾亏 虚之 外 , 邪风 寒 湿 乘 虚 而 入 , 肝 外 阻 冷 痛 。湿 性重 浊 , 气机滞 留不 散 , 于湿则 感 重着 使 伤 滞 经络气血 亦是 其发病 的重要 因素 。故 颈椎 病 临床 不适 。三 者结 合 , 情 变 化 多 端 。先 生 善 于 抓住 要 病 多兼 有风寒 湿 邪 外袭 症 状 。如 《 问 ・ 真要 大论 》 点 , 素 至 对症 下药 , 每有应 验 。 日 :诸 痉 项 强 , “ 皆属 于 湿 。湿 淫 所 胜 , …… 病 冲 头 祛邪 不 忘扶 正 , 多用 益 气 活血 药 颈椎 病 患者 痛, 目似脱 , 似拔 , 项 腰似 折 , 不 可 以 回 , 如结 , 髀 脯 胭 必肝 、 脾 之 正不 足 , 后 风 、 、 得 以深 入 而成 肾、 然 寒 湿 如裂。痹又可分为五体痹 、 ” 五脏痹。《 问 ・ 素 痹论》 痹 , 故治颈椎病之要 , 以扶 正为 主 , 恒 祛邪为次 。 3 日: “ 五藏 皆有合 , 久而 不去 者 , 病 内舍 于其合 也。 先生 以益气 活血 大法扶 正 , 投 入温 经散 寒之 味 , 再 辅 所谓痹者 , 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颈 各 ” 椎病的临床表现与五体痹 、 五脏痹表现十分类 似, 颈 椎病之 颈 型 、 经 根 型 、 动 脉 型 按 五 体 痹 辨 证 论 神 椎 治, 交感 型 、 髓 型按 五 脏 痹 辨 治 , 谓 效 如 桴 鼓 。 脊 可

名中医简介

名中医简介

唐汉钧,男,享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上海市名中医、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龙华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

唐汉钧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医疗、教学、科研工作40余年。

内科功底深厚,外科诸法精通,崇尚“治病必求其本”、“治外必本诸内”的学术思想,主张外病内治,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局部与整体相结合。

重视调整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的平衡。

擅长治疗中医外科诸疾,对疮疡、颈颌淋巴肿、乳腺病、甲状腺病、周围血管病、皮肤难愈性溃疡、复杂性窦瘘、肛门、皮肤顽疾,乳癌、甲状腺癌、胃肠癌术后、放化疗期间的调治,毒蛇咬伤的救治以及外科疑难杂病等,均有精深独到的治疗经验。

1987年起,相关临床成果及科研研究获国家卫生部重大科技成果甲级奖1项、国家教育部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成果奖3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2项、上海市卫生局中医中西医结合科研成果奖5项、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2项。

先后培养博士、硕士30余名,博士后1名,国家老中医学术继承学员4人,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中西医结合学术研究班学员5名,百人计划、启明星、医苑新星、大学后备专家等10余名。

主审全国高等中医院校卫生部教材《中医外科学》,主编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规划教材《中医外科临床研究》、《实用中医外科学》、《现代中医乳房病学》等10余本专著,发表专业论文百余篇。

特需专家门诊时间:周二、五上午,周四下午(需预约)邵长荣,男,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邵长荣名老中医工作室”导师。

1951年毕业于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医疗系。

1956年参加卫生部委托上海中医学院举办的首届西学中研究班。

学术任职现任全国及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呼吸病专业委员会顾问,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副秘书长,龙华医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995年邵长荣教授先后获首届“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二批500名“老中医专家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上海市高层次中医临床人才指导老师”等荣誉称号。

