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合集下载

新时期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优化研究

新时期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优化研究

新时期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优化研究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优化成为了一项必要的工作。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进入了新时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促进高质量教育的实现,不断提高高校办学水平,应该深入探究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问题,并针对性地进行优化研究。

一、问题分析1、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是指大学教学管理分为学校方面和学院方面,学校方面包括大学教务处、教学辅导中心等部门;学院方面包括教育教学部、教务处、实验室管理中心等部门。

然而,目前我国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在实践中存在多方面的问题:(1)重任重责不对等学校方面的职责主要是统筹全局,把握大局,每年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任务,因此承担着重要的决策职能。

但是,在实践中,部分学院的教学管理事宜多由学院自行处理,难以落实到校级管理体系中去,使得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不尽完美,重任重责不对等。

(2)信息流转不畅目前,大学管理信息的共享和流通常常出现瓶颈,在教学管理方面也是如此。

学校方面和学院方面的信息系统、数据库、文件系统等往往缺少类似的信息共享机制和流通途径。

这种信息孤岛的状况不仅仅拖延进程,也使得大量重复工作不可避免,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3)伸缩性差事实上,随着大学的不断发展,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也在不断变化。

但实际问题是,目前大多数学校缺少足够的灵活性来响应快速变化的环境。

因此,在变化和调整时,往往需要进行全面而缓慢的重组和调整。

教育管理体制的优化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也不例外。

现代高校必须具备优质的教育资源、先进的教育理念和高效的教学管理体制。

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优化正是为了达成这一目标。

具体而言,优化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必要性。

(1)强化教学管理功能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优化可以提高教学管理功能的主动性和前瞻性,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得到更加全面、深化的管理。

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改革初探

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改革初探

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下的教学管理和教学组织改革初探随着国内高校教学规模的扩大和办学层次的提升,原有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学校人才个性化培养和教学管理的需求。

本文阐述了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学组织改革的背景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学校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展开论述。

标签:两级教学管理;改革;措施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是当下大多数高校采用的一种较为有效的管理模式,它是在新形势下根据办学规模、学科专业特色、人才培养要求等情况制定的,能够更好地适应学校的发展。

通过调整教学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的职责分工,提升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给其足够的责、权、利,使其能够统筹使用教学资源,彰显学科专业特色,满足个性化人才培养需求。

同时弱化管理部门的审批机制,强化服务意识,充分发挥其协调保障作用。

目前,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日趋成熟,一些“985”、“211”和地方高水平本科院校已经全面推行,按照学科设置了相关二级学院,调整职能部门机构设置,明确部门职责,实行二级学院绩效分配制度等。

然而,对于一般本科院校而言,教学管理模式的改革困难重重,匮乏的教学资源如何调配,教学管理理念如何转变,教学组织如何开展,教学运行如何保障仍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本文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探讨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模式改革的一些做法,希望能够对其他高校的教学管理改革提供参考。

一、改革的背景教务部门一直是教学管理工作的核心,也是教学管理改革的先行者。

教务部门一般包含教务科、教研科和实践科三个科室,其中教务科主要负责基本教学运行。

在早期“集中式”教学管理模式下,教务部门负责全校各类教学的安排,包括教学任务安排、课表编排、学籍注册、选课报名、教材征订、考试安排等等,大到学期规划,小到粉笔板擦配备,事务性工作铺天盖地,这也是每个学校教务部门特别是教务科人员庞大的原因。

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传达,按照教务部门各类通知和安排实施教学。

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办学层次的提升,人才培养个性化的发展,教学资源的不均衡,使得这种“集中式”教学管理模式已经难以执行,一面是教务人员疲于应付各类事务性工作,接待来访的师生、家长、领导,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沟通少、投诉多,一面是二级学院问题多、需求多、审批多、推诿多。

