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德格尔的视角看建筑哲学
浅析论海德格尔的建筑伦理思想 诗意栖居 的伦理学解读
浅析论海德格尔的建筑伦理思想诗意栖居的伦理学解读论文关键词:海不.备尔;建筑伦理;诗意栖居论文摘要:文章以海德格尔的“此在本体论”为视角,探讨了“诗意栖居”的哲学依据;以对“四位一体”和“四重保护”的分析揭示了“诗意栖居”的筑造理念;以属人空间为关照阐释了“诗意栖居”的场所精神。
海德格尔是20世纪著名的德国哲学家,他通过对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的栖居”的引用与阐释集中表达了他的建筑伦理思想。
一、“此在本体论”:“诗意栖居”的哲学依据海德格尔在其《筑·居·思》一文中指出:建筑的本质乃是人之栖居,也即让人“是其所是”地存在,而能够让人“是其所是”的建筑必定体现为对天、地、神、人四重整体的眷顾和聚集,否则,人即使住在房子里,也同样会陷人无家可归的状态。
由此,他提出了“诗意栖居”的伦理学命题。
“诗意栖居”是人之为人的“完全展开”状态,是切实的自由生存状态,是人与世界的一种诗性融合状态。
这种栖居的境界就是要打破物的硬性规定,使其变为“柔性的”栖居。
在这里,人的精神融人并自由穿梭于其中,人的素朴存在贯通于天地万物之中,人可以把素朴之心敞开,任随万物契人,按照本来的心性在世界之中生存。
在哲学的视域里,本体论是价值论的基础。
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伦理学命题,是以他的“此在本体论”作为哲学依据的。
作为20世纪的著名哲学家,海德格尔在其《面向思的事情》一书中,提出了“哲学的终结”说。
他认为,自柏拉图开始,西方哲学逐渐形成了一种思维与存在、主体与客体二元对立的分析型思维方式,这种偏向分析的方法论过分看重对事物性质甚至是刻板范畴的研究,忽略了那些生成和显现着的事物本身。
他说:“迄今为止的欧洲越来越清楚地被迫堕人的危险大概就在于,首先是欧洲的思想在逐渐展开的世界‘天命’的本质进程中落后了。
”于是,海德格尔提出,哲学本体论要“走向事物本身”、“走向存在”,走向人(“此在”)本身。
在《存在与时间》中,他称自己的本体论为“此在本体论”。
基于海德格尔建筑哲学思想
基于海德格尔建筑哲学思想的初探[摘要]海德格尔的思想是以现象学作为研究途径的存在论科学哲学,具有明显的人文价值的倾向和很强的现实性。
他的思想深入了各个领域:对于哲学工作,它启发了很多新的研究思考方向;对于科学技术,海德格尔思想对技术异化的辩证批判,具有深刻性、前瞻性和可实践性;对于建筑学,他从哲学的角度思考建筑,尤其是将现象学引入到建筑学领域,更新和拓展了人对于建筑、空间的理解和研究。
[关键词]海德格尔;现象学;科学技术;建筑哲学思想[to] picked phenomenology of heidegger’s thought is as a research approach to the ontology of philosophy of science, has obvious humanistic value orientation and the very strong reality. his ideas into the fields, for the work of philosophy, it inspired a lot of new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inking;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degger’s thoughts of technology alienation dialectical criticism, profundity,forward-looking and practical; to archite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will be introduced to the phenomenology of architecture field, in particular, to update and exp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building, space, and research.[key words] heidegger; phenomenology; science andtechnology;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中途分类号:f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 海德格尔科学哲学思想的概述对于海德格尔的最初了解来自于他对弗里德里希·荷尔德林的诗句——“人,诗意的栖居”的重新阐释,以及由此引出的关于现象学、存在论、对于“世界-居住-建筑”之间关系的一系列的相关论述。
诗意的栖息 的建筑之思.pdf
58摘 要:通过简要分析海德格尔“诗意的栖居”的内涵,将其与中国传统世界观,特别是老庄和禅宗所倡导的人生境地进行了比较,进而探讨了在建筑美学中“诗意的栖居”的具体体现及当前回归“诗意的栖居”的方式。
关键词:诗;诗意的栖居;建筑;解读Abstr act:This article briefly analyzesH e i d e g g e r 's “p o e t i c d w e l l i n g ”, a n d compare it with Chinese traditional worldview, especially with life condition initiated by Lao-Chuang and Ch’anism, furthermore, it studys the concrete embody of “poetic dwelling” in architectural aesthetics and the way of returning “poetic dwelling”.Keywor ds:poem;poetic dwelling;architecture;interpretation中图分类号:TU-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0422(2009)11-0058-02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仰天而问:难道我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
只要良善 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 来度测自己。
神莫测而不可知?神湛若青天?我宁愿相信后者。
这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这块大地之上。
我真想证明,就连璀璨的星空也不比人纯洁,人被称作神明的形象。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绝无。
——[德国] 荷尔德林 《人,诗意的栖居》1 “诗意的栖居”之内思“诗意的栖居”,这美丽的词语,诞生于18至19世纪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晚期诗歌。
1951年德国哲学家马丁·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在其撰写的著名论文《人,诗意的栖居》中引用并加以哲学的阐发,此后“诗意的栖居”便成为了行走于历史和未来中的“神谧之物”。
从海德格尔哲学看建筑设计
从海德格尔哲学看建筑设计摘要:西方传统哲学使人类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哲学对建筑设计具有指导作用,使其完全以人类为中心,但却忽略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此类问题逐渐的放大。
海德格尔哲学一反西方传统哲学,动摇了主客二元的根基,并通对建筑本质的探讨和解读,为建筑设计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为设计师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
关键词:海德格尔;建筑设计;空间;西方哲学一、哲学思想对建筑设计的影响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是社会意识的具体存在和表现形式,是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终极的形而上者为形式,以确立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内容的社会科学。
对人类社会和科学文化发展有着指导作用和智慧启迪作用。
纵观人类设计史和文明史,建筑设计自始至终都会受到西方哲学思想的影响。
例如从古希腊的人本主义到中世纪的宗教神学,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到康德的理性主义,再到近代的科学主义、结构主义、现象学、法兰克福学派、后现代主义等思想流派,都深深地影响着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①同样也影响着建筑设计及室内设计的发展。
十九纪以后,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人们追求的是技术革新和提高生产效益,在建筑界则表现为对功能主义的追求。
这一时期的建筑的技术美学是主流,它影响并试图改变人们传统的审美观念。
在现代主义发展时期,西方建筑流派和哲学思想是繁多,如“功能决定形式”“少就是多”“机器美学”“装饰就是罪恶”等主张,如未来派、风格派、极少主义等流派。
从总体上看,它们都倾向于功能主义的美学取向,只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时期建筑的美学风格可以归纳为“功能主义”的技术美,因为它们的审美特征都表现为功能决定一切,形式要服从能。
国外建筑美学正是在这些思潮的影响下,才产生很多设计大师如密斯、柯布西耶、莱特、格罗皮乌斯等等。
他们的作品都强调功能和实用性,功能以外的色彩、装饰等均不做过多考虑。
海德格尔现象学对建筑栖居及场所精神的意义
海德格尔现象学对建筑栖居及场所精神的意义发布时间:2021-01-27T09:29:01.077Z 来源:《城镇建设》2020年第30期作者:陈雪阳[导读] 通过对海德格尔现象学的简析,来理解当下出现的设计手法及其精神依托。
陈雪阳沈阳建筑大学辽宁沈阳 110168摘要:通过对海德格尔现象学的简析,来理解当下出现的设计手法及其精神依托。
并分析在精神与物理、身与心相割裂的认知方式下如何在设计中将建筑与人、环境结合更加完善,营造一种栖居和场所感。
关键词:现象学场所精神建筑栖居1.海德格尔的建筑观1.1栖居空间“建筑的本质是让人安居下来,建筑通过分割空间,再将各部分有机结合成新的空间来达到这个目标。
”在海德格尔看来,建造本身意味着安定、居住,而建筑意味着“存在、建造”,它真正的意义在于“栖居”。
海德格尔选择了黑森林农庄作为例子,这种原始居住环境和方式会让人用一种脱离科技手段的方式去审视自己的生活,渴望回归宁静、永恒的栖居家园。
但是,历史不会停滞不前,科技也不会倒退。
越加浮躁的时代,海德格尔再也找不到他的栖居生活。
他出版的《存在与时间》提供了寻找栖居家园的思考。
“真正的家园,并不是天生就有的”, “只要人类开始思考无根无依的问题时,它便再也不是一种烦恼了”。
1.2场所精神“空间感总是通过某一地方的某物,比方说一座桥,连接周围的景物形成的”“是天、地、人、神四个元素的统一”。
海德格尔以桥梁来说明场所的营造,桥飞架溪上,它并非只是将已经存在于那里的两岸联结起来,而是“以它自己的方式把天、地、人、神聚集在自身中来。
聚集和召集在我们古语中就成为‘物’。
