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中的一位著名教育家、思想家、作家和实践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生活为本的教育思想陶行知强调将生活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和目标,认为生活是最好的教科书,生活中的一切经验和事物都可以成为学习的素材,这是一种以生活为本的教育思想。
这种教育思想要求教育不仅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素质养成和生活的启迪,让学生在领悟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智慧。
二、注重情感教育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全人教育,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培养,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
他认为,情感教育是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培育和引导,才能使学生在行动中从容自信、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成为品德高尚、自信有为的人。
三、强调实践教育陶行知认为学校教育过于强调“传统文化”,而忽略了实践教育。
他主张在学生的生活实践中进行教育,在具体实践中增强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动手能力,让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
这种教育方式主张通过学生的实践体验和经验总结,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陶行知提倡个性教育,主张教育应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课程设计和引导,让学生找到自己个性的优势,并将其发扬光大。
他认为,没有个性就没有个人价值,教育的目的是贯彻培养学生的个性价值,来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
首先,陶行知的课程设计反映了“人本教育”的理念,即以学生为本和主体,关注学生的情感、精神和生活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特点,以培养有社会责任感和批判性思维的人才为目的。
这对于现代教育来说至关重要,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发挥教育的功能,充分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其次,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理论支撑,可以有效地指导教育者在课程设计和实践中进行创新。
我们需要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中汲取人生的智慧和财富,发现教育中的更多可能性和机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挖掘和品尝教育的甜美和酸涩。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原则,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强调实践教育: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当以实践为基础,通过参与各种实际的生活经验来培养幼儿的能力和品德。
幼儿时期是儿童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探索和发现新事物,能够培养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关注情感体验:陶行知强调幼儿情感体验的重要性,认为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素质。
幼儿是情感发展的关键阶段,他们的情感体验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适应具有重要影响。
教师在幼儿教育中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情绪管理能力,从而让幼儿建立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
3. 注重观察和引导: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当以观察为基础,通过对幼儿行为和表现的观察,来了解幼儿的兴趣、特长和发展需求。
教师应当通过观察,了解幼儿的个性差异,并在教学中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兴趣和特点进行个性化的引导。
4. 倡导自主学习:陶行知主张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认为,幼儿教育应当通过提供适当的学习环境和资源,让幼儿自主选择和探索,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教师应当充当指导者和引导者的角色,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促进幼儿的自主学习。
5. 注重品德教育:陶行知认为幼儿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品德素养,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幼儿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标准。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原则对幼儿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它提醒我们,在幼儿教育中应当注重实践教育,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注重观察和引导,倡导幼儿的自主学习,同时注重培养幼儿的品德教育。
这些启示对于塑造优秀的幼儿教育模式和培养全面发展的幼儿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的杰出教育家和教育家。
他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主张教育要贴近生活,深刻影响了中国教育界。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本文将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入手,探讨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生活教育思想的内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包含了丰富的内涵。
他认为,教育应当从生活走向生活,贴近生活,根植于生活。
他主张教育要面向生活,以生活为载体,使学生在实践中去感受和认识社会和人生。
他强调“生活即教育”,提出了“教育要服务于生活”的观点,认为教育应当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引导人们追求真善美。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还包含了对学校教育、学科教育和课程设置等方面的思考和建议。
他主张教育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洞悉生活,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和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使他们成为有用的人。
二、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 教育要与生活相结合陶行知强调“生活即教育”,认为教育应当贴近生活,从生活中汲取滋养。
这一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育教学要尊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环境,将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找到生活的影子,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利用生活案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增强学习的真实感和亲和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3. 打破学科界限,整合生活教育资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张打破学科界限,整合生活教育资源。
这一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育教学要突破学科条条框框,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整合各种生活教育资源,使学生在学习中能够全面、自由地发展。
教学内容要以生活为载体,注重跨学科的整合和交叉,促进学科之间的互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变化。
4. 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陶行知强调教育要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服务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家、思想家和作家,他被誉为中国教育的“爱因斯坦”,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独到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有着深远的启示。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出发,探讨其在当代教育中的意义。
陶行知是一位非常注重生活教育的教育家,他认为,教育应该是以生活为载体,以生活为中心,而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
