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传统建筑大木构架体系研究-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
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大木构架建构特点分析

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大木构架建构特点分析0 前言潮州开元寺天王殿的平面格局保存了先秦的门塾制度,其大木构架同样精彩,极有可能仍旧保持有隋唐始建时的样式。
将它与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等几个现存的北方唐代木构架比较,其做法显然不同,反映了大量南方系统古建造的结构特征,有机地融合了井干、穿斗、抬梁等多种结构做法。
在现存的古建造中,其共性鲜亮,样式形制甚为特别,在中国乃至东亚建造体系中,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实例但它并不是孤例,而是现存采用该类组成方式的构架中,表现的最为充分和突出的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
因为潮州开元寺天王殿的大木构架,在中国传统建造大木结构类型研究中所具有的独特性、典型性与重要性,受到学界研究的极大关注。
就藏匿发表的成绩及论著而言,国内已有吴国智、程建军、路秉杰、张十庆、孙大章等多位前辈学者做过特地研究或论及,而对其深感爱好的研究者或已有研究心得而未曾发表的专家学者更是大有人在。
笔者近年来较为关注粤东闽南地区的建造形制问题,对于此殿构架的问题也始终在关注思索。
1 构架特点因为进展滞后和尊古守旧的文化特点,与同时代政治经济文化更为发达的北方地区的建造相比,南方偏远地区的建造样式所反映出的历史信息往往更为古远。
在统观中国建造历史的视野下,南方建造的样式年月往往要早于它的建造年月,甚至会早于它的始建年月。
天王殿所使用的一些独特的做法,渊源深远,可为了解中国古代早期的木构建造供应线索。
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屋架外观为面阔十一开间的单檐歇山(厦两头)屋面。
因为收山为整一开间,并在梢间使用通高的承重夯土墙,厦头结构做法容易直接,梁架搭在夯土墙内,不必特殊做踩步金梁架,而且也没有像后世的普遍做法一样设置特地的转角梁架,仅靠纵横两个方向的梁枋交结,然后在相应的位置上,灵巧设立桐柱便实现了对角梁的支顶(图1)。
除两侧的厦头梁架及梢间夯土墙外,殿身中段按左右中轴对称的原则设4对、共8榀梁架。
若按宋代《营造法式》中表现的殿堂与厅堂结构特点论,就整体结构方式而言,表现出倾向厅堂式构架的特征,内柱上升、柱位灵巧、各榀梁架之间相对自立;但从各榀梁架内部考察,又不彻低是厅堂式构架的组合,还有诸如部分内柱同高、柱头止于大梁之下而不是随举高直抵檩底、构件按材栔逻辑层叠等类似殿堂式构架的做法。
潮汕传统建筑的技术特征简析

具有更好的吸潮耐 腐能力。如潮 州许驸马 府, 保 不同 地域 的传 统 建筑 为 了适 应 不 同的地 理环 板 , 境、 气候条件 . 因地制 宜地选用当地材料 创造出适 留唐宋 时期建 筑风格的屋顶 . 用蝴蝶瓦砌 盖的方 采 应当地 自然环境 的建筑 表征 各具特色 的地 方建筑 式 . 第一层底瓦直接铺架在两桷之 间 凹面朝上 , 第 技术 。地处广东东南沿海的潮汕地区 , 现包括汕头 、 潮州 、揭 阳三个市所辖 的区域。东与台湾隔海相望 二层瓦; l 奇凹面 朝下 覆盖 住两行底瓦 问的接缝 ,被
称为蝴蝶瓦 屋顶。该 屋顶透气性强 .能 防止梁 木受
[ 词]潮f【 建筑 技 术特 征 防 潮防 蛀 防风 防 雨 关键 【 l 传统
抗震抗 灾
东北与福建毗邻 ,潮谚称 之为 省尾 国角” 即 指 潮腐朽 .但屋架太 斜易受大风雨等 外力影响 发生
其位于国防门户 又是远 离省城 的东北 边陲”。 属 溜泻危 险。因此 明清 时期的潮汕 民居屋 顶营造 在 .
~- n. l ㈨叫 - … 丁 甜 m v
[ 要 】潮汕 传统 建筑具 有 高 度的 自然适 应性 ,独 特 的 摘 地 条 件 、 显著 的 气候特 点 、丰 富 的建 筑 材料 ,造 就 了独 具特 色的 潮 汕建 筑 技 术 。本 文 从防 潮 防蚌 、防 风
防 l 抗 震 抗 灾 个丰 要 方面 论 析 了潮 汕 传统 建 筑 的 : 技 术特 征 。
于背 山面 海、西北 高、东南低 的地理 区域 ,有 着独 两层瓦 片之 间夹着少量的灰沙 作为粘 结物 既是为 特而优 越的 自然环境 。受 自然环 境的影响 潮 汕建 了瓦片之 间更好地 粘结 ,也是为 了室 内的潮气 能通 筑形 式、装饰 装修 有很 多独 特之处 .显示了强烈 自 然适应性的技术特征。 过瓦缝散发 出去 保 持室 内通气干燥 。
潮汕传统建筑

