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2c45150912a21614792976.png)
电大《中国教育简史》2020-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22分)1.“____”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的主要特征。
2.《大学》提出的教育目标是:“大学之道,____,____,____”3.汉代太学教师称为____,学生称____。
4.魏晋南北朝时期,颜之推所写的《____》是一部系统的家庭教育著作。
5.韩愈的《_____》,是我国第一篇专论教师的名作。
6.北宋庆历兴学时,采用胡瑗的___为太学法度,以改进太学教学及规章体制。
7.王守仁提出___的教育目的和___的道德修养原则。
8.《劝学篇》是___所著,其中内篇宗旨是___,外篇宗旨是___9.中国最早的近代技术学校是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立的___。
10.受美国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中国引进了___和___两种影响较大的教学方法。
11.1927年,国民党政府决定进行教育行政改革,试行___制。
12.杨贤江的两部主要教育著作是___和___。
13.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的校训是“团结、___、___、活泼”。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18分)1.三大文教政策2.“三、百、千、千”3.生活教育理论三、简答(每题l0分,共30分)1.王安石关于造就人才的纲领有哪些内容?2.简述科举制的废除及意义。
3.毛泽东是怎样论述新民主主义教育的特点的?四、回答(每题30分。
可以二选一)1.试述孔子在教育实践和理论方面对中国教育的重要贡献。
2.试评述l922年学制的产生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供参考)一、填空(每空1分。
共22分)1.学在官府。
全国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试题及答案
![全国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00537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af7a18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71.png)
全国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现代文学史--537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创作了《女人》《静安庄》等作品,被称为“舒婷之后最重要的女诗人”的女性主义诗人是A、伊蕾B、翟永明C、海男D、陆忆敏2.王安忆的《小鲍庄》剖析以“仁义”为核心的传统文化心理结构,它属于A、伤痕小说B、改革小说C、寻根小说D、反思小说3.刘心武采用“橘瓣式”结构,反映80年代北京普通居民一天日常生活的作品是A、《如意》B、《立体交叉桥》C、《四牌楼》D、《钟鼓楼》4.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新写实小说的是A、刘震云的《一地鸡毛》B、余华的《现实一种》C、方方的《风景》D、池莉的《烦恼人生》5.《城南旧事》从少女英子的视角描写北平旧人旧事,作者是A、白先勇B、陈映真C、余光中D、林海音6.下列四部长篇小说中,取材于作者狱中斗争亲身经历的是A、杜鹏程的《保卫延安》B、梁斌的《红旗谱》C、曲波的《林海雪原》D、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7.抗日民主根据地早期诗歌以朗诵诗和街头诗为主,朗诵诗的杰作是A、光未然的《黄河大合唱》B、绿原的《童话》C、郭沫若的《进步赞》D、穆旦的《诗八首》8.延安文艺工作者广泛吸收秧歌剧、地方戏曲和西洋歌剧的长处,创造了新歌剧,代表作是A、《逼上梁山》B、《受苦人》C、《白毛女》D、《同志你走错了路》9.苏青以纪实笔法写现代女性挣脱家庭走上职业妇女道路的长篇自传体小说是A、《遥远的爱》B、《结婚十年》C、《夜合花开》D、《北极艳遇》10.殷夫的《别了,哥哥》《血字》等是左翼诗歌的名作,史称A、新格律诗B、“楼梯式”诗C、红色鼓动诗D、新辞赋体诗11.下列作家中,不属于京派作家群的是A、沈从文B、废名C、萧乾D、艾芜12.创作了《包氏父子》《笑》《脊背与奶子》等作品,表现出杰出讽刺才华的作家是A、萧军B、罗烽C、张天翼D、骆宾基13.《猫城记》以科幻小说的形式讽刺中国的现实,批判愚昧的国民性,作者是A、老舍B、沙汀C、吴组缃D、洪灵菲14.茅盾的《蚀》三部曲表现大革命中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除了《幻灭》与《动摇》,第三部是A、《追求》B、《灭亡》C、《激流》D、《沉沦》15.30年代初左翼作家与“自由人”“第三种人”展开论争,自称“自由人”的是A、梁实秋B、胡秋原C、徐志摩D、苏汶16.1928年开始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发起者除了后期创造社,还有A、太阳社B、语丝社C、新月社D、弥洒社17.描写白秋英的感伤情调,被田汉视为“比较能介绍我自己的出世作”的剧作是A、《南归》B、《咖啡店之一夜》C、《获虎之夜》D、《名优之死》18.洪深借鉴奥尼尔《琼斯皇》的戏剧手法,以大段独白表现人物的恐惧心理,令人耳目一新的剧作是A、《卖梨人》B、《贫民惨剧》C、《有为之室》D、《赵阎王》19.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A、鲁迅的《呐喊》B、汪敬熙的《雪夜》C、郁达夫的《沉沦》D、叶绍钧的《隔膜》20.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是A、鲁迅的《呐喊》B、汪敬熙的《雪夜》C、郁达夫的《沉沦》D、叶绍钧的《隔膜》二、多选题21.下列小说中,属于莫言的作品有A、《许三观卖血记》B、《红高粱》C、《丰乳肥臀》D、《檀香刑》E、《古船》22.下列关于三毛散文创作的思想及艺术特点的表述,准确的有A、以经历的独特性和探险性取胜B、着重写了作者游历中与荷西的爱情C、多愁善感的文字和充满正义感的议论相结合D、具有率真、传奇、浪漫的特质E、语言气势磅礴、刚劲有力23.下列关于小说《八骏图》的表述,准确的有A、作者沈从文B、以翠翠的命运为中心展开叙述C、专注于对知识者人格的解剖D、主要描写农村自然经济的破产E、着重批判病态的现代文明24.下列属于郭沫若心理分析小说的有A、《残春》B、《喀尔美罗姑娘》C、《叶罗提之墓》D、《春风沉醉的晚上》E、《倪焕之》25.下列人物出自鲁迅小说《阿Q正传》的有A、华老栓B、小DC、假洋鬼子D、祥林嫂E、王胡三、名词解释26.“现代派小说”27.《上海屋檐下》28.文学研究会三、问答题29.结合具体诗篇论述艾青诗歌的艺术建树。
2021年考研教育学教育史真题解析:考查基础知识
![2021年考研教育学教育史真题解析:考查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f3b4e51d1f34693dbef3ed4.png)
2021年考研教育学教育史真题解析:考查基础知识关于教育学方面的,选择题还是以基本的理论知识为主。
基础重点的知识考察为主。
因为我主要讲解的是教育史的内容,让我们教育史两道重要题目做一个简单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到辨析题,考了外国教育史的题。
这道题在冲刺的时候给大家都提到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杜威关于教育本质的思想,在冲刺讲义当中提到了高频的考点,杜威对教育本质的认识。
