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整合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跨学科整合实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跨学科整合实践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对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现实情况是,很多小学生在面临学习压力、人际关系和情绪管理等方面存在困扰。
因此,进行跨学科整合实践可以提供全面、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心理素质。
整合实践一:教育心理学与学习指导的融合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教育心理学和学习指导两个学科可以互为补充,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个体差异,把握他们的心理需求。
而学习指导则注重提供学习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有效学习。
将两者进行融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整合实践二:心理学与体育教育的结合运动和体育活动是小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保障。
通过将心理学与体育教育相结合,可以在运动的过程中促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
体育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孩子们的身体素质,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意志力和适应能力。
心理学在此过程中起到指导和引导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到体育运动对于情绪调节和压力释放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心理韧性。
整合实践三:心理学与艺术教育的结合艺术教育在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通过音乐、舞蹈、绘画等艺术形式的表达,学生可以更好地宣泄内心的情感,促进情绪的健康发展。
同时,艺术教育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审美能力。
心理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求,指导他们在艺术创作中实现自我认知和心理成长的目标。
整合实践四:心理学与社会活动的融合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需要与社会活动相结合。
社会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与他人互动的机会,培养他们的社交能力和合作意识。
通过心理学的干预和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活动,解决人际关系问题,增强人际交往的技巧和信心。
同时,通过社会活动的参与,学生还可以拓宽视野,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意识。
论心理学的整合观
学”的性质。在 中国传统文化要义 “ 和而不同”的基础上 实现心理学的整合 ,是统合两种研 究范式 、摆脱 学科分 裂危机 的 有效途 径 。
关 键词 :科 学主 义 人 文 主义 人 的二 重 性 和 而不 同
心理学 自独立以来 ,在百余 年的发展历程 中 理学对其研究对象—— ^ 、 仍未有一个完整和统一 虽取得过骄人成绩 ,却也步履维艰 ,至今依然矛 的认识 ,难 以 确立 起 与人 的性 质相 适 应 的研究 范 盾繁多、危机重重。纵观心理学发展现状 ,我们 式 。在这 门以人为研究主体的学科里 , “ 人”的
1 心理学两种研究取向及其分裂 .
仅用 自然 科学 的方 法来 认 识 和理解 人 的心理 的全 部 ,这 显然是行 不通 的翻 。而人 本主义 心理学 的出
心理 学 中由来 已久 的 “ 两种 主义” ,或 被称为 现则是 对科 学 心理 学 霸权 的直 接反 动 ,人本 主义 心理学 中 的 “ 种文化 ” ( 尔) “ 种价值 心理学家认 为人有其 自身的性质和价值 ,不能以 两 金布 、 两 取 向” ( 贾林 祥) 等 。即心 理 学两 大研究 体 系科 研究机器或动物的模式来研究人。他们主张研究 学 主义心 理学 和人 文 主义心 理 学 。这 两 种取 向 自 整体的人,把心理学从实验室拉回到了现实生活,
社会心理科学 第 2 卷 总第 19 5 0 期 2 1 年第 3 00 期 总第 29 5 页
・ 论研 究 ・ 理
作者简介 :郝文卓 (9 5 ) 18 一 ,女 ,华南师范大 学应用心理 学专业硕 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心
理分析与中国文化 。
论心 理 学 的整 合 观
郝文 卓 霍 涌泉
心理学整合的四大认识分歧
脱 离 心 理 学 的 趋 向 , 多 社 会 心 理 的 研 究 者 来 自社 会学 、 化 人 类 学 等 领 域 ” 于 是 “ 许 文 。 高级 的 心 理 过 程 和 低 级
的 心 理 过 程 , 体 心 理 研 究 和 社 会 心 理 的 研 究 都 脱 离 了 心 理 学 ” 说 明 心 理 学 领 域 正 逐 渐 被 其 它 学 科 所 蚕 个 , 食 。 美 国前 心 理 学 会 主席 雅 内 ・ 彭 斯 (a e S ee ) 说 : 在 我 可 怕 的 噩 梦 中 , 梦 到 心 理 学 的 组 织 被 大 … 斯 Jnt pn e 也 “ 我 批 解 散 : 类 实 验 心 理 学 家 逃 到 正 在 兴 起 的认 知 科 学 学 科 中 , 理 心 理 学 家 愉 快 地 到 生 物学 和 神 经 科 学 系 报 人 生
Au , 0 2 g. 2 0
No. 4
文 章 编 号 :0 7—3 5 {02 0 10 5 8 20 }4—0 1 0 6—0 3
心 理 学 整 合 的 四大 认 识 分 歧
武 任 恒
( 西科技 师范学 院社 科部 , 昌 江 南 30 1 ) 30 3
摘
要 : 们 对 心 理 学 整 合 的 问 题 在 认 识 上 存 在 着 四 大 分 歧 : 1 对 整 合 必 要 性 的 分 歧 ; 2 对 整 合 可 能 性 的 分 歧 ; 3 对 整 合 的 人 为 性 人 () () ()
