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泊桑的婚姻爱情观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新)
关于莫泊桑的文学常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关于莫泊桑的文学常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3462ab8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6.png)
关于莫泊桑的文学常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而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深入探索了人性的复杂性和社会现实的残酷性,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本文将介绍莫泊桑的生平和文学风格,并探讨他对现代文学的巨大影响。
莫泊桑生于1850年,逝世于1893年,他的一生都在追求文学创作和思想表达的道路上。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揭示了当时法国社会的不公正和不平等现象,以及人们内心的挣扎和痛苦。
他的作品汲取了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思想,以真实和生动的方式展现了人类的复杂性。
莫泊桑的文学风格独具特色,他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刻画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内心的描写,展示了人性的种种迷茫和矛盾。
他的作品常常以写实的手法呈现,直接触及读者心灵的最深处。
同时,莫泊桑的作品也熔铸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洞察,使得他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
莫泊桑的文学作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引发了一系列关于人性、社会问题以及道德伦理的讨论,激发了许多作家对文学表达的探索。
他的作品也因其超越时代的主题和普世的艺术价值而被广泛传播和阅读。
莫泊桑的作品中,尤其以《羊脂球》、《姑娘的一生》和《笑面人》等为代表的作品被誉为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和评论家的称赞。
总而言之,莫泊桑是一位杰出的作家,他以其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影响了后世文学界。
通过对他生平和文学风格的介绍,本文旨在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莫泊桑的文学常识,并认识到他对现代文学的重要贡献。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布局和组织方式,通过合理的结构可以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文中的内容。
本文的结构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引出文章要讨论的主题——莫泊桑的文学常识,并对整篇文章的概况进行简单描述。
其目的是吸引读者,引起他们对莫泊桑的兴趣,并明确文章的目的。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对莫泊桑的生平和文学风格进行详细介绍。
在莫泊桑的生平部分,可以涉及他的早年经历、教育背景、个人生活等方面的内容,以使读者对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莫泊桑幸福读后感
![莫泊桑幸福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a214248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20.png)
莫泊桑幸福读后感近些天,我阅读了《莫泊桑短篇小说集》。
全书是由世界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写的。
全书中那一个个被莫泊桑塑造出的形象都宛然富有生命普通,活灵便现的在我面前。
莫泊桑小说的题材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社会活动,例如:上流社会的聚餐、普通人家的日常生活、战争的溃败、农民的劳动与生活与其说这本书是对过去国家与国家之间的战争的描述,倒不如说是对过去社会的讽刺与批评。
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为我们展露了一个腐败社会最黑暗的深处。
所有的形象的描述让我宛然身临其境普通。
无论是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还是对人物的描写都是那样的脍炙人口。
然而在他众多的小说里,我却对《幸福》这一篇小说记忆犹新。
这篇小说讲述的是为了爱情抛弃荣华富贵的女主人公苏珊娜。
苏珊娜心甘愿意的离开养育自己的亲人,钟爱自己的亲人,跟着一个穷小子去到蛮荒的山谷上生活。
无论富贵平贱,无论生老病死都会对那个爱他的男人不离不弃。
一个破屋凝结了幸福、一张简陋的小床有着无数的爱。
只要他在身边那就是幸福,只要有了他那就是一切。
爱情的力量竟如此之大。
苏珊娜什么都可以不在乎,唯独只在乎他。
爱没有千言万语,爱惟独三个字,那就是在一起。
他不惜抛却一切只为和他在一起,多么为大的爱情!苏珊娜,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物。
它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那样普通的人物,但是她是一个并不多见、难能可贵的普通人;她既是平庸人,但却有着非凡的特点。
莫泊桑在小说中塑造了人物形象的自然化与英雄人物的平庸化。
没有加之神圣的光圈,没有赋予分外堂皇的外貌,比普通人更普通;比平庸人更平庸的形象。
阅读完《莫泊桑短篇小说集》之《幸福》我深深地体味到了,一个为爱抛却一切金钱、地位、荣耀只为和心爱的人在一起的人是甘愿为他付出所有的。
一个多么伟大又感人的爱情故事呀!说到幸福,我不由得想起了莫泊桑的《幸福》,这是我看过的最平淡,但也最感人的故事了。
它没有《泰坦尼克号》那末哄动,也没有《霸王别姬》的悲壮,它很普通富家女苏珊爱上穷士兵,来到远离人烟的僻静荒芜的岛屿上度过了五十年。
浅析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婚姻爱情观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
![浅析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婚姻爱情观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eda8e97c77da26925c5b043.png)
浅析法国作家莫泊桑的婚姻爱情观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作者:郭佳琪来源:《青年文学家》2017年第32期摘要:莫泊桑不仅是法国而且是世界上伟大的文学家,莫泊桑所创作的短篇小说与长篇小说都成为了世界文学经典。
纵观莫泊桑的创作生涯,从中可以看出莫泊桑对世界文学的贡献,他的爱情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莫泊桑的文学创作。
