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的时间过程和动力机制
科学认知区域(2):区域发展阶段
科学认知区域(2):区域发展阶段区域发展过程要受到人口、资源、环境、产业活动、社会经济、地域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区域发展阶段通常包括起步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落阶段。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W.W.Rostow)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分为6个“经济成长阶段”,即传统社会阶段、准备起飞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和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其中起飞阶段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关键阶段。
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是各个阶段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
主导部门是不断更替的,早期是农业,接着是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工业,再接着是交通运输业和加工制造业,后来是耐用消费品工业和服务业部门。
对于区域经济来说,区域发展的内涵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生产的增长、技术进步、产业结构的改进、资本积累、与外界经济关系的改善。
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式包括量的扩张、质的改善、结构的优化。
区域发展过程与地理条件、发展水平、经济区位、历史文化等因素密切相关,并且表现出平衡——不平衡——平衡……的总体发展趋势。
一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当低,传统农业在区域经济中占有比较大的比重,工业是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体,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二是工业化阶段。
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
区域内部的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一系列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
此时区域社会经济表现出显著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三是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工业化、城市化推进到比较高的水平,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
四是注重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更加追求人与地理环境的和谐发展,注重区域发展的内在质量和可持续性,谋求代内公平和代际公平。
粗放型的区域开发方式,以自然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和环境生态的大范围破坏为代价,谋求地方经济在短时期内的高速增长。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讲义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讲义一、区域发展阶段的划分区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通常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初期阶段在区域发展的初期,往往自然资源丰富,但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这个阶段的特点包括:人口稀少,经济活动以农业为主,工业几乎没有或者处于萌芽状态。
基础设施简陋,交通、通信等条件都比较差。
人们主要依赖自然资源获取生活所需,技术水平低下,生产力不高。
例如,一些偏远的山区或者尚未开发的边疆地区,在初期阶段可能只有少数的原住民,以简单的农耕和狩猎为生。
2、成长阶段随着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区域逐渐进入成长阶段。
这一阶段的特点是:人口开始增加,经济快速发展。
工业逐渐兴起,产业结构开始从单一的农业向工业和服务业多元化发展。
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交通、通信等条件逐渐变好。
以一些新兴的工业园区为例,在成长阶段,会吸引大量的企业入驻,带动就业和人口流入,同时相关的配套设施如道路、水电等也会逐步完善。
3、转型阶段当区域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从而进入转型阶段。
在这个阶段,传统产业可能出现衰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问题逐渐凸显,迫使区域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比如一些传统的工业城市,由于资源枯竭或者市场竞争激烈,原有的工业支柱产业面临困境,需要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发展方向。
4、再生阶段经过转型和调整,区域有可能进入再生阶段。
在这个阶段,新的产业和经济增长点得以培育和发展,经济重新实现增长。
环境得到改善,社会经济发展更加注重可持续性。
像一些成功实现转型的城市,通过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实现了经济的复苏和可持续发展。
二、不同发展阶段人类活动的特点1、初期阶段人类活动在区域发展的初期,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对自然资源的直接利用上。
农业生产方式简单粗放,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
人们居住分散,社会组织结构简单。
由于生产力水平低,对自然环境的改造能力有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一、知识讲解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1)从时间上看,区域发展呈阶梯式递进。
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初期阶段、成长阶段和衰落阶段。
初期阶段主要表现为以传统农业为主体;成长阶段可分为工业化阶段和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2)从空间上看,区域发展是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3)从产业结构上看,区域发展一般会经历由以第一产业为主到以第二产业为主,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过程,区域产业结构日趋优化、合理。