高校校院两级管理国际经验、国内探索和改革进路

高校校院两级管理国际经验、国内探索和改革进路

76[收稿日期]20200415[作者简介]杨季钢,男,西南大学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部发展规划科科长;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及院校研究㊂董小玉,女,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传媒教育及新闻传播学㊂ʌ高教纵横ɔ高校校院两级管理:国际经验㊁国内探索和改革进路杨季钢,董小玉(西南大学,重庆400715)[摘 要]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旨在理顺 人㊁财㊁事㊁物 在管理体制运行中 责㊁权㊁利 的关系㊂为进一步完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吸纳美㊁英㊁德㊁日等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和借鉴国内多家高校管理改革创新方式,解决现实调研中发现尚存的责权边界不明㊁内部管理不均㊁支撑体系不稳等问题,从 人㊁财㊁事㊁物 等方面优化本土策略,逐步发挥我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科学化㊁精细化㊁人性化的特点,激发学院办学活力,提升高校整体实力,从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让我国高等教育走向世界高等教育舞台中央㊂[关键词]校院两级;管理体制;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中图分类号]G 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1173(2020)5007607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是落实 双一流 建设,树立一流管理理念的有力抓手;是高等教育以创新促管理,以管理促发展的有序方式;是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水平的有效途径㊂党和国家高度重视高等教育发展,高等教育的发展不是片面的发展,而是以先进的管理体制创造高等教育良好的运行氛围,保障方方面面齐头并进地发展,从根部滋养高等教育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㊂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 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完善学校内部治理结构 ㊂李克强总理指出,要加快推进高等教育领域的 放管服 改革㊂教育部联合五部委出台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从学科专业设置机制㊁编制及其岗位管理制度㊁进人用人环境㊁教师职称评审机制㊁薪酬分配制度㊁经费使用㊁内部治理㊁监管优化服务等八个方面为高等教育提出了改革方向,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理念的再次革新㊂一㊁国外高校管理体制运行方式及特点19世纪,美国大学趋于普遍建立学系组织,学系的重要地位以及现代学系制度得以正式确立[1],产业革命使英国的文化科学迎来了大发展,为了弥补古典大学的功能缺陷,以一些资产阶级开明人士和学者要求建立一种新的大学[2],现代大学制度由此而生㊂从1694年哈勒大学创办到1737年哥廷根大学建立,德国高等教育进行了第一次革命,迈出了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第一步[3]㊂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制度尚未建立,在中央政府的集中管理和主导下,日本的现代高等教育逐渐发展起来[4]㊂美㊁英㊁德㊁日四国在不同的社会政治背景下,较早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新制度的诞生倒逼各国高等教育自觉顺应时代发展与历史变迁,形成在新的制度背景下适合高等教育发展的管理模式㊂(一)国外高校管理体制运行模式1.美国: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美国高校的管理组织架构,从总体而言几乎都为三级管理体制的 学院制 ,以 学校 学院 系 为主干,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形成学校 分校 学院 学部 系/项目㊁学校 学院 学部㊁学校 学院 系等架构㊂美国高校董事会 校长 评议会在权力层面呈三足鼎立,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相互监督,可以说美国高校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5],校长代表着行政权力,统筹学校各方面权责利的关系,评议会是高校学术权力的象征,主要由教授组成[6]㊂学院相对独立,院长具备学院 人㊁财㊁事㊁物 最高管理权力,美国高校对学院院长的综合素质要求甚高㊂2.英国:各种委员会调控下的校长负责制英国高校内部管理施行 学院制 ,一般呈 校 院(部) 系 三级管理体制,总体来说,英国高校是各种委员会调控下的校长负责制[7],形成了董事会㊁校务委员会㊁副校长和学术委员会并行的校级管理结构㊂1982年英国政府制定了 技术教育与职业教育议案 ,英国大学由最开始的学术至上慢慢地转向效率至上,这种模式不仅解决了大学人才培养与社会适应程度的问题,同时也提高了高校内部行政管理系统的地位,大大提升了学校内部管理效率[8]㊂3.德国:自治与制衡的校长制和主席制德国大学内部治理有的呈三级结构,即 大学 学部 学系(研究所) ,有的呈两级结构,即 大学 学系/研究所 ㊂德国高校通常有两种领导机制,即校长制和主席制㊂校长制管理模式是在大学内部设立专门行政事务和学术事务处理机构,校长作为法律意义上的权力核心㊂主席制管理通常把高校主席团㊁高校理事会和大学评议会作为第一层级,各科系为第二层级,各科系下设教研室或研究所㊂德国大学在校长制和主席制相互自治与制衡[9]的管理体制驱动下,大学和院系两者的权力弱化,强化了政府和教授的权力,教授受聘于政府,其工资收入和研究经费皆来源于政府,然而教授对学校的经费使用㊁教学㊁科研和教师聘任等工作具有重要的表决权㊂4.日本:院校等级制和双重控制机构日本的大学构建了三级内部治理结构,即大学 学部 讲座㊂第一级由董事会㊁大学校长和经营协议会构成;第二级由若干系或讲座构成的联合体组成学部;第三级是系或讲座,它是日本大学体制中的细胞㊂日本大学的管理体制为 院校等级制和双重控制机构 [10],日本大学的学部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教育和行政单位,是学校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层级制管理中的重要环节㊂学部教授具有很大的权力,学部经费使用㊁领导选举㊁教学科研㊁财物分配㊁课程师资㊁学位授予皆由教授负责,形成了以教授为主体㊁校外人员参与的国立大学内部权力结构㊂(二)国外高校管理体制运行特点经过数百年的发展与变迁,各国高校根据国家战略需求㊁历史特点和办学方向,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分级管理模式,有效地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同时也推动了各国社会经济的繁荣发展㊂1.英美高校管理特点英美高校校长㊁院长掌握实权,实行77第5期杨季钢,董小玉:高校校院两级管理:国际经验㊁国内探索和改革进路78学院制 管理㊂董事会聘任校长,校长任命院长,形成 董事会-校长-院长 的模式,明确 责㊁权㊁利 的管理边界,校长负责对学校的整体发展作出管理决策,并且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与社会需求建立若干学院,校长将学院 承包 给选任的院长,院长负责规划学院的学科与整体发展,充分发挥院长管理学院的自由,最终学校全面考核院长任期业绩,真正实现 院办校 的模式㊂2.德日高校管理特点德日高校教授掌握行政决策权,实行 教授治校 管理㊂德日高校教授作为学校的真实管理者,集中统筹科研经费和相关学科办学经费的支配权,一方面提高了教授在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的地位,另一方面反映出德日国家对科研的重视,从而促进了高校与社会的联系,充分发挥科学研究的社会功能,此模式充分扩大管理体系中第三级的作用,形成细胞促进生命的管理模式㊂二㊁国内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导向及特点在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背景下,我国高校根据学校整体发展的需求,形成不同导向的改革切入点,对现行管理体制进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㊂(一)国内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导向1.以目标责任为导向目标责任是高校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采用的主要方式㊂如四川大学出台‘四川大学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及人事㊁财务㊁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㊁公共资源配置等四个配套改革实施细则,统筹 双一流 建设方案, 十三五 事业发展规划,形成 三位一体 的K P I 体系,以4年为一个责任周期,实施目标责任考核制㊂天津大学制定‘天津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实施细则“,以目标责任考核制为牵引,学院自主制定财务政策㊁自主支配收支,责任考核结果与绩效挂钩,考核内容和占比各为:人力资源管理20%,本科人才培养20%,研究生人才培养20%,科学研究25%,国际合作15%㊂2.以战略目标为导向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自2000年以来,围绕战略目标的实现,不断推进和深化院为实体 改革,学校以发展战略为指导㊁用好资源和政策的杠杆,通过合理授权将部分决策权㊁资源调配权和事权下放至学院,形成校院协同治理的局面,实行关键绩效指标考核评估,任务指标由三个三分之一组成,即 学校决策㊁校院协商㊁学院自设各占三分之一 ,做到学校引领顶层设计不动摇,校院之间加强交流沟通,学院充分发挥自身特色,以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推动学校事业发展[11]㊂3.以人事制度为导向人事权是各校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 试验区 ,是下放得最多也是最难下放的权力,常会出现 一管就紧,一放就乱 的现象㊂如南开大学2007年左右开始推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围绕 人事 工作,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㊁队伍建设㊁人才引进等,基于学科特点出台具有特色的 人才特区 政策,施行 一区一策 ㊂中南大学二级学院可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规定,公开㊁民主㊁自主决定岗位设置㊁人员聘用㊁新进教师遴选㊁高级职务评审推荐㊁岗位津贴分配㊁博士生导师资格认定等事项,学校主要负责监管㊂4.以机构改革为导向2008年进行第一轮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复旦大学对校级行政部门精兵简政,把校部机关从42个精简到33个,机关科室从125个精简到83个,多出的行政人员分流到院系,形成充满活力的自主管理㊁自我发展㊁自我约束㊁自我完善的办学实体,激发学院在学校事业发展过程中的积极性㊁主动性和创造性,提升学院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调节的能力㊂(二)国内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特点根据笔者前期调查发现,每所高校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的侧重点㊁着力点和改革路径㊁改革模式各不相同,但是可以根据不同的改革视角总结出一些相似相通的特点㊂笔者根据调研内容围绕调研对象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和运行的做法,从 总体㊁人㊁财㊁事㊁物 五个维度剖析总结出以下几方面特点㊂1.总体特点第一,高校已形成一流管理体制促进一流高等教育的管理共识,达成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理念共识;第二,高校制定的改革方案皆同学校办学历史㊁办学特色㊁办学实际和未来规划目标紧密结合;第三,可以从承担改革任务的牵头部门,洞悉一所学校改革方向和意图㊂2. 人 权方面分权的博弈点集中在人事聘任权㊁职称评审权㊁绩效分配权㊂第一,目前多数高校已经将教职工聘任权下放至学院,但仅有少数学校的人才引进工作能做到以学院需求为导向;第二,几乎所有高校都把副高职称评审权下放至学院,一些学校正高职称评审权也下放至学院,形成高度自治的学院人事管理制度㊂第三,院长可根据学院特点制定绩效分配管理办法㊂3. 财 权方面分权的博弈点集中在 放还是不放 放多少 ㊂学校不愿意放,或者不愿意多放;学院财权没有实现自由,两级管理形同虚设㊂学校对财务管理 一把抓 的做法,导致经费激励㊁鞭策作用不高,学院自主提高经费使用效率的主动性不强,谋划多渠道筹措经费的积极性不够㊂4. 事 权方面事 权分权博弈点在于权责边界界定,各类权力中下放最彻底的是 事 权,边界最不明晰的也是 事 权,各种 难事㊁杂事㊁繁事 都下放至学院,普遍呈现 事 下放了㊁ 权 没下放的现象㊂5. 物 权方面物 权分权博弈点在于国资的共享度㊁后期维护责权关系,看似 物 权下放了,但是硬件设施的共享度,尤其是关键资源大型仪器设备的共享度不高,共享的仪器设备维护的责任划分成为学校与学院争论的焦点㊂三㊁我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运行的改革进路笔者采用实地专题调研㊁个别访谈㊁问卷调查㊁网络调研㊁电话调研等方式,对我国华北㊁华东㊁华南㊁华中㊁西南㊁西北30余所 双一流 高校进行了调研,发现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运行与改革的突出问题,皆呈现权责边界不明㊁内部管理不力㊁支撑体系不稳等现象,究其原因关键在于:第一,学校机构设置冗杂㊁繁多,部门责任不够优化,权力划分不明确㊁不合理,校院两级管理流于形式;第二,学院内部治理水平主要在于 院长的艺术 水平高低,导致学院发展参差不齐,但是一些院长过于追求 院长的艺术 ,一味追求 大而全 的发展;第三,高校信息化水平不能支撑学校的整体发展,一些部门因为 有利可图 封闭信息平台,导致数据不能共享㊂目前我国高校应针对校院两级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外高校管理体制之所长,在运行中不断完善㊁改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使其切实发挥科学化㊁精细化㊁人性化的管理特点㊂(一)顶层设计的角度1.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秉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把 党委领导,校长负责,教授治学,民主管理 落实到办学的各方面,促进高校管理形成相互制约㊁相互督促的良性闭环㊂只有相互制约,相互合作,相互监督,才能形成指向善治的治理模式,治理包括正式的规章制度和执行机构,也包括经机构及其成员同意的㊁符合他们利益的非正式安排[12],从2020年第5期(第21卷总第157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ED U C A T I O NN O.52020(V o l.21G e n e r a l,N o.157)79第5期杨季钢,董小玉:高校校院两级管理:国际经验㊁国内探索和改革进路80这个概念可以看出 治理 的一个关键意涵是 多主体㊁多中心共同管理 [13],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恰如其分地回应了高等教育应该秉持的治理方式㊂2.