他主张通过亲身实践和体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技能,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成长。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重视情感教育。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情感,因此情感教育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他倡导教师要关心学生、尊重学生,为学生树立榜样,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社会情感,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二、注重实践教育。
陶行知认为,知识是通过实践才能得到巩固和提高的,因此提倡通过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他主张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义务劳动,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
三、重视生活教育。
陶行知主张将教育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生存、自理和应对各种情况的能力。
他提倡在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生活常识,使他们成为独立自主的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可以为当代教育提供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陶行知的情感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情感沟通的能力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素质。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感和合作精神,使他们能够具备良好的情感素质,成为社会中的有益之人。
陶行知提倡的实践教育理念对当代教育也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当今社会需要的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教育应该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 引言1.1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出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教学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生活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
通过深入了解和应用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可以促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使教育更加符合学生的需求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使学生能够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的根本目的。
生活教育思想将对教育教学产生深远的影响,为培养新时代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借鉴。
2. 正文2.1 认识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和思想家,他提倡生活教育,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教育应该以生活为基础,通过生活中的经验和实践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他主张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学会知识和技能。
陶行知强调学以致用,注重实践和体验。
他认为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陶行知提倡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发展,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和兴趣,教育应该根据学生的需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教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教育要贴近生活、注重实践和体验、尊重学生个性,这些思想对当代教育教学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应该倡导生活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和未来的发展需求。
2.2 生活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1. 教育目的:传统教育侧重于灌输知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注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而生活教育则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念,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技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1. 引言1.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倡导以生活为本、以实践为主的教育理念。
这种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关注学生的学术成绩,更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创造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为学生未来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做准备,而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知识。
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活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变化、解决实际问题、发展个人才能,从而成为有社会责任感、有创造力的未来栋梁之才。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对当代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1.2 对当代教育的影响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在当代教育中,陶行知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提倡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这与当今教育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注重个性成长的理念是一致的。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通过创设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培养学生的生活情感和人文素养,这与当代教育追求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方向相契合。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影响还体现在教学模式的改革上。
传统的教育过分注重知识传授和考试成绩,忽视了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
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以生活为课堂,以实践为主导,这种注重学生体验和实践的教学模式正在逐渐被当代教育所接受和采纳。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的影响在于推动了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实践模式的转变,强调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精神,为当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思想和实践经验。
2. 正文2.1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观点1. 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和品格为重点。
陶行知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传授知识和技能,而是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和作家,被誉为“终身教育先驱”。
他提出了许多关于生活教育的理论,对当代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强调以生活为基础的教育。
陶行知认为,生活是最好的教材,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到知识和技能。
他提倡以生活为基础,通过学校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生活中的挑战。
第二,强调培养自主、独立的人格。
陶行知强调个体的独立性和个性发展。
