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 01绪论 先秦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1、先秦文学绪论

1、先秦文学绪论


体、个人)无意识。

(参见朱狄《艺术的起源》)
第 一
在以上诸说中,影响最大的是 劳动起源说和巫术起源说。但都顾 此失彼。

实际上,企图以一种理论解释文
学艺术起源必然会捉襟见肘。世界
先 秦
广大,初民群落众多,生活情境丰 富多彩,心理和愿望随时随地不尽 相同,关于文学艺术的起源,其实

很难用一种理论做出全面的解答。
这本是巫术活动的重要特点,在《诗经》

中得到了保留(尤其《颂》,本就是祭 祀用的歌舞曲)。二是与楚辞的深切联

系。楚地“信巫鬼,重淫祀”(《汉书·地理 志》),“其俗信鬼而好祠。其祠,必作

歌乐鼓舞以乐诸神 ”(王逸《 楚辞章句·九歌

序》)。楚地巫风对楚辞的影响,从浅层 说,屈原的《九歌》十一篇,就是在民
作品。 第二,从文学的观念看,此时的人

们并未把文学当作“别是一科”,并未

认识文学独特的特色。郭绍虞《中国文 学批评史》:“周秦时期所谓‘文学’,

是最广义的文学观念,所以也是最初期
的文学观念。当时所谓‘文学’,是和
[]

学术分不开的,文即是学,学不离文,

所以兼有‘文章’、‘博学’两重意 义。”

时期都是口口相传,直到很久以后,才

被一鳞半爪地记录在古籍中。所以,有 文字记录以前的初民文学,今天已无法

了解其全貌了。基于此,文学史上所谓 先秦,事实上一般是指殷、周到秦统一
[]

中国这一历史时期。并且,由于殷商的 史料极其匮乏,对先秦文学史比较详细

的描述,又是从西周初年(约公元前11 世纪初)开始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提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讲1.概述先秦文学的进展历程。

2.简述先秦历史散文的进展历程。

3.简述先秦诸子散文进展的历史时期。

第二章神话1.举例叙述中国古代神话的要紧内容。

2.结合具体作品,试论中国古代神话的艺术特征。

3.结合《鲧禹治水》、《女娲补天》,谈谈上古时代人与自然的关系。

4.名词解释:神话。

第三章《诗经》1.《诗经》的集结与成书的大致事情怎么?2.《诗经》是怎么分类与编排的?3.汉代的传《诗》的事情怎么?4.《诗经》的思想内容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类?试举例讲明。

5.结合作品论述《诗经》的艺术成就。

6.举例论述、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

7.《诗经》的语言和形式特点有哪些?8.从《大雅·生民》、《王风·黍离》、《秦风·蒹葭》、《卫风·氓》、《豳风·七月》、《小雅·采微》、《王风·君子于役》中,挑选两篇举行赏析。

9.名词解释:《诗经》、“诗之六义”、赋比兴、风雅颂、三家诗、毛诗、毛诗序。

第四章历史散文1.简述《尚书》的文学价值。

2.简述《春秋》的艺术成就及妨碍。

3.简述《左传》的基本思想。

4.试论《左传》的要紧文学成就。

5.举例论述《左传》战争描写的特点。

6.挑选《左传》中《晋公子重耳之亡》,或《晋楚城濮之战》举行分析。

7.《国语》的要紧艺术特点有哪些?8.简析《国语·邵公谏弭谤》的艺术特点。

9.举例论述《战国策》的艺术成就。

10.挑选《战国策》中《苏秦始将连横》或《冯谖客孟尝君》举行分析。

11.名词解释:《尚书》、《春秋》、《左传》、《国语》、《战国策》。

第五章诸子散文l.谈谈你对孔子思想的明白。

2.简论《论语》的艺术特点3.简述《墨子》文章的基本特点。

4.啥是“三表法”?5.《老子》散文的艺术特点要紧有哪些?6.谈谈你对老庄思想基本精神的明白。

7.以《逍遥游》为例,谈谈《庄子》散文的要紧艺术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 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 先秦文学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传说文学第一节初民的歌谣先秦文学,是指殷、周到秦统一这一历史时期在人类的童年时期,还没有文字,没有丰富的文学艺术种类及表现手段,歌唱和舞蹈便是初民天然的表现和抒情方式。

例如:歌咏所兴,宜自生民始也。

——沈约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吕氏春秋·古乐》古越俗祭防风神,奏防风古乐,截竹长三尺,吹之如嗥,三人披发而舞。

——纬书《河图玉版》(舜)即帝位……击石拊石,以歌《九韶》,百兽率舞。

——《宋书·符瑞志》原始歌舞诗、乐、舞三位一体的综合性。

上古歌谣与初民生活密切相关:源于生活、展现生活、祈愿向上例如:癸卯卜,今日雨。

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卜辞通纂》三七五)己巳卜,贞。

(今)岁商受(年),王占日吉。

东土受年?南土受年?西土受年?北土受年?(《殷契粹编》第九O七片)贲如,皤如,白马,翰如。

匪寇,婚媾。

(《易·贲》六四)突如,其来如,焚如,死如,弃如。

(《易·离》九四)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易·归妹》上六)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易·中孚》九二)初民歌谣的语言特点:风调简朴、语句平实、声韵协调例如:《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蜡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礼记·郊特牲》)相信语言可以控制自然力,相信自然世界可以随主观意志而改变,正是初民的精神状态。