(4)从人地关系上看,区域发展一般经历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到明显不协调,再到人地矛盾最为激烈,最后到重新走向协调的过程。
二、考点分析考向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空关着的残破房屋、人烟稀少的马路、几无船只的冷清码头……一派萧条的景象,2013年3月以来,这座苟延残喘的城市——底特律,已经走到破产的边缘。
底特律兴起的18世纪,内河水运是美国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底特律和其所在的密歇根州,由亨利·福特首创的流水线作业,不仅带动了汽车产业的蓬勃兴盛,更使底特律因为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三大汽车公司总部齐聚于此而成为世界上最有名的“汽车之城”。
但是,随着本土普通轿车市场渐趋饱和,日、德车系国际竞争力日趋增强,雪上加霜的金融危机……下图示意美国部分地区。
(1)简述18世纪底特律成为重工业中心的区位优势。
(2)说出除交通和市场因素外,底特律20世纪成为“汽车之城”的主要原因。
(3)分析目前底特律城市衰落的主要原因。
答案(1)地形平坦(或水源充足);丰富的煤炭、铁矿;廉价水运;广阔市场。
(2)接近原料产地(或接近钢铁基地);先进的生产技术(或先进的生产方式);工业集聚。
(3)以汽车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国外新生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使汽车产业空间产生转移,国际汽车市场竞争激烈,导致底特律汽车市场萎缩(或金融危机);交通方式和布局的改变等。
解析第(1)题,读图分析,底特律位于五大湖沿岸平原,地形平坦,水源充足。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引言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又多变的过程,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角度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进行讨论,着重分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和发展阶段。
1. 第一阶段:农业经济时代在早期的人类社会,区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基础。
农业经济时代是一个以农作物和畜牧业为主要生产方式的阶段。
这个阶段的区域经济发展主要依靠自然资源和土地的利用,因此区域间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土地质量、气候和地理位置等因素。
2. 第二阶段:工业化进程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区域经济发展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在这个阶段,工业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大规模的生产和劳动力的需求推动了城市的发展。
工业化带来了城市化和城市经济的崛起,区域经济发展开始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
3. 第三阶段: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区域经济开始进入现代化和服务业发展的阶段。
现代化的特征包括技术创新、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加强。
在这个阶段,服务业成为主要的经济驱动力,城市的功能不再局限于生产,而是扩展到了文化、金融、旅游等领域。
4. 第四阶段:可持续发展在当前的全球环境下,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和挑战。
可持续发展要求区域经济在经济增长的同时,能够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并促进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
在这个阶段,区域经济的发展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低碳经济转型、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
结论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从农业经济时代到工业化进程,再到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明显的阶段。
随着科技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区域经济的演化过程也在不断加快。
未来,随着技术创新的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将进一步加强,为经济社会的繁荣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是本文对区域经济发展演化过程的浅谈,希望读者能够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讲义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讲义一、引言区域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动态的过程,它与人类活动紧密相连。
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的活动方式、影响以及面临的问题都有所不同。
了解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于制定合理的区域发展策略、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在区域发展的初期阶段,往往经济基础薄弱,资源开发程度低。
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对自然资源的直接获取和初步利用上。
例如,在农业方面,可能只是进行简单的耕种,采用传统的农业技术,产量较低。
工业方面,多是一些小型的、劳动密集型的手工业作坊,生产技术简单,产品附加值不高。
这一阶段的人类活动对区域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因为生产规模有限,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程度还比较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能够应对这些影响。
然而,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交通、通信等条件不佳,限制了区域与外界的交流和发展。
三、区域成长阶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资本的积累,区域进入成长阶段。