学校总体布局,明确权责边界学校围绕相关改革配套相应制度,用制度作为改革的基础保障,分工㊁分块㊁分段扎实有效地推进相关改革,明确学校与学院的 责㊁权㊁利 的边界,明确哪些权力完全放,哪些权力适度放,哪些权力不放,根据任务目标明确责任,根据任务性质配备权力,根据任务需要配备资源,根据任务绩效配备权力,明晰政策的作用在于促进学院发展,而非控制学院,更不能将防范学院作为目的,职能部门需要认真倾听和分析学院的个性化诉求,主动帮助学院落实办学自主权[14],真正树立 院办校 的管理理念,强调改革的系统性㊁协调性㊁整体性㊂3.精简学校机构,整合学院实力帕金森定律指出,在行政管理中,行政机构会不断增多,行政人员会不断膨胀,每个人都很忙,但组织效率越来越低下㊂同理,学校机构设置越多,办事效率将会越低下㊂从规模效益理论出发,将规模较小的学院㊁中心㊁学科合并成规模较大且适度㊁适量的学院或学科,实现学院的规模效应,但要避免规模过大,否则将导致管理成本及培养成本的提升,造成规模不经济㊂综上,可以采用比较优势理论对学校机构和学院整合进行测量,以比较相对优势,规避自身不足,确定发展方式,赢得最大利益为原则,实现学校整体发展㊂(二) 人 权的角度1.分步试点实现,谨慎选人用人评估学院现状和发展前景,根据教师学科特点和专业特色,从学院队伍的梯队完备性㊁学院整体学术影响力等方面综合考量,筛选一些学院作为试点,形成 一院一策 的方式㊂建立以 进入退出机制 为基准的院长选任制,从管理能力㊁规划意识㊁人格魅力㊁学术能力等方面考量院长候选人㊂诺丁汉大学校长科林㊃坎普贝尔认为,英国校长的角色正在发生变化,以前校长职位主要留给杰出的学者,而现在的校长主要做三件事情,第一,要制定发展战略;第二,要营造一个共同体,成为道义上的领导人,要清楚地表达必须坚持的价值观念;第三,要实施管理㊂以学校的整体发展为基础充分发挥 院长的艺术 ,建立人事管理㊁人才培养㊁资产管理㊁科研管理等方面的权责清单,明确学院在教学㊁科研等方面的建设目标,对院长实行目标考核责任制㊂2.落实学院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自主权学校根据发展需要,确定各类岗位总量和各类岗位结构比例,负责关键岗位的设置与聘用,即对引人㊁聘人㊁师资队伍建设的精细化分类管理㊂学院以学校确定的岗位结构比例为基础,自主设置岗位㊁确定岗位职责和任务,自主实施聘用㊁管理和考核㊂以岗位职责任务为核心实行目标管理,以任务完成情况为依据进行收入分配㊁聘任解聘,激发教师自身潜能,探索建立符合学院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赋予教职员工使命感和责任感,让教职员工收获归属感和存在感㊂(三) 财 权的角度1.加强经费有效统筹,提高经费使用效率学校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导向,以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所先为,有所后为 为原则,方向明确㊁目标清晰㊁重点突出地大力发展学科,定期从经费使用率㊁科研成果贡献度㊁社会需求结合度㊁社会美誉度等多方位对学科进行考核,根据上一年目标责任完成情况,确定下一年投入量,真正把钱花在刀刃上,切实提高经费使用效益㊂学院根据学校的改革方向,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谋划学科发展新路径,扎实有效地花好每一分钱㊂2.提倡 放水养鱼 ,鼓励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学校以 放水养鱼 的方式,刺激学院多渠道筹措办学经费,将学科方向与产㊁学㊁研㊁用紧密结合,与政府㊁行业多形式合作,提高学院在相关领域的社会声誉,促进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发展,促使学院灵活统筹经费,突出奖励学院的 大项目㊁大平台㊁大成果 ,鼓励 多劳多得 ,最大程度地发挥学院经费支配自主权的作用㊂3.使用宏观调控指挥棒,充分做好财经风险防控全面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学院自治权逐渐扩大,学院与学院之间的发展也将因为院长的个人能力和学院的学科特点发生变化,一些院长个人能力强的学院活起来,一些院长个人能力有限的学院紧起来㊂总而言之,学院之间将出现一定额度的收入差距,学校要秉持 放水养鱼 的原则鼓励学院创收,还要使用好宏观调控的指挥棒,激发所有学院的办学活力,提升学校整体实力㊂(四) 事 权的角度积极推进 智慧校园 建设,实现教育现代化㊂校院统一的信息交互平台是实现校院共管㊁协同治理的重要基础设施,也是世界一流大学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标志[15],以学院为办学活力依托,建设 云计算和大数据中心 ,打通校 院,行政 教师 专技,师 生之间信息交流屏障,形成信息资产和数据资产并举的现代大学治理模式㊂第一,打造 一站式 服务大厅,避免一事多部门㊁长距离办理,提高服务效率㊂第二,建设网络信息平台㊂做到人事㊁财务㊁科研㊁教务㊁国资㊁采购等相关系统一网全通,学院严格把关后上传平台,相关部门做到一次录入即多口径信息同步,真正实现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㊂(五) 物 权的角度加快建设共享实验平台,提高资源优化配置㊂学校统筹资源加快共享实验平台建设,配套完善或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真正落实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功能,形成老设备物理位置不变,新设备进平台,所有设备全部共享的机制,学校委托学院在大型仪器设备放置的学院配齐相关实验室管理人员,由学院统筹人员管理,避免出现一学院多平台㊁多设备㊁重复购置㊁低效使用的现象,真正促进学院之间加强联系与合作,以达到资源共建共享㊁高效利用的目的㊂四㊁结语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是党和国家赋予高校自主管理的指挥棒,也是形成一流管理体制推进 双一流 建设的重要保障,落实好自主权是法律赋予的权利,落实不好自主权是高校没有完成好党和政府赋予的责任[16]㊂但是,在各高校轰轰烈烈推行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发现其运行进程中仍然存在一些潜在隐患,比如二级学院主要负责人不具备法人身份,无法承担法律责任或风险,因此,学校法人所需要承担的各种法律风险并未随权力的分散而减少;党政机关人员的服务意识与水平没有随信息化服务 硬件 水平的提高而提高㊂总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作为目前较先进的高校管理体制之一,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整体发展,但也应当正视其在运行中可能存在的一些隐患,真正让我国高校结合自身实际㊁发挥长处㊁体现特色,走稳高等教育发展的上坡路,走向世界高等教育的舞台中央㊂[参考文献][1]陈廷柱,吴慰.学系在美国大学的诞生与发展[J].高等教育研究,2018(12):7685.[2]刘绍怀.现代大学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3]许庆豫,葛学敏.国别高等教育制度研究[M].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2004.2020年第5期(第21卷总第157期)中国农业教育C H I N AA G R I C U L T U R A LED U C A T I O NN O.52020(V o l.21G e n e r a l,N o.157)81第5期杨季钢,董小玉:高校校院两级管理:国际经验㊁国内探索和改革进路82[4]刘绍怀.现代大学制度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5]张凤娟,王乐.美国大学董事会构成与权责 基于四所大学的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 2014(1):106109.[6]李国良.治理理论视角下美国公立研究型大学制度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6. [7]郭锋.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特点[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1(10):8490. [8]张梅芬.美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10(14):122123. [9]汪娜,胡萍.自治与制衡:德国高校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6 (1):8588.[10]牛奔.高校办学定位的目标选择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09.[11]杨季钢,董小玉.组织传播视角下高校事业发展规划过程研究[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8(2):3338.[12]C o m m i s s i o n o nG l o b a l G o v e r n a n c e,O u rG l o b a lN e i g h b o r h o o d[E B/O L].h t t p:ʊw w w.g d r c.o r g/u-g o v/g l o b a l-n e i g h b o u r h o o d/c h a p1.h t m.[13]郑杭生,邵占鹏.治理理论的适用性㊁本土化与国际化[J].社会学评论,2015(2):3446.[14]杨颉.协同治理协议授权 探索校院二级管理改革新路径[J].中国高教研究,2017 (3):1216.[15]蔡蕾,鲁世林. 院为实体 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三个方向 基于中美研究型大学的比较研究[J].高教探索,2017(11):8388.[16]孙霄兵.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责任编辑:周献)T w oL e v e lM a n a g e m e n t o f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E x p e r i e n c e a n dD o m e s t i cE x p l o r a t i o na n dR e f o r m A p p r o a c hY A N GJ i g a n g,D O N GX i a o y u(S o u t h w e s tU n i v e r s i t y,C h o n g q i n g400715,C h i n a)[A b s t r a c t]T h e r e f o r mo f s c h o o l a n d c o l l e g e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m a i n l y a i m s t o s t r a i g h t e no u t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o f"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p o w e r a n d i n t e r e s t"i nt h eo p e r a t i o no f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i n c l u d i n g p e r s o n n e l m a n a g e m e n t p o w e r,f i n a n c i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p o w e r,p r a c t i c a la f f a i r s r i g h ta n d m a t e r i a l m a n a g e m e n t r i g h t .I no r d e r t o f u r t h e r i m p r o v e t h e s c h o o l a n dc o l l e g e t w o-l e v e l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a b s o r b t h ea d v a n c e de x p e r i e n c eo f t h e U n i t e dS t a t e s,B r i t a i n,G e r m a n y,J a p a na n do t h e rd e v e l o p e dc o u n t r i e s i nh i g h e red u c a t i o n,le a r nf r o m t h e m a n ag e m e n tr e f o r m a n di n n o v a t i o n m e th o d so f m a n yd o me s t i c 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s o l v et h e p r o b l e m sf o u n di nt h ea c t u a l i n v e s t ig a t i o n,s u c ha s u n c l e a r r e s p o n s i b i l i t y a n d p o w e r b o u n d a r y,u n e v e n i n t e r n a lm a n a g e m e n t,u n s t a b l e s u p p o r t s y s t e m,e t c.I n o r d e r t o i m p r o v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l e v e l o f C h i n a s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a n dm a k e C h i n a s 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 m o v e t o w a r d s t h e c e n t e r o f t h ew o r l d sh i g h e r e d u c a t i o ns t a g e,w e s h o u l do p t i m i z e t h e l o c a l s t r a t e g y, g r a d u a l l y g i v e p l a y t o t h e s c i e n t i f i c,r e f i n e d a n d h u m a n i z e dm a n a g e m e n t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C h i n a s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s t i m u l a t e t h ev i t a l i t y o f c o l l e g e s 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a n de n h a n c e t h eo v e r a l l s t r e n g t ho f c o l l e g e s 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K e y w o r d s]T w oL e v e l so fC o l l e g e sa n d U n i v e r s i t i e s;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H i g h e rE d u c a t i o n; S y s t e ma n dM e c h a n i s mR e f o r m。