”良好的栖居环境应当有相适宜的场所精神。
在探索周围的场所时,我们的身体就作为一种媒介,去感知周围的空间,去体会安居的形式。
对于任何事物的真实感知是在切身真实体验中得到的。
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是肉身世界融合的知觉现象学。
2.海德格尔的现象学观点2.1存在的知觉2.1.1身与心海德格尔的现象学想要解决的是一直在争论的物理与精神、身与心相分离的问题,这种分离也导致了两种对立的认知世界的方式。
[哲学][德]海德格尔《筑·居·思》
海德格尔书系海德格尔 著孙周兴 译读书中文网出品play5300 友情制作存在的被遗忘筑·居·思 [1]编者按:此文原载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 ,中译文原载孙周兴选编的 《海德格尔选集》 ,这里刊出的是译者为中文版《演讲与论文集》新近校订的 的修订译稿,感谢译者惠寄。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对栖居和筑造作出思考。
我们这种关于筑造的思考 并不自以为要发明建筑观念,甚或给建筑活动制定规则。
我们这种思想尝试 根本不是从建筑艺术和技术方面来描述筑造的,而是要把筑造纳入一切存在 之物所属的那个领域中,以此来追踪筑造。
我们问: 一、什么是栖居? 二、在何种意义上筑造归属于栖居?-1-play5300 友情制作存在的被遗忘一看起来,我们似乎只有通过筑造才能获得栖居。
筑造以栖居为目标。
可是,并非所有 的建筑物都是居所。
桥梁和候机室,体育场和发电厂,是建筑物,但并不是居所;火车站 和高速公路,水坝和商场,是建筑物,但并不是居所。
不过,上述建筑物依然处于我们的 栖居的领域当中。
这个领域超出了这些建筑物,而又不限于居所。
卡车司机以高速公路为 家,但那里并没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纺织厂为家,但那里并没有她的居所;总工程师以 发电厂为家,但他并不住在那里。
上述建筑物为人提供住处。
人靠它们而居住;但如果栖 居意味着我们占用某个住宿地的话,那么,人就并不居住在这些建筑物中。
当然,在今天 的住房困难条件下,占用某个住宿地就已经令人心安和开心了;住宅建筑可以为人们提供 住宿地,今天的居所甚至可以有良好的布局,便于管理,价格宜人,空气清新,光照充足, 但是:居所本身就能担保一种栖居(Wohnen)的发生吗?而那些并非居所的建筑物,就 它们服务于人的栖居而言,本身还是从栖居方面得到规定的。
倘若这样的话,栖居在任何 情形下就都会是支配一切筑造的目的了。
栖居与筑造相互并存, 处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中。
然而,只要我们仅仅持这种看法,我们就把栖居和筑造看作两种分离的活动,从中表象出 某种正确的东西。
建筑即“去居住”--海德格尔论建筑的本质
2020.02 LANZHOUXUEKAN 作者简介:熊心宇,武汉纺织大学传媒学院硕士生;张贤根,博士、教授,武汉纺织大学时尚与美学研究中心主任,湖北省美学学会秘书长、副会长。
① [德]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北京:三联书店,2014年,第318页。
② 同上,第317页。
建筑即“去居住”———海德格尔论建筑的本质熊心宇 张贤根摘 要 在海德格尔的建筑思想中,他将空间的哲学思考引入到此在的“去生存”特性之中,从存在论的维度揭示了建筑、居住与存在之间的深刻联系。
人居住“在大地之上”与“在天空之下”的“去生存”维度,由于人在世界之中逗留的本性,诗意地居住就发生在两者之间。
在建筑中,欲望、技术与智慧的游戏规定了其自由的本性,但三者的过度化就表现出了当代建筑欲望化、技术化和虚无化的三种根本困境,而建筑的“去居住”本性给当代建筑发展提供了新的价值思考。
在无家可归的困境中,思才是摆脱困境的唯一方式,通过语言的道说走向贴近存在之途,才是在当代建筑困境中的“诗意居住”。
关键词 建筑;居住;诗意;困境中图分类号B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20)02-0039-09 对于海德格尔来说,人类存在是依托于在世界之中存在的“被抛”(Geworfenheit)的可能性。
由于此在“被抛于世界之中”的特性,人类显示出无家可归的困境,而“无家可归是在世的基本方式”,①由此此在表现为无可规定的呼唤者,人类无法选择自己“被抛”的环境,于是“他是无家可归的此在,是源始的、不在家的被抛在世的存在。
”②海德格尔将无家可归的根本原因归结于现代技术的发展,使人越来越远离存在本性,而语言在此聚集了天地人神四元,海德格尔通过语言的家园勾勒了一幅四元和谐的美学图景,从而使思与诗能够通往存在。
一、建筑何以归属于居住在一般情况看来,“我们似乎只有通过建筑才能实现居住。
前者的建筑以后者的居住为目的”,①这里的建筑是作为手段,从而使建筑与居住成为互相分离的“手段—目的”的活动。
海德格尔的建筑伦理思想及其哲学依据
集 在诸 神的面前 。而且 它也把 人带 到诸 神之 前。 不仅 “ 如此, 海德格 尔还 通过 对雅 典卫 城 的描述 进一 步说 明 了“ 筑 造” 的整体关联性 :这个建筑作 品包含着 神的形象 , “ 并在这种 隐蔽状态 中, 通过 敞开 的 圆柱式 门庭让 神 的形 象进 入神圣 的 领 域。贯通这座神 庙 , 神在 神庙 中在场 。……正是 神庙作 品 才嵌合 那些道路和关联 中, 生 、 诞 死亡 , 灾祸和福 祉 , 胜利 和耻 辱, 忍耐和 堕落……从 人类 存在那里获得 了人类命 运的形态 。 这些 敞开的关联 所作 用 的范 围, 正是 这个 性 民族 的世界 。这 个 建筑 作品 阒然无声 的地屹立于岩地上 。……承受着席卷 而 来 的猛 烈风暴 , 因此 才证 明 了风暴本 身 的强力 。岩石 的璀璨 的光芒 看来只是太 阳的恩赐 , 而它却使 得 白昼 的光明 、 然 天空 的辽阔 、 的幽暗显露 出来 。神庙 的坚 固 的耸立使得 不可 见 夜 的大气 空间昭然可读 了。作 品的坚 固性遥遥 面对海潮 的波涛
第二 ,四重保护” “ 的环 境 思 想 。海 德 格 尔 说 : 住 就 是 被 居
“ 置身于 和平 , 被带 人和 平 , 持于 和平 。和平 ( f d ) 词 保 F ee 一 i
[ 摘
要 ] 文章梳理 了海德格 尔以“ 四位一体” “ 、 四重保 护” 和属人 空 间为主要 内容 的建 筑伦理 思想 ,
揭 示 了“ 在 本 体 论 ” 中 国的 老 庄 哲 学 与 海德 格 尔建 筑 伦 理 思 想 的 内在 关联 。 此 和 [ 键 词 ] 海德 格 尔 关 建筑伦理 哲 学依 据
21 0 0年 0 7月 第 4期 ( 总第 4 8期 )
从海德格尔的视角看建筑哲学
作者:容少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艺学院从海德格尔的视角看建筑哲学内容提要:为了对建筑哲学的概念及其主体等有一个初步探讨,本文从海德格尔的时间开始,阐述了他的主要思想,总结回顾了建筑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思考了它们的运用方式方法。
ABSTACT:In order to hav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oncept and its main body of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 this paper starts from Heidegger's view to expound his main idea. Then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some of the basic issues in the philosophy of the building, and think deeply myself.关键词:海德格尔主体论建筑哲学Keywords: Heidegger Main theory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什么是建筑哲学? 建筑哲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是什么?什么是建筑哲学的本体论?建筑哲学本体论的研究对象与范畴是什么?建筑哲学与建筑美学又有什么关系?初探海德格尔提出了生存论的本体论,用哲学的视野去思考建筑,特别是把现象学的方法带入建筑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后现代建筑理论的现象学模式。
海德格尔从人的定居、人的生活行为出发,来思索建筑空间的产生和构造,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以人为本、人宅相扶的重要思路。
一般认为,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以《关于人道主人的书信》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人与“是”的关系是海德格尔思想贯穿前后期的主线,本文企图通过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视域中来浅薄的表达一下自己的认识。
海德格尔的主要思想1 对目的——手段图式的批判在流行的用法中,“栖居”是目的,“建造”是手段,两者是处于目的一手段关系中的两种分离的活动。
论海德格尔建筑美学思想*.docx
论海德格尔建筑美学思想*中图分类号:TU-8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4)03-0088-04现代思想源于一种反的经验,尼采说上帝死了,超人尚未诞生;马克思讲人的异化;海德格尔则是基于无家可归的经验,无家可归在海德格尔早期著作《存在与时间》就体现在人的被抛状态。
“在世间无呼唤者被虚无规定为谁。
他是无家可归的此在,是源始的、不在家的被抛在世的存在,是在世界之无中赤裸的存在。
”[1]276-277海德格尔将无家可归的状态归结为现代社会的技术化。
人不断地用技术改造了人的居住,反而使得居住的本性离我们越来越远,这一点在现代社会的城市化中表现的很明显,居住本是自然的东西,这里的自然是古希腊原初意义上的自然(Φσι?),按照海德格尔的看法,它是生成性的涌现之意。
这种自然中的自然性便是太阳的升沉、月亮的起落、星星的明灭,当然也包括了人的居住,家园的“园”本身就有自然田园之意,给人的直观是小桥流水、蓝天白云、农舍炊烟、鸡犬相闻。
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却使人同其自然性越来越分离,以至于人的居住和自然界成了相互分离的领域,并且还以不断加速的方式越离越远。
人既不是欲望的生物性的存在,也不能沦为科学技术的奴仆,人的居住,用荷尔德林的话来说应该是:“诗意地居住在这大地上”。
因此,海德格尔从人的存在角度提出了诗意居住这样一种广义的建筑美学观。
①一、建筑与居住要弄清楚居住,海德格尔首先从建筑入手,海德格尔首先批评了建筑是居住的工具,居住是建筑的目的这种日常看法。
然后海德格尔从词源入手得出建筑自身就是居住,也就是说建筑本身是居住的一种方式,更进一步讲就是建筑本身应该是诗意居住。
海德格尔说:“那么,什么叫建筑呢?古高地德语中表示建筑的动词,即buarn,意味着居住。
这意味着保持、逗留。
动词建筑(bauen)即居住的真正意义对我们来说已经失落了。
一丝隐蔽的痕迹还保存在德语记单词邻居(Nachbar)一词中。
邻居就是Nachgebur,Nachgebauer是在切近处居住的人。
从海德格尔的哲学思考建筑的精神意义
从海德格尔的哲学思考建筑的精神意义
董晓芳
【期刊名称】《山西建筑》
【年(卷),期】2009(035)010
【摘要】通过阅读海德格尔从"存在之真理"到"存在者之真理"的真理之思,以及<筑·居·思>一文,理解"栖居"的含义,结合现实,探讨和寻找建筑物作为存在之物对于人而言的精神层面的意义.