农业方面,开始采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农业生产逐渐实现规模化和专业化,农产品产量大幅提高,不仅能够满足本地需求,还能出口到其他地区。
工业发展迅速,大型工厂纷纷建立,工业门类逐渐增多,形成了一定的工业体系。
制造业成为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吸引了大量劳动力。
在这一阶段,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的需求急剧增加。
大规模的开采和利用导致资源储量减少,生态环境开始受到破坏。
例如,矿产资源的开采可能引发地面塌陷、水土流失等问题;工业排放的废气、废水、废渣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污染。
同时,为了支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交通网络更加完善,通信技术不断提高,这在促进区域发展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剧了对环境的压力。
四、区域转型阶段经过一段时间的高速发展,区域可能会进入转型阶段。
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的压力和资源环境的约束,发展速度放缓甚至衰退。
例如,一些高耗能、高污染的工业企业由于不符合环保要求和市场需求,逐渐被淘汰。
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及动力机制分析
摘要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城市聚集区的工业化、现代化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也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长期以来倍受学术界、政府与广大民众关注。
中原城市群处于连南贯北、承东启西的中轴地区,其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带动河南乃至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对其研究也同益受到重视,但目前已有的系统研究还不多见,有关其城市化的研究更是少见。
基于此,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实证的角度分析了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现状、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及其主要的影响因素,以期为成功实施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战略,促进中原城市群的崛起提供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首先,从时间序列、空间差异及其变动的角度对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现状进行分析,并与目前国内其它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进行对比,得出自80年代以来,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水平获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总体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发育较完善的其它城市群相比仍较低。
在空间格局上,城市化水平及发展速度均呈现较明显的地区差异,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群内地区之间的差异呈逐步缩小,并且向着区域化的趋势发展。
其次,分析了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仍存在的一些问题。
城市化与工业化事实上是一对孪生兄弟,从一开始就紧密结合在一起。
二者的协调共进,对一国(地区)经济发展的成败与快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然而中原城市群目前的城市化水平还远远滞后于工业化,并且在空间上还存在较为严重的区域差异:第三产业作为吸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与城市化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第三产业的比重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化进程;城市体系的不合理也造成了城市化水平一定程度上的缓慢发展:另外,城市化的健康发展意味着质与量的协调发展,目前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在数量上实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在质量方面仍存在很多的问题,存在城市化的低质化现象。
再次,在城市化一般动机机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捉色关联理论的基本原理,通过关联度的计算,找出影响中原城市群城市化进程的主导因素: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在时间上的差异主要取决于第三产业。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政策调控
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与政策调控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而区域经济发展则成为各国之间竞争和合作的重要领域。
而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政策调控则成为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本文将就该问题进行探讨。
一、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包括市场因素、空间资源因素、制度因素、技术因素等多方面因素。
其中市场因素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是引导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
当经济发展的速度超过市场需求时,市场将进入过剩状态,企业将面临产能过剩的情况,造成行业竞争加剧,企业盈利水平下降。
与此相反,当市场需求大于供给时,企业将处于高利润水平,市场竞争度将下降,从而影响到区域经济发展。
空间资源因素包括资源分布的不平衡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
资源的分布是影响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资源枯竭或分布不均,将直接影响到区域的发展方向。
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也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人口密度的不同将影响到区域的劳动力和市场的规模,从而制约了该区域经济的发展。
