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艺术的本质
语文教学中的艺术――导语的设计:悬念式语文教学导语.doc
语文教学中面对的最大问题学生不感兴趣。
一位德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
”那么,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成功导语的设计,无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手段。
大凡有经验的语文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语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语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
”特级语文教师于漪也说过:“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的吸引住。
课的开始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
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由此可见,好的导入既是一门艺术又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
那么,什么样的导语才算是好的导语呢?明确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才能去构思去设计异彩纷呈的导语。
本文先将优秀导语的基本要求简述如下:1、导语设计力求新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研究表明,浓厚的学习兴趣可使大脑、各种感官处于最活跃状态,能促使学生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贯注于学习活动。
一篇课文的导语一旦激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主动的跟随教师去探讨知识的奥秘。
一般来说,追新求异是人们共有的心理,新奇的东西才能激发人的兴趣,因此导语设计必须新奇。
2、导语设计要达到美感性与情感性的结合。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青少年学生正值如诗年华,他们具有强烈的爱美天性和独特的审美观,所以教师进行导语设计力求达到美感性。
让优美、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语言给学生的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学生的审美体验,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在追求美感性的同时,也要注意情感性:“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是一片汹涌起伏、激情澎湃的大海,他们渴望拥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渴望找到强烈的情感共鸣。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
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浅谈
教学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浅谈李安全(CQ200701149 重庆外国语学校 400039)教学既富有科学性,又富有艺术性。
因为教学作为一种活动方式,本身就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
换言之,如果说教学是一门科学,则是包含着艺术性的科学;如果说教学是一门艺术,则是隐含着科学性的艺术。
下面从三个方面略作阐释。
一、“教”“学”新解小结:教学是“成人”之实践活动,让学生有自然人成为社会人。
教学就是要促进人的发展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的潜能的发展,使学生成为成熟的人。
与学生自学有本质的不同,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实践活动。
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学生学习的交流活动;教学是以教学内容的学习与掌握为“核心”,为主线;教师的“教”要引导和帮助学生的“学”;教师的教学要促进学生的“更好更快”、更全面更讲健康的发展。
二、教学的科学性教学活动是一种复杂的社会活动,使科学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的一种培养人的活动。
教学活动首先具有科学性的特点。
教学活动是一种客观存在,有其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又一定的客观依据和客观制约性,并且在教学活动的各种关系中存在必然联系,因而教学活动表现为一定的客观必然性。
不仅如此,教学活动无论怎样千差万别,都会存在着诸多普遍性和共同性,表现为普遍性的特点。
正因为教育活动的客观性、必然性和普通性使教育活动有着自己的特点、逻辑、规则和规律,它并不是杂乱无序、变化无常和无章可循的。
(刘茜《当代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课程·教材·教法》2007,4)客观事实:教学作为技能是可以学习,可以传授,可以模仿的。
重庆市“名师工作室”,“老带新”等教师培训模式可以为证。
1.教学规律:有道可传,有理可探教学规律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一是教学基本规律;二是学科教学的规律。
教学基本规律主要包括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熏陶渐染、循循善诱、教学相长、以学定教(《论语》)和便宜性原则,彻底性原则,简明性与迅速性原则(《大教学论》等。
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留白艺术则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种技巧和手段。
留白艺术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解、解释、引导学生阅读文本的时候,适当地“留白”,给学生一定的思考和表达空间,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留白艺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悟语文知识,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本文将从留白艺术的概念、运用的有效性以及实际操作中的技巧等方面展开讨论,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方式及其重要性。
一、留白艺术的概念留白艺术的本质是在教学中适时地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不做过多的引导和干预。
留白艺术并不是完全不讲解,而是要在适当的时候“留白”,给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的空间。
在语文课堂上,留白艺术可以应用到很多方面,比如在讲解文本的时候,老师可以适时停顿,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机会;在设置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性的问题,而不是直接给出答案;在进行阅读引导的时候,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文本中的美,而不是直接给出解释。
留白艺术要做到适可而止,既不能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又不能给出太多的指导和答案。
留白艺术的核心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表达,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二、留白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性1.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小学生正处于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在逐渐形成。