施杞教授应用逐瘀化痰法治疗颈椎病经验初探

施杞教授应用逐瘀化痰法治疗颈椎病经验初探
颈椎病是 由于慢性 劳损 或六淫 外邪乘 虚 人侵 , 腑功能 脏
失 调 。 致 痰 瘀 互 结 , 血 失 和 , 脉 不 遂 而 发 病 。在 中 国传 导 气 经
唐德 志
运行不畅而产生瘀 血 , 灵枢 ・ 疽》 “ 气客 于经 脉 之 如《 痈 日: 寒 中, 则血泣 , 血泣 则脉不通” 。寒为阴邪 , 其性 收引 , 寒邪 人血 , 血脉为之痉挛 , 血液凝 涩运 行 不 畅而形 成瘀 血 。《 匮要 使 金
统 医学古 典医籍中虽没有 这一病名 , 无论是 从病 因病机 上 但
分析 , 是 从 症 状 表 现 上 看 , 椎 病 属 于 中 医 痹 证 的 范 畴 【 。 还 颈 J J
清代 名医董魏如在其所 著之《 医极 》 中指 出: 痹非三 气 , “ 患有
痰 瘀 ” 可见 , 瘀 与 痹 之 间 有 着 重 要 的 关 系 , 痹 论 治 疾 病 。 痰 从
痰, 是体 内津液代谢发生障碍 的病理产物 , 分为有形之痰
和无形 之痰 。对于致 痰的病 因 , 自古就有较 多论 述。《 证治 汇
补 ・ 证 》 : 津 液 流 通 , 痰 之 有 。 若 外 为 风 、 、 、 之 痰 云 “ 何 暑 燥 湿 侵 , 为惊 怒 忧 思之 扰 , 食 劳 倦 , 色 无 节 , 卫 不 清 , 血 内 饮 酒 荣 气 浊败 , 熏蒸 津 液 , 乃 生 焉 ” 医 学 传 心 录 》 云 :痰 不 自生 , 痰 。《 亦 “
维普资讯
中 医正 骨 2O O8年 2月 第 加 卷 第 2期
( 11 总 4 )・ 6 ・ l
名 耋 史 医
学 术 菁 华
施 杞 教 授 应 用 逐 瘀 化 痰 法 治 疗 颈 椎 病 经 验 初 探

施杞教授膏方经验

施杞教授膏方经验
证者可合用血府逐瘀汤活血行气、逐瘀化痰
20
2、椎动脉型颈椎病
伴有头胀、头重如蒙,恶心欲呕,胸脘痞闷等痰湿中阻
证者可合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健脾燥湿、熄风化痰
伴有口苦胁痛虚烦不眠,眩晕心悸,痰多泛恶呃逆,颈 项痠楚不舒等湿热内扰证者可合用温胆汤清胆化痰,理 气和胃 伴有头晕乏力、倦怠神疲等气血亏虚证者可合用益气聪
膝骨关节炎
我国成年人的患病率为3~8.3%,而60岁以上 老年人中,此病的患病率高达50%以上
危害性大
年轻化
骨质疏松症
男性(﹥50岁)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为20%-30%, 女性(﹥50岁)为30%~40%,导致骨折的重要因素
· · · · · · · 严重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引起或加重其他系统的病变 按平均患病率25%计算:13亿×25%=3.25亿人
麻木不仁
“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病机:气血亏虚、痰瘀闭阻、经脉不通
18
1、神经根型颈椎病
病程较短偏标实者,治以活血祛瘀、祛风除湿、通痹止痛,方 用益元舒筋煎( 《医宗金鉴》圣愈汤合身痛逐瘀汤 ) 病程较长者往往偏虚,治以祛风湿、止痹痛、益肝肾、补气血, 方用益元养身煎( 《医宗金鉴》圣愈汤合独活寄生汤 )
8
膏方概述 膏方概述
❐ 膏方,又称膏剂或膏滋药,是中医常用八种剂型——丸、
散、膏、丹、汤、酒、露、锭之一
❐ 膏方通常是指根据人体体质与证候,按照治病求本、辨证 施治的指导思想,遵循君臣佐使的原则组方,将药物加水 煎煮,去渣浓缩后,加入辅料收膏制成的内服中药制剂
9
膏方概述 膏方概述
❐ 膏方是中医的一个鲜明特色,是中医的重要内涵, 体现了《内经》“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的预防思 想和中医寓攻于补、攻补兼施的治疗特色

施杞教授医案

施杞教授医案

施杞教授医案
摘要:
一、施杞教授简介
二、施杞教授的医学成就
三、施杞教授的医案分析
四、施杞教授的学术思想与影响
五、结论
正文:
施杞教授,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对中医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医学成就方面,施杞教授擅长治疗内科、外科、儿科等多种疾病,尤其在治疗肝病、肾病、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他的治疗方法以中医辨证论治为基础,注重调整全身机能,使人体恢复平衡。

在医案分析方面,施杞教授曾成功治疗一例严重肝硬化患者。

患者初诊时,肝功能严重损害,病情危重。

施杞教授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的方法,以养肝、健脾、活血为主,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患者的肝功能明显改善,病情稳定。