有那么几点,第一点是辨析题考察的内容,就是杜威教育基生活含义是教育必须在日常生活当中进行。
考点很简单关于杜威对教育基生活的考察。
把含义答出来就可以了。
这个考点有两个方面内容:教育是什么?教育和社会生活联系,把学校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起来,社会生活反应到教育当中去。
和生活联系还要和儿童生活联系,这是教育和生活的联系。
这两点答出来基本上得分点可以拿到了。
辨析是生活含义是教育必须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实际上刚才含义已经答出来了,是这个意思吗,有一些这个意思但并不完全正确的,教育还要在学校当中进行,学校中生活要体现社会生活的需要,要体现儿童生活的需要。
这种命题这么说是不准确的。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知识点。
现代教育史上关于杜威的教育思想,我们有多次无论是从基础精讲还是后来的冲刺,我们都多次提到过。
这个答对了是很容易的。
看一下简答题,考现代教育思潮,我经常强调的更多的是关于永恒主义、要素主义,一般考察不会特别频繁,但是今年考到了,中频考点列出来三个,一个是关于结构主义,一个是存在主义,第三个是改造主义,改造主义核心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分离出来的教育思想,五十年代独立教育思潮,称之为进步主义,三十年代美国爆发经济危机,进步主义一些学者开始强调去向转向对社会的关注,教育除了对人的关注之外,还要对社会关注,要强调对社会关注。
改造主义到后期强调教育社会功能。
强调主要代表人物是康慈、布拉梅尔德,把基本观点答出来就可以了。
第一强调教育要以改造社会为目的。
中国教育史重要的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重要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dbfb789c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e.png)
中国教育史重要的名词解释中国教育史重要名词解释中国教育历史悠久而丰富,涵盖了数千年的时间跨度,这期间出现了许多重要名词和概念。
在本文中,我将对其中一些重要的名词进行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国教育历史的发展。
儒家教育:儒家教育是中国古代的主要教育思想体系之一,由儒家学派所倡导和传承。
儒家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以仁爱为基础的人文主义,强调个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儒家教育注重道德教育,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考试制度,历时近1300年。
科举制度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推动了教育的普及和发展。
根据科举制度,参加考试的学生需要对经史子集等古代典籍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通过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官僚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封建教育:封建教育是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式。
封建时期的教育主要是为了培养统治者的继承者和官员阶层,注重经史文化的传承和培养。
这种教育体制存在严格的等级制度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需要跟随师傅学习,并通过吟诵经典和默写来记忆知识。
学堂教育:学堂教育是近现代中国的一种教育模式,起源于中国明朝时期。
学堂教育的特点是小规模、地方性和精英教育。
学堂通常由地方士绅或私人设立,提供基础的文化和技能培训。
学生通过私人传授的形式学习,内容包括儒家经典、历史和文学等。
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指中国农村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教育制度。
相对于城市地区的教育,农村教育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如资源不足、师资匮乏和学生流动等。
近年来,随着政府对农村教育的重视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教育状况逐渐改善。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
它发生在20世纪初,是一场倡导科学、民主和新思想的社会运动。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教育领域提倡了以科学为基础的教育方法和新的学科设置,对传统教育进行了批判和改革。
高考制度:高考制度是指中国大学入学考试制度,也被称为高等教育招生考试。
中国教育史 重点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 重点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e7384afcf84b9d529ea7a4a.png)
中国教育史重点名词解释中国教育史重点名词解释 1 学在官府▲▲▲
2大学与小学
3 国学与乡学
4 六艺▲▲▲
5 稷下学宫▲▲▲
6 六经
7 明人伦
8 性恶论
9 闻见知行
10 农与工肆之人
11 素丝论▲ 12兼士
13以法为教
14 以吏为师
15 三纲领
16 八条目
17 尊德性
18 道问学
p.s. 大学和中庸也可以单独拿出来出名词解释
19 学问思辨行 20 学记
21经学教育
22 太学▲
23 鸿都门学▲
24 郡国学
25对贤良策
27性三品
28兴文教
29苏湖教法▲▲
30三舍法▲▲
31积分法▲▲
32六等黜陟法▲▲
33 监生历事▲▲
34 社学▲
35东临书院
36书院讲会
37诂经精舍
38 学海堂
39 白鹿洞书院▲▲▲
40四书章句集注▲▲
41 朱子读书法▲▲▲▲
42致良知
43随人分限所及
44漳南书院▲▲
45六斋▲ 46 实学 47 习行
48英华书院
49 马礼逊学校
50 学校与教科书委员会
52京师同文馆▲▲
53福建船政局▲▲▲
54 幼童留美
55劝学篇▲▲▲▲
56 京师大学堂▲▲▲▲
57 大同书▲▲▲
58 体用一致
59壬寅学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1年教育史研究生就业方向
![2021年教育史研究生就业方向](https://img.taocdn.com/s3/m/8be22215ba0d4a7302763aea.png)
教育史研究生就业方向“教育史”研究生主干课程:中国教育史、外国教育史、中外教育交流史、比较德育论、高等教育哲学、中国教育早期现代化史、中外教育文化名著精读、外国高等教育史、中国教育史专题研究、史学理论与方法等。
下面是为大家提供的关于教育史研究生的就业方向,内容如下:因为历史学专业属于基础性长线学科,社会需求以教学单位为主,且由于近年多数高校盲目扩招、毕业生数量急剧增多,使得本就趋于饱和的就业市场始终处于供大于求的不良局面,竞争激烈。
除了毕业生相互间竞争激烈之外,用人单位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多数大中城市的高等教学科研单位均要求毕业生具有硕士、___学位。
而大中城市的中等教学单位,待遇较好者均要求毕业生具有硕士以上学位,部分重点中学甚至要求是 ___毕业生。
毕业生的专业对口也是用人单位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
