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1.2人口迁移导学案

合集下载

1.2人口迁移导学案中图版

1.2人口迁移导学案中图版

1.2⼈⼝迁移导学案中图版⼈⼝迁移导学稿(学⽣版)⼀、课题:⼈⼝迁移(中图版必修⼆、第11--16页)⼆、课型与课时:陈述性知识课2课时三、学习⽬标1、了解⼈⼝迁移的概念。

2、注意区分国内⼈⼝迁移与国外⼈⼝迁移的特点。

3、理解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

重点:有关⼈⼝迁移的概念。

难点:影响⼈⼝迁移的因素。

四、学习内容及程序(⼀)基础知识回顾1、什么是⼈⼝迁移。

2、世界⼈⼝的特点。

(⼆)课前⾃主学习内容与要求【活动1】请结合教材P11-12进⾏以下探究1、概念:⼈们出于某种⽬的,移动到①之外,改变其②的⾏为。

2、⼈⼝迁移类型永久迁移、③迁移,⾃发迁移、④迁移,⑤迁移、集体迁移,⾃愿迁移、⑥迁移,⑦⼈⼝迁移、国内⼈⼝迁移。

【针对练习】1.下列对⼈⼝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A.凡是⼈⼝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为⼈⼝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迁移的范畴C.我国⼤学⽣赴美留学攻读硕⼠、博⼠学位,属于⼈⼝迁移D.属⼈⼝迁移范围的⼈⼝迁移,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 000千⽶以上下图为“⼈⼝迁移⽰意图”。

据此回答2~3题。

2.若此图表⽰近现代世界⼈⼝迁移的主要⽅向,则该图可表⽰()A.从北美迁往拉美B.从亚洲迁往北美C.从⾮洲迁往西亚D.从欧洲迁往⾮洲【活动2】结合教材P11-13页,完成以下内容。

1、国际⼈⼝迁移(1)新⼤陆发现前:⼈⼝迁移主要集中在⑧。

(2)新⼤陆发现后:出现了⼤规模的⼈⼝⑨__________活动。

(3)⼆战后国际⼈⼝迁移的特点a.⑩(劳务输出)为其主要形式。

b.?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c.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

d.⼈⼝迁移?发⽣了⼀些变化。

2、国内⼈⼝迁移(1)不同时期的表现a.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北宋靖康之难,使⼈⼝⼤规模地由向?、迁移。

b.清代⾄新中国成⽴前:“闯关东”:?_______⼀带⼈⼝迁往?“⾛西⼝”:?⼀带⼈⼝迁往等地c.新中国成⽴⾄改⾰开放前:⼈⼝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援⼯农业建设。

1_2人口迁移(导学案)

1_2人口迁移(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第2节人口迁移1.运用实例或资料,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说明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带来的影响。

2.运用世界、国家或地区等图文资料,说明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

3.利用资料或图表,认识人口迁移的类型,说明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其影响。

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2.运用人口迁移的相关原理,说明某区域人口迁移的现象。

1、人口迁移的判断标准有空间移动—迁出地到迁入地;永久性或长期性(达一年以上);跨越行政区可分为和2、影响人口数量的因素,并会判断人口自然增长图,机械增长图人口数量的增长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率-迁出率)、人口基数有关人口自然增长率=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正时,为人口,人口增加;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为人口,人口减少3、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迁入地、迁出地、迁移者)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迁出地的:自然灾害、环境污染、贫困、战争、气候恶劣、居住条件差、社会经济落后、就业困难、收入水平低等迁入地的: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收入、良好的教育条件、完善的医疗设施、理想的生活方式、稳定的社会环境、充足的食物、适宜的气候、廉价的土地、水源、矿产等5.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自然因素:环境破坏、自然灾害(推力);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资源丰富、水源、土壤人文因素:经济因素、政策、政治、军事、文化、交通6、美国人口迁往南部、西部“阳光地带”的原因东北部:气候冷湿;环境污染严重;人口稠密。

西部、南部:气候温暖,阳光充足;矿产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区,环境优美;就业机会多7、国际人口迁移(特点、迁移方向、)8、我国人口迁移(影响因素、特点、迁移方向)1.人户分离人口是指居住地与户口登记地所在的乡镇街道不一致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

我国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人户分离人口比2010年增长88.52%,,并且东部地区人口所占比重上升2.15%。

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中、西部发展政策的吸引B.人们的生育观念改变C.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2.以下属于人口迁移的有()A.韩国人到中国长期工作B.北京学生组团参观上海世博会C.美国中学生到中国参加夏令营D.广州市民到海南免税店购物3.下表为联合国预测的2001~2050年世界移民趋势(万人/年)。

鲁教高中地理必修2:1.2人口迁移导学案

鲁教高中地理必修2:1.2人口迁移导学案

有路,就勇敢去走;有梦,就勇敢翱翔。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徙学生姓名:班级:预习案(写一写,梳理基础知识)学习目标知识目标: 1.认识不一样期间不一样形式的人口迁徙与流动2、剖析实例,说明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的主要原由和影响。

( 要点 )能力目标:研究当地人口迁徙的特色,剖析人口迁徙的原由及对当地经济、社会的影响。

感情目标:学会全面客观地剖析人口挪动现象,加深理解人口迁徙对社会的影响【自主预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一、人口迁徙与人口流动1.观点:人口迁徙往常指人口在 _______迁入或迁出,而发生 _______的永远性或 _______ 改变的人口挪动规律。