制度因素包括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政治制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稳定的政治环境将有利于投资,从而推动区域发展。
而经济制度则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创新和竞争力。
具有竞争力的经济制度将使企业更加有创造性、有竞争力,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的长期持续发展。
技术因素也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技术的进步将促进区域经济深入发展,特别是新兴技术的应用,以及传统技术的升级改进,对于进一步扩大市场、降低成本和提高产品质量和效率都具有重要作用。
区域产业的技术创新也需要通过技术合作、技术引进等方式进行。
区域经济的发展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市场因素和技术因素是最核心的,而制度因素和空间资源因素也对其有着重要的影响。
二、政策调控的意义及方法政策调控是政府为了调整区域经济运行状况,在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等方面采取的措施。
政策调控的目的是促进经济的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区域经济演进轨迹及其总体趋势探讨
区域经济演进轨迹及其总体趋势探讨一、引言经济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程度不尽相同,但都有其演进轨迹和总体趋势。
本文将从区域经济的演进轨迹和总体趋势两个方面展开探讨,旨在深入了解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规律和趋势,为今后的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二、区域经济演进轨迹的特点区域经济的演进轨迹是指一个地区经济从发展初期到成熟阶段所经历的各种变化和发展趋势。
不同地区的经济演进轨迹具有一定的特点,但总体可分为三个阶段:起步阶段、快速发展阶段和成熟阶段。
1. 起步阶段在起步阶段,一个地区的经济往往处于落后状态,发展水平较低,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结构单一,人才储备不足。
这个阶段主要特点是经济增长缓慢,经济体量小,对外依存度高。
起步阶段一般需要政府的引导和扶持,引进外资、技术和人才,积极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市场化经济体系的形成。
2. 快速发展阶段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时,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产业结构得到优化升级,城市化进程加快,人才储备和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较快,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不断改善,对外开放程度加深,经济结构更加多元化。
政府需要加强宏观调控,引导资金和人才向重点领域和战略性产业倾斜,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型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和政策保障。
3. 成熟阶段当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并保持稳定增长时,经济进入成熟阶段,经济总量开始趋于稳定,产业结构更加多元化和均衡,城乡差距逐渐缩小,社会福利体系逐步完善。
成熟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但保持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环境质量得到改善,消费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显著变化,对外贸易和投资合作进一步加强。
政府需要进一步加强产业升级和转型,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区域经济总体趋势的探讨在区域经济发展的演进轨迹之外,还存在一些总体趋势,对未来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和机制
无论从数量上讲,还是从质量上说,区域经济都是一定要发展的,这已被各地区的实践所证明。
区域经济发展在很多方面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量的变化和质的飞跃使区域经济发展呈现出不同的阶段性。
近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按不同的划分标准提出了不同的发展阶段理论,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李斯特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1841年,在《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一书中,德国经济学家李斯待以生产部门的发展状况为标准,将区域经济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①未开发阶段;②畜牧阶段;③农业阶段;④农工业阶段;⑤农工商阶段。
(二)胡佛-费雪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1949年,在论文《区域经济增长研究》中,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胡佛与费雪从产业结构和制度背景出发,将区域经济发展分为五个阶段:①自给自足经济阶段②乡村工业崛起阶段③农村生产结构转换阶段④工业化阶段⑤服务业输出阶段(三)罗斯托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 1960年,在《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美国经主导产业、制造结构和人类的追求自标为标准,将区域经济发展分为六个阶段:①传统社会阶段②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③起飞阶段④向成熟推进阶段⑤高额消费时代阶段⑥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四)弗里德曼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1966年,在专著《区域发展政策》中,弗里德曼提出了中心一外围理论,以空间结构、产业特征和制度背景为标准,将区域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前工业阶段②过渡阶段③工业阶段④后工业阶段(五)阿明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20世纪70年代,在“中心一外围”理论的基础上,埃及经济学家阿明提出,在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外围”国的发展要经历三个阶段:①殖民主义阶段;②进口替代工业化阶段;③“外围”国经济真正走上自力更生道路阶段。