【总页数】2页(P28-29)
【作者】董晓芳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上海 20009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86
【相关文献】
1.海德格尔的建筑伦理思想及其哲学依据 [J], 高春花
2.关于后海德格尔的思考--浅析海德格尔存在论、德里达解构主义和伽达默尔哲学解释学的不可知论倾向 [J], 史忠义
3.从海德格尔哲学看建筑设计 [J], 马利广
4.哲学的“终结”与美学的危机:基于海德格尔与德里达的思考 [J], 宋国栋
5.海德格尔的建筑哲学及其启示 [J], 邓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建筑:敢问路在何方——读海德格尔《筑·居·思》有感
维特根斯坦说: 事物对我们最重要的方面由 的 建筑设计中的“ 和被服务空间” 服务 也是受此思 “ 建筑是石头的史诗”记录人1栖居的场所 , , 门 于其简单和熟悉而被掩藏起来。也就是说我们经 想影响。 故他的作品建造起来后, ^ 让 觉得是很神 就能反映了人们那时的状态 , 在什么样 的时代就 常会对周围的事物“ 熟视无睹”作为以建筑为职 秘的, , 似乎来 自 宗教 , 却又很世俗。从西方古典的 会有什么样的建筑。 每个时代都有“ 激进” 的思想 , 业的建筑师来说, 建筑似乎也由于太过熟悉开始 建筑语汇到现代建筑运动遗产中借用 的建筑 元 也就应该有相应的建筑观念 , 就象“ 乌托邦” 的观 变得陌生起来 , 对于什么是建筑学, 建筑师们都没 素,以及石材和高技派的钢和玻璃被十分考究地 念至今还在打动我们, 激励我们。 而在建筑和由建 有很准确的定义 , 也不明白究竟应该如何发展建 “ 仓促地集合—起”矶崎新语) ( 。在—个方面表现 筑而构成的今天的城市——这种为工业化社会而 筑学 , 从维特路威的《 建筑十书》 问世, 建筑师作为 它本身如何奠基于大地, 如何矗立起来 , 如何在空 形成的 ^ 类生存空间, 这是适应工业社会 的 社会 , 个独立的职业确立以来 , 现在的建筑师更容易 间中构成 以 及如何开放和封闭 , 也就是如何定义 经济 , 政治和意识形态的结构而产生的人类聚居 将建筑留于表面, 即造型。 这样使建筑离其本质走 建筑在天空和土地之间的“ 存在” 而使其成为人类 地—在即将到来的信息和数字化时代 , 将会产生 未来的震荡…… 的越来越远, 未来的建筑将走向何方昵? 生活的“ 场所 ”另一方面, ; 表现一个形而上的主 什么变化, 海德格尔作为现象学的伟大哲学家在 《 题: 筑・ 文化以及文化和时间与空问的关系。目 这是建筑学的宣言 , 商业社会的建筑学正演 居・ 一文中对筑造和栖居进行思考 , 思》 他认为建 所以 建筑并不仅是供 ^ 们观看的物质 , 而是 化为一种肤浅和毫无生机的程式化形制的躁动之 筑物保藏着四重整体。它们乃是以 自己的方式保 人们存在着的象征。 建筑师对于造型过度注重 , 一 中。 建筑需要通过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它的内涵, 建 护着四 重整体的物。 保护四重整体——拯救大地 , 方面是甲方的原因。因为他们都需要有—个前瞻 筑可以通过任何感觉来表达 , 它是可触摸的, 散发 接受天空, 期待渚神 , 护送终有一死者——这四重 性, 标志性的建筑, 另一方面也是如今的建筑师对 着混凝土( 当然可 以是其他材料) 的味道 , 甚至可 保护乃是栖居的素朴本质。文中指出建筑物是人 造型的操作已经很上手 , 体块穿插,表皮处理等 以品尝 , 以 可 倾听。调动人类 的感官来创造建筑 , 类的庇护所, 也给天空下 , 大地 匕 的万物提供了场 等, 反而使建筑本身的含义被掩盖起来, 使理论越 应该比现在仅通过视觉来搞造型更有前途。可以 所, 由于这种场所的存在 , 就产生 了空间的概念 , 来越陈腐 , 建筑实践成了形式上的游戏, 甚至成为 肯定的是历史上不乏有建筑师们受海德格尔的哲 作为终有一死的人必须通过穿行于诸空间,以达 有些建筑大孵 中玩弄的一种器具。其实并没有 学的影响, 创造出了出色的作品 ; 幸运的是现在中 到向另—空间的过 。 渡 而建筑物以栖届力 把夭、 人一开始的时候就规定建筑是一种视觉艺术 的物 国 : 也有不少年轻的建筑师如张永和, 刘家琨, 汤桦 地 、 人聚集于 自 , 神、 身 因为它以那种为四重整体 质, 它们的存在并不是因为美观而存在于人类生 等也已经意识到了建筑学正成为一种逝去的乌托 提供—个场所的方式聚集着四重整体。 活的场所之中 ,更何况美观又是一种很主观化的 邦, 懂得运用现象学来看待建筑 , 进而指导他们的 海德格尔的哲学虽然通过建筑即栖居来反 概念, 于是它就成为权威的附属品, “ 权力审美” 也 设计思想, ^ 使 、 们更加诗意地栖居于这一苍穹下 映人的存在问题,但作为建筑师同样可以通过研 应运而生。 建筑本是—个 居的场所 , 它对视 的大地 E 。 究人的存在问题来设计更适宜人 栖居的建筑。在 觉要求并不高 , 参考文 献 更多的应该是空间上的表达, 而且 精神的意义,当 人 们对一座建 【海德格 尔, 1 】 孙周兴译. 筑・ 思” 中“ 居・ 演讲与论文 黑格尔叔本华那里建筑是作为艺术中的最低层 很大程度上保留了 面, 是因为它离现实最接近 , 它只有通过建造才能 筑产生思念的时候 , 并不是他对实际的建筑物本 集. 三联书店 ,0 51 0 ,2 3 2 0 :2 110 . 够得到价值的实现。海德格尔在这里 将建筑重新 身有什么感觉,而是在这一建筑产生的场所里发 【 汤桦. 2 】 营造鸟托邦【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 出版 重视起来, 一种精神层面的物。 建筑最早的目的无 生的事件或人的思念。 场所里的所见所闻, 所触摸 社 。 o 2 l9 2 o :1. 非是人们通过建造获得了住所 , 结束 了流浪的生 的点点滴滴曾经让人们产生了精神上的享受。所 作者简介: 张雯洁,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 市规 活, 这里住所不一定指住宅 , 也可以指公共建筑 , 以建筑只是提供了—个场所, 人们在其中穿越各 划学院研究生在读, 在宁波市建筑设计研 究院有 是^ 们工作的住所 , 人 使 们有归属感。 海德格尔认 个空间, 带给人们不同的状态。 人与空间的关系无 限 公司 工作。 为因 为筑造不只是获得栖居的手段和途径,筑造 非就是从根本上得到思考的私居。当我们以我们 本身就已经是一种栖居。筑造之本质的实行乃是 所尝试 的方式来沉思位置 空间之间的联系 , 而 通过接合位置的诸空间而把位置建立起来。 当 同时也来对人与空间的关系作出沉思, 惟 这当儿 , 就 我们能够栖居 , 我们才能筑造。 让我们想—想两百 有一道光线落到作为位置而存在、 并且被我们称 多年前由农民的 栖居所筑造起来的黑森林里的一 了。 座农家院落。在那里 , 使天、 神、 地、 人纯一地进 ^ 物中的迫切能力把这座房屋安置起来了。它把 院 ( 上接 29页 ) 4 档案资源进行全面开发 , 如 第五 , 加强人才建设 。档案信 息化建设就 落安排在朝南避风的山坡上 , 在牧场之间靠近泉 可分类 检索拷贝 、 按类储存 、 验传递 , 步地 是 运用计 算机 和网络 技术来 为社 会和公 众服 试 逐 水的地方。 它给院落—个宽阔地1展的7 甲 I 顶, 适应 。 嬷 同时 , 要通过现代信息处 理技术对现有的 务 。作为信息化社会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具备一 这个屋顶以适当的倾斜度足以承荷冬 日积雪的重 各种档案进行数字化处理和存储 ,加强档案 目 定 的计算机和 电子文件管理知识 。这就要求档 压, 并且深深地下伸, 保护着房屋使之免受漫漫冬 录数据库 、档案全文数据库和多媒体数据库建 案人员不断更新观念 , 习新知识 ,掌握新技 学 夜的狂风的损害。 由 m 此海德格尔反映建筑和人的 设 。 能, 树立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意识 , 具备运用信 关系 , 人们不仅通过筑造来保护 自己也匿得如何 第 四, 加强 电子档案归档管理 。档 案部门 息工具 的能力 、 档案信息的获取能力 、 档案信息 保护房屋以达到统一与天地之间的整体性。难怪 要根据档案管理的要求 , 口 劬 强对本单位电子文 的鉴定和评估能力 、档案信息 的加工 和提炼能 建筑大师路易 ・ 康认为一座建筑物在一切纸面的 件积累 、 鉴定 、 著录 、 归档 等工作 的监 督 、 导 , 力 。 指 档案 信息化建设是一种工作方式的变化 , 档 或实体的存在形态之前 已 存在。一切事物的存 保证各 单位 产生 的有保 存价值 的电子 文件 真 案工作人员是档案的直接管理者 ,如果档案工 在都遵从于“ ( dr。 式”o e 建筑师应从事 的是真正 头 、 r ) 完整、 有效 。研究 电子档�
海德格尔文章建筑艺术思考栖居与形而上学
海德格尔文章建筑艺术思考栖居与形而上学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的哲学家,他对建筑艺术的思考涉及到栖居与形而上学的问题。
在他的文章中,他认为建筑艺术是一种超越美感的存在方式,它不仅仅是物质结构的创造,更是人类栖居的象征和展示。