( S K h ) 出 的 概 念 。 它 是 指 学 科 群 体 共 同 接 受 的 理 论 框 架 , 念 体 系 、 法 和 态 度 等 等 。 库 恩 认 为 一 T. . u n 提 概 方 门学 科 只 有 形 成 了稳 定 科 学 范 式 才 能 称 得 上 是 “ 范科 学 ” “ 熟 科 学 ” 规 和 成 。用 范 式 理 论 来 衡 量 心 理 学 , 然 显 心理 学 不 属 于 “ 范 科 学 ” 还 处 于 前 科 学 时 期 。 与 此 相 近 的 观 点 是 : 为 一 门 科 学 必 须 有 一 个 “ 同 的 基 规 , 作 共
自我整合 心理学
自我整合心理学想要深入了解自我整合的心理学,我们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自我整合。
自我整合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涵盖了一个人逐渐认识自己、逐渐理解自己以及增强自我意识的过程。
自我整合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有着深刻的含义。
认识自己既是让我们能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也是真正的自我成长的基石,它能够拓宽我们的思维和视野,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环境中。
自我整合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六个方面:(1)人格发展。
自我整合是一个关于人格发展的过程,它涉及到从理论上理解自己、通过实际行动实现自我理解,以及对自我表现的可控性和调整性等等;(2)自我实现。
自我整合是一个关于自我实现的过程,它涉及到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能力的提升以及自我期望的设定等等;(3)自我意识的形成。
自我整合是一个关于自我意识形成的过程,它涉及到自我认知、自我调节以及对自我真实感等方面;(4)自我控制能力。
自我整合是一个关于自我控制能力的过程,它涉及到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培养等等;(5)自我调节能力。
自我整合是一个关于自我调节能力的过程,它涉及到自我调节的行为、情绪和态度的驱动力以及对自我的认识等等;(6)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整合是一个关于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认知的过程,它涉及到认识自我实际情况、形成自我评价以及设定自我期望等等。
自我整合心理学研究表明,自我整合过程能够促进个体的身心健康,增强个体对情绪、行为和心理状态的自我调节能力、改善个体的社交能力和自尊心、提高个体的职业表现能力以及提升个体的情绪和心理素质等等。
自我整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它是一个不断的螺旋式进化,能够带来无限的潜力和机会。
自我整合是一个复杂的主题,也是一种有价值的挑战,当一个人真正能够掌握自我整合的技巧的时候,他将会拥有更美好的生活。
在自我整合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得到愉悦、开阔的思维、更好的洞察力,甚至产生新的价值观和社会观念,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周围的人和环境相处。
在心理学的研究中,自我整合的理论更多地强调个人的自我意识、自我理解能力以及自我调节能力,帮助个体识别自我的能力和使用自我潜能,实现自我进化和成长,从而获得更好的心理和社会发展。
心理学入门书籍整合(豆瓣版)
心理学入门书籍整合(豆瓣版)以下是关于心理学入门书籍整合(豆瓣版),希望内容对您有帮助,感谢您得阅读。
小编根据豆瓣网友的评分与评价把7~9分的心理学入门书籍做了整合推荐,想要学习心理学的同学可以逐步入手。
9分及以上1.《心理学与生活》--杂糅了很多门心理学分支在一起,所以每一门都没办法写得很深。
不过作为一本入门的教材了解心理学的概况已经很不错了。
2.《社会性动物》--社会心理学。
3.《对“伪心理学”说不》--心理学的基础教材,国外很多大学都在采用。
8分及以上1.《心理学导论:思想与行为的认识之路》(第9版)--读了那么多心理学的书,终于读到了一本集大成的书。
我是一边读《心理学的故事》,一边读的《心理学导论》,感觉启发很大。
强力推荐大家去读一下这本书!·2.《改变心理学的40项研究》--趣味性和严谨性完美结合。
3.《为何家会伤人》--强烈推荐。
4.《为何越爱越孤独》--我终于明白了。
5.《梦的解析》--近代心理学开山之作,看完以后至少不用发愁做梦的事儿了。
6.《少走有人的路》--这本书处处透露出沟通与理解的意味,它跨越时代限制,帮助我们探索爱的本质,引导我们过上崭新,宁静而丰富的生活;它帮助我们学习爱,也学习独立;它教诲我们成为更称职的、更有理解心的父母。
归根到底,它告诉我们怎样找到真正的自我。
7.《心理学与生活》--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推广使用的经典教材。
8.《认知心理学》--有独到之处。
9.《乌合之众》--必须看这本书。
·10.《别做正常的傻瓜》--从心理学阐述经济行为学。
11.《怪诞行为学》--又一本有趣的经济行为学12.《心灵的七种兵器》--真正的心灵学。
13.《与“众”不同的心理学》--本书和《心理学的40项研究》是我见过心理学书籍里的两个极端。
前者只讲HOW,心理学研究是如何做的,所有的研究成果不过是用于讲解方法时所举的例证;后者只讲WHAT,心理学研究有哪些牛掰的成果,所有关于方法和过程的描述不过是用来支持成果的合理性。
二重心理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分裂与整合
在介绍布伦塔诺的文章中曾经介绍过,在冯特的时代,当时的心理学家分为两个阵营。
第一个阵营是以冯特、艾宾浩斯等人为代表人物的内容心理学,主张研究意识的内容。
第二个阵营则是以布伦塔诺、斯顿夫、厄棱费尔、麦农、威塔赛克等人为代表的意动心理学,主张研究意识的活动。
意动心理学与内容心理学相互对峙,使心理学陷入僵局。
为了打破这种僵局,有心理学家主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意动与内容的统一,二重心理学应运而生。
二重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符兹堡学派的领袖屈尔佩和麦塞尔。
一、屈尔佩奥斯瓦尔德·屈尔佩,1862-1915,出生于拉脱维亚的格尔兰。
1888年在莱比锡大学任讲师,成为冯特的第二任助手,屈尔佩做冯特的学生和助手有8年之久,他的心理学观点深受冯特的影响。
1894年屈尔佩来到符兹堡大学任教授。
冯特认为实验心理学不能研究记忆、思维等高级心理过程。
艾宾浩斯成功的将实验运用到记忆的研究上,收到艾宾浩斯的影响,屈尔佩坚信思维也可以运用实验来研究。
因此,在符兹堡大学期间,他指导、鼓励实验室的学生和同事进行了大量关于思维的实验研究。