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实践性研究

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实践性研究

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实践性研究摘要高校进行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体现,同时也为高校学科、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崭新平台。

高校应严密组织,通过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下放部分事权、人财物权,以及完善考核机制,审慎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改革。

针对改革过程中若干需特别关注的几个方面,提出提醒与建议,旨在为同类型高校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实践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是高校为增强学院办学活力,促进内涵发展,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而进行的一种简政放权,下移管理重心的内部管理体制革新举措。

在市场经济导向作用的不断影响下,高校的发展受现有集权式管理体制的制约越来越明显。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作为管理者能够对校院两级管理改革进行深入研究并积极尝试,其战略和实际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将对实施改革的步骤及改革的主要方面进行梳理归纳,并结合实践经验对改革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方面提出提醒与建议,旨在为同类型学校提供参考。

一、正确认识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必要性1.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是顺应大学发展的时代性要求。

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要改革高等教育管理方式,对本已短缺的教育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高校保持高效运转,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学生人数的激增、新专业的成立都对高校原有的集权式内部管理体制提出了挑战,这种无法承受的痛最终成为了改革的催化剂,加快着改革的步伐。

2.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是学科发展的需要。

学科要发展,学院成为办学实体是必然趋势。

现阶段学科发展的最明显特点是由学科内部的综合过渡到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并由此产生了许多边缘性、交叉性学科。

若沿用以往的集权式管理模式,学院内部各专业及学院之间难以进行交流合作,不利于学科间的渗透与融合,更不利于特色优势学科的形成,这无疑会成为高校综合实力提升的拦路虎。

3.实施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契机。

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要自由、激励的教育环境。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探究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探究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探究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教学管理工作也日益重要,而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是整个教学管理工作中最为基础、最为重要的部分。

本文将从概念、目标、实施及策略等方面进行探讨,以加深对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了解。

一、概念二、目标院系两级教学管理需要实现的目标包括:1、保证教学质量,提高教学效果;2、确保教学实施的规范性和科学性;3、保证教学质量的可控性和评估性;4、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增强师生互动;5、提高学生学习动力和学业成就,培养人才。

三、实施1、设立专门机构首先,需要设立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专门机构,配备教务干部以及教学管理人员。

机构应该实现特色化、专业化,为各类教学、科研、项目申报和资助等提供足够支持和保障。

此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机制,为管理与评估提供基础。

2、制定管理制度基于学校规章制度和教学管理政策,制定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程序和规范。

此外,还要定期检查和维护制度,确保其正常实施和不断完善,从而优化教学管理工作。

3、加强课堂管理针对课堂教学环节,院系两级教学管理需从加强师资培训、规范教学行为、鼓励学生互动、制定评价标准等方面入手,建立完善的课堂管理机制和制度,推进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成长。

4、落实教学质量监控教学质量监控是院系两级教学管理中的重点,通过对教学质量监测和评价,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因此,需要建立监控机制与教师评价制度,打造专业的学生评教平台、教师反馈及沟通渠道、成绩管理和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全面、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

四、策略1、注重教育教学科研针对教育教学科研,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探索多元化学科发展,并进一步加强国际化教育。

此外,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育高水平教学、科研人才,推进教学信息化、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发展,保障科学教学管理的实现。

2、推进教育品牌建设教育品牌是学校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教育品牌能够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社会声誉和竞争力,进而增强教育的综合实力。