海德格尔首先指出,建筑艺术的根源在于人类的需求栖居。
栖居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要素,而建筑艺术则是实现栖居的手段。
他认为,建筑艺术不仅包含了技术和工程,更涉及到对空间、时间和存在等深刻的思考。
建筑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实体,它更是一个被人类创造出来的存在,具有自己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海德格尔进一步指出,建筑艺术的根源是形而上学的思考。
形而上学是关于存在和本质的哲学学科,它探索事物的本质和存在的起源。
建筑艺术也涉及到了形而上学的思考,因为它必须考虑到栖居的本质和存在的意义。
建筑艺术不仅仅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更是为了展示人类的存在方式和意义。
海德格尔认为建筑艺术的核心是空间。
空间是建筑艺术的载体,也是人类栖居的场所。
他指出建筑的特点是建立在空间之上的,它不仅仅是物质的结构,更是通过对空间的整合和创造来实现对栖居本质的表达。
建筑艺术通过设计空间的形式和结构,展示人类对栖居的理解和追求。
海德格尔进一步指出,建筑艺术的形式是建筑师个体和时代背景的产物。
建筑师的个体和时代的特点都会对建筑艺术的形式产生影响。
他认为,建筑师是一个“建筑思维者”,他需要通过对栖居和形而上学的思考,创造出适应当代社会和文化的建筑艺术形式。
海德格尔还探讨了建筑艺术与现代科技的关系。
他认为,现代科技对建筑艺术的影响是复杂和深刻的。
科技的进步为建筑师提供了更多的手段和材料,但也带来了对传统形式和价值观的冲击。
建筑师需要面对这样的挑战,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点,以创造出符合人类栖居的艺术。
综上所述,海德格尔通过对栖居和形而上学的思考,深入探讨了建筑艺术的本质和意义。
他认为建筑艺术不仅仅是实现栖居的手段,更是人类对存在方式的表达和展示。
建筑空间本质的哲学反思(一)
建筑空间本质的哲学反思(一)摘要:现代建筑的空间概念是以笛卡尔三维直角坐标系为背景,从牛顿经典力学的物理空间概念中演生出来的,它指的是经人建造的,从几何化的物理虚空分划出来的部分。
传统建筑没有这样的空间概念,它的空间概念的本质是场所。
海德格尔从地点与空间、人与空间的关系来论述的建筑空间的思想,在本质上与古希腊的空间概念更为接近。
建筑的本质在于人的栖居,这种思想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超越主体与客体、理性与非理性二元对立的形而上学传统的思路。
关键词:建筑空间;场所精神;栖居Abstract:Themodernismarchitecturespaceconcept,onthebasisofthethree-D rectangularcooridinatetheorypresentedbyRenelDescartes,wasdevelopedfr omthephysicalspaceconceptofNewton`sClassicalDynamics.Itisman-madean dseparatedfromcooridinatedphysicalspace.Thereisnosuchspaceconceptint hetraditionalarchitectureinwhichthenatureofspaceconceptisplace.Heidegg erelaboratedtheideaofarchitecturalspacefromthetwokindsofrelationsmenti onedbefore.HisideaissimilarwithancientGreecespaceconceptinnature.Thee ssenceofarchitectureisdwelling.Thisthinkingprovidesusawaywhichexceedst hetraditionalmetaphysicsofthedual-oppositionbetweenobjectandsubject,r easonandanti-reason.Keywords:architecturespace,theplacespirit,dwelling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现代建筑演变成国际主义设计风格,以其不可阻挡之势遍及全球,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中,还没有哪一种建筑风格能够产生如此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深地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乃至于生存方式。
哲学家的建筑论述和影响
哲学家的建筑论述和影响建筑作为一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艺术形式和人类活动,往往与哲学的思考和理论密切相关。
许多哲学家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出了关于建筑的论述和见解,这些论述不仅对建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我们对于空间、美学和人类存在的理解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几位哲学家的建筑论述和他们对建筑领域的影响。
1. 斯宾诺莎(Benedict Spinoza)斯宾诺莎是一位17世纪的哲学家,他提出了种种关于自然、人类和神的观点。
他的论述影响到了建筑理论的发展,特别是对于建筑的功能性和与环境的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斯宾诺莎强调建筑应该与自然和谐地融合,建筑物应该适应环境,而不是与之对立。
他的观点对于现代建筑理论的可持续性和生态建筑起到了重要的启示作用。
2. 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海德格尔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家,他在他的著作《存在与存在》中提出了对于建筑的深刻思考。
他认为建筑是人类存在的一种表现,通过建筑,人类创造了一个可以居住和生活的世界。
海德格尔认为,建筑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结构,更是一种表达和透露人类存在的方式。
他的理论对于建筑在空间和时间维度上的意义和价值产生了重要影响。
3. 伯格森(Henri Bergson)伯格森是一位20世纪初的哲学家,他的思想对于建筑的观念和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强调时间的流动和变化,在他的著作《创作的演化》中,他将建筑看作是一种生命力的流动和表达。
伯格森关注建筑的动态性和空间的流动性,他的理论对于现代建筑设计的创新和构思提供了重要启示。
4. 西塞罗(Cicero)西塞罗是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他的论述对于建筑的道德和美学价值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强调建筑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结构,更是一种表达和体现人类价值观的方式。
他认为建筑物应该具有秩序、美感和尊严,它们应该能够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和敬畏。
西塞罗的观点在建筑美学和建筑伦理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综上所述,哲学家们的建筑论述对于建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德格尔诗意栖居建筑伦理思想的当下启示