他认为,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让学生有能力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特质,使学生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
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
陶行知认为,学生的学习应该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出发,通过学习将其内化为知识和能力。
他提倡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使学习变得有意义和有吸引力。
第四,提倡多样化的教育方式和评价体系。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和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差异。
他主张从学生出发,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和实践的学习方式。
他反对应试教育,强调评价应该是全面、客观和个性化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个性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教育应该与生活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和技能。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第四,教育应该多样化,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和评价体系,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差异。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教育家和思想家,他对生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对中国教育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感体验和道德品质,提倡以生活为根基、以实践为主体的教育方式,这为当今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以实践为主体。
他认为,学生通过亲身参与生活中的实践活动,才能真正获得知识、技能和品格的培养。
这一思想对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和实践,从而达到知行合一的目的。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情感体验的重要性。
他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应该是一种情感投入的体验,而不是单纯的知识输入和技能训练。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调动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的兴趣和热情,让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增强学习的深度和广度。
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情感品质,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强调以品德教育为核心。
他认为,学生的品德素养和道德品质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只有在品德教育基础上才能进行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教师还应该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职业操守,做学生品德教育的模范和引导者。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启示。
教育教学工作者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努力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育教学服务。
社会各界也应该共同努力,关注教育教学工作,促进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国家的未来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对我们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对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有什么启示。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
在陶行知看来,有了生活教育就能打破“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传统旧教育;有了生活教育,就能“随手抓来都是学问,都是本领”,接受了生活教育就能“增加自己的知识,增加自己的力量,增加自己的信仰”。
他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
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社会即学校”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个重要命题。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认为传统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
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有很好启示作用。
一、学校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美国思想家梭罗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充满诗意的定义,“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还有常见的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
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
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的,自然看着它呢……这样种子开始到来了。
”中国教师报曾就此下定义:“好学校是一方池塘”。
不需要你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地,种子开始到来了。
这就是“自然”的力量。
当前我们学校教育受升学率等影响,学生学习负担重,考试压力大,厌学情绪比较严重。
学校已经不再是一方“池塘”,有可能是“茅坑”,是“工厂”,是“屠宰场”,是监狱。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一贴医治当前学校教育病症的良药。
根据“生活即教育”思想,我们要在学校教育管理和实践中下大力气进行改革:一是弘扬“生本教育”理念,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不是依然让学生围着老师转,围着考试转。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第一篇: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陶行知先生,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他的教育思想宝库中,生活教育理论便是其中璀璨的一颗。
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学理论的努力。
生活教育理论虽然对普通学校教育都不适合,但却符合学前教育的一般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共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其次,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再次,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鉴于各方面的原因,本文将对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作以简单论述,以及所引发的一些小思考。
一“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杜威认为,“传统教学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完全不能把在校外获得的经验我完整地、自由地在校内利用。
同时另一方面,他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学习的东西,那就是学校与生活的隔离。
”在杜威看来,教育必须关注现实生活,教育是儿童生长于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育应该使儿童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在生活中培养民主与生活的能力。
所以,杜威主张在学校中引进一些社会活动,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获得经验来学习掌握书本知识。
在理论上,杜威并不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但他更重视儿童经验与书本知识的整合。
与杜威有别,陶行知则提出“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
在陶行知那里,他把教育看成是生活原本应有的东西,不是外加于生活之上的东西,由此,他强调了教育与生活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他看来,教育若不能通过生活来进行,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如果要体现其对生活的改造作用,也必须通过生活来进行。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陶行知,中国教育家、思想家,被誉为“最伟大的教育家”。