2.不一样期间的人口迁徙阶段影响要素特色人类社_________ ___迁徙流动会初期古代农业社会_________ 、躲避灾荒、战乱、 _________等。

15 世纪末 ~19 _________,由 _______ 流往 ______,世纪新航线开拓,由 ______ 地区向 ____ 地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区迁徙张____城市的出现, ____的______移民的比率显然盛行,政治逃难、地域间减少,迁徙形式也更为趋二战后经济水平的差别于 ______。

【预习检测】小试身手不谈从前的困难,只论此刻的坚持。

1.15 世纪末 16 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后的人口迁徙主流是()A.旧大陆流向新大陆B.新大陆流向旧大陆C.已开发地域流向未开发地域D、未开发地域流向已开发地域3.人口流动(1) 人口流动是指因工作、学习、旅行、探亲等原由或走开原居住地,而不更改户籍的人口挪动现象。

(2) .人口流动的强度主要取决于、发展水平。

(3) 人口挪动的两种基本形式是与。

(4) 流感人口增添是的产物 , 人口流动对社会经济的踊跃作用是,不利影响是。

.▲思虑:人口流动和人口迁徙之间的差别与联系是什么?【预习检测】小试身手2.对于 20世纪 80年月中期以来我国人口流动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A.流感人口大量增添B.人口流动主假如由国家组织的C.流感人口数目有逐年减少的趋势D.人口流动的方向主假如由东部沿海地域流向中西部资源丰富地域3.从第四次人口普查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期间,广东省人口增添显然加速,其原由是()A.政区更改,香港和澳门的回归B.政策变化,人口的自然增添率提升C.经济发展,人口的死亡率降低D.人口迁入,人口的机械增添加速三:人口挪动的动因1、动因:是人口挪动的最主要原由,别的、、等也对人口迁徙产生重要影响。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完整word)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1.2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

《人口的空间变化》导学案编制人:梁宏程爽廖海钦审核人:梁宏【课程标准】1. 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2.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学习目标】1. 人口迁移的概念和分类。

2. 理解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的特征和意义。

3.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预习案(读书自学、自主探究)一、知识清单(一)人口的迁移1、一个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2、人口迁移概念:一_________3、人口迁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_ 。

国际人口迁移是指人口跨____________ 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_____________ )的迁移活动;国内人口迁移是指在 ________ 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4、国际人口迁移(读课本P8填表)、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人口迁移)(读课本和图填表)6、人口迁移的意义:①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②促进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异;③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 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有两方面:一是________________ ;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一系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 因素的综合反映。

2.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环境因素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和_______ 等式最主要的,_____________ 有事也会促发人口的迁移。

3.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多因素中,______________ 因素往往起着重要作用,其中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 和 _______ 等式主要因素。

高中地理《1.2.2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1.2.2 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新人教版高一必修2地理学案

1.2.2 人口的迁移【学习目标】1.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2.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自主学习】(“六加一”课堂教学中第一个环节“导”由教师自主完成;此学案中“自主学习”即为第二环节“思”,这部分建议学生务必课前预习完成,课堂上直接快速对答案,重点知识稍加讲解)一、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地区之间自然环境的,以及自然环境的,对人口迁移有重要的影响,其中、土壤、和矿产资源等是最主要的,有时也会促发人口迁移。

2.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交通和通信等是主要的因素。

3.社会因素:政治、等社会因素对人口迁移有着特殊的影响,其中、社会变革、和宗教等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二、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利弊分析。

【交流探究】(“交流探究”部分包括了“六加一”课堂教学中的“议、展、评”三部分,首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探究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小组选出代表进行发言回答问题或者上前台展示讨论成果,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总结点评)探究一:对我国的西部开发,从推力、拉力方面分析影响人口迁入和迁出的因素。

探究二:阅读课本P15案例研究《德国移民》,分析人口老龄化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若是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过快,又会带来什么问题?中国人口问题?探究三:20世纪90年代人口大量涌现深圳,产生“孔雀东南飞”、“一江春水向东流”现象,分析原因?【课堂练习】(“课堂练习”即为“六加一”教学模式中的“检”,要求当堂完成,当堂讲解)下图为某地人口迁移与年龄关系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从图中判断,影响该地区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最可能是( )A.人口的老龄化B.婚姻家庭C.政治因素D.经济因素2.图中甲~丁不同年龄段的人口迁移,有明显相关的是(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乙、丁人口迁移受许多因素影响,有些来自迁出地,有些来自迁入地,还有些是中间障碍因素。

读“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示意图,”完成3-5题。

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导学案

高一下学期地理必修二1.2人口迁移导学案2.国际人口迁移(1)新大陆发现以前: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______。

(2)新大陆发现以后:人口大规模跨洲迁移,如由______、______移向美洲。

(3)二战后①______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

②______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向______国家。

④人口流向变化:______洲由人口净迁出区变为净迁入区,______由人口净迁入区变为净迁出区。

3.国内人口迁移(1)历史上的人口迁移大多是因______造成的。

(2)建国后:国家有计划地支边,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______、新疆、______、西藏等地。

