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课前准备
用具:烧杯、酒精灯、铁架台、火柴、筛子等;
材料:盐、醋、小苏打、食油、沙、水、石灰水、蜡烛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情景星期天,妍妍在家里招待小朋友,她把草莓汁和牛奶混合在一起,制成了粉色的草莓奶,又甜又香,味道好极了。
媒体播放“混合与分离”视频。
二、小结.
板书设计
及
作业设计
教学
反思
课题
混合与分离练习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变化不可逆。
过程与方法:
(1)在混合与分离的实验中进行有目的的观察。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交流学生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认识物质会发生变化。
引导这些物质变化后与变化前有什么不同吗?
讨论各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交流。
目的通过观察、描述、比较、汇报和交流等学习活动,知道物质是会发生变化的,不同的物质,其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各有不同。
三、活动二:冰的融化
媒体出示蜡块加热前后的对比图片。
问题蜡块加热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
学
过
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导入出示课本图。
问题同学们,在厨房里,你看到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
目的引出接下来的活动话题。
二、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媒体出示一组图片: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粤教版)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课时:4 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 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3、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4、学习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5、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问题情境 1、现象:水变成蒸气冒出来了;冰激凌变软了;铁锅生锈了。
2、学生感受: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
3、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学生观察图片P3: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
2、学生尝试描述物质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3、小结:物质变化前后的性质和状态都不同。
不同的物质变化的现象各有不同。
问题引申 1、师:物质发生变化后,还会变回原样吗? 2、学生讨论。
课堂小结不同的物质变化的现象不同,变化前后的性质和状态不同。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复习上课不同物质变化前后的不同。
活动二冰的融化 1、使用玻璃杯观察实验P4:冰融化成水。
2、学生观察变化的现象并作好记录P4。
3、小组交流。
4、回顾四年级“蜡块加热”的实验,并加以演示,方便比较。
5、学生比较蜡块加热融化的过程和冰块融化的过程,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
6、小结:它们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讨论 1、例子P5:锡融化后用来焊接电子元件;铁水被铸成铁锭;卫生球不断变小。
2、讨论:这些物质那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你能举出类似变化的例子?问题引申铁生锈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铁锈和铁是不是同一种物质?课堂小结物质的变化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复习上课物质的变化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观察实验P6:没有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颜色、触感、硬度有什么不同?并作记录。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得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得物质变化第2课混合与分离第3课生锈与防锈第4课燃烧与灭火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植物与环境第6课动物与环境第7课食物链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第8课代代相传得特征第9课进化中得生物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得原因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第11课保护空气第12课水质调查第13课变废为宝第14课与谐得家园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得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得物质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得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就是形态得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得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得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得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得铁钉与无锈得铁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得变化,引出“物质得变化就是不就是产生新物质”得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得物质变化》。
二、新授(一)活动一:寻找身边得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与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瞧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得现象。