潮汕传统建筑潮汕地区位于中国的广东省,是一个历史悠久且充满活力的地方。
潮汕传统建筑是这片土地上独特而重要的一部分,它展示了潮汕文化的独特魅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索潮汕传统建筑的特点和其在当地人民生活中的意义。
潮汕传统建筑通常采用木材和石头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
木材被广泛用于建筑框架和墙壁,而石头则用于建造坚固耐用的基础。
这种建筑材料的选择不仅是由当地的资源条件决定的,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潮汕人民对于自然和环境的尊重。
他们相信使用天然材料可以创造出更和谐的生活环境。
潮汕传统建筑的设计也非常注重细节和比例的平衡。
建筑师会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用途来设计建筑物,使其既实用又美观。
例如,传统的宅院通常由多个庭院和房间组成,每个庭院都有不同的功能,比如花园、娱乐场所或家庭聚会的场所。
建筑师会通过布局和设计让每个庭院呈现出独特的景观和氛围,使人们在其中感受到宁静与舒适。
潮汕传统建筑还注重室内外的连通性。
建筑师通过巧妙地设计门户和窗户,将室内外空间融合在一起。
这不仅能够增加室内采光和通风的效果,还能够让人们在室内欣赏到室外的美景。
例如,建筑中常见的庭院或天井可以成为一个室外休闲区域,人们可以在其中享受自然的美好。
潮汕传统建筑的特点还包括雕刻和装饰。
传统建筑中常见的装饰元素包括精美的雕花和彩绘,它们往往以寓意美好的图案和图象为主题。
这些装饰不仅能够增添建筑的艺术价值,还能够传达出潮汕人民的智慧和情感。
此外,一些建筑还会添加独特的屋顶装饰,如雕刻的瓦当和雕塑的石狮子,以展示建筑的庄重和尊贵。
潮汕传统建筑在当地人民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不仅提供了居住和工作的场所,还代表了当地人民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
在潮汕地区,许多传统建筑已被列为文化遗产,成为人们了解和认识潮汕文化的重要窗口。
而且,许多建筑已经被改造成博物馆、艺术展览馆和文化中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总之,潮汕传统建筑是潮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大木构架建构特点分析之二

理相称 , 叠斗部分在外 观上 可看作柱身的延续。柱 头 上层 叠 的各斗 , 虽然 在 尺寸上 会 略有 收分 变化 , 但 基本 都 与最底 层 、 与立 柱关 系最 密 切 的栌 斗相 约 , 故 叠斗 可 以认 为是栌 斗 的重 复垒 叠 。这种关 系在 潮州 开元 寺 天王殿 中 内柱 头 上 的 1 叠 斗 表 现 得最 为 2层 充分 。 另一 方 面 , 斗 的构成 是 和棋枋 的交 叉 层 叠联 叠 系在 一起 的 , 容 易让 人 联 想 到 铺 作 中 的斗棋 层 叠 很 关 系 。特别 是 柱头 之 上 的叠 斗 , 即可 对 应 柱 头铺 作 中 的栌 斗 以及 各层 横 棋 或 柱头 枋 上 对 齐柱 心 的 “ 齐 心斗 ” 。在 闽南 等 地 所 看 到 大 量 实例 的状 况 , 引 也 导 了这 个 思 考 方 向 : 作 里 栌 斗 及 缝 心 上 层 叠 的 铺 “ 齐心 斗 ” 十分发 达 , 叠斗 的形 态 突出 ( 9 。 图 )
“ 心 斗 ” 代 本 节 下 文 中的 此 类 缝 心 上 的斗 。 齐 指
考察 叠斗 的构 成 , 可尝 试从 两类 结 构元 素 出发 ,
一
是 “ ” 二 是 “ 头 铺 作 ” 它 们 之 间 应 有 密 切 的 柱 , 柱 ,
关联。
收 稿 日期 :0 90 .6 20 - 1 4
关键词 : 传统建筑 ; 大木 ; 叠斗 ; 潮州天王殿
中 图分 类 号 : U 6 . T 3 62 文 献 标 识 码 : B 文 章 编 号 :0 8—13 (0 0 0 10 9 3 2 1 )2—0 9— 4 5 0
( 续 前 )
2 叠 斗
潮州 开 元 寺天 王 殿 中的 叠斗 做 法 , 仅 应 用 在 不 各 榀梁 架 内的檩 条 之 下 , 正 面 正 中 3问 的 门楣 之 在 上、 串枋 之下 的 隔架 也 有 使 用 ( 7 。原 理 一 样 是 图 ) 通 过斗 自下 而上 的层 叠 抵住 上 部 结 构 , 在 叠 斗 的 并 过 程 中组合 水平 方 向 的构 件 。这 种 叠 斗 的做 法 , 在 潮 州地 区 的传统 建筑 中非 常普 遍 , 目前 所 见 的清 代 建筑中, 一般 心 间梁 架 都 会 采 用 金瓜 叠 斗 的结 构 方 式 ( 8 , 辨认 度很 高 的地 域特 征之 一 。但 是 , 图 )是 叠 斗并 不是 潮州 一 地所 独 有 的地 方 做 法 , 闽 、 、 在 粤 台
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

