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
第八章 应激相关障碍
谢谢!!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应激障碍
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
典型病例 某男,41岁,机械厂工人。退伍军人,1979年
参加自卫反击战,作为先遣部队深入敌占区。途 中,有几位战友因踩地雷被炸死,亲眼目睹战友 被炸得血肉横飞,一位战友的一条血淋淋的大腿 就落在他的眼前,惨不忍睹,他自己也负轻伤。
第二期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并 伴有情绪障碍,如焦虑、抑郁或暴怒等表现。
第三期为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可能有两种结果:一 方面为功能的增强及心理状况的改善,另一方面为心理 的、躯体的或人际关系的障碍,并可能趋向慢性化。
三、心理生物学机制
按照巴甫洛夫学派的论点,急剧、超强的应激源作 用于高级神经活动过程,可以导致兴奋、抑制和灵 活性的过度紧张及相互冲突,中枢神经系统为了避 免进一步的损伤或“破裂”,往往产生超限抑制。 超限抑制属于保护性抑制,在抑制过程的扩散中, 中枢神经系统低级部位的机能,包括一些非条件反 射就会脱抑制而释放出来,这就产生了皮层与皮层 下活动相互作用的异常形式。在临床上可表现为一 定程度的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 抑制状态、无目的的零乱动作和不受意识控制的情 绪障碍等。
病人自诉睡眠差,恶梦频频,有时常在噩梦中惊醒,脑子 里经常控制不住的浮现战友被炸死的那一幕幕惨景。病人不 愿看有关战争的电影或电视,甚至听到鞭炮声都紧张不安。 曾多次就诊精神科,服用过阿米替林、地西泮、阿普唑仑等 药物,症状反复不定,现仍未结婚,受单位照顾从事工厂绿 化工作。
诊断:创伤后应激障碍
一、一般概述
四、心身反应特点
2.症状特点 创伤后应激障碍表现为在重大 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症状。
《精护》第十章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3)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 时发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 通常在1个月内缓解。
(4)排除标准:排除癔症、器质性精神障碍, 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及抑郁症。
第三节 诊断与治疗
(一)诊断标准
2.创伤后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1)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
案例导入3
后,只要提及与上学有关的事情就很不舒服,情绪 低落、惊慌、发抖。如果不去想上学的事情,则 一切正常。两个月来请假在家,心情一直不好, 和父母发脾气,学习效率也低,还控制不住自己 看电视上网,考试成绩下降,但渴望像其他同学 一样正常到学校学习。
诊断:适应障碍
(三)适应障碍
临床表现: 1.焦虑性型 2.抑郁型 3.品行异常型 4.情绪和品行混合的适应障碍 5.行为退缩型
案例导入1
扯自己的衣服,惊恐不安,口中念念有词,却听 不清楚。家人试图安慰,但见患者满头大汗、烦 躁不安,随后即送入医院急诊室。经检查,未发 现躯体疾病,于是镇静、留院观察。夜间,患者 醒来仍惊恐万分,从床上一跃而起,拔掉输液器 ,欲冲出治疗室,幸被护理人员拉住。住院三日 后言行基本恢复正常,但不敢单独上街,对病发 当日之事不能完全回忆。在一段时间的心理治疗 后完全恢复正常。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精神科护理学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十二五规划”教材
第十章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临床表现及临床分型 第三节 诊断与治疗 第四节 护理
学习目标
1.掌握应激相关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与护 理措施。
2.熟悉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与发病机制。 3.了解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治疗、病程与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disorders)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
又称急性应激反应,是指个体突然遭遇 急剧、严重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 时出现的短暂的精神障碍。常常持续数小 时至1周,通常在1月内缓解。
*急性应激பைடு நூலகம்碍临床特点
• 强烈的精神应激事件,常刺激后数分钟到数小时发病 • 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 初期可表现为茫然,情感淡
应激和应激反应
2. 应激源(Stressor)
是指能引起机体发生应激反应的各种因素的总称。包括: 生物性应激源:理化\躯体因素等 心理性应激源:心理冲突、挫折 社会性应激源:灾害 文化性应激源:道德、风俗习惯
应激和应激反应
3.应激反应:(Stress Response) :个体因为应激源/生活事 件所致的心理、生理和行为的变化。
PTSD的治疗策略
一、心理治疗
1、支持性心理治疗 2、催眠治疗
3、认知行为疗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CBT) 暴露疗法 想象暴露法 系统脱敏 焦虑控制训练 应激预防训练
PTSD的心理治疗技术和靶症状
主要症状
推荐技术
参考技术
侵入性思维
闪回 害怕、惊恐、回避
远离别人、兴趣丧失
*PTSD的临床表现
1、闪回/闯入性再体验( Flashback) 反复发生闯入性的创伤性体验重现(病理性重现或称闪回)、 梦境、或由相似的境遇诱发(触景生情) 是PTSD的最具特征性的症状
2、警觉性增高症状(Fight ) 持续警觉性增高,惊跳反应 焦虑、激惹或易怒 注意力不能集中 难以入睡或睡得不深
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 暴露治疗、认知 治疗、焦虑管理 认知治疗
应激性相关障碍及习题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related Disorders):指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
(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导致 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 • 不包括癔症、神经症、心理因素所致 生理障碍,及各种非心因性精神病性障 《CCMD-3》 41 应激相关障碍[F43] 41.1 急性应激障碍[F43.0急性应激反应]
又称急性反应性精神病(Acute Reactive Psychosis),是 急性应激障碍的一个亚型。由相当强烈并持续一定时 间的心理创伤性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以明 显的妄想或严重的情绪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应激源 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 ➢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 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一般在一个月内恢复正常, 一般无人格缺陷。
• 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智能, 使人思维狭窄、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压 力越大,认知效能越差。
• 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 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压 力的能力。
5
战斗或逃跑时,身体内到底发生 了什么变化
• 行为反应: • 直接反应: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刺激时,为
• 早在18世纪,人们就开始对它的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Cannon提出,动物和 人类最主要的身体反应之一便是应激— —战斗或逃跑的反应。
• 一只小狗的领地如果遭遇大狗的进犯, 本能反应一定是逃之夭夭,而当它遇到 同样弱小的同类挑衅,就会选择战斗, 拼它个你死我活。
3
战斗或逃跑时,身体内到底发生 了什么变化?