(六)蒋清海的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我国学者蒋清海博士结合以上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的各种划分标准及理论,以制度因素、产业结构、空间结构和总量水平为标准,将区域经济发展分为四个阶段:①传统经济阶段;②工业化初级阶段;③全面工业化阶段;④后工业化阶段。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讲义
《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讲义一、引言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区域的发展是一个动态且复杂的过程,它与人类的活动紧密相连。
了解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对于我们更好地规划和管理区域,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区域发展的初始阶段在区域发展的初始阶段,往往自然资源是主导因素。
人类活动主要集中在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
比如,在一些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早期的人类活动可能就是采矿;在农业条件优越的地方,人们则以农耕为主。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经济发展相对缓慢,产业结构单一。
由于技术水平的限制,人们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效率较低,往往是粗放式的。
同时,基础设施也比较简陋,交通、通信等条件不佳,限制了区域与外界的交流和发展。
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相对较小。
但随着人口的逐渐增加和活动范围的扩大,也开始出现一些局部的环境问题,比如土地的过度开垦导致水土流失等。
三、成长阶段当区域进入成长阶段,经济开始加速发展。
此时,产业结构逐渐多元化,不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资源开发。
制造业开始兴起,并且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渐增加。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投资的增加,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得到提高。
同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更加便利,通信更加发达,这使得区域与外部的联系更加紧密,市场范围不断扩大。
在这个阶段,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逐渐加大。
工厂的排放、资源的大规模开采等,可能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例如,一些地区因为过度发展工业,造成了河流和空气的污染。
四、转型阶段在区域发展的转型阶段,原有的主导产业可能面临困境,经济增长速度放缓。
这可能是由于资源枯竭、市场竞争加剧、技术落后等原因导致的。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区域需要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
一方面,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减少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另一方面,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如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
在这个阶段,人类活动的重点在于推动产业转型和创新。
需要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区域的创新能力。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投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三分法:初级阶段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
区域发展阶段及特点
区域发展有哪三个阶段?分别有什么特点?(一)区域的发展在高中地理必修3中以阅读的形式给出的,然而在一些资料上出现了相关知识这里整理了一点常考内容。
从时间上,呈阶段式递进;从空间上,有一个由点到线再到面的过程。
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1、初期阶段:概念:区域早期发育阶段。
特点:经济的发展主要依赖对资源的开发;区域空间结构比较简单,城镇很少,此外传统农业占较大比重,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工业化起步时缘于本阶段的剩余劳动力和剩余产品。
人地关系: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人地关系基本协调2、成长阶段概念:区域的中期发展和成熟阶段。
特点:人类开发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并伴有盲目性、掠夺性、破坏性的开采;工业和城市迅速扩张;区域内部产业结构与空间结构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污染日益严重。
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趋于紧张,人地步协调表现的比较明显。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环境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3、转型阶段概念:区域整体发展呈现萎缩阶段。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等表现:区域原有优势逐渐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产品市场竞争力下降,效益降低,导致区域经济整体萎缩,并带来高失业率、人口减少等问题。
由于区域经济结构还未进行调整,污染进一步加剧。
4、再生阶段:特点:通过采取措施,区域产生了新的增长活力。
区域发展措施:寻找新的发展空间,调整区域的产业结构,大力治理污染,改善地区的环境。
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三分法:初级阶段在区域发展初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制约因素较少,人类对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微弱,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在这个阶段,区域内往往城镇很少,空间结构比较简单。