施杞教授的学术思想深受国内外同行的赞誉。

他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器官系统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在治疗疾病时,应从整体出发,调整全身机能,恢复人体的平衡。

此外,施杞教授还主张中西医相互结合,取长补短,促进医学的发展。

总之,施杞教授在中医学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的医案分析和学术思想对我国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海名中医施杞简介

上海名中医施杞简介

上海名中医施杞简介
上海名中医施杞简介
施杞,中华医学大师、中国中医药博物馆荣誉馆员。

施杞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市。

3岁丧父,10岁时正式拜入中国名医江木芳先生门下学医。

进门第一天,江木芳就让他学会了“望、闻、问、切”四诊法,并且从小就全身心地投入到医学研究中去。

施杞现在是上海市中医学会副会长、海淀区人民政府突出贡献专家、中国名医风行工程特聘名医和浙江省人才拔尖计划专家等等。

施杞对中医药的研究以及在临床医学中的探索相当深入。

她提出了“中西医结合”、“运气不足病”等一系列原创性的理论,遗产了传统经典中医的精华,摸索研究出新的诊治方法,在治疗感冒、鼻炎、咳嗽、胃痛、心悸、失眠等多种疾病方面取得了骄人成果。

而且施杞在研究诊断以及医治冷链物流行业上也作出了不少的研究。

施杞曾经八年时间研究并开出了200个方子,她的学生和患者们口口相传,自然被世人奉为医学界的泰斗。

更值得一提的是,施杞对于医学教育的关注与实践也是非常得到肯定的。

她曾经免费多次在上海市的社区医院、居民委员会、社区卫生服务站开展公益性眼、耳病体检等义诊活动,帮助居民了解自己的身体情况并提供相应
的治疗建议。

她进行了100多场音乐会,邀请简洁名流,唱歌、演奏,为不少病患送去了舒心的快感,也招揽了相当多的关注和支持。

施杞的成就可以说是中医史上的较为优秀之一,而她也深得了无数人的崇敬。

她简单而平易近人的态度,对待患者时的耐心和热情,使得她成为了数百万病患心目中的医学圣人。

于仁厚处用心,于术精处用功—— 上海市名中医施杞教授的养生经

于仁厚处用心,于术精处用功—— 上海市名中医施杞教授的养生经

51长寿林苑益 寿现代养生 2020年7月第20卷第13期于仁厚处用心,于术精处用功——上海市名中医施杞教授的养生经真正的医者绝不会利用老百姓的需求和信任施老对名利十分淡泊。

每年,他都会把自己所获得的奖金帮助有困难的青年研究人员和研究生。

在施老的倡议下,他所在的党支部建立了“献爱心培育中医人才帮困计划”,成立了帮困基金和帮困小组,关心和帮助生活有困难的党员和学生。

2006年,施老和王拥军教授同时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师徒俩将2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以资助贫困的本科生。

所资助的同学中有的已成为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的获得者。

施老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期间,曾告诫自己这位“当领导的”要有“三要三不要”:要有样子不要有架子,要有主见不要有主观,要有心事不要有心计。

王明洪原上海市中医药大学校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施杞如今已是83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每周仍坚持门诊一次。

施老师从名医石筱山、石幼山先生,为石氏伤科传人,在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及伤科内伤病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自成“气血为纲、脏腑为本、病证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顾、法宗调衡”的防治慢性筋骨病学术思想。

施老有一条座右铭:“于仁厚处用心,于术精处用功”,他要求学生临证“三看”:看清病人,看懂病情,看出门道。

他的高寿,和他淡泊明志、经常动脑、为人仁厚等有着一定的关系。

1998年,他从校长行政岗位上离任,谢绝了香港大学和新加坡中医学院的高薪聘请,回到了自己曾就职20年的龙华医院,要了一间办公室,买了一架显微镜,带着两个研究生,开始攀登自己医学事业上的第二座高峰。

有记者在采访施老时提到某些人对养生急功近利,助长了“养生乱象”的不正常现象,施老认为:这种心态首先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包含了对传统中医的信任。

但真正的医者绝不会利用老百姓的这种需求和信任,打着“中医大旗”夸大常识或否定常识,炮制耸人听闻的“养生”观点。

名老中医施杞学术思想(精)

名老中医施杞学术思想(精)