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在潮汕建筑中,建筑结构简洁、线条流畅,雕刻精美,装饰繁多,色彩饱满,非常注重整体的和谐与统一。
本文将就潮汕建筑特色的搭建方案进行设计,从建筑立面、结构、雕刻、装饰、色彩等方面进行详细的讨论。
一、建筑立面设计潮汕建筑的立面设计非常讲究,常常采用“边三进”的形式,即由一个主体建筑和两个侧边楼组成,整体形成一个庭院式的结构布局。
建筑的线条流畅,墙面采用砖瓦、木材等材料,经过精心雕刻和装饰,使得整个建筑看起来非常典雅、精致。
在立面设计方面,我们可以采用砖雕、木雕等传统技艺,结合现代的建筑材料和工艺,设计出具有潮汕特色的建筑立面。
可以在门窗、檐口、柱头等部位进行精美的雕刻,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装饰性。
二、建筑结构设计潮汕建筑的结构设计非常注重整体的稳定性和美感,常常采用木结构和石砌结构相结合的方式,使得建筑更加坚固耐用。
建筑的梁柱结构清晰明了,没有过多的繁琐装饰,注重结构的简洁和几何美。
在结构设计方面,我们可以采用现代建筑材料和技术,结合潮汕建筑的传统结构特点,设计出更加稳固、坚固的建筑结构。
可以采用钢结构、玻璃幕墙等现代材料,增加建筑的科技感和时尚感,同时也可以保留传统的木结构和石砌结构,使得建筑更加具有文化传承性。
三、建筑雕刻设计潮汕建筑的雕刻是其独特的魅力所在,常常运用花、鸟、草、虫等自然元素,结合几何图案进行精美的雕刻,给建筑增加了独特的艺术气息。
雕刻的内容丰富多样,有的是宗教题材,有的是民间传说,有的是抽象的图案,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
在雕刻设计方面,我们可以结合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建筑风格,设计出具有潮汕特色的建筑雕刻。
可以在建筑的柱子、梁头、门窗等部位进行精美的雕刻,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文化内涵,使得建筑更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感。
四、建筑装饰设计潮汕建筑的装饰非常丰富多样,常常运用木雕、石雕、彩绘、壁画等技艺进行装饰,使得建筑更加华丽繁复。
装饰的内容主要是自然风景、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题材,给建筑增加了故事性和神秘感。
关于潮汕建筑的研究

潮汕民居特点鲜明,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
类于皇宫
潮州民居的主要特色是将传统的建筑文化与潮州特有的传统工艺美术如 金漆木雕、工艺石雕、嵌瓷艺术、金属工艺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最大限度 的整合。 民居建筑金碧而不庸俗、淡雅而有韵味,具有浓郁的文化底蕴和豪 华气派,无论在建筑序列格局还是装饰工艺等方面都可以与皇宫相媲美,故 自古就有“潮州大厝皇宫起”、“京华帝王府、潮山百姓家”之说。
(合称为“红桁蓝桷”),这些丰富多彩的绘画使得“下山虎”成为一座真正的
苑,就像颐和园的长廊一样,有无处不在的艺术可欣赏。
单独画并不能彰显华丽,还有更具潮汕文化艺术代表的瑰宝:巧夺天工
的雕刻,金光闪闪的潮绣和栩栩如生的剪纸,以及永不褪色的嵌瓷使得整座ຫໍສະໝຸດ “下山虎”富丽堂皇,美轮美奂。
返回
“四马拖车”也称“三落二火巷一后包”,是“四点金”的复杂化。 “四马 拖车”整个建筑的各个部分都有它特殊的功能。头进的“反照”是为了遮挡 路人和客人的视线,不致使屋里一览无遗。通廊是主人和来访客人停放交 通工具的地方。南北厅是平时接待客人用的,而长辈们重要的会见和议事 则在二进和三进的大厅进行。三进的大厅还设置祖龛供奉祖宗灵位。逢年 过节、祖宗忌辰、家人要出国,就要开龛门祭拜抑或向祖宗“告别”;家人 做了伤风败俗的事要绳之以家法,也要开龛焚香,让他在祖宗面前请罪。 后库则是供办丧事时停放棺柩的地方。主体建筑的大房由长辈居住,最高 长辈一般住在三进的房子,其它房间由小辈居住。磨房、厨房、浴室、厕 所等生活用房都集中在左边的火巷。家中遇上办喜事,则各进大厅的禅门 洞开。办丧事时更为隆重,不单要卸下“反照”,还要卸下各进的禅门。所 有天井架上地板,天井的上空撑起帐篷。这样一来,一、二、三进形成了 一个宽敞的大空间,便于进行各种活动。总的来说,主体建筑前低后高, 每进递增三级石阶,这样便于突出主要厅堂,更重要的是为了不让前进遮 住后进,保证后进的采光。后包是为了保护主体建筑和防盗而设。当然, 像这样大规模的房屋,一般人家是无缘问津的。现存较完整的“四马拖车”, 可在澄海县隆都镇的“慈黉爷故居”及普宁市洪阳镇的清提督府“德安里”看到
如何做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

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一、潮汕建筑的特色1. 建筑结构简单而厚重潮汕建筑的主体结构通常由砖木混合建造,墙体厚实,具有很强的地震抗击能力。
建筑多采用木构架和竹编结构,结构简单而坚固。
2. 建筑风格飘逸而自然潮汕建筑注重传统文化和自然环境的融合,建筑外观自然而灵动,让人感觉轻盈而自由。
3. 色彩丰富多样潮汕建筑以红色、蓝色、白色等明快的色彩为主,搭配金黄色的琉璃瓦,色彩丰富多样,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4. 园林风景布局精美潮汕建筑通常围绕着一个庭院展开,庭院里种有花草树木,搭配水池和假山,园林风景布局精美,让人感受到自然之美。
二、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基于以上对潮汕建筑特色的了解,我提出了一种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设计:1. 建筑结构建筑主体结构采用砖木混合建造,墙体厚实,结构坚固。
辅以木构架和竹编结构,保证建筑的稳固性和灵活性。
2. 建筑风格建筑外观采用自然而灵动的风格,结合潮汕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设计理念,打造一种兼具传统和现代风格的建筑风貌。
3. 色彩搭配建筑外墙涂以红色或蓝色等明快的色彩,搭配金黄色的琉璃瓦,打造生机勃勃的氛围。
内部装饰采用木质家具和红木地板,营造温馨舒适的空间。
4. 园林景观建筑周围布置庭院,种植花草树木,搭配水池和假山,打造园林风景精美的院落。
在院落中设置凉亭或花廊,供人们休息或观赏,增添生活情趣。
通过以上设计方案,我们可以打造一座具有潮汕建筑特色的建筑,既能展示地方文化传统,又能满足现代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
希望这种潮汕建筑特色搭建方案能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些灵感和启示,让我们共同致力于传承和弘扬潮汕建筑文化,为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潮汕文化建筑