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代的教育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教育的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人格、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本文将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启示。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观点。
他认为,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教育应当贴近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这意味着教育不应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上,更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实践能力。
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这对于教育教学而言,就是要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进而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陶行知强调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他提出,“教师要以爱心和人格来感化学生”,并强调“教育者要用真诚的爱去教育孩子”。
这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强调了教育者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要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和特长出发,全面培养学生的身心素质。
在教育教学方面,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发展规律,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陶行知提倡了“体验式教育”。
他认为,学生应当通过亲身体验和实践来获取知识,而不是单纯地接受书本的灌输。
他提出,“学校必须给学生提供歌唱、体操、劳动等实际经验,以丰富他们的生活”。
这种体验式教育思想强调了学生要通过实际操作来获取知识,而非纸上谈兵。
在教育教学中,就要注重实践性强、体验性强的教学设计,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陶行知强调了德育的重要性。
他提出,“最重要的不是要培养多少的专门人才,而是要培养真理、善良、美好的人”。
他认为,人的品质和道德修养对于人的成功和幸福至关重要。
在教育教学中,就是要重视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道德观念,注重教师的道德榜样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是中国现代教育界的著名教育家,他的生活教育思想深受人们的喜爱和肯定。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强调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人格品质
和社会责任感。
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对于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启示和影响。
本文将从陶行知
的生活教育理念出发,浅析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陶行知强调生活教育,注重学生的生活技能培养。
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贴近生活,
引导学生了解和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
他主张通过生活实践,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和能力,使他们能够独立生活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这就意味着教师应该
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学习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的
生活技能。
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不仅是传授
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品质,使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有担当的公民。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引
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能够为社会、为他人
贡献自己的力量。
陶行知提倡采用个性化教育的方法。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应该因
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造能力。
在教育教学中,教
师应该注重发掘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培养他们的创
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培养。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是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被称为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
他提出了生活教育
的理论,认为教育应该从生活中来,并且以生活为基础。
他的理论对于当代教育有很大的
启示作用。
首先,陶行知强调生活对于教育的重要性。
他认为,教育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学校中的
课堂教育,而应该从生活中来。
因为生活是错综复杂的,具有很高的多样性和繁杂性,所
以生活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生活,更好地发现生活的重要性。
当代教育应该注重
生活教育的实践,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探究和学习,增强学生的生活技能和实际能力。
其次,陶行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
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其个性、特点和需求,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掘其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有发展的空间。
当
代教育应该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最后,陶行知推崇“德育为先”的教育思想。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高素质
的人才,而德育是最根本的。
一个人的品德和道德决定了其发展的方向和高度。
当代教育
应该注重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品德,让学生明辨是非、有做人的准则,同时还要
注重学生的学术、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之,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价值。
在当代教育中,我们
需要从生活中来,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全面发展,注重德育的培养,让教育更加符合人类的
本质需求。
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有用、有贡献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更
大的贡献。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教育改革的一位重要先驱者,他提出的“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
这一原理强调幼儿教育应该紧密结合幼儿的日常生活经验,将生活作为教育的载体和环境。
以下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几点启示:一、尊重幼儿的个体差异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原理强调尊重每个幼儿的个体差异,注重培养幼儿的个性、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力。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出发,针对每个幼儿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风格,教师应该理解幼儿的特点和需求,为他们提供个性化的学习机会和环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二、营造真实和情境化的学习环境“生活即教育”原理要求幼儿教育应该将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起来。
教师应该通过创建真实和情境化的学习环境,模拟幼儿日常生活中的相关情境,让幼儿在真实的环境中学习和发展。
可以组织幼儿一起做饭、种植花草、观察天气等,让幼儿亲身参与,通过实践探索和观察学习,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
三、强调幼儿的学习主体性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原理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自己的实践和体验主动地积累和构建自己的知识和技能。