研究发现了无意象思维的事实,建立了关于无意象思维的符兹堡学派。
符兹堡学派有很多著名的学者,包括迈尔、奥尔特、马尔比、瓦特、阿赫、彪勒、麦塞尔、泰勒、赛尔兹、考夫卡等。
由于符兹堡学派发现了“意识的态度”“决定倾向”“无意识思维”的事实,屈尔佩的心理学立场逐渐向布伦塔诺的意动心理学靠拢,但是没有完全倒向意动心理学。
屈尔佩把意动改为机能,认为机能和内容都应该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从而提出二重心理学的主张。
屈尔佩二重心理学的特点:①意识的内容与活动有着不同的性质,在生活经验中可以区分。
②意识内容的变化与活动的变化可以不同步进行。
③意识内容可以用内省分析,而活动则不能。
④意识内容与活动遵循着各自不同的规律,研究方法也不同。
二、麦塞尔奥古斯特·麦塞尔,1867-1937。
1904年被屈尔佩的哲学和心理学观点所打动,在屈佩尔的指导下从事研究工作。
浅析格式塔心理学的整合作用
语境中准确的表达一定的含义。心理元素的组合和 安排之后,才变成有意义。关于第二条途径,铁钦 纳认为是联想,而不是冯特的统觉,把联想对心理 学的作用视为引力对物理学的作用。他认为某一时 刻在意识中出现的感觉或意象都会伴随着早期意识 中曾产生过的感觉或意象,并把这种现象称为联想 律。总体来说,以铁钦纳为代表的构造心理学非常 注重心理元素的分析,虽涉及到了心理元素的综合, 但这不是其重点。在分析心理元素,铁钦纳有极端 倾向,比如他分出的感觉元素、视觉元素、听觉元 素等都多达几千种 [3]。不过,目前心理学把心理过 程划分为认知、意志、情绪情感就受到了构造心理 学把意识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情感的直接影响, 两者的界定和描述有很多相通之处。
由此可见,按照格式塔心理学的观点,构造 主义研究意识重部分、轻整体,重分析、轻综合是 不合适的,是不符合心理学研究的规律的。需要强 调的事:构造主义也涉及到了心理元素的综合或统 觉,是在分析心理元素之后的基础上。这与格式塔 强调的“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截然相反。格式 塔心理学整体论的观点得到了后来很多理论和研究 的佐证。
心理学的整合理论
・中、短篇论文・心理学的整合理论郑荣双Ξ 车文博(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心理学系,长春,130012)1 心理学不统一或分裂的原因 一是笛卡尔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
这种二元论将学术理论观点分为客观与主观以及质化与量化等等。
这样对立的区分模式在心理学中已成为一种思维和研究定势;二是心理学领域中存在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的对立。
金布尔发现心理学中存在五个与之相关的对立范畴。
沃特森则认为有18个,黑特认为有12个。
我国的研究者指出这些对立还表现在自然科学模式对人文科学模式和价值中立对价值负荷说等方面的对立。
表层研究与深层研究的对立以及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研究等方面的对立;三是方法论的对立。
实证主义和现象学被称为“现代心理学的两大对比基础”。
实证主义强调对象的可观察性、方法中心、原子观、定量研究和还原论等;现象主义则主张以直接经验为对象,以问题为中心,坚持整体观、定性研究和非还原论。
四是科学文化长期以来在心理学中处于支配和霸权地位,对人文文化采取排斥、轻视的态度,以它严格的自然科学研究范式将人文文化置于心理科学的领域之外,加剧了心理学的分裂局面。
2 心理学整合的必要性 一种观点认为,心理学中存在的分裂和矛盾是心理学中的一大难题。
只有妥善解决这一难题,才能克服分裂与对抗的巨大阻力,使心理学健康发展。
有的论者指出,心理学中两种文化之抗争的后果之一是心理学存在着分裂的危机,后果之二是使得心理学的可持续发展困难重重,最后使心理学的科学性受到动摇。
另一种观点是,两种研究取向和方法论互有不足和优势。
科学主义取向的优势是可以获得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的较为深入的认识;人文主义取向的优势是使人的心理学成为真正的“人”的心理学。
在探索心理现象规律时,两种认知取向都是必要的,也是互补的。
3 整合的可能性和动力 整合的可能性。
从科学和社会发展来看,心理学中的两种文化必将整合。
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将成为人文科学的基础,两者将相互包含成为一门科学。
心理健康教学的跨学科整合与资源整合
创新教学方法: 采用多元化的教 学方法,如案例 分析、角色扮演、
小组讨论等
实践教学:通过 实际案例和实践 活动,让学生亲 身体验和感悟心 理健康的重要性
跨学科整合:与 其他学科相结合, 如语文、数学、 体育等,实现学 科间的相互渗透
和融合
资源整合:充分 利用各种教育资 源,如网络、图 书、专家讲座等, 为学生提供更丰 富的学习资源和
资源等
引入校外资源 的目的:丰富 心理健康教学 内容,提高教
学效果
引入校外资源的 方式:通过合作、 交流、共享等方 式,将校外资源 引入心理健康教
学中
校外资源共享的 好处:促进学校 与校外机构的合 作,提高心理健 康教学的质量和
效果
资源整合可以提高心理健康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资源整合可以丰富心理健康教学的内容和形式 资源整合可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成长 资源整合可以增强教师心理健康教学的能力和水平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跨学科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跨学科整合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心理问题,增强学生的心理素 质。
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跨学科整合可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丰富心理健康教学的资源:跨学科整合可以整合各种学科的资源,丰富心理健康教学的资源。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培训,提高专业 素养
加强心理健康教师团队建设,促进 教师间的交流与合作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建立心理健康教师评价体系,激励 教师提高素质
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提高教师 队伍的专业水平