围绕小公园,区内有汕头市历史最悠久 的百货大楼(南生公司)、纺织品大楼(永 安公司)和100多家商店,这里曾有过最纯 粹的独特商业文化。
图片欣赏
骑楼
几十年风雨剥蚀, 木框已朽,彩色 玻璃依然艳丽。
位于外马 路的现工 商银行支 行,弧形 的建筑立 面彰显出 七十多年 前汕头老 建筑的气 派。
Made by XXX
潮汕建筑
主要样式
四点金 下山虎 四马拖车
四点金
“四点金”是潮汕风俗的独特建筑,因其
四角上各有一间其形如“金”字的房间 压角而得名。在旧时只有富达的家庭才 能建造。
“四点金”的建筑格局跟北京的四合院
有点像。
水围外 井墙围 ; 内一 打般 阳有 埕围 ,墙 凿,
下山虎
结构图
陈慈黉故居(四马拖车)
陈慈黉(1847——1921)是清末民初旅泰华侨巨商、 著名航海家和实业家,其故居于清末民初置建, 总占地254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包 括郎中第、善居室、寿康里和三庐等4个各具特 色的单元,共有房413间,厅93间,形成规模宏 大、中西结合的建筑群体,是潮汕目前保存最 完好、具有宫廷风格的建筑物,景名为“黉院 惠风”,被人们誉为“南国大观园”、“岭南 第一侨宅”。
位于大
华路的 边防检 疫站, 是保存 较完整 的旧建 筑。
三十年代汕头最 高档的酒楼和旅 馆:鮀江旅社。 从那铁花栏杆的 阳台望进去,能 否窥见当年的万 般风情?
南生百货
老邮电局正门,洋文和繁体字,标明着它的 历史。
谢谢!
“下山虎”的建筑在潮汕地区农村较为普遍, 又称为“爬狮”。顾名思义,“下山虎”的 开头真有点如下山虎又似爬行之狮。建筑格 局比“四点金”简单,比它少了两个前房, 其余的基本一样。
潮州传统建筑木构彩画研究

潮州传统建筑木构彩画研究潮州传统建筑木构彩画研究潮州地处广东省东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潮州传统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工艺技巧而闻名于世。
其中,木构彩画作为潮州传统建筑中的一大特色,体现了这座城市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
潮州传统建筑的木构彩画是一种在木构建筑上进行装饰绘画的技艺,以其精湛的手工艺和艺术创造力,成为了潮州传统建筑的一大亮点。
木构彩画大多出现在庙宇、宅邸、楼堂等建筑物上,用以装饰和传播宗教、历史、神话、传说等文化内涵。
潮州传统建筑的木构彩画具有鲜艳、细腻、雄浑的特点,使得整座建筑物更加生动活泼,展现出了潮州人民特有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品味。
在潮州传统建筑中,木构彩画的绘制过程非常繁琐且需要高超的技艺。
首先,画家需要根据建筑的结构和主题,确定绘画的内容和风格。
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将绘制的图案按照比例分解并转移到木构上。
接下来,画家需要运用各种颜料和工具,细心描绘出每一个细节。
绘画完成后,需要经过烘烤和上光等程序,使彩绘更加饱满、持久。
整个过程需要画家的细致观察力、手工技艺和耐心,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潮州传统建筑的木构彩画呈现出了多种元素和主题。
其中,常见的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宗教信仰、自然风光等。
这些图案不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心灵滋养。
例如,潮州的庙宇建筑常常绘制龙凤、神仙等神话传说中的神灵图案,寓意着祈福富贵。
而在宅邸建筑上,常见的是花鸟虫鱼等自然界的图案,代表着对自然的崇敬和追求和谐。
潮州传统建筑的木构彩画在装饰建筑物的同时,也起到了保护木构的作用。
彩画的颜料可以防水、防腐,增加木构的使用寿命。
同时,木构彩画的艺术价值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可,成为了潮州传统建筑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潮州传统建筑的木构彩画面临着许多挑战。
一方面,现代建筑材料和工艺的应用使得木构的使用越来越少,进而影响了木构彩画的发展。
另一方面,传统木彩工艺已经逐渐被机械化和规模化取代,使得潮州传统建筑的独特魅力逐渐淡化。
潮汕传统建筑形式