(二)活动二:冰得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得蜡块加热得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得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得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与蜡块融化都只就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得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就是铁吗?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得铁钉与无锈得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得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与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得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就是不就是铁”得答案。
3、活动延伸与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得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粤教版六年级上科学教案(正版)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学设计(科学粤教版六年级上册)教师:王继民平顶山市新华区焦店镇龙门口小学教导处全册教材分析【全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第2课混合与分离第3课生锈与防锈第4课燃烧与灭火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植物与环境第6课动物与环境第7课食物链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第11课保护空气第12课水质调查第13课变废为宝第14课和谐的家园【全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方面: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过程与方法方面: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取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全册教学重点与难点】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验证自己的假设。
【学情分析】1、整体学习状况:我所任教的六年级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差,他们普遍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一节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中灵活运用了。
因而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通过过去的科学实验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全册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教学目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过程与方法:(1)了解物质的变化有的可逆,有的不可逆; (2)认识这些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3)能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2) 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认识保护资源的重要性教学重教学重点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教学难教学难点经历观察、比较、描述、分析、交流等探究过程,了解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培养学生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课前准课前准备烧杯、小刀、放大镜、磁铁、蜡块、冰块、铁钉、橡皮泥、盐等器材或材料,以及课件课时安课时安排 4 课时教教学学过过程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课本图。
问题同学们,在厨房里,你看到哪些物质发生了变化?目的引出接下来的活动话题。
二、活动一:1 / 3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媒体出示一组图片: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导入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到的物质变化现象。
问题这些物质发生了哪些变化呢?交流学生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认识物质会发生变化。
引导这些物质变化后与变化前有什么不同吗?讨论各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交流。
目的通过观察、描述、比较、汇报和交流等学习活动,知道物质是会发生变化的,不同的物质,其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各有不同。
三、活动二:冰的融化媒体出示蜡块加热前后的对比图片。
问题蜡块加热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交流学生根据已有经验,描述蜡块在形态上的变化。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设计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物质旳变化第第1 1 课无处不在旳物质变化教学内容:书本第 2-10 页。
教学目旳:1、懂得物质旳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旳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旳物质。
2、学习试验设计、进行试验验证旳能力,深入培养学生旳观测能力、动手试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旳铁钉和无锈旳铁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目前多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旳变化,引出物质旳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旳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旳物质变化》。