(3)改革开放后:人口由______地区流向______地区。

(4) ______: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______因素: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就业机会较多、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往往是人口的______区。

2.政治因素:表现为__________、流亡国外、______和移民戍边等。

3.社会文化因素:主要包括______、种族因素。

4.生态环境因素:以灾难性的__________变化为主。

5.其他因素:人们的心理和生理因素;迁出地和迁入地的距离。

【合作探究】1. 人口迁移对迁出地有何影响?2.从下图看出,1955~1960年美国老年人口由东北部向南部迁移,试分析其原因。

美国本土老年人口向南方阳光地带的迁移示意(1955~1960年)3.阅读下面两种现象:一种是许多留学生学成后不愿回国,而在国外生活和发展;另一种是早期流落国外的华人、华侨总想“叶落归根”,纷纷回国定居。

从影响人口迁移因素的角度分析,这两种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4.读教材图1-2-3“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图1-2-4“20世纪80年代以来务工经商的人口迁移”,完成下列问题。

(1)“闯关东”的移民主要来自哪些省区?(2)导致内地居民“闯关东”的原因是什么?(3)据图1-2-4分析人口迁入数量较多的地区有哪些?上述地区吸引大量流动人口迁入的原因是什么?(4)图中新疆吸引人口迁入的优势是什么?(5)从图1-2-4中看出,四川省有大量人口迁出,人口大量外迁对本省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四、课堂检测下图为人口迁移示意图,箭头表示人口迁移方向,据此回答1~2题。

新湘教版必修二1.2人口迁移导学案

新湘教版必修二1.2人口迁移导学案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1.2人口迁移【新课标要求】结合实例,会辨别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区域认知】归纳人口迁移的特点及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综合思维】通过实例分析人口迁移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地协调观】学会分析本地人口迁移特点【地理实践力】【教学重、难点】重点: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难点:人口迁移的影响【课前预习】一.人口迁移及影响因素1.概念人口迁移:指人们变更居住地的行为。

通常为1年以上。

人口流动: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又返回的现象。

2.分类: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可分为两种。

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

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自然因素、、、、。

(2)经济因素、、、、等。

(3)社会因素、、、、、当代人口迁移,因素是决定性因素。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

四.我国人口迁移【引入探究】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的一家企业工作。

经纬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

经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

今年暑假,经纬陪着爷爷、奶奶到桂林旅游。

1.上述材料中的人口流动行为,哪些属于人口迁移?说出你的理由。

2. 你的家人有迁移的故事吗?说出来与大家分享。

探究一: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1. 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①外出度假、旅游。

②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外省读书。

③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

④2015年在德国难民营生活的叙利亚难民。

2. 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哪些是国内迁移?①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口大规模南迁。

②19 世纪,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

③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民移居东南亚。

④改革开放以来,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前往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并定居。

探究二: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 除经济因素之外,自然、政治、社会文化因素也会引起人口迁移。

学案3:1.2人口迁移

学案3:1.2人口迁移

第二节人口迁移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类型,2.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了解国际以及我国不同时期人口迁移的特点。

重点难点1. 分析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

2. 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学过过程一、什么是人口迁移(学生阅读课文总结)定义:人口发生或改变的人口移动。

人口迁移的三个判定标准:①位移——迁出地到迁入地②变更——跨越行政区域界线③限度——永久性或长期性【探究活动】春节期间的“民工流”是不是人口迁移?请说说理由。

人口迁移的分类:人口迁移(跨越国界)、人口迁移(未跨越国界)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发生变化,这种的变化称为人口增长。

一定区域、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 占总人口的比例,称为人口率,又称人口净迁移率。

人口率>0:人口净;人口率<0:人口净。

区域人口的变化由人口增长和增长决定。

二、人口迁移的影响三、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因素:等等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因素:等等归纳影响人口迁移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活动探究】分析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1.归纳美国不同阶段国内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流向。

2. 任选一个阶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形成大规模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四、人口迁移的时空特点国际人口迁移国内人口迁移工业化前:由 、 、 等引发移民潮 工业化后:大量农民进城务工,人口由 流向时间 流向原因特点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边疆建设改革开放后流量增大,流向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当堂检测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向示意图”,回答1~2题。

注:箭头的粗细表示移民人数的多少。

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拉丁美洲到北美的国际劳动人口流动是北美三大移民流之一B .由贫穷区域流向富裕区域是国际劳动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C .欧洲到北美的移民主要来自西欧D .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经济因素 2.下列大洲中,人口迁出数量最多的是( ) A .欧洲 B .非洲 C .北美洲D .亚洲白山市,位于吉林省长白山西侧。

1.2人口迁移导学案

1.2人口迁移导学案

1.2人口迁移(导学案)[教学目标]:1、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及影响2、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一、人口迁移:1.定义:人们变更的。

①必须改变具备三个条件:②改变居住地③必须超越一定的【特别提醒】:“人口流动”与“人口迁移”的区别人口流动:是指人口在短期离开原居住地后又返回的现象。

包括人口每日性流动、季节性流动和不定期性流动等。

与人口迁移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永久性”或“长期”变更定居地。

【预习检测】:判断下列人口的移动现象是否属于人口迁移:1.外出旅游、度假、疗养、探亲;2.我国大学生出国攻读硕士、博士学位;3.外出读书,寒暑假回到家乡的大学生;4.读书或分配工作离开家乡的大学生;5.居住在叙利亚难民营中的伊拉克难民;6.到中国来工作的外国人;7.农闲季节到城市或外地打工,农忙季节回本乡务工的农工。