施杞中医骨伤科名家施杞吴陈治立王拥军崔全起万超整理编者按施杞,江苏人,生于1937年。

出身于中医世家,幼受庭训。

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曾师从中医伤科大家石筱山、石幼山。

从事中医骨伤科临床30余年,曾任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主任、教研室主任,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

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是上海市名中医、中国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等职。

还被美国普士顿大学、新加坡中医学院、日本关西针灸大学、欧洲中医学院等国外院校聘为客座教授。

施氏长期从事骨伤科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他崇尚易水学派,注重护养脾胃,较完整地继承了上海石氏伤科的学术经验。

擅长治疗各类脑病和脊椎病,对脑外伤、脑瘤、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及各类风湿痹证有较深入的研究。

治疗颅脑损伤主张“瘀阻经络,从肝论治”,对伤科内损杂病多用“临证三辨,衷中参西”的方法;治骨折在分早、中、晚三期基础上,予以“摸、整、稳、运、治、调”六法;治脱位强调“一清、二巧、三稳定”的原则。

多年来形成了“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同治,脾胃兼养,内(损)外(伤)兼顾,调治结合” 的学术主张。

发表论文60余篇,主编了《中国骨伤科学》、《中国中医骨伤科百家方技精华》、《临床中医脑病学》、《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等16部学术著作。

先后主持承担了10项国家及部、市级科研课题,其《痹证的实验模型和现代病理基础》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益气化瘀法治疗硬膜下血肿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获国家中医药科技进步二等奖。

荣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证书,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措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周易·系辞》于仁厚处用心,于精深处用功。

———施杞施杞,1937年生,江苏省人,中共党员。

于术精处用功于仁厚处用心——记著名骨伤科专家施杞教授

于术精处用功于仁厚处用心——记著名骨伤科专家施杞教授

于术精处用功于仁厚处用心——记著名骨伤科专家施杞教授源源
【期刊名称】《家庭中医药》
【年(卷),期】2002(009)002
【摘要】@@ 施杞,1937年生.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全国中医骨伤科学会会长,上海市中医药学会会长,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政协委员.被评为国务院有特殊贡献的专家,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
【总页数】2页(P4-5)
【作者】源源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德高术精--记著名中医专家焦树德教授 [J], 申申
2.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于厚德处用心于业精处用功 [J],
3.菜花飘香处共说此丰年r——记我国著名油菜遗传育种和栽培专家r中国工程院院士官春云教授 [J], 贾海琴
4.衷中参西攻克癌瘤德淳术精誉满杏林——记我国著名肿瘤专家余桂清教授 [J], 倪青;吴弘
5.世纪中医骨伤科著名专家传略——著名骨伤科专家许书亮教授简介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施杞教授医案

施杞教授医案

施杞教授医案引言施杞教授是中国著名的医学家和中医药专家,他以其独特的医术和卓越的治疗效果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长期临床实践中,他积累了大量的医案,这些医案记录了他治疗各种疾病的方法和经验。

本文将介绍施杞教授医案的一些典型案例,以展示他的医术之精湛和疗效之显著。

施杞教授医案一:痛风患者男性,45岁,主要症状为关节肿痛,尤其是大脚趾关节。

疼痛发作时,患者常感到剧烈的疼痛和红肿。

患者曾多次就医,但效果不佳。

施杞教授根据病情分析,认为该患者属于痛风。

他首先采用中药治疗,主要方剂包括桂枝去芍药汤和猪苓汤。

这些方剂有助于排除体内的湿气和热气,缓解关节疼痛和红肿。

此外,施杞教授还结合针灸疗法进行治疗。

他选择了足三里、阳陵泉和曲池等穴位来缓解疼痛和改善血液循环。

经过数次治疗,患者的痛风症状明显减轻,关节疼痛和红肿也得到了缓解。

施杞教授医案二:失眠患者女性,35岁,多年来一直饱受失眠之苦。

她每晚入睡困难,睡眠质量较差,经常醒来。

这导致她白天疲倦、注意力不集中。

施杞教授首先进行详细的问诊和观察,发现患者有明显的情绪波动和焦虑症状。

他认为患者的失眠与情绪紧张和不安有关。

因此,他决定采用中药和心理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施杞教授开出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逍遥散等中药方剂,以调整患者的情绪和改善睡眠质量。