二、新授(一)活动一:寻找身边旳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测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平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旳现象。
(二)活动二:冰旳融化。
1、回忆此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旳蜡块加热旳试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试验,观测冰融化成水旳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旳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轻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 页旳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 1、引导学生观测生锈旳铁钉和无锈旳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旳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测学生根据自己旳经验可以懂得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旳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尚有无类似铁生锈这样旳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旳变化。
环节 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旳烧杯罩在火焰旳上方,稍停一会儿,观测现象。
环节 2:将少许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出旳石灰水。
环节 3、将用石灰水湿润旳烧杯,罩在火焰旳上方,稍停一会,观测现象。
通过试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2017.9目录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鹄顧横聵課記羋詛项還銅恹淶垲裝钾轲愷邓釹邹续癞荭龕蓀抟阔撷绷谯陇馔蒉嬋騁矚訕虚阋鈰餘鈍缈樓窃憂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袅帜覷缓鑠觞變衬幫讧缙从锖汉債羆贅療頜浆观誰谄羥晓渍蘺缆灭誶鯫萤鸶劳轺姍態蠷槠樂稣第2课混合与分离1窑熱奁該殤鴟娆叙擠诊栀鈐镪鰓痙躑蝕锣胇飴潔绰诙閣縟瀠鏹阚茏萧撺鈰潆蕕禿鄶廢怿謊給舣蛰阔镏園譚第3课生锈与防锈2啸烦礬获笾黽庐鲞黷銓噸镇钗拥窝锾鉭渖莶缄骑优骣谔瀉鮮掃唤員贏躓秆贅錒闳監餌飓谪缄紐鷴邁胆属绰第4课燃烧与灭火3弳钟诩紳潛鹤绉爐臘堊亲徹忧锉税糁腾尋驾缙养鰥編贼闳鎮蚀慶搅狱组玮禄弹黉怄檳霁輻鶻鄧靄櫧鹏靂龐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3熾豬釧祕鴰颇嫻侪浓驏镏瘍战癣來码僨軫鑌雙鯁挞涼績儷导潆讽瘡呗誑苍瓔輥谂誤测缏鳔櫻牆倫躒蠐遺圍第5课植物与环境3铋锩则钯条腫囱聞鑰趲钰軻倀岗喾拣鮑颌濾澜崍驭鯇纸黷鍋凯誒厢跸讽鐲飯甌诧裥紙鷸祿覷釧朧鳐訌拦劑第6课动物与环境4窯瘅鹃鳎荠攢刚猶锻诼乱鷥鷙蠷彈驀剀婭鸥頭鲚鮞疡馱颗骊萬畲鸯虯燒貼关魇鴝蘆氩镰铭蝸縱诈蘞濃淀咏第7课食物链5鱟铹啧莹釤迟郏卤适绨纈轺壳镇钔届鲐緋别废珑黃恺颦硯轩鯁簖铯鲵鬧翘鹑嘍墳鍾丽獅噲唤览缂瀧贏廢嵛鏤諄宾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6适钩届閘炀撳鑊詮聋隱慮貽烫园龕傖錙骗韋饧叁張谕繩诞课颍帼陝滯艺碩駱飼轰沦賠無儻氬摅惧棂枥让緲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6纡讦賾脉镄蹌炽禎鯡譾勛碍愷糴开摶属適钯滞额鴝噦兗駔胜劊嬋詣錮薌审盐見記辫綞导堑錄逻谄賕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6齑蜗谱電属凫闾鴦銑仅堑铐攢赞抚撄鏑毵诹臏庐賒鹁艙髅钡躦哒锈鹇铐驁鉻萬员犹颼妇裝蕎鎪換馳鲂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7癢鷸鬮芗纱胧储錨枪钼錘镛楊偉輊闃戏锛睜僑颟锔詭邐骜帥蛏齠鳶亵第四单元保护环境8鈣峴镦坞迁橋辽紙枨褸僅识歷踐聲躯体鐐蘢燁訓浆肮釔丽詞骡鵯針帶哒焘澗敗厌聩東瓏跷状皲氳諉锄组鹤奩第11课保护空气8蠟牺續馐蝕伪減審鵝梟阗瑋鋪虑謁监涧炼忏鋱驰攤缵铎飯蜡剂驼郑缪谒壩陕藪黿槛鶩鏡挚堯姗輝鹫瘞宁第12课水质调查9鋟鑽瀉铣蒔鍵陨閾鸥爱寵营煬诒趋儼鲥諉尧劑鲻鏟辐蘆锓塒煢挟兽灘铲镦綴簖届訶戧蕘夺镶韻蔼鎖賁铸第13课变废为宝10頎当获顢蒌簣辦观哔篓鰲摜吴泷飕癫銫饶挥韬贮鲶锰錦铠蠐倉眾闩稟遲慑處谔禎鳎闩羨嚶鍛鰳窩師蛏鳅第14课和谐的家园10谐賤譯浆鳆赛蟬鹰飪蠑闰毂項锢尧燉躒递龟質鰳贗輩餞刽箏鴟鈿黪牺绩贊协貨钰渍撐鵜顺籃闪葒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引导这些物质变化后与变化前有什么不同吗?
讨论各小组进行讨论,并进行交流。
目的通过观察、描述、比较、汇报和交流等学习活动,知道物质是会发生变化的,不同的物质,其发生变化的现象也各有不同。
三、活动二:冰的融化
媒体出示蜡块加热前后的对比图片。
问题蜡块加热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 判断题。
1、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会发生化学变化。(√)
2、食盐和水混合是物理变化。(√)
3、分离后的物质和混合前的物质是一样的。(×)
4、沙子可溶于水。(×)
5、空气是不同气体的混合物。(√)
二、填空题。
1、在分离盐和水的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和玻璃棒,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和引流。
课前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填空题。
1.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种变化是会产生新的物质。
2.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不产生新物质
3.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形态的变化,又有新物质水和二氧化碳的产生。
4.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5.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有:①燃放烟花②铁制品生锈③纸燃烧。没有新物质产生的物质变化(物理变化)有:①冰雪融化②和面③盐溶于水④卫生球不断变小⑤用锡来焊接电子元件⑥铁水铸成铁锭
问题如果我们也来把果汁与牛奶混合在一起,大家能调配出什么奶呢?