8.国家有计划的抽调人员支援西部建设。

按迁移方向分:2.分类:按是否跨越国界分【活动探究】:读图思考以下问题。

二战前世界人口迁移①二战前后,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②这种迁移的原因有哪些?③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主要有什么特点?3.国际人口迁移时间特点迁出地区迁入地区原因意义20世纪以前以集团性、大批的移民为主、、亚洲等地区、等新大陆欧洲的殖民主义扩张、新大陆的开发在客观上开发了新大陆、传播了工业文明,也改变了人种的空间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①②③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等地区、、等地区迁入地区经济发展快调整了劳动空间分布不均的状况二战后世界人口迁移【活动探究】:结合课本15页“阅读”“我国当代人口迁移”和下图思考:我国的人口迁移在20世纪80年代前后有何不同?4.国内人口迁移影响因素迁移特点流向古代政治、经济、战争、自然灾害等大批迁移迁往自然条件较好的地区当代20世纪80年代以前计划经济的影响、国家政策20世纪80年代以来改革开放政策、地区发展不平衡(务工经商)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小组探究】1.各小组讨论归纳西海岸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因素有哪些?2.讨论分析下列人口迁移的主要影响因素?⑴美国本土老年人在退休后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方的“阳光地带”迁移。

高中地理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1.2人口迁移

高中地理必修二 精品导学案1.2人口迁移

A.越大B.越小C.不变D.不确定3.引起自发性人口迁移的最主要原因是( )A.自然环境因素B.婚姻家庭因素C.经济因素D.政治因素4.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是( )A.国际人口迁移B.由农村到城市C.由城市到农村D.由城市到城市5.工业社会人口迁移的目的是追求( )A.食物B.人地关系的协调C.土地D.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力及市场的优化配置6.近年来,我国出现“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是( )①城市和沿海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②东南部劳动力不足③我国农村人口密度大④我国农村出现大量剩余劳动力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7.东营、攀枝花等城市兴起,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其影响因素主要是( )A.气候条件优越B.重大政治改革C.经济发展变化D.矿产资源的开发8.有关人口迁移与环境关系的正确叙述是( )A.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经济因素始终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B.在人类社会早期,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不大C.人口迁移对环境的影响,迁出地比迁入地影响更为广泛D.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只有积极的一面,无负面影响。

9.读山西、内蒙古、河北三省区局部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按人口迁移方向划分,图中A、B、C、D四箭头表示的人口迁移类型分别是:A ;B ;C ;D 。

(2)按人口迁移地理范围划分图中箭头表示的人口迁移是。

(3)图中人口迁移的基本原因是不同地区的人口和生活资料在上的不平衡,不同地区的环境有很大差别。

(4)从迁出地来看,人口迁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当地的,并对合理利用剩余、提高、保护等产生积极作用。

■课堂小结教师个人研修总结在新课改的形式下,如何激发教师的教研热情,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和学校整体的教研实效,是摆在每一个学校面前的一项重要的“校本工程”。

所以在学习上级的精神下,本期个人的研修经历如下:1.自主学习:我积极参加网课和网上直播课程.认真完成网课要求的各项工作.教师根据自己的专业发展阶段和自身面临的专业发展问题,自主选择和确定学习书目和学习内容,认真阅读,记好读书笔记;学校每学期要向教师推荐学习书目或文章,组织教师在自学的基础上开展交流研讨,分享提高。

1.2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1.2人口的迁移导学案

1.2人口的迁移导学案(上)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之外,改变其的行为。

2永久性迁移、迁移;自发迁移、迁移自愿迁移、迁移3、国际人口迁移⑴新大陆发现前,人口迁移主要集中在。

⑵新大陆发现后,出现大规模的人口活动。

⑶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①(劳务输出)为其主要形式。

②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移民到发达国家。

④人口迁移发生了一些变化。

4、国内人口迁移⑴不同时期的表现①古代历史时期:西晋永嘉之乱、唐代、北宋靖康之难,是人口大规模的由向迁移。

②清代至新中国成立前:“闯关东”:一带的人口迁往“走西口”一带的人口迁往、等地③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前:人口迁移较少,主要表现为国家有组织地移民支援、工农业建设。

④改革开放后到目前:人口迁移规模,主要表现为从地区向地区迁移。

⑵重要形式:的人口迁移。

从向的迁移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发展中国家普遍人口迁移现象。

第二部分随堂检测(利用所学知识,解决下列问题)★★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凡是人口在两个地区之间的空间移动,均为人口迁移B.参与国际旅游活动属于人口迁移的范畴C.我国大学生赴美留学攻硕士、博士学位,属于人口迁移D.属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动距离必须达到1000千米以上★★2、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B.某学者出国讲学C.某家庭乔迁新居D.三峡移民★★3、当前发展中国家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是()A.农村到城市B. 城市到农村C. 农村到农村D. 城市到城市★★4、二战前后都是人口主要迁出地的是()A.亚洲 B、非洲 C、北美洲 D、南美洲★★5、下列地区在国际人口迁移中由迁入地变成迁出地的是()A.亚洲 B、拉丁美洲 C、欧洲 D、大洋洲★★6、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迁移的特点有()A.从城市迁往农村 B、规模小、频率低C、由内地迁往边疆D、流动人口大量增加★★7、读下图,结合国情分析,当时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和年龄构成是()①城市迁往农村②农村迁往城市③人口稠密地区迁往人口稀疏地区④人口稀疏地区迁往人口稠密地区⑤主要迁出人口是中青年⑥主要迁出人口是老年人A、②③⑤B、①③⑤C、①④⑤D、②④⑥★★★★8、左图为2000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口迁移示意图。