建立心理健康教学资源库,整合各类心理健康教育资源 加强心理健康教学师资培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能力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创新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心理学整合法
心理学整合法在心理学领域中,整合法是一种很重要的方法。
它不仅是理论上的一种方法,还是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中的一个有效途径。
整合法的本质就是将不同领域、不同理论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结构。
整合法的应用意义由于心理学涉及面非常广泛,而各个领域之间也互相影响,因此整合法在心理学中的应用意义非常明显。
例如,组织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子领域与普通心理学之间存在许多相似之处,但又各具特点。
在此情况下,整合法对这些领域进行整合,将它们的相似之处合二为一,使得心理学的应用范围更加广泛。
整合法还可以有效减少心理学理论上的冲突。
不同领域、不同理论之间可能存在着理论冲突,而整合法的应用可以消除这些冲突,使得心理学理论更加完整。
整合法的具体应用心理学中的整合法,其实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要想整合不同领域、不同理论,首先需要有一个系统性的认识。
即,先要了解各个领域、各种理论之间的关系,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和优势所在。
在此基础上,需要进行理论的归纳分析。
心理学理论之间的相通之处、不同之处都需要被全面地吸收和整合,才能形成一个更加完整的理论结构。
最后,还需要将得出的结论应用到实践中。
整合法的目的在于服务实际应用,因此整合后的理论结构需要能够被应用到实际中,才能够被认为是有效的。
以组织心理学为例,整合法可以将先前单独研究的组织结构、组织沟通、组织文化、组织氛围等不同方向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组织心理学理论框架。
这样,既能够全面地认识组织的各个方面,又能够使得实践应用更为精准地进行。
总之,整合法是心理学理论建设和实践应用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
只有深入地理解各个领域、各种理论之间的相似之处、不同之处,才能将它们有机地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和有效的理论结构。
从整合角度分析心理学理论流派
Vo 1 . 2 0. No. 4. 01 2 3
从 整 合 角 度 分 析 心 理 学 理 论 流 派
周 峰
( 南阳市政法干部学校, 河南 南阳 4 7 3 0 0 0 )
摘 要: 现代心理学流派众 多, 理论观点 多种 多样 , 从 各 自的角度揭 示 了人 类心理 和行 为的规律 。这 些理 论流派之 间有 所联 系也有所 区别。文章 尝试从理论整合 角度去分析有关心理 学流派。 关键词 : 心理 学流派 ; 整合 ; 行 为主义; 精神分析学
1 . 1 行 为 主 义 理 论 概 述
Hale Waihona Puke 行为主义的主要 观点 是认 为心理 学不 应该 研究意 识 , 只 应该研究行 为, 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 起来 , 认 为人 的行为遵 循着刺激 一反应 模式 。新 行为 主义对 这些 观点 做 了改 进 , 强 调 了意识 的参 与作用 。在刺激 一反应模式之 间增加 了一个 中 介变量 , 其代表着反应的 内部心理过程 。 行 为主义 主要理论基础之一是 巴甫洛夫 的条件反 射学说 和斯金 纳的操作 条件 反射 。美 国心理学家华 生受 巴甫 洛夫影 响建立 了刺激 一反应模式 , 即人 的行 为是对外界刺 激 的反应。 他认 为外部 环境 决定 了一个 人 的行为模 式 , 这种行 为是 经过 学 习而获得 的, 也 可以通过 学 习而更 改 、 增 加 或消除 , 在 他 眼 里人和动物没什 么差 异 , 都遵循 同样 的规律 。华生 忽略 了刺 激 与反应之 间的心理过程 。 斯金纳在 巴甫洛夫经典条件 反射基础上 提 出了操 作性条 件 反射 , 他制作 了一个 “ 斯 金纳箱 ” , 箱 内装一 特殊装 置 , 压一 次杠杆 就会 出现食 物。他将 一只饿 鼠放 入箱 内 , 它在 里面乱 跑乱碰 , 偶 然一次压 杠杆 就得 到食物 , 长 时 间下 来 , 老 鼠学会 了压杠 杆去得 到食 物。斯 金纳将 这种行 为命 名为操作 性条件 反射 , 饿 鼠通过偶然操作得到 了食 物这种强化 物 , 而这个强化 物又巩同了饿鼠压杠杆的行为 。斯金纳认 为这种 强化过程是 机体行为的主要机制 。 新 行为主义者修 正 了行为主义 的极 端观点 。指 出在个体 所受刺激与行为反 应之 间存在 着 中间变量 , 它包 括需 求变 量 和认知变量 。需 求变 量本质 上就 是动 机 , 包括性 、 饥饿 、 求 安 避险的要求 。认知变量就是能力 、 认 知等。
心理学系统整合观点
心理学系统整合观点咱今天唠唠这心理学系统整合观点,这词儿听着挺高大上,其实说白了,就像收拾家里那堆七零八落的杂物,得归归类、摆摆好,让心里那些弯弯绕绕的事儿都有个明白地方待着。
就拿我上次搬家那事儿来说吧,那可真是一场“混乱大作战”,也让我对这心理学整合有点开窍了。
刚开始收拾旧屋子,一推开卧室门,好家伙,衣服扔在床上像小山,书在地上东一本西一本地歪着,各种小摆件、杂物更是散得到处都是,瞅着就让人脑袋嗡嗡的,这像极了咱心里乱糟糟没个条理的时候,想法、情绪一股脑全堆着,焦虑、烦躁一股劲儿往上冒。
我先从衣服下手,按季节分类,厚棉衣、薄衬衫各归各堆,再细分正装、休闲装,规整完往衣柜一放,嘿,衣柜不再是“战场”,变得敞亮有序了。
这就好比心理学里,把相似的情绪、念头归到一块儿,像日常小烦恼归一组,工作压力放一边,情感上那些纠结单独拎出来,先区分开,别搅和得一锅粥。
拿日常小烦恼来说,今天忘带钥匙、和菜摊老板多吵了几句嘴,这些琐碎事儿,归在日常烦恼“抽屉” 里,心里就清爽些,知道这是小磕小绊,不至于影响大局。
书呢,我按类别摆,文学名著、科幻小说、实用工具书,各占一格书架。
这如同梳理心理认知,不同知识、观念得有“专属地盘”。
我之前对理财一知半解,书也买了几本,可都混在杂书里,念头里理财知识也是乱糟糟。
等把理财书摆一起,认真一本本读、做笔记,慢慢就把理财思路串起来,像拼图找到关键几块,从稀里糊涂变得心里有数,知道咋规划手头那点钱,定期储蓄、基金定投这些门道也摸清了,认知一整合,对生活掌控感就强了,不再为钱的事儿瞎焦虑。
小摆件最难弄,零碎还各有回忆。
有个旧陶瓷小猫,是小时候外婆送的,每次看到就想起外婆家院子、夏日乘凉故事;还有旅游带回来的贝壳,藏着海边撒欢的快乐。
这些摆在哪呢?我专门弄了个“回忆展示柜”,把承载情感的小物件都安置好。
在心里,情感这块更是复杂又珍贵,和家人的亲情、朋友的友情、恋人的爱情,得小心呵护整合。
像我和发小闹过别扭,差点断了联系,后来静下心想想多年情谊,主动和解,把这份友情从“破裂边缘” 拉回来,重新归到温暖情感区,现在每次相聚都格外珍惜,心里满当当又稳稳当当。