原始歌谣大都采用二言形式,这是因为上古劳动动作简单,劳动节奏短促、鲜明,因而伴随劳动动作产生的诗歌节奏自然也不复杂。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神话释义:神话基本特性:1.神话都是想象或幻想的;2.神话是远古人类对所观察或经历的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和说明,只是它经过了“幻想”的加工,成为了想象中的“神化”了现实生活;3.神话反映着远古人类解释自然(或社会)并征服自然(或社会)的愿望;4.神话只能产生在史前的远古时代,它是人类还没有能力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时代的产物。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

第一章先秦文学一、先秦文学概述1:先秦文学的起源形式特点:民歌,民谣,神话传说是最早的古典文学起源和主要文学表现形式.2:《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古典文学代表,共305篇〕风〔即十五国风,是民间创作的十五诸侯国的民风民俗〕影响最大,最具文学价值.原因是贵族阶层所占比例小,民间创作更融入生活且受众X围广雅〔即大小雅,主要反映贵阶层的生活和他们的所思所想〕颂〔大型庆典,祭祀用的歌和辞〕先秦文学对后世文学的贡献: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的出现,有了赋,比,兴的创作手法.赋:敷陈其事而直言之比:以他物比此物也兴:起行,失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词>先秦时期以《诗经》为代表的诗歌创作形式是:四言诗3:楚辞战国后期,楚国一带出现了一种新的是个形式,楚辞.为什么楚辞既是楚人特有的诗歌形式名称,也是诗歌专著的名称答:1富有浓厚的楚国地方语言色彩〔特点>,大量引用楚地丰富物产和地方方言.2句式自由,形式上参差不齐,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3后人〔西汉〕把当时的这些作品合编为《楚辞》.奠基者屈原《离骚》4:散文最早代表作《尚书》《春秋》是我国最早的私人撰写的编年体史书.《论语》《孔子》语录体散文,儒家经典著作.《溱洧》此诗采用了重章体,两章相重,略有变化,仅换数字,这种回环往复的叠章式,是古老民歌的常见形式,具有纯朴亲切的风格.这首诗描写三月初三的游春景象,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纯真爱情的赞美.⑵涣涣:冰河解冻,春水泛流的样子.⑶秉:拿,持.⑸且〔ju>:再,乎,语气词.⑹既且:已经去过了.⑺洵訏[xū]:洵,的确.訏,大. 且,又.⑼伊其相谑:伊,其,语气词. 相谑:互相说笑.⑾浏:水深而清.⑿殷其盈兮:人多,地方都满了.殷,众多.盈,满.⒀将:互相.谏逐客书:论证方法:开门见山提出了中心观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文章紧扣中心,采用铺陈事实,正反对比利害对比,正面论说等方法加以论证.缪公孝公惠王昭王.为何一次四君为例说明用客重要性:1目的:排外不对;任用客卿重要性.2四王都有显著政绩3注重任用客卿是成就霸业奠定基础的重要原因4史实使人感觉有大量事实来充实文章,有雄辩力量;是文章气势磅礴整体充沛;语意流畅增加文采1窃:私下过:错误2举:攻克占领3拔:攻取 4 "产〞,生,出生."并〞,吞并.<8>"殷〞,多,众多."殷盛〞,指百姓众多而且富裕. 9施:yi 延续<15>"包〞,这里有并吞的意思."<23>"向使〞,假使,倘若."内〞,同"纳〞,接纳. 24随俗雅化:随着时尚打扮得高雅漂亮25藉:借26损民以益仇:减少本国百姓,增强别国力量.第二章两汉魏晋南北朝一、文学概述1:诗歌〔比汉赋价值大〕传承了先秦诗歌,由四言诗向五言诗过渡.五言诗有了长短句.《汉乐府诗》〔古诗十九首〕蔡琰〔东汉末年女诗人>的《悲愤诗》是中国诗史上第一次自传体的五言长篇叙事诗. 南北朝时诗歌流派出现,开创山水派诗人谢灵运.2:赋从形式上,多了一种文学表现形式,汉赋.汉赋:汉赋,分大、小赋.以描写贵族上层生活的道德统治者需要,歌功颂德之作,抒发人怀才不遇.文学价值不如诗歌,因为反映的生活是一小部分贵族阶层,而汉乐府诗记录了广大平民百姓的生活.司马迁《吊屈原赋》3:散文散文最高峰司马迁《史记》本纪历代帝王将相12篇世家列传表,书天文地理各地事件《史记》的出现开创了纪传体的通史和传记文学的先锋.汉代文学进步:1文学形式的变化如五言诗的出现2散文,史记3汉代文学理论的开拓奠定了中国文学批评的开端.4小说出现了曹丕《典论·论文》是我国最早讨论文学专著给后代的文学作品引以重要影响.X勰《文心雕龙》针对文章的评论和文学的鉴述.钟嵘《诗品》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分上·中·下三品.志怪小说代表:晋代干宝《搜神传》专门记载奇谈怪论笔记小说X义庆《世说新语》笔记小说饮马长城窟行枯桑知天风,海水知天寒:比兴枯桑虽然没有叶,仍然感到风吹,海水虽然不结冰,仍然感到天冷喻夫妇久别,自知孤苦不可思:相思也无用宿昔:夙夕言多次展转:辗转,翻来覆去遗:wei送谁肯句:谁能告诉我一点消息长跪:伸直腰跪着,多角度、多层次地刻画了他的性格,既有霸王别姬的儿女情长,又有东城溃围的勇猛善战;既有阴陵迷道、归败于天的寡谋、自负,又有乌江拒渡、赠马亭长、赐头故人的知耻重义、纯朴仁爱2> 逝:奔驰时不利兮骓不逝7> 壁:营垒;此处用作动词,即在.......扎营. 8> 四面皆楚歌:四面八方都响起用楚方言所唱的歌曲.喻指楚人多已降汉.15> 骑〔jì〕:名词,一人一马为一骑23> 绐〔dài〕:古同"诒〞,欺骗、诈骗.25> 度〔duó〕:揣测,估计. 29> 尝:曾.32> 固:必,一定.34> 刈〔yì〕:割,砍.49> 纵:即使. 50> 王我:拥护我为王. 61> 盖:表推测,"或许是〞、"可能是〞之意. 79> 引:援引,以........为理由.1. 通假字骑皆伏曰:"如大王言.〞伏通"服〞,佩服2. 马童面之面通"湎〞,面向3.逝:通"驰〞<chi> ,奔驰的意思4.骓:通"追〞意思速度极快,骓:愿意为毛色相间的青马,但本文中所包含的意思有两种,故通"追〞,良马的速度快到极点.第三章唐代文学一、唐代文学概述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1.由于国家的统一,国势的日益强大.2.实施均田制,限制豪门土族势力,促进经济繁荣,生活富裕.3.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度〔以诗赋取士〕4.对外通商,文化交流<接触西方文化,开阔视野〕5.以李杜为代表的作家群唐诗〔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出现了七言诗,格律诗〔律师和绝句〕七律有八句每句七字,七绝有四句每句七字律诗有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初唐四杰:王勃,骆宾王,杨炯,卢照邻陈子昂提出诗歌要复古开元天宝:李白〔浪漫主义《江上吟》〕杜甫〔现实主义《阁夜》〕双子星座,诗歌成熟的标志,古典诗歌中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顶峰李白作品艺术特征:1.积极向上的进去精神,具体表现为既歌唱理想同时也反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蜀道难》《将进酒》2.关心国家命运,同情人民疾苦《蜀道难》《塞下曲》3.赞美自然山川〔壮美优美〕李白的诗风总体豪放飘逸杜甫的诗风总体沉郁顿挫,深沉郁积的感情通过委婉曲折的手法表现出来.1善于通过典型事故,人物,以与警策凝练的语言,对现实世界生活做高度评价2语言苍劲,语不惊人死不休,用最少的语言表现最丰富的内涵3以古体诗和近体诗见长散文骈文〔对仗,工整,对偶,华丽〕韩愈,柳宗元《山水游记》小说唐传奇:"有意为小说〞文言短篇小说,称为唐传奇.魏晋南北朝"无意为小说〞唐传奇发展的三个阶段:初唐时带有南北朝痕迹中唐涌现优秀作品,志怪色彩逐渐退出晚唐思想上不如中唐,但贴近现实唐传奇特点: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曲折,语言形象生动,标志古典小说从萌芽时期转入成熟时期涉与文章:《江上吟》李白、《阁夜》杜甫、《长恨歌》白居易、认为它是揭露与歌颂统一,讽谕和同情交织,既洒一掬同情泪,又责失政遗恨.究竟如何,还需从作品本身去分析.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笑百媚生〞的杨贵妃.贵妃进宫后恃宠而骄,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土〞,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嵬,"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缈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情〞的宣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X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无题》李商隐七八句自警策:人生不能长此碌碌无为,一下"思乡〞,一下"怀古〞,这不是令己白头速老吗?七句"岂得〞,反躬自问,末句申足前意,说明"无谓〞的具体含义在"思乡〞,在"怀古〞:长期为这种感情所困忧,又怎么能振作精神于一番事业呢?由于七八句诗意的拗折,故感慨的最大X力在七句,百八句才显其沉著深厚.一进一退第四章宋代文学一、宋代文学概述1.诗承晚唐余风,用典对仗,形成了浮艳,辞藻华丽的西崑体.宋中期欧阳修复古革新领袖王安石增加哲理诗文黄庭坚,当时宋代影响最大的##诗派苏轼开创了豪放派诗歌出了格律诗歌可以散文化宋代诗歌总体特点:诗歌散文化,以论入诗,注入哲理性陆游,讴歌抗金将领2.词晏殊,欧阳修.柳永〔慢词,分小令和长调〕柳永:创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苏轼〔改变婉约词风,开创了豪放派,善用比兴手法〕辛弃疾〔豪放沉郁〕爱国主义词作李清照<易安体〕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炼字,炼句,炼意,炼格形成了易安体. 《醉花阴》词〔按字数多少划分〕: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0字以上〕〔按段落划分〕单词〔只有一段〕双调〔两段〕三叠〔三段〕四叠〔四段〕3.散文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唐〕,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4.小说〔明清小说的雏形>章回体〔明清〕唐传奇〔文言文〕宋话本〔宋早期白话小说〕宋话本:说话的艺人用来记录故事梗概的脚本,随着市场的需求,艺人逐渐对脚本进行加工,后于文人介入,对脚本进行合理加工,使其逐渐脱离口语,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涉与文章:《醉花阴》李清照、《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辛弃疾、《卜算子·咏梅》陆游。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绪论、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总绪论、先秦文学

