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三峡》》,前面我们疏通了文艺,积累了 闻言词汇。

我们来巩固一下。

解释重点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属引凄异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看来,掌握的还是不错的,接下来看一下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 、品析课文 , 引导学生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2、. 欣赏课文 , 引导学生揣摩作者笔法之妙。

技能目标: 培养朗读文言文的能力和利用课文词句组织语言进 行表情达意的能力。

情感目标: 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 情。

三、领略三峡之美。

1. 、齐读课题:绝(山献)多生怪柏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哀转久绝飞漱其间何为“峡”?两山夹水的地方叫“峡”“三峡”分为瞿塘峡、巫峡、西陵峡。

瞿塘峡最短,最狭,以“雄”名世;巫峡,幽深秀丽,以“秀”见长;西陵峡,滩多水急,以“险”著称。

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课文。

2. 齐读课文,边读边想:本文依次描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板书: 山夏水春冬秋天2、品读课文,说描述性的话:同学们,三峡美不美?那你觉得三峡美在哪里呢?你能用"三峡的美, 你看(听)," 的句式说一说吗?学生品读课文, 然后发言。

如:示例:三峡的激流美, 你看,春冬之时, 白色的急流回映着清光, 绿色的水潭倒映着景物的影子。

急流上波光粼粼, 深潭里景物重重, 动静相杂, 色彩各异, 相映成趣, 堪称秀丽隽逸。

学生品读、讨论、发言。

如:第一段大笔勾勒, 总写雄峻壮美的山势, 体现的是一种"雄壮"美。

第二段写夏,描写凶猛的水势,体现的是一种"奔放"美。

第三段写春与冬,描写秀美的山水,体现的是一种"清悠"美。

第四段写秋,描写凄清的秋意,体现的是一种"凄婉"美。

4. " 雄壮"美、奔放"美、"清悠"美、"凄婉"美组成了三峡独特的美,现在让我们带上情感齐读课文,读出这种"雄壮"美、奔放"美、" 清悠"美、" 凄婉"美。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作者相关知识,熟读成诵,识记、积累文中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学习文言现象。

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体味三峡的语言凝练、大笔点染的写景手法。

情感目标:感受祖国山川的壮美雄奇,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抓住事物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难点:体味三峡的语言凝练、大笔点染的写景手法。

三、教学准备:1、学生自主预习字音、字义,熟读熟译课文。

2、教师收集学生自学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并分类整理,融入教学设计中。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著名的文化学者余秋雨在文章中曾写道:“在国外,曾有一个外国朋友问我:‘中国最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么?一个,请只说一个。

’这样的提问我遇到过很多次了,常常随口吐出的回答是:‘三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写三峡景色的经典文章,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三峡》。

(板书)(二)介绍《水经注》(PPT展示)教师重点强调:虽为地理巨著,在客观反映地理现象的基础上,古代的人们毕竟是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山河,用自己的视角书写个体的体察,免不了有了感性认识,经过艺术加工,就具有了文学价值。

我们学习《三峡》,就要学习它的文学价值。

(三)读准字音。

让我们先来读一读课文吧,声音要洪亮,字音要准确!哪位同学愿意读一下?(四名学生分别朗读四段,教师适时点拨读音)(四)读懂字义。

增加一下难度,老师挑选了几组重要的字词和语句,考考大家它们的意思:(PPT出示)一个通假:阙一个一词多义:绝一个词类活用:奔两个句子: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一组句首领起词、关联词:自,自非,至于,或,有时,虽,则,每至,故(抢答形式,教师重点强调句子的翻译,并点拨“亭午”“夜分”以及这两个句子是“并提”的修辞。

解释句首领起词。

引入下一步:读好。

)(五)读好节奏。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峡》教学设计⼀、教学⽬标设计1、认知⽬标①理解⽂章内容,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②了解三峡的相关知识。

