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我敢说:马克思主义哲学适用于任何自然界的物体,包括人类、动物、甚至整个宇宙。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要知道,人类诞生数百万年来,一代又一代地从事着两项基本的活动: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
在那黑暗的宇宙中,有着无数的行星与恒星,有序的沿着自己的轨道走着。
正因为它们的规律运动,我们才会发现那壮观的星系、星座、星云。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一切从实际出发。
曾经有人问我:什么是实际?很简单,就是客观事实,客观规律。
即不为人的意识为转移,但为人的意识所反映。
例如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理。
各行星或恒星之间都存在着这种规律,所以在我们认识宇宙或改造宇宙的同时,必须遵循这种规律。
否则就不可能完成研究。
其实,不光是万有引力规律,茫茫宇宙之中包含了多少中规律,只是人类尚未认识罢了。
就像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
在宇宙的一角,有一个名叫太阳系的星系,其中有颗行星叫地球,这颗星球存在着生命。
但为什么只有着颗星球存在着生命?因为有种规律告诉我们,生命是需要温暖的气候,充足的水分,和安全的地理环境,缺一不可!地球上的生命绝不可能脱离这个规律,所以我们认识和研究生命就必须从这个规律出发,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达尔文说过:“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也有人把它进行错误的理解。
物种起源后,各种生物都出现在地球上,于是出现了食物链和食物网。
一些没有抵御天敌本领的物种就永远的消失。
而那写有生存本领的物种便开始进化。
换句话说,是他们适应自然,。
所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自然界的铁律,任何物种都脱离不了这个规律。
森林古猿那时正悠闲的在树上吃着果子,但后它们发现果子越来越少,没办法,为了生存,它们来到地上寻找食物。
在它们来到地上的一瞬间,解放了双手。
这是一种定理,要生存就要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任何事物都在发展,但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OWAY,NOONE!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
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
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
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浅谈马概心得体会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浅谈马概心得体会真正接触哲学是在高中的上思想政治课上,老师说哲学就是能让人聪明的学科,意思就是学了哲学,人就会变得聪明或是更聪明。
但对于什么是哲学,对哲学的心得体会,我的些许收获只能是管中窥豹。
哲学一词最早源于古希腊,由希腊文菲罗与索菲亚合成,翻译为中文就是“爱智慧”的意思,翻译成英文就是Pilosophy, 即“智慧、有智慧、有智慧的人”之学,在19世纪由日本学者转译为中文的“哲学”。
广义的哲学被看作“各种知识的总汇”,狭义的哲学是研究世界本原或本体的学问,即形而上学。
本原是指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源、元素、原始或共同基础。
具体事物有生有灭,本原没有生灭,本原产生万物,万物毁灭以后又回到本原。
我国古籍《易经》中有“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行而上学即哲学的意思。
但是它不同于黑格尔所定义的形而上学,黑格尔的形而上学指非辩证的思维方法,实际生活中使用形而上学这一概念是指的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与方法。
而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从古至今的一切哲学都是系统的理论化的世界观,即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研究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本质和规律的学问,是含有阶级性的抽象的社会意识形态。
所以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确实和他描述的共产主义里面的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各尽所能、按劳分配一样的充满魅力,让人为之向往,为之奋斗。
马克思主义哲学,让我们对身边的事有更多的更深刻的更科学的理解,辨证的唯物论让我们知道了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物质的世界统一性,培养我们科学的物质观,实践观,意识观。
唯物的辨证法,让我们懂得,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对立统一的规律等。
但是怎样用哲学来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呢,怎么才让我们真正的变聪明呢?从哲学中的行而上学这一概念我们可以讨论一番。
通俗的讲,哲学中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
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这一含义的形而上学与辩证法相对立)。
运用马克思原理讲述生活中哲学故事

运用马克思原理讲述生活中哲学故事一、引言哲学是一门思辨性的学科,旨在探讨人生和宇宙的本质、意义和价值。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重要的哲学思想体系,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解读社会现象。
本文将通过运用马克思的原理,讲述生活中的哲学故事,以探索人生的真谛。
二、剥削与阶级1.故事一:工人与资本家某个工业城市,一个蓬勃发展的工厂吸引了许多农民工前来就业。
然而,工人们发现自己每天工作长时间,却只能获得微薄的工资,而工厂的老板却过着奢华的生活。
这个故事反映了现实社会中的剥削现象。
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阶级对立,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劳动力获取利润。
而工人们则沦为无产阶级,缺乏经济上的独立和社会地位的尊重。
2.故事二:阶级斗争与革命在一个压迫的社会中,一群工人开始觉醒,意识到自己的困境并追求自由和平等。
经过一系列的抗争和斗争,他们最终成功地推翻了压迫者的统治,建立起一个平等和公正的社会。
这个故事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的阶级斗争理论。
马克思认为,社会是由不同阶级之间的斗争推动变革的,只有通过革命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才能消除阶级剥削,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三、商品与货币1.故事三:市场交换与商品在一个小村庄里,人们通过互换物品来满足彼此的需求。
他们制造了各种各样的商品,如粮食、衣物和工具,然后通过市场进行交换。
市场交换使得村庄中的每个人都能够获得所需的物品。
这个故事揭示了商品交换的本质。
马克思主义认为,商品交换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基础,人们通过出售自己的劳动力或商品来获取货币。
商品和货币的出现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变得复杂。