海德格尔诗意栖居建筑伦理思想的当下启示陈恒泽(淮阴工学院建筑工程学院ꎬ江苏淮安223001)摘要:去人性化㊁表演化与平庸化已经成为了当下建筑的典型特征ꎬ这也是现代性视域中建筑的必然表现ꎮ它所引发的直接后果就是建筑的家园性的丧失ꎮ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建筑伦理思想实现了对现代性建筑的本体论反思ꎬ他从天㊁地㊁神㊁人这四重整体的宇宙情境出发ꎬ为当下建筑的家园性重建提供了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旨向ꎬ也为我国新时代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本体论意义上的价值指引ꎮ关键词:海德格尔ꎻ诗意栖居ꎻ建筑伦理ꎻ启示中图分类号:TU86㊀㊀㊀㊀文献标志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9-7961(2019)05-0010-05TheInspirationofHeidegger'sPoeticDwellingArchitecturalEthicsCHENHeng-ze(FacultyofArchitectureandCivilEngineeringꎬHuaiyinInstituteofTechnologyꎬHuai'anJiangsu223001ꎬChina)Abstract:Dehumanizationꎬevolutionandbanalityhavebecomethetypicalcharacteristicsofcurrentarchitec ̄tureꎻthisisalsotheinevitablemanifestationofarchitecturefromtheperspectiveofmodernity.Thedirectconse ̄quencecausedbyitisthelossofhomesteadofarchitecture.Thelossofhomesteadofmodernarchitectureisfundamentallyderivedfromthedichotomyofsubjectandobjectinmodernphilosophy.ThearchitecturalethicsthoughtofHeidegger'spoeticdwellingrealizesthereflectionofarchitecturalontology.StartingfromthecosmicsituationofheavenꎬearthꎬgodandmanꎬHeideggerprovidesthevalueorientationintheontologicalsenseforthereconstructionofthehomesteadofcurrentarchitectureꎬandalsoprovidesthemethodologicalguidanceforthedevelopmentofcurrentarchitecture.Keywords:Heideggerꎻpoetichabitationꎻarchitecturalethicsꎻrevelation收稿日期:2019-08-20作者简介:陈恒泽(1973-)ꎬ男ꎬ江苏泗阳人ꎬ高级建筑师ꎬ硕士ꎬ主要从事建筑设计及其理论等方面研究ꎮ0㊀引言㊀㊀众所周知ꎬ 去人性化 已经成为了现代建筑最为明显的特征之一ꎬ这也是现代性背景中建筑的必然表达ꎮ而这一建筑的 去人性化 在当下主要是通过现代建筑的等级化㊁表演化和平庸化而得以表现的ꎮ 正是日益泛滥的人类社会普遍的 等级化 表演化 和 平庸化 ꎬ让 非人性 成为现实 [1]ꎮ在大卫 哈维看来ꎬ这些现代建筑的 去人性化 就是建筑的道德堕落ꎬ也即意味着人性的堕落ꎬ这两者是相辅相成的ꎮ那么ꎬ在今天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ꎬ如何实现对人性与建筑的双重拯救就显得尤为重要ꎬ海德格尔的建筑伦理思想正是对这一问题的有力探究与回答ꎬ他在建筑本体论的视域中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野ꎬ也为今天建筑走出时代困境提供了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探究ꎮ1㊀海德格尔诗意栖居建筑伦理的现代性张力㊀㊀现代建筑伦理从根本上是在现代性的语境中展开的ꎮ现代性语境的根本特征是工具理性的崛起以及个人主义的凸显ꎮ在此背景之下ꎬ现代建筑所表现出的价值取向就是功能主义的显现ꎬ与此相应的则是建筑的表演化㊁平庸化以及等级化ꎮ而现代功能主义建筑的这些表现在本质上是以丧失建筑的家园性这一根本伦理诉求为代价的ꎬ它第28卷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阴工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Vol.28No.52019年10月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JournalofHuaiyinInstituteofTechnology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Oct.2019既是对建筑无限追求现代性的一种纵容ꎬ也是建筑 去人性化 的一种表现ꎮ正是在此意义上ꎬ对建筑的现代性进行伦理反思也就成为了当下建筑学界最为重要的议题之一ꎮ人应该在怎样的意义上来建造自己的居住家园ꎬ人应该以什么样的形式来完成对自身居住世界的领会ꎬ这是现代性建筑伦理首先应该思考的问题ꎮ海德格尔作为对现代性进行深层反思的伟大思想家ꎬ他对建筑的伦理本性的探究与表述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时代回响的ꎮ他的诗意的栖居建筑伦理思想为建筑伦理的探究与建构奠定了极为深刻的思想基础ꎮ海德格尔在其«筑 居 思»一文中指出ꎬ建筑的本质就是让人是其所是地存在ꎬ而这也称之为 栖居 ꎮ而在海氏看来ꎬ能够让人视其所是地得以栖居的建筑必是具有天㊁地㊁神㊁人这四重境地的一种建筑样态ꎮ而也只有在天㊁地㊁神㊁人这四重整体的建筑样态中ꎬ人才能体现出其自身的意义与价值ꎮ因为人不是一种孤独的存在物ꎬ而是在与宇宙多重元素的交互作用中来体现和印证自身的ꎮ故而ꎬ也只有在凝聚多重宇宙元素的建筑样态中ꎬ人才能体现为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存在ꎮ否则ꎬ建筑也只是一种肉身的栖息之所ꎬ而绝不可能是人类的家园ꎮ在海氏看来建筑的核心价值就是要为人寻求安身立命的家园ꎬ让人在宇宙的洪流中回归其最为本真的生存状态ꎮ也只有在这样的生存状态中ꎬ人的真实自我才能得以展现ꎬ人也才能成为真实意义上的人ꎬ这也是现代建筑所要追求的最为本质的伦理诉求ꎮ那么ꎬ建筑如何能够成就人的存在?这在海氏看来就是要通过建筑来还原人在宇宙天地间的原本形态ꎮ而这一原本形态正是海氏所说的天㊁地㊁人㊁神四格意境ꎮ人就是这四格意境中的一个组成部分ꎬ也只有在这样的四格意境中人才能成为一个真实而完整的人ꎬ即是海氏所说的真正意义上的人ꎮ而在当下的语境中要实现这样一种人的真实意义上的存在意境是离不开建筑的伦理建构的ꎮ而这一伦理建构在海氏那里就是他所指向的人类居住的最高意境ꎬ即诗意的栖居ꎮ海氏诗意栖居的伦理学命题建立在 此在 本体论的哲学基础上的ꎮ 此在 本体论是与以往本体论不同的哲学立场ꎬ以往本体论主要强调主客二元对立ꎬ实质上是以人的主体性为核心的一种哲学体系ꎬ而此在 本体论正是对以往哲学本体论的一种转变ꎮ 此在 本体论所要凸显的是人的当下的存在状态ꎬ这是一种面向事情本身的存在状态ꎬ在这一存在论视域中此在是与他人共在的ꎬ是走向事物本身㊁走向存在ꎬ走向人的此在本身的ꎬ与以往本体论相比较ꎬ它所要凸显的就是事物本身的生成与显现ꎮ 此在 之 此 的展开则包括了现身情态㊁领会以及沉沦三种状态ꎬ存在者之所以会被揭示正是通过这些展开状态而成为可能的ꎬ展开状态又是取决于此在的本质操心的ꎬ存在的本质操心就是先行于自身的将来与已经沉沦于世的过去的共同情形作用于在世内照面的存在者的当下存在ꎮ这样的一种哲学本体论所昭示的建筑伦理主要体现为ꎬ现有的建筑要能够实现此在所应具有的融合于过去㊁将来以及当下的一种状态ꎬ是一种呼应与此在敞开于世的一种生成性状态ꎬ它是要在建筑中完成一种 此在 的开敞与融合状态ꎮ在海氏看来ꎬ诗意栖居原本就是人应该拥有的一种切实的自由生存状态ꎬ是人在天㊁地㊁人㊁神固有位格中的一种存在形态ꎮ也只有在这样的一种存在形态中ꎬ人的生命存在样态才是舒展的ꎮ在这里人的精神是融入和贯通于天地万物之中的ꎬ进入与万物契合状态ꎬ是人与世界的一种诗性融合ꎮ这也就是海氏要说的ꎬ按照人本来的心性而存活于世界之中ꎬ实现了人与世界的圆融为一ꎬ不分彼此的 家 的状态ꎮ 人在世间存在的关键就是定居就是要有家这个住所 [1]ꎮ而在当下人的真实的生存状态中ꎬ人是以一个异乡客的身份投射到现实世界之中的ꎮ近代哲学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奠定了人的这样一种存在形态ꎬ人与万物是疏离的ꎬ在主客二分的现代性境遇中ꎬ人被外物和他人所限而不断沉沦ꎬ因而是不能实现天㊁地㊁人㊁神四种位格的自洽与融合ꎮ这在建筑上就表现为ꎬ建筑对人而言ꎬ只是一种适应人的沉沦的肉身安息之所ꎬ而不再是一种贯通天地人神的人的诗意的栖居家园ꎬ它丧失了人在宇宙天地间的圆融性ꎬ而衰变成了一种单一的㊁孤独的存在物ꎮ其实ꎬ在哲学的世界里ꎬ价值论是以本体论作为基础的ꎬ近代以来人的这一无家可归的孤独之态在实质上是源于近代哲学的主客二分的本体论哲学语境ꎮ因此ꎬ要改变这样的一种生存处境就需要实现一种本体论上的革命ꎮ2㊀现代性反思意义上的诗意栖居式的家园筑造理念㊀㊀那么ꎬ海氏的这样一种诗意栖居的建筑理念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陈恒泽:海德格尔诗意栖居建筑伦理思想的当下启示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11如何才能实现呢?在海德格尔看来ꎬ诗意栖居应该是人类居住的本质ꎬ也是人类对 家 最为深层的眷恋的表达ꎮ 世界上仍将存在一些我们称之为 家 的地方ꎮ即使在我们远离它的时候.