1.2人口迁移(1)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1.2人口迁移(1)导学案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导学案学校年级课题人口迁移概念及影响人口迁移因素课型课时第1课时(共2课时)主备教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学习目标理解人口迁移的含义。

掌握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自主学习一、什么是人口迁移1.概念:涉及人口居住地发生长期或__________的__________,称为人口迁移。

2.分类:按照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是由人口的自然增长和_________共同决定的。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称为人口的机械增长。

区域人口___________为正时,该区域为人口___________;区域人口机械增长率为负时,该区域为_____________。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2.影响因素(1)自然因素①自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和__________的地区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________。

②环境问题、_________等对人口迁移产生巨大的推力。

(2)人文因素①经济因素往往对人口迁移起着________作用。

受其影响,人们常常迁往经济发达或_______机会多的地区。

②政治、军事、文化等多种人文因素也会影响人口的迁移。

课堂探究探究一什么是人口迁移人口迁移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一是必须改变居住地;二是改变居住地应为长期或永久的;三是必须跨越一定的行政区界线。

图示如下:探究二区域人口数量变化认识人口区域人口的数量变化,一是考虑人口的自然增长,它取决于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动;二是考虑人口的机械增长,是由人口迁移引起的。

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死亡率探究三人口迁移的影响人口迁移的影响可以从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产生的有利和不利影响方面考虑。

探究四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迁出地(推力因素)人口迁移过程中所要克服的一些困难,如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传统文化观念(父母在,不远游)、路途遥远等迁入地(拉力因素)就业机会少就业机会多自然灾害风险多,收入不高收入稳定、收入高医疗、教育条件差医疗、教育条件好生活质量与社会福利差生活条件与社会福利好公共设施差公共设施好居住、交通与通信条件差居住、交通、通信条件好环境质量差环境质量好环境恶化、土壤贫瘠、气候恶劣环境优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2.自然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举例气候通过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而使人口迁移到气候适宜的地区20世纪60年代末到70年代初美国许多老年人由东北部的“冷冻地带”向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迁移土壤及土地影响农业生产进而影响人口迁移农业社会人口为寻找肥沃的土壤而迁移,同时土壤肥力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人口的迁移水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及其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类生产、生活的格局畜牧区人们“逐水草而居”矿产资源矿产资源的开发能吸引大量人口迁入大庆油田的开发等自然灾害自然灾害引起饥荒或生态环境变化而迫使人们迁移中国汶川新城镇的建设3.社会经济因素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举例经济发展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

1.2人口迁移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 必修二

1.2人口迁移 学案-2021-2022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2019) 必修二

湘教版(2019)必修二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二节人口迁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掌握国际和我国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重点关注】①人口迁移的属性和类型。

②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③国际人口迁移。

④中国当代人口迁移。

【知识清单】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流动行为。

(2)重要属性:①时间属性:居住地发生或长期性变化。

注意:因人口的日常通勤活动、短期旅行等而造成的居住地暂时变动,不属于人口迁移。

②空间属性: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界线为依据。

注意:不能把人们任何形式的空间流动都看作人口迁移。

(3)人口迁移的类型:①划分依据:人口迁移范围的不同。

②类型:国际迁移: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包括 ,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国际定居难民等。

国内迁移: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

由到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推拉理论:一般认为,人口迁移是 (或排斥力)与 (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影响因素:①自然环境的变化: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的影响。

②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的影响。

二、国际人口迁移:1.20 世纪以前:(1)迁移方向:由“”流向“”、由已开发地区流向人口较少的地区和尚未开发的“处女地”。

(2)移民原因:地理大发现、、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主义的扩张。

(3)移民类型:①15 世纪到 19 世纪:来自欧洲的“新大陆”的殖民者;来自的奴隶。

②19 世纪到 20 世纪初:推拉力的共同作用下,欧洲涌向及加拿大的移民潮。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1)国际人口的迁移急剧增加。

(2)国际人口迁移的发生了很大变化。

《人口迁移》 导学案

《人口迁移》 导学案

《人口迁移》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主要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2、能够通过实例分析,总结出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人口迁移的特点和规律。

3、探讨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二、知识梳理(一)人口迁移的概念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

一般来说,人口迁移需要满足三个条件:一是跨越一定的行政界线;二是时间较长,通常为一年以上;三是定居地发生改变。

(二)人口迁移的类型1、按照迁移的空间范围,可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国际人口迁移:指人口跨越国界并改变住所达到一定时间(通常为1 年)的迁移活动。