由于就业市场 ___处于供过于求的形势,用人单位选择余地极大,除了要求毕业生拥有良好的名校教育背景和高学历之外,对专业对口程度要求亦十分严格。
历史学就业方向主要涉及科研机构及高等院校、 ___、新闻出版部门、博物馆、企事业单位等相关职位。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主要在 ___、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出版社等部门中负责策划、 ___、管理和教学、研究等方面工作。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在历史学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就业形势。
毕业生主要集中在全国省、市、区各级文物考古研究和文物行政管理部门,以及各级、各系统的博物馆 ___门,国家及省市机关(公务员),全国各高校(任教),出版部门(、记者)。
历史地理学:主要从事中国历史地理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也能胜任区域规划、环境保护、新闻出版、方志地名、水利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及为 ___决策部门作专题研究等。
历史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主要有大专院校、中小学校历史与社会学教师历史教师,在博物馆从事 ___、博物馆管理,导游,档案管理工作、 ___部门或各报纸新闻单位相关工作,或者在社会科学院系统从事专职 ___。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45b08f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b3.png)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700字)中国教育史是指中国古代到近现代的教育发展历程。
在这个历程中,涌现了许多重要的名词。
以下是对一些重要的中国教育史名词的解释。
1. 私塾:私塾是古代中国的一种普遍的教育机构,由私人设立和管理。
私塾的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的学习,以及文学、历史、诗词等方面的教育。
私塾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对培养优秀的士人有着重要的贡献。
2. 学宫:学宫是古代中国的官办教育机构,设立在宫廷内部或者地方政府机关中,负责培养官员及子弟的教育。
学宫的教育内容以儒家经典为基础,同时也涉及到其他学科,如礼仪、法律、文学等。
学宫在中国古代的教育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实现官僚统治的重要手段。
3. 科举:科举是古代中国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它由九品中正制、进士及第制、翰林院、庙试、乡试等组成。
科举制度的核心是进士及第考试,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及政治文化方面的知识。
科举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存在了1300多年,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中国古代教育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4. 公立学校:公立学校是指由政府设立和管理的教育机构。
它们包括政府设立的学校、地方政府设立的学校以及军队、企事业单位、新中国成立后设立的各级教育机构。
公立学校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们承担着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任务。
5. 近代教育:近代教育是指中国近代时期产生的新型教育,具有现代教育的一些特点,如普及性、科学性和民主性等。
近代教育的形成与西方文化的传入有密切的关系,它对中国传统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冲击,推动了中国教育的现代化发展。
6. 高考:高考是指中国的高等教育入学考试。
自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以来,高考一直是中国大学招生的重要途径。
高考考试内容涵盖了数学、语文、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
高考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在中国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对培养人才和选拔优秀学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以上是对一些重要的中国教育史名词的解释。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fcf1dad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6b.png)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6、太守三学法:是北宋王安石改革太学体制中创立的教学管理方法。
即:太学生员按等差分隶于外舍、内舍、上舍。
学员依学业程度,定期考试,依次升舍。
初入学为外舍生,每年经内舍试,按名额升内舍,内舍生则经上舍试按名额升入上舍。
上舍生按等级可取得科举考试的相应资格,其上等生可相当于科举及第。
三舍生强化了学校的职能,一定程度上也使太学学业与入仕做官直接挂钩,提高了学校教育的地位。
16、京师同文馆;1862 洋务派最早创办的外国语学堂,专门培养洋务人才,课程侧重于“西文”“西艺”,采用西方的教学制度,实行分年课程和班级授课制。
它是清末洋务运动的产物,是带有某些资本主义因素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学堂,是洋务学堂的典型。
在近代教育史上,它被视为中国政府自行创建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学堂的诞生。
26、万木草堂:是维新教育时期建立的学堂,是康有为的讲学之地,1893年选定仰高祠为讲舍,定名为“万木草堂”。
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设立的学堂,它继承了传统书院的办学方式和教学方法,但在形式中注入了新内容。
教学内容沿袭了义理、考据、经世和文字等传统提法,但包括了西方哲学、地理学、数学等学科内容,成为酝酿维新变法理论的场所,造就了一大批维新人才。
万木草堂是一所旧式学堂向新式学堂过渡的学校。
28、洋务教育:是鸦片战争后的清代教育,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兴办的教育,包括洋务学堂和留学教育,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教育总纲,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封建传统教育制度的首次改革尝试,是中国新教育的胚胎,传播了西学,培养了新式人才,但盲目模仿外国。
北宋三次兴学改革运动代表人物及主要措施(一)庆历兴学公元一零四四年(宋仁宗庆历4年),在范仲俺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一次兴学运动。
这次运动的主要措施包括3个方面:1、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2、改革科举考试。
3、振兴太学,并采用分斋教学的形式。