41.11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急性反应性精神病] 41.2 创伤后应激障碍 [F43.1] 41.3 适应障碍 [F43.2] 《ICD-10》F43 严重应激反应,适应障碍 43.0急性应激反应 43.1创伤后应激障碍 43.2适应障碍 43.8其它严重应激反应 43.9严重应激反应,未待定
《应激相关障碍诊断》课件
药物治疗
在必要的情况下,医生会开具适当的药物来 缓解患者的症状。
心理治疗
如认知行为疗法、暴露疗法等,可以帮助患 者调整心理状态,减少焦虑和恐惧。
生活方式调整
如改善睡眠质量、增加运动量、调整饮食等 ,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身体和心理状态。
社区支持与资源
脱敏再处理等。
心理治疗可以帮助患者理解应 激相关障碍的根源,学习应对 技巧和改变不良思维模式,从 而缓解情绪障碍和心理痛苦。
心理治疗需要与治疗师建立良 好的合作关系,并遵循治疗师 的指导。
心理治疗需要持续一段时间, 以巩固治疗效果。
其他治疗方法
其他治疗方法包括生 物反馈、放松训练、 瑜伽、冥想等。
THANKS
THANK YOU FOR YOUR WATCHI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应激相关障碍诊断》PPT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 应激相关障碍的诊断标准 • 应激相关障碍的治疗方法 • 应激相关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 案例分析
01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应激相关障碍是指由于受到强烈 或持久的心理社会应激导致的一 组心理障碍,通常表现为情绪、 行为和生理方面的症状。
分类
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 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和适应障 碍等。
症状与表现
急性应激障碍
在遭受严重的精神打击后立即出 现强烈恐惧、茫然、无助的情绪 ,以及呆滞、麻木等表现。可能 出现分离性遗忘症状,如无法回
忆起创伤事件。
创伤后应激障碍
在经历创伤事件后延迟出现,主 要表现为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 噩梦、逃避与创伤相关的刺激,
变态心理学第6章(2)应激相关障碍
• 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病程, 及临床表现的因素有: 1 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 2 社会文化背景 3 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及生 活态度和信念等
一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述 • 定义:是一类在接触极为严重的创伤事 件1个月内发生的以分离症状、焦虑、警 觉性高等为主要表现的心理障碍。 • 在受刺激后立刻发病(若干分钟至若干 小时,通常在1小时之内发病) •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 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
恐缩症
• 是一种与文化相关的害怕生殖器、乳房,或 身体某一部分缩入体内导致死亡的恐惧、焦 虑发作。 [症状] • (1)由明显的心理社会因素诱发; • (2)害怕生殖器、乳房,或身体某一部分会缩 到身体里去而导致死亡。常采取某种预防措 施 ( 如系带牵引 ) ,同时有强烈的焦虑或恐惧 情绪; • (3)急性起病,病程短暂。
生物 心理
A 极度压力可能导致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轴的活动增强,进而导 致压力激素的长期释放,从而破 坏了与长时记忆有关的海马区
B 认知改变:对不幸事件的灾难性 解释,累积成一种信念。 C 对威胁和创伤的敏感:心理健康、 有心理准备的人患病几率小。灾 难性事件即使良好的心理健康度 也难幸免。 D 经济和经济程度: 贫穷、受教育程度低的个体更易 患病。
气功所致精神障碍
• 病程短暂,经脱离现场,中断练功,给予 适当处理后很快恢复。
• 排除以类似表现作为治病手段,及获取财 物或达到其他目的,或可随意自我诱发或 自我终止者; • 排除其他精神障碍,尤其是癔症或严重应 激障碍。
巫术所致精神障碍
• (1)精神障碍由巫术诱发; • (2)症状与迷信巫术密切相关,以神鬼附体的身份 障碍、片断的幻觉、错觉、妄想,或行为紊乱等 为主; • (3)排除: • ①以巫术作为获取财物或达到其他目的者; • ②可随意自我诱发或自我终止者; • ③其他精神障碍。
第6章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
32
2、支持性心理护理 (1)保持与患者密切接触 (2)鼓励表达 (3)认同接纳 (4)合理解释、指导 (5)帮助宣泄 (6)强化疾病可以治愈的观念 (7)鼓励患者参加活动
. 33
3、帮助患者纠正负性认知 (1)首先帮助患者找到自己的负性自动思维 (2)告诉患者其认知评价(即各种想法)是 如何导致不良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的 (3)指导患者通过与现实的检验,帮助患者 发现自己的消极认知和信念是不符合实际 的,并找出认知歪曲与负性情感的关系, 从而矫正这些认知障碍 (4)暴露疗法
第6章 应激相关障碍患者的护理
.