同时,他还建议患者进行放松训练和冥想,以缓解焦虑和压力。

经过几周的治疗,患者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入睡困难和频繁醒来的情况得到了缓解。

她的白天精力恢复,注意力也得到了提高。

施杞教授医案三:慢性胃炎患者男性,50岁,长期患有慢性胃炎。

他主要症状包括胃痛、消化不良和食欲减退。

多次就医后,他并没有得到明显的改善。

施杞教授通过细致的观察和问诊,发现该患者的胃炎与脾胃虚弱有关。

因此,他决定采用中药调理和饮食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

施杞教授开出了六君子汤和四君子汤等中药方剂,以补益脾胃和改善消化功能。

他还建议患者注意饮食习惯,避免辛辣刺激和油腻食物。

施杞教授医案

施杞教授医案

施杞教授医案
摘要:
1.案例背景
2.患者信息
3.病症诊断
4.治疗过程
5.术后情况
6.反思与总结
正文:
1.案例背景
施杞教授是一位著名的中医专家,在业界享有盛誉。

本文将介绍一例施杞教授治疗的医案,以展示其诊疗水平和中医的魅力。

2.患者信息
患者邵,男性,10 岁。

他于1994 年12 月24 日初诊,主诉右髋疼痛、行走困难、跛行一年。

3.病症诊断
患者在1993 年12 月开始感到右髋疼痛,并逐渐加重。

同年12 月底,经上海医科大学附属儿科医院X 摄片及同位素扫描检查,被诊断为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4.治疗过程
患者被诊断为右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后,立即接受了减压术治疗。

术后疼痛略有缓解,但三个月后,疼痛又逐渐加重。

一月前,患者再度接受X 摄片及
同位素扫描检查,证实右股骨头仍处于缺血坏死状态。

5.术后情况
患者术后胃纳不适,便秘2-3 日一行。

行走困难,呈跛行。

6.反思与总结
此医案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具有一定疗效。

虽然患者在接受减压术治疗后疼痛有所缓解,但病情并未得到根本性改善。

这提示我们在治疗此类病症时,应充分发挥中医药的优势,寻求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

名中医施杞:“顺其自然”放首位

名中医施杞:“顺其自然”放首位

名中医施杞:“顺其自然”放首位作者:王明洪来源:《恋爱婚姻家庭·养生版》2020年第08期原上海市中医药大学校长施杞如今已是83岁的高龄,但精神依然矍铄,每周仍坚持门诊一次。

施老师从名医石筱山、石幼山先生,为石氏伤科传人,在中医药防治慢性筋骨病及伤科内伤病研究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他的高寿也和他的淡泊仁厚、勤于动脑有很大关系。

施老对名利十分淡泊,他任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期间,曾告诫自己这“当领导的”要有“三要三不要”:要有样子不要有架子,要有主见不要有主观,要有心事不要有心计。

1998年,他从校长行政岗位上离任,谢绝了香港大学和新加坡中医学院的高薪聘请,回到了自己曾就职20年的龙华医院,要了一间办公室,买了一架显微镜,带着两个研究生,开始攀登自己医学事业上的第二座高峰。

有记者在采访施老时提到某些人对养生急功近利,助长了“养生乱象”的不正常现象,施老认为:这种心态首先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包含了对传统中医的信任。

但真正的医者绝不会利用老百姓的这种需求和信任,打着“中医大旗”夸大常识或否定常识,炮制耸人听闻的“养生”观点。

施老说:“中医历来讲‘医为仁术’,当年我在瑞金医院进修时,骨科大师叶衍庆教授讲,骨科医生应该比其他医生能更好地服务他人。

当你在路上行走时,看到有人行动不便,就应该主动关心他,也许能帮助减轻他的病痛或者设法治愈。

所以,医生不仅是治病,更重要的是让患者享受人生的幸福。

”一天,施老在下班后乘车回家,看到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右手腕呈90度屈曲畸形,无法自由活动。

他上前询问,得知她患的是小儿麻痹后遗症,找过两个医院都未能受理。

“其实这并不复杂,只要做一个平衡手术,将一侧的肌腱延长就行了。

当时我就说,如果你信得过我,就来找我。

结果,姑娘果然来了,我为她做了手术,又教她用中医导引进行功能锻炼,结果很成功,姑娘的手完全恢复了正常功能。

”20世纪70年代,施老在贵州普安县医疗队时,遇见一位妇女因大出血而生命垂危。

施杞用膏方治慢性筋骨病经验(上)