我们依然会呼唤着它 [2]ꎮ但现实生活中ꎬ人类的居住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似乎不再关乎栖居的本质而是在于住房的匮乏ꎮ人类对于居住更多的思考是停留于简单的住房ꎬ而不再思考住房之外的所谓的人类的居住的本质ꎬ即诗意的栖居ꎮ这也就意味着ꎬ在今天的这样的一种后现代性的生存语境中ꎬ人的居住已经丧失了自身的本性ꎬ人是在一种封闭与阻隔的环境下来完成自己的居住建构的ꎮ由于这样一种隔断式的居住建构已经丧失了海氏所理解和营造的 天㊁地㊁神㊁人 四重整体的聚集ꎬ故而这样的居住建构已经不是本质意义上的人的居住状态了ꎮ在此建筑构造中ꎬ人不仅丧失了在天㊁地㊁神㊁人四重整体中的完整的生存状态ꎬ也不能在这样的居住结构中完成自身的一种融汇过去与将来的贯通性存在样态ꎬ这是与海氏所说诗意性的人的存在状态是背道而驰的ꎮ因此ꎬ诗意的栖居得以实现的首要前提则是要发现人的存在ꎬ或者说是要恢复人的真实的存在状态ꎮ而在当下的历史语境中ꎬ要实现海德格尔意义上的人的真实的存在ꎬ需要现代人类完成多方面的思考与探索ꎮ就建筑本身而言ꎬ需要从建筑本身寻找出建筑对人的意义之所在ꎮ建筑本身需要营造一种属于人的存在环境ꎬ重塑人真实意义上的家园感ꎬ这也正是现代性背景下建筑所应该承担的使命ꎮ所以ꎬ海德格尔认为ꎬ人的筑造活动是应该根据栖居的本质而进行的ꎬ 居住之为居住始终发生为㊁绽出为重新寻求居住的本性或重新学会居住这种由存在本身而来的困境的话ꎬ那么ꎬ对居住着的人来说真正的事情就不是如何去一劳永逸地摆脱这种困境而是如何本然地去进入这个困境ꎬ也就是纯然地去倾听那把自己唤入居住的唯一的呼唤并进而平静地将自己遣送入那无家可归的深不可测的生存中 [4]ꎮ也就是说ꎬ作为人的最为本真的存在方式ꎬ海氏的诗意栖居是由天空㊁大地㊁诸神以及终有一死的人所构成ꎮ正是通过人的诗意的栖居状态ꎬ天空㊁大地㊁诸神才得以显现ꎮ换而言之ꎬ是人把一切闪现者保存在了显露之中ꎬ 诗便是对神性尺度的采纳ꎬ为了人的栖居而对神性尺度的采纳 诗首先让栖居在其本质上得到实现 [5]ꎮ海氏对建筑本身抱有极为重要的伦理诉求ꎬ他是寄希望于从建筑中实现人的诗意栖居ꎮ具体而言ꎬ海氏关于建筑的伦理追求包含以下的内容:一是ꎬ栖居应该是人在宇宙中的真实的存在方式ꎬ而建筑需要营造这样的一种氛围ꎻ二是ꎬ海德格尔的栖居实际上是一种活动ꎬ要通过活动来营造一种人的一种存在状态ꎮ作为人类得以栖居的筑造实际上是包括保养生长类筑造和建立建筑物的筑造活动ꎬ人的诗意的栖居事实上是一种动态的过程ꎬ在这一过程中人实现了向宇宙万物的回归ꎬ实现在天㊁地㊁神㊁人四重整体中的聚集ꎬ进而成就了人在宇宙整体性结构中的一种意义ꎬ而建筑的筑造活动正是这样一种状态的真实显现ꎬ因为只有在筑造活动中ꎬ人才能成为一种完整而真实的存在ꎬ是一个真实意义上的人ꎮ故而ꎬ筑造活动成了海氏建筑伦理中最为重要的内容ꎮ这也就意味着在现代性崛起的当下ꎬ要完成诗意栖居的建筑伦理的架构ꎬ就需要形成相应的建筑的筑造环境ꎮ这一筑造环境事实上是一个建筑的时间与空间的结合体ꎬ在根本上是要营造一个生命充盈生长的过程ꎮ在充裕的建筑的时空结构中ꎬ人的真实的生命存在状态是展开的ꎬ天㊁地㊁神㊁人四重整体的聚集是可能的ꎮ所以ꎬ现代建筑的筑造活动是要以营造完整的生命形态的建筑场所精神为最为根本的价值旨归的ꎬ这也是海德格尔建筑伦理思想对现代性反思的基本的表达ꎮ3㊀诗意栖居建筑伦理思想对我国当下建筑发展的启示㊀㊀建筑的发展离不开现实的社会生活环境ꎬ回答和解决现实生活中人对居住的家园性追求是建筑永恒的主题ꎮ当前ꎬ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化ꎬ它由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转变成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ꎮ这就意味着ꎬ更高层次地改善民生㊁实现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理念ꎮ建筑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环节ꎬ在推动居住环境的改变ꎬ为人民建造美好的生活家园的活动中承担着至关重要的时代任务ꎮ那么ꎬ在当下的历史环境中建筑如何才能完成这一时代性的任务?这就需要在更为宏阔的时代背景中来分析我国当下建筑发展所遭遇的困12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阴工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境ꎬ并从中探寻出其自身发展的历史性机缘ꎮ当下中国正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期ꎬ随着现代性的日益凸显ꎬ工具理性至上的现代性精神理念甚嚣尘上ꎬ在此背景下ꎬ建筑的价值追求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ꎬ功能与效用取代了传统的闲暇性居住格局ꎬ成建筑的主要需求性表达ꎮ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ꎬ构建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家园的这一建筑目标在各种利益的权衡中变得面目全非ꎮ建筑为人类建造美好家园的本质性关怀已经渐行渐远ꎮ同时由于社会的高速发展ꎬ新的环境问题㊁能源问题㊁城市问题等日益显现ꎬ使得在当前这一历史条件下ꎬ建筑实现向传统安居型格局的回归显得尤为困难ꎮ因此ꎬ如何为当下中国社会的建筑发展寻求一条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道路ꎬ以期实现普通民众对居住的理想性需求就显得迫在眉睫ꎮ其实ꎬ当下中国建筑发展所呈现的问题在实质上是现代性精神缺陷的外在体现ꎬ它在本质上是现代性工具理性价值发展的一种结果ꎮ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ꎬ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ꎬ各种因技术进步而产生的建筑问题日益显现ꎬ如能源㊁环境以及社会问题等日益加剧ꎮ在此背景下人们也进一步加深了对建筑自身的伦理反思ꎬ什么样的建筑就是好的?什么样的建筑是符合人性的?怎样才能实现建筑的家园性回归?这些问题日益成为了当下建筑伦理的重要话题ꎮ在此意义上变革工具理性取向的建筑伦理ꎬ实现一种全新的家园性建筑伦理的回归就成了当下建筑发展的重要话题ꎬ这既是建筑的家园性伦理本性的呼唤ꎬ又是对现代性建筑所引发的人类精神流亡的反思与批判ꎬ它所要实现的是建筑对人性的塑造和引领ꎬ进而完成建筑的时代使命ꎮ因为 建筑伦理描述的是建筑和与之相关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ꎬ它所表达的是对这些关系的价值判断ꎮ从深度上ꎬ建筑伦理强调的价值准则是基础的㊁公认的㊁正确的ꎬ是关乎建筑的本质㊁意义等核心问题的ꎬ是所有建筑活动所应共同坚守的价值底线 [6]ꎮ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建筑伦理思想正是当下具有代表性的对现代性建筑进行深度反思的杰出代表ꎬ它既完成了对建筑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ꎬ又在更高的意义上体现了建筑所寻求的家园式回归ꎬ是建筑精神的崇高表达ꎮ如何才能在这样一种生活气息严重物质化的时代场景中来达成海氏诗意栖居式的建筑伦理精神ꎬ进而实现人类生活世界的丰盈化ꎬ完成人类的家园性重建?这既是当下建筑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ꎬ也是目前中国建筑所需要完成的历史使命ꎮ就中国当下的现实环境而言ꎬ要达成这样的建筑伦理使命需要完成两个维度上的工作ꎬ即一是实现资源环境的合理化运用ꎻ二是要在此基础上实现良好的建筑营运活动ꎬ进而实现建筑的伦理引领功能ꎮ这一伦理理念要得以落实首先需要以紧凑和集约作为今后城市建筑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ꎬ要做到在提高城市密度的同时ꎬ合理地控制城市的发展ꎮ在提高效率㊁优化配置㊁节省能耗的基础上建立多个中等城市组成的有机城市群ꎬ这是最为理想的居住发展模式ꎮ这一建筑发展模式在本质上所要实现的是代际利益的传承ꎬ也是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统一ꎮ实际上所体现的是现代建筑的科学化与民主化精神ꎬ力争在公正合理的原则下实现有限建筑资源的共享ꎮ 建筑的民主化和科学化ꎬ规定了现代化建筑的根本任务ꎬ这就是为普通老百姓创造人性化的物质生活空间㊁生活环境ꎮ因此ꎬ建筑现代化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ꎬ非常深刻的ꎬ非常综合的ꎮ不能简单地把建筑的现代化等同于钢结构㊁玻璃幕墙㊁快速电梯和超高层㊁大跨度ꎬ更不能简单的把建筑形式的新颖与否ꎬ当作建筑现代性的基本标志[7]ꎮ 