1
课程内容和考核目标
理解:1、应激相关障碍的病因 2、几种常见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特征 应用:运用护理程序对应激相关障碍患者念
• 应激(stress):是机体通过认识、评价而觉察到应 激源的威胁时,引起的心理、生理改变的过程,是个 体对面临的威胁或挑战作出适应和应对的过程。 • 应激源(stressor):是指需要个体动员自身的心理 生理资源或外部资源进行调节,重新加以适应的生活 境遇的改变和环境改变,也称应激性生活事件。 •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组主要由心理、社会(环境)因 素所致的精神障碍,也称反应性精神障碍。包括急性 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澈障碍、适应性障碍等。
以及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反映了患者试 图在生理和情感上远离创伤。
.
13
回避症状的表现 (1)回避表现 (2)麻木表现 警觉性增高的症状: (1)难以入睡或易醒 (2)易产生惊跳反应 (3)难以集中注意
. 14
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
加上患者有一定的人格缺陷,产生以烦恼、抑 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 碍或生理功能障碍,并使社会功能受损的一种 慢性心因性障碍。
7第七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 述 二、临床表现 三、理论解释 四、诊断评估 五、防治要点
2.生物学研究
Osuch 等人(2008)首次用正电子断层扫描技术 (PET)研究了急性应激期内创伤个体的神经生理反应。
杏仁核、嗅旁皮质和右内侧 前额叶皮层/前部扣带回之间的功 能交互作用可能是出现ASD及其 适应或恢复的神经基础。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概 述 二、临床表现 三、理论解释 四、诊断评估 五、防治要点
2.诊断要点
①严重应激事件; ②起病急,数分钟或数小时起病; ③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应激事件密切相关; ④临床主要表现为有强烈情感变化的精神运动性抑 制或精神运动性兴奋,可有轻度意识障碍; ⑤病程短,评判随着应激源消的除或环境改变迅速 缓解或逐渐减轻。 若病程超过一个月,应变更诊断或考虑别的诊断。
按照临床优势分类: 1.反应性朦胧状态(reactive twilight state) 2.反应性木僵状态(reactive stupor state) 3.反应性兴奋状态(reactive excitement state) 4.急性应激性精神病(acute stress psychosis)
第二节 急性应激障碍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应激(stress)加拿大生理学家Sely H于1936年提出,也可 称做紧张刺激、紧张反应、紧张状态或压力等。
强调心理因素在应激中的重要性,常用心理应激 (psychological stress)的概念。
第一节 概述
三、发病机制——心理应激学说
(一)心理应激的概念
现代应激概念:
1.应激是一种刺激 2.应激是一种反应 3.应激是一个过程 (输入、中介、反应、应对) 4.应激是一种处理
精神病学教学课件:第10章 应激相关障碍
创伤事件后的数天至半年内发病,一般在1年内 恢复正常,少数可持续多年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
旧称 急性心因性反应,是指一急剧、严重的精 神刺激作为直接原因,患者在受刺激后立即 (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病,表现有强烈恐惧 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 制。
发病急骤、历时短暂,预后良好 出现与否与严重程度与应激事件、个体的人格
经对症治疗,4天后意识基本清晰,定向力恢复,接触较好。 结合心理治疗,劝告如何对待妹妹的意外事件。住院2周,精神 状态恢复正常,对住院前后过程大部分不能回忆。建议门诊复 查。
12
鉴别诊断
分离性障碍:症状丰富多变,并有夸张性、表演性、 暗示性,给人以做作的感觉,且多次反复发作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有一定的器质性基础,意识 障碍具有波动性,常伴有丰富的幻觉;体检和实验 室检查结果异常
13
治疗与干预
• 治疗干预的基本原则是及时、就近、简洁、紧扣 重点。
• 尽快摆脱创伤环境
• 建立良好医患关系
• 建立有效应对方式
• 详细回忆事件经过
•
药物治疗是对症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 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 续的精神障碍
特点、对应激源的认知和态度、应对方式及机 体健康状态等密切相关
10
临床表现:有较大的变异性
初发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茫然”或“麻 木”,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