第二节
先秦文学的形态
一、先秦文学呈现出文史哲不分的综合 状态; 二、《诗经》及史传散文、诸子散文等 成熟的文学作品已出现, 但作者和时代 难以确定。
第三节 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一、由巫到史: 原始社会没有文字。有些反映原始社会生 活的神话传说保存在后人的著作里,如“构木 为巢”、“钻燧取火”等。 商朝已经有了文字,如甲骨文、钟鼎文。 由此可以推想夏代也有其文化和文学。殷商宗 教迷信之风大盛,鬼神权威至高无上,出现了 歌舞娱神的巫和掌文字记录的史这两种专职人 员,促进了巫文化和史文化的发展。
先秦历史散文发展的总趋势是,由简到繁,由 质而文,由片断的文辞到较详细生动的记言、 记事、写人。从现存先秦的几部重要史籍看, 主要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文史哲界 限不清,人们的思维还带有文明史初期具象思 维的诸多特点,因而其历史散文带有极强的文 学特色,大都注意将神话、传说渗入史籍,使 历史事件故事化;注重描写与人物特征刻划, 使历史人物形象化;对事件进行褒贬评价。使 记叙记言声情并茂。
先秦时期历史散文的大致发展过程。 我国历史散文的产生比说理性的诸子散 文要早得多,它的发展与文字、史官的 产生、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我国 文字和史官产生甚早,据考古发现和文 献记载,夏代前夕已经产生。当时史官 分左史、右史等。一般认为,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各有所司。至春秋末战国之 世,史官地位虽不如前,然各国诸侯看 重修史,史官四散在诸侯,史籍大兴, 出现了“百国春秋”,体例颇有融合。
第一节 从甲骨卜辞到《春秋》
四、早期的历史散文《尚书》: 《尚书》是夏商周三代的历史 文献汇编,分为典、谟、训、诰、 誓、命等类别,总特点是质木古朴, 佶屈聱牙。《尚书》的作品篇幅由 简到繁,说理日趋细密。运用了一 些修辞手段,带有一定的形象性。 运用了语气词,表现了说话人的口 吻,带有一定感情色彩。《尚书》 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正在走向成熟。