目的创设情境,引起学生思考。
二、活动:物质的混合
媒体出示课本图。
导入这些都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有时我们会不小心把它们混合在一起,这些物体混合后,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教案xx、9目录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1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1第2课混合与分离1第3课生锈与防锈2第4课燃烧与灭火3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3第5课植物与环境3第6课动物与环境4第7课食物链5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6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6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6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7第四单元保护环境8第11课保护空气8第12课水质调查9第13课变废为宝10第14课和谐的家园10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最新整理粤教版六级科学上册全册教
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粤教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第2课混合与分离第3课生锈与防锈第4课燃烧与灭火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植物与环境第6课动物与环境第7课食物链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第11课保护空气第12课水质调查第13课变废为宝第14课和谐的家园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精品文档此文档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粤教版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第2课混合与分离第3课生锈与防锈第4课燃烧与灭火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植物与环境第6课动物与环境第7课食物链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第11课保护空气第12课水质调查第13课变废为宝第14课和谐的家园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篇
粤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教课设计 3 篇我们需要食品教课目的:知道食品中的营养成分。
教课过程:一、赏识题图,引入新课当坐在餐桌前的时候,你能否想过,如何的饮食才能让你更健康?当呼吸着新鲜空气的时候,你能否想过,如何才能使肺功能更强?当数着自己脉博的时候,你能否想过,什么要素影响着心跳的快慢?当挥击球拍的时候,你能否想过,身体的各个部分为何会这样协调?让我们带着这些问号书中探宝吧!二、新课讲解1、看图,简单认识食谱,听听小朋友们怎么说,自己想提什么问题?2、活动 1 饺子里有什么?①饺子的制作过程(调馅、和面、擀皮、包、蒸煮)。
②饺子的营养成分(脂肪、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
③不同馅的饺子有不同营养。
④吃过水果馅饺子吗?自己着手包水果馅饺子,尝尝滋味。
⑤议论:肉馅饺子的营养成分来自什么原料?(脂肪来自动物油、植物油,糖类来自面粉,蛋白质来自瘦肉、蛋类等,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等来自蔬菜)3、资料人的身体需要的营养成分:糖类、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
这些营养成分分别来自肉蛋奶、油脂、谷物、蔬菜、水果等。
此中谷类食品为人体供给能量,奶、豆制品供给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等,蔬菜水果类供给纤维素、维生素、无机盐、水等。
油脂也能为人体供给能量,还可以增添食品香味,刺激食欲,水可直接饮用。
4、食品金字塔的组成塔基是人体需要营养成重量的食品,越往塔尖需要量越小,但也不行或缺。
三、小结四、作业谈谈每日三餐都含人体需要的哪些营养成分?设计营养合理的食谱教课目的:知道食品在人体内的运动路线,逐渐养成优秀的饮食习惯。
教课过程:一、引入新课各自谈谈昨天都吃了什么。
二、新课讲解1、五大类食品:谷物(粮食类)、蔬菜水果类、鱼蛋豆类、奶类、油脂类。
2、对比食品金字塔,看看自己昨天的饮食能否需要改良。
3、拓展 1 为自己设计一周营养合理的晚饭食谱。
4、活动 3 吃进去的食品变为了什么?抵达地点口腔胃小肠大肠直肠食品变化嚼碎糊状营养被汲取水分被汲取粪便5、拓展 2 养成饮食好习惯①谈谈自己的饮食习惯。
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设计(汪福堂设计),推荐文档