2.故事四:资本主义的危机在一个繁荣的城市里,人们过着奢华的生活,似乎一切都美好无忧。
然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打破了这个美好的景象,人们失去了工作、财产和希望。
这个故事反映了马克思主义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
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内在地存在着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是由于商品生产和市场交换的矛盾引起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生活中坚持科学唯物主义观点,就是要承认世界是物质的、存在的、运动的,自觉地认识并遵循物质运动的规律性;要承认精神、意识、静止服从于物质的关系,并认识到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这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确立一个正确的看待世界视角,让我们所观察的世界和事物更加客观真实。
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最主要的就是可以教会我们,联系地、发展地看待世界和世界中发生的一切;可以运动矛盾的运动规律来看待事物发生、发展和结束的过程。最最重要的是,教会我们一切尊重客观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教会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即要看到好的、更要看到坏的。辩证法可以给我们一个正确看待世界的方法,还生活一个本来的面目。
生活中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就是让我们知道认识是永恒发展的,其发展过程是螺旋式的上升,真理是不断走向更正确的,是无限地趋近于绝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理的。其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是历史的主体,而英雄的行为只有与人民的意志相符合,才能够成就英雄的事业。
马克思原理生活的应用

马克思原理生活的应用1. 简介马克思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它是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创立的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历史唯物主义、辩证法和阶级斗争等核心概念。
虽然马克思原理主要应用于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但实际上它也可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些有趣和有益的应用。
本文将就马克思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进行探讨。
2.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马克思原理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将这个概念应用于我们的工作和个人成长。
•生产力:指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所使用的各种技能、工具和资源。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学习新的知识和掌握新的工具来提高我们的生产力。
例如,学习新的软件技术、参加培训课程和阅读专业书籍,都可以帮助我们在工作中变得更加高效和有效。
•生产关系:指我们与他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工作关系、团队合作和社交关系等。
通过建立良好的生产关系,我们可以更好地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例如,团队合作时,我们可以遵循公平和平等的原则,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共同实现团队的目标。
3. 价值观和意识形态马克思原理认为,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方面,它们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和判断标准。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这个概念来思考我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是否合理和可持续。
•价值观:是指我们对事物的评价和选择标准。
我们可以通过反思自己的价值观,了解它们是否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相符。
例如,我们可以思考我们对物质追求和社会公益的平衡态度,以及如何在追求个人利益的同时关注他人和社会。
•意识形态:是指一种特定的思维方式和世界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思考自己的意识形态,了解它们对我们的决策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思考我们是否受到广告、社交媒体和大众舆论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批判思维和独立判断来塑造自己的意识形态。
4. 心理学和幸福感马克思原理关注的不仅是物质生活,还包括精神和心理层面的需求。
马克思主义在生活中对我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在生活中对我的影响在当今世界上,有许多哲学派别,没有一种哲学像马克思主义哲学那样,既赢得了那麼多人的认可,肯定和喜爱,又遭到了一些人的否认,排斥和反对。
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19世纪中叶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史上的伟大变革。
他以科学的时间观为核心,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从而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马克思主义对我的生活有着很多的影响,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在参加社团活动时,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被多分配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则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机会,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同学、领导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机会,人的一生有多少机会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出来的。
对一件事情有的人持肯定意见也有的持否定意见。
另外,即使是同一件事情同一个人也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就在于人能理性的思考。
拿身边的例子来说吧,针对当前学生中普遍的反日情绪及抵制日货的行为,部分自视理智的人便站出来指手画脚了,说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应该感情用事,要拿出我们大学生应有的素质来对待这件事情。
然而,在想想呢,既然我们是热血澎湃的知识青年,日本以前对我们的侵略和迫害姑且不说,但是他在今天还不能就历史问题有个清醒而明确的表态,还不能反省他所犯下的历史罪行,同时还一再篡改日本历史教科书。