先秦文学史-概说

先秦文学史-概说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卷)
概说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 朝统—中国以前的历史,包括中国原始社会、 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先 秦文学阐述中国文学的起源、口头文学、早 期书面文学和成熟的书面文学。文学的起源 和口头文学上溯到史前史。 先秦文学主要是指周代文学,尤其是春 秋战国时代的文学。这一时期由天下统一的 分封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归于中央集权的 统一,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体现了 中华民族由分裂而寻求统一的基本时代特征。
2、先秦文学状况






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的萌芽。 甲骨卜辞和钟鼎铭文是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尚书》和《周易》是中国早期的书面文学。 《诗经》中国诗歌积极现实主义流派的源头。 史传散文《左传》 《国语》 《战国策》或长于记事, 或长于记言,是叙事文学成熟的标志。 诸子散文《论语》《墨子》《孟子》《老子》《庄 子》《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由简单的语 录体,经论辩文体,发展为成熟的专题论文。 屈原和楚辞:中国诗歌由集体创作走向个人创作, 成为中国诗歌积极浪漫主义的源头。

1、先秦社会与文化

先秦即秦代以前,包括中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 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社会形态。 前16世纪到前11世纪殷商王朝是奴隶社会重要阶段。 前11世纪到前771年的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前770年到前221年东周封建宗法制度遭受破坏。东周 分为春秋和战国。 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霸主叠起。战国时期周王 室名存实亡,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为秦所灭。 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广泛使用铁器和牛耕,促进了 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奴隶制向封建制转 化。诸侯异政,百家异说,思想十分活跃。
3、先秦文学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卷 详细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 第一卷 详细讲义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节先秦文学总论一、先秦文学的时间断限和主要样式先秦文学是指从远古时代到秦代建立之前的文学。

这个漫长的历史时期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三个发展阶段,文学的样式有神话、诗歌和散文。

二、先秦文学的发展过程原始社会时期的文学有歌谣和神话,它们都是集体的口头创作。

由于当时文字还没有正式出现,这些作品都是后人根据传说记录下来的。

夏朝的文学:《尚书》中的《夏书》是后人根据传说整理而成的。

夏朝的诗歌有早期的歌谣《候人歌》和夏桀时的民谣。

商朝的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是早期的文字记载甲骨卜辞《卜辞通纂》第三七五片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南来雨,其自北来雨?商代的散文还有《尚书》中的《商书》以及《周易》中的《卦辞》和《爻辞》。

卦爻辞:羝羊触藩,不能退,不能遂。

(《大壮·上六》)周朝的文学:历史散文空前地发展起来。

《尚书》中的《周书》在记言记事方面都有了突出的进展,显示了古代散文在日益成熟。

《周书》之外,诸侯国也各有国史。

保留至今的《诗经》是周代乐官搜集和编定的乐歌,《诗经》成为我国诗歌史上辉煌的第一页。

战国的文学:在百家争鸣中出现了诸子散文。

历史散文的成就也非常引人注目。

《左传》和《国语》的基本内容虽然是战国以前的史料,但它们的成书都在战国时期,而《战国策》的出现,更是把历史散文推向了新的高峰。

在南方的楚地,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楚辞。

战国文学是先秦文学的一个高潮。

三、先秦文学的基本特征1、应用性与现实性先秦文学尚处在文学的初起阶段,这一时期,文学还没有同学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完全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带有很强的应用性。

先秦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作品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关,其中总是大胆地表现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看法与感受,从来不回避现实问题。

2、独创性与典范性先秦文学带有初创期的特点,这一时期,文学创作没有什么现成的模式可循,因此也就没有什么束缚创作的框框,不同的作者都力图在作品中自由地表现自己,作品带有鲜明的个性和独创性。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第一编先秦文学