潮汕传统建筑形式汕尾市居民主要来源于闽南,因此居住民俗与闽南特别是福建漳州基本相同,但汕尾市又是福佬文化、广府文化、客家文化的交汇区,有互相渗透的迹象。
村落布局以梳式、围寨式为主,一般是村中心位置为祠堂(公厅),前为晒町、明塘,后靠山或种植风水林,左侧为社头神庙,宅基力求坐北朝南,即“负阴抱阳”。
传统民居以土木结构居多,为适应汕尾地区多台风的特点,绝大多数为马背式硬山顶,山墙称为“陂头”,并以形状不同分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称“五星陂”,但以圆形的金星和曲形的水星居多,以“金生水,水克火”防火之故。
祠堂喜用飞扬起翘的燕尾脊。
以杉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以夯土和砖为主要墙体材料,也有以蠔壳作为墙体材料的,大门以花岗岩(麻石)为框居多,外墙一般为贝壳烧制的白灰粉刷,地板讲究铺红斗砖,但一般人家过去还是以泥地板为多,受广府民居影响,喜用清水清砖。
民居建筑常见的类型主要有:“一明两暗”型俗称“三间过”、“五间过”,这是最基本的类型,只有正厅,左右房(间),一般以正厅待客、吃饭、祭祀等。
左房置灶烧水做饭兼睡房,右房放农具杂物兼睡房。
一般人家厅摆木制八仙桌,四张长条凳,几把靠背椅或竹、木制的小凳。
卧室的陈设,以前是古式的八柱眠床,黑色的粗麻纺织蚊帐,一床棉被,粗织草席,一橱一柜等家私。
简陋者两块床板架在两张条凳上当床。
其平面为正厅一间,边房两间或四间,组成三开间或五开间。
“三合天井”型(三间两廊)俗称“三间过两伸手”、“下山虎”、“双背剑”,这是本区普遍存在的一种布局形式,在“一明两暗”的三间(五间)正房前面两侧,各配一厢房(护厝),中为天井(阳井),把炉灶、杂物等安置到厢房。
作为一种复合型,还有一种“五间过倒返照”,即在此基础上加一列倒座正房,大门从厢房侧出。
“四合中庭”型也叫“四点金”,这是本区最具代表性、型制较大的一种建筑模式,最大特点是以中庭(天井)为中心,俗称“四水归池”,上下左右四厅相向,整座屋外观为方形,形成一个十字轴空间结构。
潮州开元寺天王殿大木构架建构特点分析之一

建筑提供线索 。 潮 州开元 寺天 王殿 屋架外 观为 面阔十 一开 间的
单檐 歇 山 ( 两头 ) 面 。由于 收 山为 整 一开 间 , 厦 屋 并 在梢 问使用通 高 的 承重 夯 土墙 , 厦头 结 构 做法 简 单 直接 , 梁架搭 在 夯 土墙 内 , 必 特 别 做 “ 步金 ” 不 踩 梁
式 ” 架 的 特征 , 构 内柱升 高 、 柱位 灵 活 、 榀梁 架 之 各
间相对 独 立 ; 从 各 榀 梁 架 内部 考 察 , 不 完 全 是 但 又 “ 堂式 ” 架 的组 合 , 厅 构 还有 诸 如部 分 内柱 同高 、 柱 头止 于 大梁之下 而 不是 随举 高 直 抵檩 底 、 件 按材 构
南 方偏 远地 区的建筑 样 式所反 映 出的历史信 息往 往 更 为古 远 。在 统观 中 国建筑 历 史 的视 野 下 , 方 建 南
潮 州开元 寺天 王殿 的平 面格局 保存 了先秦 的 门
塾制度 , 大木构 架 同样 精彩 , 其 极有 可能仍 然保 持有 隋唐始建 时 的样式 。将 它与 山西五 台 山佛 光寺 大殿 等几个 现存 的北方 唐 代 木构 架 比较 , 做 法 明显 不 其 同 , 映 了大量南 方系统 古建 筑 的结 构特 征 , 机地 反 有 融合 了井 干 、 穿斗 、 抬梁 等多 种结构 做法 。在 现存 的 古建筑 中 , 个性 鲜 明 , 其 样式 形 制 甚 为 特殊 , 中 国 在
四川 建 筑科 学 研 究
1 2 8
Sc a id n c e c ihu n Bul i g S i n e
第3 6卷
第 1 期
21 00年 2月
潮 州开 元 寺 天 王殿 大 木 构 架 建构 特 点 分 析之 一
多彩非遗: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

多彩非遗: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大木作是我国传统建筑营造的核心技艺,主要应用于建筑主体为殿堂、厅堂的宫殿、寺庙、祠堂、府第等。
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是在继承中原主流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大木作技艺,其广泛应用于潮州地区的寺庙、祠堂、府第民居等。
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的历史悠久,唐潮州开元寺、潮阳西岩寺、潮阳灵山寺和宋潮州许驸马府、揭阳学宫、揭阳城隍面、潮阳四序堂等现存的唐宋建筑,为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的历史、发展脉络与精湛技艺提供了佐证。
潮州传统建筑大木作技艺的基本内容可分为营造程序、建筑模式和宜忌例俗三个主要方面。
其营造程序分为:准备阶段,确定厝局坐向、压白与对字、厝局图与厝样图、择日落篙、备料、验料;造作阶段,即取坯、成型;试安装,俗称小立架;大木立架。
潮州传统的厝局包括祠庙厝局、府第厝局等。
厝局是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的先行要素,厝局决定大木构架的大小、多寡等。
在此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构架模式和装饰手段。
潮州传统建筑中也有一定的宜忌、例俗等,如忌宜过白,主要关注于前、后座建筑高差、间距的关系;天父压地母:以高为天父,以深、阔为地母,讲究天父必压地母;阳高阴低,阴长阳短,讲究前檐滴水高度应高于后檐,但后坡投影深度应长于前坡;厅单房双,讲究明间厅堂屋面的缝数为奇数,次间、稍间屋面的缝数为偶数;宜初忌尽,讲究“宜初忌尽”,取“不尽”之意,有前途无限之祥;忌冲,在大木作方面,主要是忌柱、角冲门,即在各个门框的正投影范围内,不能出现柱子和墙角。
在例俗方面,有厦土、动土、谢土、入宅、安门、上梁等仪式。
厝地选好后,要排办“厦土”之仪;破土动工之前,要行动土仪式;厝屋落成,乔迁之前要排办答谢土地爷的谢土仪式;谢土次日上午,要行入宅仪式;安门是厝屋营造过程的一个仪式;厅堂的大木立架后,安装栋楹要行“上梁”仪式。
潮州传统建筑木结构技艺一方面忠实地继承了我国唐宋时期的传统建筑模式和技艺,使我国濒临失传的古代传统建筑技艺得以延续存活;另一方面是在继承的基础上结合潮州地方特性的创新,使潮州传统建筑大木作技艺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地方性、独特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潮汕地方特色建筑调研报告