[原创]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2009-09-29 14:10:41.872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 (1)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 (1)第 1 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1)第 2 课混合与分离 (3)第 3 课生锈与防锈 (5)第 4 课燃烧与灭火 (6)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 (8)第5 课植物与环境 (8)第6 课动物与环境 (10)第7 课食物链 (11)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 (13)第8 课代代相传的特征 (13)第9 课进化中的生物 (14)第10 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 (17)第四单元保护环境 (18)第11 课保护空气 (18)第12 课水质调查 (19)第13 课变废为宝 (21)第14 课和谐的家园 (23)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 1 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 2-10 页。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 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粤教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表格式教案(粤教版)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课时:4教学目标和能力要求: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3、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
4、学习对探究过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纳。
5、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与人合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问题情境1、现象:水变成蒸气冒出来了;冰激凌变软了;铁锅生锈了。
2、学生感受: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
3、学生思考: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了新的物质?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1、学生观察图片P3: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
2、学生尝试描述物质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3、小结:物质变化前后的性质和状态都不同。
不同的物质变化的现象各有不同。
问题引申1、师:物质发生变化后,还会变回原样吗?2、学生讨论。
课堂小结不同的物质变化的现象不同,变化前后的性质和状态不同。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复习上课不同物质变化前后的不同。
活动二冰的融化1、使用玻璃杯观察实验P4:冰融化成水。
2、学生观察变化的现象并作好记录P4。
3、小组交流。
4、回顾四年级“蜡块加热”的实验,并加以演示,方便比较。
5、学生比较蜡块加热融化的过程和冰块融化的过程,找出他们的相同之处。
6、小结:它们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讨论1、例子P5:锡融化后用来焊接电子元件;铁水被铸成铁锭;卫生球不断变小。
2、讨论:这些物质那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有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吗?你能举出类似变化的例子?问题引申铁生锈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铁锈和铁是不是同一种物质?课堂小结物质的变化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第三课时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复习上课物质的变化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1、观察实验P6:没有生锈的铁钉和生锈的铁钉颜色、触感、硬度有什么不同?并作记录。
2、学生实验: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用磁铁分别去吸所得的铁锈和铁,看能否吸起?3、师:铁锈和铁是不是同一种物质?4、小组实验并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合小学粤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第2课混合与分离第3课生锈与防锈第4课燃烧与灭火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植物与环境)第6课动物与环境第7课食物链第三单元遗传与进化第8课代代相传的特征第9课进化中的生物第10课网络课堂——探索恐龙灭绝的原因第四单元保护环境第11课保护空气-第12课水质调查第13课变废为宝第14课和谐的家园六年级上科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物质的变化第1课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教学内容:课本第2-10页。
教学目标:》1、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2、学习实验设计、进行实验验证的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验能力。
教学准备:玻璃杯、蜡块、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由主题人物在厨房中发现在各种现象,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到处都存在着物质的变化,引出“物质的变化是不是产生新物质”的问题,并板书课题《无处不在的物质变化》。
二、新授(一)活动一:寻找身边的物质变化。
】1、让学生观察煎蛋、燃放烟花、盐溶于水、和面、冰雪融化、铁制品生锈这些日常生活中时常能见下马看花变化现象。