心理学的分裂和整合
范式论在心理学中的讨论是白日化的甚至有滥用的倾向。我们必须始终清楚意识到心理学独特的学科性质:它是带有社会科学倾向的自然科学。而库恩作为物理学家出身,在《结构》一书中所探讨的都是自然科学的范畴,使用的例证也都是物理、化学的经典自然科学。所以,用范式理论硬套在心理学的头上,是有不妥之处的。其次,库恩本人对于“范式”一词的定义也是有些含糊的。范式论在心理学界中掀起的波涛,只能说明,心理学自身理论结构的缺点,它急于想要证明自己是一门能如同物理化学那样的科学。
纵观学派情况,可以清晰看出心理学中所存在的两大阵营:以实证主义为准则的科学主义阵营和建立在现象学研究方法上的人文主义阵营。但在这两种取向中,他们都仅从单一的维度把握人,没有看到人性的全貌,陷入了非此即彼的二歧式思维。[6]叶浩生对此评论过:不同的流派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和不同的方法与程序,如果我们仅仅对其中的一种感兴趣,就会一叶障目,自以为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的范围里。[7]行为主义学派抹煞了人性,认为人和动物是没有界限的,从而忽略了人的内部心理过程;认知心理学中的信息加工理论,试图运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人的认知过程,实则也是一种脱离对脑研究的空中楼阁;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在发展后期几近成为一种霸权,不仅认为成为一名心理分析师自己首先得进行精神分析,更是排斥除己之外的理论。各学派都似乎要以己之论独霸心理学界。这种狭隘的心理学观是造成20世纪学派林立但无所重大突破的重要原因之一。
下面就以化学史上的一次革命作为例子分析。
现在我们知道高分子化合物是由单体发生聚合反应而成的,如天然橡胶实际上是由异戊二烯聚合而来的。但在19世纪下半叶,科学家们对于高分子的研究而形成了两个对立学派,一个是由英国化学家组成的胶体论者,另一派是在当时只有德国有机化学家施陶丁格等少数几位持高分子理论。在随后几年的国际化学会议上两派科学家进行着激烈的辩论。最终,通过更缜密的科学实验研究和分析,逐渐证明了施陶丁格的理论更符合事实。从而确立了高分子化学这一化学分支。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至今对于聚合物的理论解释高分子理论是最好且能被实验证实的,而在巴斯所提出的所谓四次心理学革命中,每一种范式(姑且作为范式来叙述)都是不能独立支撑心理学本身的。它们的局限性在今看来是如此明显。从构造主义到行为主义并没有进步多少。几次革命所针对的主要内容也是有所反复的。如关于人是积极的、主动的还是人是消极的、被动的,就同时存在于构造—行为主义革命、精神分析革命和人本主义革命。也就是说,心理学中的革命甚至是不能弱化地称之为一种改革的,只是一种转移。
从多元到整合——谈心理学整合之路
【 关键词】 分裂; 多元 ; 系统; 整合 1 分 裂 的存 在
在 冯 特 之前 漫 长 的岁 月 里 。 方 心 理 学 作 为 哲 学 的 附 庸 一 直 处 在 西 它 所 赖 以 产 生 的 情 景 和 文 化 背 景 来 说 都 是 合 理 、 法 的 , 应 受 到 尊 合 都 重 , 有其 存 在 的 理 由 。 都 不存 在 一 个 超 越 ~ 切 的 、 中立 的价 值 标 准 作 为
衡量各种理论观点的尺度。因此 , 每一种理论相对于理论的建立者来 散乱零碎而不成体系的状态中。l 纪末 , 9世 在冯特 的努力 下, 心理 学 说 都是 “ 理 ” 理 论 与 理论 之间 是 一 种 平 等 的关 系 。 真 ,
成 为 一 门 独 立 的学 科 。 那 时 起 , 理学 内部 产 生 了众 多 的 学派 。 是 从 心 仅 相 对 主 义 的 根 本 问题 在 于它 没 有 理 解 共 性 和 个 性 之 间 的 辨 证关 大 的 学 派 就有 构 造 主 义 、 能 主 义 、 为 主 义 、 式 塔 学 派 和 精 神 分 析 机 行 格 系 , 大 了个 性 而 忽 略 了共 性 。 夸 每一 种 理 论 固 然是 依 赖 一 定 的 文 化 、 情 五 个 阵营 , 的 学 派 如 联 结 主 义 、 小 目的 主 义 等 以及 由各 主要 学 派衍 生 景 产 生 的 , 必 须 明 白 自 己的 限 度 在 哪 , 即在 进 行 理 论 的推 广 时避 但 也 出来 的 支 学 派更 是 多 得 不 胜枚 举 。 些 学 派 相 互攻 击 , 此 排 斥 , 心 这 彼 使 免 发 生 以偏 盖 全 的错 误 。我 们 已经 指 出 , 度 的 多 元 化 和 多样 化 对 于 适 理 学 陷 入 “ 战 ” 中 。2 内 之 O世 纪 6 0年 代 以后 , 由于 科学 技 术 的进 步 、 政 维 持 心 理 学 的 生 命 力 来 说 是 必 要 的 , 是 , 对 主 义 的 观 点 使 得 心理 但 相 府 资 助 的 增 加 以及 心 理 学 队 伍 的扩 大 等 原 因 . 理 学 知 识 呈 爆 炸 式 增 心 学 家 丧 失 了任 何 的评 价 标 准 ,任 何 的 理 论 观 点 都 有 其 存 在 的 理 由 , 其 长 。 是 西 方 心理 学 却 不 是 趋 向 统一 , 反 。 但 相 向心倾 向 的优 势 逐 渐 被 腐 结 果是 心 理 学 中理 论 观 点 的 泛滥 。 且 由于相 对 主义 所 倡 导 的 多 元 和 而 蚀 , 而 代 之 的是 分 裂 的 离 心倾 向 。 取 多 样 化 是 建 立 在 不 可 公 约 的 基 础 上 . 不 同 文 化 群 体 、 同理 论 观 点 即 不 是 不可比的, 这样 一来 就 使 得 寻 求 共 同 的基 础 化 为 泡影 。心 理 学 将 继 2 整 合 的必 要 续 生活 在 分 裂 危 机 的 噩 梦 中 。这 样 一 种 观点 鼓 励 分 裂 , 然是 心 理 学 显 认 为 心 理 学 存 在 着 分 裂 的危 机 的 心 理 学 家 衡 量 危 机 的主 要标 准 整合 的另 一 个 障 碍 。 是 心 理 学 目前 仍 没 有 一 个 科 学 哲 学 家 库 恩 所 说 的 “ 式 ” 库 恩 在 范 。 16 9 2年 出 版 的 《 学 革 命 的结 构 》 书 中认 为 范式 是 学 科 群 体 共 同 接 4 科 一 受 的 理 论框 架 、 念 体 系 或方 法 和态 度 等 等 。 一 门 学 科 只 有 形 成 了稳 概
试论斯塔茨的心理学整合观
最 初 , 塔 茨认 为 斯 金 纳 的激进 行 为 主义 不 斯 适 合用来 研 究人 类 的各 种 行 为 , 是 他 称 自己 的 于
研究 为社 会 行 为主 义 , 以表 明其 理 论 与 传 统行 为 主 义 的联 系 和 区别 , 出 版 了 《 会 行 为 主 义 》 并 社
( t t, 9 5 。后 来斯 塔 茨指 出 , 管 他 提 出 的 Sa s 1 7 ) a 尽 统一 理论 当时只是 一 个框 架 , 具有 革命 的潜 力 , 但
tu le Sat) h r br t s教授所做 的工 作非 常值 得关 注 。 Wi a