2、能⼒⽬标培养学⽣在Internet上搜集、整理信息的能⼒。

3、情感⽬标①培养学⽣热爱祖国⼤好河⼭的感情。

②培养学⽣的环保意识。

⼆、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1、教材内容分析《三峡》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篇写景散⽂,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的语⾔描绘了长江三峡四季风光之美,歌颂了祖国的⼤好河⼭,抒发了对祖国⼭河的挚爱之情。

它即是优秀的学术著作,⼜是优美的⽂学篇章。

2、教学重点分析把握三峡的景物特征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三峡》是⼀篇写景散⽂,全⽂总分结合,全⾯描写了长江三峡的壮丽景⾊,总写⽓势恢弘,分写特征鲜明。

同是三峡四季景⾊,特点绝不相同。

写夏季作者抓住江⽔的浩荡,以“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突出了流速之快,春冬季作者则抓住清澈来写,“回清倒影”的“素湍绿潭”,加上“飞潄其间”的“悬泉瀑布”,真是别有⼀番情趣。

描写秋季的巫峡时,作者则通过写猿鸣来突出它的凄凉⽓氛。

针对⼤多数学⽣没有去过三峡,对三峡景观没有形成形象认识,⽽⽂⾔⽂⼜较难理解,开成具体可感形象有⼀定困难的实际情况,指导学⽣课前上⽹浏览相关⽹站有关三峡的图⽚、视频⽂件、⽂字说明等内容,帮助学⽣建构起对三峡景观特点的形象化认识。

三、教学对象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初中⽣,他们具有较强的形象思维能⼒和习惯,并具有强烈的好奇⼼,易于在形象思维和学习兴趣⽅⾯进⾏启发与引导;但由于刚刚接触⽂⾔⽂,对⽂⾔⽂学习⽅法、技巧的⽣疏会使学⽣仅仅着眼于字词句的翻译,给⽂章整体的理解带来⼀定困难。

因此,在利⽤超级⽂本解决字词句理解,提⾼课堂效率的基础上,让学⽣访问相关⽹站,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学习,提⾼学习兴趣,增加感性认识,从⽽整体把握课⽂的意义、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主要采⽤⾃主学习的教学⽅法。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鉴于初中低年级学生的古文基础薄弱,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上存在一定的困难,老师应在课堂随时进行切实有效的引导。

基于对本班学生学习习惯的了解,教学过程中采用读译结合、读说结合、读思结合的教学模式,意在引导学生在不同形式的诵读声中,体会文章的节奏美、内容美和情感美。

同时,积极体现倡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式,使其乐于探究,而且有所成。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巧借工具,感知文章大意。

2.积累文言字词,整理文言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读准字音,读清句读。

2.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三、德育目标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重难点】1.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2.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教学准备】1.学生自主预习,做完自主学习单。

2.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字源识字法图片导入。

出示“峡”字的字源图片,学生根据图片理解“两山夹水即为峡”。

2.师:在中国,峡之极品当属长江三峡。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追随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步伐,去1500年前的“三峡”探寻一番。

3.出示学习目标,齐读学习目标。

(1)巧借工具,感知文章大意。

(2)多样朗读,感受三峡美景。

(3)鉴赏品味,体悟作者情感。

二、听读课文,初步感知1.根据自主学习单,听读课文,圈画出重点生字词。

2.师生分享重点生字词。

生分享,师点播。

(重点词语:阙、曦、巘、裳)3.生自由读朗读课文。

4.点名读课文。

生互评,师点评。

5.齐读课文,读准字音。

三、多样朗读,感受美景1.划分节奏,读出音乐美(1)“领起”词,读好短暂拖音(生自主读,师纠错。

)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虽/乘奔御风则/素湍绿潭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2)四字词语,读好节拍(生自主读,师范读。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解文意。

2、欣赏课文,领略三峡景色之美。

3、限时背诵,深化理解。

【教学重、难点】品读课文,感受三峡的画面美。

【辅助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著名学者余秋雨说过这么一件事,一个外国朋友曾经问他说:“中国有意思的地方很多,你能告诉我最值得去的一个地方吗?请只说一个。