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我国目前现存的有限的经济条件下实现建筑建造美好家园的崇高目标ꎮ尽管目前我国的建筑工作最为显见的目标是解决普通民众的居住问题ꎬ但所要承担的时代使命远不止这些ꎮ就建筑所要达成的建造美好家园的伦理本质而言ꎬ仍有许多的工作需要完成ꎬ其中尤为重要的ꎬ要在居住环境相对艰难的条件下ꎬ毅然承担起对普通民众的精神塑造功能ꎬ即通过建筑来唤醒人性ꎬ唤醒人的家园感和归属感ꎮ这也正是海德格尔意义上的诗意栖居的建筑伦理思想的现代表达ꎮ然而ꎬ在科学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ꎬ海量的知识与信息日渐掩埋我们沉浸在集体无意识中的对居住理想的追求ꎬ沉沦似乎成为了一种不可挽回的时代的宿命ꎬ今天的中国人沉浸和迷失在现代科技所营造的虚拟世界里ꎬ把所谓的幸福寄托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上ꎬ在建筑上就体现为ꎬ对科技所营造的强大的物化的居住条件的追求成为了民众的一种普遍心理ꎮ建筑所应具有的精神家园的安顿功效在现代性的挟持之下丧失殆尽ꎬ在金钱与权势的驱使下ꎬ建筑丧失了应该具有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ꎬ不再关心人对建筑的第5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陈恒泽:海德格尔诗意栖居建筑伦理思想的当下启示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13精神需求ꎬ原本所要实现的人的安生立命的场所精神在物质繁华的硝烟中逐渐迷失ꎬ这正是建筑的堕落ꎮ 除了由科技幻想㊁商品文化和无止境的资本积累纠合在一起提供的东西ꎬ 我们别无选择 [7]ꎮ这正是现代性的精神迷失在建筑上的体现ꎬ也是当下中国建筑所面临的最为真实的建筑伦理困境ꎮ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ꎬ人们逐步认识到ꎬ科学技术在带给人类物质增长的同时也逐步单面化了人类的生活ꎬ它给人类生活所造成的困惑日益明显ꎬ因为拥有 住所 并不代表拥有 家园 ꎬ心灵的归属感并不是现代化的物质条件所能达成的ꎮ近些年ꎬ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ꎬ可持续的健康型社会发展理念逐渐成为了全社会发展的共识ꎬ在此基础上ꎬ生态建筑的理念脱颖而出ꎮ这一建筑理念的出现在实质上就是今天的建筑面对复杂的生存困境而探索出的一条发展之路ꎬ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建筑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ꎮ其实ꎬ就我国目前的建筑生态而言ꎬ生态建筑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流行性建筑风尚ꎬ而是一种对现代性建筑进行伦理反思的建筑工程ꎬ所要实现的正是建筑对当下民众生活的内在引领ꎬ因为它所要达成的内在精神机制正是通过营造简朴㊁和谐的日常生活ꎬ实现人与周身世界的融合ꎬ进而在这一融合中实现人向天道的回归ꎬ从而还原人在宇宙天地中的应有位格ꎮ这一建筑设想实际上是呼应了海德格尔意义上的人类诗意栖居的美好建筑理想ꎬ这也是现代性视野中人类所要实现的最高的建筑理想ꎮ这一建筑形式所追求的不仅仅是要满足人类居住的物质功能ꎬ通过居住环境的改造来完成现代人自身的精神救赎ꎬ进而实现现代人心理意义上的家园性回归ꎬ通过新型的建筑理念来完成现代建筑塑造人类心灵家园的伦理使命ꎬ这也是当下中国建筑所承需达成的伦理追求ꎮ4㊀结论㊀㊀清晰地认识当下中国建筑发展所面临的严峻的城市化进程的挑战ꎬ在时代的困境完成建筑对人类生存的救赎功能ꎬ这是当前中国建筑伦理最为基础性的要求ꎮ海德格尔诗意栖居的建筑伦理思想从深层次上破解了现代建筑所面临的本体论困境ꎬ为当下饱受现代性困扰的中国建筑开启了一条超越性的生存之路ꎬ对消除现代社会所普遍存在的建筑的表演化和平庸化现象具有极为重要的启发意义ꎬ也为我国当下建筑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本体论启示ꎮ参考文献:[1]大卫 哈维.希望的空间[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ꎬ2006.[2]马丁 海德格尔.人ꎬ诗意地安居:海德格尔语要[M].部元宝ꎬ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ꎬ1995. [3]威廉 米切尔.伊托邦-数字时代的城市生活[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ꎬ2001.[4]马丁 海德格尔.何尔德林诗的阐释[M].上海:商务印书馆ꎬ2000.[5]柯小刚.建筑的伦理基础:一个现象学的考察[J].江苏社会科学ꎬ2006(6):27-31.[6]隈研吾.负建筑[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ꎬ2008. [7]勒 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ꎬ2004.(责任编辑:佘跃心)14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淮阴工学院学报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19年。
建筑的哲学态度
外墙 、 树丛 、 挡土 墙 、 楼梯间、 书架 与家 具 。实 体之 间 的虚空 就界 定 了空 间 。 庄
、
建筑 是 人类 的创造 物
西 方哲 学 家认 为 建筑 就是 人类 创 造பைடு நூலகம்的提供 场 所 的物 。 迈斯 特爱 克 哈特 把
子会 说建 筑 不是 由墙 组 成的 , 而是 由 门和 窗组 成 , 道 家重 视 无用 的 部分 , 承认 墙 的有 用性 , 但 墙 的有 用依 赖 于后 面无 用 的空 间 ( 静 态空 间 、 动 态空 间 ) 。 海德 格尔 的 空间 中总 有作 为 间隔 的 东西 ,在 这种 间 隔 中又 出现 了纯 扩 展 的空 间 。 间 隔与 扩展 随时 提供 了根据 距 离 、 幅度 、 方 向 衡量 物 的 可能 和 事 物所 构 成 空
与 哲 学为 伍 。
一
存在 价值 的。 人通 过建 筑 与世 界相 联 系 , 摒弃 寒 冷 和无遮 蔽 , 认 识到 自己 的空 间存 在 和生命 存 在 的辩 证过 程 。 建 筑师 的工 作是 设计实 与 虚 , 实体 即边 界 : 柱子 、 梁、 墙壁 、 楼板 、 天花 板 、
物t h i n g ( d i n e ) -词 , 既看 作上 帝 又视 为心 灵 。对他 而 言 , 至 高无 上 的物 是上 帝 , 伟 大 的物 是灵 魂 , 但 它们 绝 不是 如 同岩石 一 样 的物 。 物此 刻 特指 为 全 部之 物 的 细 心和 节制 的全 名 。他 用雅 典 最高 法 院的 法官 狄 奥 尼修 斯 的表 述 来说 物 :
[哲学][德]海德格尔《筑·居·思》
海德格尔书系海德格尔 著孙周兴 译读书中文网出品play5300 友情制作存在的被遗忘筑·居·思 [1]编者按:此文原载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 ,中译文原载孙周兴选编的 《海德格尔选集》 ,这里刊出的是译者为中文版《演讲与论文集》新近校订的 的修订译稿,感谢译者惠寄。
在本文中,我们试图对栖居和筑造作出思考。
我们这种关于筑造的思考 并不自以为要发明建筑观念,甚或给建筑活动制定规则。
我们这种思想尝试 根本不是从建筑艺术和技术方面来描述筑造的,而是要把筑造纳入一切存在 之物所属的那个领域中,以此来追踪筑造。
我们问: 一、什么是栖居? 二、在何种意义上筑造归属于栖居?-1-play5300 友情制作存在的被遗忘一看起来,我们似乎只有通过筑造才能获得栖居。
筑造以栖居为目标。
可是,并非所有 的建筑物都是居所。
桥梁和候机室,体育场和发电厂,是建筑物,但并不是居所;火车站 和高速公路,水坝和商场,是建筑物,但并不是居所。
不过,上述建筑物依然处于我们的 栖居的领域当中。
这个领域超出了这些建筑物,而又不限于居所。
卡车司机以高速公路为 家,但那里并没有他的住宿地;女工以纺织厂为家,但那里并没有她的居所;总工程师以 发电厂为家,但他并不住在那里。
上述建筑物为人提供住处。
人靠它们而居住;但如果栖 居意味着我们占用某个住宿地的话,那么,人就并不居住在这些建筑物中。
当然,在今天 的住房困难条件下,占用某个住宿地就已经令人心安和开心了;住宅建筑可以为人们提供 住宿地,今天的居所甚至可以有良好的布局,便于管理,价格宜人,空气清新,光照充足, 但是:居所本身就能担保一种栖居(Wohnen)的发生吗?而那些并非居所的建筑物,就 它们服务于人的栖居而言,本身还是从栖居方面得到规定的。
倘若这样的话,栖居在任何 情形下就都会是支配一切筑造的目的了。
栖居与筑造相互并存, 处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中。
然而,只要我们仅仅持这种看法,我们就把栖居和筑造看作两种分离的活动,从中表象出 某种正确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者:容少飞单位:合肥工业大学建艺学院 从海德格尔的视角看建筑哲学内容提要:为了对建筑哲学的概念及其主体等有一个初步探讨,本文从海德格尔的时间开始,阐述了他的主要思想,总结回顾了建筑哲学的一些基本问题,在回答问题的同时思考了它们的运用方式方法。