请问这样的行为我们能容忍吗?此外,日本还不遵循国际法上的有关规定,对权属我国的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也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霸占。
再问这样的耻辱我们能一再的忍气吞声吗?最近,日本在不承认历史问题的前提下还要吼着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我想任何一个有点理性的中国人都不会同意的!所以,任何事情都要用辨证方法去思考,用怀疑的眼光去看问题,对事情的一个侧面进行质疑,从而可以看到事情的另一个侧面,这样就可以更全面更客观更准确的看待事情。
生活中的马原

生活中的马原
生活中的马原,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体现。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对于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当今社会,我们可以从各个方面看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和应用。
首先,马克思主义强调了阶级斗争和社会变革。
在当今社会,阶级分化和社会不公现象依然存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醒我们要关注社会的不平等现象,积极参与到社会变革中去,争取更加公平和正义的社会秩序。
其次,马克思主义强调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在现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变革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醒我们要关注生产关系的调整和改革,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此外,马克思主义强调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在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受到了诸多限制和束缚,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提醒我们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努力创造一个更加美好的生活环境。
总之,生活中的马原不仅是一种理论,更是一种指导人们生活的思想和方法。
我们应该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积极应用到生活中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相信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生活会变得更加美好和幸福。
马克思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马克思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1. 了解马克思原理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马克思原理,我们首先需要了解马克思原理的基本概念和核心思想。
•马克思原理是社会科学领域里的一种理论体系,主要由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所创立和发展。
•马克思原理主张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的。
•马克思原理强调社会的变革是历史的必然,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
2. 马克思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马克思原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教育机会均等: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的阶级差异,主张消除社会阶级的差异,实现教育的均等化。
•教育的本质:马克思认为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创造力、道德修养等方面。
•对教育系统的批判:马克思主义关注教育制度的反动性和压迫性,强调要改变现有教育制度,使其更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
3. 马克思原理在经济中的应用马克思原理在经济方面的应用主要关注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
•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技术创新和劳动生产率提高来推动经济增长。
•生产关系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强调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即适应生产力的社会化程度,以便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
•资本主义经济的批判: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中的剥削和压迫现象,主张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变。
4. 马克思原理在社会中的应用马克思原理在社会领域中的应用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和认识。
•社会阶级分析:马克思主义关注社会的阶级结构和阶级矛盾,通过对社会阶级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
•社会变革的动力: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变革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矛盾的运动是推动社会变革的动力。
•公平正义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强调消除社会的不平等现象,追求社会的公平正义,实现人类的共同发展。
5. 结语马克思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社会现象,并且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改进社会、促进社会发展的思路和方法。
论文: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77911 马克思主义论文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生活中的应用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的实践需要,在总结当时的自然科学的最高成果、批判地吸取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文化成果、特别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基础上创立的。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理论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和问题域是可以被超越的,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科学的方法论在总体上是无法超越的,马克思的思考方式不会过时。
为了突出实践哲学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曾这样论述道:对现实的描述会使独立的哲学失去生存环境,能够取而代之的充其量不过是从对人类历史发展的考察中抽象出来的最一般的结果的概括。