著名历史散文作品赏析
01 02
《左传》
《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作者不详,主要记 述春秋时期具体史实的史书,以“春秋经”的内容为基础记述春秋时期 具体史实的史书。
《国语》
《国语》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著作。记录了周朝王室和鲁国、齐国、 晋国、郑国、楚国、吴国、越国等诸侯国的历史。
03
《战国策》
《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
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
历史散文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文化意义
历史散文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们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明进程,是 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它们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素材,同时 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例 如,《史记》、《汉书》等史书以及后世的 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都受到了历史散文的 影响。
《诗经》的艺术特点
总结词
《诗经》的艺术特点主要体现在其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上。
详细描述
《诗经》的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三种,这些手法丰富了诗歌的表达力,使其更具有艺术感染力。同时,《诗 经》的语言风格质朴自然,多用口语,因此读起来朗朗上口,易于理解和记忆。
《诗经》的文化意义与影响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诗经》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其文化意义与影响深 远。
《诗经》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经典之作,也是中国文化的瑰 宝。它所蕴含的哲学思想、伦理道德、审美观念等深刻影 响了后世的文化发展。《诗经》中的许多诗歌成为了经典 名篇,被广泛传颂和引用,对中国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同时,《诗经》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其 独特的艺术价值和人文精神对世界文化也产生了影响。

01先秦文学概说

01先秦文学概说

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本段之上下限:1、无法确定上限,一般以有文字之初开始(甲骨文、金文)2、下限一般定在秦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一、文学的发生口头——文字从传说到写定(短歌和故事;荷马神话)韵文——散文出于天然,便于传播实用——审美“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娱宾遣兴纪实——虚构二、特征1、学科属性不独立无所谓“纯文学”,后代除楚辞外,多归入经、史、子三部,今言“文史哲合一”。

/今日之“文学”,旧语谓为“辞章之学”;古所谓“文学”,乃文献之意,如《论语〃先进》所谓“孔门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之一。

2、综合的艺术形态诗、乐、舞合一。

乐经即诗经,风乃乐调。

3、文体由浑融走向分别体制:初期只分韵、散;战国后乃有赋体;又初步分别不同文体的功能与手法:史以叙事,诗以抒情言志,著述以论说。

4、伪作特多(参张心澂《伪书通考》、郑良树《续伪书通考》);撰年无考(参钱穆《先秦诸子系年》);作者多难以考实。

以后者为例:1)佚名《周易》、《诗经》2)集体述作《墨子》、《庄子》、《吕氏春秋》3)托名《管子》、《商君书》、《国语》4)后人编辑《尚书》、《战国策》5)存疑《老子》、《左传》6)较明确者《荀子》、《韩非子》、屈赋然其中亦夹杂伪作。

总结:此期为中国文学之萌芽期,后代文学的许多变化发展孕育于兹。

章学诚《文史通义·诗教上》:“盖至战国而文章之变尽……至战国而著述之事专……至战国而后世之文体备。

故论文于战国,而升降盛衰之故可知也。

”三、先秦知识阶层的演变与文学的关系巫史合一(宗教、祭祀/卜辞、金文、音乐)——学在王官(礼乐文化)——士人(礼乐下行,百家争鸣)四、学习难点——三道屏障(可谓中古以前文学之通则)1、文字生僻,作品难读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诘屈聱牙。

”/当时口语去今亦遥远2、观念隔膜,趣味难得思想:诸子百家之说纷纭,难以读解(此为不知己亦不知彼)古云“文以载道”,道不明则不能知其所以然;审美:朴素自然,错落参差/精工秀丽,明朗严整(此为知己不知彼)今人趣味去古悬远,读之如富家子茹野菜,难咽必也。

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论.

第一编先秦文学概论.

作品解读
一、《卫风· 氓》 (一)内容分析 1.通过一个妇女的悲惨遭遇,揭露、控诉 了二三其德的负心男子。 2.通过主人公自身的感受,对整个男权社 会提出了强烈的控诉。

作品解读
一、《卫风· 氓》 (二)艺术特色 1 . 善于剪裁 2 . 工于叙事 3 . 运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更容易做到抒情 与叙事的水乳交融。 4 . 表现人物用两相对比之法,突出特征, 很是传神




七、诗经的传授与流传 东周时代,贵族重视学诗。 先秦时代,儒家很重视学习《诗经》。 汉传授《诗经》的有鲁、齐、韩、毛四家 鲁诗:鲁人申培所传 齐诗:齐人辕固所传 韩诗:燕人韩婴所传 毛诗:鲁人毛亨所传,因汉代毛苌而显。 前三家汉初为显学,先后立为学官。今三家诗亡, 独存毛诗。
第二节 《诗经》的内容

第二节 古代神话


三、神话保存及流传的情况 华夏文明最早发祥于黄河流域,早熟而富于理性, 民重实际而黜虚无。长期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之中 原地区受儒家影响极深,而儒家“不语怪、力、乱、 神”。中国文明一开始即重史,有些神话传说被简 单地曲解为信史。 典籍没有完整的神话著作,只有只言片语的记载, 多见于《山海经》、《穆天子传》、《楚辞》、 《淮南子》、《列子》等。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三、人物刻画:用多种手法表现抒情主人公 的形象。 1.以第一人称表现的诗,有的直接表现抒情 主人公的情感、愿望,有的则体现出一定的 个性。 2. 以第三人称表现的诗,有的在简短的篇幅 中表现人物一定的特征;有的着重于外形和 行动描写。

