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PPT课件

合集下载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9.公路现代测设技术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9.公路现代测设技术
9.1.2 公路CAD组成系统
路线纵断面设计: 1.纵断面地面高程的获取 (1)实地进行路中线水准测量 (2)纸上定线时在地形图上人工读取中桩高 程 (3)利用建立的带状数模,计算机进行数模 内插,得到道路中线上任一点的高程值,从而 获得纵断面地面线。 2.纵断面设计线的确定 (1)计算机自动产生道路的最优纵断面; (2)设计者进行手工拉坡。
公路勘测设计
学习目录
1. 绪论 2. 公路平面设计 3. 公路纵断面设计 4. 公路横断面设计 5. 公路选线
学习目录
6. 公路定线 7. 公路交叉设计 8. 公路外业勘测 9. 公路现代测试技术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9

1. 了解公路CAD技术;

2.了解数字地面模型; 3. 了解公路透视图;
GPS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建立的一 种具有全方位、全天候、全时段、高精 度的卫星导航系统,能为全球用户提供 低成本、高精度的三维位置、速度和精 确定时等导航信息,是GNSS系统中应 用最早、最广泛,也是效益最好的系统。
9.4 “3S”技术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
9.4.3 遥感技术
什么是RS: 遥感就是“遥远的感知”,是应用探测仪 器,不与探测目标相接触,从远处把目标 的电磁波特性记录下来,通过分析,揭示 出物体的特征性质及其变化的综合性探测 技术。
9.4 “3S”技术在公路勘测设计中的应用
9.4.3 遥感技术
原理
地球表面上的一切物体, 如土地、水体、森林、草场、 农作物、空气等, 因其具有不同 的温度和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 处于不同状态, 因此它们具有不 同的波谱特性, 会向外界辐射不 同波长的电磁波。
遥感卫 星
树木 水体 草丛 裸露的地表 路面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完整课件

3) 两相交公路的交通量虽未达到上述程度, 两相交公路的交通量虽未达到上述程度, 但由于有相当数量的行人和非机动车穿 越交叉而引起交通延误, 越交叉而引起交通延误,甚至阻塞以及 交通事故时,应设置信号。 交通事故时,应设置信号。 4) 环形交叉的某些入口因交通量大而会出 现过多的交通延误时,应设置信号。 现过多的交通延误时,应设置信号。
交错点类型 3 分流点 合流点 冲突点 合计 3 3 3 9 相交道路条数 4 8 8 16 32 5 15 15 50 80
分流点=合流点=n( n - 2) n ( n - 1)( n - 2) 冲突点= 6
2
分析: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 分析:直行与直行、左转与左转、直行与 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 左转之间产生的冲突点 左转之间产生的冲突点对交通的干扰和行 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车的安全影响最大。 交叉口设计时, 交叉口设计时,尤其要减少或消灭冲 突点。 突点。
九、平面交叉的间距
平面交叉的最小间距 公路等级 一 级 公 路 干线公路 公路功能 间距 (m) 一般值 2000 最小值 1000 二 级 公 路 集散公 干线公 集散公 路 路 路 500 500 300
十、平面交叉的岔数及交角
1 平面交叉岔路不得多于四条。 平面交叉岔路不得多于四条。 2 采用环形交叉时,岔路不宜多于五条。 采用环形交叉时,岔路不宜多于五条。 3 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斜交时,其 平面交叉的交角宜为直角。斜交时, 锐角应不小于70° 锐角应不小于 °。当受地形条件及其 它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60° 它特殊情况限制时,应不小于 °。
只设分隔岛的渠化T形交叉 只设分隔岛的渠化 形交叉
分道转弯式示意图
2、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 、主要公路为四车道公路, 或设计速度≥60km/h且 或设计速度 且 有相 当比例转弯交通量的二级 公路, 公路,或是与互通式立交 直接沟通的双车道公路的T 直接沟通的双车道公路的 形交叉应采用图2所示的设 形交叉应采用图 所示的设 置导流岛的渠化T形交叉 形交叉。 置导流岛的渠化 形交叉。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2.1-2.2公路平面线形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2.1-2.2公路平面线形