可以说莫泊桑的爱情观对其文学创作的形式与内容和风格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有必要从深层次上来分析莫泊桑的爱情观并且对莫泊桑的文学作品来进行分析,这样才能够更从更深层次上达到对莫泊桑的爱情观与莫泊桑作品之间关系的理解。
关键词:法国作家莫泊桑;婚姻爱情观;小说创作;影响作者简介:郭佳琪,1995年生,女,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在读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7)-32--03前言:任何作家在其创作的过程中,其创作风格与创作形式,都在很大程度使得作家的价值观都要不断地融入到其创作中来。
莫泊桑作为世界上著名的文学创作家,其一生所创作的作品都成为了文学的经典,并由此彪炳青史。
每一位作家作品的背后,都是他生活的经历,莫泊桑生活的经历,从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莫泊桑的作品的风格与灵魂。
对莫泊桑的文学作品的分析很显然不能离开对莫泊桑的愛情观的分析,正是因为莫泊桑与众不同的爱情观,才使得莫泊桑的文学创作的风格独树一帜。
从莫泊桑的爱情观对莫泊桑的文学创作的影响来看。
我们有必要从这个角度上来认识莫泊桑的爱情观与莫泊桑的作品的关系。
一、从莫泊桑的平生经历看莫泊桑的爱情观起源(一)幼年父母分居在莫泊桑的幼年的时候,莫泊桑的父母由于性格不合经常因此发生吵架,这在莫泊桑的幼小的心灵里,种下了对爱情的悲观情怀。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任何孩子的成长都离不开家庭的影响,家庭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之中种下了对爱情的悲观情绪,使得莫泊桑今后的文学创作也多多少少的受到了影响。
评莫泊桑与斯图尔特同名小说《爱情》
![评莫泊桑与斯图尔特同名小说《爱情》](https://img.taocdn.com/s3/m/c1db5a8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01.png)
评莫泊桑与斯图尔特同名小说《爱情》莫泊桑与斯图尔特是两位具有极高文学造诣的作家,尽管他们所处的时代、文化和背景有着巨大的差异,但他们构建的文学世界却是相互交错的。
他们创作的同名小说《爱情》是这种交错的一个缩影,联结了他们的文学生涯和文学思想。
《爱情》这一主题是文学中最为经典的话题之一,它蕴含了人类最纯粹的情感和最复杂的社会关系,因此,《爱情》是一切文学艺术必然拓展的焦点。
莫泊桑以独特的视角和笔触,将《爱情》这一主题深刻地展现在人们眼前。
他通过对爱情的两个方面——甜蜜的爱情和残酷的爱情进行探索和剖析,描绘了一个动情、忧思和感性的爱情世界。
莫泊桑的《爱情》是从多个视角切入,将心理表达得淋漓尽致。
小说讲述了一个非常特殊的爱情故事,男主角的爱情体现出了牺牲和默默付出,女主角则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放弃和逃避。
这种深刻的反差描绘出了当时社会中男女角色之间在爱情中对于承担责任和义务的不同感受。
在小说中,莫泊桑特别强调了“独”字,用独立和孤独的心理来审视爱情的价值和意义,揭示了人们在爱情中牺牲与自私的矛盾关系。
斯图尔特的《爱情》则结合了她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情感张力的探讨,重点探讨了爱情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她的小说强调了爱情的发展阶段,不同年龄段的人会有不同的情感诉求,因此不同年龄段的爱情表现也会有所不同。
此外,她也在小说中对于爱情的多层次审视进行了深入探讨,不仅要考虑到家庭的影响,也需要反思社会环境的作用。
在《爱情》中,斯图尔特重点讨论了有形和无形的爱情形式,以及爱情与社会难局的关联。
这些都通过她的笔锋得到了生动和深刻的呈现。
在不同文化和不同时代的背景下,两位文学大师表现的《爱情》呈现出不同的情感纵深和情感丰度。
他们通过全面的细节描写和巧妙的情节设计将小说中情感的高峰呈现得淋漓尽致,让人无法忘怀。
综上所述,莫泊桑和斯图尔特的《爱情》通过不同的角度和方式探索、阐述了爱情这一时代性话题,呈现出对于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刻关照。
莫泊桑的婚姻爱情观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新)
![莫泊桑的婚姻爱情观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新)](https://img.taocdn.com/s3/m/e9a43a4f9b89680203d825e0.png)
莫泊桑的婚姻爱情观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大学语文论文莫泊桑的婚姻爱情观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黄菊摘要: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一生创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
在他的作品中描写爱情和婚姻题材的小说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浪漫甜蜜的爱情和美满幸福的婚姻却是少之又少。
他的作品总是充满对爱情和婚姻丑恶内幕的洞察和彻悟,散发着浓浓的悲观主义气息。
文章从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一生》入手,分析其婚姻爱情观的形成及其对他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莫泊桑婚姻爱情观创作19世纪末叶,有一位作家如同流星一样进入法国文坛,他的创作生涯犹如流星一闪而过般的短暂,然而这颗流星却如此耀眼,不仅让法国人惊叹,也让全世界瞩目,他就是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
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他通过对人情世态敏锐的观察,描摹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法国社会风俗画卷。
他的作品中描写爱情和婚姻题材的小说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浪漫甜蜜的爱情和美满幸福的婚姻却是少之又少,他的作品总是充满对爱情和婚姻丑恶内幕的洞察和彻悟,散发着浓浓的悲观主义气息。
文章从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一生》入手,分析其婚姻爱情观的形成及其对他创作的影响。
一、婚姻爱情观的形成《一生》是莫泊桑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是他仅有的六部长篇小说中影响较大的一部。
小说以朴实细腻的笔调,描写一位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少女在步入婚姻后,遭遇丈夫背叛、父母去世、独子离家出走等一系列变故,在失望中逐渐衰老的幻灭过程。
根据《莫泊桑传》中的描述,小说中主人公约娜的故事大多都和莫泊桑母亲洛尔的经历不谋而合,约娜的婚姻悲剧就是莫泊桑母亲悲剧的真实写照,约娜的原型就是他的母亲,而于连正是他生身之父的原型。
小说中,“约娜天真善良,很有教养,既不庸俗也不虚荣,她对人对事明达宽厚,没有狂暴的激情,没有过分的欲望,她的全部追求不过是做一个幸福的妻子,一个幸福的母亲。
”[1](P8)而她的丈夫于连则自私贪婪、悭吝猥琐、厚颜无耻。
禁忌与道德的边缘莫泊桑的包法利夫人中的情欲与背叛
![禁忌与道德的边缘莫泊桑的包法利夫人中的情欲与背叛](https://img.taocdn.com/s3/m/f219f26d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7.png)