施杞用膏方治慢性筋骨病经验(上)

施杞用膏方治慢性筋骨病经验(上)施杞用膏方治慢性筋骨病经验(上)李晓锋王拥军叶秀兰石筱山伤科学术研究中心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人物链接施杞,男,汉族,1937年生于江苏东台市。

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现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指导老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导师,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医正骨代表传承人。

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施杞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骨伤科学家,早年师从沪上骨伤科名家石筱山、石幼山先生,在近五十年的临床、教学和科研中,致力于慢性筋骨病的诊疗以及基础研究,提倡“一体两翼”的中医骨伤科学术发展战略。

先生汇全国和沪上骨伤科名家之所长,结合石氏伤科理论与现代研究成果,对慢性筋骨病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诊疗方案。

在冬令进补之时,倡导运用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

膏方治疗慢性筋骨病的学术思想证病结合主副相参骨伤科膏方门诊就诊患者大多属老年人,往往症状较多、病情繁杂、病程较长,应全面把握患者虚实状态。

主张辨证与辨病、辨型相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相结合;辨证与基础实验、现代诊察手段相结合的原则。

由于多数患者往往不是单纯患有慢性筋骨病,常合并有其他系统疾病,应首先明确主病、主证,确定主方,其次还应兼顾合并其他的病、证,做到全面把握,证病结合、主副相参,谨守病机、有的放矢。

气血为纲标本兼顾“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肢体损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慢性筋骨病皆因气血亏虚,外邪乘虚而入,痰瘀内生,致经脉闭阻,脏腑失调而作。

防治慢性筋骨病应以扶正祛邪为大法,既要调和气血以固本(倡导应用吴谦《医宗金鉴》圣愈汤作为治疗的基础方,贯穿始终);又要祛风除湿、化痰通络以治标,从而达到标本兼顾,常用秦艽、羌活、独活、荆芥、防风、牛蒡子、僵蚕、半夏之品随证加减。

整体调摄重在肝脾肾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在病理上相互影响,同时人体与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中医学总汇『名医经验』施杞教授防治颈椎病经验

中医学总汇『名医经验』施杞教授防治颈椎病经验

中医学总汇『名医经验』施杞教授防治颈椎病经验以石筱山为代表的“石氏伤科”是享誉上海的一大中医骨伤科流派,倡导“十三科一理贯之”的整体观念,立足传统中医基础理论,牢牢把握骨伤疾患的病理机制,强调气血兼顾、内外结合,创立了“三十二字治病思想”: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

施杞教授l964年毕业于上海中医学院,后师从石筱山先生,深得石先生传授。

在潜心研究“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筋骨并重,内合肝肾;调治兼邪,独重痰湿;勘审虚实,施以补泻”石氏伤科理论和经验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弘扬石氏伤科传统,继承并发展了石氏伤科理论,积极倡导“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祛,肝脾肾兼养,内损外伤兼顾,调治结合”的学术思想,尤其在颈椎病等脊柱病的防治方面,提出了“从痹论治”的学术观点。

因为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目前颈椎病等脊柱病的发病率日益升高,已经成为高发病率的重大疾病之一。

施杞教授的中医药防治基本思路有三:一是重视三辨,即辨病、辨证、辨型;二是从痹论治,并三期有别,急性期者侧重于祛瘀,注重益气活血、祛痹通络,缓解期者侧重和营,注重益气活血、化湿通络,慢性期者则侧重调摄,注重益气活血、摄养脏腑;三是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痰瘀兼祛,内外兼顾,整体调治,重在肝脾肾,以和平为期。

基本策略方面有二:一是以消除症状,改善功能,调和气血,延缓椎间盘退变,恢复脊柱动静力平衡为基本目标;二是以标本结合,局部整体结合,身心调治结合,动静结合,内治外治结合,古方今用结合,最终达到防治结合、寓防于治为基本方法。

在基本方药方面,通过圣愈方、身痛逐瘀汤、独活寄生汤、左归丸及右归丸加减,已形成咽痹方、颈痹方、筋痹方、脉痹方、痉痹方、痿痹方、调心通痹方、调身通痹方、热痹方、寒痹方、胸痹方、补阳方、血府方、温肾通痹方、益肾通痹方等经验方,临床疗效显著。