” 同学们猜是哪个地方?(三峡)那么,三峡何以有那么大的魅力呢,请看:(播放三峡风光片)看来,三峡的确魅力无穷。

这节课就让我们追随着郦道元,一起走进一千五百多年前的三峡,去领略三峡的无限风光吧。

(二)预习检测ppt出示检测题目:1.本文选自《》,作者是___,他是我国___杰出的___家、___家,他所著的《____》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文笔绚烂,语言清丽。

2.三峡包括___、____、____。

二、朗读,理解(一)自由朗读,读准字音,读得顺畅初读时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词的读音quēāi xī shù略无阙处哀转久绝曦月飞漱diézhàng xiào sù yǎn重岩叠嶂高猿长啸沿泝绝巘bēn yù bì xiāng pù乘奔御风隐天蔽日襄陵瀑布tuān zhǔ jùn素湍绿潭属引凄异峻茂(二)自由诵读,结合注释,进入课文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由诵读,要求读懂课文。

2、自读检测,重点强调以下词语的含义。

略、阙、嶂、曦、湍、潭、绝、漱、峻、涧、属引、沾(三)小组合作,互相译说,质疑解惑教师重点强调以下句子的翻译。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2)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3)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4)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

(5)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三、朗读,欣赏(一)朗读训练1、朗读训练,读准节奏。

教师示范配乐朗读。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三峡》课堂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诵读课文,赏景色美;2. 反复吟咏,品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滚滚东逝的长江是大自然精心塑造的一条艺术长廊,那么三峡就是这条艺术长廊中开出的绝美奇葩,它迭出的意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高耸的山峦,激发了古今多少诗人画家的情思与灵魂!下面就让我们追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领略三峡的奇绝与壮美。

(出示课件1“题目”)一起来看一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2)先看一看作者郦道元(出示课件3)(二)初读·整体感知师:我们已经对作者有所了解,那让我们走进文本,初读课文,哪位同学们能够起来给大家读读课文(学生起来回答)。

这里老师有两个小要求:1.读准字句;2,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4)师:这位同学在读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听出读错的字音,或句子?(找一到两们同学回答即可)师:同学在预习课文时,都整理出了哪些重点的字音、字形,还有字意?(学生回答略)师:大家找的都很好,基本上找出本课的重点内容,这里老师也给大家整理了一下。

(出示课件5)学生齐读。

师:下面老师,把本课读一读,学生散读(略)学生齐读课文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诵读,对本课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哪位同学能够分别概括一下每一段都讲了什么?(该处主要是整体感知,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总结)(二)再读·读意境美师:作者写“三峡”,都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出示课件5)学生回答略师:这些景物都有怎样的特点?同学们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下?此时老师注意引导,引导出三峡景物的特点。

注意该处学生说出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出意境美,并做以指导。

参考内容: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春冬: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摇曳多姿秋:悲寂凄凉忧伤,令人伤感第一段大笔勾勒,总写雄峻壮美的山势,体现的是一种"雄壮美。

最新《三峡》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优秀5篇)

最新《三峡》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优秀5篇)

最新《三峡》的教学设计和反思(优秀5篇)峡的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1、知识与技能积累文言词语,掌握读音和意义,领会课文内容。

2、过程与方法在反复朗读、整体感知基础上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笔下三峡的独特风光,激发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

反复朗读课文,把握各段写景重点及景物特征。

体会文章整体布局的妙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课时第一课时一、学生课前预习要求及预习作业。

要求: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读准字音,准确、顺畅地朗读课文。

2.疏通文意,能用现代汉语说出文句的主要意思。

预习作业:(见本课“教学文本”中的“课前预习”)课前预习1.一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题。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阙()嶂()曦月()襄陵()沿溯()素湍绿潭()漱()属引()绝巘()(2)文学常识积累《三峡》的作者是北魏的,选自《》,这是一本有很高文学价值的专著。