禁忌与道德的边缘莫泊桑的包法利夫人中的情欲与背叛禁忌与道德的边缘:莫泊桑的《包法利夫人》中的情欲与背叛莫泊桑是法国小说家、剧作家,以其对于人性的深刻洞察和对社会伦理道德的挑战而闻名。
他的作品《包法利夫人》也不例外,在描述主人公情欲与背叛的同时,探讨了人们在道德与欲望之间的挣扎以及禁忌与道德的边界。
本文将通过分析小说中的情节和角色来探讨莫泊桑在《包法利夫人》中对禁忌与道德的思考。
小说《包法利夫人》是莫泊桑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一个富有的中年男子、与妻子相敬如斯的主人公贝茜与他的情妇苏珊的秘密情事,以及这段禁忌的关系对于各个角色产生的影响。
小说中,贝茜与苏珊的禁忌情事成为了一个道德伦理的困境。
贝茜作为一个忠诚的妻子,却因自己的疏忽与工作繁忙而忽视了丈夫的情感需求。
与此同时,苏珊作为一位年轻美丽的女子,被贝茜的丈夫所吸引,两人误入了情感的漩涡。
这种情感的背叛违反了传统婚姻价值观念,引发了读者对于道德边界的思考。
小说中,莫泊桑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示了情欲与背叛对于角色的心理冲击。
贝茜发现了丈夫与苏珊之间的关系后,感到极度的羞耻和无助,她无法接受这样的背叛行为。
同时,贝茜也发现了自己对于丈夫的疏忽,她开始反思自己在婚姻中的角色和责任。
苏珊则感受到了禁忌关系所带来的幸福感,但又面临来自外界的压力和威胁。
这些角色在情欲与道德的角力中,不断思考和探讨着禁忌与道德的边界。
莫泊桑在《包法利夫人》中并未简单地以道德来评判这段禁忌的关系。
他以一种审慎而客观的态度,探索了情欲和背叛对于人性的影响。
小说中的每个角色都有着自己的内心矛盾和挣扎,他们不仅面对着社会的道德压力,同时也反思着自己对于情感和忠诚的理解。
这种边缘状态使得小说充满了复杂的人性描写,引发了读者对于道德规范的思考。
莫泊桑对于禁忌与道德的边界的思考,也体现在小说的结局上。
小说最后,贝茜选择了与苏珊共同逃离,决绝离开了与丈夫的婚姻。
她不再囿于传统的婚姻观念,同时也对于自己的情感需求取得了满足。
莫泊桑小说读后感
![莫泊桑小说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576bf22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f1.png)
莫泊桑小说读后感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一位伟大作家,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其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就是《羊脂球》。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的思想和细腻的描写而闻名于世,读后感受颇深。
《羊脂球》讲述了一个普通的家庭故事,主人公朱尔斯是一个小农民,他爱上了一个叫费丽丝的女孩。
费丽丝非常善良美丽,但她的家境并不富裕。
朱尔斯为了追求费丽丝,不惜一切代价,最终他们结婚了。
然而,他们的生活并不如人意,朱尔斯经常为了生计而奔波,费丽丝也因为家境贫困而备受煎熬。
最终,朱尔斯决定去外地谋生,费丽丝则留在家中等待他的归来。
然而,朱尔斯在外地遇到了一位富有的女人,最终背弃了费丽丝。
这个故事虽然发生在19世纪的法国乡村,但是却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
朱尔斯和费丽丝的爱情故事,是一个充满了浪漫和悲剧的故事。
朱尔斯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顾一切地离开了费丽丝,最终导致了两人的分离。
这种对爱情的执着和对命运的无奈,让人感到心酸和无奈。
莫泊桑在小说中对人性的描写也非常深刻。
朱尔斯的行为虽然令人遗憾,但是却是人性的真实写照。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故事,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而背叛爱情,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更是屡见不鲜。
莫泊桑通过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并不是唯一的追求,还有更多的东西值得我们去珍惜和追求。
除此之外,莫泊桑在小说中还对社会现实进行了深刻的剖析。
朱尔斯和费丽丝的命运,正是当时社会阶级分化和贫富差距的真实写照。
在19世纪的法国乡村,农民的生活是艰辛的,他们为了生计不得不去外地打工,而留守在家的妻子则备受煎熬。
这种社会现实,给人以深刻的思考,让人们对社会的不公和贫富差距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总的来说,莫泊桑的《羊脂球》是一部充满了现实意义的作品。
通过对爱情、人性和社会现实的深刻描写,莫泊桑让人们在阅读中得到了深刻的思考。
这部小说不仅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部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之作。
读完这部小说,让我对爱情和生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让我对社会现实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法国小说《一生》文学创作分析
![法国小说《一生》文学创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0e3b9d1680203d8ce2f2459.png)
法国小说《一生》文学创作分析作者:蔡文娟来源:《读书文摘(下半月)》2018年第01期摘要:作家莫泊桑一生写过无数经典小说,其中《一生》是其影响力最大的一部长篇小说。
莫泊桑通过朴素细致的笔墨将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展现了出来,以此对社会中隐藏的人性丑陋予以揭示。
本篇文章将阐述长篇小说《一生》的创作背景,分析其主要情节层面的特色,并对于小说语言方面的表现提出一些独有的见解。
关键词:《一生》;文学创作;分析长篇小说《一生》是法国知名作家莫泊桑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其一生所创作的6部长篇小说作品中最具影响力的作品。
小说依靠朴实的笔触描写了一位向往美好生活的少女一生所遭遇的悲剧,将人类实际生活的一种普遍状态予以全面概括,以此说明人生的价值,其既没有想象中糟糕,也没有想象中美好。
一、小说的创作背景长篇小说《一生》的创作背景是19世纪法国的农村,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的入侵,导致自然经济逐渐步入毁灭。
小说中雅娜一家生于贵族,原本一直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但却由于资本家于连的出现而被完全破坏。
由此便能说明,资本家的快速增长是由于当时男权社会造成的必然结果,其为了获取金钱可以不择手段,并且为了满足一己私欲,对于社会的女性予以霸占。
而雅娜则是当时社会女性的主要代表,由于受到社会带来的多重打击,导致其一生都陷入在悲情的漩涡中。
造成她悲剧人生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其生活的时代所导致的结果,从某种程度上说,人类不断侵蚀整个自然,其实与男人不断侵蚀女人完全一样,从中便能够看出资本家冷漠与贪婪的丑恶本性。
二、小说的情节特色主人公雅娜出生在一个贵族家庭,一家人其乐融融,生活美满。
父亲十分信奉卢梭所提出的“顺乎天性”的教育理念,从而对雅娜的成长带来了非常重要的影響。
也正是基于这种思想,雅娜决定进入修道院之中,与尘世生活完全隔绝。
所以直到其离开修道院之前,她一直都是一个不谙世事,对于生活充满无限向往的女孩。
渴望获得真挚爱情的她被虚伪的资本家于连所欺骗,快速完婚。