(如果您认为转载内容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网站将在收到信息核实后24小时内删除相关内容。

老中医:骨内科学奠基人

老中医:骨内科学奠基人

中医骨内科学奠基人施杞,1937年出生,祖籍江苏省东台市,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正骨疗法”代表性传承人,上海石氏伤科传人,师从石筱山先生、石幼山先生。

他致力于中医骨伤科事业59年,建立了慢性筋骨病“整体论治”学术思想体系,创立“内调气血脏腑平和,外调筋骨经络平衡”的“双调一通法则”,首创“中医骨内科”并主编《中医骨内科学》,促进了中医骨伤科学发展。

脱下西装,换上白大褂,他整理好衬衣和领带,步伐稳健有力地走向国医堂诊室。

这位精神矍铄的海派中医,就是施杞。

他在中医骨伤领域有着杰出成就,同时在管理、科研、教育等方面硕果累累。

做过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当过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开创了脊柱病研究所,深耕骨伤科临床59载——这些经历凝聚成他身上饱满的人生张力,在中医骨伤领域绽放出一种盎然、旺盛的姿态。

成才少承祖志,拜师名门施杞出生于1937年8月,那是“七七事变”后的一个月,世道多艰,家人便给他取“杞人忧天”之“杞”字为名。

战火纷飞中,家庭迁移频繁,施杞10岁时举家迁至上海。

幼时幸得家庭开蒙,父亲是教师,祖父是乡里名医。

祖父在内科、妇科、儿科等方面都有建树,幼年的施杞会依在祖父身边,观察开诊处方,有些哮喘、高热病人,经祖父几贴药、几次诊治就痊愈了。

耳濡目染之间,他从小就对“中医能治好病”有信心。

1951年秋,施杞进入浙江德清的武康中学读初中,开始接受正规的中学教育。

1957年春,德智体兼优的施杞即将完成中学学业,81岁高龄的祖父叮嘱道:“考中医学院吧!上海有名医,中医有学问,值得你一辈子用功去研究。

”于是20岁的施杞考入上海中医学院(现上海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从此在中医领域开始了攀登和远航。

回顾自己走上中医道路的初心,施杞兼得家传之信念和院校教育之恩泽。

幼时见祖父治病救人,德学兼备,最朴素地见证了中医能为人民作贡献,启发他从小树立“惠民于他人”的处世之道。

而上海中医学院六年的本科生涯,给施杞最大的收益是得到名家的嫡传。

施杞导师简介

施杞导师简介

施杞导师简介一、基本情况:施杞,男,70岁,上海中医药大学一级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流动站合作导师,全国及上海市名中医,香港大学名誉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脊柱病研究所、国际华人骨研学会联合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班导师,荣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原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会长、中华中医骨伤科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名誉会长、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评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咨询专家、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主持召开了18次全国骨伤科学术交流会及10次国际学术会议。

施杞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积极探究损伤的病因病机,传承石氏伤科气血理论,融汇各家学说,强调“扶正祛邪,调治结合,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在石氏伤科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内伤治疗原则;在坚持继承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并积极引入现代科学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慢性损伤修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在中医药防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损伤等方面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提出了“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是颈椎病发病力学基础的观点,先后建立了“痹证病理模型”、“力学失衡性颈椎病模型”、“脊髓型颈椎病模型”等,并通过病理解剖学研究,提出了“咽喉炎是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论点,被国内同行认同。

先后发表论文180余篇,主编《骨伤科学》、《伤科集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实用中国养生全书》等专著26部。

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5年制规划教材《中医伤科学》的主审和7年制规划教材《中医骨伤科学》的主编。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上海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30余项,并获国家教育部直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各1项(2006),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001、2006),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2)、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03)、中华医学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2)等科技进步或自然科学奖12项。

施杞教授以少阳主骨为立论辨治膝骨关节炎经验

施杞教授以少阳主骨为立论辨治膝骨关节炎经验

施杞教授以少阳主骨为立论辨治膝骨关节炎经验作者:沈锦涛张英杰郑福增王上增来源:《风湿病与关节炎》2020年第04期【摘要】中医学所言肾主骨,以肝肾立论辨治膝骨关节炎已为历代医家所共知、公认,无论基础层面研究还是实际临床以此为着眼点治疗,其指导意义是肯定的。