三峡是指长江中上游湖北、重庆两省市之间的峡峡和峡。

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已在此建成。

2.二读课文,借助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解释下列实词3.三读课文,初步口译句子,了解课文大意,在课本中注明你的疑问:二、导入新课播放电视片《话说长江》有关“三峡”的片断以及长江三峡的风光辑录片,学生观看后,教师导入:美丽的三峡的确让许多人为之陶醉,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挥毫泼墨尽情描绘,也写不尽长江三峡的俊美。

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郦道元就曾来过此地,用自己的亲见亲历撩开了三峡的神秘面纱,让世人真正认识了这一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观。

这节课,让我们随着郦道元的脚步,回到1500年前,一起来领略那时三峡的美丽风光吧。

1、教师根据对预习作业抽改的情况,有重点的订正“教学文本”中“课前预习”作业第1、2两题。

(视频展示)2、检查(1)学生朗读、点评。

老师请五位同学朗读文章,比比谁读得好。

全班同学一起监督,然后点评。

(重点注意不读错字,不漏字,并把握好节奏)教师总结指导范读课文后全班齐读。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峡》课堂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 诵读课文,赏景色美;2. 反复吟咏,品语言美。

二、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如果滚滚东逝的长江是大自然精心塑造的一条艺术长廊,那么三峡就是这条艺术长廊中开出的绝美奇葩,它迭出的意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高耸的山峦,激发了古今多少诗人画家的情思与灵魂!下面就让我们追随郦道元的脚步,一起领略三峡的奇绝与壮美。

(出示课件1“题目”)一起来看一看我们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出示课件2)先看一看作者郦道元(出示课件3)(二)初读·整体感知师:我们已经对作者有所了解,那让我们走进文本,初读课文,哪位同学们能够起来给大家读读课文(学生起来回答)。

这里老师有两个小要求:1.读准字句;2,读出节奏。

(出示课件4)师:这位同学在读的时候,同学们有没有听出读错的字音,或句子?(找一到两们同学回答即可)师:同学在预习课文时,都整理出了哪些重点的字音、字形,还有字意?(学生回答略)师:大家找的都很好,基本上找出本课的重点内容,这里老师也给大家整理了一下。

(出示课件5)学生齐读。

师:下面老师,把本课读一读,学生散读(略)学生齐读课文师:同学们,刚才,我们通过诵读,对本课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哪位同学能够分别概括一下每一段都讲了什么?(该处主要是整体感知,学生回答,老师点评、总结)(二)再读·读意境美师:作者写“三峡”,都写了三峡的哪些景物?(出示课件5)学生回答略师:这些景物都有怎样的特点?同学们能不能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下?此时老师注意引导,引导出三峡景物的特点。

注意该处学生说出后,引导学生读一读,读出意境美,并做以指导。

参考内容:动情朗读,学生自我体会语气、语调、语速,体会景物特点三峡山的特点是:连绵不断、高耸峻拔。

夏季江水的特点是:江水盛大、水流湍急春冬:春、冬:清澈见底,奇异峻秀摇曳多姿秋:悲寂凄凉忧伤,令人伤感第一段大笔勾勒,总写雄峻壮美的山势,体现的是一种"雄壮美。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掌握“自、或、虽、以、则”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3.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准确地掌握重要的词语及句子的翻译教学难点对于文章语言特点的揣摩与体味教学方法1.朗读法;2.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决相关问题教学过程:一、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并共识学习目标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郦道元的《三峡》(板书)。

学习这篇文章,我们需要完成这几项任务:(出示学习目标)1.正确流畅地朗读课文。

2.积累掌握“自、或、虽、以、则”等文言词语的意义及用法。

3.学习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4.了解文章的语言特点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下面请大家齐声朗读这些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正确掌握字音及句读1.指名朗读。