(二)熙宁兴学公元一零七零年(宋神宗熙宁3年),在著名改革家王安石的主持下,北宋开始第2次兴学运动。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8aa72bab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a.png)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公益教育公益教育是指由国家或社会组织提供的免费或低费的教育服务,旨在为全体公民提供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以促进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其主要内容包括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的范围涵盖文学、经史、礼乐、法律等各个领域。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核心之一。
儒家教育儒家教育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体系之一,以儒家学说为基础。
儒家教育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强调忠孝仁义等价值观念,对社会和个人发展都有重要影响。
封建王朝封建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种政治体制,以君主为中心,通过封赏地位来维持其统治。
封建王朝对教育有重要影响,通过科举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来培养和控制统治阶层。
私塾私塾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教育机构,规模较小,通常由一位或少数几位教师创办和管理。
私塾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为民间教育提供了基础。
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是指近代以来在中国兴起的一种新型教育体制。
它以普及教育为目标,注重培养科学知识、技能和创新能力等。
现代教育注重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创造性思维。
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指国家规定为每个公民提供的基本教育权利,通常包括幼儿园至初中的阶段。
义务教育要求所有适龄儿童接受教育,并将其纳入国家教育体系。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大的社会运动,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期间。
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的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导致学校和教育机构的关闭,教育事业受到严重破坏。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指提供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阶段,是中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注重培养专业技能和学术研究能力,为国家的科技发展和人才培养提供支持。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是指教育体系中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阶段,为学生提供基本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念培养。
基础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基本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教育体制改革教育体制改革是指对教育体制进行调整和改进的过程。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450b0daef8941ea66e0532.png)
2021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古代文学史真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原始歌谣“土返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木归其泽!”出自( )。
A.《弹歌》B.《诗经》C.《周易》D.《蜡辞》答案:D解析:相传为伊耆氏(即传说中的神农氏,一说指尧)的《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这是蜡祭时的祝词,它以“咒语”的形式,表达了初民企图控制或征服自然灾害的愿望。
相信语言可以控制自然力,相信自然世界可以随主观意志而改变,正是初民的精神状态。
考点:上古神话传说2.《诗经·小雅·鹤鸣》“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表现方式主要是( )。
A.赋B.比C.兴D.赋与兴答案:B解析:同样是使用借喻,《小雅·鹤鸣》则是用一系列的物象作比,而不是塑造完整的形象:“鹤鸣于九皋,声闻于野。
鱼潜在渊,或在于渚。
乐彼之园,爱有树檀,其下维萚。
它山之石,可以为错。
”考点:《诗经》的文学成就3.《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修订者是( )。
A.老子B.孔子C.荀子D.孟子答案:B解析:《春秋》是鲁国的编年史,经孔子修订。
它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记录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的历史事件。
孔子修订《春秋》颇有深意,他以谨严的书法(笔法)和微言大义,暗喻褒贬,表达尊王攘夷、正名定分、维护统一等思想。
语言准确而简明,与《尚书》的佶屈聱牙不同。
考点:《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4.《国语》的整体风貌是( )。
A.铺张辩丽B.夸饰恣肆C.明切犀利D.质朴平实答案:D解析:《国语》。
我国现存第一部国别史。
以记言为主。
整体风貌质朴平实。
考点:《左传》、《战国策》等历史散文5.寓言“五十步笑百步”“揠苗助长”出自( )。
A.《孟子》B.《庄子》C.《荀子》D.《韩非子》答案:A解析:《孟子》文章的艺术特色。
2021考研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背诵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021考研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背诵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f6af2b4702020740be1e9bd1.png)
外国教育史
版权为大晨学姐所有 侵权必究 第1页
外国教育史
版权为大晨学姐所有 侵权必究