成长阶段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开发的规模越来越大,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呈现由点到面的发展局面,产业又集聚走向扩散。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
浅谈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
摘要
区域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过程既包含
着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方向。
近几十年,区域经济
发展已经从传统的劳动密集型经济发展转向综合发展,以推动经济增长及
社会发展。
本文就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进行简要分析,从工业化发展、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探讨区域经
济发展在新形势下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区域经济发展;演化过程;工业化;经济全球化;经济结构
调整;可持续发展
1前言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紧密关
联着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社会稳定,其发展过程既包含着经济发展的演
化过程,也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思路和趋势。
在新形势下,区域经济发展面
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因此深入了解区域经济发展的演化过程,对于制定针
对性更强的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2.1工业化发展
工业化发展无疑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
高新区动态演化的阶段性、路径依赖性与动力学机制
高新区动态演化的阶段性、路径依赖性与动力学机制研究*○张克俊唐琼[摘要]高新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和社会组织,其发展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演进过程,其动态演化具有十分突出的阶段性、路径依赖性特征,演化的动力学机制是政府调控机制、市场作用机制、创新竞合机制、自组织机制、专业化分工机制、集聚经济机制。
根据高新区动态演化的规律,国家高新区要向更高阶段演化不是一帆风顺的,必须准确把握国家高新区所处的阶段性特征,克服由路径依赖性带来的界面障碍,通过转变政策支持方向、加强制度创新、完善动力学机制等,促进国家高新区由要素驱动、产业主导向创新驱动的轨道转变。
[关键词]高新区;阶段性;路径依赖性;动力学机制[中图分类号]F276.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12X(2012)—01—0047(05)[作者]张克俊,研究员,博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2唐琼,助理研究员,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72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已经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并取得了重大成效,成为了我国聚集创新资源、培育创新型企业、营造创新创业环境、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基地,是我国经济增长最快、最具活跃的区域,是引导现代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出了积极贡献。
在我国“十二五”乃至更长一段时期,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经济社会发展模式,更需要国家高新区起带头表率作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国家战略,更需要高新区勇于承担历史使命。
国家高新区作为一种区域经济和社会组织,其发展具有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的历史演进过程,研究其动态演化的特征、规律及动力学机制,有利于政府通过适时、恰当的配置资源和调适政策,推进国家高新区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为我国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更大贡献。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与推动机制分析
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因素与推动机制分析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各国也纷纷加入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本文将从影响因素和推动机制两个方面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一、影响因素分析1.政治因素政治稳定和安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条件。
各国之间的政治关系影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展,政治稳定的局面有利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
2.经济因素经济因素是影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最主要因素。
对于各经济体来说,其经济发展水平对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起着重要的影响。
强大的经济实力越来越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硬实力和支柱。
3.文化因素文化因素影响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础和动力。
不同的文化传统融合进互通的语言、行为、信仰及生活方式将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与文化一体化。
4.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制约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各地区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等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实施和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环保建设领域的持续发展,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普及和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推动机制分析1.政策驱动政府的政策推动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驱动力量。