普通高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普通高校实行校院二级管理的认识与思考

4、制定实施流程和监督机制,确保评价体系的顺利运行;
5、对实施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 时反馈与调整。
开展研究工作
按照上述研究方案,我们开展了以下研究工作:
1、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全面梳理,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对各项指标进行筛 选与调整;
2、通过专家调查问卷,对筛选出的指标进行权重系数的确定; 3、制定详细的实施流程,明确各方职责与要求;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对策建议加以解决。 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在不断探索和总结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相关的管理制 度和机制以推动普通高校在校院二级管理模式下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效。
参考内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引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原有的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高校管理 的需求。因此,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应运而生。本调研报告旨在深入了解我国 高校在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高校 管理体制的优化提供参考。
随着高教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校院二级管理已成为普通高校内部管理的重 要模式之一
校院二级管理在普通高校中的发展趋势是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相结合。在这 种趋势下,学校将更加注重学科交叉和融合,鼓励学院之间开展合作。同时,学 院也将根据自身学科优势和特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和学术研究,提 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
2、改革中的问题
在改革过程中,一些高校遇到了诸如权力下放不彻底、权责不明确、学院自 主性不足、管理效率低下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校院两级管理体 制改革的进程和效果。
四、发展趋势和建议
1、发展趋势
(1)全面推进: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将更加 全面地推进。

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精选文档

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精选文档

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模式探讨与实践一、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实现校院二级管理模式的必要性1.以学校(研究生学院)为主体的管理模式也经不能适应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需要目前,研究生教育由原来的单一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发展至目前的全日制博士、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在职硕士研究生多种培养类型。

原有的由学校(研究生部)一站式的管理模式制约了研究生培养的发展空间。

2.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使院系成为研究生管理的主体实施研究生校院二级管理的根本目的,不是将原有的校级研究生职能部门的管理权限与工作量简单下移,而是为了进一步保证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提高管理效率。

在制定校院二级管理政策及职责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各学院及其管理人员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在具体事务中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3.高效的管理信息平台是提高校院二级管理效能的有效手段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网络信息平台系统,实现研究生管理信息资源校院共享,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目前多所大学研究生教育启用了研究生管理网络平台,从招生入口开始至学位授予出口结束,内容涵盖多个环节,各项信息校院全面共享。

多部门管理,多部门维护,该系统的使用,既保证了研究生管理部门对各学院管理职权的全面了解和掌控,同时也可使学院管理人员、学生和导师方便快捷地了解各项管理信息,极大地提高了管理质量和效益。

4.高水平的管理队伍是提高校院二级管理效能的有力保证管理水平关系到高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支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服务意识强的管理队伍,对保证研究生培养质量起着重要作用。

以吉林农业大学为例,目前在校研究生人数已达到2800人,各学院根据研究生数量,配备了专职研究生工作秘书。

且多是研究生学历,熟悉研究生培养工程流程,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协调能力和服务意识,能出色完成各项管理工作,有利地促进了研究生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为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提供了有力的保证[2]。

二、实行研究生教育校院二级管理存在的问题1.学校(研究生学院)与培养单位的职责有待明晰研究生学院代表学校负责研究生教育的管理和指导工作;既要做好宏观调控,又要做好督促检查。

加强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加强高校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作。 3 . 相邻相近专业重复引进人才 和购置设 备 , 造成人
使原有管 理体制 难 以适应改革 和发展 的需要 。而在高 校 实行校院两级管理实质是通 过理顺校 院两级 管理体 制 ,建立科学合理 的运行 机制 ,使学 院变成办 学的主 体, 提高他们 的主动适应 市场经济 的能 力 , 提高学校 的 竞争力。因此 , 近年来在我国校院两级管 理体制改革 已 成为高校 内部管理体制改革 的热 点之一 。 原有校系管理模式的弊病 1 . 系级组织机构繁多 , 管理成本过高 。原有 的管理 体制 中往 往系一级单位过多 , 的有 十几个 , 的达到 少 多 三、 四十个 。虽然系一级机构小 , 但是 系担负着 行政职 能, 因此 五脏俱全 , 系都设 系主任 、 各 副系 主任 、 书记 、 副书记等 中层干部 , 组织 机构设 立系办公室 、 学生工作 办公室等 , 同样需要配备各 种管理人员 ; 理成本高负 管 担过重。 2 . 幅度大 , 管理 办事效率过低 。在 旧有的管理体制 中, 的 自我管理权 限 比较小 , 系 许多局部 工作都要提 到


力物力的 浪费 。在 以往的校 、 系两级管理模式 中 , 一直 走着条块分割 的路子 。系之间本 来可 以集 中建设和使 用的课 程 、 实验室 、 教育资源等等 , 被重复建设 。使有 限 的教育资源得不到优 化配置 ,也使高校 在管理上耗 费 高 昂低效的成本。 4在校 系管 理体系 中 , . 由于学校 的大量行 政 、 勤 后 事务都要通 过系管 理实施 , 而系 同时承担着教学 、 科研 和社 会服务 、 交流等任务 , 得它们很难集 中时间 对外 使 和精 力搞好学科 、 专业 的建设。而使 系下面 的教研室真 正掌握学科 专业 培养方 向 , 因此 不利 于形成 “ 大学科 ”

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

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

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财务管理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挑战。

其中,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了一项重要的任务。

在以往的高校财务管理中,校院两级的职能划分比较明确,校级主要负责宏观管理和监督,而院级则负责具体的运营管理和实施。

然而,在这种传统模式下,难免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高校院系之间虽然有相互协作,但由于资源的不对等和流通不畅,难以实现协同效应;校级对院级的管理和监督较强,但其缺乏对具体项目的深入了解和把握。

因此,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就在于破除这种传统模式,实现各层次间的有效沟通和科学协作。

首先,校院两级在财务管理中需要形成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

这需要高校中各级领导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上下级之间需要相互信任、互相配合,共同制定出符合高校实际情况和财务管理需要的工作机制。

同时,高校还可以建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如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用于高校间的信息共享、资源统筹、财务协作等。

其次,高校可以从财务管理的角度出发,逐步转变财务管理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传统的财务管理以“管钱、收支、资产”为核心,注重过程和数据的管控,强调“红字、黑字”的平衡。

而在高校校院两级的财务管理中,应该把“服务社会、支撑教学、服务科研”放在首位,以“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为导向,注重人员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高校的长远发展。

最后,高校在进行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时,还需要注重经费管理的精细化管理。

高校经费管理中的关键问题在于预算编制、支出审核和绩效管理等。

通过完善预算编制和执行机制,加强对经费管理的监督和审查,严格控制经费的使用范围和金额,坚持实际发生的费用必须与预算一致等措施,使高校的经费管理更加精细化,更加有效。

总之,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和思考是一项系统化、长期化的工作,需要高校内部的各方面各层次的协作和合理的分工配合,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也需要逐步解决。

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管理体制的探索与实践
标 模 式 、 智 能 结 构 、选 修 途 径 、学 籍 管 理 、毕 业 年 限
2 建 立 合 理 教 学 质 量 管 理 体 系
21 立 教 学质 量 管 理 的 学校不 可能对 此直接 有效
管 理 。加 入W T 以后 , 育 将 成 为 一种 服 务 , 生 将 从 O 教 学 教 育对 象转 变 为教 育 服 务 的对 象 。管 理 方 式 也 要 从 被 动 式管 理 向主 动提 供 服 务 转 变 。在 市 场 经 济体 制 下 , 院 ( ) 接 与 社 会 接 触 的渠 道 和 机 会 在 不 断 增 加 , 人 才 系 直 在
流程 图、实验教学质量监 督体系框 图, 图2 如 所示 。大
学 生 创 新 、开 放 实 验 室 管 理 体 系 框 图, 图 3 示 , 教 如 所 使 学 质 量得 到保 障 。
15 5
2 1年 4 0 1 月
I SSN1 2 1 8 67 — 43 CN1 - 9 T 1 49 4/
才 管 理 的最 佳 模 式 。
关 键 词 :二 级 管 理 ; 培 养 方 案 ; 课 程 体 系
进 入 2 世 纪 , 着 高 等 教 育 大 众 化 进 程 的不 断 加 1 随
人才 培 养 方 案 , 应市 场 的 需 要 。 以适
快, 学校规模 迅速扩大, 传统 的教学管理模 式 已不 能适 应 时代 发展 的需要, 分制代替 学年制 要求对教 学 目 学
校 的 根 本 任 务 , 科 教 育 是 立 校 之 本 , 量 是 学 校 的生 本 质
势必导致学校管理方式单一、模式僵化 、运行效 率低
下等 问题 的 产 生 , 不 仅制 约 了 院( ) 学 的主 动 性 和 这 系 办 积 极 性, 同时 也制 约 了人 才 培养 工 作 的组 织和 实施 。现