第三节 《诗经》的艺术特色与影响

第一节 关于《诗经》的几个问题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第一章:先秦文学概说
第一章: 先秦文学
概说
一、先秦文学
(公元前21世纪 ~公元前221年)
Ysad.gif
二、先秦时期的概况:
公元前21世纪,建立夏朝。公元前16世纪,建立商朝。
普遍意识: 对鬼神的信仰和对祖先亡灵的崇拜。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周人尊 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 (《礼记·表记篇》)
公元前12世纪,建立周朝 (西周;东周:春秋 、战国)。 1、进入以礼乐为标志的理性文明阶段。 2、各家各派涌现,形成“士”的社会阶层。
《共工怒触不周山》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 天柱折,地维绝。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 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
三皇 ①燧人、伏羲、神农(《尚书大传》); ②伏羲、女娲、神农(《风俗通义》); ③伏羲、祝融、神农(同上); ④伏羲、神农、黄帝(《古微书》)。
五帝 ①黄帝、颛顼、帝喾(kù)、尧、舜(《大戴礼记》); ②庖牺、神农、黄帝、尧、舜(《战国策》); ③太昊、炎帝、黄帝、少昊、颛顼(《吕氏春秋》);
“载民”是始祖;“玄鸟”即燕子,可能是本部落 的图腾; “遂草木”歌唱草木茂盛;“奋五谷” 歌唱五谷生长;“敬天常”即遵循自然法则;“达 帝功”以下反映了原始人的宗教信仰。
体现了上古时代诗、乐、 舞一体的原始形态。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宍古肉字)” 《吴越春秋》
原始人制造弹弓和狩猎的过程。
乘马,班如。匪寇,婚媾。《易经》
(5)古代神话对浪漫主义传统的形成和 发展,起了重大作用。
四、先秦文学概况
1、诗歌
诗经 :现实主义。 楚辞: 浪漫主义。
《诗经》 、 《楚辞》,形成了 诗歌发展的《风》、《骚》传统。
2、散文

1先秦文学概述

1先秦文学概述
从上古至秦统一(即公元前221年)以前这一 阶段的文学,习惯上称为“先秦文学”。先 秦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生、发展的最早阶 段。在这一阶段,出现了许多优秀作品:上 古原始歌谣和神话,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 集《诗经》、《左传》、《国语》、《战国 策》等历史散文,诸子百家的哲理散文,楚 辞中屈原的《离骚》和宋玉的《风赋》等等。 先秦文学灿烂辉煌,影响深广,为我国文学 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 它以乐曲的不同,分为“风”、“雅”、 “颂”三部分 《诗经》采用赋、比、兴的表现方法:赋即 铺陈叙述,比即打比方,兴是先言他物,以 引起所咏之辞。
历史散文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尚书》、《春秋》是初期的代表。<春秋》是我 国第一部编年史,行文简略,只是大事记式的梗概 记载,其特色在于讲究名分等级,为尊长者讳,多 用曲笔表明爱憎,形成了“微言大义”、隐晦含蓄 的“春秋笔法” 第二阶段以《左传》、《国语》为标志。《左传》 本是编年体史著,但许多篇章又是优美的散文,兼 具了文学和史学的双重价值。 战国策》是第三阶段的代表作。它吸取了《左传》、 《国语》的写作技巧又加以发展,叙事结构完整, 说理雄辩透彻,文笔纵横,铺张扬厉,文学价值较 高.
以屈原为代表的楚辞,“皆书楚语,作楚声, 纪楚地,名楚物” 诸子百家散文中最有影响的是儒、道、墨、 法四家的作品。初期为《老子》、《论语》 和《墨子》。 中期为《孟子》和《庄子》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

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第一节、中国文学的源头一、传说时期的文学①伏羲I)画八卦:“伏羲作八卦,是自先秦以来相传的说法,向无疑议。

但当时尚无文字,是否史实,极可商量。

我们只能肯定,八卦出现于远古时代,相传是伏羲所作。

或曰八卦即原始文字。

”II)作十言之教:《左传·定公四年》《正义》引《易》云:“伏羲作十言之教,曰:干、坤、震、巽、坎、离、艮、兑、消、息。

”“‘十言’中之‘消’、‘息’,皆抽象的观念,绝非原始社会所能产生。

所以,伏羲作十言之教的说法,亦难征信,不过是传说罢了。

”III)作瑟,造《驾辩》之曲:《楚辞·大招》王逸注:“伏羲氏作瑟,造《驾辩》之曲。

”“伏羲所代表的是旧石器时代,当时只是产生了语言,文字还未见得出现,说他制作出乐器,创造歌曲,就更不可信了。

”②神农I)教民播种五谷:“制作耒耜,播种五谷等,必须是文化发展到较高的时期才能出现的现象,在旧石器时代的原始社会,是不会产生的。

”II)制作草药:《淮南子》卷十九《修务训》云:“神农……相土地宜燥湿肥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

”“在原始社会文化极端落后的情况下,神农不可能制作草药,这纯属传说。

”III)以日中为市:《潜夫论》卷八《五德志》:“神农是以……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

”“当时的人民尚处在‘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之肉’的阶段,不可能有剩余的东西进行交换。

这完全是汉人的说法。

”IV)作蜡辞:《礼记》卷八《郊特牲》:“伊耆氏始为蜡,……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伊耆氏即神农。