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运用留白艺术,可以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中,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不仅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自己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2.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语文学习不仅是要求学生掌握知识,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
留白艺术的运用可以促使学生自主表达,让他们更多地参与课堂活动,练习自己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通过思考和表达,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自己的写作习惯和写作能力。
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摘要:教学的留白艺术是指将留白手法运用于教学中并以此引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艺术效果和水平的活动。
本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教学留白的意义及其方法。
关键词:创新;留白;探究;建构“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设计,更重视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教学本质就是一种创造,一种艺术。
一场新的教学方式的革命已走入我们的课堂,然而,新课改的课堂节奏似乎有些快了。
课堂上,师生互动,你问我答。
教师唯恐讲得不细,不透,这种嚼烂知识喂学生的填鸭式教学,累了教师也困了学生,学生忙于做笔记,不思不想,很容易腻味。
讲得愈多、愈细,学生反而得到的愈少、愈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们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的方法很多,而巧设教学留白,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
在语文教学中,空白艺术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留有思维的余地,讲到适可,点到即止,留几处空白让学生去化虚为实、联想思索,主动探知和动态生成。
这种空白艺术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学生探究并解决问题的兴趣,引起学生的联想、想象,使语文教学实处含虚,虚处含实,形成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意境,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文教学留白的意义1.巧设留白,培养学生兴趣,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瑞伯雷斯说:“学生不是待灌的瓶,而是待燃的火。
”孩子的智慧之火需要教师的教育智慧去点燃,而点燃孩子智慧之火的关键是“教育的留白”。
所谓“点燃”,就是教师启动留白艺术引导学生产生迅速投入探究的倾向,使他们的思维处于激活的状态。
在语文课的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探究意识,让学生成为真正的思想者、探索者和研究者,既是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需要,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需要。
教学中,我们教师常习惯于以提出预定了答案的问题的方式进行讲授内容,表面上师生的问答、讨论十分热闹,实际上却是教师设圈引诱学生往里钻。
这种“请君入瓮”式教学模式的弊端在于始终把学生的思想限制为聚敛的、定向的求同式线性状态。
活力、魅力、效力——“三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
活力魅力效力——新桥中心小学“三力”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微探摘要:语文教学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它的根——语言文字,更散不了它的魂——阅读和写作。
我们理想的语文课堂——“三力”课堂是活力课堂、魅力课堂、效力课堂。
它的基本标志是:“三力”课堂是平等互尊的和谐课堂,是生活再现的生命课堂,是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课堂,是充满情趣的创新课堂,是持续生成的反思课堂。
它有五个特点:激发一个情趣、突出两个全程阅读、提供三个保证、做到四个尊重、鼓励五个挑战。
在操作上它强调:强化预习,把握读的起点;勤于练笔,读写有机结合;举三反一,厚重文化积淀;含英咀华,实现“以文化人”;质疑探究,激发学习思维。
我们期望通过“三力”课堂建设提升教育的品位,提升教育的效率,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
语文叙事、写景、蕴趣、寓理、抒情,所以语文学习应该是一件充满情趣又幸福惬意的“美差”。
不过鸟瞰我们的语文课堂,尤其是农村小学的语文课堂,我们发现老师和学生往往是苦不堪言。
老师苦在“咬文嚼字”,学生苦在“死抄硬背”。
课堂上,语文老师要么浮光掠影,学生跟着走马观花、囫囵吞枣;要么把学生当做婴儿,将文本中生动有趣的语文知识嚼得很碎,一口一口地喂给学生。
试想这样的课堂学生又怎能体味出个中滋味?怎能深刻理解到知识之间的内在关联?怎能从语言文字中获取生命的活力,在语文学习的活动中展示生命的魅力,产生欣赏语文、思考语文、表现语文、创造语文的效力呢?虽然说语文教学百花齐放、流派纷呈,但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离不开它的根——语言文字,更散不了它的魂——阅读和写作。
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心甘情愿”“迫不及待”地深入进去(阅读语言文字),在一番“身临其境”“其乐融融”地醉心体验(领悟语言文字)之后,得以“心满意足”“回味无穷”地轻松出来(驾驭语言文字)。
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师循循善诱、抛砖引玉,学生质疑探究、陶醉酣畅。
活力、魅力、效力“三力”并举,师生痛快淋漓,成功的喜悦时时闪现。
浅论语文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浅论语文 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
◎ 喻 峰 (西省 学校 3 0 ) 江 旅游 30 06
于 “ 术 ”一 词 ,古 今 中外 有不 同 的解 释 。有 艺 的 认 为艺术 是 塑造 形 象 ,反映 生 活 的艺 术的 形 态 ;有 的认 为 艺 术 是 有创 造 性 的 方式 、方法 、才 能 、 技 巧 ;有 的认 为艺 术 是诡 计 、诈 术 ;有 的认 为艺 术 是 鉴 赏 力 、想 像 力 ,等 等 ,那 么 语 文 教学 是不 是 艺 术 , 它 具有 哪些 特征 呢 ?
在 教 学 活 动 中都 是 存 在 的 ,如 果 失 掉 了 它 们 ,听 、 说 、读 、写 的 教 学 手 段 就 无 法 实施 ,教 学 目的 也 不 可 能 达 到 。如 果 这 些 方 法在 每 堂 课 上 都 使 用 ,那 么 教 学 效 果 也 不 见 得 好 。机 械 地 照搬 ,带 给 学 生 的 是 乏 味 繁 琐 ,而 灵 活 的 运 用 带 给 学 生 的 是 轻 松 愉 悦 。 方 法 的 承 受 者 是 学 生 ,教 学 过 程并 不 是 工 人 制 造 产 品的 过 程 ,工 人 生 产 时 面 对 的 是 固定 不 变 的 设 备 和 规 格 一 律 的 加 工 材 料 ,他 只需 重复 必 须 的 动 作 就 能 生 产 出 产 品 ,同 时 要 求 产 品 越 标 准 越 好 。 而 教 师 面 对 的是 活 生 生 的人 ,他 们 有 感情 、有 差异 、 有变 化 。 教 师 若 也 像 工 人 那 样 操 作 ,我 想 “ ” 品 率 是 很 高 废 的 。 教学 并 不 是 大 批 量 生 产 统 一 规 格 的物 件 ,而 是 培 养不 同 类 型 的 人 才 。它 要 求 教 师 不 能 只做 技 术 工 人 ,而 应 该 成 为 设 计 师 ,要 有 科 学 的 头 脑 ,运 用 科 学 的 方 法 ,遵 循 科 学 的 规 律 去 培 育 人 。作 为 语文 教 师 既 要 把 握 语 文 教 学 的 基 本 方 法 ,也 要 注 意 学 生 的 年 龄 特 征 和 个 性 差 异 ,根 据 他 们 已 有 的 知 识 经 验 、 兴 趣 爱 好 、心理 状 态 等 智 力 和非 智 力 因素 因材施 教 。 如 潘 凤 湘 老 师 的 教 读 法 、魏 书 生 老 师 的 五 步 阅 读 法 都 是根 据 语 文 教学 的 目标 ,分 别 结 合 学 生 的 认 知 心 理 特 征 和 智 力 技 能 形 成 的 特 点 而 确 立 的 。所 以 说 语 文 教 学 有 法但 无 定 法 ,要 根 据 教 学 对 象 和 内 容 作 调 整 和 设 计 ,要遵 循 科学 的 方 法 和 规 律 ,做 到 “ 心 随 所 欲 不逾 矩 ” 。从 现 代 教 育发 展 的 趋 势来 看 ,观 念 上 由接 受 教 育观 向 自主 教 育 观 转 变 ,由 共 性 至 上 观 向