1.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人的行为恶善,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 有有关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人们就能趋善避恶。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美德 就是知识”。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既然道德不是来自人的天性,而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的,那么通过 增长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完善道德的人,那么美德就是可教的。这个见解可以说是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的 雏形。在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他提出“智德统一”的见解,对于破除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的理论是有着明显 的进步意义,但知识即美德的观念也是不完善的,忽略了道德的其他方面,如情感、行为的。
7.修道院学校:修道院学校是中世纪最典型的教会教育机构,由一开始训练教会成员转为传授知识。修道院学校 最初只接受志在侍奉上帝、准备充当神职人员的人,之后扩大了范围,一些并不以神职为生的人也被接纳。但 分为两类:前者称为“内学”,毕业后将终身做圣职;后者称为“外学”,入修道院学校只为学习知识,学成后 仍为俗人。修道院学校的学生一般十岁左右入学,学习期限为八年至十年。早期的修道院学校主要强调宗教信 仰的培养,教育内容不过是简单的读、写、算;以后课程逐渐加多加深,“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 几何、天文、音乐)成为主要的课程体系。
中国教育史考研笔记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考研笔记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0f313f2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0f.png)
中国教育史考研笔记名词解释中国教育史考研是许多教育专业研究生所必备的一门课程,该课程涵盖了中国教育历史的各个重要时期和关键概念。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重要的名词,下面将对其中一些常见的名词进行解释。
1. 孔子学派:孔子学派是中国古代教育思想的重要流派,由中国古代思想家孔子创立。
其教育思想强调以德育为核心,注重培养人的品德和修养,并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2. 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一种选拔官员的考试制度。
该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至清朝仍然存在。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个阶段,通过考试的人可以进入官僚体系,成为官员。
3. 封建教育:封建教育是指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体制。
在封建社会中,教育主要由地方上的私塾和家庭教育来完成,注重经典文化的传承和儒家思想的教育。
4. 西学东渐:西学东渐是指近代中国对西方教育思想和科学知识的引入和学习。
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中国开始接触西方的现代教育理念和科学知识,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5. 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的一场思想解放和文化变革运动。
该运动主张民主、科学、自由和平等,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教育的现代化进程。
6. 学生自治:学生自治是指学生在学校中自主管理和参与决策的权利。
在现代中国教育中,学生自治是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7. 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该理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包括知识、能力、品德和创新能力等方面。
以上是对中国教育史考研中一些重要名词的简要解释。
考生在学习中应充分理解这些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于实际教育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9246919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dc.png)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中国教育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
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重要的名词和概念,对于理解中国教育的历史和文化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一些中国教育史上的重要名词进行解释和阐述。
一、儒家教育儒家教育是中国古代教育的重要流派之一,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强调孝道、仁爱、礼节等传统价值观的培养。
儒家教育强调学生应通过读书、礼仪和思想修养来提升个人品德和社会地位。
在儒家教育中,经典十分重要,包括《四书五经》等经典著作。
儒家教育对中国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二、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由隋唐时期开始,并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科举考试涵盖诸多学科,包括经义、诗词、法律等。
通过考试选拔出的优秀人才可以进入政府担任官职,享受封建社会的特权和荣誉。
科举制度在中国教育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培养了大量的政治和文化精英,也对中国的思想和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私塾私塾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一种形式。
在私塾中,教师以一对一或小班授课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
私塾的内容主要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学知识,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品德培养。
私塾教育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为中国古代学术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国学教育国学教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教育形式,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
国学教育强调对中国古代文献和经典的学习和理解,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