这是一首农祭歌,其中的‘土’、‘水’、‘昆虫’、‘草木’等都是具体的名词,文化较高的人们才能有这种观念,此期尚不可能有。

所以这首祭歌当是后人的拟作。

”③黄帝、尧、舜等。

(本节引文均出自聂石樵《先秦两汉文学史稿·先秦卷》P1-5)二、早期文字与书面文学的产生文字产生以后,中国文学才脱离了传说时期。

文学史1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文学史1第一编  先秦文学(PPT)
1、原始诗歌 、 2、《诗经》3、《楚辞》 、 诗经》 、 楚辞》
(二)散文 1、历史散文 2、诸子散文
(三)寓言和神话传说 1、先秦寓言 2、神话传说
第一章 上古文学
第一节
上古歌谣
一、 上古歌谣的内容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劳动歌谣。 1、劳动歌谣。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弹歌》 2、祭祀歌谣。 祭祀歌谣。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 (《卜辞通纂》375片)。 卜辞通纂》375片
黄帝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在思想内容方面: 在思想内容方面: 1.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具有较强的现实性 2.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 将人神化, 将人神化 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及民 族性格。 族性格。
二、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上古神话的基本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艺术方面的特色: 1.表现出了为人生、 1.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 表现出了为人生 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 的原始艺术精神 创作发生了重大作用。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4.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
周南 ·芣苡 芣苡
采采芣 采采芣苡,薄言采之。 薄言采之。 采采芣 薄言有之。 采采芣苡,薄言有之。 采采芣 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掇之。 采采芣苡,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捋之。 采采芣 薄言袺 采采芣苡,薄言袺之。 采采芣 薄言襭 采采芣苡,薄言襭之。
伐檀》 《魏风·伐檀》 魏风 伐檀

古代文学第一章 绪论

古代文学第一章   绪论

《周易》卦爻辞
解释卦的为卦辞,解释爻的为爻辞,这是早期文 学,是对生活经验的总结: 1、反映上古婚姻制度的 《周易》中《屯·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 匪寇,婚媾。 2、与战争相关的 《中孚· 六三》: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3、反映人们愉快的劳动生活的 《归妹· 上六》:女承筐,无实;士刲羊,无血。
原始社会的文学——神话(1)

神话产生的社会背景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水平很低,这限制了人们的知 识水平,使他们在自然力量的面前无能为力,于是他们 将这一切归于神的意志和权力,在生产劳动中依照心目 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创造了许多神的故事,口头流传。 神话的定义
是远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 幻想出来的具有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神话的保存流传 因为神话产生的时候,文字还没有产生,所以当然 无法被记录,当时记事的方式有结绳记事等。又因为儒 家“不语乱、力、怪、神”(《论语》),所以将神话 历史化,任意加以修改,有的已经是面目全非。
原始社会的文学——原始歌谣

原始歌谣的特点:反映了人与自然的斗争;句短 音促。 原始歌谣的分类: 1、反映劳动生活的,《吴越春秋•弹歌》断竹、 续竹(做弓);飞土、逐肉(打猎) 2、征服自然愿望的: 《礼记· 郊特牲》中《蜡 辞》:“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 归其泽!” 3、反映思念之情的,如《吕氏春秋· 音初篇》中 《候人歌》:候人兮猗。
第二节 夏商时代的发展



殷墟卜辞:殷墟卜辞可以说是先秦散文的 萌芽,它在兽骨龟甲上简略地记录了殷商 王朝的占卜言辞,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记言、 记事文字,也是书面文学的萌芽。 金文 :铭文,指铸造、刻写在钟鼎上的文 字,早期法家李悝曾经在钟鼎上刻过法律 的条文,与甲骨卜辞同时,但比甲骨文进 步一些。 《周易》卦爻辞: 《尚书》:

(完整版)先秦文学概述

(完整版)先秦文学概述
《韩非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四.先秦文学的特点
1.创始性:具有开创精神和丰富的想象力
2.综合性:文史哲不分离,诗乐舞相融合
3.实用性:反映社会现实
4.随意性:言论自由
五.先秦文学的传统特征
(一)发愤著书的传统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作者遭受困顿,心中郁闷不平,故通过创作来抒情言志,表达愤懑不平之情。司马迁概括了先秦各家发愤著书的传统,同时也是他创作《史记》的动机。唐宋古文运动时,韩愈提出“不平则鸣”,欧阳修提出“诗穷后工”,都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
(四)先秦散文
1.历史散文
(1)第一阶段:以《尚书》和《春秋》为代表
《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古典散文集和最早的历史文献,大体上是春秋以前历史史官所收藏的官府要件和论文选编。
《春秋》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是继《尚书》之后以记事为主的一部史书。
(2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
(1)创世神话:
即解释世界、人类民族起源的神话。如“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玄鸟生商”、“姜嫄生后稷”等。这类神话包含着自然崇拜与探索,以及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意识。
(2)英雄神话:
反映在人与自然斗争中产生的英雄人物的神话。如“鲧禹治水”、“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后羿射日”等。一般说来神话包含两种意识:崇拜与征服,但中国古代神话多表现出对自然的征服意识。
3.形式:篇幅短小,语句短促,节奏鲜明,歌、舞、乐三位一体
如:《吕氏春秋·古乐篇》所记载的葛天氏“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演唱情景,可以看出原始歌谣具有歌、舞、乐三位一体的混合形态的艺术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学期)一、先秦文学概览1.1 远古传说与神话中国古代文学的源头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

这些神话故事,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夸父追日等,充满了瑰丽的想象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1.2 《诗经》——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305篇诗歌。

它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感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1.3 《楚辞》——浪漫主义诗歌的瑰宝《楚辞》是战国时期楚国的诗人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代表作有《离骚》、《九歌》等。

屈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刻的哲理,抒发了自己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与关爱,成为浪漫主义诗歌的典范。

1.4 先秦散文先秦散文以诸子百家著作为代表,如《论语》、《孟子》、《庄子》、《韩非子》等。

这些著作不仅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而且在文学上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为后世散文创作奠定了基础。

二、秦汉文学的发展2.1 汉赋的兴起秦汉时期,文学创作逐渐从先秦的哲理散文转向了辞藻华丽、形式自由的赋。

汉赋以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等为代表,其内容广泛,既有对帝王生活的颂扬,也有对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汉代的繁荣与昌盛。

2.2 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是汉代民间流行的歌谣,它们大多反映了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和思想感情。

如《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作品,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3 史传文学的辉煌秦汉时期的史传文学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以司马迁的《史记》最为杰出。