小学语文教学论 练习题及答案(全)
练习题一一、单选题1. 语文教师应该成为语文教育教学实践中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和()。
A.消费者B.解决者C.观察者D.阅读者2. 语文教材的()是指要选择那些文质兼美的篇章内容进入到语文教科书。
A.典范性B.科学性C.新颖性D.文学性3. 语文教师的工作情境实际上是()。
A.教材B.课堂C.教学内容D.教室4. 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时,注重将静态的语文知识转变成学生具体的言语行为方式,是遵循了语文学习方法的()原则。
A.客观性B. 操作性C.实践性D.选择性5. ()来自于教育教学实践,是在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括、提升,而形成的一种操作框架或者操作流程。
A.教学手段B.教学框架C.教学方法D.教学模式6. 语文教师要注意语文学法指导的()和长期性。
A.变异性B.连续性C.实验性D.不确定性7. “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使其真正成为学习过程的主人。
”体现了语文教学方法的()特点。
A.双边性B.双型性C.双步性D.双向性8. 语文课程丰富的()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
A.人文内涵B.价值取向C.传统文化D.道德精神9.南北朝时期周兴嗣编写的蒙学教材是()。
A.《百家姓》B.《弟子规》C.《中庸》D.《千字文》10. 男生在小学阶段的语言学习能力明显低于女性体现了性别发展的()。
A.科学性B.不全面性C.差异性D.不均衡性11. 个性化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指学习资源的多维性、()、学习风格的独特性、学习过程的终身性。
A.个人性格的多重性B.教材的多变性C.价值追求的多重性D.知识点的不交叉性12. “教学方法的本质就在于它是教师和学生二位一体的活动方式”是语文教学发展特点中的()。
A.双步性B.双基性C.双边性D.双型性二、多选题1. 汉字书写的最高标准就是美观,保证学生写字的美观,要注意()方面的指导。
A.笔画B.结构C.字音D.笔顺2. 目前阅读教学中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对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学法”的理解与思考精品作文
对韩军老师的“新语文教学法”的理解与思考我有幸于二零一零年四月在省城兰州金城大剧院参加了“全国教学名师巡讲团赴各地讲学活动”。
在活动期间我认识了清华大学附中的语文特级教师韩军老师。
在这次巡讲会上,他主讲的专题是《新语文教学的理念和艺术》。
在演讲中,他以宏博的专业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切身的成长经历,深挚的教师情结,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并用饱满的热情,缜密的思考,阐述了“新语文教学理论”和课堂教学艺术,震撼了每一个与会者的心灵,赢得了全场上千人的阵阵不绝的掌声。
会后,我重温了韩军老师的《韩军与新语文教育》等一系列教育论文,更深刻了解了他的“新语文教育”观,引发了深刻思考。
一、“举三反一”,回归语文知识积累之本早在 1996 年,韩军老师首次提出了“语言的学习的规律,应当是‘举三反一’,而不是‘举一反三’”的主张。
他认为语文的学习首先必须“举三”才行,然后才能“反一”。
他所谓的“举三”就是让学生进行大面积阅读、大容量积累,这是语文教学中语言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反一”就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即阅读和写作能力,这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进行语言表达能力训练的过程,也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标准。
没有“举三”,难有“反一”。
“举三反一”是学习语言、形成言语能力的根本规律,也是现代语文教学的总思路。
“举一反三”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曾不失之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但在新语文教学中已远远不适应。
它讲究把课讲得深刻、细致、透彻、全面,其结果是少慢差费,耗费时间,收效甚微。
朱自清的《背影》(八年级上册)大约1400 多字,我尝试运用“举三反一”的方法,只用了三课时(比以前减少了两课时),其中第三课时完全是一堂阅读拓展课,指导学生阅读了邹韬奋先生的《我的母亲》,观看了电影《我的父亲母亲》中的相关片段,和以前所教班级相比效果好多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充分激发,对于亲情的理解深刻多了。
有位学生在以“至爱亲情”为话题的读后感中深情地写道:“亲情是我们坚实的依靠,是我们情之所系,心之所牵。
小学语文特级教师于永正的教学艺术赏析
摘要驰名我国小学语文教育界的于永正老师,他在多年教学工作中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他的教育理念与目前倡导的素质教育理念相符。
领会学习其教学思想,教学艺术对青年教师改进教学方法,贯彻课程标准,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本文拟通过于永正的专业成长及其教育观念,解读其教学艺术。
然后,赏析艺术特点分别组织结构,板书和语言三方面探究。
最后,积极将其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应用于青年教师自身的课堂实践,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将因改革走入误区的教师指明方向,从而达到语文教学质量的教师队伍的整体提高。
并且也为今后的教育改革提供新思想。
咸阳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关键词:于永正;语文教育;教学艺术 IAbstractYu Yongzheng is our country famous primary school Chinese teacher. Studying his teaching philosophy will have far-reaching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idea,reform the classroom teaching and to better implement the curriculum standard of teachers.This paper through case analysis and literature research methods,analyses Yu Yongzheng's Chinese teaching way. First of all, from the professional growth of Yu Yongzheng and its teaching view,interpretation of theart of Chinese teaching for Yongzheng road.Then, it focuses on three aspects: the art of teaching organization structure, the art of writing on the blackboard and the art of language, to explain the specific performance of Yu Yongzheng's teaching art in Chinese activities, and to appreciate the artistic features of Chinese teaching of Yu Yongzheng.Finally, Based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nlightenment of Yu Yongzheng's Chinese teaching to the current Chinese Education. To better study the teaching methods and educational ideas of Yu Yongzheng, and apply it to today's education.Key Words:Yu Yongzheng;Chinese Education;Teaching art目录摘要 IAbstract II一、引言 1(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二)研究的基本内容 1(三)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21.