这些抽象本身离开了现实的历史就没有任何价值。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我国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生活中,更是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作用,概言之,无论是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和初期发展时期,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中国现实的指引作用都是显而易见的。
1.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人的活动,不过这不是黑格尔所说的人的精神活动,而是一种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活动。
人正是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社会的历史,深入全面地认识人自身以及客观物质对象。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作为其理论核心和研究的中心,涉及到现实生活的各个领域,并不只局限在理论研究领域,因而导致哲学活动范围就扩大了。
2.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最科学最严谨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种科学世界观和生成性思维,其基本精神是回归现实生活,哲学的创新更要以回归现实生活为依据。
我们应当从正在研究的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出发,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进行新的挖掘、新的研究、新的阐释和新的运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学习和生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学习和生活的启示经过这半学年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并掌握很多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才发觉在我们的生活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无处不在,它并不像我以前想得那样晦涩难懂,而是体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和不断地应用中,逐渐扩大了我的知识面,加深了我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的理解。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恩格斯、马克思适应时代发展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其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整个马克思主义的大厦,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给我以下几点启示。
一,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但又不是物质本身,而是特殊的物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
例如,我们努力地在大学里学习各种知识,是为了自己将来毕业后有好的工作,我们为了“好的工作”这一物质性的目标而产生了要“努力学习”的意识。
在生活中,人们为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如更好的生活等,而产生想要获得的意识以及一系列的动作,因此,是物质决定了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且反作用于物质。
二,在唯物辩证法中质量互变规律是我理解得最深的一个。
事物的联系发展都采取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和形式,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量变引起质变,因此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例如,在我们学习英语当中,单词的积累是是一个漫长过程,在一个个单词的读写之中,我们的英语水平也最终会有从量到质的飞越,因此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变的积累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质变也不会发生。
这教导我们要脚踏实地,一步步循序渐进,如果急于求成,反而会事与愿违。
三,一切从是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和具体体现。
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发展变化着的客观实际出发,从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出发,按照客观世界的本来面目认识而不附加任何外部的主观成分。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它第一次有意识的摆脱纯粹抽象的思辨而把现实的生活世界作为自己的出发点。
以下是店铺整理分享的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论文篇一关键词:人的生活意识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哲学直接地是对黑格尔哲学和费尔巴哈哲学批判的产物,黑格尔哲学的出发点是“绝对精神”,费尔巴哈哲学的出发点是直观的感性,即直观的感性世界和直观的抽象的人。
马克思批判神秘主义的“绝对精神”使哲学的出发点回归于感性世界,又批判直观的感性,使哲学落脚于人的生活,落脚于由于人的活动而历史地变化这的生活世界。
马克思主义哲学摆脱纯粹的思辩而回归到活生生的生活世界使得自己不同于以往的一切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之前的哲学,包括古希腊哲学,近代经验论和唯理论哲学,黑格尔的哲学以及费尔巴哈的哲学在本质上有一个共同的——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之相区别的——特征,即这些哲学都是在思维中提出抽象的问题同时又试图通过抽象的思辩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古希腊的本体论哲学追问世界的本原,按其不同的逻辑线索可分为两支。
其中一类哲学家往往将一种具体的物质作为世界的本原,如泰勒斯的“水”和赫拉克利特的“火”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
其实这些哲学家只是借用了这些具体的物质的名称。
一旦“水”成为泰勒斯世界的本原,并以此为起点描述世界的演化图景,“水”就不是泰勒斯看见的水而变为思维的符号,成为泰勒斯表达想象中世界本原的符号。
另一类哲学家则把一种纯粹的思维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
如柏拉图的“理念”,他把从具体事物中抽象出来的一般概念当作世界的本原。
这两种哲学的共同点在于都在追问世界的本原,并都把只是存在于哲学家头脑中的非感性的东西作为世界的本原,并以脱离经验的方式对世界作出解释。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世界本原问题的提出本身是抽象的,而对于这一问题的各种解释也只是假说,是思维的游戏。
马克思原理在生活的应用

马克思原理在生活的应用1. 引言马克思原理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对于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马克思原理不仅适用于社会领域,也可以在个人生活中得到应用。