幼儿的学习应该以他们的兴趣爱好和需求为驱动力,教师应该尊重和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兴趣和需求,帮助他们主动地参与学习、探索和发现。
教师也应该为幼儿提供适当的指导和辅助,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
四、注重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原理强调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和品德培养。
教师应该从幼儿的生活经验和日常活动中注重品德教育,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通过培养幼儿的家庭责任感、友善关爱心和分享意识等,让幼儿明白自己生活中的责任和义务,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品格和行为。
五、注重跨学科的综合教育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原理强调跨学科的综合教育。
幼儿的生活是多样性和综合性的,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各种不同的知识和技能。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1897-1946)是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和散文家,他的生活教育理论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以生为本、以教为辅”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观念,并倡导了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的理念。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在当代教育中仍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提倡以生为本,强调了教育应该以孩子的生活为出发点。
他认为,教育应当以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和情感需求为依据,引导学生建构他们的知识体系,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
这种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在学习中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也对当代教育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要关注学生的成长环境和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其全面发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主张以教为辅,这意味着教育者应当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同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他强调教育者应当成为学生的朋友和引导者,而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
教育者应当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种以教为辅的教育理念,对当前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也提出了启示,即要重视教育者的素质和角色定位,注重教育者与学生的互动和情感沟通,致力于营造和谐、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强调了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的理念。
他认为,教育不仅仅是在教室里进行的,更应该是贯穿于学生整个生活的过程中。
他主张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相结合,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他也主张通过生活体验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在体验中感悟。
这种在生活中进行教育的理念,提醒我们在当代教育中应当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和成长过程,引导学生在多元化的环境中进行实践与发展,促进学生的自我实现和价值体验。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理对幼儿教育的启示“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对教育理念的一种表述,他认为教育不仅仅发生在课堂上,还发生在日常生活中。
特别是对于幼儿来说,生活是他们最自然最熟悉的场所,也是最适合进行教育的地方。
教育者应当充分运用日常生活中的一切机会,让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成长和发展。
下面就论述一下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原则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一、注重生活情境创设,提高教育实效在幼儿教育中,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课堂”,而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寻找教育价值的点滴。
此时,教育者应该注重对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幼儿能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提升学习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授“物体重量”的概念时,可以邀请幼儿去体验一下不同重量的物品,让他们用手触摸,用力拎动,直接感受重量的轻重程度,这样幼儿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更好地掌握知识。
二、注重幼儿自主性和积极性陶行知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有利于幼儿自尊、自信、自立、自爱的过程。
幼儿在生活中会遇到许多新奇而有趣的事情,教育者应该让幼儿自主地尝试去体验和探索,并给予鼓励和支持。
这样做,可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积极性。
三、注重幼儿情感的培养幼儿时期是情感教育的关键时期,幼儿的情感世界对其成长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陶行知认为,生活即教育,应该在幼儿日常生活中注重情感教育的实践。
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幼儿的情感体验和情感认知,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帮助幼儿顺利地度过情感波动期。
同时,教育者不仅要关注幼儿的正面情感,还要引导幼儿对负面情感进行正确的认识和处理。
四、注重生活技能的培养幼儿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的教育与人的一生有关。
陶行知认为,生活中的各种技能,对幼儿的成长发展都非常重要。
教育者应该注重幼儿生活技能的培养,让他们逐渐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更好地适应生活。
比如,教授幼儿如何穿衣,如何整理桌子等,这些生活技能让幼儿能够更好地进入到大人的世界中。
人格品质是一个人终身的财富,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所在。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教育家、教育学家、教育家、教育心理学家、革命家和作家。
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对于教育目标、教学理念、教育方法和师生关系的思考和建议。
本文将从这四个方面来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教育目标陶行知认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不仅仅是传授知识。
他提出了“三维教育”的概念,即智力教育、体育教育和美育。
他强调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而不是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
他认为,教育应该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这种教育目标的设定能够使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更加注重实际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教学理念陶行知提出了以“生活化”为核心的教学理念。
他认为,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在生活和实践中学习,并且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他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他提倡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特点,调整教学方式和方法,使教学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生动有趣。
这种教学理念的提出,启示我们在教学中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更加注重教学内容的生动和生活化。
三、教育方法四、师生关系陶行知强调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民主的关系。