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二级管理体制下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 . 3制 度 力度 不 够
策 ,法律法规等 等条件 的限制 ,那么每个学校的基础就不一
样, 在制度改革过程中就要结合 自 身条件 , 分析优势 , 劣势 , 竞
条件不一样 ,制度在建设与优化的过程 中所 要考虑的因素 自 制度建设必须配合学校建设得第一要求 而来 。学 校建设得第
2 8 7
在的问题 , 提 出几点改善措施 。


在机构设置上 , 以职能部门为单位设置众 多部 门 ; 二、 在 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理层次上 ,应该实行院校两级的模式 ;以学 工处 和财 务处 为 例, 学工处 负责全校学生工作 , 应属学 校一级 , 负责各个学 院 的学生工作 , 并 无院级差异 , 采取一致性原则 。 财务部 门, 负责
在一开始的构建 中就应该考虑到制度的优化 ,所谓的优化 自 在高校 的建设过程 中应该废除哪些老套的制度以顺应 当
级, 造成学 校职责划分不合 理 , 校级 工作任务多且 繁琐 , 院级 然是一个渐进 与发展 的过程 ,它需要不断地完善与创新。第
管理工作难 以施展 , 从 而打击学 院工作积极性 , 最终对学校管
1 当前校院 两级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校院两级 管理体制改革 经过高校多年 的推行 和探 索 , 取
得 了一定的教学成果 ,但 高校在校 院两级 管理 实施 过程 中仍 全 校教师薪酬发放 , 全校基 础设 施建设 , 科 研项 目建设 支出 , 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 : 1 . 1 缺 乏科 学的管理 目标体 系
尽管不少 高校制定 了很好 的校院二级 管理制度 政策 , 但 争与机 遇。 制度摩 擦又是另外一个概念 , 就像前面提到的高校

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实践

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的构建与实践
平 。随着教 学改革 的深化 , 学 管理 体 制 的变革 , 教 校 院两级 教学 管 理 体 制 逐 渐 建 立 与 发展 , 为 目 成 前 高校管理普 遍应 用 的管 理模式 。

供服务转 变 。完 善校 院 两级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 新 创
教 学管理 制度 , 适 应 学校 可持 续 发展 的需 要 ; 是 是
2 .理顺 关 系 , 明确 职 责 。在 校 院 两级 教 学 管 理体制 下 , 校一 级教 学 管 理 部 门应 该 着 眼 于教 学
学 工 作 的 长 期 发 展 , 全 局 的 角 度 对 学 校 的 教 学 从
过程而忽 视 了管 理效果 , 理层次 、 管 管理环 节 繁多
第 3 卷第 1 l O期
20 0 9年 1 O月
工 程 大 学 学 报
W u n I s ha n t T e h. c
Vo1 1 No 0 .3 .1 0c. 2 9 t 00
文 章 编 号 :6 4—2 6 ( 0 9 1 17 8 9 2 0 ) 0—0 4 0 02 3

建 立 校 院 改 革 的 必 然 趋 势 校 院 两 级 教 学 管 理 是 指 为 了 实 现 学 校 的 总 体 办 学 目标 , 、 两 级 教 学 管 理 机 构 在 教 学 管 理 活 校 院 动 中 , 级 负 责 、 互 协 作 、 互 支 持 , 同 发 挥 各 分 相 相 共 自的 管 理 效 能 , 提 高 教 学 管 理 的 效 率 和 效 益 的 以
加 强高校 之 间相 互 沟通 、 大 交流 的需 要 ; 扩 也是 高
校 内部 自身管理体 制完 善和发 展 的需 要 ] 。
二 、 院 两 级 教 学 管 理 体 制 的 实 现 途 径 校 校 院 两 级 教 学 管 理 模 式 的 建 立 是 一 项 复 杂 的 系 统 工 程 , 该 实 事 求 是 , 方 面 要 看 到 高 校 目前 应 一

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

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

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实践与思考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大学院系分设趋势日益凸显,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也面临着日趋复杂和繁重的挑战。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高校发展和管理的需求,因此需要对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本文将就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与思考进行探讨。

一、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的现状分析1. 建立高校和院系之间的财务管理协调机制高校和院系之间的财务管理应该是协调与合作的关系,而不是简单的上下级关系。

为了实现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建立高校和院系之间的财务管理协调机制,明确双方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合作共赢的态势。

这样可以避免高校和院系之间的利益冲突,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2. 强化高校财务管理的统筹与规划面对高校规模日益扩大和院系繁多的挑战,高校财务管理需要更加强化统筹与规划。

高校应当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统筹规划高校的财务资源,合理配置财务资金,确保高校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高校还应当建立绩效评价制度,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定期评估和改进。

3. 推动高校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在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信息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高校应当加大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建立高效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财务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共享。

这样可以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减少人为错误和舞弊行为,保障高校财务管理的安全和稳定。

1. 加强对高校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需要有能力的管理人才作为支撑。

高校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建立专业化的财务管理人才队伍,为财务管理的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

高校还应当加强对财务管理人才的激励和保障,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2. 借鉴国际先进的高校财务管理经验在高校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高校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高校财务管理经验,吸收外来的优秀财务管理理念和做法,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财务管理模式。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探究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探究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探究院系教学管理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培养优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在多级管理中,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是一种常见的管理模式,本文将就院系两级教学管理进行探究。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是指高校教学工作由学校整体管理与院系分层管理相结合的一种管理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负责整体教学工作的规划与指导,而院系则负责教学工作的具体实施与管理。

院系教学管理作为学校教学管理与教师教学管理的组织纽带,确保了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充分发挥了学校和院系的各自优势。

学校通过制定教学规划、教学目标,提供教学资源和教育机会,推动教学改革与发展。

而院系则负责基于学校教学规划,结合专业特点和教学需求,制定教学方案和教学计划,组织教学活动并对教学过程进行监督与评估。

通过充分利用学校与院系的资源和力量,实现了教学工作的最优化。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注重个性化发展与差异化管理。

每个院系都有其专业特点和发展方向,因此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管理措施。

通过院系层面的教学管理,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专业的教学需求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教学效果。

在教师评价和培养方面也更加注重个人特长和发展潜力的挖掘,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个性化发展和差异化管理,实现了教学工作的有序推进。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加强了师生联系与沟通交流。

院系作为教师和学生的组织单位,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

在教学管理过程中,院系与教师、学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机制,加强了师生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并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指导;学生也可以及时反馈学习情况和问题,获得更好的学习支持。

通过师生联系与沟通交流,构建了良好的教学互动平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升。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管理模式,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和院系的优势,促进个性化发展与差异化管理,加强师生联系与沟通交流,提高教学质量。

尽管存在一些困难和挑战,但只要各级管理者积极探索和创新,相信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模式能够更好地服务教育事业的发展。

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改革探索

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改革探索

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改革探索通过对开展两级管理后实际经验地总结,提出一些切实有效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措施,为学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为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下的教学管理问题的解决提供实践依据。

两级教学管理管理权限质量监控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化”模式向“大众化”模式演变,高校办学规模急速扩大,多数高校已经迈入万人大学行列。