有些患者出现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有些患者出现精神运动性兴奋,并伴有恐惧性 焦虑和自主神经症状
应激相关障碍--精神医学和心理学专业学生和老师必备
适应障碍
• 临床相可有占优势的症状群,也可以混合症状群出现 • 抑郁心境的适应障碍 • 短期抑郁反应 • 中期抑郁反应 • 长期抑郁反应 • 焦虑性适应障碍 • 混合性焦虑抑郁反应 • 其他恶劣情绪为主的适应障碍 • 品行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 心境和品行混合性障碍为主的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
• 诊断标准
重的威胁性 • 分类:严重生活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战争场面
美国911事件
人们惊恐、无助的表情
地震现场
海啸现场
痛失亲人
急性应激障碍
• 发病机理
• 巴甫洛夫:超限抑制 • Kaplan: 将应激后果归纳为三期
• Ⅰ期:冲击期,一种“茫然”休克状态 • Ⅱ期:以明显的混乱、模棱两可及变化不定为特点,
• 决定因素:应激性生活事件或不愉快的处境;患者个体的易感性;文化 传统、教育水平和生活信仰;干预和社会支持系统。
病因与发病机制
• 心理应激源
• 分类
• 严重的生活事件 • 生活工作方面有关的刺激 • 生存环境改变的刺激
• 应激源的分析
• 应激源的强度、性质和持续时间 • 个体对应激源的态度、个性特点及耐受性、躯体情况 • 社会支持系统
伴情绪障碍 • Ⅲ期:长期的重建和再度平衡
急性应激障碍
• 临床表现
• 起病:急,数分钟到数小时 • 临床相:
• 精神运动性抑制:最常见 • 精神运动性兴奋:伴恐惧性焦虑和植物神经症状
• 病程:短,数小时至一周,最长不超过一月 • 预后良好,恢复后难以全面回忆
缄默状态
悲痛中的居丧者
急性应激障碍
不安、恐惧,也可抑郁或欣喜若狂 • 行为动作:坐立不安、震颤、或刻板、转换动作 • 植物神经功能症状:食欲减退、睡眠障碍、口干、尿频、性
应激相关障碍
概述——应激源
• 遭遇应激源是否出现应激相关障碍以及障 碍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除了与应激源 的性质、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外,更重要 的是与个体对事件的认知评价、主观体验、 应对方式有关。同一事件对不同的个体会 有不同的反应。应激源只有其强度和主观 体验超出个体的耐受能力时,才能成为致 病因素。
概述——易感因素
• 按精神创伤性事件发生前后的时间来分, 可分为:
• 1、创伤前变量 • 2、围创伤期变量 • 3、创伤后变量
概述——病因和病理机制
• 1、生物学因素 • 2、心理因素 • 3、社会因素
应激相关障碍
9.11事件
汶川地震
概述
• 应激相关障碍是一类与应激源(主要是精 神创伤或精神应激)有明显因果关系的精 神障碍。
• 应激相关障碍包括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 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其中,创伤 后应激障碍是临床症状最严重、预后最差、 可能有脑损害的一类应激障碍。
概述——应激源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一、急性应激性精神病是一种由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的心理创伤事件直接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
属于“急性应激障碍”的亚型,症状和应激源密切相关,以妄想和情感症状为主,多能被人理解。
起病呈急性或亚急性,经适当治疗,可在短期恢复(仅个别病人超过一个月),且预后良好。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异乎寻常的威胁性或灾难性心理创伤(如遭受酷刑、被强奸、目睹他人车祸或受到迫害等)引起的延迟出现并长期持续的应激相关障碍。
次障碍的潜伏期从几周到几个月不等(很少超过六个月),病程波动,多数患者可恢复,少数患者可表现为多年不愈的慢性病程,或转化持久的人格改变。
三、适应障碍是一种因长期存在应激源或困难处境,加上病人有一定的人格缺陷而产生以烦恼、抑郁等情感障碍为主,同时可有适应不良的行为障碍(如不注意卫生、生活不规律、
退缩等)或生理功能障碍(如睡眠障碍、食欲不振、体虚乏力等)的慢性应激障碍。
本障碍的发生与应激源和个体的易感性有关,通常在应激事件或困难处境发生后一个月内起病,病程较长,但一般不会超过六个月。
如应激源持续存在,可能需要更长时间。
随时间的流逝、刺激的消失,患者经过调整可形成新的适应,症状也会随之缓解,一般预后良好。
精神障碍护理学,知识点讲义,第十二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十二章应激相关障碍一、概述——P1601、应激:为个体能力不足以应对环境要求而引起的生理、心理或行为的失衡状态。
2、应激源:是对个体而言涉及实际或威胁性死亡或严重伤害,或者对自身或他人身体完整性构成危险的创伤性事件。
主要包括严重的生活事件、重大自然灾害、战争、恐怖袭击等。
二、急性应激障碍——P160-1621、概念:为创伤事件发生的当时和以后出现的反应,持续至少2天,但不超过4周。
2、病因:包括事件的性质、个体的素质、既往经历、应对方式等。
3、临床表现:持续的重新体验创伤,回避,警觉性增高,分离症状,麻木,与环境的疏远感,对周围环境的觉察能力降低,现实解体,人格解体,分离性遗忘等。