2.2 直线 2.2.1 直线的特点
2. 直线路线的运用
不受地形、地物限制的平坦地区、沙漠地 区、山间开阔谷地;
市镇及其近郊或方正的耕作区等规划以直 线条为主体的地区;
高路堤、长大桥梁、隧道等路段; 路线交叉点及其前后、收费站前后; 双车道公路提供超车的路段。
2.2 直线 2.2.1 直线的特点
(1)角度为零:汽车行驶轨迹线 为直线;
(2)角度为常数:圆曲线; (3)角度为变数:缓和曲线。
与上述三种状态对应的行驶轨迹线 为:
➢ 1、曲率为零的线形:直线 ➢ 2、曲率为常数的线形:圆曲线 ➢ 3、曲率为变数的线形:缓和曲
线
现代道路平面线形正是由上述三种基本线形构成的,称为平面线形三要素。
2.2 直线 2.2.1 直线的特点
技能目标:
1. 能对公路进行超高和加宽平面设计及 计算; 2. 能对路线中桩坐标进行计算; 3. 能对公路进行平面线形设计,并整理 成相应图表。
2.1公路平面线形
2.2直线
2

2.3圆曲线

2.4缓和曲线 2.5曲线超高与加宽
2.6路线中桩坐标计算
2.7行车视距
2.1 公路平面线形 2.1.1 公路路线基本概念
1. 直线特点: ➢优点: • 1.短捷、直达、有美感; • 2.汽车行驶受力简单,方向明确,操作容易; • 3.易定线,方便测定方向和距离; • 4.提供较好的超车条件。 ➢缺点: • 1.过长直线不灵活,难与地形环境相协调; • 2.直线长度运用不当,易破坏线形的连续性; • 3.过长直线易使人感到单调疲劳,难以目测车间距离
公路勘测设计
学习目录
1. 绪论 2. 公路平面设计 3. 公路纵断面设计 4. 公路横断面设计 5. 公路选线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2.3-2.4 公路平面线形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2.3-2.4 公路平面线形

V
1.2
• 3.超高渐变率
Ls
B
i p
• 4.视觉平顺
R 3 Ls R
• 5. 根据平面线形的组合要求
Ls
2
R
180
在综合以上计 算的基础上, 宜取较大值, 并且取值为 5m的整倍数
2.4 缓和曲线 2.4.3缓和曲线的技术标准
我国现行《标准》就是按3s行程制定了各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指标, 见表2.3。
表2.3 缓和曲线最小长度
设计速度(km/h) 120 100 80
60
40
30
20
最小长度(m) 100 85
70
50
35
25
20
2.4 缓和曲线
2.4.4缓和曲线参数
回旋线的几
基本公式:r·l=A2,
l2 2 A2
何要素:
任意点P处的曲率半径:
r
A2 l
l
2
A
2
P点的回旋线长度:
A2 l A
2 2r
技能目标:
1. 能对公路进行超高和加宽平面设计及 计算; 2. 能对路线中桩坐标进行计算; 3. 能对公路进行平面线形设计,并整理 成相应图表。
2.1公路平面线形
2.2直线
2

2.3圆曲线

2.4缓和曲线 2.5曲线超高与加宽
2.6路线中桩坐标计算
2.7行车视距
2.3 圆曲线 2.3.1圆曲线的几何 要素
180
外距:
ELeabharlann (Rp) secR
(m)
2
校正值: J 2T L
2.4 缓和曲线 2.4.4缓和曲线参数
以交点里程桩号为起算点: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pptx

