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第四系地层、地貌描述概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第四系地层、地貌描述概论

一、地层

地层由老至新分述如下:

一、下更新统(Q1)

1、冰渍冰水沉积层(Q11gl-fgl)

灰白色砂砾卵石,泥沙质半胶结,砾石成分为安山岩、玄武岩、片麻岩、花岗岩等。砾径一般4-15cm,少数大者达50-60cm,呈半棱角状。泥沙混杂,有的砾石直立,并有马鞍石。砾石有明显的压裂现象,个别压裂宽达3-5cm。砾石风化剧烈,有的手搓即碎,砾卵石含量约占60%。

2、坡洪积层(Q12dl-pl)

棕红色,底部为浅灰绿色含砾(碎)石粘土亚粘土。粘土塑性较强,具垂直节理和大空隙(0.5-1.0mm),含有直径3-5mm铁锰质结核,并有铁锰染现象。

二、中更新统(Q2)

1、洪积层(Q21pl)

砂砾卵石层,杂色,成分比较单一,与母岩有关。砂砾石含量占40-60%,其余为中粗砂,砾径一般为3-8cm,大者10-15cm,大于40cm 的极少。分选磨圆不好,呈棱角-次棱角状,并混有少量粘土。厚度一般3-10m,最厚达50m。本层之上为Q22棕黄色亚粘土,之下为Q12棕红色粘土。

2、坡洪积层(Q22dl-pl)

棕黄色、棕红色亚粘土含砾卵(碎)石,干时致密坚硬,下部含卵碎石较多,卵碎石成分为安山岩、花岗岩、闪长岩,砾径一般5-10cm,大者达15-20cm呈半棱角状,间夹有砂碎石混土薄层,砂碎石砾径一般7-12cm,呈棱角-半棱角状,无分选性,厚度薄者为

0.3-0.4m,厚者达4-5m。

三、上更新统(Q3)

1、冲湖积层(Q31ql-l)

粉细砂夹薄层亚砂土、亚粘土,含砾中粗砂透镜体及薄层灰黑色淤泥质亚粘土,交错层理明显,尤以下部发育有铁锰染现象。

2、坡洪积层(Q31dl-pl)

深灰黄色含砾(碎)石亚砂土、亚粘土,夹砂砾(碎)石透镜体。砾碎石砾径一般0.5-2cm,大者5-8cm,呈棱角-半棱角状。有发育较差的垂直节理和大孔隙,有钙质网纹和斑点。

3、洪冲积层(Q31pl-al)

上部为褐黄色、灰黄色亚砂土、亚粘土。颗粒均匀,粉土含量较高,局部含有中细沙颗粒。结构疏松,具有水平的薄层理,具有白色钙质斑点和钙质网纹,厚4-8m;下部为杂色的砾卵石层,成分为安山岩、花岗岩。分选磨圆不好,呈次棱角状、扁平状。砾径一般为2-5cm,间混有少量黄褐色亚砂土;底部亚砂土含量较多,砾径增大,达10-20cm。

4、风积层(Q32eol)

浅灰黄色、灰黄色亚粘土、亚砂土。柱状节理发育,大孔隙明显。含有网纹状钙质薄膜,钙质斑点及小的钙质结核。颗粒均匀,结构疏松,手捻易碎,遇水易崩解。

四、全新统(Q4)

1、冲积层(Q41al)

亚砂土、亚粘土:褐色、黄褐色,结构疏松,手捻砂感明显,局部夹粉砂或砂砾石透镜体。

砂砾卵石:杂色,结构疏松,砾卵石成分以安山岩、花岗岩为主。上游砾径一般5-7cm,最大15-30cm,呈棱角-半棱角状;下游砾径0.2-1.5cm,大者1.5-5cm,呈次棱角-浑圆状,含量40%-60%,其余为中粗砂。

2、冲积层(Q42al)

砂砾卵石:成分为安山岩、花岗岩。砾径2-7cm,含量约占45%,其余为中粗砂、亚砂土。

3、洪积层(Q42pl)

出露于山间、丘间沟谷及山前冲沟出口处,组成洪积扇地形。前缘与两侧颗粒较细,轴部较粗。岩性上部为亚砂土夹砾卵石,下部为含土砂砾(碎)石。砾径一般2-3cm,大者达15-30cm,呈半棱角状。

4、风积层(42eol)

灰白色粉细砂、以石英颗粒为主,次为长石、云母。分选磨圆较好。

第四系自山间至河谷,其变化是由坡洪积-洪积-冲洪积-洪冲积,

颗粒由粗变细,颗粒由薄变厚。

二、地貌

西北、西南属高中山地形,山势陡峭,沟谷发育,坡度大,一般呈“V”形谷。

山顶多为圆顶、平顶、长梁状等。低山周围分布有黄土丘陵,地势低缓,波状起伏,冲沟发育。

河流呈东西贯穿,上游狭窄,支谷发育。坡降大,中下游地段较为开阔,沿河两岸形成1-3公里阶地、漫滩,地势平坦。

形容山势:山势高峻,山峰呈尖顶状,少数为平顶、浑圆状。山坡呈直线或凹形,局部坡陡,局部坡缓,山脊呈东西向延伸。

残坡积:黄褐色,由粉砂土及亚砂土组成,顶部为腐殖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