4、诊断:严重的创伤经历,至少有3项急性分离症状,再体验症状,回避,过度警觉,持续2天至4周间,排除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精神疾病。
5、治疗(1)治疗原则:以心理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2)心理治疗:包括认知行为治疗、紧急事件应激晤谈等。
(3)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镇静催眠药等。
三、创伤后应激障碍(考点42)——P162-1651、概念:是对严重的应激事件强烈的、迁延的或者延迟的异常反应,以不自主的再体验应激事件的片段,并伴有警觉性增高、对有关事务的回避为特征。
2、病因:包括应激源、遗传、个体的素质、神经内分泌、神经影响学等。
3、临床表现(1)警觉性增高:持续性的焦虑和警觉性水平增高,容易受惊吓,无法安心做事等。
(2)闯入性症状: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闪回(患者处于意识分离状态,持续时间可从几秒到几天不等),患者有完全身临其境的感受,伴有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
(3)回避: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包括场景、情景、想法、感受或话题等。
还可表现为“心理麻木”或“情感麻痹”。
4、诊断:有创伤性事件,再体验创伤性事件,回避行为,情感麻木,警觉性增高,持续至少1个月,患者有明显主观痛苦,社会功能受损,排除器质性病变及其他精神疾病。
精神病学 第十四章- 应激相关障碍
第二节
创伤后应激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
(一)概念
一、概述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是由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 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
(二)流行病学
有报道称PTSD终生患病率为1%~14%,高危人群研 究发现PTSD的患病率为3%~58%,女性约为男性的2倍。
精神病学(第8版)
三、临床表现
(三)认知和心境的负性改变
1. 认知的负性改变
(1)无法记住创伤性事件的某个重要方面 (2)对创伤原因或结果出现持续认知歪曲
2. 持续负性情绪状态
(四)警觉性增高
1. 过度警觉,惊跳反应增强 2. 注意力不集中 3. 激惹 4. 自我毁灭行为 5. 睡眠障碍
精神病学(第8版)
了解 常见的应激源。
第一节
概述
精神病学(第8版)
一、应激源
1. 外部环境 小至交通拥挤,大至自然灾害或认为灾害等,
以及其他理化、生物环境等。 2. 个体内环境
内稳态的紊乱,如疾病、营养缺乏、水电解质 紊乱、内分泌紊乱等。 3.社会心理环境
工作学习负担过重,节奏过快或难度过大; 人际关系处理困难;家庭环境的变故等。
精神病学(第8版)
(一)病因
二、病因和病理机制
1.直接病因 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创伤性体验具备两个特点:①对未来的情绪 体验具有创伤性影响;②对躯体或生命产生极大的伤害或威胁。 2.危险因素 ①存在精神障碍的既往史与家族史;②儿童期创伤;③性格内向;④ 创伤事件前后有其他负性生活事件;⑤家境贫寒;⑥躯体健康状态欠佳;⑦社会支 持缺乏等。
地震
应激相关障碍
• 有关PTSD表现的最早的记录是,1871年美国的 Da Costa描述南北战争中一组经历了严重创伤的 士兵出现的以焦虑为核心的症状。到了20世纪70 年代,因部分精神卫生人士对从越南战场回来的 老兵的关注,PTSD作为一个新的诊断类别日益 受到重视,1980年出版的DSM-Ⅲ第一次制定出 了PTSD的诊断标准,DSM-Ⅳ作了进一步的修订。 此类别以创伤后应激障碍来描述恶性创伤事件的 不可避免的结果,并设想这种障碍的症状可在最 初的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后出现,表现为个 体对创伤性事件的反应在非创伤性情境中持续存 在或反复发作。
• 必须注意,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不宜过宽。 必须有证据表明其发生在极严重的创伤性 事件后的6个月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 或者没有其他适宜诊断(如焦虑症、强迫 症,或抑郁症等)可供选择,但事件与起 病的间隔超过6个月,症状表现典型,亦可 诊断。
•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是指个人经历了异乎寻 常的创伤性应激事件后,出现创伤性事件 的“再现”,对有关创伤性情境的回避和 对外界刺激的反应迟钝,及植物神经系统 症状、烦躁不安和认知障碍。植物神经系 统症状、烦躁、认知障碍包括了警觉性增 高的惊跳反应、注意力难以集中、记忆力 减退、犯罪感和睡眠障碍。
(四)临床表现:
• PTSD主要的临床表现包括四个方面:(1)病人经 历了几乎可引起所有人都会产生巨大痛苦的灾难 性应激事件;(2)、创伤性事件的重复再现;(3)对创 伤事件相关或相似的情境的回避,对外界刺激的 应答反应麻木,而在经历应激事件前无此类症 状;(4)唤起水平增高和植物神经症状的持续出现。 • 大多数人在经历创伤性事件的数小时或数天内起 病,也有少数病人寻常的应激源 的刺激下几分钟内出现,如果应激性环境 消除可在2~3天内(常可在几小时内)症 状迅速缓解。如果应激源持续存在或具不 可逆转性,症状一般可在2~3天后开始减 轻。通常在一周内可缓解,预后良好。