他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主张教师应该成为学生的朋友,与学生平等交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成长,与学生建立心灵沟通,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思想交流。
这种师生关系的建立,使教学更加平等、民主和和谐,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和谐发展。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启示。
他的教育思想强调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应该贴近生活,关注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多样化的教育方法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启示陶行知是我国著名的教育思想家,也是教育改革家。
他的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包含三个方面:一、生活即教育;二、社会即学校;三、教学做合一。
这些是他教育理念的精髓,也是现代教育中的经典理论。
实际的教学工作者亦是反复拜读,又会有新的理解。
本文结合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浅析其对零零后中学科学教学的几点启示。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1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曾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
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
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所以,生活和教育本就是相同的,两者相互结合,生活促进教育,教育又提高生活。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他认为一个人所过的生活是怎样的,那么这个人所受的教育就是怎样的,所以教育来源于生活。
如果教育与生活不能很好地结合,那么教育也难以切实落实。
初中科学知识包罗万象,既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又高于学生的生活。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结合他们的生活,势必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
2社会即学校关于这点,陶行知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
”他不但反对教育阶级性的不平等,提倡教育的大众化,还意在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让学生从社会中学,从自然中学。
3教学做合一陶行知曾经提出:“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要根据做的方法。
教法、学法、做法应当是合一的。
”浙教版的科学教材删去了许多理论的内容,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学生活动和实验,教师在教学时要落实相关活动,让学生从做中学,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
如果教师换汤不换药,用传统的灌输式的教法,学生脱离了做,就不能算真正的学。
教师要真正理解教学做合一不但是生活法,还是教育法。
二、对零零后科学教学的启示零零后进入中学学习,约有两三年,这批孩子生活在社会条件逐渐优越的时代,有良好的教育条件,但随着城市化的加剧,家长的娇惯,他们对实际生活接触较少,本人教过的孩子有的不知道米来自谷子,直接经验比较欠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浅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教育教学的启示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著名教育家、思想家和民主化运动的领导人之一,他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当今的教育教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入手,深入探讨其对教育教学的启示。
一、关于生活教育的理念陶行知提出的生活教育概念,是指通过生活中的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以生活体验作为学习的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精神。
在陶行知看来,这种生活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方式,它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精神。
生活教育是教育的全过程,是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对教育教学的启示1. 贴近生活,关注学生身心健康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强调教育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
教师应该从学生生活出发,将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对于教育教学而言,这就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具体情况,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实践中获取知识,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2. 培养实践能力,注重动手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强调学习要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动手实践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感受和体验所学知识,从而掌握知识和技能。
在实践中学习,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知识,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培养科学精神,注重实践创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倡导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倡实践创新。
教育教学需要重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去启发他们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的能力。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陶行知(1879年-1946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哲学家、文化人,被誉为“中国教育事业的奠基人”。
陶行知主张“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培养学生健全发展为目标,以生活经验和实践为基础,以学生的兴趣和需求为导向的一种教育方式。
他认为,生活是最好的教材和最严格的教师,生活经验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
他提倡学以致用,注重实际操作和实践体验,强调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综合素质和能力。
陶行知强调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他认为,教育应该使学生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他强调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和竞争的挑战。
陶行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他认为,教师应该尊重和关爱学生,给予他们足够的自主空间和发展机会。
他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以不断追求个人的成长与进步。
陶行知重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和互动。
他主张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从社会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他提倡学校与家庭、社区的紧密合作,形成教育的合力,共同培养学生的品格和能力。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对当代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示。
一方面,他的理论强调以生活为中心,注重实践操作和实际经验,鼓励学生通过学习和实践来培养能力,这与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相吻合。
他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相契合。
在当代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借鉴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
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和实际经验,将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所学知识的价值。
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具备适应社会需求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学思想及其启示