道路勘测设计道路勘测设计.pptx

多见,只要坡差不大,矛盾也不突出。
2024/9/29
42
第43页/共99页
2024/9/29
43
第44页/共99页
4. 平、竖曲线应避免的组合
1)要避免使凸形竖曲线的顶部或凹形竖曲线的底部 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 两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扭曲外观;前者会使驾 驶员操作失误,引起交通事故;后者虽无视线诱导 问题,但路面排水困难,易产生积水。
L时, i
L k
i1
i2则
k L L
i2 i1
2024/9/29
19
第20页/共99页
抛物线上任一点P的曲率半径为:
3
R [1 ( dy )2 ]2 dx
d2y dx 2
式中,
dy dx
iM
,d 2 y dx 2
3
1 k
,代入上式,得
:
R
k (1
iM
2
)
2
因为i于i1和i2之间,且i1和i2均很小,故设计
(一)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 应在视觉上能自然地引导贺驶员的视线,并保持视觉的连 续性。任何使驾驶员感到茫然、迷惑或判断失误的线形,必须尽 力避免。在视觉上能否自然地诱导视线,是衡量平、纵线形组合 的最基本问题。
2024/9/29
35
第36页/共99页
2. 注意保持平、纵线形的技术指标大小应均衡。它 不仅影响线形的平顺性,而且与工程费用相关。 对纵面线形反复起伏,在平面上却采用高标准的 线形是无意义的。反之亦然。
5
第6页/共99页
2024/9/29
6
第7页/共99页
第二节 纵坡
一、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1. 纵坡设计必须满足《公路工程标准》的各项规定。 2. 为保证车辆能以一定速度安全顺适地行驶,纵坡应具 有一定的平顺性,起伏不宜过大和过于频繁。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4.1-4.4 公路横断面设计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4.1-4.4 公路横断面设计

4.2 公路建筑限界与公路用地范围
4.2.1 公路建筑限界
各级公路路基宽度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km/h)
车道数
路基宽度(m)
一般值 最小值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km/h)
车道数
路基宽度 一般值
(m) 最小值
公路等级
设计速度(km/h)
车道数
路基宽度 (m)
一般值 最小值
8 42.00 40.00
120 6
公路勘测设计
学习目录
1. 绪论 2. 公路平面设计 3. 公路纵断面设计 4. 公路横断面设计 5. 公路选线
学习目录
6. 公路定线 7. 公路交叉设计 8. 公路外业勘测 9. 公路现代测试技术
4
学 习 要 求
学习目标:
1.了解路基标准横断面和典型横断面的组成; 2.了解公路建筑限界的概念与用地范围的规定; 3.了解机动车道车道宽度的确定方法; 4.了解路肩的作用及宽度确定方法; 5.了解中间带的作用和宽度的确定方法; 6.了解路拱的形式及路拱坡度确定方法; 7.熟悉爬坡车道、变速车道及避险车道设置条件和 设计要点; 8.掌握公路横断面设计方法,掌握路基土石方的计 算与调配方法。
4.1 路基横断面组成
4.1.2 公路路基典型横断面组成
1)一般路堤
主要有两种形式: ➢ 一般路堤:路基填土高度小于 20m
大于0.5m(1m)的路堤; ➢ 矮路堤:路基填土高度小于 0.5m
(1m)的路堤,矮路堤必须在边坡 坡脚处设计边沟。
4.1 路基横断面组成
4.1.2 公路路基典型横断面组成
护坡道
4.1 路基横断面组成 4.1.1公路路基标准横断面组成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3.公路纵断面设计