文献研究法 22. 案例分析法 2二、相关概念界定 2(一)教学艺术与课堂教学艺术 21.教学艺术 22课堂教学艺术 3(二)教学艺术的特点 31.实践性 32.创造性 33.审美性 3三、特级教师于永正的专业成长及教育观 4(一)于永正的专业成长历程 4(二)教育观 51.“影响”——教育的第一个名字 52.“激励”——教育的第二个名字 53. “五重教学”思想 5四、于永正教学艺术赏析 6(一)教学组织艺术结构艺术 61.导课艺术 6(1)激情导课 7(2)设疑导课 7(3)创境导课 7(4)温故导课 82.教学衔接艺术 8(1)启发衔接——新知与旧知 8(2)感情衔接——新知与新知 9(3)迁移衔接——练习与新知 93.结课艺术 10(1)画龙点睛,余味无穷 10(2)首尾呼应,结构完整 10(3)干净利索,适可而止 10(二)板书艺术 111.精雕细刻,良工苦心——板书设计 112.妙手丹青,栩栩如生——板画艺术 12(三)教师语言艺术 131.幽默艺术 132.启发艺术 14五、于永正语文教学艺术对当前语文教育的启示 15六、结语 16参考文献 17谢词 19咸阳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一、引言(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随着新时期对语文课程性质和功能的深入了解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我们发现:语文要回归本源,教育要找回本真。
不可或缺的语文学习精神
不可或缺的语文学习精神语文,说为言语,写为文字,其音掷地有声,其形方正质朴。
滔滔不绝,口若悬河是语文的风貌,洋洋洒洒,矫龙飘云是语文的骨格。
作为最见精神的学科,语文以其独有的人文精神、审美精神、研究精神深深吸引着每一个语文学习者。
一.文化关怀中的人性语文是一门人文学科,简而言之不过人之常情,事之常理。
语文教学是塑造人的艺术,人文精神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属性。
语文教师的根本责任是要把学生培养成有文化素养和有文化气息的人。
践行如此神圣的的教育职责,语文教师自身首先要积淀一定的人文底蕴,因深厚的文化积累而形成高尚的人格品行。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语文教师的作用,说到底,就是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人格影响。
其次,语文教学的本质是语言文字教学。
而语言文字本身是人的一种社会特性,因而语言文字具有鲜明的人文属性。
没有语言文字,就没有人文精神。
语文教学必须以语言文字的感受、涵咏、领悟、运用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灵动,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语言文字与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即以字形写得规范美观,字音说得标准流利,动笔文从字顺,开口入情入理为人生乐事。
再次,语文教学应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
情感思想是语文教学的生命。
没有情感思想,就没有语文教学。
从阅读学讲,文章本是情铸成,字字句句吐衷肠,亦是理所在,篇篇行行道原委,阅读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对话。
从写作学讲,作文是情感思想宣泄的一种方式,情到深处文自工,理到明处不言喻,写作是内在情思外化为语言文字的文学表达。
二.美学意义下的学习语文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审美活动过程。
从审美的客体讲,现行教材中包含了众多审美因素,如小说中的主题、形象,散文中的画面、结构,诗歌中的意境、意象,剧本中的对白、布景等等,这些都具有丰富的审美意义。
从教学审美主体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审美心理活动,如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鉴别、审美想象等。
从课堂美的创造主体讲,教师授课讲究教学艺术,教学活动即可具有欣赏性、创造性和个性化,所谓“一课一教法,一师一风格”。
(完整版)《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资料整理(最新整理)
第六章语文课程的教学艺术一.语文教学的艺术特征?1.形象性教学艺术的形象性表现在:(1)语言描述的形象化。
教师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给学生生动的直观形象。
(2)体态语言的形象化。
教师运用手势、姿势和表情来表达某种意思,使抽象的语言符号变为形象的活动。
(3)电化教学的形象化。
可以将时空艺术、视听艺术融为一体。
2.情感性情感性是语文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显著特征。
语文教学艺术的情感性表现:(1)语文教师良好的情感修养。
教师要把深厚的情感倾注在教学中,沉入课文,情动于中,才能形于外。
(2)教学语言的情感性。
富有情感的语言更容易使教师、学生、教材融为一体,产生和谐共振,引起情感共鸣。
3.创造性教学需要新颖、突破,与众不同,常教常新,常教常异。
面对教过几遍甚至几十遍的课文仍要有新的设计,只有不断创新,教学才能保持活力。
4.审美性教学艺术的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有机统一,语文教学艺术的内在美是教材中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
教学艺术的外在美主要指教学表达的形式美。
审美性的特征要求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审美修养,具有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5.应变性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变化的复杂过程,教师必须根据教学中变化着的情景,及时迅速的做出反应。
应变艺术是语文教学艺术高低优劣的显著标志,需要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基础、良好的心理基础、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语文课堂的教学的组织艺术?(一)导入艺术1.导入艺术的基本形式与方法(1)释题入课法。
有些文章透过题目就可以窥见全文的奥妙,对于这类文章,教师可以直接板书课题,从释题入手导入新课,围绕课题提示一些教学重点、难点的问题。
比如《将相和》,教师可以通过简短的课前谈话,十分自然的引出课题,接着问:将是谁?相是谁?和是什么意思?将和相始终都是和吗?为什么不和?后来怎么又和了?运用释题入课,可以引发学生注意和发人深省。
(2)设置悬念法。
在新课开始时,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
魅力语言灿烂课堂——小学低段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摘要]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美是培养学生的语言情感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是促进学生能力和非智力因素同步发展的动力。