陶行知先生,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为我国现代学前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他的教育思想宝库中,生活教育理论便是其中璀璨的一颗。
它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集中反映了他在教育目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主张,反映了陶行知探索中国国情和时代需要的教学理论的努力。
生活教育理论虽然对普通学校教育都不适合,但却符合学前教育的一般理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先生提出生活教育理论共包括三个方面:首先,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其次,社会即学校。
“社会即学校”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另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思想在学校与社会关系问题上的具体化。
再次,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重要主张,是“生活即教育”在教学方法问题上的具体化。
鉴于各方面的原因,本文将对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作以简单论述,以及所引发的一些小思考。
一“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
杜威认为,“传统教学的最大浪费是由于儿童完全不能把在校外获得的经验我完整地、自由地在校内利用。
同时另一方面,他在日常生活中又不能应用在学校学习的东西,那就是学校与生活的隔离。
”在杜威看来,教育必须关注现实生活,教育是儿童生长于发展的过程。
因此,教育应该使儿童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并在生活中培养民主与生活的能力。
所以,杜威主张在学校中引进一些社会活动,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通过获得经验来学习掌握书本知识。
在理论上,杜威并不反对书本知识的学习,但他更重视儿童经验与书本知识的整合。
与杜威有别,陶行知则提出“生活即教育”这一命题。
在陶行知那里,他把教育看成是生活原本应有的东西,不是外加于生活之上的东西,由此,他强调了教育与生活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在他看来,教育若不能通过生活来进行,就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如果要体现其对生活的改造作用,也必须通过生活来进行。
所以,教育要着眼于儿童的生活,要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而教育。
尽管二者命题不尽相同,但有一点不容置疑,那就是:生活史教育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生活原本就是多彩的,而回归生活的教育也必然应是丰富的。
二生活即教育
(一)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
”为什么生活具有教育的作用?他认为是由于生活中的矛盾使然。
他说:“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与没有受过某种教育的生活,摩擦起来便发出生活的火花,即教育的火花,发出生活的变化,即教育的变化。
”所以说,“生活与生活一摩擦便立刻起教育的作用。
摩擦者与被摩擦者都起了变化,便都受了教育。
”正因为生活的矛盾无时无处不在,生活就随时随地的在发生教育的作用。
从生活的横向展开来看,过什么生活也便是在受什么教育:“过康健的生活便是受康健的教育;过科学的生活便是受科学的教育;过劳动的生活便是受劳动的教育;过艺术的生活便是受艺术的教育;过社会革命的生活便是受社会革命的教育。
”“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从生活的纵向发展来看,生活伴随人生始终:“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
”陶行知主张人们积极投入到生活中去,在生活的矛盾与斗争中去选择与接受“向前向上”的“好生活”。
(二)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他认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需的教育。
”生活与教育是一回事,是同一个过程,教育不能脱离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无论教育的内容还是教育的方法,都要根据生活的需要。
他强烈批判以书本、以文字为中心的“老八股”和“洋八股”教育,认为书本和文字不过是生活的工具,书本和文字的教育之过在于把书本和文字当成教育的本身,一位读书之外无教育,是大错特错了。
因此,要“用生活来教育”,通过生活来教育,教育与生活要有高度的一致。
试想,如果“过的是少爷生活,虽天天读劳动书籍,不算是受着劳动教育;过的是迷信生活,虽天天听科学的演讲,不算是受着科学教育;过的是随地吐痰的生活,虽天天写卫生的笔记,不算是受着卫生的教育;过的是开
倒车的生活,虽天天谈革命的行动,不算是受革命的教育。
我们想要受什么教育,便须过什么生活。
(三)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
先生说:“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
”生活决定教育,表现为教育的目的、原则、内容、方法都为生活所决定,是为了“生活所必需”当我们提倡民主教育时,它“应该是健康、科学、艺术、劳动与民主组成之和谐的生活,即和谐的教育。
”;当我们在中国办教育时,这种教育就应当是为了人民大众的生活需要和幸福解放的教育,如果不是这样,教育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另一方面,教育能改造生活,推动生活进步。
先生说过:“教育史民主解放、大众解放、人类解放之武器。
”说明了教育对社会政治改造的作用。
而他本人一生从事教育,就是在培养能够承担改造社会重任的人。
教育不仅改造着社会的生活,也改造着每个个人的生活,“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
”因此,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相辅相成。
陶行知提示说:“在一般的生活里,找出教育的特殊意义,发挥出教育的特殊力量。
同时,要在特殊的教育里找出一般的生活联系,展开对一般生活的普遍而深刻的影响。
把教育推广到生活所包括的领域,使生活提高到教育所瞄准的水平。
”
综上所述,对于先生“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的理解,引起我的无限思考。
对于启示不敢妄谈,只是不成熟的想法及未经深思熟虑、经过调查、检验的想法。
一过幼儿教师的生活也便是在受幼儿教师教育
我们一直在接受教育,鉴于我所学专业是学前教育专业,所以接受的是学前教育专业所开设的教程理论。
志在把我们培养成合格的幼儿园教师人才。
例如:“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培养具备较高情智结构、较强实践能力、一定科研能力和初步管理能力的幼儿园教师,以适应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新需求。
”“本专业培养热爱幼儿教育事业,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能适应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具有宽厚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扎实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过硬的专业技能及进行教育教学研究的意识和能力,综合素质较高,能在幼教机构从事保教、管理、教育工作的幼儿教师。
”……尽管在表述上有所差异,但其中都有在强调“实践”。
先生说,“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生活便是
在受什么教育。
”我们是要成为幼儿教师所以在接受学前教育的教育。
那么,我们是否更需要幼儿教师的生活?过幼儿教师的生活便是在受幼儿教师的教育。
当然,我们不可以否定课本知识的系统性与一定的科学合理性以及学校的正规教学。
在教学课程的设计中,应有“过幼儿教师生活”的开设。
去世纪的生活中与幼儿进行摩擦,与已成为幼儿教师的工作者进行摩擦,接受幼儿教师的教育。
二具体的开设
(一)入学前的开设
对于本专业的招收是普通高校毕业生,在未接触之前并不是很了解这个专业。
我个人认为:在接受系统的学校课程理论教育之前,应占用相当长的一部分时间去幼儿园,亲身去过幼儿教师的生活。
发现所出现的矛盾、问题,进而能够明确我们所应努力的方向,增强我们学习的动力,加强我们对于本专业的理解。
当然在此生活过程中,我们就已经接受了大部分的教育。
(二)假期的实践
“过幼儿教师的生活”并不等同于要摒弃我们课程理论的教学。
在学校我们也要学习知识理论。
理所当然的几乎占用了我们所有的时间,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假期的时间去接受另一种教育,积累该方面的知识。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应用,找两者的结合点,甚至说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检验。
学校并没有对此做详细的要求,只是一直在提倡,这就只能依靠我们自己的个人意志。
我想:学校可以对此作出明文的规定。
可以采用强制与鼓励的原则。
1,强制原则。
每位同学按教学规定须在假期进行实习教育,并纳入教学评定当中,收入档案。
2,鼓励原则。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精神的奖励。
例如:颁发荣誉证书或者素质拓展方面的奖励。
因为很多的原因我只能作出这些论述,连我自己都觉得存在很多的缺点和不足。
等到个方面都允许的时候,将继续做更为详细的论述。
同时,对于幼儿教学还有一些思考:因为幼儿从入园到回家,他都要生活在幼儿园里。
吃饭、睡觉、如厕、等等所有行动都在园里进行。
“生活即教育”对此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而我就做到这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