大学课程《道路勘测设计》PPT教学课件:3.公路纵断面设计

(1)在不过分增加工程量的情况下,宜选用较大的竖曲线半径。 (2)同向竖曲线,特别是两同向凹形竖曲线间如果直线坡段不长,应合并为单曲线或复曲线形 式的竖曲线,避免出现断背曲线。 (3)反向竖曲线间应设置一段直线坡段,直线坡段的长度一般不小于设计速度的3s行程,使汽 车从失重(或增重)过渡到增重(失重)有一个缓和段。 (4)竖曲线设置应满足排水需要。若邻纵坡之代数差很小时,采用大半径竖曲线可能导致竖曲 线上的纵坡小于0.3%,不利于排水,应重新进行设计。
ip
h l
3.2 纵坡及坡长设计
合成纵坡——
3.2.4 平均纵坡与合成纵坡 2. 合成纵坡
i合成 = i纵2 +平曲线地段,若纵向有纵坡并横向有超 高时,则最大坡度既不在纵坡上,也不在横向超高上,而 是在纵坡和超高的合成方向上,这个最大的坡度称之为合 成坡度,又叫做流水线坡度。
曲线长 切线长
外距 竖距
LR
TL 2
E T2 2R
h l2 2R
图3.4 竖曲线要 素示意图
3.3 竖曲线
3.3.2 竖曲线技术要求
1. 凸形竖曲线最小半径的确定
(1)缓和冲击
汽车行驶在竖曲线上时,产生径向离心力,为避免汽车在凸形竖曲线上失重过大, 所以确定竖曲线半径时,对离心力要加以控制。
公路勘测设计
学习目录
1. 绪论 2. 公路平面设计 3. 公路纵断面设计 4. 公路横断面设计 5. 公路选线
学习目录
6. 公路定线 7. 公路交叉设计 8. 公路外业勘测 9. 公路现代测试技术
学习目标:

1.掌握纵坡设计的一般原则; 2. 掌握纵坡设计的方法及步骤;
3

2.理解平纵组合的原则。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课件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课件

排水设计
合理设计路面的排水系统, 防止降雨水对路面和路基的 损害。
材料选择
根据路面功能和工程要求, 选择合适的路面材料,保证 路面的使用寿命。
交叉口设计要求
交叉口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部分,需要满足交通安全和流畅性的要求。
交通流量 减速设计 行人通行
根据交通流量确定交叉口类型和车道数量, 保证交通流畅。
勘测设备与工具
勘测设备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 对勘测结果的精确度和有效性 起着重要作用。
勘测数据处理
对勘测数据进行准确、清晰的 处理是道路设计的前提和基础。
地形测量方法
地形测量是道路勘测设计的重要环节,采用合适的测量方法可以准确还原地形形态。
1
全站仪测量
全站仪结合GNSS技术,能够提供高
激光测距仪测量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 PPT课件
本课程将深入讲解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技巧,帮助学员掌握道路 工程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课程介绍
通过课程介绍,学员将了解到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学习方法和考核要求。
课程目标
掌握道路勘测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流程。
教学内容
涵盖道路勘测设计的各个领域,包括数据处 理、地形测量和交通流量预测等。
在交叉口周围设置合理的减速设施,保证车 辆能够安全停车。
为行人设置安全便捷的通道,保证行人的通 行安全。
道路施工规范
道路施工是将设计方案变为实际道路的关键阶段,需要根据规范进行施工。
1
基础处理
对路基进行夯实、排水等处理,确保基础的承载力和稳定性。
2
路面铺设
按照设计要求进行路面材料的铺设,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质量。
3
交通标线
按照规范进行交通标线和标志牌的绘制,提高道路的可视性和安全性。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共11张PPT)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共11张PPT)

三幅路:机、非分开,上、下行不开。
基 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组成及其作用: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初步掌握公路设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设计 方法,并通过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初步掌握公路设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设计
整理调查成果,制作 课件
总结本次研究性学习 过程
第4页,共11页。

道路横断面:道路中线上各点
的法向切面,由横断面设计线和地面

线构成。

城市道路横断面基本组成及其作 用:

1.行车道:城市道路上供各种车辆行驶的

部分。
在行车道断面上,供汽车、无轨电

车、摩托车等机动车行驶的部分称为 机动车道;
供自行车、三轮车、板车等非机动车 行驶的部分称作非机动车道。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初步掌握公路设计工作的基本内容和设计 方法,并通过设计过程,培养学生的计算、绘图、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的能力。
对调查中不存在形式加以补充
知 总结本次研究性学习过程
整理调查成果,制作课件
用于机动车交通量大,非机动