施杞教授在先前从肝肾论治膝骨关节炎学术思想的基础上,发掘古代医学文献典籍,另辟蹊径,以少阳主骨立论认识膝骨关节炎,并提出以“和”为总纲,宗石氏伤科之以气为先、以血为主的思想精髓,贯以少阳和解,总以和气血、和少阳为治则,每以用治内科杂病之圣愈汤为底方,辅以少阳之柴胡汤,即以中医骨内科思维辨治。

施杞教授提出少阳主骨立论辨治膝骨关节炎,显然不同于广泛熟知的滋肝肾理论,但这未尝不是一种创新,可成为膝骨关节炎基础及临床研究的一个新突破点。

【关键词】骨关节炎,膝;少阳主骨;调和气血;施杞施杞教授为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石氏伤科主要传人之一,对于慢性筋骨疾病研究颇深。

施杞教授热爱中医,推崇中医,却从不故步自封,强调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不仅用现代科学技术揭开慢性筋骨病微观机理和中医药具体发挥作用的神秘面纱,就传统医学认识而言,施杞教授亦通常另辟蹊径以独到视角重新编排认识。

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属中医学“骨痹”“膝痹”范畴已是不争理论,对于KOA中医药论治,从肝肾及风寒湿着眼入手亦是共识[1]。

施杞教授认为当从肝肾论治KOA,肝肾不足为其内源病因,风寒湿邪或外伤当为发病重要条件,两者合而为病[2]。

施杞教授善于发掘中医学宝库,就KOA而言,施杞教授尝以中医学少阳主骨立论解读并进行论治。

虽中医学有言少阳主骨,但以此立论辨治KOA实属鲜见,然未尝不可以此为切入点研究证实以便广而告之。

施杞教授毕生中医骨伤学术思想精髓非吾辈一时片刻所能领会,现对施杞教授少阳主骨立论辨析KOA作一采撷,以望有助于增加辨治KOA思路,亦望吾辈探讨分析指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施杞导师简介
一、基本情况:
施杞,男,70岁,上海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及上海市名中医,香港大
学名誉教授,上海中医药大学脊柱病研究所名誉所长,上海中
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及脊柱病研究所、国际华人骨研学会联
合研究中心名誉主任。

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班导师,荣获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原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中医药大学校长。

2006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届中医药传承特别贡献奖,2007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首批“中医骨伤名师”称号,并被文化部任命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学会会长、世界中医骨科联合会会长、中华中医骨伤科学会、世界中医药学会骨伤科分会名誉会长、国家药品审评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部评审委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咨询专家、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中医药大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施杞教授从事骨伤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40余年,积极探究损伤的病因病机,传承石氏伤科气血理论,融汇各家学说,强调“扶正祛邪,调治结合,以人为本”的整体观和辨证施治,在石氏伤科的“以气为主,以血为先”的理论基础上,提出“痰瘀兼顾、肝脾肾同治”的内伤治疗原则;在坚持继承中医药理论和临床经验并积极引入现代科学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深入开展慢性损伤修复的基础与应用研究,特别是在中医药防治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损伤等方面的研究有很深的造诣;提出了“动力失衡为先,静力失衡为主”是颈椎病发病力学基础的观点,先后建立了“脊柱痹证病理模型”、“脊柱力学失衡性颈椎病模型”、“脊髓型颈椎病模型”等,并通过病理解剖学研究,提出了“咽喉炎是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之一”论点,被国内同行认同。

先后主持召开了18次全国骨伤科学术交流会及10次国际学术会议,发表论文228篇,主编《骨伤科学》、《伤科集成》、《现代中医药应用与研究大系》、《实用中国养生全书》等专著26部。

担任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5年制规划教材《中医伤科学》的主审和7年制规划教材、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研究生教材《中医骨伤科学临床研究》主编。

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和面上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项目、上海市
科技攻关重点项目、上海市基础研究重点项目等30余项,并参加国家“973”项目,先后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教育部直推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华中医药科技奖一等奖各1项,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全国高校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中华中医药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等15项。

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医骨伤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先后培养博士研究生31名,硕士研究生37名,指导博士后4名,带高徒7名。

曾先后应邀去美、英、日、德等国及港台等18个国家和地区访问并进行学术交流。

二、主要研究方向
中医药防治脊柱及骨关节退变性疾病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三、对进站博士后的要求
中医、中西医结合各个专业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各个专业;具备良好的科研思路;英语基础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