他不 仅倡导成 立 了心 理 学统 一 问题 研 究 协 会 ( o S-
心理学 就 在追求 运 用 自然 科 学 的方 法 , 其 成 为 使
像 物理 学那样 的科学 。统 一 的 自然 科学 及其 科学 哲学 一 直都 是心 理学 的理 论 模 型 。1 6 9 2年 , 恩 库 提 出范 式论 , 引起 了众 多心 理学 家 的关 注 , 塔茨 斯 也 是其 中一 员 。他赞 同并 试 图用范 式论 来 指导 心
理学所 必须 完成 的任务 。
即 多水 平 的理 论 与 方 法 。
关键词: 斯塔 茨 ; 合观 ; 理行 为主 义 ; 整 心 多水 平 的理论 与 方法
中 图 分 类 号 : 8 文 献 标 识 码 : 文 章 编 号 :0 1 4 0 (0 1 0 B4 A 10 — 6 8 2 1 )2—0 1 0 收稿 日期 :0 0—1 l3— 5 21 2—2 4
正如斯塔茨所说以往的每个心理学行为主义呈现了一种清晰的对比的方法只有当领域都有自己的目的和兴趣研究者大力发展自己人类行为被分析为组成它的行为事件即刺激和反领域内的研究者感兴趣的方法问题结果知识和应事件时才能被理解而且分析得越充分理解理论但并没有提出在统一理论的目标下组织这些得也越透彻staats1996p368
心理学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以心理学知识整合能力的培养为标题,本文将介绍心理学知识整合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该能力的方法。
心理学知识整合能力是指个体将所学的心理学知识进行整合、归纳和应用的能力。
在现代社会中,心理学知识的应用非常广泛,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的心理活动,还可以应用于教育、管理、咨询等领域。
因此,培养心理学知识整合能力对于我们提升自身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非常关键。
培养心理学知识整合能力需要我们具备广泛的心理学知识储备。
心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括认知、情绪、人格、发展、社会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心理学专业课程、阅读心理学相关书籍和期刊、参加心理学研讨会等方式,不断积累心理学知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互联网资源,如心理学网站、博客等,获取最新的心理学研究成果和理论。
培养心理学知识整合能力需要我们具备系统思维的能力。
心理学知识的整合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各个知识点串联起来,更重要的是能够发现其中的联系和规律。
通过系统思维,我们可以将不同领域的心理学知识进行分类、整理和梳理,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运用系统思维的方法,将心理学知识与具体问题相结合,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培养心理学知识整合能力需要我们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是指对所学知识进行评估和分析的能力,能够辨别真伪、判断逻辑和提出合理的质疑。
在整合心理学知识时,我们需要对不同理论和观点进行比较和评价,了解各种观点的优劣和适用范围。
通过批判性思维,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心理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的局限性,从而提升整合能力。
培养心理学知识整合能力还需要我们具备创新思维的能力。
心理学知识的整合并不仅仅是对已有知识的重复和复述,更重要的是能够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新的见解和观点。
通过创新思维,我们可以将不同领域的心理学知识进行融合和创新,形成新的理论和应用模式。
在实践中,我们可以通过开展研究项目、参与实践活动等方式,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心理学知识整合能力。
心理学中的整合性心理治疗是怎样的
心理学中的整合性心理治疗是怎样的在当今快节奏和多元化的社会中,人们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心理挑战和困扰。
为了帮助人们更好地应对这些问题,心理治疗领域不断发展和创新,其中整合性心理治疗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治疗方法,逐渐受到关注和重视。
整合性心理治疗并不是一种单一、固定的治疗模式,而是一种灵活、多元的治疗理念和方法的融合。
它旨在综合运用不同心理学流派和治疗技术的优势,根据每个来访者的独特需求和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要理解整合性心理治疗,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流派和它们的核心观点。
比如,精神分析学派关注潜意识和童年经历对个体心理的影响;认知行为学派强调思维和行为模式的改变;人本主义学派则注重个体的自我实现和内在价值。
而整合性心理治疗并不局限于某一流派,而是博采众长。
在整合性心理治疗中,治疗师会对来访者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估。
这包括了解来访者的成长背景、家庭环境、社会关系、当前的心理症状等多个方面。
通过这样的评估,治疗师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来访者问题的本质和根源,从而为后续的治疗提供依据。
治疗过程中,整合性心理治疗师可能会在不同的阶段运用不同的技术和方法。
比如,在帮助来访者探索潜意识冲突时,可能会借鉴精神分析的方法;而在帮助来访者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时,又会运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技巧。
这种灵活的切换和综合运用,使得治疗能够更贴合来访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整合性心理治疗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治疗关系的重要性。
治疗师与来访者之间建立起信任、尊重、理解的关系,为治疗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在这种关系中,来访者能够感受到安全和支持,更愿意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内心世界。