《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以严谨的史实、生动的叙述、深刻的人物刻画,成为后世史传文学的典范。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变革3.1 魏晋诗歌的新风貌魏晋时期,诗歌创作呈现出新的风貌。

以曹操、曹植、王粲等为代表的建安七子,以及陶渊明等诗人,他们的作品摆脱了汉代赋的华丽辞藻,更加注重抒发个人情感,展现了魏晋风度。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之先秦文学

《诗经》和儒家、墨家、法家的散文,产生于北 方,表现了北方人民重实际而轻冥想的特点。屈 原和宋玉的作品,想象丰富,文辞华丽,则是南 方楚文化的产物。《庄子》的奇思遐想,除了受 楚文化的影响,又与齐地有关海洋的传说有关。 同是北方的文学,也由于地理环境和文化传统的 差异而面貌不同,《诗经》中的十五国风,就表 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的差别。
《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
短短的四句八字,写出了人们砍削竹子, 制造弹弓,射出弹丸,投击野兽的整个劳 动过程,是一种质朴简略的原始猎歌。
《吕氏春秋· 古乐篇》的“葛天 氏之乐”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 八阙: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 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 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第二节 原始歌谣与神话
一、原始歌谣

人类最早的文学样式是诗歌。最初的诗 歌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活实践。原始人 在生活实践中,产生了交往和抒发感情 的需要,除了借助语言之外,他们还会 发出一些抑扬顿挫的呼声。这种呼声就 是歌唱的前身。当人们在有声无义的呼 声中加入简单的语言,就形成了最简单 的诗歌。
1、应用性与现实性 先秦文学尚处在文学的初起阶段,这一时 期,文学还没有同学术及其它艺术形式完 全分离,形成独立的艺术门类,而是带有 很强的应用性。先秦文学具有很强的现实 性,作品的内容都与现实生活有关,其中 总是大胆地表现对现实社会与人生的种种 看法与感受,从来学史
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各个时代文学发展的概况、文 学创作的主要成就、特点及其形成 原因;历史上各种文学体裁发生、 发展及变化的过程和原因;各个时 期代表作家的创作成就、特点、地 位及影响;各种文学流派的形成及 其文学主张、创作成就、特点及影 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先秦文学的形态特点 1、文史哲不分
2、诗乐舞结合 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尚书· 舜典》 诗, 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礼记· 乐记》 3、作者身份不明确
五、先秦文学作者的流变
巫(甲骨卜辞)——史《左传》——士(诸子散文)
六、先秦文化与文学发展的轨迹
夏商时期:巫史文化 原始宗教 西周春秋:礼乐文化 巫术文化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 九流十家 “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都邑之移转。自其 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 ——王国维《观堂集林· 殷周制度论》
第三节 先秦文学概述
一、概念界定:
“先秦”即秦代以前,指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以 前的历史,包括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早期封建社会三种 形态。 先秦文学主要指周代文学,尤其是春秋战国时代的文 学。这一时期由天下一统到诸侯异政的分裂,再归于中央 集权的统一,文学作品体现了中华民族由分裂而寻求统一 的时代特征。
思考题
1、名词解释:文学史、文学史三层面、文学 本位、“三古七段双视角” 2、文学演进中的互动关系有哪些? 3、简述先秦文学的特点和作者的流变。
第二节 中国文学的演进
一、文学演进的因素 外部因素: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地理环境 内部因素:不平衡性(文体、朝代、地域) 二、文学演进中的互动关系 雅俗互动 文体渗透和融合 复古与革新 文道关系
三、中国文学的基本分期
一、“三分法”:三古、七段、双视角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3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3世纪至16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16世纪至20 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1840)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1919)
二、中国文学的源头
原始歌谣和神话传说:是中国文学的萌芽。 甲骨卜辞和钟鼎铭文:是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最古老的文学形式:诗歌
三、先秦文学的经典代表作品
1、《尚书》和《周易》:儒家经典。是中国早期的书面文 学。 2、《诗经》:儒家经典。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中国诗歌 积极现实主义的源头。 3、史传散文: 《左传》长于记事,《国语》长于记言,《战国策》长 于写人,叙事文学趋向成熟。 4、诸子散文: 《论语》《墨子》《孟子》《老子》《庄子》《荀子》 《韩非子》和《吕氏春秋》等,由简单的语录体,经论辩 文体,发展为成熟的专题论文。 5、屈原和楚辞: 中国诗歌由集体创作走向个人创作,成为中国诗歌积 极浪漫主义的源头。
中国古代文学1
先秦两汉文学主讲教师:杨智 Nhomakorabea文学院“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 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 自序》
绪论 先秦文学概说
第一节 文学史的概念和演进
1、文学史的概念 文学史即文学的历史。 2、文学史研究的三个层面 背景层面:文学创作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 主体层面:作家,包括作家的生平、思想、心态等。 作品层面:文学作品,是文学史的核心内容,阐释文学作 品的演变历程。 3、文学本位的概念 一体两翼:文学创作是文学史的主体,文学理论、文学 批 评、文学鉴赏是文学史的一翼,文学传媒是 文 学史的另一翼。
二、“四分法”
1)上古文学: 先秦文学、两汉文学;文学自发的时期,突出特点是文学尚在 文化的大母体之内,文史哲不分。 2)中古文学: 魏晋南北朝文学、唐代文学。文学自觉的时期,诗歌和散文的成就 达到顶峰。 3)近古文学 宋代文学、元代文学、明清文学。文学转型的时期,戏剧和小说兴 起并达到顶峰。 4)近代文学: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古典与现代交叉,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时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