ABSTACT:In order to have a preliminary study of the concept and its main body of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 , this paper starts from Heidegger's view to expound his main idea. Then summarized and reviewed some of the basic issues in the philosophy of the building, and think deeply myself.关键词:海德格尔主体论建筑哲学Keywords: Heidegger Main theory Architectural philosophy什么是建筑哲学? 建筑哲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是什么?什么是建筑哲学的本体论?建筑哲学本体论的研究对象与范畴是什么?建筑哲学与建筑美学又有什么关系?初探海德格尔提出了生存论的本体论,用哲学的视野去思考建筑,特别是把现象学的方法带入建筑理论的研究,形成了后现代建筑理论的现象学模式。
海德格尔从人的定居、人的生活行为出发,来思索建筑空间的产生和构造,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以人为本、人宅相扶的重要思路。
一般认为,海德格尔的哲学研究,以《关于人道主人的书信》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人与"是"的关系是海德格尔思想贯穿前后期的主线,本文企图通过海德格尔后期思想的视域中来浅薄的表达一下自己的认识。
海德格尔的主要思想1 对目的--手段图式的批判在流行的用法中,"栖居"是目的,"建造"是手段,两者是处于目的一手段关系中的两种分离的活动。
这种从表象上看似正确的图式,实际上掩蔽了"栖居"与"建造"的本质关系。
"因为建造不只是获得定居的手段和途径,建造本身已经是定居。
谁向我们道出此点的呢? 究竟谁给我们一个尺度,让我们去测度定居和建造的本质呢?"[1]2词源学的考证海德格尔通过对古高地德语的考证指出:建造(BUAN)的意思就是栖居(WOHNEN),定居意指持留、逗留其实我们追根溯源,在尊重语言本质的前提下,我们可以找到那些最原始的东西。
语言是存在本身的又澄明又隐蔽着的到来。
" [2]语言在"说","说"又是么意思呢? "也许。
作为动词的建造也即栖居的真正意义对我们现代人来说已经失落了,把建造作为手段掩蔽了其作为栖居的真正含义。
3 建造即定居乃是人的存在方式建造作为定居反过来进一步道说出定居的本质及范围,我是和你是的方式,即我们人据以在大地上存在的方式,乃是Buan ,即居住。
所谓人存在,也就是作为终有一死者在大地上存在,也意味着:居住。
"古德语buaen同时还具有爱护和保养(如耕种田地,养植葡萄等)的含义,因此,建造作为人的存在方式以两种具体方式显现出来:作为爱护、保养的建造和作为营建、制造的建造。
倾听语言寂静的、原初的呼唤,把被掩蔽、被遗忘的事物之"是"的本质重新唤醒,这是海德格尔的基本思路。
无论是对诗歌、艺术、建筑,还是对技术等等,都是在这种思维策略下进行的。
4 建造以物的方式聚集天、地、神、人四重整体既然建造本身就是定居,那么我们不是因为建造才定居,而是因定居才建造惟从世界中结合自身者,终成一物。
"建造即定居以建筑物的方式聚集天、地、神、人四为一体,反过来说,只有当建造以人"是"的方式去展开营建,并能聚集和庇护四重整体时, 营建的结果才能成为本质意义上的建筑物,即建筑物之为建筑物。
思想同建造一样,以自己的方式归属于定居,即思想的本质也是人的"是"之方式。
长期以来,建筑界与思想界各自为政、各搞一套,互不往来、互不倾听、互不理会。
这种分离的状态是不能真正实现定居的。
既然两者本质上都同属于定居,都是定居不可或缺的具体方式,思想与建造的对话就是可能的。
当我们从哲学上去思考了建造即定居的本质之后,需进一步来思考定居的现状:"在我们这个令人忧虑的时代里,定居的状态又如何? 所到之处,人们都在凿凿有谈论住房困难,房价是如何高。
不仅谈谈而已,人们也在努力。
但是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能停止,盲目发展留下来的阵痛不光光有经济界来承担,首先就由人们自己自食恶果。
诚然,城建布局,管道设施,规划桥梁各种部门的配合,科学实施是人们努力的反应。
如何回应这一困境呢?我们必须因定居而思考, 因定居而建造。
结合上面的这些内容,我想现在可以对上面提出来的一些问题进行解答了。
解答1 .什么是建筑哲学?建筑哲学是建筑的精神意境及关于空间新思维的原则,它包括建筑的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基本部分。
①建筑哲学是以建筑为对象进行的哲学反思,即研究建筑科学中的哲学问题的一门学问,是建筑科学通向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桥梁。
2 .建筑哲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是什么?可以分为本体论、价值论、方法论三个基本部分。
其以下是建筑科学的三个层次--基础理论、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均是它的研究对象的子系统或子范畴建3 .什么是建筑哲学的本体论?在整个哲学研究中,本体论的研究属于前提性层面上。
关于建筑哲学本体论的问题,有两种倾向急需端正:一种是忽视本体论研究的倾向,不恰当地认为"什么是建筑"是多少个世纪以来, 众说纷纭,理论上永远也扯不清的问题,因此就认为"建筑理论无用"而不再研究;另一种倾向是把物质本体论的问题曲解(简化) 为抽象的建筑内容与形式、传统与革新、社会主义内容和民族形式等抽象的概念争论不休,既无助于建筑科学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也不解决实践中不断遇到的新问题。
4. 建筑哲学本体论的研究对象与范畴是什么?建筑哲学的研究对象与范畴包括本体论研究对象与范畴,本体论是从物质存在的角度对这些对象与范畴的研究与论述;价值论是从认识论角度的研究与论述;方法论是从方法的角度进行的研究与论述。
具体的讲,建筑哲学本体论,是从物质存在的角度,对建筑哲学总的问题,以及基础科学层次(如人类居住、建筑经济、建筑文化、建筑社会、建筑科技)、技术科学、工程技术层次的哲学反思。
另外建筑哲学决非局限在建筑科学技术领域, 它要处理好与非建筑科学技术科学的关系,因为它是桥梁中介性质的门类应用哲学。
5.建筑哲学与建筑美学又有什么关系?雨果曾经说过"伟大的建筑象大山一样,是多少个世纪创造的结果,往往写出人类的世界通史。
"黑格尔《美学》一书说"就存在或出现的次第来说,建筑也许是一门最早的艺术"。
[3]他认为建筑是艺术的起源,是艺术发展的第一阶段--象征型艺术的代表。
通过将建筑艺术与雕刻艺术相比较,他认为要找到建筑美在内的建筑艺术的全部意义,关键在于找到建筑本身的自有意义。
这是"打开建筑的多种多样的结构秘密的唯一一把钥匙,也是贯穿到迷径似的建筑形式中的一条线索"。
[4]启示1 人人需要建筑哲学, 人人都有建筑哲学 ②2 建筑哲学的多层次对于建筑哲学的需求是多层次的,不仅需要宏观建筑哲学和微观建筑哲学,还需要中观建筑哲学。
3 要重视建筑本体论和价值论的研究比较目前国内的倾向则是重方法、重技巧, 轻本体论和价值论的研究, 而这对于转变观念到当代水平上来是最关键的事情。
4 重视对前辈建筑师建筑哲学观的研究建筑哲学的每一次突破和提高, 均是在批判地继承前辈宝贵遗产基础上完成的。
如菲利浦·约翰逊成为后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之一,是在批判了"居住的机器"、"少就是多"、"水平线就是生命线"、"砖的理想"等前辈建筑大师柯布西埃、沙里现在的高度, 大大继承和发扬了建筑的人本主义传统。
张永和提出与真理"逆"行-- 不受现有知识局限,又有可循之方向的思路也属此列。
我们尊重真理,尊重大师,但我们决不能迷信真理、迷信大师,不加分析地接受他们的哲学,特别不能接受简化论的哲学遗产。
结语海德格尔从哲学的视野去思考建筑,特别是把现象学的方法带人建筑理论的研究,可以说开启了西方人文主义建筑学和建筑现象学,形成了后现代建筑理论的现象学模式。
[5]海德格尔从人的定居、人的生活行为出发,来思索建筑空间的产生和构造,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以人为本、人宅相扶的重要思路。
在海德格尔发表该演讲的那个时代,他已经看到了唯技术主义的问题与危险。
在技术更为迅速发展的当代,如何把技术、把建造纳入人的定居的方式之念,是当今技术哲学、建筑哲学不可回避的任务。
注释:(见顾孟潮: 建筑哲学概论(导论篇)--哲学层次的建筑文化理论, 载于《新建筑》,1996年2期3--7页)②( 详见《新建筑》1996 第2 期)参考书目:[1]海德格尔.筑·居·思[A].海德格尔选集[C].上海三联书店,1996[2]海德格尔.关于人道主人的书信[A].海德格尔选集[C].上海三联书店,1996. 371[3]王振复.建筑美学笔记[M].百苑文艺出版社.[4]唐孝祥.国外建筑美学观的变迁:从黑格尔到后现代主义[J].南方建筑,2004,(1)[5]王受之.世界现代建筑史[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