应激性心理障碍
1.心理治疗:对于PTSD初期,主要采用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侧重提供支持,帮助患者提高心理应对技能, 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感,及时治疗对良好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慢性和迟发性PTSD的心理治疗中,除了特殊的心 理治疗技术外,为患者争取最大的社会和心理支持是非常重要的。家属和同事的理解,可以为患者获得最大的心 理空间。
创伤后应激
1
介绍
2
病因和发病
3
临床表现
4
诊断与鉴别
5
治疗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简称PTSD,也称延迟性心因性反应,是由 于受到异乎寻常的威胁性、灾难性心理创伤,导致延迟出现和长期持续的精神障碍。这类事件包括战争、严重事 故、地震、被强暴、被绑架等等。几乎所有经历这类事件的人都会感到巨大的痛苦,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 无助之感。
诊断与鉴别
临床表现
治疗
发病多在应激性生活事件发生后的1~3个月内出现,临床表现多种多样,包括抑郁心境、焦虑或烦恼,感到 不能应对当前的生活或无从计划未来,失眠、应激相关的躯体功能障碍(头疼、腹部不适、胸闷、心慌),社会 功能或工作受到损害。有些患者可出现暴力行为,儿童则表现为尿床、吸吮手指等。以抑郁为主者,表现为情绪 不高、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助感,伴有睡眠障碍、食欲变化和体重减轻,有激越行为。以焦虑为 主者,则表现为焦虑不安、担心害怕、神经过敏、心慌、呼吸急促,窒息感等。以品行障碍为主者,常见于青少 年,表现为逃学、斗殴、盗窃、说谎、物质滥用、离家出走、性滥交等。儿童适应性障碍主要表现为尿床、吸吮 手指等退行性行为,以及无故腹部不适等含糊的躯体症状。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多见于青年人。多数报道指出,男女患者接近,两性患病率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 异。
应激相关障碍-汤士林
4、其他症状:酒精或其他物质滥用、攻击性行
为、伤人、毁物、自伤、自杀行为、焦虑和抑
郁症状等。
26
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 红河州精神卫生中心
儿童临床表现
仁爱 和谐 奉献 创新
1、反复出现痛苦回忆,梦魇,玩与创伤有 关的游戏,面临相关信息时情绪激动。
2、分离焦虑,不愿意离开父母。
3、过度的惊跳反应,注意力不集中,易激 惹,不能入睡。
刘光雄等调查了车祸事件后的人群,结果发现 有40.7%的人符合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 38.3%符合PTSD的诊断。
征性的和涉及全身的生理、生化反应,称“一般适 应综合征”(GAS),并时GAS分为动员、抵抗和 衰竭三个阶段。
1.警觉期:机体处于一种低于正常水平的抗拒反 应,肾上腺活动增强,出现呼吸、脉搏增快,胃 肠功能失调,血糖、血压升高等反应。
2.抵抗期:积极调动能量储备、代谢加快,积极 地应付外界危机。
4、其他:攻击行为,寻衅滋事;强烈的生 理反应,如头晕、头痛、腹痛、呕吐、大汗 等。
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 红河州精神卫生中心
(三)诊断
仁爱 和谐 奉献 创新
症状标准:
1、遭受对如何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 性事件;
2、反复出现创伤性体验或有创伤性内容的噩 梦;
3、对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境的回避; 4、持续的警觉性增高:睡眠障碍、易激惹、
注意力不集中、过度的警觉、夸大的应激反应。
严重标准:明显的主观痛苦,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精神障碍延迟发生(半年以内)。
28
红河州第二人民医院 红河州精神卫生中心
(四)鉴别诊断
仁爱 和谐 奉献 创新
抑郁症:抑郁心境涉及较广,包括平日兴趣,日常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应激相关障碍〔stress related disorders),旧称反应性精神障碍或心因性精神障碍,指一组主要有心理、社会〔环境〕因素引起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
临床分类急性应激障碍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刺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发病,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意识范围狭隘,定向障碍,言语缺乏条理,对周围事物感知迟钝,可出现人格解体,有强烈恐惧,精神运动性兴奋或精神运动性抑制。
创伤后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指在遭受强烈的或灾难性精神创伤事件后,数月至半年内出现的精神障碍。