下面,哪位同学先来朗读一遍?2.点评并指正学生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3.完成PPT上的字音及句读的练习(注意及时纠正学生存在的问题)⏹注意下面红色字的读音阙处()曦月()襄陵()沿溯()绝巘()飞漱()属引()沾裳()⏹注意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1.自三峡七百里中2.自非亭午夜分。

3. 至于夏水襄陵4.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5.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6.绝巘多生怪柏7.常有高猿长啸8.故渔者歌曰4.同桌助读。

我们采用同桌助读的方式。

同桌两人合作,一人朗读,另一个认真聆听,记录他朗读中存在的问题并帮助解决。

5.学生齐声朗读,巩固效果。

三、翻译课文,并结合课下注释翻译句子。

1.指明要求。

通过刚才的朗读,大家既掌握了字音及句读,也大致了解了文章的内容。

接下来,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准确地翻译课文。

巡视时强调:首先要扎实地掌握关键词语的意思,在此基础上来翻译句子。

2.学生自主翻译句子。

3.检查翻译情况,出示PPT。

让学生翻译并订正。

⏹解释下列斜体词语的含义1.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2.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

初中语文_26 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26 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一、课标分析:《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描写了三峡四季的壮丽景色。

语言精炼,思路清晰。

但由于是一篇文言文,学生接受起来可能会有枯燥之感。

新《课标》要求:“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故教师在教学中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凭借多媒体,利用三峡的声像资料,形象直观地感受三峡的优美风光,让学生身临其境,激发其学习兴趣,调动其阅读体验,并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求达到本课学习目标。

二、教材分析:《三峡》节选自《水经注》,是我国南北朝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所作的一篇写景散文,它以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简单勾勒了三峡峰峦重叠的景观,并用浓墨重彩描绘江水四季的变化以及与之相伴的万千气象。

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

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如夏季的水流迅疾,春冬的清冽明丽,秋季的空灵肃杀。

文章富有诗情画意,朴素自然,意味隽永。

三、学情分析:《三峡》是一篇文质兼美的美文。

不但能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而且能激发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学生学习此文,首先遇到的问题不是对文言词汇的理解掌握,而是能否涵咏文字的内在实质,投入情感地感受三峡的美;其次在于对文言词汇的准确理解。

目前初二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水平有一定的提高。

可学生的阅历不多,平时体会较少,在语言的领悟、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和技巧以及对文章的美感把握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掌握生字,理解文意,在反复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2.体会本文构思妙处,学习抓住特点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难点)3.感受三峡壮美景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掌握生字,理解文意,在反复朗读中受到美的熏陶。

学习难点:体会本文构思妙处,学习抓住特点描写自然景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一).欣赏音乐配画,营造氛围。

导入新课。

(二).作者与作品简介郦道元,字。

范阳涿鹿人,南北朝时的学家,散文作家。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三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畅的朗读课文,熟读成诵;积累文言词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三峡的美。

2、欣赏作品,揣摩语言表达之美和笔法之妙。

3、体会作品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二、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入语:今天我们跟随郦道元游览1500年前的三峡。

我们首先认识一个字:“峡”,同学们知道峡是指什么地方吗?两山夹水的地方叫做峡,那么如果我们欣赏三峡,不仅要品她的山,而且还要读她的水。

2、朗读----读出韵味(1)听课文录音,请同学们注意聆听,注意读音和节奏。

(播放录音)听读后,老师进行朗读指导:①读好领起词的拖音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至于/夏水襄陵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虽/乘奔御风则/素湍绿潭每至/晴初霜旦故/渔者歌曰②读好四字词语的节拍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③读好特别之处的顿音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2)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读音和节奏。

(3)展示读。

点评。

3、译读----疏通文意(1)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初步理解文句。

(2)以小组为单位,解决疑难词句,教师巡视指导。

(3)检查并讲解译读情况抢答检测。

投影出示:(一)一词多义分辨第一组: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哀转久绝第二组:或王命急宣或以钱币乞之第三组: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二)特殊修辞----互文: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素湍绿潭回清倒影(4)集体齐读。