车多,红线宽度≥40m的道路。
第5页,共11页。

2.人行道:供行人步行使用的部分

3.分隔带及绿带:分隔各种车道(或 人行道)的部分。




第6页,共11页。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八章平面交叉口

东南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件-第八章平面交叉口

交通拥堵:新型交通方式和绿色出行可能导致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拥堵加剧
城市规划:新型交通方式和绿色出行可能对平面交叉口的 城市规划提出新的要求,如道路拓宽、交通设施升级等
未来平面交叉口设计理念和关键技术
设计理念:以人为本,注重行人和 非机动车的安全和便利
挑战:如何解决交通拥堵、交通事 故等问题
添加标题
信号控制方式:包括固定信号控制、自适应信号控制、协调信号控制等 优先权管理:包括车辆优先权、行人优先权、自行车优先权等 信号控制策略:包括单点控制、区域控制、协调控制等 信号控制效果:包括减少拥堵、提高通行效率、保障交通安全等
交通仿真和信号优化
交通仿真: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交叉口的交通流量和拥堵情况
等问题
新型交通方式和绿色出行对平面交叉口的影响和挑战
新型交通方式:如自动驾驶、共享出行等,对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组织和管理提出新的要求
交通安全:新型交通方式和绿色出行可能增加 平面交叉口的交通安全风险
绿色出行:如自行车、电动车等,对平面交叉 口的交通设施和设计提出新的挑战
环境污染:新型交通方式和绿色出行可能对平面交 叉口的环境造成影响,如噪音、尾气排放等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关键技术:智能交通系统,包括交 通信号控制、交通信息采集和发布 等
发展趋势:绿色交通、智能交通、 共享交通等
感谢您的观看
特点:平面交叉 口具有交通量大、 冲突点多、管理 难度大等特点。
设计原则:平面 交叉口的设计应 遵循安全、高效、 环保、美观等原 则。
平面交叉口分类:根据交通流量、交 通组织方式、交通信号控制方式等不 同,可以分为信号交叉口、无信号交 叉口、环形交叉口等。
分类和特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_ 1469 19710 33638 1920 5966
14
P145
15
图6-2为某公路在作巴、安渡两点间有南、北线两个方 案。如路线仅系连接强寨、安渡两地,则南线要近23km, 显然直捷得多。但从公路网规划需要考虑从安渡通往某市, 则经南线通往某市反而绕远11km,远不如北线直捷。两方 案都有积雪问题。南线垭口海拔为3000m,北线垭口海拔为 3300m。南线积雪虽较北线薄,且距离短,但越岭地形较 陡,需要展线 6.5km,积雪难以处理。同时南线越岭段东侧 有一段线形指标低,工程集中,且有岩堆、崩塌、风积沙等 病害需要处理。而北线沿线地形平坦,越岭不需展线,线形 指标较高。北线另一有利因素,是全线均有旧路或便道可以 利用,其中作巴至江寨的旧路,略加改善即可达到新建标 准,比南线(几乎都是新建)工程要省些,施工也较方便。 综合上述分析,推荐北线方案。
13
指标
通过县(市)
路线长度
其中:新建
改建
地形:平原、微丘
山岭、重丘
用地