如创伤性体验反复出现、面临类似灾难境遇可感到痛苦或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
适应性障碍适应性障碍〔adjustment disorders〕指在易感个性的基础上,遇到了应激性生活事件,出现了反应性情绪障碍,适应不良性行为障碍和社会功能受损。
通常在遭遇生活事件后1个月内起病,病程一般不超过6个月。
应激障碍症应激障碍症是指人在心理、生理上不能有效应对自身由于各种突如其来的、并给人的心理或生理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例如战争、火灾、水灾、地震、传染病流行、重大交通事故等灾难发生所导致的各种心理生理反应,应激障碍症也叫做应激相关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大类。
急性应激反应是在应激灾难事件发生之后最早出现的,其典型表现包括意识改变、行为改变、情绪改变三个方面。
意识的改变出现得最早,主要表现为茫然,出现定向障碍,不知自己身在何处,对时间和周围事物不能清晰感知。
比方有些人听到亲人去世的消息后当场昏过去,醒后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认识周围的亲人,不知道身在何处。
这种神志不清有时候会持续几个小时,也有的能持续几天。
行为改变主要表现为行为明显减少或增多并带有盲目性。
行为减少表现在不主动与家人说话,家人跟其说话也不予理睬。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ppt课件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社会文化件和悲痛性事件, 如严重车祸、飞机失事、财产巨大损失、被强暴、 被劫持,亲人死亡、亲人离别、情感破裂等。 突发的自然灾害 :如山洪暴发、强烈地震、严重 火灾等。 战争场面 :如亲临了(或间接听到、看到)残酷 的战争。 日常生活中的困扰 :多为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事 件。
29
2018/10/23
基础护理 (1)做好病人的基础护理,防止皮肤 破损,控制感染。 (2)及时补充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维 持水及电解值平衡。 (3)及时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和生命 体征,对症护理。保证病人足够的睡 眠休息时间。
2018/10/23 30
心理护理 (1)沟通技巧:尊重关心病人,用清晰简短 的语言与病人沟通交流,态度和蔼,并与 病人保持适当的目光接触,耐心倾听,适 当运用非语言沟通方式,着重当前问题, 给予简明的指导。 (2)鼓励病人表达情绪体验:对病人的情绪 反应要采取接纳的态度,不应加以限制。 健康教育 待病人症状好转后,在可能的情况下组织 安排病人参加多种娱乐和体育活动。
创伤后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障碍创伤后应激创伤后应激障碍障碍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强烈的灾难的应激如地震凶杀被强暴等使患者出现极度恐惧害怕悲痛或忧伤无助之感
第八章-应激相关障碍的护理教学
第一节 概述
概念及特征 流行病学特点 病因与发病机制 治 疗
2018/10/23 2
一、概念
应激(Stress)一词在物理学上译为压 力、应力。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的 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 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Selye) 将这个词引入到生物学领域,提出了应 激学说。 目前的研究较倾向于把应激看作是机体 与环境之间的不适应状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11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
41.2 创伤后应激障碍 41.3 适应障碍
• 共同特点
➢ 精神刺激是发病的直接原因。 ➢ 症状表现与精神刺激的内容有关 ➢ 病程、预后与精神因素的消除有关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 流行病学资料 国内1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学调查(1982)
–反应性精神病总患病000 率为0.68‰ –现患病率为0.08‰ –以青壮年发病多见 –男女性别相近 –国外研究表明女性多于男性
应激反应
▪ 个体面对应激情景或遭遇应激事件的反应包括三方面 ❖伴躯体症状的情绪反应:植物神经症状伴焦虑抑郁 ❖应对策略:减轻应激源影响维持个体正常的行为
✓积极应对策略:寻求他人帮助、调整认知、积极解决问题、 宣泄不良情绪等等——积极结果( 注意、记忆、思维灵活 性增强、行为敏捷,有利于调动潜能)
夜重的波动性特点。而且具有丰富生动的幻觉,以幻 视为多见。
• 情感性精神障碍:以情感障碍为主,很少出现意识
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是协调的,病程长,常 有反复发作。
• 癔症:从癔症的性格特点,症状丰富多变,并具有明
显的表演性、夸张性、做作性、暗示性、躯体转化症
状多见及反复发作等方面可予以鉴别。