对于这种膨胀式的发展,给高校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会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校、院、系三级建制的教学管理体制已经无法使高校教学管理高效运转,教学管理陷入发展中的瓶颈。

如何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率,改革高校管理体制己成为热点问题,而强化高校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是热点中的难点。

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改革是指对学校教育资源重新整合和优化配置,形成学校。

学院两级管理层次,转变教务处的管理职能,管理重心下移,建立以学院教务科为中心的管理体制,明确校、院教学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提高学校的办学效益和教学水平。

我校在发展过程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类似教学管理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校从2009年开始实施校院两级教学管理体制。

但在近3年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管理权限模糊不清、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全、教学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问题仍困扰校院两级教学管理部门。

一、明晰校院两级教学管理权限,使校院之间的管理职能更为清晰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管理的效益和效率,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符合本科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学校实行两级教学管理后,明确学校教务处和学院教务办之间的权责分工,成为首先需要厘清的重点。

经过三年的摸索和实践,校院两级教学管理的权限和职能更加细化,也更为明晰。

以下从制度与规划、教学研究与改革、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基本建设、日常教学运行、学籍与考试等几个方面来说明校教务处和院教务办的具体分工情况。

1.制度与规划方面学校教务处主要负责制定学校本科教育发展规划;制定学校教学规章制度;制定教学文件建设基本要求。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思考与实践

目标管 理 体系 , 缺 乏科 学 性 、 理 性 。 操 作性 不 强 , 但 合 可 一
刀切 现 象严 重 , 如 忽视 文 科和 理 科 的 区别 、 础学 科 与 比 基 专 业 的 区别 , 院原 有 的基 础 差 别 , 等 , 法体 现 各 个 学 等 无 学 院 不 同 的 办 学 特 色 和 教 学 传 统 ,使 之 成 为 一 个 被 动 的
还 较 为 明 显 , 学 校 职 能 部 门 和 学 院 工 作 职 责 划 分 不 明 确 , 成 管 理 重 心 无 法 实 质 下 移 , 利 仍 然 集 中在 校 级 造 权
决 策 层 和 职 能 部 门 , 校 该 下放 的 权 利 没 有 下 放 , 使 学 致
随 着 高 校 办 学 自主 权 的增 大 和 高 校 招 生 规 模 的扩
为 校 院 两 级 管 理 体 制 改 革 中 的 关 键 点 。 文 在 分 析 目 前 卒
高 校 校 院 两 级 管 理 状 况 的 基 础 上 . 出 完 善 两 级 管 理 的 提
几点 建 议 。

门 工 作 目标 管 理 和 考 核 评 估 。 或 者 一 些 高 校 虽 然 制 定 了
( ) 二 目标 考 核 体 系 不 够 科 学 合 理 。
实 施 校 院 两 级 管 理 其 本 质 是 管 理 重 心 下 移 .学 校 由
过 程 管 理 转 化 为 目标 管 理 。 而 在 实 施 过 程 中 。 多 数 高 然 大
校 往 往 注 重 对 教 工 岗 位 业 绩 考 核 . 缺 乏 对 学 院 和 职 能 部
绩 效 提 高 的方 向发 展 。

校 院 两 级 管 理 现 状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探究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探究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探究院系教学管理是指对院系的教学工作进行组织、协调和管理的一系列活动。

它通过制定教学目标、规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评价教学效果等环节,实现对教学全过程的有效管理。

院系的教学管理主要由两个层次组成,即院级和系(部)级教学管理。

院级教学管理是对整个院内教学工作的管理。

其任务是根据部门的教学任务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制定院级教学计划,配备教学资源,监督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

院级教学管理的核心工作包括:首先是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根据学校的教学要求和院系的特点,确定本年度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

教学目标应该明确具体,与学科要求和学生需求相匹配,具有可操作性。

教学计划应包括每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材选择、教学方法等。

其次是组织教学活动。

院级教学管理需要组织和协调各个系部的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确保教学任务的完成。

教学活动的组织包括教师的选课、排课、教室分配等;教学活动的协调包括教学质量的监督和评价,教学资源的统筹与分配。

再次是师资培训和教学支持。

院级教学管理需要为教师提供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培训内容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技巧和教育理论等方面的知识;支持方式可以是提供教学资源、教学设备和教学咨询等。

最后是评估教学效果。

院级教学管理需要定期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检查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教学效果的达成程度。

评估方式可以是学生的考试成绩、学生的评价反馈等。

其次是教材与教辅材料的选择和使用。

系(部)级教学管理需要对教材进行评审和选择,确保教材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匹配。

还需要提供适当的教辅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再次是教师的教学指导和评估。

系(部)级教学管理需要对教师进行教学指导和评估,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

教学指导可以包括课堂观摩、教学研讨等;教学评估可以采用教学观察、听课评课等方式。

最后是教学质量的监控和改进。

系(部)级教学管理需要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和改进,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探究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探究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探究院系两级教学管理是指在大学教学管理体系中,设立院级和系级两个层级来管理教学工作。

这种管理模式在实践中能够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更好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实施,一方面可以发挥院系在教学管理中的中枢作用,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全院的教学工作。

院级教学管理应该负责制定教学综合发展规划,确定学院的教育目标和发展方向。

还应该对全院的师资队伍进行管理,研究制定教师培养、教学质量评估和激励机制等政策措施。

院级教学管理还应建立健全教材建设、实践教学和实验室建设等教学资源保障制度,为系级教学管理提供有力的保障。

而在系级教学管理层面,系主任和系教学委员会成员担负起具体的教学管理职责。

系级教学管理应落实院级教学管理的各项决策和政策,制定具体的系级教学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分配教学任务和教师资源,监督管理教学过程。

系级教学管理应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激励,促进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

还应建立系级教师考核和奖惩机制,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还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服务,加强学生的课程指导和学习辅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满意度。

院系两级教学管理的实施,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明确院级和系级在教学管理中的职责和权力,可以形成教学管理工作的科学体系和高效运行机制。

通过建立教师培养和激励机制,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积极性,促进教师自身业务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提升。

通过加强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建立教学资源和服务保障制度,可以为教学工作提供有力保障,提高教学效果和满意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摘要:目前,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满意度并不高,这既与校院两级管理模式的改革力度不恰当有关,也与高校之间相互模仿、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有关。

各高校在运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时面对的很多核心问题具有相似性,但是校院模式也不是千校一面,各高校只有将“借鉴”与“校情”结合起来进行探索与实践,才能找到适合于本学校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

文章就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中的核心问题进行了探讨,以西南科技大学10年来对校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例,就地方本科高校如何探索与校情相符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提出一些思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院模式,两级管理高校施行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既是建设现代大学制度的需要,也是各高校理顺内部管理机制,实现内涵发展、科学发展、快速发展的需要。

建国以来,我国高校内部管理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1992年高校开始合并调整后学科门类迅速增多,特别是1999年开始的高校扩招,加快了大学内部结构从建国之初的校、系二级制向校、院、系三级制的转变。

所谓大学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以下简称“校院模式”)是指大学按照一定的目标和原则,整合和优化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形成学校和学院两级管理层次,通过学校分权和管理重心下移,转变学校职能部门的职能,明确学校和学院的职责和权限,形成学校宏观上决策、学院实体化运行的管理模式。

[1]校院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充分发挥学院作为办学主体的作用,促进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发展,提高大学的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

面对国内各高校学生人数迅猛增加、学科门类与专业数量不断增长和高等教育市场竞争国际化的现实,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与深化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迫切需要,众多高校把校院两级管理模式作为现代大学校内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之一,开始了长期的探索与实践。

从目前来看,人们对我国大学普遍实行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满意度并不高,[2]其原因主要是各高校没有探索出与本校发展相适宜的管理模式。

校院模式不是千校一面的,各高校必须结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把握国家教育改革要求与国际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针对本校实际情况进行改革,探索出与学校发展相适宜的校院模式。