土方
程 数
石方

次高级路面
大、中桥
小桥
涵洞
挡墙
隧道

钢材

木材
水泥
劳动力
总造价
比选结果
表6-1 各方案主要指标比较
单位
第一方案
第二方案
个 km km km km km km2 104m3 104m3 km2 m/座 m/座 道 m/处 m/处 t m3 t 万工日 万元
22
23
就桥梁而言,乙线较好,但路线较长;就 路线而言,甲线里程最短,但桥梁多,且都 为斜交;丙线则各桥都近于正交,线形也较 舒顺美观。三个方案都有可取之处,因这条 路交通量甚大,且有超车需要,故采用甲线。
16
第三节 平原地区选线
平原地区:除指一般平原外,还 包括山间盆地、高原平坦地形等地面 起伏不大,自然坡度3°以下的地区。
17
一、平原区特点
1、纵坡平缓 2、江河湖泊多 3、城镇密集、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18
二、平原区路线特征
1、地形对路线的约束限制不大,平、纵、 横的几何线形很容易达到标准。
2、路线布置主要考虑地物障碍 3、路线特征:平面线形顺直,以直线为主
体线形,平曲线半径大,纵断面上坡度 平缓,以低路堤为主。
19
三、平原区布线要点
1、以平面设计为主导 大控制点: 中间控制点:
2、尽量采用较高的线形标准 3、正确处理与农业的关系 4、与城镇居民的联系 5、遇到湖泊、水塘等的处理 6、路与桥的关系
20
21
如图6-3,某公路通过某河附近时,为了少 占20K附近的高产田和解决路线穿田取土的困 难,将路线移向坡脚,虽里程略有增长,桥 位也略有偏斜,但避开了大片高产田,而且 路线沿坡脚后,路基为半填半挖,既节省了 土方,又避免了填方借土的远运。
8
第二节 路线方案比选
一、路线方案比选的重要意义 二、路线方案比选考虑的因素 三、方案比选的方法 四、方案比选的步骤 五、实例
9
1、社会效益 2、技术上
路线长度及延长系数;转角数;最小曲线半径数; 最大纵坡;回头曲线数;交叉数目…….
3、经济上
土石方数量;桥涵、隧道、挡墙工程数量; 征地、拆迁数量;主要材料数量; 主要机械、劳动力数量;程总造价; 投资成本效益比;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
第六章 选线
1
第一节 概述
选线:根据道路的性质、任务、 等级和标准,结合地形、地质和 地物及其沿线条件,综合平、
纵、横三方面因素,在实地或纸 上选定道路中线的平面位置。
2
路网规划 总体设计 选线
3
选线的任务: ①确定道路的走向和总体布局; ②具体确定道路的交点位置和选
定道路曲线的要素,通过纸上或 实地选线,把路线的平面位置确 定下来。
6
二、选线的一般方法
1、实地选线 2、纸上选线 3、航测选线 4、3S技术在选线中的运用
数字化地理信息系统(GIS) 公路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
公路的遥感卫星测设系统(RS)
7
三、选线的一般步骤
一条公路路线的选定是经过由浅入深、由轮 廓到局部、由总体到具体、由面到带到线的过 程。
1、路线基本走向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定 2、路线走廊带的确定 3、确定路线方案 4、选定具体线位
29 1360 133 1227 567 793 1525 382 123 5303 1542/16 1084/57 977 73530 300/1 1539 18237 30609 1617 5401 推荐
29 1347 200 1147 677 670 1913 492
75 5582 1802/20 846/54 959 53330
4、环境影响
历史文物、自然环境、资源的影响,以及对周围环境
造成的噪音、尾气、水资源污染。
10
方案比选的步骤: 1、收集资料 2、罗列路线可能的方案 3、每个方案调查、分析、计算 4、不同方案的比较 5、确定最佳方案
11
12
比选结果,第三、四方案路线过于偏离总方 向,较第一、二方案长100~150km,虽能多联 系两、三个县、市,但对发展地区经济所起的作 用不大。而且第三方案线形指标较低,将来改建 难以提高;第四方案又与现有高压电缆线连续干 扰,不易解决。因而第三、四方案不宜采用。第 二方案虽路线最短,但与铁路严重干扰,且用地 较多,最后推荐路线较短,线形标准较高,用地 最省,造价也较低的第一方案。
4
一、选线原则
1、路线基本走向的确定要综合考虑 2、注意贯彻工程经济与营运经济相结合 3、与农业相配合 4、考虑沿线的水文、地质条件 5、重视环境保护 6、处理好路与桥的关系 7、选线应注意结合地形条件,综合考虑
分离式断面的布设
5
基于环保的设计新理念: 1)节约用地 2)原有生态系统连续性原则 3)路域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 4)保护自然植被原则 5)生态环境恢复原则
_ 1963 19052 39159 1773 5674
第三方案
32 1510 187 1323 512 998 2092 528
82 4440 1057/13 980/52 1091 99770 290/1 1341 18226 31288 1750 5189
第四方案
31 1476 193 1283 615 861 1928 547 121 5645 1207/15 1566/82 1278 11196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