揭示社会不公对居伊德莫波桑包法利夫人的文学批评
![揭示社会不公对居伊德莫波桑包法利夫人的文学批评](https://img.taocdn.com/s3/m/767ea65b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b7.png)
揭示社会不公对居伊德莫波桑包法利夫人的文学批评当我们谈论法国文学的经典之作时,居伊德莫波桑包的《法利夫人》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话题。
这部小说以其深刻揭示社会不公和勇敢抗争的主题而闻名于世。
作为一位文学家,我希望借此机会对这部作品进行一次全面的文学批评,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其中蕴含的深意。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部作品的主要情节。
故事发生在19世纪末的法国乡村社会,通过描述主人公阿玛瑞许夫人的生活和痛苦经历,桑包以真实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当时贵族阶级对底层社会的压迫和无情。
阿玛瑞许夫人是一个富有的女性,但她并不满足于物质上的享受,而是渴望真正的爱和幸福。
然而,社会的偏见和束缚使她不得不屈从于现实,成为一个受困于观念和婚姻的牺牲品。
在这个故事中,居伊德莫波桑包通过女性角色的塑造,无情地揭示了当时法国乡村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公。
她以极大的勇气和毅力,展现了阿玛瑞许夫人在压迫下的努力和奋斗。
作者将阿玛瑞许夫人刻画成一个坚定而独立的女性形象,她不愿接受传统婚姻所带来的束缚,而是选择追求自由和真爱。
她试图通过离婚寻找自我解放,但这在当时的法国社会是极其困难的,因为婚姻被视为神圣不可侵犯的制度。
然而,正是这种社会的偏见和不公,成就了桑包的作品的深度和价值。
通过这个故事,作者呼吁读者去思考和反思社会的不公平待遇,尤其是对女性的合法权益的被剥夺。
她通过揭示阿玛瑞许夫人的痛苦、挣扎和追求自由的故事,向读者展示了女性在当时社会中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无奈选择。
这种揭示社会不公的方式,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也成为桑包作品的一大特色。
此外,桑包在《法利夫人》中还以精湛的描写技巧和情感的表达,将读者带入到阿玛瑞许夫人的内心世界。
她借助深情的文字,描绘了主人公的内心冲突和痛苦,让读者切实感受到阿玛瑞许夫人的无奈和悲伤。
作者的文字给人一种深深的共鸣和触动,引发读者对社会不公和个体命运的思考。
正因为这种独特的描写方式,桑包的作品在当时引起了轰动,并被广大读者所推崇和喜爱。
从《小说》看莫泊桑的文学创作观
![从《小说》看莫泊桑的文学创作观](https://img.taocdn.com/s3/m/a80291df28ea81c758f57895.png)
从《小说》看莫泊桑的文学创作观李丹(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23)摘要:《小说》是莫泊桑阐明自己文学创作观点的一篇重要文章.它主要从四个方面阐述了自己对文学创作的见解,这些观点对今天的文学创作仍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价值。
关键词:《小说》莫泊桑文学创作观独特性真实巧妙准确《小说》是莫泊桑的长篇小说《彼埃尔和若望》f ji『面的一篇长序.这是莫泊桑集中而系统地阐明自己文学创作观点的一篇重要文章.我们可以从中直接了解到莫泊桑的创作思想。
在这篇文章里,莫泊桑阐述的文学创作观点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文学创作应体现独特性莫泊桑认为文学创作应该体现出独特性.这个观点显然是受到他的导师福楼拜的影响。
他在这篇文章里说到。
他从福楼拜那里接受了这样的持久而耐心的教诲——“如果您具有独特性,首先就应该发挥它;如果您没有.那就应该去获取”。
在莫泊桑看来,作家的才能体现在独特性上。
“而独特性是一种思维、观察、理解及判断的特殊方式”,所以,作家应拥有按照自己的艺术观去观察、想象和创作的绝对权利。
他反对创作上的模仿与雷同,赞成并鼓励青年作家去探索新路.从而体现作品的独特性。
可以说.这是一条宝贵的创作原则。
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创作的独特性呢?莫泊桑说:“天才出于勤奋。
因此应该长久地、仔细地观察你要表现的一切,发掘其巾尚未被人看到或提到的东西。
一切事物都有未被发掘的一面……最细微的事物也包含少许未被识别的东西.有待我们去发现。
要想描绘熊熊的火和平原上的树.我们就应该一直呆在这堆火和这株树前。
直到看出它们与其他的树和火有什么不同。
”莫泊桑认为作家只有这样做才是获得独特性的方法。
之后才能创作出具有独特性的好作品。
而他本人也正是在福楼拜的指导下经过长期的锻炼和实践。
培养了自己从深刻的观察中获得独特性的才能,才创作出不落俗套、丰富多彩的作品。
安娜迷人的外表、娇美的身材。
因此,得到安娜后。
他所感觉到的不是爱情带来的快乐。
而是作为胜利者的一种自我成就感。
关于爱情与人性的复调交响——啵莫泊桑《爱情》的主题呈现
![关于爱情与人性的复调交响——啵莫泊桑《爱情》的主题呈现](https://img.taocdn.com/s3/m/38aa7b32c5da50e2534d7f2d.png)
关于爱情与人性的复调交响——啵莫泊桑《爱情》的主题呈现[论文摘要]国内的文学批评对莫泊桑作品的研究历时已久,成果不少,然而范围较窄,这篇《爱情》鲜被提及。
《爱情》是一篇构思精巧的小说。
爱情与人性的双重主题一明一暗贯穿全文。
小说通过讲述的视点、意象的象征、结构的安排、气氛的烘托诗意地呈现了小说的双重主题。
[论文关键词]莫泊桑爱情意象复调主题主题呈现文学批评小说鉴赏莫泊桑(GuydeMaupassant.1850—1893)是十九世纪后半叶法国着名的小说家。
他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356篇中短篇小说,文学成就斐然。
他的长篇小说精彩,而他更以短篇小说见长,他与欧亨利、契科夫并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提到莫泊桑就不由得想起他的短篇小说集,如其中的《项链》和《羊脂球》都曾入选中学语文课本,里面的情节、人物乃至文章的主题都为大众耳熟能详,有关于这两篇文章以及由此而生发的对莫泊桑写作手法的评论也屡见不鲜。
除了这个短篇小说集所介绍的短篇之外,莫泊桑的其他短篇小说也同样精彩,然而却未曾引起国内文学批评的太多关注。
何以有这样的状况,分析起来,与国内过去多从文学与社会的关系角度进行文学批评的传统不无瓜葛,这个角度偏好那些能置于社会或阶级这一框架下进行批评的素材,而之后对这一传统进行反拨的文学批评又集中于对这些旧素材的重新解读,似乎还未顾及其它。
对于这样一个高质又多产的文学大师,目前相关的批评就所涉及的篇目而言实在是少而又少。
文学实证批评是理论批评的基础,在这样贫瘠的作品批评基础之上对莫泊桑作品的理论研究正如管中窥豹,以点度面,未免有偏狭之嫌。
莫泊桑这篇题为《爱情,某猎人笔记上的三页》就是一篇“同样精彩”的小说,也是国内文学批评鲜有提及的一篇小说。
由新批评派的领军人物布鲁克思和沃伦共同编着的《小说鉴赏》把这篇小说作为范文予以收录。
之所以受到青睐一则说明这篇小说毋庸置疑的分量,二则说明这篇小说适合新批评派所倡导的批评方法,即在细读的基础上进行文本内部研究。
叙事策略对主题的映照——评莫泊桑与斯图尔特同名小说《爱情》
![叙事策略对主题的映照——评莫泊桑与斯图尔特同名小说《爱情》](https://img.taocdn.com/s3/m/f3fe478584868762caaed590.png)
叙事策略对主题 的映 照
— —
评莫泊桑与斯图尔特同名小说《 爱情》
沈 东平
( 黎 明职 业大 学 外语 系, 福建 泉 州 3 6 2 0 0 0 )
摘 要: 莫 泊 桑 短 篇 小说 《 爱情》 与杰西 ・ 斯 图 尔特 短篇 小说 《 爱 情》 显 然 具 有相 同 的题 意 , 但 其 主题 却 同 中 有 异 。叙 事 策