国内人口迁移:在一国范围内,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移居的现象。

2、按照迁移的方向,可分为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城市化)、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逆城市化)、城市到城市的人口迁移、农村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三)人口迁移的影响因素1、自然环境因素气候:直接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同时通过影响农业生产而影响人口迁移。

土壤:影响农业生产发展,从而影响人口迁移。

水源: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而吸引人口迁入。

2、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是导致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交通和通信:交通和通信的发展相对缩小了地区之间的距离,促进了人口迁移。

文化教育: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期望,也促进了人口迁移。

婚姻家庭:婚姻是影响青年人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家庭因素则在未成年人和老年人的迁移中起着重要作用。

3、政治因素政策:国家有关人口迁移政策对人口迁移产生重要影响。

战争:战争破坏人类正常的生活环境和秩序,导致人口迁移。

政治变革:一个国家政治上的变革,政治中心的改变也常常引发人口迁移。

(四)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的影响提供大量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加速城市化进程。

可能会带来交通拥堵、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等城市问题。

1.2人口迁移导学案高一地理必修二(2)

1.2人口迁移导学案高一地理必修二(2)

第二节人口迁移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特点与分类。

2.理解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明确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3.根据材料,分析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4.掌握国际和我国不同阶段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原因及产生的影响。

【学习重难点】1.人口迁移的属性和特点。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课前自主学习】知识点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1)概念 :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的空间流动行为。

(2)属性:①时间属性: 居住地发生或变化。

②空间属性: 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线为依据。

(3)分类:①国际迁移: 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包括永久性移,在本国就业的外国人、等。

②国内迁移: 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定居的现象。

由到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 影响因素:(1)人口迁移是(或排斥力)与(或吸引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主要影响因素: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

早期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的影响;现代的人口迁移,主要受的影响。

(3)其他因素:城市化的推进、的布局、优惠政策的出台等。

知识点二国际人口迁移:1 . 意义:反映出全球形势的变化。

2.特点:知识点三我国人口迁移:1.影响因素:、、、等方面。

2.特点:(1)20世纪80年代以前:迁移少,以导向为主;人口主要从向中部,从、向西北、东北和西南迁移。

(2)20世纪80年代以来:迁移减少,迁移增多;人口主要从、、向东部迁移;一部分人口向国家迁移。

3.意义:(1)对我国产生了深刻影响。

(2)促进了我国多民族的融合和的发展。

【情境探究】经纬的爷爷是上海人,20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贵州的一家企业工作。

经纬的奶奶原在上海工作,与爷爷结婚后也去了贵州。

经纬的爸爸在贵阳读完高中,考取北京的一所高校,毕业后到深圳工作,后去欧洲留学,取得了博士学位,现在是深圳的科学家。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1.2 人口迁移导学案设计

人教版新教材必修二1.2 人口迁移导学案设计

班级: 小组: 姓名: 完成等级: 编号:dl_B2_1.1 春运是人口迁移吗?户籍人口是指已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

下图为我国2007~2015年农村常住人口与农业户籍人口数量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1.2007~2010年农业户籍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口出生率较高B .人口迁入量较多C .人口死亡率较低D .人口迁出量较少【课题】 B2-1.2人口迁移 【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了解人口迁移的类型,学会分析人口迁移的意义。

2.理解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学会分析某地某时期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重点难点预测】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原因分析【使用说明】1.依据预习案通读教材,进行知识梳理;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标注序号;熟记基础知识。

2.小组合作完成探究题,分组展示。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认真讨论听讲。

【自主学习】(限时5分钟独立完成,并在课本上标记出) 【我的疑问】一、人口的迁移 1.人口迁移涉及人口 发生 或 改变的人口移动。

2. 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 人口迁移和人口迁移。

3. 人口迁移使得某一区域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称为_____________。

(一个区域的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___________增长和人口____________增长)重点笔记: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移者2、对迁出地3、对迁入地4、有利于不同地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地理学科导学案加拿大人口在2018年增长了52.84万,截至2019年1月1日,该国总人口达3731.44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加拿大2018年人口增长主要来自A.国际移民B.自然增长C.农村人口迁人D.人均寿命延长4.新增人口主要分布在加拿大的【课内探究】(限时:5分钟)完成P12课内探究(第二题分析第四次人口迁移)当代国际人口迁移主要由亚洲、非洲及拉丁美洲等迁入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

人教版高一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学案设计

人教版高一地理 必修二 1.2 人口迁移学案设计

1.2. 人口迁移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资料,说出人口迁移的含义及类型。

2.描述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在不同时间的特点。

3.结合资料,说明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

4.结合资料,说明人口迁移产生的影响。

【要点梳理】1.人口迁移的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________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2.人口迁移的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①概念:人口跨_______并改变住所达到_________(通常为1年)的迁移活动。

②阶段和特点:2.人口迁移的影响(1)对迁入地的影响a有利:①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②促进经济发展;③提高城市化水平。

b不利:①增加公共设施负担;②增加城市管理难度;③增大城市环境压力。

(2)对迁出地的影响a有利:①加强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流;②缓解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b不利:造成劳动力缺失或人才外流,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活动题:分析不同时期影响美国本土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特点美国本土人口迁移非常频繁,曾出现几次迁移高潮。

19世纪中期南北战场造成人口大规模西移。

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伴随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人口由乡村大量流向城市。