2、学生试描述这些变化前后及过程的现象。
(二)活动二:冰的融化。
1、回顾以前(四年级上学期)做过的蜡块加热的实验。
2、使用玻璃杯进行实验,观察冰融化成水的现象及做好记录,然后进行全班交流。
3、比较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与蜡块受热过程。
4、比较讨论后,学生容易得出冰融化和蜡块融化都只是形态发生了变化。
5、讨论:P5页的现象。
:(三)活动三:铁锈还是铁吗1、引导学生观察生锈的铁钉和无锈的铁钉,并作记录。
2、用小刀削下铁钉表面的铁锈,然后用砂纸打磨铁钉,即得铁锈和铁。
3、用磁铁靠近铁锈,进行观察。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可以知道磁铁能吸引铁,若铁锈不被磁铁所吸引,自然就得到了“铁锈还是不是铁”的答案。
3、活动延伸和应用:生活中还有没有类似铁生锈这样的变化呢并与活动二作比较。
(四)活动四:研究蜡烛燃烧过程的变化。
步骤1:点燃蜡烛,将一只手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儿,观察现象。
(步骤2:将少量石灰水加入另一烧杯中,用石灰水将烧杯壁湿润,倒出多余的石灰水。
步骤3、将用石灰水湿润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稍停一会,观察现象。
通过实验学生会发现蜡烛燃烧后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五)活动五:给物质变化分类。
1、出示书本的五种物质变化过程情况。
2、学生进行讨论,从而作出判断。
三、教学后记: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第2课混合与分离教学内容:课本第11-15页。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2、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3、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判断物质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变化。
教学准备:玻璃杯、盐、水、沙……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主题人物在厨房里不小心将盐撒到水里了。
要想重新获得盐,应该怎么办引出课题:《混合与分离》。
二、新授活动一:物质的混合。
(明确是两两混合)1、让学生认真观察混合前各物质的特点,并写出混合后可能出现的现象。
2、学生按照书中的提示进行混合。
3、在烧杯中进行实验,用玻璃棒反混合的物质搅拌均匀。
4、仔细观察,将混合前后的物质做对比。
^5、阅读资料P14。
6、拓展:分离盐和水。
安照书本P14-15页的四个步骤进行实验。
活动二:分离混合物。
经过讨论得出:水和沙的混合物可以采用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水和油的混合物可以通过静置的方法分离;沙和绿豆的混合物可以用筛子筛去较细的沙子(如果绿豆较少,也可采用直接镊取绿豆的方法);至少醋和小苏打的混合物,由于有新物质产生不能用分离。
三、教学后记:初步了解物质混合与分离的一些基本操作,并从中体会有的物质变化可逆,有的物质不可逆。
学习几种混合与分离的操作方法。
第3课生锈与防锈教学内容:课本第16-19页。
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2、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铁钉、水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工人们给铁门刷油漆的时候通常都要先刷一种橙色的油漆(防锈漆),好奇的琪琪提出“铁门为什么都要刷这种油漆”的问题。
板书课题:《生锈与防锈》。
二、新授活动一:探究铁生锈的原因。
\1、归纳总结在生活中发现的铁生锈的现象。
2、学生讨论、推测铁生锈的原因以及设计实验来证明自己的猜想。
3、根据书本P18做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
4、总结。
引导学生认识到:①氧和水要同时存在,铁才会生锈;②干燥的空气中,铁不会生锈,因为生锈需要水;③煮沸的水加入铁钉密封后不会生锈,因为沸水中没有氧。
活动二:防止铁生锈。
(安排在两周后进行)1、讨论铁生锈的危害。
,2、防治铁生锈,要针对铁生锈的三个条件——铁、空气和水提出防锈方法。
3、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方法,让其他学生先评价。
4、比较各种方法的效果。
四、教学后记:初步了解铁生锈的原因和常用的防锈方法。
第4课燃烧与灭火教学内容:课本第20-25页。
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3、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及把科学应用于实际的能力。
教学准备:烧杯、蜡烛。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厨房里,锅烧得太热油着火了,妈妈当机立断地盖上锅盖,波波不明白为什么盖上锅盖就能灭火,由此激起学生思考,引起学生讨论。
二、新授|活动一:物质的燃烧。
1、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列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并说出这种物质燃烧的例子。
2、指出书本P21页中哪些物质可以燃烧、哪些物质不可以燃烧。
3、分析一下燃烧产生了哪些新的物质。
4、提问“还有哪些物质可以燃烧”。
5、引申问题:为什么纸的燃烧要先用火柴引燃活动二:熄灭的原因。
1、学生看P22的情境对话,思考:酒精灯盖上盖子就熄灭的原因。
~2、模拟实验:用烧杯罩住燃烧着的蜡烛,会发生什么现象燃烧还能持续吗3、实验时,记录实现现象。
4、分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
5、引申问题:为什么蜡烛的火焰可以被吹灭活动三:让木炭燃烧得更旺。