2 01 3年 5月
安 阳 工学 院学 报
J o u na r l o f An y a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Ma y 2 0 1 3
第 l 2卷 第 3 期( 总第 6 3期 )
Vo 1 1 2 N o . 3 ( Ge n . No . 6 3 )
略 的 选择 是 影 响其 主 题 差 异 的主 要 因素 。 通 过 对 两篇 同名 小说 叙 事 策略 的 对 比 , 包括 故 事 线 、 叙 述聚焦者、 人物类型, 评 介 其
相 似 题 意 下 蕴 涵 的迥 异 的风 格 和 意 义 : 一 是 人 类 对 动 物 冷 漠无 情 的 残 忍 . 一 是 人 类 和 动 物 和谐 共 处 的温 情 。
一 一
主题 的差 异 莫 泊 桑短 篇 小说 《 爱情》 讲 述 的是 “ 我” 和 表 哥 深 秋 时分 去 沼泽 地 打猎 的一次 经 历 。“ 我” 用 猎 枪 打 中了两 只 飞禽 当 中的一 只 ,而 表 哥 利用 另 一 只 会 徘徊 在 死 去配 偶 身边 不 肯 离去 的心 理 。成 功 打 中另一 只 飞禽 。 杰西 ・ 斯 图尔 特 短 篇 小 说 《 爱 情 》 讲 述 的是 “ 我” 和 父 亲 在 玉 米 地 发 现 一 条 雌 性 大黑 蛇 , 指 使 猎 狗 将 蛇 咬死 的第 二 天 ,发 现 死 去 的黑 蛇旁 边 盘
莫泊桑练习题
![莫泊桑练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5be81736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0f.png)
莫泊桑练习题一、选择题A. 法国B. 英国C. 德国D. 意大利A. 《羊脂球》B. 《项链》C. 《我的叔叔于勒》D. 《漂亮朋友》A. 《羊脂球》B. 《项链》C. 《我的叔叔于勒》D. 《漂亮朋友》4.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手法以什么著称?A. 喜剧B. 悬疑C. 自然主义D. 唯美主义5.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项链》中的主人公是?A. 玛蒂尔德B. 莫尔塞夫C. 罗切福尔D. 瓦莱夫二、填空题1. 莫泊桑出生于______年,逝世于______年。
2. 莫泊桑的早期作品以______为主,后期转向______。
3. 莫泊桑被誉为“______”,对后世短篇小说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4. 《项链》中的主人公玛蒂尔德为了参加舞会,向朋友______借了一条项链。
三、判断题1. 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末的著名诗人。
()2. 《羊脂球》是莫泊桑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3.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我的叔叔于勒》讲述了一个关于家庭伦理的故事。
()4. 莫泊桑的《漂亮朋友》是一部描写巴黎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
()四、简答题1. 简述莫泊桑短篇小说的艺术特点。
2.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创作对后世有哪些影响?3. 简析《羊脂球》中的人物形象及其象征意义。
五、论述题1. 结合莫泊桑的短篇小说,论述自然主义在19世纪末法国文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分析莫泊桑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探讨其社会意义。
六、名词解释题1. 莫泊桑2. 短篇小说3. 自然主义4. 项链5. 羊脂球七、简答题1.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在结构上有哪些特点?2.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人物心理描写有哪些手法?3.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是什么?八、论述题1.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如何体现了法国19世纪末的社会现实?2. 莫泊桑的短篇小说中,人物命运与时代背景有何关系?九、比较阅读题1. 比较莫泊桑的《项链》与契诃夫的《变色龙》,分析两位作家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异同。
莫泊桑《一生》:丈夫背叛、独子离家,她度过了怎样的一生?
![莫泊桑《一生》:丈夫背叛、独子离家,她度过了怎样的一生?](https://img.taocdn.com/s3/m/5c48d82f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c6.png)
莫泊桑《一生》:丈夫背叛、独子离家,她度过了怎样的一生?一生要怎么过,一生又是怎么过来的,这是摆在女人面前的真正的终身大事。
她的一生,是在“情”与“欲”、“灵”与“肉”的漩涡中度过的。
无论她是谁,只要是女人,只要一生不幸,那么她的悲剧,多半是卷入这种漩涡的缘故。
莫泊桑的《一生》用这样一段话作为序言的开头,告诉了我们婚姻决定了女人一辈子的幸福,女人的不幸大部分也来源于婚姻的不幸。
女主人公雅娜就是因这样一次失败的婚姻凄苦了一生。
莫泊桑,法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主要以短篇小说为主,一生长篇小说只写了6部,而《一生》是他的长篇小说里影响较大的一部,同时也是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
描写一位出身贵族,纯洁天真、善良美丽、对生活拥有美好憧憬的少女雅娜,进入人生旅程后,遭遇丈夫背叛、父母去世、独子离家出走等一系列变故,在失望中逐渐衰老的过程。
一、父亲过度的保护,杜绝她见到一切世俗丑恶的机会雅娜是一个贵族小姐,家中的独生女,从小养尊处优,家境不算特别殷实,但也衣食无忧。
雅娜的母亲,多愁伤感,喜欢幻想、终日沉缅于过去的往事,身体状况一直不太好,她自顾不暇,所以对于家里的事情很少操心和过问。
雅娜的父亲,温厚纯朴,热爱大自然,喜欢丛野生活,生活随性,乐善好施,就算变卖家产,生活局促,也要做慈善施舍,他宠爱女儿,担任着父亲和母亲的角色。
雅娜的父母虽然不算恩爱,但全家也算温馨愉快、其乐融融。
雅娜的父亲顺应卢梭的快乐式养育,希望自己的女儿在那个丑陋污秽的时代中能保持快乐、善良、天真无邪。
所以在雅娜12岁的时候,就被父亲送进了修道院,与外界隔绝,不与任何人事接触,断绝了她一切了解世俗和人性的机会,直到雅娜17岁才从修道院出来。
这样成长的雅娜,她身材修长、体态优美、面容好看。
但不谙世事、纯真善良,喜欢幻想,像一张白纸一样,不懂世俗男女人性,仍然活在童年纯净的那个小世界,她有着17岁的身体,只有12岁的思想和灵魂。
在她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干净的、纯洁的,她热爱乡村生活、喜欢自己的家园,一土一木一花一草都能激发了她极大的兴趣。
浅析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创作
![浅析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bdd117732af90242a995e53b.png)