20世纪20年代至60年代,由于农业危机、自然灾害等原因,南部人口大量迁往北部。

从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东北部老工业区的人口大量迁往南部和西部油气资源丰富,新兴工业兴起的“阳光地带”。

迁移时间迁移原因迁移特点第一次19世纪中期第二次19世纪末20世纪初人口净迁移率=[(迁入人口-迁出人口)/区域总人口]×100%。

读1985—2010年广东、河南、云南、北京四省市人2题。

口净迁移率示意图,回答1-显著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经济发展水平B.资源状况C.国家政策D.交通条件2、1995年以后,乙地人口净迁移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环境人口容量下降B.环境污染严重C.产业结构优化升级D.限制人口迁入。

1.2人口迁移导学案

1.2人口迁移导学案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迁移(一)自主学习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1.概念:人们处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之外,改变其的行为,即人口迁移。

2.类型: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人口迁移和_____________人口迁移.(一)国际人口迁移1。

新大陆发现前,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如欧洲人向移民,_________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美洲,亚洲的、、等国居民向国外迁移。

3。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几个特点:①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

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和地区。

②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欧洲由人口净区变为人口净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区变为净区;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是和。

(二)中国国内人口迁移人们从一个地方迁往另一个地方,既受特定环境的、和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等因素有关。

A。

乌干达亚裔居民迁往英国B。

印巴分治,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

C. 美国老年人迁往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D。

1755-1840年,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从内地调派近50万军民到新疆屯田,掀起大规模屯垦戍边的热潮E. 爱尔兰水灾、非洲撒哈拉干旱、图瓦卢和瑙鲁的举国搬迁F。

男婚女嫁G.。

改革开放后很多外省人到广东的深圳等地居住H.史密斯先生因为要负责中国市场而长期住在中国I. 很多大学毕业生甚至是高中生到海外留学J.图瓦卢与海平面上升的抗争宣告失败,举国迁移新西兰(二)引领激趣通过播放“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三部电视剧片段,思考这三部电视剧分别体现了人口的什么现象。

(三)合作探究从“闯关东”到“雁南飞”再到“民工潮"材料一:闯关东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

明清时期 ,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

1.2人口的迁移(共2课时)导学案

1.2人口的迁移(共2课时)导学案

1.2人口的迁移 (第1课时)1.通过读书自学,说出人口迁移的概念、空间形式,国际人口迁移的特点和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向及成因。

2.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国内、外人口迁移的具体知识点。

课前导学:自主学习完成1.概念:人们出于 ,移动到 ,改变其 的行为叫做人口迁移。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时间长短: 、 ; 按有无组织: 、 ; 按迁移人数: 、 ; 按是否意愿: 、 。

按迁移距离是否跨越国界: 、其中国内人口迁移又可分为: 、 县际人口迁移 。

3.国际人口迁移4.国内人口迁移:读书完成表格课堂练习:根据下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a 国家可能是A .印度B .埃塞俄比亚C .美国D .德国 2、图中表示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A .①B .②C .③D .④ 3、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人口主要迁出方向 A .经济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 B .农村到城市C .长江下游地区向长江上游地区D .东部沿海地区向西北内陆地区3、下列不属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新特点的是A .人口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B .国际难民数量增加C .人口由旧大陆流向新大陆D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外流 4、目前,下列国家或地区属于人口主要迁出区的是A .欧洲B .北美C .拉丁美洲D .西非和北非的一些产油国 5、“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迁移,使我国人口分布的中心首次A .由黄河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B .由长江流域移到了珠江流域C .由黄河流域移到了长江流域D .由长江流域移到了黄河流域1.2人口的迁移第二课时1. 通过读书自学,说出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并举例。

2.通过学习体会人口迁移的客观社会效果,树立生产方式决定人口迁移的唯物史观。

课前导学:1.人们从一个地方迁往另一个地方,既受特定环境的、和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等因素有关。

在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当中,是最主要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3.小组讨论: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迁移
(一)自主学习
一、人口迁移的空间形式
1.概念:人们处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之外,改变其的行为,即人口迁移。

2.类型: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可分为人口迁移和_____________人口迁移。

(一)国际人口迁移
1.新大陆发现前,人类的迁移活动主要集中在。

2.新大陆发现后,出现了大规模的人口跨洲迁移,如欧洲人向移民,_________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美洲,亚洲的、、等国居民向国外迁移。

3.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几个特点:
①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

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和地区。

②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

③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

④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一些变化。

欧洲由人口净区变为人口净区,拉丁美洲由人口净区变为净区;最大的移民迁入地区是和。

(二)中国国内人口迁移
人们从一个地方迁往另一个地方,既受特定环境的、和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也受的支配,同时还与迁入地和迁出地之间的等因素有关。

A.乌干达亚裔居民迁往英国
B.印巴分治,穆斯林迁往巴基斯坦。

C. 美国老年人迁往南部和西部的“阳光地带”
D. 1755-1840年,清政府统一新疆后从内地调派近50万军民到新疆屯田,
掀起大规模屯垦戍边的热潮
E. 爱尔兰水灾、非洲撒哈拉干旱、图瓦卢和瑙鲁的举国搬迁
F. 男婚女嫁
G..改革开放后很多外省人到广东的深圳等地居住
H.史密斯先生因为要负责中国市场而长期住在中国
I. 很多大学毕业生甚至是高中生到海外留学
J.图瓦卢与海平面上升的抗争宣告失败,举国迁移新西兰
(二)引领激趣
通过播放“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三部电视剧片段,思考这三部电视剧分别体现了人口的什么现象。