此外,整合性心理治疗也注重来访者的主观体验和自我成长。
治疗师不仅仅是帮助来访者解决当前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引导来访者提升自我认知、增强心理韧性,培养应对未来挑战的能力。
比如说,有一位来访者因为工作压力导致焦虑和失眠。
治疗师在开始阶段,通过倾听和共情,与来访者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心理学定义:心理学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
2心理学的目标:描述、解释、预测、控制3实验法定义:就是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从而了解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
两种心理学实验:实验室实验和现场实验两种效应:安慰剂效应(单盲实验和双盲实验)、实验者效应4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79 年,冯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5现代心理学的派别及代表人①结构主义:冯特和铁钦纳②功能主义或机能主义:詹姆斯和杜威③行为主义:华生④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⑤精神分析:弗洛伊德⑥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6当代的主要研究取向或观点还有以下几种:(1)认知观(继人本心理学之后对行为主义的另一种挑战)(2)生物学观(3)文化观第二章1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即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由细胞体及其发出的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构成。
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传递信息、整合信息。
2按功能分类(1)感觉神经元-即传入神经元,其功能是接受内外刺激,将神经冲动传到中枢神经。
(2)运动神经元-即传出神经元,其功能是将中枢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冲动传至反应器,使肌肉、腺体产生反应。
(3)中间神经元-其功能主要是联络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起桥梁作用3大脑皮层的分区:感觉皮层区、运动皮层区、联合皮层区(1.布洛卡区—说话2.威尔尼克区—理解他人的话)4双生子研究的意义:揭示遗传对心理发展的影响。
(运用同卵双生子和异卵双生子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区分遗传和环境的影响)第三章1心理学研究表明:动机强度与行为效率之间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倒∪型曲线关系。
2母性动机:瓦顿设计了一个障碍箱,来研究各种动机的强度,其中母性驱力最强。
3社会性动机又叫习得性动机和心理性动机,是以社会需要为基础的动机。
(交往动机、成就动机、认知动机、权利动机)(1)阿特金森认为成就动机包括希望成功和害怕失败两种心理因素。
4韦纳的归因理论模式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因和不可控归因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三维度与六因素相互结合进行系统地考察行为归因。
5社会学习论代表人物:班杜拉自我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用来解释特殊情境下动机产生的原因。
其来源是个体成败的经验、个体的归因方式。
6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人有五种基本需要:(1)生理需要,如对食物、水、睡眠、性的需要;(2)安全需要,如对稳定、秩序、免受恐吓、焦躁和混乱的折磨等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如需要被所在的群体接纳,受到家人和周围其他人的关心、爱护和支持以及异性爱等;(4)尊重需要,如对于实力、成就、优势、胜任,面对世界时的自信、独立、和自由的需要,对于地位、声望、荣誉、支配、赞赏等需要;(5)自我实现的需要,即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第四章1学习的定义:是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的变化的过程。
2条件反射的建立与消退(1)经典条件作用形成的基本过程(2)条件作用的消退(extinction):若多次呈现条件刺激,却始终没有无条件刺激与之相伴出现,有机体的条件反应就会逐渐减弱,甚至不再反应3正强化、负强化、惩罚的区别:●正强化是在行为发生之后,呈现或增强某种刺激从而使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增加。
在正强化中呈现的刺激,称为正强化物,如食物、金钱、赞扬、微笑等。
●负强化是在行为发生之后,撤销或减弱某种刺激从而使行为在将来出现的概率增加。
在负强化中被撤销或减弱的刺激,称为负强化物,如电击。
●惩罚,它是指伴随行为出现的任何能够降低该行为在将来出现概率的事件4经典条件作用与操作条件作用的比较5观察学习-替代强化的含义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因看到别人的行为受到强化因而自己的相应行为倾向间接地受到强化的情况叫做替代强化;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而非通过直接经验产生的学习。
对教育的影响6行为主义学习观与认知学习观的比较*7根据学习原理(几种常见的强化程序的内容及特点)探析行为习惯的养成或消除。
第五章1心理物理法对感觉的测量心理物理学是测量物理刺激强度和感觉体验大小之间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在测量自己的物理能量变化的同时。
记录这些变化与心理感觉的联系,检验我们感觉体验到的刺激强度(1)感觉阈限:绝对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2)韦伯定律和韦伯分数:德国生理学家韦伯于1834 年提出韦伯定律:差别阈限与标准刺激之间存在着一种定必关系,可用如下公式表示:… I/I=K其中表示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的差异量,即差别阈限;I 表示标准刺激的强度;k 为常数。