浅析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创作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审表论文题目:浅析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创作办学点: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类型:独立本科段(助学班/独立本科段) 2016年 2 月 24 日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目录浅析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创作摘要居伊.德.莫泊桑是世界文坛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
莫泊桑的小说创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他创作的小说中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鲜明深刻,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精简明了。
莫泊桑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善于观察生活和分析描写小人物,赞扬底层小人物的勇敢、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侵蚀下上层贵族自私自利、虚伪丑恶的嘴脸。
关键字:莫泊桑、小说创作、艺术特点、批判意义On the creation of Maupassant's short storiesAbstractGuy de Maupassant in the literary world outstanding short story writer. Maupassant's novel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he wrote novels themes rich and varied, with a clear theme profound, ingenious, plot the ups and downs, lifelike characters, a clear, concise language. Maupassant is critical realism writer, he good at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life describe little people, little people praised the underlying brave, patriotic, selfless dedic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novel creatio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French social life content to reveal and criticize capitalism erosion at the upper nobility selfish, hypocritical ugly face.Key words: Maupassant, novels, art characteristics, critical significance绪论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莫泊桑中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1a334ac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b.png)
3
莫泊桑还善于运用伏笔和照应等手法,使得整个 故事情节更加完整和统一,增强了作品的艺术魅 力。
叙事视角的多样性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常常采用第一人称、第三 人称、有限客观叙述等不同的叙事视角,使得 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通过不同的叙事视角,莫泊桑能够更加深入地 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同时也让读者 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深入骨髓的描绘
莫泊桑通过细腻的笔触, 深入到人物的内心世界, 展现人物的情感、思想、 动机和欲望。
人物与环境的互动
莫泊桑在描绘人物时,注 重人物与周围环境的互动, 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和生 动。
人物心理的深度挖掘
心理描写的细腻
莫泊桑擅长通过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能够深 入了解人物的内心感受和思想变化。
情感表达的丰富
莫泊桑笔下的人物情感丰富,情感表达方式多样,既有强烈的情感 波动,也有微妙的情感变化。
人物心理的矛盾与冲突
莫泊桑善于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与冲突,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和立 体。
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错综复杂的人物关
系
莫泊桑的小说中,人物关系往往 错综复杂,角色之间的互动和影 响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
题材的现实性
贴近生活
莫泊桑的中短篇小说大多取材于现实 生活,通过对人物、情节、环境的真 实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和 复杂。
反映时代
莫泊桑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各种 问题和矛盾,如贫富差距、道德沦丧 、金钱至上等,让读者能够更深入地 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
题材的普世性
跨越国界
莫泊桑的作品不仅在法国广受欢迎, 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所涉及的主题和题材具有普 遍性,能够引起不同文化背景读者的 共鸣。
浅析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创作
![浅析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创作](https://img.taocdn.com/s3/m/77778a38453610661ed9f469.png)
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论文评审表论文题目:浅析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创作办学点: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学生类型:独立本科段(助学班/独立本科段)2016年 2 月 24 日湖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目录绪论 (6)一、影响莫泊桑短篇小说创作的因素 (6)1、普法战争是莫泊桑短篇小说创作上的重要题材之一 (6)2、莫泊桑的公务员生活经历对他创作主题和思想内容有密切的影响 (6)3、福楼拜对莫泊桑创作的指导与支持是影响莫泊桑创作的重要因素 (6)4、莫泊桑的个人悲观主义对短篇小说结局的影响 (7)二、创作的特点 (7)1、以小见大的创作视角 (7)2、运用对比的批判手法突出人物的性格和特点 (8)3、注重细节描写使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有特点 (9)4、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 (9)5、语言简洁明了,通俗易懂 (10)三、创作的意义 (10)1、反映出法国十九世纪中后期的真实的本质的历史现状 (10)2、批判并揭露资本家道德沦丧、人性扭曲的丑恶面目 (11)3、通过莫泊桑对法国现实的批判反思如今中国社会 (11)结论 (11)参考文献 (13)致谢 (14)浅析莫泊桑短篇小说的创作摘要居伊.德.莫泊桑是世界文坛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