(三)合作探究
从“闯关东”到“雁南飞”再到“民工潮”
材料一:闯关东
我国东北地区有辽阔的土地、茂密的森林,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吸引黄河中下游地区的人口向这里迁移和流动。

明清时期,更多农民来此开荒种地并定居下来。

移民主要来自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省,尤以山东人最多。

山东地少人稠,是近代有名的灾害多发区。

在清代,山东曾出现旱灾 233年次,涝灾 245年次,潮灾 45年次,各种自然灾害之严重超过全国其他各省。

不仅天灾,人祸也接踵而至。

咸丰年间,“鲁捻”、长枪会军、文贤教军等起义烈火烧得山东“大半糜烂”。

在天灾和战乱的冲击下,山东人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于是逃荒农民“闯关东”成了主流。

19世纪中期,我国人口突破4亿大关,面对沉重的人口压力,清政府被迫开放长期封禁的东北山林、草原,由此引发了更大规模的移民洪流。

1897~1911年,东北地区人口由570多万猛增到1800多万,年平均增长率高达7.5%。

到1933年,该地区人口已迭2910万,成为当时全国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

材料二:雁南飞
自古以来经济差距是吸引山东人“闯关东”的基本动因。

直到1978年,黑龙江省农民的人均纯收入还比山东省高出2/3。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以其东部沿海的区位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首批获益省份之一,经济增长迅速,山东省农民人均缝收入超过黑龙江省,由此导致了两地之间人口迁移方向的完全反转,从而出现了“雁南飞”现象。

探究一:
山东人“闯关东”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二:
改革开放以来,为什么人口迁移出现“雁南飞”现象?
材料三:民工潮
1984年,随着改革开放,中央放松了对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尤其是中小城镇的控制,当年全国流动人口就达2000多万。

自此以后,我国流动人口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

从人口流动的方向上看,这一时期人口迁移和流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从农村到城市;二是从内地省、自治区到沿海城市和工矿地区。

这与以前人口迁移和流动主要受国家政策和制度的影响不同,这一时期的人口流动主要是自发性的,迁移和流动人口外出的目的主要是务工和经商。

在这一时期,我国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我国是一个人口多、耕地少的国家,大量的农村劳动力长期处于潜在的剩余状态。

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使他们迫切要求进入城市寻找就业机会。

第二,1984年推出的允许农民进入小城镇落户的政策,为我国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提供了契机。

第三,城乡和地区之间巨大的收入差距是促使我国人口大量流动的最根本原因。

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的重城市、轻农村的发展政策,使得城乡之间长期存在着较大的经济差异,人们为了进一步追求较高的生活水平,从而向城市迁移。

探究三:
出现“民工潮”的原因中,主要因素是什么?
探究四:
人口的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环境的影响:
1、对迁出地的影响
2、对迁入地的影响
(三)课堂小结(请同学们构建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
【当堂检测】
1.关于人口迁移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凡人口在两地间的空间移动,均称为人口迁

B 参与国际旅游属于人口迁移范畴
C 我国大学生赴欧美留学攻读硕士学位,属于
人口迁移
D 属于人口迁移范畴的迁移人口,其空间移
动距离在1000千米以上
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右图),回答。

2.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⑥⑦
下图为中国、美国(本土)两国不同时期的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

分析回答3~4题。

3、“二战”之后,美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东北工业区的吸引②美国的南北战争③环境因素④新兴产业的吸引
A.①② B. ②③C.③④ D. ①④
4、与20世纪50~80年代中期相比,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国内人口迁移主要表现为( )
①自发性人口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②向西部地区迁移、流动的规模较大③务工、经商成为人口迁移与流动的主要动力④民工流动的人数已大大减少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
5.读故事,议原因
小马的家庭故事
小马。

告白
旁白:
一个平凡的家庭,却融合了五湖四海……这就是我“家”
我的独白:
1981年的秋天,我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的普通家庭,家境清贫,却度过了一段难忘的童年时光。

2000年的夏秋之交,我满载梦想地进入了上海师大,在上海度过了改变我人生轨迹的四年。

2004年,又是异乡——浙江富阳,开始了我全新的职业生涯,伴随我的还有风雨同行的女友,一位从宁波来的女孩。

爸爸的独白:
我们家老祖宗在安徽的安庆市,当年还是清朝时期,正值太平天国运动,战火纷飞、民不聊生,于是你爷爷的爷爷就带着全家,来到这块当时还尚未开垦的土地上。

认识你妈妈的
时候,正处于文革时期,当时她是从上海下乡的知青,后来便组成了现在的家庭。

一直以来都希望你们兄弟俩能在身边陪伴我们,结果呢!你去了富阳,老小去了广州……哎!只剩下两把老骨头在家喽!
探究问题:
1.上述“我”的家庭故事反映了什么地理现象?
2.列举上述故事中的几次人口迁移。

3.促使小马家成为一个典型的移民家庭的因素有哪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