潮汕地方特色建筑调研报告潮汕地方特色建筑调研报告一、引言潮汕地区位于中国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繁荣的地方。
潮汕地方特色建筑是人们对这片土地和文化的集体记忆,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
本文通过对潮汕地方特色建筑的调研,旨在揭示其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价值。
二、概述潮汕地方特色建筑融合了福建、广东、广西等地的建筑风格,兼具岭南文化和闽南文化的特点。
它通常包括宅第、庙宇、祠堂、楼台等建筑形式,外观古朴典雅,布局合理,具有较强的防御性能。
三、宅第建筑宅第是潮汕地方特色建筑的代表性形式之一。
宅第分为“三合院”和“四合院”两种,每栋宅第都有围墙和大门。
宅第建筑通常以木材为主要材料,结构坚固,斗拱装饰精美。
屋顶采用抬檐式构造,使得建筑整体显得更加宏伟。
四、庙宇建筑潮汕地方特色建筑中的庙宇也非常有特色。
庙宇建筑通常是以供奉妈祖的庙宇最为著名,如普宁市的普济楼。
庙宇建筑一般采用砖木结构,外观华丽精致,屋顶采用瓦片覆盖,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
同时,庙宇内部的壁画和雕刻也是其独特之处,体现了潮汕地区的艺术水平和宗教信仰。
五、祠堂建筑潮汕地方特色建筑中的祠堂是潮汕文化的象征之一。
祠堂一般是为纪念祖先而建造的,有的祠堂修建规模宏大,如潮州市的陈府。
祠堂建筑注重对称性和布局的合理性,通常带有宴会厅、花园以及特色的建筑装饰。
六、楼台建筑楼台是潮汕地方特色建筑中的独特形式,代表了潮汕地区的权势和地位。
楼台一般为多层建筑,高大宏伟。
外观装饰富丽堂皇,屋顶采用颇具特色的坡屋顶形式。
楼台往往位于潮汕地区的街头巷尾,成为地标性建筑。
七、结语潮汕地方特色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瑰宝,在保留潮汕地区独特文化特色的同时,也展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采。
这些建筑以其独特的形式、精湛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引人注目,是潮汕地区民众的骄傲和自豪。
通过对潮汕地方特色建筑的调研,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了这些建筑的历史背景、文化价值和建筑特点。
漫谈潮汕传统民居建筑

漫谈潮汕传统民居建筑潮汕有句俗话:“京师帝王府,潮汕百姓家”。
质朴的潮汕人竟然敢将百姓家与帝王府相提并论,难道潮汕建筑真的有什么过人之处?从所读书中及网上照片中,北京四合院与潮汕“四点金”建筑,确实有相似之处。
潮汕“四点金”与北京四合院同为四面闭合的建筑群,但二者文化底蕴不同。
北京四合院由一系列房屋和联廊围合,院落较大但不一定在中心。
潮汕“四点金”则房屋相接,左右对称,紧凑简洁,狭小方正的天井位于中庭,保持了唐宋四合院的形制与格局。
潮汕的宗祠和家庙就是在四点金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
与京城建筑格局相似,应为此话出处之一。
1.潮汕建筑概述:潮汕建筑是岭南四大代表性的建筑形式之一,由于其地域、社会、政治、经济等原因,其建筑形式发展缓慢,所以相对其他地区来说人们对建筑的破坏性少了很多,更多地保留了其传统特色。
原中华美学学会会长、美术理论界泰斗王朝闻先生20世纪90年代考察潮汕时,对潮汕民居给予高度的赞美:“原以为徽州的民居最好,想不到潮汕的更有特点。
”依据中原人的迁移规模及迁移对象对潮汕建筑的影响的不同,潮汕建筑的发展大致可分成三个阶段:唐代以前的潮汕建筑,唐宋时期的潮汕建筑,明清时期至近代的潮汕建筑。
但现在我的家乡,保留的多数是第三阶段的建筑,所以,我所说的也是第三阶段的。
(潮汕人大多在福建迁居而来,剧族谱记载,我的先祖是南宋是在福建莆田迁徙过来的,至于祖祠,是否还保持原来宋朝的风格,就有待研究了。
)中原文化在潮汕发展的成熟期就是明清时期,这时候大量的潮汕建筑得以出现,这时的建筑主要受两大建筑的影响:一是中原建筑,一是东南亚建筑。
明朝中期以后,天下太平,潮汕地区政治稳定,经济发达,人畜兴旺,有钱人建屋,是潮汕建筑的飞跃时期,形成潮汕民居“四点金”为基本单元的建筑,这种建筑保留较多的是今天的潮阳。
还有另一种较常见的是“下山虎”,这种建筑包括一厅、二房、一天井、二过水,是一种小规模的整座建筑,在今天的农村仍大量保存下来。
潮汕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开发调查