本文将介绍马克思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分析其意义。
2. 价值观念的塑造•通过马克思原理,可以认识到人类社会的本质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
这一观点提醒我们要重视物质生活的基础,并且要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进行价值观念的塑造。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价值观念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通过实践改变世界同时也能够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念。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观念。
3. 劳动对个人的意义•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人类生活的基础,也是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劳动,个人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体现,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因此,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重视劳动,积极投入工作,不断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技能,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还强调劳动的社会性,认为只有通过集体劳动,才能够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
因此,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团队合作,与他人协作,共同完成任务,实现共同发展。
4. 公平和正义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强调追求社会的公平和正义,认为只有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够实现每个个体的全面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关注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并采取积极的行动,争取自己的权益,捍卫自己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是导致社会不平等的根源,主张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理性对待财富和物质享受,注意自己的消费观念,不过分追求物质享受,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权益,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5. 自由和解放的追求•马克思主义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认为只有解放生产力,消除剥削和压迫,才能够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追求自由和解放,摆脱外界的束缚,实现个人的自我价值。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追求综合素质的提高。
马原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马原理论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引言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一种辩证唯物主义理论体系,是一种反映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动规律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解决实践问题、推动社会发展的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马克思主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情况,并进行列举和解释。
马原理论在经济领域的应用•价值规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价值规律是指商品交换中的价值决定生产和分配的关系。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面对商品交换的情况,通过理解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规律,能够正确判断物品的价值,实现合理的消费和生产决策。
•剩余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剩余价值创造和分配问题的理论。
在实际生活中,在劳动过程中创造出的剩余价值如何合理分配是一个重要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剩余价值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思考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例如通过工会的组织和劳动法的制定来保障劳动者的权益。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在实际生活中,了解和掌握经济基础对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通过对经济基础的研究和分析,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变革的规律,并在实践中推动经济发展。
马原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教育的社会本质: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社会的本质和存在形态。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能力和素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论帮助我们深入了解和认识教育的社会本质,进而能够更好地进行教育实践。
•社会主义教育理论: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是指马克思主义在教育领域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通过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教育理论来指导和改进教育实践,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的各类人才。
•办学的方针政策: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思想提出了关于办学方针政策的原则和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生活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日常生活的表达首先是我对世界观问题的见解比以前更深了。
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人不能脱离世界,不能脱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能使我树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维方法,办事想事既能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又敢想敢闯具有创新意识。