投影展示带文字的图片。

4、美读----游三峡赏美景课文四段文章如四副美丽的山水画,每副的画面都以山水为主体,但又以季节变化分别涂色设彩,或浓烈,或淡雅……三峡风光,千姿百态……活动一:仿照这种形式“读第______ ,我仿佛看到了______我感受到了______”来游览三峡美景。

教师举例:读“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教学措施
(一)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直接交流的机会,以及充分表现和自我发展的空间。
2、鼓励学生通过阅读,实践,写作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
3、创造条件让学生能够探究他们自己的问题,并自主的解决问题。
(二)关注学生情感,创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
《三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多样朗读课文,巩固理解文章。
2.品味景物特点,感悟三峡之美。
3.借助思维导图,总结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掌握文中的景物特点和说写作手法,并学以致用。
3、教学过程
(1)导入
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已经对《三峡》这篇文章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跟着郦道元畅游《三峡》。
我的疑惑:。
小组疑惑:;


4.齐读课文,读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字音、节奏。
(五)寻景
全班分成八个小组,每两个小组探究一段。请同学们根据分到的段落先组内交流,然后推选出来一位同学作汇报,汇报分为三个过程:
1.这段写了三峡什么季节的景?有什么特点?。
2.对应的是文中的哪句话,说说其中最具表现力的字或词。
3.如果郦道元手中有拍摄器材,你认为他将为这些景观怎样取景?
1、尊重每个学生,积极鼓励他们在学习中的尝试,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创造各种合作学习的活动,促进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
3、关注学习有困难学生和性格内向学生,尽可能为他们创造表现的机会。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策略的指导,让他们学会学习。
1、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通过预习、课堂展示等,从而实现学习目标。

初中语文_三峡余秋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语文_三峡余秋雨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三峡》课型:新授上课日期:作者:单位:三峡余秋雨教学设想余秋雨的《三峡》是和郦道元的《三峡》迥然不同的,也和其他写游记的三峡不一样。

余秋雨的三峡是大自然的三峡、是历史的三峡、更是文化意义上的三峡。

那这篇散文的出发点和最终归纳点应是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融合。

因此我的教学目标设定为: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概括文章每部分的内容。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欣赏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三峡。

3、反思社会现状,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描绘祖国的壮阔历史。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欣赏人与自然完美融合的三峡。

学习方法朗读法小组合作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二)你认识作者吗?走进作者余秋雨,当代作家,学者。

主要作品有:《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

余秋雨散文的特点:给自然景观赋予人文性的内涵。

•检查预习情况虔(qián)诚:恭敬而有诚意。

朝(cháo)觐(jìn):朝见。

庇(bì)佑:保佑。

渊薮(sǒu):比喻人或事物聚集的地方。

黄卷青灯:在油灯下对着书本。

形容苦读的孤寂生活•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共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出现了一些历史人物的名字,在速读的过程中你能把他们标画出来吗?李白刘备诗人与政客的三峡神女峰神话传说的三峡王昭君、屈原叛逆者的三峡这样一做梳理,大家就会发现余秋雨笔下的三峡写的不是奇山异水,也不是素湍绿潭、回清倒影,余秋雨写的是有关人的三峡,接下来,就让我们带着对历史人物的敬畏之心,走进这充满人情、人性、人味的三峡。

•再读课文,合作探究再次朗读课文第一部分5----9这几个自然段,边读边标画“有关描写诗人的相关句子”,你是如何理解这些句子的(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指导和评价)如:1、华夏河山,可以是尸横遍野的疆场,也可以是车来船往的乐土;这句话中,我读到了作者对战争与和平的思考。

2、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作者在文中写道,白帝城本来就熔铸着两种声音、两番神貌,具有两个主题,那是指:“李白与刘备,诗情与战火,豪迈与沉郁,对自然美的朝觐与对山河主宰权的争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