潮汕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开发调查摘要:潮汕传统建筑是潮人先辈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在整个岭南建筑文化中具有重要的文化研究价值,研究潮汕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特色,弘扬潮汕文化的优良传统,对于丰富中华文化的内容,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本文通过对潮州、汕头、揭阳三市的传统建筑进行调查,了解潮汕传统建筑的现实意义与艺术造诣、及其现状,寻找潮汕传统建筑的保护与开发良策,为保护传统建筑、振兴乡村献言献策。
关键词:潮汕传统建筑;保护与开发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乡村作为城市的基本组成单元,在城市化进程中为城市发展提供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撑,随着经济、人口的逐步转移而逐渐凋敝,空心化、基础设施差、经济落后等问题使得基层治理困难重重。
同时,传统村落也因重经济建设,轻文物保护,大拆大建、无序建设、过度开发等,给古村落和古民居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
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要乡村自主振兴、全面振兴,这就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复兴,加强对以传统建筑为载体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保护是关键。
潮汕传统建筑,形式多样,“四点金”为潮汕民居建筑最为基本之格局,出以《周易》算数之“九宫格”格局,中轴对称,此承中华文化之正统,以突出礼教之精神,故先民所云:“潮汕厝,皇宫起”,也拥有精巧的内饰,如中国四大木雕之一的潮汕金漆木雕,象征五行的山墙(厝角头),屋顶上精细而绚烂的嵌瓷工艺,复杂而精细的屋梁结构和色彩斑斓的彩绘与壁画等,潮汕建筑讲研精益求精,保留大量明清遗迹,具有重要的考查价值。
一、潮汕传统建筑的现实意义与艺术价值(一)现实意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凝聚人心。
潮汕传统建筑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建筑里蕴涵传统文化的精神,特别突出“孝”文化,以潮汕祠堂为例,是祭祀祖先的场所,通过举办祭祀礼仪体现了潮人“追根溯源”、“报本返始”的孝思表现。
还记述了先人的光荣事迹,乐善好施的美德等,以此来教化子孙积德行善的作用。
常设有理事会,为宗族的老人、学生提供资助,促进宗族团结凝聚。
潮汕民居的传承与变迁

潮州古巷探幽在人们的印象中,潮州可供游览的地方多,湘子桥、开元寺、韩文公祠、泰佛殿等景点都让海内外的游客流连忘返。
最近,到潮州古城里休闲逛街的游客又发现,在那些小巷里“兜圈”也是其乐无穷,就像义兴甲三古巷,简直就像在翻阅古城历史的教科书。
“义兴甲三巷历史街区”由义井巷、兴宁巷和甲第巷三条传统街巷两侧的传统民居群落组成。
面积为五点七五公顷。
“义兴甲三巷历史街区”所在古城的南部,人称“南富”区,由于历史上的富商显族多数在此修建家宅,因而该区也集中存留了大量规模较大、建筑考究、形式典型的明清传统民居,其中不少古民居因布局完整、保存良好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就被潮州市确定为保护民居。
徜徉于历史街区内,可以看到许多民居门楣上门都刻有“大夫第”、“儒林第”、“饶府”、“半隐”等古朴的字样,尽管有的已十分模糊,但却更显出昔日的显赫与荣耀。
“义兴甲三巷历史街区”的传统民居具有典型的潮汕地区建筑风格,在建筑艺术方面有很大的特色。
在街区内的民居参观,我们不由得为眼前的一切发出一次次的赞叹。
走进民居,主人们会向我们介绍,他们家的型制是“四点金”、“三座落”,或是“下山虎”、“反照”,或是“抛狮”、“竹竿厝”。
为何型制如此迥异呢?原来,不同的型制往往代表着当初主人不同的地位和经济实力。
就在这些“四点金”、“下山虎”内,我们看到许多房屋的山墙上错落有致地砌有彩色嵌瓷,屋檐和柱头上有精制的木雕和石雕,室内的地坪采用传统的红方砖,就连地坪的铺装也有一定的隐喻。
老人们告诉我们,那些厅里地坪铺成斜的“人”字型隐喻有人气和人丁兴旺;卧室地坪铺成错链呈“丁”字型隐喻生男孩;过道的地坪铺成“田”字型隐喻家有田地……传统民居内至今存留着许多古井和古木,几乎每座民居中都有一口古井,有些还在使用,有些显然荒废已久,成为民居中一处引人遐思的摆设。
时光悠悠,数个世纪过去了,住在三巷老屋里的人已日渐减少,年轻人大都搬到新城区,只有老人们守着祖业,三三两两地聚在深深的庭院里冲一泡工夫茶,回忆着祖辈曾经的辉煌,感慨着社会的变迁,对于家门口这条老巷的修复,他们除了一丝欣喜,似乎并没有更多的感想,毕竟,原汁原味的古巷只存在他们的记忆当中。
岭潮古建:潮汕建筑的基本格局形式分析