•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Acute Stress Psychosis):
急性应激障碍—概念
• 急性应激障碍(Acute Stress Disorders):以
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 刻(1 小时之内)发病。 • 表现有强烈情绪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 盲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 如果应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 缓解完全。
➢ 心因性朦胧状态
➢ 精神运动性兴奋为主的临床表现:
• 表现为不协调的精神运动性兴奋 • 激越,喊叫,过度乱动或情感爆发 • 话多,内容常涉及心因与个人经历
➢ 常伴有失眠、易激惹、注意集中困难,高度警觉和惊 跳反应,运动不安等症状
➢ 幻觉、妄想少见
急性应激障碍—诊断
• 症状标准:以异乎寻常的和严重的精神刺激为 原因,并至少有下列1项:
急性应激障碍—临床表现
➢ 意识障碍 • 定向障碍 • 注意狭窄 • 言语缺乏条理 • 有自发言语 • 动作杂乱 • 无目的性 • 对周围感知不真切 • 人格和现实解体 • 偶见冲动行为 • 事后部分遗忘
急性应激障碍—临床表现
➢ 精神运动性抑制为主的临床表现:
➢ 心因性木僵状态:部分病人表现为运动性抑制,情感迟钝、麻 木,行为退缩,少语少动,近亚木僵状态。
✓消极应对策略:过分回避、吸烟、酗酒、吸毒、自伤、表 演、攻击性行为等——消极结果(注意、记忆、思维效率 下降,焦虑、失眠等)
❖防御机制:潜意识过程,常用的包括压抑、否认、 替代、投射、退行、升华、幽默等 ——外显特征包括生理改变(p/r/bp、内分泌改 变等)、情绪改变、认知改变或行为改变
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
又称急性反应性精神病,由相当强烈并持续一定时间 的创伤性事件引起的精神病性障碍,症状内容与应激 源密切相关,较易被人理解。
➢ 急性或亚急性起病 ➢ 以明显的妄想或严重的情绪障碍为主要表现 ➢ 经适当治疗,预后良好,恢复后精神正常,一般无人
格缺陷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诊断
• 症状标准
– 病前遭受强烈精神刺激; – 以妄想或严重情感障碍为主,症状内容与精
神刺激明显相关,而与个体的素质关系较小。
• 严重标准
– 社会功能和自知力严重受损
• 病程标准
– 病程短暂,仅个别病例超过1个月。
急性应激性精神病—鉴别诊断
• 偏执性精神障碍
– 与精神因素关系不密切,妄想内容无现实基础,病 程较长,病前人格背景有一定缺陷。
• 抑郁症
– 与应激因素关系不明显,病情有昼夜的节律变换,
有反复发作或躁狂发作史及阳性家族史。
• 精神分裂症偏执型
– 妄想特点为荒谬离奇、脱离现实、妄想不系统、结 构不紧密、有泛化倾向;此外还存在着情感平淡与 不协调,行为怪异和病程迁延等症状特点。
• 典型病例
–某女,26岁,大专文化,某公司业务员。因急起失 眠,言行紊乱一天入院。一天的晚上,病人与其男友 在江边树下约会,突然出现两个持刀歹徒抢劫。病人 当时吓得大声呼救,男友奋力搏斗,手臂被砍一刀, 鲜血直流。歹徒抢劫未成,落慌当晚,病人即出现恐 惧不安,兴奋躁动,表情迷茫,行为冲动,踢踢打闻 讯赶来的家人和警察,被强行送入某医院急诊室,行 镇静治疗。病人只睡了约2小时后醒来,仍表现恐惧 不安,起坐不宁,后转入病房。病人对发生的经过不 能完全回忆,只知道有一高一矮两个男人持刀抢劫一 事,回想起来仍心有余悸。经一周治疗后,病人情堵 行为恢复正常,但诉再不敢晚间外出。
• 应激源的性质(是否符合个体需要) • 应激源的强度 • 个体的身体功能状况 • 个体对刺激的认知和理解
❖性格特征、价值观、知识条件 ❖既往经历:“曾经沧海难为水” ❖社会支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精神创伤刺激
认知评价
个
体
应对方式
社会支持
如常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相关障碍—概述
• 分类 41 应激相关障碍
– 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 可有轻度意识模糊。
•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严重受损。 • 病程标准:在受刺激后若干分钟至若干小时发
病,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1周,通常 在1个月内缓解。
急性应激障碍—鉴别诊断
• 急性脑器质性综合征:此时意识障碍往往具有昼轻
心理、社会性——应激性生活事件
▪生活事件——凡是需要个体动员自身的心理生理资源或外部资 源进行调节、重新加以适应的生活境遇和环境改变
生活事件有不同分类方法:性质、频度……
❖ 性质:
✓ 积极(正):荣、得、乐、 浮
✓ 消极(负):辱、失、苦、 沉
❖ 频度:
✓ 常见
✓ 罕见——创伤性生活事件, 如自然灾害、战争、同时丧 失多位亲人、目睹他人惨死
应激相关障碍
应激(Stress)
❖描述各种过强的不利刺激——应激源(Stressor) 或应激性生活事件(Stressful life event)
❖描 述 由 不 利 刺 激 引 起 的 生 理 、 行 为 和 主 观 反 应———应激反应
❖指个体面临危险、威胁或挑战时的一种状态
应激源
▪应激源分类 物理性:高温、严寒、强光、电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