该教育模式注重人文教育和技能培养的综合发展,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国学教育在当代中国得到了一定的关注和推广。
五、现代教育现代教育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的教育体制和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体制包括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层次和领域。
现代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能力。
随着中国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现代教育在中国的普及和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国家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总结中国教育史上的名词和概念涵盖了丰富的内容,每一个名词都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
![东北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考研真题](https://img.taocdn.com/s3/m/3f4936b0be1e650e53ea993e.png)
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332教育综合真题教育心理一、简答二、论述题2.什么是创造性?如何对学生的创造性进行培养?中国教育史一、名词解释1、论语2、蔡元培二、试分析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外国教育史一、名词解释1、?理想国?2、终身教育二、论述题评述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课程改革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美育2、因材施教二、简要答复以下问题1、简要答复全面开展教育的组成局部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2、简要答复影响人身心开展的因素及其各自的地位和作用3、简要答复教育的本体功能三、结合我国近年来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讨论,谈谈你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理解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教育学原理1. 简要答复教学过程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10分〕2. 简要答复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精神〔10分〕3. 论影响人身心开展的因素及其各自作用〔10分〕4. 列出我国根底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两例,并就其一例做深入剖析〔20分〕中外教育史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1.有教无类2.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3.苏格拉底法4.?初等教育法?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1.试论?学记?在教育管理和教学论上的奉献教育心理学一、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10分〕1.概括化理论二、简答题〔每个10分,共计20分〕2.简述成败归因理论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1、课程标准2、义务教育3、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目标4、论述全面开展教育各育之间的关系1、学而优那么仕2、苏格拉底法3、生活教育4、?学制令?5、孔子的德育论及其当代价值6、评述终身教育思潮1、流体智力2、先行组织者3、皮亚杰认知开展理论4、简述归因理论东北师范大学2021年333教育综合真题教育学原理一、名词解释1.义务教育2.活动课程3.班级授课制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的教育目的在?教育法?中的表达,其中表达的精神实质是什么?三、论述题“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这种说法对么?说明你的道理。
中国教育史必背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必背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c35a4496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0.png)
中国教育史必背名词解释六艺答:简介:六艺是夏、商、西周时期的教育内容。
包括:礼乐射御书数。
内容:礼指的是政治、伦理、道德和礼仪方面的教育;射是驾驶马拉战车的技术;书是文字;数是算法。
其中,礼乐是大学教育的重心,列于小学教学计划的是书、数。
特征: 六艺体现了文武兼备的特点,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早期辉煌。
其它:西汉后,将孔子编订的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也称之为是“六艺”,但是与西周时期的六艺有所区别。
有教无类答:简介:孔子对于教育对象的基本主张是“有教无类”含义:“有教无类”的本意是在教育对象上,无论贫富贵践与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接受教育。
学而优则仕答:简介:“学而优则仕”是孔子对于教育目的的观点。
含义:学习是通往做官的途径,体现了教育的政治目的一一培养官员,其中,做官的要求是要通过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君子,教育就是要培养能治国安民的贤能之士.《学记》答:《学记》出自《礼记》,是世界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被誉为“教育学的推形”其主要观点有:教育作用和目的:教育对社会的作用为“化民成俗”,对个人的作用表述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教育制度和学校管理:教育制度上,建立了从中央至地方,接行政体制建学的学制。
三纲领八条目:“三纲领”是“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这是《大学》提出的教育纲领和培养目标。
“八条目”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
中庸:《中庸》出自《礼记》,《四书》之一,是孟学派的作品。
它主要阐述了先秦家的人生哲学和修养问题,提出了“中庸之道”。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稷下学宫:是养士之风制度化的终极体现。
是一所由官家操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学校。
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