岭潮古建:潮汕建筑的基本格局形式分析潮汕建筑不断受南下中原文化的影响,并与广府文化,闽客文化等文化不断交流融合,加上自身地域的自然资源,经济文化特征等,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建筑文化风格。
潮汕传统建筑文化特色既有别与北派地区的建筑的恢弘大气,又不同于江南园林建筑的清秀俊逸。
渐渐成为中国建筑史上一朵耀眼的奇葩。
这些建筑深受专家们的赞赏与肯定,著名美术理论泰斗王朝闻先生在考察潮汕建筑时发出:“原以为徽州的民居最好,想不到潮汕的更有特点。
”著名古建专家罗哲文先生也曾对潮汕建筑做过深层次的研究。
潮汕古先民迷信风水,崇尚堪舆学说,加上各宗教宗族的传播影响,使得潮汕宗教宗族建筑种类繁多,遍及城乡。
法天而建,追求天地人三者和谐统一,是潮汕古建营造的最高宗旨。
千里南迁的潮汕古先民在当地落地发展后又重新集结起来,继续沿用祖宗为主要核心的围合式居住方式,将整个宗族按照尊卑次序统一安排在一个有序的空间里,这就形成了多种样式的聚族居住生活风格。
另外,由于受特殊商业经济和地方特殊区域条件的限制,不少潮汕建筑在建筑形制上很少受到《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等官式建筑形制的约束影响,创造出与当地气候与民俗特色有联系的建筑格局。
以下例举潮汕民居建筑格局中最常见的七种民居格局做图文介绍,不足之处请各方家雅正!1、下山虎民居格局介绍“下山虎”俗称三间二伸手,主座三开间,中间为大厅,左右为房间,开间较小,大厅前有天井,两侧为“伸手”也称“厝手”,一般作为厨房和储物房间。
天井前面为民居大门。
也有把大门设置在两侧的“厝手”的,叫行侧门,俗称“爬狮”、“龙虎门”,整座建筑是一种三合天井式建筑。
小结:潮汕下山虎民居其形状如虎如狮,两个“伸手”就如同虎狮的前爪,因而得名。
这类宅院有房有厅又有天井,自成一个独立院落,适合小户人家的日常居住,是潮汕地区最常见的民居建筑。
2、四点金民居格局介绍“四点金”是潮俗独特的村居,是一种多层次、对称、平衡、结构完整的平房式宅第。
己略黄公祠:古建筑“三绝”中的翘楚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

己略黄公祠:古建筑“三绝”中的翘楚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五一”休假,闲暇无事,羡潮之美景而到古城猎奇。
适逢己略黄公祠对外开放,遂到该祠游览。
刚进门就有走进潮州工艺陈列馆之感,里面的金漆木雕、石刻、漆画多不胜数,其工艺之精,设计之特,匠心之巧,让人震撼!己略黄公祠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该祠位于潮州市义安路铁巷头,建于清光绪十三年,即公元1887年,占地面积55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平方米,二进建筑,格局与潮州传统的祠堂基本相同,但里面的金漆木雕饰品从造型到内涵却与众截然不同,主要体现在斗(木载),俗称“三(木载)五木瓜十八块花坯”上。
我们常见的祠堂,所谓的“三(木载)五木瓜十八块花坯”中,花坯主要是以八宝四艺、八吉祥、文房四宝等传统吉祥图案,用金漆木雕装饰而成,横(木载)与石柱结合处之边角,也多用“鱼龙变化”的金漆木雕作装饰。
但己略黄公祠却不同,一改这些传统做法,用历史典故、历史人物、神话传说做为金漆木雕的主要题材,如将相和、感受情义、洛神、三顾茅庐、五默非期、八仙过海、水浸金山、刘备招亲、丑话在前、春风得意、完璧归赵、回回进宝等等。
再添上民间喜爱的“花、鸟、虫、鱼、山、石”及日用的花瓶、床桌等题材,巧妙组合,拙中藏巧,朴中显美,组成独特的吉祥语。
如:平安大吉、冠带流传、红顶花翎、尚书红杏、富贵平安、四季平安、连年有鱼等等。
斗(木载)上的狮子更是独一无二。
多数祠堂在斗(木载)上饰有狮子,己略黄公祠也有,但造型却与众不同。
不同点在于该祠的狮子的毛发由千姿百态的人物构成。
到该祠游赏,如果你没注意,会以为它与其他祠堂的狮子无异,但当你认真看的时候,你会发觉组成这些狮子毛发的,全是密密麻麻,千奇百怪的人物。
因为人物太小,小的只有半个手指那么大,无细心留意是难以发现的。
那么,主人为什么要将狮子毛发“人物化”呢?其实这样的造型是有寓意的。
狮子的毛发由神仙、道士等人物组成的,寓意为“师以载道”;狮子的毛发由读书人、举子、士大夫等人物组成的,寓意“名师高徒”……还有,己略黄公祠的狮子,都是蹲着的,寓意“尊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潮汕文献新书推荐之九十二:《潮州传统建筑大木构架体系研究》
(2018年第7期总92期)
潮州传统建筑大木构架体系研究/李哲扬著.—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7.9
索书号:TU-092/201709CH典藏地点:新馆特藏
潮州传统建筑历史源远流长、内涵博大精深。
本书选择以大木构架体系为切入点,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
全书除绪论外,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潮州传统建筑发展的背景与概况、潮州传统建筑大木构架名词、潮州传统建筑大木构架时代特征、潮州传统大木构架案例分析、潮州传统建筑大木构架设计探析、潮州传统建筑中的古制与源流、潮州传统大木构架的分类与形制、潮州传统大木构架的建构方式分析及对比研究等。
书后附有《部分潮州传统建筑名词列表》。
本书是作者在其博士论文和博士后工作报告的基础上改写而成的。
其中部分内容曾收入2009年出版的《潮州传统建筑大木构架》一书。
此次出版则以原博士论文为底稿,稍作调整,更正若干讹误,并增补了部分内容,真实呈现其学术探索的阶段状态。
该书是粤东传统建筑体系系统研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开展对该地区建筑的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可供关注潮州传统建筑的研究、保护和利用者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李哲扬,博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