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的美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中国的每一个汉字都有着丰富的内涵,可以让我们见字知意比如“峡”字,从字面上看,你看到了峡中有什么?(生答“山”)往深层里想,你联想到峡中还有什么?(生答“水”)对,词典上解释:两山夹水的地方称之为“峡”所以,我们如果来欣赏“峡”,就不仅仅要品它的山,还要读它的水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去欣赏中国的峡中极品——长江三峡
(板书题目及作者:三峡郦道元)
二、明确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
三、检查预习:
郦道元: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散文家
《水经注》:是为河流水道专著《水经》作的注释,它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四、朗读课文
1、读准字音,我能行
阙嶂曦襄御溯湍啸属涧
2、师范读课文,生听读课文。

3、停顿恰当,我能行。

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生再读课文
4、正确翻译,我能行:
我们要想了解三峡更多的知识,欣赏它更美的自然风光,就要再读课文,并借助课下注释和相关资料把课文通顺地译成现代文你觉得哪个词很重要,就做一下批注;哪儿有疑问,也做一下标记4人小组共同完成这个学习任务。

(生小组合作交流)
师检查学习情况,生开火车解释
阙:自非:曦:沿:溯:
虽:
奔:疾:属引:
清荣峻茂: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四、品读课文
(一)带着问题,朗读课文:
1、山——怎样的山?
2、夏水——有什么特征?
3、春冬——景色如何?
4、秋景——给你什么感觉?
(二)生自由读课文,小组合作交流以上问题
(三)全班交流
师适时板书山: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夏水: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春冬:素湍绿潭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秋:林寒涧肃高猿长啸
五、探究课文:
同学们,下面让我们展示一下自己对于《三峡》语言的赏析,请同学们按照屏幕上出示的格式,来回答大家可以抓住景物的色彩来赏析,可以从动静结合的写法来赏析,也可以从正面与侧面描写的角度来赏析,还可以紧扣文中的修辞方法来赏析
屏幕显示:观景赏物,揽胜探美——做游客
1、拍照片
——说明照片的内容和拍摄的理由,题写一个富有诗意的名字。

2、当画家
——介绍用怎样的形态和色彩表现景物的特征。

3、写游记
——简述游踪或细致描绘你心目中的三峡景色。

4、作诗歌
——可以依文写诗,也可以引用古诗
小组合作交流,全班展示。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和赏析,老师更加佩服郦道元了,我不由得要发自内心地赞一声:郦道元,你真了不起!仅仅用155个字,就向我们展示出了三峡七百里的万千气象夏水的紧张激烈与冬春轻松晓畅的自然结合;对比手法,“乘奔御风”不如船快,更显出夏水之迅疾;“素湍回清”的“动”与“绿潭倒影”的“静”和谐共生;急流的“雪白”与潭水的“碧绿”相映成趣;简练明快的“清荣峻茂”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的炼字功夫之深;“素湍绿潭”和“绝多生怪柏”俯仰生姿;引用的哀婉渔歌让读者再一次感受到了渔民生活的悲苦和三峡之秋的肃杀这一切怎不让人深深佩服郦道元驾驭语言能力之娴熟?
美丽的三峡风光,我们先睹为快;美妙的课文语言,我们也先赏为快;下面让我们先背为快,让这一切的美好沉淀成我们自身文化修养的一部分。

六、熟读成诵,记三峡
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
首先,我们要明确这四层内容:山势——夏水——春冬——秋景山势——绵长,高峻;夏水——水位高,水流急;春冬——幽静,迷人;秋景——凄凉,肃杀,然后你默想一下这几层都是用了哪些语句来表现的?再想一想每一层的关键词有哪些,自然而然就能够背下来了
老师相信你们能够将课文准确背诵下来了,下面就让我们以前两段为例,用“减字背诵法”背诵课文
(师投影出示)
轻松背诵,我能行!
(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一”)
自三七百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蔽。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

至于夏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暮到,其间千二百,虽乘奔御,不以疾也。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背诵)
(教师投影出示“减字背诵法二”)
自七中,两岸连,略无阙,重叠,隐蔽。