这对我今后一生的事业开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哲学的开展也如同一场伟大的战争一样轰轰烈烈,虽然不见刀光剑影,鲜血淋漓,但也气壮山河,惊天动地。
哲学中有一局部,对于我们人生有很大影响。
有些道理,我们不信它,我们的生活是一个样子;信了它,就会立刻变了样子。
学哲学可以养成清楚的思维,疑心的精神,容忍的态度,开阔的眼界,我们要有这种眼界,不但可以做事,而且更能善于做事。
任何一个知识领域,只要你愿意深入,展现在你眼前的将是一种不一样的画面,而知识的真谛也往往蕴于其中。
下面我就说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的人生的两点启示。
一、人生中的辩证法哲学就是在你人生中遇到拐点后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害处、右有右的害处。
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拟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同样一件事情,你可以从消极方面的方面去看,也可以从积极的方面去看,关键是怎样调整心态:例如,我们这些年轻人刚参加工作,不管主动的还是被动的都会多做一些工作,许多人便只是被动的抱怨,消极怠工;而另一些人那么把它看作是一些学习的时机,主动积极的去做,或是把它看作增加对单位、同事了解的渠道,或是展现自己能力的时机,试想:人的一生有多少时机去做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哪,你的才华和能力恰恰是在这些小事中表达出来的。
马克思哲学原理在生活的应用

马克思哲学原理在生活的应用1. 介绍马克思哲学是19世纪德国哲学家卡尔·马克思的一套思想体系,它对人类社会、经济、政治等问题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解释。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原理包括唯物史观、阶级斗争和生产力决定论等等。
这些原理不仅仅适用于社会和政治领域,也有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马克思主义原理的生活应用2.1 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
它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由物质生产方式的变化所推动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应用唯物史观来理解社会问题的发展和变化,例如:•经济发展: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经济的发展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
我们可以应用这一原理来分析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为自己的职业发展做出合理的规划。
•科技进步:科技的进步对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运用唯物史观,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脉络,从中获得灵感和启发。
2.2 阶级斗争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了社会中存在的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社会矛盾和冲突,这些都与阶级斗争有关。
例如:•劳动权益:工人阶级对于自身权益的维护是阶级斗争的一个方面。
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原理,在工作中更好地维护自己的权益。
•社会不公平:阶级斗争的另一方面是社会不公平问题。
我们可以用马克思主义原理来分析和解释社会不公平现象,并为公正与平等的社会积极发声。
2.3 生产力决定论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运用生产力决定论这一原理来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例如:•环保问题:生产方式的变革对环境影响巨大。
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思考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促进可持续发展。
•超越个人主义:生产力决定论告诉我们,个人的价值和发展是依托于社会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摒弃个人主义思维,更多地考虑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3. 结论马克思哲学原理不仅仅适用于社会和政治领域,它们也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挥作用。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2010-5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一.由“占座”所引发的有关马哲的思考:记得刚上大一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一批学姐来到我们的宿舍向我们传授各种“首经贸生存技能指南”。
其中有一条便是——你要想在五教阅览室上晚自习,就必须早上去占座。
于是,第二天我就带着学姐们的叮咛早上七点二十分来到了阅览室。
此时占座的人已经分两路在自习室外排成了长龙。
有的是真人在排,有的以书包代替,一起看起来都很有气势。
七点四十五分左右,开门的老师来了,引起一阵骚动。
座位上大学的第一次体验,我当时兴奋又激动。
然而当时的情况使我诧异,排队的人在门要开的一刹那迅速聚成一团,人们挣扎几秒钟之后会有几个成功挤出人团,然后他们迅速跑到自己心仪的位置,前面的队伍还很长。
我透过那些玻璃窗看到虽然里面的座位很多,但几乎进去的人都肩负重任,一个人会占三四个座位,所以排在队伍后面的我很有可能空手而归。
事实证明我的第一次占座之行以失败告终。
如今回头看当初失败的教训便可以总结出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只有通过真正体验占座的过程才能够判断学姐们的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然而我没有占到座位的事实有证明了:真理具有相对性。
在一定条件下,学姐们对占座的客观过程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总是局限的,不完全的。
不完全表现在“早上去占座”应该改为“早上七点以前去占座”。
此外,我还总结了另一条宝典:当你身处人团之中万万不可挣扎,因为你越是想要摆脱被挤的状态你就会被扭曲的越厉害。
所以应该保持身体轻盈,随后用你的心去领会“顺水推舟”的字面意义。
那么你就会成功的被人流推送到自习室里。
突然发现自己在上一段的总结是一个实践的认识过程。
在我的总结中,我的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
感性认识是我在占座问题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占座现象的认识。
理性认识是我借助抽象思维,在概括整理两年来占座经验的基础上,达到的关于成功占座规律性认识,即我所总结的占座宝典。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我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不知道学习这门课的目的,对我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呢? 随着学习的深入,我慢慢地知道了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性,也知道要好好的学好这门课。
