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发展与社会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心理发展与社会化

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

【教学重点】

心理发展特点

【教学难点】

心理发展相关理论

【学时分配】

2学时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课堂讨论

【教学案例】

“狼孩”案例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间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分为7个阶段。即:婴儿期(0-3岁)、幼儿期(3-6岁)、童年期(6、7-12岁)、青春期(11、12-15、16岁)、青年期(17、18-35岁)、中年期(35-60岁)、老年期(60岁以后)。

研究表明:个体心理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

⒈个体心理发展的顺序性

个体心理的发展在整体上具有一定的顺序,即由机械记忆到意义记忆,由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由喜怒哀乐等一般情感到理智感、道德感、美感等复杂情感。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关于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顺序发展的特征。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在个体的道德认知过程中,也具有普遍的推广意义,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⒉个体心理发展的阶段性

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心理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心理发展的阶段性。前后相邻的阶段是有规律地更替的,在一段时期内,发展主要表现为数量约变化,经过一段时间,发展由量变到质变,从而发展水平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⒊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

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在两方面。首先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变化是不平衡的。发展不平衡的第二个方面,是不同方面发展的不平衡性。有的方面在较早的年龄阶段就已达到较高的发展水平,有的则要到较晚的年龄阶段才能达到成熟的水平。如感知成熟在先,思维成熟在后,情感成熟更后。

人的心理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越来越引起心理学家的重视,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

⒋个体心理发展的互补性

互补性反映个体心理发展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它首先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或

者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如失明者通过听觉、触觉、嗅觉等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补偿。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体能起到调节作用,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⒌个体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从群体的角度看,首先表现为男女性别的差异,它不仅是自然性上的差异,还包括由性别带来的生理机能和社会地位、角色、交往群体的差别。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心理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我选择的方向的影响。

二、心理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成熟势力说

成熟势力说简称成熟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格塞尔认为,心理发展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与表现的。成熟是推动心理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足够的成熟,就没有真正的发展与变化。格塞尔的观点来自于他的双生子爬楼梯实验。认为,发展取决成熟,而成熟的顺序取决于基因决定的时间表,因此,年龄便成为心理发展的主要参照物。

(二)行为主义观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中,华生强调行为是刺激——反应的学习过程,斯金纳强调强化对行为的塑造,班杜拉则提出观察学习对新行为的意义,尽管各有侧重,但存在共同基本要旨,即主张心理发展只是量的不断增加过程,是由环境和教育塑造起来的。

(三)精神分析论

在弗洛伊德看来,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性本能是心理的基本动力,心理的发展就是“性”的发展,或称心理性欲的发展。弗洛伊德所指的“性”,不仅包括两性关系,还包括儿童由吮吸、排泄产生的快感、身体的舒适、快乐的情感。精神分析论强调性本能、潜意识与情感在发展中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并认为任何成人阶段表现出来的行为都能在个体早期经验中找到根源,因此,要关注儿童早期经验。

(四)相互作用论

皮亚杰认为,发展受四个因素的共同影响:成熟、自然经验、社会经验以及平衡化。其中平衡化是决定因素。

1.成熟。主要指机体的成长,特别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成熟。生理成熟是心理发展的必要条件。

2.自然经验。主要是通过与外界物理环境的接触而获得的知识,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物理经验,它是主体的个别动作作用于客体本身而产生的知识经验;二是数理逻辑经验,是在反复的主客体作用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例如,儿童在玩石子的过程中发现,无论石子如何排列,其总数保持不变。这一经验并非石子的物理特性,而是个体总结出来的数理逻辑经验。

3.社会经验。主要指语言和教育的影响。

4.平衡化。皮亚杰认为,认识或思维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思维的本质是适应,适应过程包括图式、同化与顺应、平衡。思维起源于动作,动作由于不断重复而形成概括或迁移,即形成图式。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是指将环境刺激纳入到机体已有的图式,以加强和丰富机体的动作;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是对环境的适应。通过同化与顺应机制,机体的图式从相对较低水平的平衡,到该平衡被打破,发展到相对较高水平平衡的建立,个体的心理水平也相应提高。不断发展着的平衡状态,就是整个心理的发展过程。

三、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

个体心理发展的水平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是受到遗传素质、成熟、环境和个体实践活动的影响,学校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个体的发展有着特殊的意义。

㈠遗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⒈遗传素质的概念

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也叫遗传素质。

⒉遗传的意义

⑴遗传素质是人的心理发展的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每个人的先天素中还有与父母不同的独特因素。如果没有这些自然条件,个体的发展便无法实现。

⑵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个体的遗传素质是有差异的。个体遗传素质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体态、感觉器官方面,也表现在神经活动的类型上。

⑶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遗传素质不能预定或决定人的发展。

㈡成熟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⒈成熟的概念

美国生理和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胎儿的发育大部分是由基因制约的。这种由基因制约的发展过程的机制就是成熟。成熟是指儿童个体生长发育的一种状况,指个体的生理和心理机能与能力都达到比较完备的阶段,即由儿童成长发育为成人。其主要标志是:生理方面具有生殖能力,心理方面具有独立自主的自我意识。

⒉成熟的意义

人具有某种先天素质,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步成熟的。人的各种身体器官的构造和机能在出生时是很不完备和孱弱无力的。个体的器官和整个系统的结构、功能都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人的机体的成熟程度制约着身心发展的程度和特点,它为一定年龄阶段身心特点的出现提供了可能和限制。有些早期运动技能的获得是直接建立在成熟的生理基础上的。成熟的作用在思维、情感、个性等高级心理活动中也同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㈢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⒈环境的概念

环境泛指个体生活其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⒉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

环境对个体的影响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⑴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

⑵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⑶人在接受环境的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

㈣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学校教育是由承担教育责任的教师和接受教育的学生共同参与和进行的,学校教育的环境具有极大的人为性,学校弥漫着科学、文化和道德规范的气息。这些构成了学校教育环境的特殊性。从个体活动的角度看,学校中的个体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的区别,在于有教师的指导,活动的结果还要接受检查。这种特殊性使学校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独特的功能。㈤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巨大作用

个体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中所表现出来的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个体的主观能动性从过程结构的角度看,包括活动主体的需要与动机、指向的客体对象,活动的目的、内容、手段与工具,行为程序、结果及调控机制等基本要素。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每一层次的活动对个体身心发展都具有特殊的和整体性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