自非亭夜,不见。

至夏襄陵,沿溯阻。

或王急,有时朝,暮,其千二,虽乘御,不以也。

(生按照投影出示的内容背诵)
同学们真的很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不但掌握了学习的方法,还准确地背诵了全文,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对自己的出色表现予以鼓励!
(生开心鼓掌)
同学们,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本是为《水经》作的注释,在今天却又成了后人研究的文学巨著,不得不让我们佩服他的文学素养之深这也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学好了语文,提升了语文素养,它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财富,使我们终生享用不尽!你知道怎样才能拥有这笔财富吗?对,要多读多写才行!
七、谈收获
通过本篇课文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生:积累了好多文言词语
生:我学会了用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进行写作。

生:我知道了三峡是由:瞿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的。

······
八、课外作业
今天老师给大家布置两项关于写作和阅读的作业:
1、文笔小试,展现三峡:请为三峡写一篇精彩导游词
2、课外阅读,细品三峡:阅读刘白羽的《长江三日》和余秋雨的《三峡》
学情分析
我们地处农村中学,学生语文水平参差不齐,课堂中出现极端的学习状态,学习程度好的孩子,积极参与课堂,语文程度落后的学生,对文言文不感兴趣,无精打采,有畏难情绪。

以上是学生的学习状态,同时,我还注意观察了学生的学习习惯,包括上课听讲、记笔记、做作业以及复习等等。

针对班级学生的差异性,我在课堂上更加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展开教学,让学生们能在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中,不断树立自信,从而爱上文言文。

《三峡》 [效果分析]
从总体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环节设计的符合本年级学生的学情,整节课的教学思路清晰,重难点突出。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多数学生能够背诵课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学重难点突出,教学理念先进。

与学生在轻松的氛围里交流,自然的渗透本节课的语言点,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进入新知的学习。

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让学生观看视频,总体感知,学生自主学习,都能积极参与。

2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问题,在实际的情景中运用新的语言点,既觉得新鲜又觉得自信,无形中带动了好的课堂气氛。

3 采用贯穿始终的评价体系,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 激励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和自信心的培养.
4 情感的渗透及时到位。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度的进行了情感的渗透,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教材分析
《三峡》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是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中关于三峡的一段注释,课文通过对三峡的山水和一年四季三峡景色的描写,向我们展现了三峡的美丽风光。

通过分析教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理解文意。

2、反复朗读,欣赏三峡的优美风光。

品味语言的精妙。

3、掌握方法,轻松背诵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文言词汇,体会三峡的美
教学难点: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的方法
三峡评测练习
1、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2、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它们的语言特点。

课后反思
《三峡》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言文,它是郦道元所写《水经注》中的一篇典范之作,不仅详细介绍了三峡的地貌特征,而且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为了让学生理解文意并感受文章的魅力,我没有设计一个个零敲碎打的问题,始终以“读”贯穿全过程,让学生通过对课文多遍不同形式的读,如默读、轻读、朗读等,在读中完成学习目标整个课堂都是学生在读,在说,在品,在记,教师只起引导的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以最大程度上的发挥,语文课“语文味”的特点得到充分体现。

在学生对《三峡》一文精读细品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掌握背诵方法:分清层次,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字词之后用“减字背诵法”加以检测,整堂课有诵读,有品味,有积累,有方法指导,高效、实在。

无提问的课堂,有章法的朗读美丽的文章,配以美妙的音乐,让学生美美地学习,美美地收获整个语文课堂变成了欣赏美、感悟美、收获美的场所,这就是我教学《三峡》一课最幸福的感受。

美中不足的是:整个课堂,观景赏物----做游客这一环节中,小组合作交流时间不太充分,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全班学生交流太少,成为本节课的一大遗憾。

三峡 [课标分析]
《新课程标准》对八年级阶段的学习要求是: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基本内容。

学会赏析文中优美语言,背诵主要段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