首先,它改变了我对世界事物的看法,从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混合世界里解放出来,让我真正成为一个唯物主义者。
从前一直认为那些虔诚的信仰者就能得到主啊,神啊,阿门们的庇护,定会活的比我们这些无信仰者风光。
现在我认为这种观念是错的,他们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之后那些钱,健康,功名就会落在他们的头上。
难道人生病了不去看医生,心里一直幻想的健康,病就会好起来吗?想起来老师课堂讲到的一个故事:客人上台阶跌到了,主人却说台阶是不存在的,因为你的跌倒,它便存在了,客人顿时哑口无言。
我不由联想,客人上台阶根本不用去管台阶存不存在,那必定会跌倒,定要到跌倒才说明它的存在吗?庆幸学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一直困扰我的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同时也让我用辩证法的观点去看待世界,才能理解世界的本质,把握世界的联系与发展,认识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基本规律在内的整个世界的规律奠定了基础。
接下来就是我们应该怎样通过什么样的方法正确的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回顾中国近代史。
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的艰辛发展的历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让我知道要用在自己实践活动才能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试教育让我们盲目接受大学的知识,少了许许多多怀疑理论的正确性的观念。
因此,马克思哲学就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指导我们,多一份怀疑的勇气,用自己的实践活动去认识知识。
我相信用这样的方式去学习,定能实现学习的真谛。
马克思也让我认识到事物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事物的永恒发展。
就如城中失火,殃及池鱼。
大学的生活也是如此,如果现在不好好学习应该具备的本领,大学毕业之后将会是失业。
只有在短短的四年大学生活中好好学习本领,量变才能质变,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去看待生活事物的本质,用正确的方法和发展的观点去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的创新,不断提高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让自己做生活的王者。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体现.txt没有不疼的伤口,只有流着血却微笑的人有时候给别人最简单的建议却是自己最难做到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有很多啊,在生活中都有所体现啊,你说的是哪个哲学原理呢.比如说,看事物要用发展的眼光,应用到生活中可以就是说看一个人的时候要看到他以后,而不仅仅是看现在. 一提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们这些年轻人不禁想起在校时枯燥的政治课:老师在前面高谈阔论,我们就趴在桌子上睡觉,通常大家都把它的乏味度提的比高数还高,数学题至少还有几个“书生”(也就是“呆子”)啃的津津有味,而马列主义N O WAY,NOONE!当然,在校园的中惬意、浪漫了几年的我们,终究会走出象牙塔,跌进这个复杂、快节奏的社会,每天在这个充满金钱、利益的“江湖”中面对各种矛盾、处理各种关系。
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问题接踵而至,疲于应付的大脑如果不能将它们完全搞定,就会引发更多的问题出现,于是,恶性循环产生了。
此时,我们是多么希望有一双洞穿一切的慧眼呀!透过虚假的外在现象直见本质,或是持一柄降妖除魔的利剑,一切困难迎刃而解。
其实,我们最最需要的那双慧眼、那柄利剑就在我们身边——那就是哲学——确切的说就是我们一直认为最没实际应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下面我就将自己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体会的几个知识点在生活中的应用作以简单论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有人说哲学就是在你不知向左拐还是向右拐的时候,告诉你左有左的好处、右有右好处、左有左的坏处、右有右的坏处。
是的,哲学并没有为我们指明向哪个方向拐,却全面分析了利弊,以便权衡得失,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思维方式。
在你选择了任意一个方向后,如果特别顺利,你就应居安思危,提醒自己不能麻痹大意,要注意阳光大路上也可能有坑坑洼洼;如果道路比较泥泞,就要相信条条大路通罗马,而且自己得到的锻炼必然要多一些,可能路边的风景也要漂亮些;倘若没有哲学的全面分析,我们这些急功近利的年轻人很可能会在遇到挫折后就匆匆折回,如果顺利也罢,如果前途还不明朗那?是不是再返回,大好的青春便被这些或多或少的反复磨去了不少;而且,我们在选择了一条路后,往往会怀着“这山望着那山高”的浮躁,被那些本可以被我们绕过的坑洼、砖头绊了一跤又一跤,大大影响了我们前进的速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活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我先给您分析一个简单的事例吧:比如您不断的读书学习,这样一个趋势,一直这样坚持下去,您就会有所收获(普通的,一般的收获)这就就是一个量变,而当您学习上几年以后,也就就是量变不断的发展,您的知识积累了很多,您的思想也达到了很高的程度,从而使您达到了某种境界,这就就是质变,而这个过程也就就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事物的必然性与偶然性,必然性就就是根据一个规律或因此延伸的趋势,从而产生必然的结果,偶然性就就是在完成过程中突然发生了转机,导致过程或结果有变化,这个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其实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难,只要时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事例就很容易学懂了。
以矛盾规律为例,它包括两方面,矛盾普遍存在,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
以后者为例,我们经常说有时候兄弟打架甚至动刀动枪,比与外人干仗还不如,这时候兄弟间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但就是如果外人欺负哥哥,那么当弟弟的绝不会袖手旁观,这时候与外人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兄弟间的矛盾就成了次要矛盾。
哲学的价值在于能给人以智慧,智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于人类的各项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了智慧就会有知识,有了人性根源与社会发展的深度思考;有了智慧,有了工具的出现,解放了体力劳动、有了智慧,有了人类的各种奇迹、具体于个人来讲,哲学能够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少走错路弯路、其中最为具体的例子莫过于用马克思哲学原理来分析生活中的矛盾、
1、生活中的矛盾无处不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矛盾只要包括两个方面: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与趋势。