K 值表示不同刺激强度下能够觉察到的两个刺激的最小差异量与标准刺激量的壁纸,称为韦伯常数。
2基本的感觉现象:后像;感觉适应;感觉对比3知觉的特性:(1)知觉的相对性(2)知觉的理解性(3)知觉的选择性(4)知觉的整体性(5)知觉的组织性(6)知觉的恒常性4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一方面将来自感觉记忆的信息经过加工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另一方面它又从长时记忆中提取信息并短暂保存,以便处理当前的心理活动。
信息的编码形式主要是听觉代码。
也有视觉代码,语义代码。
容量7+2,有效途径:组块2长时记忆的遗忘: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进程先快后慢。
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表征2 .定势3 .功能固着4 .认知结构第六章1四种基本的情绪:喜怒哀惧2几种主要的情绪理论:(1)詹姆士-兰格理论该理论认为刺激情境直接引起生理的变化和行为反应,对这些生理变化和行为反应的觉知就产生情绪。
詹姆士在1884 年提出一种“反常识”的理论。
按一般常识的说法:人因为伤心所以哭;因为快乐所以笑;因为恐惧所以颤栗。
詹姆士对情绪的解释,持相反的看法:人是因为笑所以才快乐;因为哭所以伤心;因为颤栗所以恐惧。
詹姆士认为:情绪并非由外在刺激所引起,情绪是由身体上生理变化所引起。
稍后,丹麦生理学家兰格,在1885 年提出类似的情绪理论。
后人将两人的理论合一,称为詹姆士—兰格情绪理论。
兰格认为情绪是心脏活动和血管变化的结果。
他说,假如让一个恐惧的人脉搏平稳,目光坚定,脸色安祥,动作敏捷而果断,语气强有力,那么他的恐惧还剩下什么呢?詹姆士—兰格理论重视情绪与机体变化的密切关系,但却片面地强调了植物性神经系统的作用,忽视了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2)坎巴二氏论该理论认为,外界刺激引起感官产生神经冲动,这些神经冲动由丘脑进行信息加工后,分别传送到大脑皮层和机体的其他部分。
传送到大脑皮层的信息产生情绪体验,传送到内脏和骨骼肌产生生理活动。
情绪体验和生理反应同时发生。
坎农-巴德情绪理论重视情绪中枢性生理机制的研究,相对于詹姆士-兰格理论前进了一步,但是它忽视了大脑皮层对情绪的作用以及外周神经系统对情绪的意义,因而有较大的局限性。
(3)沙赫特-辛格情绪论该理论认为,情绪的产生受到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三种因素的作用,其中认知是决定情绪性质的关键因素。
认知的参与以及认知对环境和生理唤醒的评价过程是情绪产生的机制。
说明,情绪状态实际上是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大脑皮层将外界环境信息、内部生理变化信息以及经验、情境的认知信息整合起来,产生一定的情绪。
尽管人的情绪的产生与生理唤醒(激活)状态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也受外界环境的极大影响,但是人的认知过程是影响情绪的主要原因,它可以对情绪进行控制或调节。
心理冲突:指人在由相互对立的因素引发两个或多个行为趋势时所产生的矛盾心理状态,以及处于冲突之中所产生的感受。
生活压力的应对策略问题指向的应对:问题指向的应对策略,是指直接面对问题的策略情绪指向的应对:是指可用来减轻压力所产生的不适感的策略3非理性信念: 错误的认识-埃利斯4意识状态:(1)正常条件所出现的意识的四种状态①控制的意识状态:意识最清晰,要求注意力最集中,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有效的调控②自动化的意识状态:要求较少注意力,不影响同时进行的其他任务。
③白日梦状态:意识处于一种模糊状态,其产生与维持不需要主动的注意力,不能进行有效调控④睡眠状态:该种意识状态下,仍然有意识活动。
(2)非正常条件下特殊的意识状态途径: 药物(镇静剂、麻醉剂、毒品);催眠5意识层面:•焦点意识–指个人全神贯注于某事物时所得到的清楚明确的意识•边缘意识–指对注意范围边缘刺激物所获得的模糊不清的意识•半意识–指在不注意或略微注意的情形下所得到的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指潜藏于意识层面之下,个人不曾觉知到的观念与情感6睡眠的五个阶段•I 过渡期(a波,频率较慢为8-12cps,但振幅较大)•II 轻睡期(θ波,频率更慢4~7cps)•III 沉睡期(以δ波,频率慢到4cps以下,振幅极大)•IV 沉睡期–REM 快速眼动睡眠:脑电研究中发现的一个睡眠阶段。
眼球快速运动(50-60 次/ 分),在快速动眼阶段唤醒被试:80% 的人报告在做梦;慢波睡眠阶段唤醒被试,只有7% 的人报告做梦。
第八章智力与创造力:(1)智力:有目的的行动、理性的思维和有效的应对环境的整体能力(2)什么是创造力•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这里的产品是指形式存在的思维或物质成果。
(3)创造力的主要成分: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第九章1气质类型:多血质、胆汁质、粘液质、抑郁质。
2人格特质:首要特质,最能代表一个人的特点的人格特质;中心特质代表一个人的核心成分;次要特质,指一个人的某种具体的偏好或反应倾向。
3人格的五大结构:神经质性,外向性,开放性,随和性,尽责性。
4防卫机制主要有:(1) 压抑,指力比多冲动被排除到意识之外,进入到潜意识(unconscious)之中。
真正通过两性活动得以释放的力比多能量仅仅是一小部分,大部分力比多能量是被压抑的,压抑可暂时减轻冲突,但能量还在,可能通过做梦、玩笑、变态行为等释放出来。
(2) 退行,就是以儿童的方式行动,从而避免成人角色所导致的焦虑(3) 合理化或文饰作用,就是以社会认可的好理由,取代个人内心的真理由,所谓“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4) 投射,就是将自己的内心的不为社会认可的冲动加在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种冲动,如不承认自己对某人有非分之想,而说别人在引诱自己(5) 反向作用,就是以与真实欲望相反的方式行事。
如本来很想接近异性,却表现出回避或疏远(6) 转移,就是将对某对象的强烈感情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如受了丈夫的气,却冲孩子发火(7) 升华,就是将本能欲望以符合社会要求的高级形式表现出来,如艺术、科学等创造性活动就被弗洛伊德视为性欲的升华。
5人格的结构(1)本我:人格中最原始的部分,由一些与生俱来的冲动、欲望或能量构成,寻求需要的及时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