政府在制定相关政策时,不仅能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合理的政策方案,也能够为企业在跨境经营起到一定的保障和引导。
2.经济动力经济力量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各地区间的贸易往来、资本流通及基本设施互联,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顺利进行。
经济力量的增强能够带动区域内不同经济实体之间的协调合作,增强地区内部合作精神。
3.企业合作企业合作是国际经济交流中最为常见、广泛的方式。
企业经过经济合作,容易增强彼此之间的联系与互信,同时也能够提高经营效率,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了活力和助力。
4.技术创新技术创新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动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发展新型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能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精神食粮和技术支持。
本着技术领先的优势制高点,将带动区域其他企业体系一起综合提升,推动区域经济更加蓬勃发展。
我国跨区域共建园区与区域协调发展:演进历程与动力机制
“ 南北共建”开发区为典型案例 .苏南地区对苏北地区起到了帮扶 、助贫 、输血 的作用[ 5 1 。该阶段 的跨区域 共建园区开始真正受到学者和实践者的重视 ,他们从不 同视角对其促进 区域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给予肯定。 该阶段的共建园区也存在行政色彩浓厚 、园区运营效率低下 、资源浪费严重等弊端[ 6 1 。
率 先 承担起 国际产业 分 工和产 业 转移 ,尤 其是 劳 动密集 型 加工制 造 业 。这些 城 市 的一些 园区及 企 业不 断壮 大 ,并自发 、零散地 在 周边 临 近 的 中小 城市 寻 找新 空 间 。该 阶
段园区或企业到临近中小城市进行跨区域发展 ,主要是基于其广阔土地 、廉价劳动力 、原材料等 比较优势 ,
机 制下 市 场主 体 自下而 上促 进 区域 的协调 发 展 的路径 ,尤 其 近两 年来 ,随着 国家 对房 地 产市 场 的调 控 ,住
宅地产市场趋冷 ,而产业地产异军突起 、蓬勃发展。当前 , 具有突出比较优势的园区运营商是相对集中的
建联 盟 ”在 安徽 成立 , 旨在促 进长 三角 地 区产业 转 移辐射 和 产业 布局 优化 ,促 进 区域协 调 发展 ;截 至 2 0 1 1
年 ,长三角地区上海 、浙江、江苏 、安徽 四地参与合作共建的园区已逾 2 0 0 个 ,涉及政府部门、各类园区、 企业 、机构等近 5 0 0 家 ;2 0 1 1 年 中关村企业在京外设立分支机构 5 6 5 3 个 ,中关村上市公司合并报表总收 人中有 2 / 3 来 自京外地区。该阶段主要特征包括以下 4 个方面。第一 , 对 区域协调发展具有实质推动作用 。
第三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和机制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我国区域发展阶段的研究
2、成长阶段
(2)进入成长阶段的途径
边贸启动型 如云南德宏等一些边境地区,近年来边境贸易因发展十分迅 速扩已开始成为促进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启动器。目前,德 宏自治州财政收入约有70%来自边贸收入。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我国区域发展阶段的研究
4、衰退阶段
(1)特征与衡量
一些地区在经过成熟阶段甚至成长阶段的发展之后,有可能转
入衰退阶段。
区域经济首先出现相对衰退,失去原有的发展势头;相对衰退 地区的主要特点是传统的衰退产业所占的比重大,经济增长缓
慢,经济地位不断下降,己开始出现结构性衰退的征兆。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我国区域发展阶段的研究
3、成熟(发达)阶段
(1)特征:
区域经济增长势头减慢,并逐渐趋于稳定,工业化已有较久
的历史,达到了较高水平,第三产业也较发达,基础设施齐 备,交通运输与信息已基本形成网络,生产部门相当齐全,
协作配套条件优越,区内资金积累能力强,人口素质高。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3、起飞阶段
相当于工业化的初期,是传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分水岭
4、向成熟推进的阶段
以技术上的成熟为标志,钢铁、电力 等行业成为了主导行业,劳动力向城市集聚,
新的管理、融资、销售方式不断出现。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二、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
5、高额消费阶段
人们对耐用消费品和服务业的需求空前增长,汽车工业 成为了这一阶段代表性的主导产业。
区域经济发展动力与动力机制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发展,出现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增长极理论、累积循环因果关系理论、中心边缘理论、依附理论、收入趋同假说等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经济地理学的经济学家们通过建立不完全竞争与规模报酬递增相容的模型,把区域经济活动聚集和扩散的内在机制用严密的数学模型表示出来,但关于经济活动的聚集缘何发生在特定的区位,聚集与区域经济增长、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化、区际辐射与扩散的相互关系及其互动规律尚有待深入挖掘。
理论的发展是一个历史的过程,总结、归纳已有的研究成果是进行理论创新的起点。
揭示区域经济发展的规律,并指导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是区域经济学的首要任务,因而对区域经济现象和问题的解释能力,是衡量区域经济理论科学性的重要工具。
第一,要素禀赋是区域经济发展循环过程的发端,是特定区域分工与专业化的基础,要素禀赋中的主导因素决定分工与专业化的内容和发展方向,主导因素变化是高级循环开始的标志。
第二,分工与专业化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分工与专业化具有聚集需求,因而是特定区域聚集发生的主要原因。
分工与专业化导致聚集,聚集程度的提高又会促进分工与专业化,两者表现为一种互动的关系。
第三,聚集是指经济活动及其相关要素在特定区域空间的集中过程,聚集的动态过程将时间与空间有机结合,聚集的产生、发展与变化揭示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