小学低段语文课堂的教学语言只有在具有科学性、人文性、趣味性和灵活性四个特征基础上,才能将学生的情感和智力因素完美地结合起来,形成和谐、生动、活泼、融洽的课堂氛围,从而切实而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关键词]小学低段语文课堂语言艺术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语言即是通往心灵的路。
师之传道授业解惑,必借助于语言——教师的教学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它是一种在科学性、规范性基础上形成的富有情感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是连接知识和学生接纳知识的一条纽带。
1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教学时间的重要条件”,教师的语言是这条“纽带”,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2教师的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亲切自然、充满情意,学生听了便“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教材化难为易。
因而科学性与艺术性高度结合的语文教学语言美,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引起学生的美感,使他们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的陶冶。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
对于低年级小学生来说,语文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则显得尤为重要。
小学生入学后,语音听觉发展迅速,但注意的持久性与稳定性相对较差,因而更需教师注重课堂语言的组织与发挥,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但从学校的课堂实践及与学生的交流来看,目前还存在着教师语言过于成人化、复杂化或简单化的倾向,缺乏感染力与吸引力;评价语言缺少个性或价值。
“你说得真好!”“你说得太好了!”等既空又泛的放之四海皆准的评价,长期的使用带给学生的只有精神上的慰籍而缺少思维的碰撞与认识的飞跃。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是什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而评价是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手段。
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的功能,使学生学习有动力、学习有方向、学习有方法;使教师教得有成效。
如何科学地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调控作用,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一、发展学生的评价思维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给予他们自评、互评的机会,组织开展不同的评价活动,培养他们深入思考的习惯。
当然,在让学生进行自评、互评以前,教师要进行必要的指导。
可以先示范,然后让学生模仿,这样才能听到学生富有创造性的、妙语连珠的评价语言;也要注意经常性的练习与师生评价相结合,在学生评价有困难、有偏差、有疑惑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及时指导。
二、激励学生产生内在动力法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学生需要教师的激励。
激励性的语言犹如扬帆的劲风,是学生前进的动力。
学习是个体的行为。
不同的学生从课文中接受的“信息量”是不同的。
因此教师不能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的学生,也不能只注重学生回答的最后结果。
进行课堂评价时,既要“对事”,又要“对人”;既要作纵向比,又要作横向比。
一些较容易的问题应尽量让中等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如果他们的回答有进步,哪怕是点滴的进步,教师也应抓住契机,进行表扬和鼓励,肯定其努力的过程、认真的程度等。
在对一些优等生进行评价时,则应侧重于评价他们学习的方法、思维的创新等,要求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
这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
当然,教师应起主导作用。
当学生走在“岔道口”时,教师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发表自己的意见,引导学生在那条“道”上再深入;当学生之间出现分歧时,教师要当好“中间人”,让各方讲清道理,让他们取长补短,从而形成理解能力。
三、激发学生充分挖掘潜能每个人都渴望被肯定、被赞扬,肯定的评价语言能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
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
传统的语文教学不能体现教师与学生平等合作的关系,忽视了教师教学行为的创造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那么,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素质呢?具有心灵的力量。
一直以来我们都错误地以为教师是教书的,不,教师是教“人”的。
教师教书,并力求把书教好,让学生考出好成绩是无奈之举,是强悍的应试教育下的一种生存性的妥协。
但是这种妥协不应付出“只教书不教人”这样惨重的代价。
我说一个教师要具有心灵的力量,那就是在他心灵深处已把自己的人生信念和人生价值锁定于教育。
他在现实的妥协中始终坚守着教育的理想,不管教育的现实与教育的理想之间有着怎样无法调和的矛盾。
我坚信,一个人只要理想之光不灭,就一定能朝着教育的理想境界前进。
这种心灵的力量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和珍贵。
具有情意的关怀。
语文教师应当是一个内心细腻、情感丰富的人。
学生的情感是敏感的,教师如果粗枝大叶,那么与学生朝夕相处时就会不经意地伤害他们。
一旦伤害了学生的情感,那么学习对学生来说,便会是一件了无生趣的事。
有位教育家说,人的情感就像是皮肤,用得多了,就会粗糙起来,长出老茧,不敏感了。
一个教师的情感的伟大之处就在于,他每接一个班、每带一批学生,就和学生建立起初恋般的美好感情。
有了这种美好,有这股情意的清泉,教育就会产生神奇的力量,学生和教师之间就会涌动着永远的爱的溪流,彼此信任和依恋。
具有人格的熏染。
教育是一种影响,人格是一种熏染。
一个很受学生欢迎的语文教师一定也应该是个人格高尚的人。
他对人世的看法,对名利的看法,对生活的态度,对学习的理解,对事物的宽容,对美好的追求,对丑陋的鞭策,他坚强的意志,恒久的毅力,敬业的品质,纯净的心底,都将了无痕迹却又清晰鲜明地印刻在学生的心头。
这种教育或许不在课堂,或许无法用考试来测量,但它却是一切教育的基石,任何教育的力量都将从这里生发,任何人类的伟大和创造都将从这里起步。
【免费下载】如何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
如何挖掘、运用语文教材中的人文性我们教师都知道,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
语文的人文性,体现在课文的思想内容中,也体现在教学的方式、方法上。
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有对文章内容的理性探究,也要有师生情感的积极参与。
正是这种思想与情感的交融使得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了魅力。
重视阅读教学的人文性,是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人文性呢?一、挖掘文本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文本,绝不是语言文字的简单组合,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实施人文熏陶的工具。
“语文教学的本质是以人文教育为主体,人文教育与科学训练有机统一的文学审美活动。
是受教育者感悟体验与科学认知的和谐发展。