它有两个基本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反的性质与趋势。
我国的古代学者程颢、程颐曾在她们的学著中提到“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
”古代孔子有过事物都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与,前后相随、”的名句、这些都可见矛盾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在考研与工作中作出选择就就是一对矛盾的双方面、选择了考研就意味着暂时无法参加工作、选择了工作就意味着无法在学校中接受进一步的研究生的教育、这也就就是我们常在经济学中提到的机会成本、
2、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但次要方面也不可忽略、
既然矛盾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矛盾,如何在矛盾中做出最优的决策呢?这个要从矛盾的分类中考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可分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称主要矛盾就是指在诸多
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就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以上文中的例子继续进行分析、某人在考虑就是否要考研的时候,她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了,一就是本身家里的经济承受能力、二就是她本人的成绩时候足够优秀、这里我们可以瞧到一个矛盾的双方力量就是不均衡的、如果这个人她来自贫穷的农村,家里有着老迈的父母,与几个弟弟妹妹、她就是需要尽快工作来支持她的家庭、那么毫无疑问,她首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去应对她的家庭经济情况、就是否能够支持她进行研究生的修读,而不就是去考虑她的成绩就是否到达研究生的入学要求、相反,如果此人来自城市中一个富足的家庭、那么她就不需要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很可能她的父母还很支持她去进修研究生、这样以来,我们就很容易地瞧到一个矛盾的双方力量就是不平衡的、她由事物的性质,主要就是由矛盾的主要方而决定的。
虽然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但就是往往矛盾的次要方面也不得不加以考虑、借用一个来自《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的例子、在搞装修工程时“安电梯、安窗口,从全局瞧不就是主要矛盾,但如果瞧不到它的关联性,不认真对待,就会给后期施工带来麻烦”。
在这个例子中,虽然全局的布置就是主要矛盾,但就是电梯,窗口与她旁边的物品就是否协调,就是否方便使用等次要方面也就是不得不考虑的因数、因为这些非主要矛盾的解决也制约、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面对矛盾双方时,必须以主要矛盾为主,着力从事物的主要方面入手解决、同时也不要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尽量
做到最大的统一、
哲学的价值在于能给人以智慧,智慧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于人类的各项事业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有了智慧就会有知识,有了人性根源与社会发展的深度思考;有了智慧,有了工具的出现,解放了体力劳动、有了智慧,有了人类的各种奇迹、具体于个人来讲,哲学能够指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指导我们在生活中少走错路弯路、其中最为具体的例子莫过于用马克思哲学原理来分析生活中的矛盾、
1、生活中的矛盾无处不在、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矛盾就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的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
矛盾只要包括两个方面: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同一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联系、相互吸引的性质与趋势。
它有两个基本含义:①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的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②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矛盾的双方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就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相反的性质与趋势。
我国的古代学者程颢、程颐曾在她们的学著中提到“天地万物之理,无独必有对”,“万物莫不有对,一阴一阳,一善一恶。
”古代孔子有过事物都就是“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与,前后相随、”的名句、这些都可见矛盾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例如:在考研与工作中作出选择就就是一对矛盾的双方面、选择了考研就意味
着暂时无法参加工作、选择了工作就意味着无法在学校中接受进一步的研究生的教育、这也就就是我们常在经济学中提到的机会成本、
2、主要矛盾决定事物的性质,但次要方面也不可忽略、
既然矛盾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那我们该如何应对矛盾,如何在矛盾中做出最优的决策呢?这个要从矛盾的分类中考虑、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矛盾可分为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又称主要矛盾就是指在诸多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就是指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以上文中的例子继续进行分析、某人在考虑就是否要考研的时候,她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了,一就是本身家里的经济承受能力、二就是她本人的成绩时候足够优秀、这里我们可以瞧到一个矛盾的双方力量就是不均衡的、如果这个人她来自贫穷的农村,家里有着老迈的父母,与几个弟弟妹妹、她就是需要尽快工作来支持她的家庭、那么毫无疑问,她首要考虑的就是怎么去应对她的家庭经济情况、就是否能够支持她进行研究生的修读,而不就是去考虑她的成绩就是否到达研究生的入学要求、相反,如果此人来自城市中一个富足的家庭、那么她就不需要考虑家庭经济承受能力,很可能她的父母还很支持她去进修研究生、这样以来,我们就很容易地瞧到一个矛盾的双方力量就是不平衡的、她由事物的性质,主要就是由矛盾的主要方而决定的。
虽然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事物的性质,但就是往往矛盾的次要
方面也不得不加以考虑、借用一个来自《学哲学用哲学》一书的例子、在搞装修工程时“安电梯、安窗口,从全局瞧不就是主要矛盾,但如果瞧不到它的关联性,不认真对待,就会给后期施工带来麻烦”。
在这个例子中,虽然全局的布置就是主要矛盾,但就是电梯,窗口与她旁边的物品就是否协调,就是否方便使用等次要方面也就是不得不考虑的因数、因为这些非主要矛盾的解决也制约、影响着主要矛盾的解决。
所以在生活中,我们面对矛盾双方时,必须以主要矛盾为主,着力从事物的主要方面入手解决、同时也不要忽略矛盾的次要方面,尽量做到最大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