莫泊桑的小说创作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他创作的小说中题材丰富多样,主题鲜明深刻,构思巧妙,情节跌宕起伏,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语言精简明了。
莫泊桑是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善于观察生活和分析描写小人物,赞扬底层小人物的勇敢、爱国、无私奉献的精神。
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的社会生活内容,从而揭示和批判资本主义侵蚀下上层贵族自私自利、虚伪丑恶的嘴脸。
关键字:莫泊桑、小说创作、艺术特点、批判意义On the creation of Maupassant's short storiesAbstractGuy de Maupassant in the literary world outstanding short story writer. Maupassant's novels influenced by many factors, he wrote novels themes rich and varied, with a clear theme profound, ingenious, plot the ups and downs, lifelike characters, a clear, concise language. Maupassant is critical realism writer, he good at observing and analyzing life describe little people, little people praised the underlying brave, patriotic, selfless dedication. Performance in the novel creation in the late nineteenth century French social life content to reveal and criticize capitalism erosion at the upper nobility selfish, hypocritical ugly face.Key words: Maupassant, novels, art characteristics, critical significance绪论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契诃夫和欧・亨利被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评莫泊桑与斯图尔特同名小说《爱情》
![评莫泊桑与斯图尔特同名小说《爱情》](https://img.taocdn.com/s3/m/22aa605ee45c3b3567ec8bdf.png)
两篇小 说都是 以第一 人称叙 述者 “ 我” 来 讲 述故 事 , “ 我” 是 故 事 的亲 历 者 , 同 时 也 是 故 事 中 的
个 人 物 ,这 是 一 种 “ 内焦点叙 事” , 叙 述者能身 临其境地 向读者
一
经历 给 了他 刻骨铭 心 的印象 , “ 在 那 次打猎 时 ,爱神 就像 天空 中的
不愿 离弃伴侣 , “ 不 顾 一 切 飞 回 来 寻 觅它失去 的伴侣 ” , 最 终 也 被 我 的表 兄 射 杀 。 斯 图 尔 特 的 小 说 故 事 发 生 在
“ 母爱 ” 。而 雄 黑 蛇 寻 觅 伴 侣 , 盘 绕 在 伴 侣 身 旁 , 即 使 面 临 生 命 危 险 也 不 愿 离 去 的行 为 ,也 就 更 具 人 性特 点 , 更 让人感动 , 所 以 才 让 一 直 痛 恨 蛇 的父 亲 , 改 变态度 , 放 过 了这 条 雄 黑 蛇 。
美 国肯塔基 州东北 乡村 ,这 里有 强 烈 的 阳光 、 玉 米地 、 土拨 鼠 、 铜
头 蛇和狗 。作为孩子 的“ 我” 看 见 父 亲 的狗 咬 死 了一 条 怀 孕 的 雌 黑 蛇, 第二天 , 他 们 发 现 在 雌 黑 蛇 死 去 的地 方 ,一 条 雄 黑 蛇 守 在 死 去 伴 侣 的身 边 , 最终 , 父亲 被感 动 , 放过了这条雄黑蛇 。 从 故事 情节 以及故事 中隐含 的 作 者 态 度 来 看 ,这 两 篇 小 说 显 然 都 有 着 双 重 主题 。首 先 是 动 物 的 爱 情 ,这 种 动 物 之 间 的 爱 情 不 仅 毫 不 逊 色 于 人 类 的爱 情 ,甚 至 比某 些 人 类 的 “ 爱情” 更纯洁 , 更 令 人 尊 敬 。许 多 时 候 , 人 类 的所 谓 爱情 是 “ 自私 ” 的, 即使 同样 是付 出生 命 的 代 价 。在 莫 泊 桑 小 说 的 开 头 ,作 者 把 人 类 爱 情 的 自私 性 揭示得 淋漓尽致 : “ 一 个 男 的杀 了 女的, 然 后 自杀 了 , 这 样 看 来 他 肯 定 还 很 爱 她 。” 叙 述 者 的 语 气 是讽 刺性 的 , 这种为 了所谓“ 爱情 ” , 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莫泊桑的婚姻爱情观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大学语文论文莫泊桑的婚姻爱情观对其小说创作的影响黄菊摘要: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法国作家莫泊桑一生创作了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和六部长篇小说。
在他的作品中描写爱情和婚姻题材的小说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浪漫甜蜜的爱情和美满幸福的婚姻却是少之又少。
他的作品总是充满对爱情和婚姻丑恶内幕的洞察和彻悟,散发着浓浓的悲观主义气息。
文章从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一生》入手,分析其婚姻爱情观的形成及其对他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莫泊桑婚姻爱情观创作19世纪末叶,有一位作家如同流星一样进入法国文坛,他的创作生涯犹如流星一闪而过般的短暂,然而这颗流星却如此耀眼,不仅让法国人惊叹,也让全世界瞩目,他就是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的莫泊桑。
他一生创作了六部长篇小说和三百多篇中短篇小说,他通过对人情世态敏锐的观察,描摹出一幅幅有声有色的法国社会风俗画卷。
他的作品中描写爱情和婚姻题材的小说占有很大的比重,然而浪漫甜蜜的爱情和美满幸福的婚姻却是少之又少,他的作品总是充满对爱情和婚姻丑恶内幕的洞察和彻悟,散发着浓浓的悲观主义气息。
文章从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一生》入手,分析其婚姻爱情观的形成及其对他创作的影响。
一、婚姻爱情观的形成《一生》是莫泊桑的长篇小说处女作,是他仅有的六部长篇小说中影响较大的一部。
小说以朴实细腻的笔调,描写一位出身没落贵族家庭,对生活充满美好憧憬的少女在步入婚姻后,遭遇丈夫背叛、父母去世、独子离家出走等一系列变故,在失望中逐渐衰老的幻灭过程。
根据《莫泊桑传》中的描述,小说中主人公约娜的故事大多都和莫泊桑母亲洛尔的经历不谋而合,约娜的婚姻悲剧就是莫泊桑母亲悲剧的真实写照,约娜的原型就是他的母亲,而于连正是他生身之父的原型。
小说中,“约娜天真善良,很有教养,既不庸俗也不虚荣,她对人对事明达宽厚,没有狂暴的激情,没有过分的欲望,她的全部追求不过是做一个幸福的妻子,一个幸福的母亲。