”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文本,把文学作品当作人文精神熏陶的主阵地,积极发挥人文教育作用。
如何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因素呢?1、指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是培养人文精神的重要途径。
针对蕴涵着丰富情感的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通过语言文字让学生徜徉于课文的意境,以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如第七册《珍珠鸟》这课人与鸟的亲近,互相信任是本文的重点。
老师注意了小鸟的戏剧性变化。
其实鸟能产生这样的变化就是源于作者对它的精心照顾,人对鸟的信任。
这是本课的人文性。
这才是文章的重心与中心。
我觉得设计时可以按:我对小鸟的精心照顾、小鸟的变化,两条主线并进。
侧重我对小鸟的态度。
让学生抓住最受感动的地方细细谈。
体会到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统一。
最后,还应该把落脚点放在人文性上。
在发散思维训练完后,老师应总结到:我们人类和动物、植物一同生活在大自然中,正是有了他们,我们的大自然才充满了生机,我们的生活才充满了乐趣。
动物属于大自然,植物属于大自然,我们也属于大自然。
你觉得,该怎样做才能使这只珍珠鸟更加快乐地生活?引导学生认识到应该放回大自然。
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
才能达到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
2、按专题进行单元阅读教学有利于人文精神的培养。
在一组课文内容中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教学,着重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方法,留给他们足够时间思考。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自述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风格自述踏入杏坛二十多年,教过中学,也教过小学,还在教师进修学校任教两年,与语文结下不解之缘,终身从事语文教学并以此为傲。
多年的语文教学探索与实践,渐渐让我沉淀出一种睿智厚实、沉稳大气的风格。
一、睿智,聚焦的是“语用”睿智缘于对语文的透彻认知与理解,缘于对本真语文的坚守与实践。
何谓语文?叶圣陶先生说:“以说为语,书面为文,合称之。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就是引导学生诗意地栖居于语文园地,热爱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
语文教学的本真,就是让语文回归本质,让语文教学富有浓郁的“语文味”,摒弃热闹花哨华而不实的“泛语文”“伪语文”“假语文”,扎扎实实地引领学生听说读写思。
当然,语文作为一门人文学科,自然也有它的人文功能。
但是,品德教育、历史地理、自然科学等,毕竟不是语文的核心任务,只是语文教育的“副产品”,我们不能“种了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
一句话,语文的本真是立足文本,落实“语用”,解决的是教什么的问题。
五年级下册《彩色的非洲》,是一篇有着精巧构思和精妙语言的范文,但不少老师偏离语文教学任务,播放大量的视频音频资料,津津有味地欣赏非洲的自然风光、衣食住行和各类艺术形式,结果上成了历史地理课和旅游课。
我则是认真解读文本,研究这篇课文在本册教材和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分析文本蕴含的语用价值,最后确立本文的教学总目标,即解构本文的言语图式,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我引领学生研读文本,品味总分总的严谨结构,过渡句的恰当点缀,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了解非洲独特的自然景观与风土人情,体会作者对多姿多彩、活力无限的美丽非洲的赞美之情,并同步拓展阅读《索溪峪的“野”》,深化对本文写作方法的认识,最后让学生迁移写作《的广州》或《的五(2)班》。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留白”教学法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留白”教学法语文教学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留白”教学法则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其灵感来自于艺术创作中的“留白”概念,旨在引导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探索,培养其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本文将通过论述“留白”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等方面进行探讨。
我们来探讨一下“留白”教学法的本质。
所谓“留白”,是指在绘画、书法等艺术创作中,通过留出一些空白来增加作品的张力和韵味,给人以更多的想象和联想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留白”教学法则是通过有意识地“留白”,即在课堂教学和学生作业中,不给予过多的直接指导和答案,而是让学生自主思考,通过自己的理解和想象来完成任务。
这种教学法的本质是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发现,培养其独立思考和创造能力,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我们来看看“留白”教学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总结,例如提出一个观点或问题,并要求学生通过材料的整理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老师还可以在学生作文批改中进行“留白”,不直接指出错误和修改建议,而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补充和修改文中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更多地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留白”教学法还可以在阅读课中得到应用。
在学生阅读作品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有意地不过多讲解和解读,而是让学生自己去理解和分析。
这样一来,学生将更多地参与到文本的理解和解读中,从而培养其对文本的独立思考和深入理解能力。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将更多地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自己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来看看“留白”教学法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升。
通过“留白”教学法,学生将更多地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主动探索和创造能力。
通过主动思考和发现,学生将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留白”教学法,学生将更多地培养自己的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
教学艺术,教案为重
教学艺术是一门需要教师具备深厚教学理论和实践经验的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教案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
教师需要在教学前认真准备教案,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教案的制作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思维逻辑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更好的应用教学艺术。