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盲目照抄照搬不利于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科学发展,各高校在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中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把握好力度、控制好节奏。

西南科技大学作为我国西部地区重点建设的14所高校之一,具有很多地方本科院校的共有特征,其10年来对校院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已取得了明显成效。

通过对西南科技大学校院模式的剖析,希望能为其他地方高校探索与校情相符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提供一些思考。

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对大学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改革的启示1.探索与校情相适宜的校院模式有利于促进大学的特色发展《纲要》第十三章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学校制度要推进政校分开、管办分离,探索适应不同类型教育和人才成长的学校管理体制与办学模式,避免千校一面。

[3]国家层面上施行“政校分离、管办分开”,推广到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就能体现在校院模式改革与创新上。

学校过分集权并保留主要管理职能,势必让学校领导及职能部门忙碌于繁杂的日常管理工作中,本该作为关键来抓的战略规划、协调、评估与监督、服务等功能被弱化或流于形式。

管理刻板化、考评一刀切严重影响了各学科的特色发展,从而影响学校的特色形成。

2.校院模式促进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最终落实《纲要》在落实和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部分指出:依法保障学校充分行使办学自主权和承担相应责任;高等学校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和宏观政策,自主开展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学校自主设置和调整学科、专业,自主设置内部管理机构,对学校人才、财产和经费等均有自主管理和使用权。

[3]校院模式正是围绕发挥学校宏观调控与监督功能和强化学院办学主体地位而展开的,是大学办学自主权,特别是在教学活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和对外交流等方面办学自主权的具体体现。

校院模式的真正落实与良性运转从根本上促进了大学办学自主权的最终落实。

3.校院模式是实现大学民主管理、学术自由与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学校办学效率的有力保障《纲要》在第四十条中指出:大学要完善治理结构;尊重学术自由,营造宽松的学术环境;探索教授治学的有效途径。

[3]校院模式中,学术权在学校层面体现在学术委员会和学位评定委员会上,在学院层面上则体现在与学校对应的两个分委员会与教授委员会上。

学院在管理工作中结合学科特点和学院实际情况,能更好地实现民主管理,营造适宜的学术氛围,充分发挥教授在治学上的重要作用。

同时,赋予学院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内部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方面的责任与权力,从根本上缩小了学校的管理幅度,既发挥了学校的宏观调控能力,又增强了学院办学的活力,提高了大学的运行效率。

二、推进高校校院模式改革应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1.效率与效益问题俗话说,欲速则不达。

高校校院模式改革既要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步伐相一致,又要兼顾学校的整体情况,不能急于求成,不顾学校的实际情况而盲目推进。

特别是在人员配备、管理者观念、素质与能力等软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改革的步伐过急会使工作流于形式或陷于混乱中。

有的高校校院模式改革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就是把日常管理工作大量下放到学院,而学院无论在权力分配还是人员调整上均没有配套改革措施,工作效率可能提高了,但是效益却没有体现出来。

校院模式下管理重心下移如果被误解为单纯把大量的管理工作交给学院做,势必使各学院忙于应付各职能部门下放的任务,出现“学校工作人员忙着找事做,学院工作人员忙着应付事”的误区,提高学校内部治理水平则无从谈起。

2.校院两级的责权划分问题从目前来看,校院管理模式在很多大学的改革中成效并不显著,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多数学校的校院模式改革只是扩大化的传统校系管理运行模式,仅仅是因为应对扩招后校级管理难度增大而作出的适应性管理结构调整,也就是所谓的“事权下移”。

主要表现为主要管理职能仍然留在学校层面,没有真正实现管理重心下移,即使管理重心下移了,人权、财权等仍然集中在学校层面,学校权力仍然过于集中。

因此,校院模式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要处理好学校与学院之间的权力和责任的划分问题。

校院模式下学校构建的是一个简政放权,以目标管理和宏观调控为主的精干高效行政管理系统,学校的主要职责集中在制定规划、宏观决策、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和服务保障等方面;与职责相对应,学校的权力主要在确定办学方向、制定主要政策、调整机构并任命相应负责人、高层次人才聘用、经费筹措与预算、审计与检查评估、后勤保障、服务咨询和公共关系协调等方面。

学院的责任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内部管理、资源配置和对外交往等方面,体现了学院在大学实现办学主体目标过程中的办学实体作用,承担着大学发展的主要责任;与学院的责任相对应,学校应该根据大学总体发展目标赋予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学生管理、资源配置、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权力,以保证学院作为大学的管理中心运行的必要条件。

3.校院两级核心地位及其管理方式和功能变化(1)就核心地位而言,校院模式下学校的核心地位由原来的决策与管理中心转化为决策中心,学院成为管理中心,在学校的指导下相对独立履行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项职能。

(2)就管理方式而言,学校采用目标管理的方式对学院进行管理,而学院则通过具体、细致和及时的过程管理方式进行管理,确保学校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

(3)就管理功能而言,学校职能部门管理功能从管理为主变为管理为辅,实施计划、监督、调控、服务为主。

4.学院办学绩效的评比路径问题在校院模式下,学院作为学校教学、科研活动的载体,是大学重要的办学实体,在教学、科研、人事、财务和社会服务上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对其办学绩效的评价和比较对学校和学院自身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办学绩效的评价与比较是学校加强宏观调控和学院加强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学院绩效评比的意义、组织方式、比较标准等都是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于校院模式下学院绩效评比的探索比较多,但是如何找到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有效评比路径仍需要各高校不断探索。

三、西南科技大学10年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回顾西南科技大学自2000年12月组建以来,一直坚持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在不断的实践、总结与改进中,探索出了与学校发展目标和校情基本相符的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并将进一步优化和推进,以促进西南科技大学办学特色的进一步凝练和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

本文从以下六个方面对西南科技大学10年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主要收获进行剖析。

1.学院建制的优化校院两级管理的重心在学院,基础也是学院,完善、合理的学院建制是推行校院模式的关键。

[6]2000年西南科技大学由原西南工学院和绵阳高等经济技术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学校以一级学科或优势二级学科为中心重新组建了学院。

学院的组建既考虑到要有利于原两个学校的专业融合,又考虑到要遵循学科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有利于学科的交叉、交融和发展。

2.管理重心由学校向学院逐步转移在这10年的校院模式探索与实践中,学校遵循权利与责任相协调、集权与分权相统一、激励与控制相结合的原则,以控制节奏、逐步下移的方式将管理重心由学校层面逐渐过渡到学院层面。

目前学校各学院承担了在教学、科研、交流与合作等方面的主要管理责任,同时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生管理、人才引进、资源配置和社会服务等方面享有比较充分的自主权。

3.学校管理由过程管理为主过渡到目标管理为主西南科技大学组建10年来,学校层面的管理由先前的过程管理逐渐过渡为目标管理,目前学校对主要教辅部门、直属部门和学院均采用聘期目标与年度工作目标管理为主的方式进行管理,与在岗教职工签订《西南科技大学聘用合同书》,由学院施行年度与聘期考核管理。

4.学校职能部门工作性质的转变与工作人员素质、能力的提升为了推动学校校院模式改革,不断探索与学校校情相符的校院模式,西南科技大学提出了“以构建现代大学体系为目标、以二级管理为主体”的学校综合改革要求,学校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发生了相应转变。

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性质由从前“以管为主”转变为现在“以服务学院为主”,职能部门围绕业务技术、政策咨询、协调沟通和对外交流等方面为学院提供服务,同时从学校层面执行相应计划、监督和调控功能。

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能否为学院提供优质的服务,与职能部门工作人员的能力和素质有密切的关系。

为了确保校院两级管理的顺利推进,学校要求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不断学习,努力提高业务能力和自身素质。

学校制定了《西南科技大学机关工作三项制度》(即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和《西南科技大学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等制度,以推动职能工作人员工作作风转变,提高办事效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