”[1](P8)而她的丈夫于连则自私贪婪、悭吝猥琐、厚颜无耻。
结婚之后,他如同演员扮演完一个角色般地恢复了真面目,他接管了全家的财产,苛刻地对待下人。
他诱骗家中的使女,让她怀了孕,然后把她赶走。
和小说的背景相似,莫泊桑也出生在一个没落贵族家庭。
他的母亲出身贵族,酷爱文学艺术,是莫泊桑的文学启蒙老师,与福楼拜是莫逆之交。
他的父亲则生活浪荡,整日与女仆们鬼混,穷奢极侈地耗尽自己那份遗产,还企图侵吞妻子的财产,最后导致夫妻关系决裂。
莫泊桑曾在一封信中谈到他的母亲时感叹道:“唉!可怜的女人,她结婚以后就不断地经受伤害、折磨和虐待。
”[2](P68)约娜的婚姻不幸,原来都实际发生在莫泊桑母亲的身上,难怪他写来如此栩栩如生,情真意挚。
莫泊桑把自己童年的家庭生活生动细腻地再现在长篇小说的处女作中,由此可见父母婚姻的破裂给他留下的深刻的童年回忆。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在《作家与白日梦》中说,“一种强烈的现实体验唤起了作家对先前体验的记忆(通常属于童年期),从这个记忆中产生了一个在作品中获得满足的愿望。
”[3](P106)“一个人生活的整个结构,如果因有创伤的经验而发生根本动摇,确也可以丧生生气,对现在和将来都不发生兴趣,而永远沉迷于回忆之中。
”[4](P219)按照弗洛伊德的定义,“一种经验如果在一个很短暂的时期内,使心灵受一种最高度的刺激,以致不能用正常的方法谋求适应,从而使心灵的有效能力的分配受到永久的扰乱,这种经验便可称为‘创伤’”。
[4](P218)父母婚姻破裂不仅给母亲带来了伤害,也给小莫泊桑留下了童年的“创伤”记忆,影响了他的婚姻爱情观的形成及创作。
这一推断我们可以在他的另一篇自传性小说《堂倌,来一大杯!》中得到证实,在那篇小说里他罕见地以第一人称描写了“我”所目睹家庭悲剧的一个场面:爸爸气得发抖,转过身去,揪住妻子的脖子,用另一只手对准她的脸使劲地抽打妈妈的帽子掉在地上,头发散乱;她想躲开丈夫的抽打,可是办不到。
而爸爸呢,像发了疯似的,继续打呀,打呀。
妈妈滚倒在地上,把脸躲在两只胳膊中间。
然而他把她翻个仰面朝天,拔开她护着脸的双手,又打起来。
这时,我好像觉得永恒的法则已经改变了,世界就要完蛋了。
我所感到的震惊,是人们面临超自然的事物、面临巨大的灾难、面临不可弥补的祸害时才会有的。
我幼稚的头脑迷乱了,恐慌之极。
我用尽全部力气喊叫起来,也不知为什么,只是感到一种恐惧,一种痛苦,一种可怕的惊慌。
父亲听见了我的喊叫声,转过身来,看见了我,于是直起身,向我走过来。
我想他一定是来杀我的,便像一头被追逐的小鹿似的逃开,一直向前跑啊,跑进树林……[2](P15)如此细腻真切的描写可见童年的记忆对他是多么浓重的阴影。
如果说父母婚姻破裂给莫泊桑造成的“创伤”回忆给他婚姻爱情观的形成播下了种子,那么成年后的经历则是他婚姻爱情观形成的土壤。
成年后,莫泊桑出人意料的继承了父亲的风流习性,他在巴黎出任小职员时的爱好就是划船和与各种姑娘鬼混。
在小说《苍蝇》中,莫泊桑就叙述了他们划船的一伙人长期与姑娘们厮混的往事。
他通过自己纵情声色的生活体验和对当时世俗社会爱情婚姻的观察,逐渐成为一个看透爱情和婚姻内幕的洞察者和彻悟者。
他在一篇题为《决裂的艺术》的专栏文章中声称:“理智地看,既然有那么多妩媚动人的女人,我们总不能至死只忠于一个女人”“每当我们随便选择了一个女人,这只不过是对全体女性表示的一种敬意。
既然我们无法同时摘取所有的花朵,天性就赋予我们以狂热,赋予我们以疯狂的短暂冲动,让我们去轮流地追求。
”[2](P64)后来,他甚至由婚姻爱情上的悲观主义发展到极端的玩世不恭,他毫不隐讳地宣称:“我的朋友,床铺就是我们的一生!我们生于斯,爱于斯,死于斯。
”[2](P65)福楼拜作为他的良师益友,奉行独身主义,这也给他提供了一个效仿的榜样,他坚定地把婚姻视为枷锁,终身不娶,长期和各种女人鬼混,把自己的各种风流韵事作为素材写到小说中。
二、婚姻爱情观对其创作的影响莫泊桑创作的三百多篇小说中,描写爱情和婚姻题材的小说占有很大的比重,但要想在他笔下找到甜美的罗曼司却是非常之困难。
爱情和婚姻在他的小说中总意味着幻灭、充满着丑恶。
《漂亮朋友》中男主人公为了在巴黎出人头地,利用自己英俊的外表和取悦女人的手段勾引猎获一些上流社会的贵妇,并以她们为阶梯向上爬,最终走上了飞黄腾达的道路。
《温泉》中克里斯蒂娜和丈夫到温泉站疗养,丈夫一心只顾自己开建温泉站的投机生意,妻子沦为花花公子保尔的情妇,保尔在对其厌倦后又去勾引新的对象。
《像死一般坚强》中画家给伯爵夫人画了一幅美妙绝伦的画像,这幅画使伯爵夫人爱上了画家并成为他的情妇,多年以后当伯爵夫人的女儿出落得越来越像画像中的女人的时候,画家发现自己爱上伯爵夫人的女儿。
《我们的心》中那个爱好文学的单身汉游离在一个贵妇人和一个年轻女子之间,他在与贵妇人的交往中寻求精神上的慰藉,而在年轻女子身上获得肉体的满足。
《两兄弟》中哥哥因为嫉妒弟弟享有一份朋友的遗产,经过调查得知弟弟其实是母亲与遗产赠与人的私生子。
《遗产》中男女主人公为了得到姑妈的遗产迅速结婚,不惜靠妻子和别人通奸怀孕,最终获得巨额的遗产。
《修软垫椅的女人》中卑微的女匠人将一生的积蓄赠予心上人,而那个心上人却在欣然接受钱财的同时将之视为陌路。
《勋章到手了》中,一个小职员为了获取日思夜想的勋章,让自己的妻子成为一名官员的情妇。
《一个女常年》中的农场主娶了女雇工,婚后得知自己不能生育而妻子在婚前另有私生子,他竟在惊喜之余决定让这个私生子继承自己的家产。
《珠宝》中的丈夫在妻子去世后,发现妻子收藏的“假珠宝”原来是真的,为了继承财产,他只好隐忍并接受由妻子的不忠带来的财富。
《遗嘱》中的那对因金钱利害而结合的夫妇,互相背叛,以致妻子在死后还要通过遗嘱对丈夫加以报复。
莫泊桑笔下的畸型婚姻道破了婚姻的真相,原来那些外表体面的幸福家庭全都由金钱来奠基和维持,所谓的幸福的婚姻只是虚假的幻象。
此外,由于他从小就痛彻地体验到父母不和造成的家庭悲剧,他的作品中出现了大量私生子的故事,“据统计,他以弃儿和私生子的悲剧为题材的小说作品,竟达32篇之多!”[2](P15)。
由此可见,悲观主义的婚姻爱情观已经很大程度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和生活。
然而,矛盾的是,他在小说中对遗弃私生子女的行径痛加谴责,自己却有三个私生子只供养不承认。
弗洛伊德特别强调作家早期个人经历对他们创作的影响,一个文本背后潜伏着的往往是作家残存的童年记忆,这残存的记忆掩盖了他心灵发展的轨迹。
爱情和婚姻是莫泊桑大部分小说的主旋律,这个主旋律中却很少有甜美悦耳的乐曲与颂歌。
他对生活的悲观感悟正如他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的:“生活既可怕,又温情,又无望。
”文章通过他的长篇小说处女作《一生》结合《莫泊桑传》分析其婚姻爱情观的形成及其对他创作的影响。
通过莫泊桑多篇小说的题材和主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莫泊桑悲观主义的婚姻爱情观对其小说创作和人生轨迹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沉湎声色的放荡生活给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却让他过早地付出了健康和生命,成为文学史上一颗过早陨落的流星。
注释:[1]盛澄华译,莫泊桑:《一生》,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
[2]张英伦:《莫泊桑传》,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3]弗洛伊德:《论文学与艺术》,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版。
[4]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引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年版。
(黄菊广东珠海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外国语学院519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