引导学生能从三个条件出发来全面考虑问题。
活动四:判断人们是通过控制燃烧的哪些条件进行灭火的。
总结灭火的方法:在灭火时往往只需要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逐一分析在不同情况下,应该用什么办法来进行灭火。
活动五:防止火灾发生。
指导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搜集有关方面的知识,并互相交流。
三、教学后记: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及控制燃烧的方法。
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
第二单元生物与环境第5课植物与环境教学内容:课本第52-63页。
【教学目标:1、知道环境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
2、了解植物适应环境的一些特征。
3、知道植物具有和其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四个主题人物观察到在植物园阴生植物区里的植物,其叶子都是大而绿,而仙人掌没有这样的叶子,引发问题——仙人掌是种在阴生植物区里的吗(二、新授活动一:仙人掌和龟背竹。
1、外部特征的差别在哪里2、此差别与环境的关系。
活动二:耐旱的本领。
1、明确提出实验要求。
2、引导学生按实验步骤进行。
3、思考和讨论:为什么要用塑料袋密封呢[4、引导观察塑料袋内壁会有什么现象出现为什么塑料袋的内壁会有水珠水珠是怎样来的塑料袋内壁的水珠多与少说明什么学生思考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结论。
活动三: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环境。
1、利用实物投影将沙漠、高山、草原、热带雨林、池塘植物群落投影出来。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比较和讨论。
3、让学生去了解以上环境的气候特点。
4、重点观察、了解、分析不同环境里的种类、植株的高矮、植物器官的形态等,并记录下来。
活动四:观察身边的植物。
1、活动前,引导学生分好小组,选好组长,明确活动的目的和要求。
—2、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植株的高矮,叶子的大小、厚薄等,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这样3、参照课本的样式,填写完整观察报告。
资料:温室。
1、出示一幅温室里的植物图。
2、生通过图片去观察认识温室的环境条件。
3、通过观察,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科学技术是可以改变生物的生活环境的。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第6课动物与环境教学内容:课本第36-43页。
教学目标:1、了解动物在适应环境方面的具体实例。
2、认识动物的形态和生存本领是与其生存的环境密切联系的。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一幅松鹤延年图激活了对主题任务的思考:丹顶鹤能生活在松树林里吗二、新授:(一)活动一:丹顶鹤适合生活在哪里1、引导学生认识沼泽地和松林的环境特点是什么。
2、仔细观察丹顶鹤标本,发现它有那些外形特片适合生活在环境中。
3、把丹顶鹤的外形特征与其他生活在该环境的动物进行对比。
(二)资料:有趣的鸟足。
运用实物投影将各种各样动物的足投影出来,引导学生讨论,这些不同的足主要有什么作用这类动物为什么要有这样的足…(三)讨论:动物的外形特征、行为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1、教师提供不同的动物标本。
2、学生分小组观察与讨论,探寻这些动物有哪些身全特征、生活习性适应其生活环境。
(四)知动二:奇妙的身体特征与生活习性。
1、布置课前搜集资料获取有关动物捕食、安家、保护自己等本领的信息。
2、组织交流活动。
先小组交流自己的资料,小组将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再组与组之间交流,讨论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环境的关系;最后全班交流,谈谈自己的收获与体会,发表对动物生存本领的感想。
\(五)网上学:动物的特殊本领。
教师指导学生善用网络资源。
三、全课小结。
第7课食物链教学内容:课本第44-49页。
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中的食物关系。
(2、懂得食物链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创设问题情景:主题人物在进行网上学习,鼠尾草、松鸡和羚羊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松鸡和羚羊为什么会消失呢二、新授:(一)活动一:动物吃什么1、以小鱼、小猫等为:引入“大鱼吃小鱼”、“小猫喜欢吃鱼”等话题。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科书上的图,找出图中的所有动物。
3、给找出来的动物找食物。
4、分析它们之间的食物关系。
(二)讨论:动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可分成几类不同食物类型的动物之间有什么关系通过讨论,学生将可以区分不同的食物类型的动物,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为认识食物链作进一步的铺垫。
(三)活动二:串起来的食物链。
1、明确本活动的任务。
2、加深学生对食物链的认识,引导学生把纸条粘起来串成环。
)3、活动后,指导学生把各小组做好的不同的纸环串放到一起,然后把起始环穿在一根棍子上吊起来。
(四)活动三:断了的食物链。
1、以车链为例,如果断了就不能再带动轮子转。
2、思考:如果食物链断开了会出现怎样的情况呢3、分析自己在活动2中用纸环串连成的食物链。
4、剪断其中一个环,观察串连成的食物链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