罢默百家,独尊儒术答:这是汉武帝在董仲舒的建议下建立的汉代文教政策,儒学成为统一的指导思想。
2021考研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背诵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2021考研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背诵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https://img.taocdn.com/s3/m/e0b9d4e1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3d.png)
2021考研333教育综合《外国教育史背诵版》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晨学姐333考点狂背使⽤说明该背诵版笔记为全国各⼤⾼校333历年真题⾼频、中频、低频考点汇总。
因为是背诵版,讲究简练,所以个别从未考过的冷门考点⾃动省略。
建议按照以下步骤来学习333教育综合:1.前期背诵⼤晨学姐的333教育综合考点狂背(对低频考点能够⼤概了解)2.后期背诵⼤晨学姐的333教育综合考点狂背(必背重点)+所考院校历年真题⼤晨学姐333考点狂背、考点狂背(必背重点)、考点频率汇总搭配使⽤,复习效果更佳哦。
温馨提⽰:1.所考院校的历年真题很重要,重复出题概率特别⼤。
2.北京师范⼤学、华南师范⼤学、华东师范⼤学、南京师范⼤学、东北师范⼤学等⼏所院校的历年真题也很重要。
(有的学校每年可能会参考以上⼏所⾼校的题⽬来出题,仔细看⼤晨学姐的考点频率汇总,你可能会发现⼀些出题规律。
)3.⾼频和中频考点是必须要背的,因为它是333教育综合的重点,也是每⼀个学校出题的重点。
当然,⼤家可以根据⼤晨学姐的考点频率汇总更精确的找到所考院校的重点章节及考点。
4.⼤家最好将⼤晨学姐考点狂背全部背熟。
333教育综合分值分布:教育学原理:约60分中国教育史:约30分外国教育史:约30分教育⼼理学:约30分1.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智慧和道德具有内在的直接的联系。
⼈的⾏为恶善,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们就能趋善避恶。
在这个意义上,苏格拉底明确指出“美德就是知识”。
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观点:既然道德不是来⾃⼈的天性,⽽是以知识或智慧为基础的,那么通过增长知识发展智慧就可以培养完善道德的⼈,那么美德就是可教的。
这个见解可以说是近代教育性教学原则的雏形。
在苏格拉底所处的时代,他提出“智德统⼀”的见解,对于破除贵族阶级的道德天赋的理论是有着明显的进步意义,但知识即美德的观念也是不完善的,忽略了道德的其他⽅⾯,如情感、⾏为的。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中国教育史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739c8ee960590c69ec37662.png)
第一章名词解释:1、学在官府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
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
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六艺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
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3、明人伦“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后世也称为“五伦”。
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4、虚壹而静:是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
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5、三纲领八条目: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
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
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
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国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
6、豫时孙摩: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
“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稷下学宫
欧阳光明(2021.03.07)
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办学形式,是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场所,也是当时私学空前发展的一个标志,意味着封建制官学的萌芽。
是春秋用士、养士发展而来,是有教师有学生、有教有学的教育机构,属官学和私学合营性质。
2、《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3、有教无类
是孔子的办学方针,它规定了孔子办私学的教育对象,其基本含义是,不分华夷,无别贵贱,扩大受教育的对象,使那些愿意学习而在学力、经济条件和时间上又不允许的人,都有可受教育的权利和机会。
这一教育主张顺应了社会历史进步潮流,打破了少数奴隶主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扩大了受教育的范围,符合教育事业的发展趋势。
4、学而优则仕
是孔子选拔人才的方针,是子夏概括的孔子的教育目的。
其基本含义是主张把官职与学习紧密联系起来,培养和选拔能治国安民的
贤能之士。
为平民从政开辟了道路,促进了私学的勃兴,有利于封建官僚制的形成。
5、性善论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主要观点之一,战国时期孟子首先提出。
性善论就是说人的本性具有善的道德价值,每个人生来就有向善的潜能。
性善论是孟子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对后世有重要影响,宋明学者予以改造后,成为中国古代人性论的正统理论。
6、性恶论
中国古代人性论的重要学说之一,认为人的本性具有恶的道德价值,战国末荀子倡导这种理论。
性恶论以人性本恶,强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性善论以人性本善,注重道德修养的自觉性,二者既相对立,又相辅相成,对后世人性学说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遗传、环境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对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7、《学记》
《礼记》中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末期思孟学派乐正克的著作,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和世界教育史上一部最早、最完整的教育学专著,对先秦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概括,论述了教育作用、目的和任务,以及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原则和方法以及教师及师生关系,对有关教育学的基本问题都有精辟的论述,奠定了我国古代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8、太学