教学艺术的本质是教师的创造性,即教师根据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的教学艺术可以通过教案的制作来得到体现。
教案不仅是教师教学的工具,更是一种教学思维的体现。
教师在制作教案的过程中,需要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具,以及确定评价标准和考试形式等。
这些都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艺术,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和实用的教案,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教案的制作不仅需要教师对教学内容的了解,还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案应该结构合理、例子详实、语言简明、条理清晰、便于操作等。
这种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是教师教学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教案的制作需要注重细节,教师应该重视教案的字体、排版、图表、图片等细节,使得教案在视觉上更加美观、易读。
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调整教案的内容和形式,使得教案更加符合实际情况。
教学艺术和教案的制作都需要教师具备全面发展的素质。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学识、教学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教学思维能力,从而成为一名优秀的教育者,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学艺术和教案的制作是教师教学的重要环节。
教师应该不断提高教学艺术和教案制作能力,从而在教学实践中发挥出更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通过教学艺术的灵活运用,教师可以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教学更加有效,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听课心得体会(系列7篇)
听课心得体会(系列7篇)此次五一黄金周,我们在南昌参加了《全国著名特级老师、青年优秀老师本色语文观摩课研讨会》听课活动,亲耳聆听了多位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和全国阅读教学比赛获奖教师的授课,他们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语文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们在听课活动中如沐春风,如饮甘露,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也让我对自己的语文教学有了一次彻底地反思。
一、对本色语文的感触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什么?――“字词句篇、听说读写。
”尽管是五、六年级的课,可教师们无一不紧扣着这八个字:于永正扎着马步一笔一划教“愧”字的书写,周奇一句话一句话带读教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王崧舟为“免贵姓谢”一个小小的口语习惯和学生较真,窦桂梅和学生亲切地聊天,从故事本身的故事聊到故事背后的故事……尽管教学方法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紧扣文本,听说读写”,突出了“五重教学”――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而纵观我们的语文公开课,往往过分追求花哨的效果,急功近利,为了好看而板书,为了好听而拓展。
基础训练不好看,放弃了。
能力培养太费时,放弃了。
于永正大师就批判了这种现象,给了我们启迪:语文课要上得更真实一些、朴实一些、扎实一些、更有效一些,要还语文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本色。
二、关于朗读教学的体会此次听课,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形式多样、活泼有效的朗读教学。
从《学奕》的情境表演读到《第一次抱母亲》的生活化朗读,从《清平乐村居》中的配乐诵读到《和时间赛跑》中的白色朗读,从张祖礼的深情范读到孙建锋的激情引读……各位明星教师不约而同都把读放在首位,以读代讲,把读贯穿其中,通过读让学生走进了课文,走进了人物的心灵,和主人公一同哭,一同笑,一同感受;通过读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中国文字的魅力。
可以说,一个“读”字概括了此次观摩课教学方法的精华。
初读课文,读通读顺;再读课文,理解大意;品读课文,感悟意境。
这些教案书上常用的方法,被各位明星教师演绎得酣畅淋漓。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和感悟(7篇)
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和感悟(7篇)小学语文教师听课心得和感悟【篇1】4月1日到二实小观摩学习了“适度教育课改大讲堂”活动,感觉受益匪浅,感受到二实小的适度教育抓得很实,课堂很精彩。
本次活动先向听课的教师呈现了三节语文课,一节是二实小张茹珂执教的《“精彩极了”与“糟糕透了”》,一节是鹤壁淇滨小学选送的《难忘的八个字》,另一节是新乡新区小学刘鹏执教的《长相思》。
然后是三个教师自评,最后是张自福主任进行综合评价。
参加这次活动,首先让我感受很深的是三节课都很精彩,都各有千秋。
第一节课张老师着眼于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在语言实践学习语言。
她的课从单元导语引入新课,打破了以往从课文的内容上导课的传统习惯。
在本课教学中,她重点抓住人物对话,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以人物的对话为例子,练习仿写,实现读写结合。
这样的语文课堂既让学生“得意”,又让学生“得法”,非常值得语文老师学习。
第二节课的“三勤四环节”让人耳目一新。
三勤,就是勤动脑、勤动手、勤动口。
这也是学习活动中学生有益的学习方法。
四环节,就是一读,二写,三练,四回顾。
三勤四环节,紧紧围绕语文教学的训练重点进行教学,扎实有效。
尤其是最后一个回顾目标完成的环节,让学生对本课的所学、所获做了一个梳理、概括,打了一个捆儿,目标意识很明确。
第三节课执教的老师颇有王崧舟的风格,引领学生读词,理解词意,想象画面,最后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词。
整个课堂是一个诗意的课堂,让人感觉很美,很舒服。
活动的最后是张自福主任评课。
听了张主任的评课,顿时觉得自己在语文教学的理念上又提高了一个层次。
张主任谈到评课的标准应该是真语文,应该像《洗课精彩由此流淌》、于永正的《语文教育应为学生留下些什么》等文章中所提倡的观点。
他谈的“五重四真”让我深深地领悟了语文教学的本质。
“五重”指重积累、重感悟、重整合、重习惯、重语用。
“重积累”是要重视语言积累。
既要积累好词佳句,又要进行文化积累。
“重感悟”指理解、体会要通过感悟来达到,进入文本,走近作者,体会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学艺术的本质
摘要教学艺术的本质,在于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具有独特风格的创造性教学。
没有独创性的表演是无力的,没有独创性的情感是不能打动学生的,没有独创性的审美是不会有自己的风格的,独创性贯穿教学艺术的始终,是教学艺术存在和发展的源泉。
关键词语文教学艺术本质
教学艺术是一种高度综合的艺术,属于教学实践活动的范畴。
教学艺术具有形象性,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形象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艺术具有情感性,师生双方的教学活动是情感交流、心灵碰撞的过程。
教学艺术具有表演性,机智幽默的语言、惟妙惟肖的表演和恰如其分的笑话等表演手段,使教育教学寓于娱乐之中。
教学艺术具有创造性,教学的新颖性、灵活性能解决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复杂问题,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使教师具有吸引学生的独特魅力。
那么,教学艺术的本质到底又是什么呢?