聚集时区域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从时间维度来看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从空间维度来看表现为空间结构的演化,从区域的交互作用来看表现为区际辐射与扩散。
第四,聚集与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结构演化和区际扩散与辐射是相互作用的。
第五,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累积循环过程,包括初级循环和高级循环两个循环过程。
第七,区域经济发展不等于区域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是区域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 (一)胡佛—费希尔的区域增长阶段理论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Hoover E M)与费 希尔(Fisher J)1949年发表了《区域经济增长》 一文,指出任何区域的经济增长都存在“标准阶段 次序” 。具体有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1.渐变模式:区域演化逐步展开,缺乏中 断或跳跃。
时间 过程
空间 过程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1.渐变模式 eg.日本地理学家山鹿城次的解释:大城市郊区 城市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从普通农业向近郊农业过度——作物商品化 (2)务农家庭的职业构成发生变化——劳动的商 品化 (3)兼业家庭主要劳动力和决策人转向城市—— 土地商品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 (三)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 区域经济是一个普通机体,在其成长和发展 过程中可以分成不同的阶级段。 1.传统社会阶段 2.为起飞创造前提的阶段(准备起飞阶段) 3.起飞阶段 4.向成熟推进阶段 5.高消费阶段 6.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 (二)迈克尔· 波特关于区域竞争优势理论 从竞争优势的角度来考察经济表现,从竞争 现象中分析经济发展过程,提出国家经济发展的四 个阶段: 第一阶段:生产要素导向阶段。农业社会和 工业社会早期; 第二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大工业、重化工 业化时期; 第三阶段:创新导向阶段。成熟工业化时期 第四阶段:富裕导向阶段。后工业社会。
空间 过程
2014成都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构建1个特大 中心城市+7个卫星城+6个区域中心城+10个小 城市的城镇骨架: 7个卫星城龙泉驿、温江、新(都)青(白 江)、郫县、双流、新津、都江堰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2.突变模式: 一般而言,对较大区域的长期变化来说,以渐 变模式为普遍模式,突变只是在较小范围内或特殊 情况下才能发生。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区域经济演变的总体趋势: 自然经济 社会经济 资源经济 技术经济 物质经济 知识经济 发展过程:产业的非农化、聚落的城镇化、生产 、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从主要生产要素变化的角度: “资源经济 劳动经济 资本经济 知识经济”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区域发展速度变化规律: 5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二、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社会需求的拉力
区域经济 发展
科学技术的推力
区域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就是城镇化不断提高 的过程,非农产业不断扩大的过程,从物质经济到 知识经济的过程,与此对应的是城镇化规律、工业 化规律和知识经济发展规律等。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1.渐变模式
农村
郊区
市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2.突变模式:区域系统演化在逐步进行的过程中 ,出现突然的中断或跳跃,一段时期后,又纳入渐 变型模式发展轨道。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2.突变模式: (1)时间过程:中断了原有的发展 时间 顺序,在短时间内由一个发展阶段进入 过程 另一个发展阶段,或者跳过某一发展阶 段,然后又沿着新开端指示的方向继续 演化的现象。 (2)空间过程:中断了原有的推移顺 序,跳规律 (一)胡佛—费希尔的区域增长阶段理论 1.自给自足阶段:以农业为,主经济活动在空 间上呈散布状态。 2.乡村工业崛起阶段:集中分布在农业发展水 平相对较高的地方。 3.农业生产结构转换阶段:农业生产方式由粗 放型向集约型和专业化方向转化。 4.工业化阶段: 5.服务业输出阶段: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主要 是资本、技术以及专业性服务的输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 (三)罗斯托经济成长阶段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 (四)我国学者关于区域发展阶段的探讨 1.待开发(不发育)阶段:生产力水平 低 ,产业结构单一、第一产业比重极高。 2.成长阶段:经济高速增长,产业结构急 剧变动,第二产业开始占主导地位。 3.成熟(发达)阶段:经济增长势头减慢 并逐渐趋于稳定,工业化达到较高水平,生产部 门齐全。 4.衰退阶段:相对衰退 绝对衰退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和动力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极特征: 产业发展——区域产业发展的组织核心 空间——支配经济活动空间分布与组合的重心 实体形态——区域中心城市和产业集聚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过程规律
三、区域经济发展阶段性规律 从形成原因来看,区域经济衰退可分为四种类型 (1)区位性衰退 (2)资源性衰退 (3)结构性衰退 (4)消聚性衰退 上述四种区域经济衰退中,资源性衰退和结构性 衰退主要都是一种“结构效应”现象,即区域之所以 出现经济衰退,是因为它们拥有较不利的产业结构。 因此, 要振兴区域经济,经济结构的多元化是关键 。
第二节 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和动力
一、区域增长极理论 法国经济学家弗朗索瓦· 佩鲁(Perroux F)经济增 长不是同时出现在所有的部门,而是首先出现和集中 在具有创新能力的行业,这些行业常常聚集于经济空 间的某些点上,形成了增长极。 区域经济中的增长极:具有推动性的主导产业和创 新行业及其关联产业在地理空间上集聚而形成的经济 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