太学的本义就是儒家经典中所说的大学,我国古代官立高等学
府,中央官学的核心。
大学之名始于西周,是天子之学辟雍的别名。
公元前124年,朝廷为五经博士配备一定数额的弟子,就成为汉代太学的开端,以后历代大多都有太学,属中央官学,大学性质。
招收学生资格历代多有变化。
太学的建立,使地主阶级有了培养统治人才的正式大学,标志着中国古代封建官立大学制度的建立。
9、察举制
是我国汉代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从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可以向皇帝举荐贤士。
尤其是各地方长官他们有发现、考察、推荐本地贤士的职责。
察举制始于汉武帝时期,是中国科举制度的雏形,奠定了我国国代选士制度的基础。
10、九品中正制
也叫“九品官人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施行的一种严格按照门第取士的选士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士制度发展的中间环节。
由中正官根据士人的家世和德才表现将士人进行评定为九级,朝廷选择前三个品级者授以官职。
实质是承认了门阀氏族的特权。
11、三纲五常
是西汉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
董仲舒把“三纲五常”及其相应的忠孝等封建道德说成是上天赋予的,是违背不了的,旨在培养封建阶级统治者的忠臣顺民,为封建社会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统治提供了依据。
12、《颜氏家训》
颜之推著,用大量的历史和事例阐发深刻道理,是封建时代家训的集大成之作,是中国封建社会第一部完整而系统地论述家庭教育的封建家庭的教科书,对后世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被誉为“家教规范”。
在家庭教育上提出的许多有益思想,直到今天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但《颜氏家训》又不放弃棍棒教育的主张,使其家教理论有明显的封建专制主义的色彩,体现了其历史局限性。
13、科举制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开始于隋,完备于唐,到1905年宣布废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科举制度使选士有了统一的标准和措施,有利于全国思想的统一和学术的统一,加强皇权,扩大了统治阶级基础,从而巩固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制度。
14、《师说》
是唐代教育家韩愈有关教师理论的代表作,是中国古代第一篇集中论述教师问题的著作,中心论点是“尊师重道”。
他总结和发展了历代教育家关于尊师爱生的思想,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经验从教师的作用、任务、择师标准和师生关系等方面论述了教师问题,极大地丰富了我国教师理论宝库。
15、六学二馆
唐在隋的基础上设有国子学、太学、西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和崇文馆、弘文馆二馆。
六学中前三学属普通学校,学习儒家经典。
后三学属专科学校,统归国子监统领。
崇文馆归东宫直辖,
弘文馆归门下省直辖。
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充分体现了唐代封建教育的严格等级性。
16、朱子读书法
是由元代程端礼整理归纳的北宋教育家朱熹有关读书的经验及方法。
共有六条:
(1)循序渐进,即按篇章的顺序依次阅读;
(2)熟读精思,即对正文及有关注解要熟读成诵,并反复回味,认真思考,理解其真谛;
(3)虚心静虑,即读书不可先抱有成见,先入为主,要不抱偏见,认真取舍;
(4)切己体察,即要结合自己的实际,反省自我;
(5)著紧用力,即学习不可松懈,应抓紧时间,振作精神,努力上进;
(6)居敬持志,即要抱有远大的志向,消除一切浮躁的心态和杂念。
17、京师同文馆
也称同文馆,是洋务派于1862年在北京创建的培养外教翻译人才的一所外国语专门学校。
1867年以后陆续增设近代学科,包括算学、天文、地理、矿学等,才成为名副其实的近代学校。
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新式学堂,开中国近代教育之先河,1901年并入京师大学堂。
18、《劝学篇》
张之洞于1898年发表,系统阐述了“中体西用”的杨武教育思
想,分内外两篇,内篇专讲“中学”,共九篇,外篇专讲“西艺”,共十五篇,目的在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反对政治改革,因而这一主张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反动性。
但是,这一教育主张在客观上也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19、《大同书》
康有为最重要的著作,1902年著,共20篇。
表现了康有为大同的社会理想与欲实施的政治纲领,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探讨人类社会远景问题的一部名著。
充满了民主主义平等的精神,也带有空想社会主义的成分,虽然无法实现,但它对促进中国人民的思想觉悟的提高曾经产生过良好作用。
20、癸卯学制
也称奏定学堂章程,是1904年由张之洞等拟定清政府颁行的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学制系统。
是中国第一个经正式颁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际推行的学制,它的实行将中国教育推上了近代化的发展轨道。
癸卯学制分为纵横两方面。
纵的方面把整个学程分为三段七级。
第一段初等教育,共三级十三年;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五年;第三段为高等教育共三级十一年到十二年。
儿童从七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共计二十六年。
横的方面另有师范教育及实业教育两个系统。
21、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7月中华民国教育部经讨论形成了壬子学制,于1912年9月3日公布。
此后不久,教育部又陆续公布了各种学校令,它们与壬子学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学程18年,分三段四级,三个
系统,被称为壬子癸丑学制。
承上启下,是对传统的封建教育进行根本性改革的学制,资产阶级性质,在中国教育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除旧布新、继往开来的历史作用。
22、壬戌学制(一九二二年新学制)
1922年诞生的模仿美国的学制,一般称为“新学制”,又称为“六三三学制”。
修业年限为:初等教育6年,中等教育6年,高等教育4~6年。
大学院年限不定。
是中国教育现代化发展到一个重要阶段的标志。
23、晓庄师范学校
晓庄师范学校原名试验乡村师范学校,是陶行知于1927年在南京创办的学校。
在晓庄师范中,陶行知将其教育思想付诸实践,并确立了生活教育理论思想。
晓庄师范学校的办学实践虽然短暂,但是它的创办使陶行知确立了生活教育理论思想,具有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