所谓本质,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是构成事物各要素之间的内存
联系。
或者说,它是事物的最主要最核心的东西,它贯穿事物的始终,并决定该事物的发展方向。
本着把教学艺术的理论研究推向科学化的宗旨,我们可以把教学艺术的本质表述为教学艺术就是教师遵照教学法则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实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
第一,它说明了教学艺术赖以存在和进行的前提条件,即遵照教学法则的要求。
艺术的创造不是完全随心所欲的,艺术家们的创造天才是与艺术创造的内存规律和一般原则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同样道理,教学艺术也不是凭空构想,随心所欲的,它也必须遵循教学的内存规律和科学原则,建立在科学法则之上。
教学如果失去了真,再好的表演和技巧都如空中楼阁。
遵循教学的法则,就是要遵循教学规律,吸收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因此,教学的艺术性必须以科学性为前提,才会产生真正的教学艺术。
同时,艺术追求美,创造美,美是艺术的真谛,艺术是按照美的规律所从事创造的精神生产领域;教学艺术也追求美,创造美,没有教学美,就不会有教学艺术。
美的规律之所以能够深入到教学领域,正是因为教学活动和艺术活动一样,同属于人类的劳动形式,实践上,不管是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都是人类依据自然,又对自然进行有目的地加工改造的活动,不过前者是直接的,后者是间接的。
因此,教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活动形式,也必须遵循美的规律。
但是,把美的规律和原则贯彻于教学活动中,决不是为了耍架子,搞形式,而是为了以美的形式把枯燥的知识与生动的形象联系起来,把节奏和色彩渗透到教学中去,从而使教师的讲授充满美的情趣,使学生的学习成为轻松愉快的活动。
第二,它说明了教学艺术赖以进行的手段和方法,即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艺术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
我们之所以
说语言,动作等都称为艺术手段,就是因为这些因素本身就是艺术
的构成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组合构成不一样,所以产生了不同类
型的艺术。
教学艺术属于综合表演艺术,它每时每刻都要运用上述要素,并使之达到最佳的组合。
当这些要素达到最佳组合,并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相统一时,就会产生最佳的教学效果。
教学艺术还要充分发挥情感的功能,这是教学艺术必备的素质,
艺术讲究以情动人,情感活动在艺术创作、艺术表演和艺术欣赏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教学艺术也同样具有情感特征。
在教学艺术的创作表演和欣赏等过程中,同样需要强烈的情感贯穿。
备课中一方面要备教材,备学生,另一方面就是备情感。
授课中更要贯穿强烈的感情色彩它要求教师要充满激情,寓理于情,那种干巴巴的教学是肯
定不会成功的。
情感活动在教学艺术中同样是占有重要地位的。
第三,它提示了教学艺术的本质特征,即独特风格的创造性教学,这里的独特风格就是教学艺术中的个性。
个性和创造性的有机结合,构成了教学艺术的最本质的特征,它决定着个体教学艺术的性质和发展方向,并决定着教学艺术中的情感性,表演性及审美性等特征。
教学艺术始终贯穿着个性和创造性,离开二者,教学艺术便不会存在。
艺术贵在个性贵在独创。
每个艺术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和深度去捕捉事物,认识事物,又以独特的表现形式和方法创造出具有突出的
个性特征,显示出不同于其他对象的独到的艺术作品,即便是同一
题材、主题、手法的作品,也会有各自的创造性、各自的独特风格。
教学艺术也贵在个性和独创。
其一,教学活动是一种极其复杂的活动,具有复杂性和多变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学必须发挥独创性。
教学活动中包含着多种因素,这些因素之间的联系非常复杂,要协调好教学过程中的这些因素,教师必须发挥创造性。
教学工作不是千篇一律的,教学劳动或者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具有一定思想和情感的人,这些人是正在成长的一代,其身心状况都在发生变化,所以,教师必须不停地把握劳动对象的特点,发挥创造性。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在教学中没有一套可供教师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使用的教学模式,教师施教的方法,途径都要随着具体的情况的变化而变化。
教学既不能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能把自己的经验年复一年的重复使用,必须根据新情况,研究新方法,发挥独创性。
其二,教学劳动或教师劳动是以个性品质为主要工具的,这就要求必须发挥创造性。
教师劳动的手段或工具不同于一般劳动中的机器或工具除了必备的教学仪器和材料外,主要是教师本人的心理素质,尤其是个性品质,当然还有道德风貌和知识水平等因素。
对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每个教师都可以采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同一班级,同一教学行为,由不同的教师去处理,就会收到不同的效果。
教师劳动不可能有固定的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象从事机器生产那样,进行模式化生产,它主要靠教师个体创造性的发挥,靠教师灵活的机智和高度的责任感。
在授课方法,教学风格上可以百花齐放,在班级组织,课堂管理中又可各显其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